首页 9第七讲 近代史学:史学的近代化(上)

9第七讲 近代史学:史学的近代化(上)

举报
开通vip

9第七讲 近代史学:史学的近代化(上)null 近代史学:史学的近代化(上) 近代史学:史学的近代化(上)null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为中国近代史学史时期。中国近代史学具有两个突出特点: 鸦片战争后史学出现重大变化:经世致用史学思想的重新出现和严控史学领域的重新研究; 新史学(包括资产阶级史学和马克思主义史学)建立。第一节 史学传统的延续第一节 史学传统的延续经世致用史学思想的重新出现 严控史学领域的重新研究。一、龚自珍和魏源的经世史学一、龚自珍和魏源的经世史学1、龚自珍: 龚自珍(1792-1841,乾...

9第七讲 近代史学:史学的近代化(上)
null 近代史学:史学的近代化(上) 近代史学:史学的近代化(上)null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为中国近代史学史时期。中国近代史学具有两个突出特点: 鸦片战争后史学出现重大变化:经世致用史学思想的重新出现和严控史学领域的重新研究; 新史学(包括资产阶级史学和马克思主义史学)建立。第一节 史学传统的延续第一节 史学传统的延续经世致用史学思想的重新出现 严控史学领域的重新研究。一、龚自珍和魏源的经世史学一、龚自珍和魏源的经世史学1、龚自珍: 龚自珍(1792-1841,乾隆五十七年至道光二十一年),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家庭。   外祖段玉裁为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著有《说文解字注》等;幼年从外祖学文字学,青年时又研究金石学、校勘学。后来又向刘逢禄学《公羊春秋》;   道光九年(1829)中进士,但一生仕途不畅;48岁退职还乡,曾任丹阳书院讲习,并继其父主持杭州紫阳书院。龚自珍始终面对现实,发表己见,讥切时政,力主改革。null (1)变革思想: 乱世必变: “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上大学士书》); “更法”、“改图”: “拘一祖之法,惮千夫之议,听其自陊[duò,败坏],以俟踵兴者之改图尔!一祖之法无不敝,千夫之议无不靡,与其赠来者以劲改革,孰若自改革?抑思我祖所以兴,岂非革前代之败耶?前代所以兴,又非革前代之败耶?……奋之,奋之!……《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乙丙之际箸议第七》)null (2)“尊史”思想: 史学的特殊作用: “良史之忧忧天下”(《乙丙之际箸议第九》 史与国家、民族的关系: “灭国之人,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古史钩沉论二》) 复兴经世史学 编著《蒙古图志》30篇(现仅存十篇志序),立许多专门志,对蒙藏关系、蒙古水道等有具体研究。null3、魏源 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阳人。21岁,随父到京,曾从学于公羊学家刘逢禄,并与龚自珍、林则徐等密切交往,纵议国事;曾代江苏布政使贺长龄辑成《皇朝经世文编》,提倡经世学风;后入两江总督府,参与筹议漕运、水利及盐法改革;鸦片战争时,任两江总督幕僚,曾到浙江前线;道光二十四年(1844),中进士,后官至高邮知州,组织团练对抗太平军;晚年学佛,整理著述,病卒于杭州。著有《圣武记》、《道光洋舰征抚记》、《海国图志》及《元史新编》等。龚、魏的同异龚、魏的同异龚、魏发挥公羊学说讥议时政,主张变革的传统,猛烈批判烦琐考据、理学空谈和科举制度,呼吁士人把关注的重点转移到与现实社会关系密切的问题上来。 龚自珍主要从国内的危机着眼,魏源则在鸦片战争后又生活了17年,他更多地注目于了解外国,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超越了传统学术的范围。 以龚自珍犀利的政论和魏源的《海国图志》为标志,中国学术史进入倡导变革、倡导救亡图强的新阶段。从此,讲求兵农河防盐政、边防海防,以至外国政制、现状,呼唤变革图强,成为鸦片战争以后学术的主流。null (1)《圣武记》 14卷当代史,纪事本末体。前10卷叙事,记清初建国,平定三藩,开疆拓土,外交活动及对苗民起义、白莲教起义、天理教起义的镇压。作者认为“国家极盛于乾隆之六十年”,之后的各种起义已使清朝面临“川壅必溃”的局面(卷九《嘉庆川湖陕靖寇记》;后4卷《武事余记》为作者议论,着重探讨兵制、兵饷和攻守策略,借以推究盛衰之理。 撰作目的是为探求“拨乱之道”,制定“匡时之策”。 梁启超: “魏默深有良史之才,《圣武记》……实罕见之名著也”。(《国学入门书目及其读法》) “默深观察力颇敏锐,组织力颇精能,其书记载虽间有失实处,固不失为一杰作”。(《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2)《海国图志》(2)《海国图志》创作动机 魏源在鸦片战争时,作为两江总督裕谦的幕僚,亲自参与战事。亲眼看到西方的“船坚炮利”,提出 了解“夷情”,师夷“长技”的主张。 鸦片战争爆发的次年,即道光 二十一年六月,开始用林则徐的《四洲志》等材料,编 撰《海国图志》,作为了解“夷情”’、“讲画”时务的材料。 《海国图志》的几次创作《海国图志》的几次创作从道光二十一年六月开始,魏源用了一年半的时间,于次 年十二月完稿,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最早的五十卷本的《海国图志》 。 道光二十六年至二十七年,魏源又将其增补 为六十卷本,刊于扬州。 后复穷数年之功,扩成一百卷本,于 咸丰二年(1852年)刊于高邮。 内容内容    100卷,分自撰与资料汇辑两大部分: 自撰部分主要为开篇两卷《筹海篇》,包括“议守”上下篇、“议战”、“议款”各一篇,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并提出反侵略的办法: 自夷变以来,帷幄所擘画,疆场所经营,非战即款,非款即战,未有专主守者,未有善言守者。不能守何以战,不能守何以款?以守为战,而后外夷服我调度,是谓以夷攻夷;以守为款,而后外夷范我驰驱,是谓以夷款夷。……攻夷之策二,曰调夷之仇国以攻夷,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款夷之策二,曰听互市各国以款夷,持鸦片初约以通市。(《海国图志》卷1《筹海篇一》)影响影响此书为当时国人所编最完备的世界知识汇编,大大地开阔 了人们的视野,跨出了中国人认识近代世界的重要一步。 对洋务思想的影响 书成,魏子殁。廿余载,事局如故。然同光间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指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时开办的兰州制造局],其长亦差与西人等……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左文襄公集·海国图志序》) 对维新思想的影响 当默深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說,实倡先声。惜昔日言之而不为,今日为之而犹徒袭皮毛也。(王韬:《扶桑游记》) 对日本近代改革的影响 幕府末期的日本学者文化人等,经由中国输入的文献,所学到的西洋情形与一般近代文化,并不比经荷兰所学到的有何逊色。例如,横井小柏的思想起了革命,倾向开国主义,其契机是读了中国的《海国图志》。(井上清:《日本现代史》) null (3)附:徐继畲《瀛环志略》和梁廷枬[zhān,檀香]《海国四说》 A、徐继畲(1795-1873)《瀛环志略》 10卷。全书叙近80个国家和地区,介绍各国地理位置、国家或地区历史沿革、物产、人民、宗教、政治制度;各卷卷首有较粗略地图;叙东南亚各国较详。 null B、梁廷枬[zhān ](1796-1861)《海国四说》 《耶稣教难入中国说》,无卷数,说耶稣教产生、流传以及传入中国情况; 《合省国说》3卷,说米利坚合众国; 《兰仑偶说》4卷,说英国历史、地理与现状; 《粤道贡国说》6卷,按年汇编清初至道光年间由海道至广东贸易或入贡之暹罗、荷、西、英、意、葡等与清廷往来文书、清帝谕旨、大臣奏章等。 此书既较详介绍了西方主要国家的地理、政治、宗教、文化、经济、风俗等,又是一部清初至道光时期的中外关系编年史。null二、边疆史地学研究的勃兴 外国插手边疆问题引起的边疆不安定; 继承清初以来求实学风,注重研究实际问题。 19世纪以后,西北边疆史地学成为显学null (一)边疆史地学的代表作——《蒙古游牧记》与《朔方备乘》 1、张穆(1805-1849)《蒙古游牧记》16卷: 道光二十六年(1846)完成初稿,“末四卷尚未排比”,遗稿由何秋涛整理,主要辑补后四卷,“又十年始克成”,刊行。 卷一至卷六记内蒙古,卷七至卷十记外蒙古,卷十一至十六记厄鲁特蒙古;记蒙古各部从秦汉至道光时期的历史; 以蒙古各盟下的旗为单位,用史志体(因蒙古广大地区未有专志),自己作注,正文述蒙古各部地理建置沿革,注释补史迹、山川、文物、地形险要、人文等; 目的是“缀古通今,稽史籍,明边防,成一家之言”、“为临政者收经世致用之益”,总结清前期对蒙古政策的成功经验(《蒙古游牧记自序》)。null 2、何秋涛(1824-1862)《朔方备乘》80卷,另有凡例目录1卷: 咸丰八年(1858),何秋涛向咸丰帝呈所著《北缴汇编》,咸丰帝赐名《朔方备乘》; 作者自言撰书是为“揽地理戎机之要”以“备用”;所“备”者为东北、西北边疆,西北除“哈萨克之外,惟俄罗斯为强国”,东北亦“接俄罗斯境”,故书中叙中俄关系十分详尽; 《北徼界碑考》、《雅克萨城考》、《尼布楚城考》、《库叶附近诸岛考》等考证,记述了清初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边境的扩张和两国交兵的情况,纠正了《大清一统志》、《大清会典》等书记载中的错误; 探求了俄国的历史、地理、政区、户口、宗教、民族、习俗、物产等情况。 此书是一部近代史地学名著,也是一部早期中俄关系史著。null(二)元史的主要成就 1、魏源《元史新编》 光绪三十一年(1905)刊行。 (1)目的:“鉴于前朝疆域未有廓于元者,而史书之芜蔓疏陋未有甚于元者,爰发愤重修,采四库书中元代各家著述百余种,并广搜元秘史、元典章、元文类各书”(魏源《自序》);并引用西人马礼逊《外国史略》、马吉士《地理备考》两书的材料; null 2、近代元史研究三大家 (1)洪钧(1839-1893)《元史译文证补》30卷(其中10卷缺,有目无书): 光绪二十三年(1897)刊出。 “证者证史之误,补者补史之缺”(陆润庠《元史译文证补序》); 突出补证了成吉思汗史迹和西域汗国情况; 在目录后列出《引用西域书目》,并对作者有简介:主要引用西书7种,这些书扩大了元史研究范围,并使人们意识到元蒙史研究的丰富外国资料。null (2)屠寄(1850-1921)《蒙兀儿史记》146卷(另有14卷有目无文): 1934年刻印; 纪传体: 本纪18卷,列传129卷,表12卷,志1卷(地理); 撰注结合,有记述、考注和卷后论; 以《蒙古秘史》为主要参考材料,书中有关人名、地名也以《秘史》为准; 重点补充忽必烈以前的蒙古情况,详述了蒙族起源、忽必烈称帝及前四汗的历史;补充了元亡后的蒙古世系和帖木耳帝国的一些史实; 对于蒙古族源,屠寄提出蒙兀儿为“室韦别种”,“其先出于东胡”、“蒙古、契丹、室韦、鲜卑、乌桓皆出自东胡的说法,今天已为多数中外学者所接受”(余大钧《蒙兀儿史记》)。null(3)柯绍忞(1850-1933)《新元史》257卷: 1920年成书,由时任北京中央政府总统徐世昌作序推荐,明令列为正史,1922年刊行;被列为第25史。 纪传体,结构与《元史》同,本纪26卷,列传154卷,表7卷,志70卷; 增传、补志:增文苑史学人物(如马端临)、起义军首领(韩林儿、张士诚、徐寿辉等)、“烈女”、“节妇”等传;增补《食货志》,增“海运”、“内外诸仓”等内容,《兵志》增“马政”内容; 广泛采用中文新史料,及若干西文史料; 删简《元史·本纪》所载实录材料;增补《元史》内容和订正错误。null 三、外国史研究的继续深入 1、王韬的法国史研究 王韬(1828-1897),江苏丹徒人,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家。22岁到上海,受雇于英人所办“墨海书馆”达13年之久。后因上书太平军,被清政府通缉,逃往香港,为英国传教士理雅各翻译中国经书。1867-1870年,由理雅各邀往英国译书,并游历英、法等国。1874年,在香港创办《循环日报》,常在报上撰文宣传变法主张。晚年回上海,主持格致书院。著有《普法战纪》、《法国志略》等。 王韬主张变革:一要放眼世界学习西方,“至今欲办天下事,必自欧洲始,以欧洲诸大国为富强之纲领,制作之枢纽”(王韬《弢园文录外编·变法中》);二要变革内政,“不知道贵乎因时制宜而已”(《变法中》),主张仿效西方实行君主立宪。null 《法国志略》24卷 体裁为按事立篇的纪事本末体与按专题安排的典制体相结合; 前14卷记史事,后10卷记专题,包括职官、国会、礼俗、学校、工艺技术及法国疆域、首都巴黎、地方都邑等; 特别重视对资本主义生产和贸易方法(银行、商会、邮政、铁路)的评论和对法国文化、学术发展的介绍; 一是使国人增长知识,提供鉴戒;二是以法国的富强和进步激励国人觉醒,打破闭塞。null 2、黄遵宪的《日本国志》 黄遵宪(1848-1905),广东嘉应(今梅州市)人;光绪三年(1877),任清朝首任驻日公使参赞,历时5年;后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驻英使馆二等参赞、驻新加坡总领事;在维新运动中,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在上海参加强学会,助梁启超办《时务报》;光绪二十三年(1897)任职湖南,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戊戌政变后,被“放归”故里,晚年肆力于写诗、讲学。null 《日本国志》40卷 共12篇“志”:国统、邻交、天文、地理、职官、食货、兵、刑法、学术、礼俗、特产、工艺;卷首列中、日历年比较表; 典制体;各卷内以编年记述史事,夹以考证;各类志前和大多志后有评论;全书以明治维新时期为重点; 成就:对日本明治维新“改从西法,革故取新”作出及时总结,为中国维新提供效法榜样;结合日本新政,进而介绍西方国家的先进制度,迫切希望中国赶上世界潮流;结合史实发表议论,直接提出救亡图强主张(抨击封建专制的罪恶)。null四、南明史和当代史成就 (一)原因 鸦片战争失败,加剧了国内阶级矛盾; 在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下,清政府的思想文化专制统治被削弱。null(二)南明史 1、陈鹤(生卒年不详,嘉庆朝进士)《明纪》60卷: 同治十年(1871)刊行。 记载元至正十一年(1351)至南明桂王永历十五年(1661)间明朝和南明政权的重大史事; 最后三卷记福王、唐王、桂王三朝史事; 为清代最早刊行的私修明代编年史。 null 2、徐鼒[zi1](1810-1862)《小腆纪年附考》20卷,《小腆纪传》65卷、补遗5卷: 《附考》于咸丰十一年(1861)刊行;《纪传》于同治八年(1869)定稿。 《附考》起崇祯十七年(1644),终康熙二十二年(1683);详记南明福王、鲁监国、唐王、桂王和郑成功事迹;《纪传》收录自李自成攻占北京至康熙统一台湾期间南明人物520人; 《附考》博采南明野史,旁及各省府志及诗文集,其中有大量禁书; 《附考》如实记载南明史实,标志清时南明史研究的解冻。null(三)当代史 魏源《圣武记》已开清人撰当代史先河,欲“学以经世”; 这一时期的当代史研究属史料编纂和一定论点的解释。null 1、太平天国历史: 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太平天日》:同治元年(1862)刊行,记载金田起义前拜上帝会的斗争历史; 太平天国官修《天命诏旨书》:初刊于咸丰二年或三年(1852或1853),主要收录洪秀全的诏旨; 洪仁玕口述、瑞典籍传教士韩山文记《太平天国起义记》:记载了洪秀全的先世及其创立拜上帝会、到广西传教的历程; 《李秀成自述》:记录自金田起义至天京失陷的太平天国历史;null军机大臣、恭亲王奕訢主持、宗人府府丞朱学勤等总纂《钦定剿平粤匪方略》420卷:同治年间官修档案文献汇编,收录清镇压太平天国时的谕旨、奏章; 李滨《中兴别记》61卷:作者事迹不著;撰书“欲求造乱之由、戡克始末”;叙事始自道光十六年(1836)洪秀全、冯云山等在广西传教,迄于同治三年(1864)幼天王被俘;“采辑繁富,叙次详明,洵足以昭得失之林,为后事之鉴”,“文繁事赅,具见搜罗之富,编纂之精,真近代一大著作,必传无疑”(《中兴别记》首页俞樾复信)。null 2、清“东华录” 王先谦(1842-1917)《十一朝东华录》624卷:作者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祭酒、国史馆编纂等职;编年体记努尔哈赤至同治十帝十一年号(皇太极时期两年号)的史事;正文外有夹注、按;为清朝保存信史,宣扬清代“列圣图治鸿模”; 朱寿朋(1868-?)《光绪朝东华录》220卷:作者曾任翰林院编修;以上谕、奏折为主的编年体史书。 附:蒋氏《东华录》:蒋良骐(1723-1790)曾任乾隆时国史馆纂修;以国史馆在东华门内,故题为《东华录》;记努尔哈赤至雍正五代史事;利用实录、上谕、奏折等材料。
本文档为【9第七讲 近代史学:史学的近代化(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92375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817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5-06
浏览量: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