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D 流行性腮腺炎

D 流行性腮腺炎

举报
开通vip

D 流行性腮腺炎null 流行性腮腺炎(Epidemic parotitis;Mumps) 流行性腮腺炎(Epidemic parotitis;Mumps)§1.1概念§1.1概念腮腺炎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引起的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简称:流腮 俗称:猪头肿/风、痄腮、蛤蟆瘟、对耳风 属于丙类传染病§1.2疾病史§1.2疾病史第一阶段(公元前至19世纪):我国2600多年前的《内经·至真要大论》认为该病属“时疫”。公元前5世纪,希波克拉底对该病作过描述。确认本...

D 流行性腮腺炎
null 流行性腮腺炎(Epidemic parotitis;Mumps) 流行性腮腺炎(Epidemic parotitis;Mumps)§1.1概念§1.1概念腮腺炎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引起的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简称:流腮 俗称:猪头肿/风、痄腮、蛤蟆瘟、对耳风 属于丙类传染病§1.2疾病史§1.2疾病史第一阶段(公元前至19世纪):我国2600多年前的《内经·至真要大论》认为该病属“时疫”。公元前5世纪,希波克拉底对该病作过描述。确认本病是世界流行性疾病。 第二阶段(19世纪中期至末叶):对该病的临床、发病机制、病理解剖、流行病学作了阐述。1849年诺曼洛夫斯基把流腮分为肿瘤型、神经型。有人进一步阐明流腮不只是局部损害,亦可导致脑膜炎、面神经炎、睾丸炎等。 第三阶段:20世纪初有人提出流腮病原可能是滤过毒并进行实验动物感染研究,1930年猴子试验产生和人类似临床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1934年乔森与哥德派司吉自患者唾液中分离出病毒,并发现鸡胚是其敏感宿主,1948年摩根发现病毒的溶血作用,1955年海威等发现病毒可在人胚和猴体细胞复制,1968年美国流腮减毒活疫苗研制成功,1972年我国开始流腮减毒活疫苗的气雾免疫预防。§1.3腮腺解剖§1.3腮腺解剖§1.4病原学§1.4病原学属于呼吸道副黏液病毒 单股RNA病毒 组分: 核蛋白(NP):S抗原,1周后产生NP抗体(非保护性抗体) 含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糖蛋白:V抗原,感染后2~3周产生保护性抗体 多聚酶蛋白(P): 基质蛋白(M): 血溶-细胞融合(F)糖蛋白: 2种抗原:S抗原、V抗原 1种血清型§1.5发病机制§1.5发病机制腮腺炎病毒通过飞沫侵入呼吸道→在局部粘膜上皮细胞及头部淋巴结复制↓血液循环↙腮腺CNS↘脑膜炎 ↓ 病毒进一步复制 ↓ 再次入血,第二次病毒血症 侵犯第一次病毒血症未受累的腺体及器官←→ 腮腺炎 ↓§1.6病理§1.6病理非化脓性炎症 腮腺导管壁细胞肿胀,导管周及腺体壁淋巴细胞浸润,间质水肿,腮腺导管阻塞扩张,淀粉酶潴留。 腮腺炎病毒F糖蛋白引起脑膜脑炎,导致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炎细胞浸润,急性血管周围脱髓鞘。§1.7流行病学§1.7流行病学传染源:早期患者及隐形感染者。腮腺肿大前7d至肿大后9d为传染期。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易感人群:学龄儿童及无免疫的成人。感染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 流行情况:世界性疾病,冬春多发。在儿童集体机构、部队及卫生状况不良的拥挤人群可暴发流行。§1.8临床表现§1.8临床表现潜伏期:14~25d,平均18d。 前驱期:≤2d,发热、咽痛、头痛、纳差、乏力、肌肉酸痛等。 腮腺炎期: 发热:38℃~40℃。 颧骨弓或耳痛:发病1~2d后。 腮腺肿大:单侧或双侧,以耳垂为中心,边界不清, 轻压痛,有弹性感,皮温高,2~3d达高峰,持续4 ~5d消退。腮腺管口红肿。 颌下腺或舌下腺肿大 腮腺周围蜂窝组织水肿 病程约1 ~ 2周,成人症状重。§1.9并发症§1.9并发症脑炎、脑膜脑炎、脑脊髓炎:病毒直接侵入所致,多见于儿童,脑膜受累为主,65%脑脊液异常。发生率15%。一般预后良好,多在1周内消失。严重者出现高热、头痛、谵妄、抽搐、昏迷,甚至死亡。存活者可遗留视听障碍。 睾丸炎:发生率14%~35%,多见于青少年或成人。多为单侧,表现为高热、睾丸肿痛,可并发附睾炎、鞘膜积液、阴囊水肿,持续3~5d。部分出现睾丸萎缩,但较少出现不育症。 卵巢炎:发生率5%,多为成年女性,下腹痛,可触及肿大的卵巢。多不会导致不孕症。 急性胰腺炎:发生率<10%,年长儿多见。发热、中上腹(压)痛、腹胀、恶心、呕吐。 神经性耳聋:多为单侧,听力多可恢复,部分不可逆性听力丧失。 心肌炎、肾炎、甲状腺炎、乳腺炎、泪腺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10图片:双侧腮腺肿大§1.10图片:双侧腮腺肿大§1.11图片:颌下腺肿大§1.11图片:颌下腺肿大§1.12图片:腮腺及颌下腺肿大§1.12图片:腮腺及颌下腺肿大§1.13图片:腮腺导管开口§1.13图片:腮腺导管开口§1.14图片:累及颌下腺及舌下腺§1.14图片:累及颌下腺及舌下腺颌下腺:颈前下颌部肿胀,触及椭圆形腺体 舌下腺:舌下及颈前下颌部明显肿胀,吞咽困难§1.15实验室检查§1.15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正常或↓,L相对↑,睾丸炎时WBC↑ 尿常规:肾脏损害时出现蛋白尿、管型尿 CSF常规:WBC25×106/L左右,L↑,糖、氯化物↓ 血、尿淀粉酶:90%的患者升高 血清脂肪酶:急性胰腺炎时升高 病原学检查:急性期唾液、血、尿、CSF病毒分离;ELISA法检测血清NP IgM抗体;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增高≥4倍;McAb检测腮腺炎病毒抗原;PCR检测腮腺炎病毒RNA。§1.16诊断§1.16诊断流行病学:流行情况、流行季节、易感人群、发病前2~3周有接触史。 临床表现:发热、腮腺肿痛 实验室检查:血清学检查、病毒分离§1.17鉴别诊断§1.17鉴别诊断其他病毒(流感A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柯萨奇A组病毒、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引起的腮腺炎。 化脓性腮腺炎:单侧腮腺肿大,不伴睾丸炎或卵巢炎,挤压腮腺有脓液自腮腺管口溢出。血WBC及N明显升高。 其他病因(糖尿病、慢性肝病、结节病、营养不良、腮腺导管阻塞、肿瘤)引起的腮腺肿大:多不伴急性感染症状,腮腺局部无明显疼痛及压痛。§1.18治疗§1.18治疗一般治疗:急性期隔离,室内通风,卧床休息,流质饮食,避免酸性饮食,餐后生理盐水漱口,物理降温。 对症治疗:解热镇痛药 抗病毒治疗: 1.利巴韦林:成人1.0/d,儿童10~15mg/kg·d×5~7d。 2.干扰素: 3.板蓝根: 颅内高压:20%甘露醇5~10ml/kg·次,q4~6h,5~7d。 睾丸炎: 1.阴囊悬吊(丁字带),局部冷敷 2.己烯雌酚1mg tid 胰腺炎:镇静、止痛、禁食、补液、胃肠减压 糖皮质激素:重症或并发脑膜脑炎、心肌炎、睾丸炎者使用地塞米松5~10mg/d×5~7d。 中药治疗:如意金黄散、紫金锭或青黛粉醋调外敷§1.19预后§1.19预后预后较好,病死率0.5%~2.3%。 死因多为重症腮腺炎继发病毒性脑炎。§1.20预防§1.20预防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病人。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3周。 病室紫外线消毒,被污染的食具煮沸法消毒,被污染的物品用1%甲酚皂及紫外线消毒。 预防接种 腮腺炎-麻疹-风疹三联减毒活疫苗 鸡胚细胞培养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孕妇禁用,严重系统性免疫损害者相对禁忌。 特异性高价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
本文档为【D 流行性腮腺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42129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795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5-04
浏览量: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