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的经济增长_城市化与收入分配的Kuznets进程_理论与经验_唐东波

中国的经济增长_城市化与收入分配的Kuznets进程_理论与经验_唐东波

举报
开通vip

中国的经济增长_城市化与收入分配的Kuznets进程_理论与经验_唐东波 2011 年第 5 期 World Economic Papers October, 2011 中国的经济增长、城市化与收入分配的 Kuznets进程:理论与经验 唐东波 张 军* 摘要 借由 Theil指数二阶嵌套分解法所生发出来的收入分配 Kuznets进程这一视角,本 文发现中国 30 年改革历程中居民收入差距与城市就业比之间呈现倒 U型关系,经济增长亦 是导致总体收入差距呈现倒 U型关系的主要原因。Theil 指数二阶嵌套分解结果显示:城乡 之间收入差距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各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显著地大于...

中国的经济增长_城市化与收入分配的Kuznets进程_理论与经验_唐东波
2011 年第 5 期 World Economic Papers October, 2011 中国的经济增长、城市化与收入分配的 Kuznets进程:理论与经验 唐东波 张 军* 摘要 借由 Theil指数二阶嵌套分解法所生发出来的收入分配 Kuznets进程这一视角,本 文发现中国 30 年改革历程中居民收入差距与城市就业比之间呈现倒 U型关系,经济增长亦 是导致总体收入差距呈现倒 U型关系的主要原因。Theil 指数二阶嵌套分解结果显示:城乡 之间收入差距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各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显著地大于各地区内部收入差距,在 各地区内部收入差距中,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沿海地区内部收入差距均最大。因此本文认为, 打破城乡劳动力流动的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障碍和坚持城市化发展战略对于平抑收入差距意义重大。 关键词 城市化 收入差距 Kuznets进程 一、引 言 1978 年以来的市场化改革开启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新篇章,中国的实际 GDP年均增 长率高达 9. 9%,2010 年的 GDP总量约为 39. 79 万亿元,人均 GDP也已接近 2. 97 万元, 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得居民物质生活水平获得极大提高。与此同时,中国居民收入差距 亦开始逐年扩大,总体基尼系数已从 1978 年的 0. 280 上升至 2007 年的 0. 452(徐映梅 和张学新,2011)。 无论改革开放初期的沿海优先发展战略还是 20 世纪 90 年代末提出的城市化发展 战略,其结果均为中国城市和沿海经济在争取更多的政策扶持与更优的资源匹配方面 获得更为有利的条件。然而,随着近年来社会问题的不断凸显和地区差异的持续扩大, 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聚焦于中国农村及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①。尽管各级政府 对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可能影响已有所察觉,但是,为平抑城乡及地区之间收入差距则 需分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边际产出相对较低的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其结果会影响资源 的总体配置效率,进而使得经济增长放缓。倘若经济增长仍然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占 优目标选择,那么可以预见的是,城乡及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在短期内仍 难以扭转。 由于经济发展初始禀赋的差异,缩小城乡及地区之间收入差距与保持经济高速增 * 唐东波,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Email:chalicegod@ 163. com,通讯地址:上海市武川路 78 弄 105 栋 302 室 D,邮政编码:200433;张军,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Email:junzh_2000@ fudan. edu. cn。本文 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873022)和复旦大学重点学科创新人才培养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的资助。感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程大中 教授的有益点评,感谢匿名审稿人的宝贵修改意见,文责自负。 ① 对于中国地区经济发展有关政策的进一步讨论可参见 Groenewold et al.(2008)。 16 2011 年第 5 期 长将成为两难选择。本文基于 Theil 指数二阶嵌套分解法研究了中国收入差距的总体 构成及其随城市化和经济增长等因素的演变规律①。我们首先将样本分解为城市和农 村两大类,然后进一步将子样本按地区进行二阶嵌套分解②。这样便于分析总体收入差 距中的城乡差距和地区差异的净效应。事实上,按照城乡和地区分组的 Theil指数二阶 嵌套分解法不仅有助于理解向城市的人口流动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城市化的 Kuznets进 程),而且也为我们考察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带来的地区收入差距提供了便利 (城乡分割下地区差异的 Kuznets进程)。 为确保收入差距分解结果的稳健性,本文将分别考察两类 Theil指数二阶嵌套分解 法:Theil T和 Theil L(Anand,1983)。该指标具有一系列良好性质:匿名、样本均值与人 口规模的独立性,并且满足 Pigou-Dalton条件(Bourguignon,1979;Shorrocks,1980)③。 本文剩余部分结构安排如下:第二节是有关文献评述;在第三节中,我们首先构建 和分析了基于 Theil指数二阶嵌套分解法的收入差距模型,并详尽讨论了城市化等因素 对 Kuznets进程的影响,然后给出模型模拟,以提供经验研究的问题讨论背景;第四节探 讨了中国收入差距的阶段性特征;第五节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了对应的实证检验结果;在第六节中,我 们对理论模型与经验研究得出的结论进行总结,并讨论了若干政策含义。 二、文 献 评 述 不论城乡之间收入差距还是各地区之间收入差距,均是政策当局目前甚为关切的 问题,同时也是众多学者的研究兴趣所在。Kuznets(1955)关于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 间关系的经典研究表明:在一系列不太苛刻的假设条件下,随着经济增长和农村人口向 城市转移,总体收入差距将会呈现“先升后降”的倒 U 型趋势,这一经典特征已成为发 展经济学中研究收入分配问题的核心命题。Robinson(1976)和 Knight(1976)分别使用 收入的对数方差和 Gini 系数度量收入差距,从理论上论证了 Kuznets 倒 U 型假说。 Anand and Kanbur(1993)的研究则进一步拓展了收入差距的度量方法,其采用的 Theil 指数所具有的相加可分解性为考察经济体中的城乡分割与地区差异等因素对总体收入 差距的影响提供了便利。在发展经济体中,经济增长往往伴随着城市化,而传统农业部 门向现代工业部门的人口流动所导致的收入差距也表现为倒 U 型特征,这一典型特征 被 Anand and Kanbur(1993)称为“Kuznets进程”。事实上,理论研究也大多基于经济发 展过程中的城市化视角,利用两部门模型论证 Kuznets 倒 U 型假说(Robinson,1976; ① ② ③ Akita(2003)将总体收入差距按层级结构分解为 3 个部分: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省际之间收入差距及省 际内部收入差距。Akita and Alisjahbana(2002)和 Akita and Kawamura(2003)均采用该分解方法分别研 究了印度尼西亚(1993—1998)和中国(1995—1998)的地区收入差距。 就 Theil指数分解法而言,Robinson(1976) ,Knight(1976)和 Anand and Kanbur(1993)均采用 Theil指数 一阶分解法考察了两部门模型中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 收入差距指标的相加可分解性是指:总体收入差距可分解为子样本内部收入差距与子样本之间收入 差距之和。样本均值与人口规模的独立性含义是:当样本中的个体收入均同比例变动,抑或任意收入 水平的就业人口数量同比例变动时,总体收入差距保持不变。Pigou-Dalton 条件意味着:只要未颠覆 “富人”与“穷人”之间的相对收入地位,从“富人”流向“穷人”的任意收入转移均有利于总体收入差距 的改善。 2011 年第 5 期 唐东波 张军 中国的经济增长、城市化与收入分配的 Kuznets进程:理论与经验 17 Glomm,1992;Anand and Kanbur,1993;Rauch,1993;陈宗胜,1994)。 随着中国人均 GDP的快速增加,居民收入差距也在持续扩大,这已引起国内外学 者的广泛关注。Khan et al.(1992)和赵人伟等(1999)分别使用中国省际和县际截面数 据考察城乡内部收入差距,其结论并未支持 Kuznets 倒 U 型假说。陆铭和陈钊(2004) 基于 1987 年到 2001 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显示:城市化对降低城乡收入差距 有显著的作用,并且,中国持续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与地方政府实施的城市倾向经济政 策有关。李实和岳希明(2004)的调查发现:自改革以来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 速度在不断减缓。王小鲁和樊纲(2005)利用 1996—2002 年省际面板数据研究城乡内 部收入差距的结果显示:城乡居民收入 Gini系数的变动趋势在理论上具有 Kuznets倒 U 型特征,经验研究显示收入差距在今后长期内仍将继续上升。王亚芬等(2007)的研究 进一步表明:中国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已呈现 Kuznets倒 U 型特征,但城市 内部的收入差距总体上仍将持续扩大。 有关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的研究中,Tsui(1991)和魏后凯(1997)的研究均发现,改革 前后中国各地区之间都存在较大差距。林毅夫等(1998)的研究显示,中国东中西部之 间的收入差距约占总体收入差距的 50%。万广华(1998)认为结构变化是中国农村各 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蔡昉和都阳(2000)采用 Barro模型研究发现,中国 各地区之间仅存在条件趋同。黄祖辉等(2003)基于转移性收入视角的分析表明,现阶 段中国的转移性收入并未缩小收入差距。王洪亮和徐翔(2006)的研究认为,中国的城 乡之间收入差距较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更甚,并与总体收入差距具有很强的同步性。 由于经济体制转轨的“渐进式”改革路径,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居民总体 收入分配格局存在两个显著的特征: (1)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巨大(Khan and Riskin, 2001;Chang,2002;陈宗胜和周云波,2002;王洪亮和徐翔,2006),这意味着城市化引起 的收入差距变动在整体收入差距变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并且这个收入差距的变动规模 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呈现先升后降的倒 U型规律(陈宗胜,1991;Anand and Kan- bur,1993),但对于整体收入差距特别是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影响如何仍有待于进一步 检验。(2)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始终大于城市内部收入差距(陈宗胜,1991;赵人伟等, 1994;赵人伟等,1999;Khan and Riskin,2001;陈宗胜和周云波,2002;王洪亮和徐翔, 2006)。因此,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在理论上有助于缩小城乡内部收入差距①,这也有助 于缩小总体收入差距。 综上可见,中国收入差距呈持续扩大趋势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共识,但仍有较多问 题有待进一步探讨。首先,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其收入差距变动规律是否 遵循了“Kuznets进程”?其次,已有的许多研究基于地区和城乡各有侧重地分析了总体 收入差距的来源问题,但由于中国的城乡分割“二元”经济特征,城乡内部的地区收入差 ① 这一直觉性的结论可在本文的模型部分得到证实。具体地,TBS /x | x = x* = 0,TBS /x | x < x* > 0, TBS /x | x > x* < 0,由此可得:随着向城市的人口流动(x) ,城乡之间收入差距(TBS)呈现倒 U 型特征。 当城市收入差距(T1)小于农村收入差距(T2)时,TBS /x < 0,因此城乡内部收入差距(TWS)随着向城 市的人口流动趋于缩小。 18 2011 年第 5 期 距问题已成为我们理解总体收入差距变动趋势的关键,这需要将总体收入差距在城乡 和地区两个维度上进行二阶嵌套分解,而此类研究依然鲜见,本文希望在回答这些问题 方面有所贡献。 三、模 型 与 数 据 (一)基于 Theil指数的收入差距分解 假设整个经济划分为两大部门:城市和农村(i = 1,2 分别表示城市和农村),因此经 济社会的劳动力只需来自两大部门中的任意一个。并且,城市和农村的就业个体将按 地区进一步分解:j = 1,2,3,4,5 分别表示直辖市、沿海、中部、西部和东北①。基于 Theil 指数二阶嵌套分解法的收入差距 T和 L分别定义为: T = ∑ 2 i = 1 ∑ 5 j = 1 ∑ Nij k = 1 (yijk /Y)ln yijk /Y nijk ( )/N ,L = ∑ 2 i = 1 ∑ 5 j = 1 ∑ Nij k = 1 (nijk /N)ln nijk /N yijk ( )/Y (1) 其中,yijk 和 nijk 分别表示 i部门 j地区 k省份的总收入和就业人数。Y和 N分别表示 经济体总收入和就业人数。需要指出的是,Theil T指数以收入为权重,而 Theil L指数以 就业人口为权重,因此,前者对高阶层的收入变动比较敏感,而后者则对低收入端的变 化较敏感。在嵌套分解结构中,Y = ∑ 2 i = 1 Yi,Yi = ∑ 5 j = 1 Yij,Yij = ∑ Nij k = 1 Yijk,因此,我们可获得二 阶嵌套 Theil指数分解方程,即总体 Theil 指数分解为地区内部 Theil 指数、地区之间 Theil指数及部门之间 Theil指数: T = ∑ 2 i = 1 (Yi /Y)Ti + TBS = ∑ 2 i = 1 ∑ 5 j = 1 (Yij /Y)Tij +∑ 2 i = 1 (Yi /Y)TDi + TBS = TWD + TBD + TBS (2) 其中,Ti = ∑ 5 j = 1 (Yij /Yi)Tij + TDi 表示 i部门内部收入差距;Tij = ∑ Nij k = 1 (yijk /Yij)ln yijk /Yij nijk /Nij 表 示 i部门 j地区内部收入差距;TDi = ∑ 5 j = 1 (Yij /Yi)ln Yij /Yi Nij /Ni 表示 i部门各地区之间收入差 距;TBS = ∑ 2 i = 1 (Yi /Y)ln Yi /Y Ni /N 表示城乡两部门之间收入差距②。同理可得 Theil L 的分 解式: L = ∑ 2 i = 1 ∑ 5 j = 1 (Nij /N)Lij +∑ 2 i = 1 (Ni /N)LDi + LBS = LWD + LBD + LBS (3) (二)城市化与 Kuznets进程 为便于问题阐述,令 λ i = Yi /Ni 表示 i部门就业人口的人均收入,v = λ1 /λ2 表示城 ① ② 各地区具体省份可参见数据说明部分。 Theil T指数的二阶嵌套分解的推导过程参见附录Ⅰ。 2011 年第 5 期 唐东波 张军 中国的经济增长、城市化与收入分配的 Kuznets进程:理论与经验 19 乡人均收入之比,x = N1 /N表示城市就业比(0 ≤ x≤ 1)。因此,依照上述分解,Theil T 和 Theil L可重新表述为①: T = TWS + TBS = [T2 + (T1 - T2)vx /(vx + 1 - x)]+[vxlnv /(vx + 1 - x)- ln(vx + 1 - x)] (4) L = LWS + LBS = [L2 + (L1 - L2)x]+[ln(vx + 1 - x)- xlnv] (5) 上述 Theil指数表达式为我们探索影响收入差距的各种因素提供了便利。若 v,T1, T2,L1,L2 均为外生时,总体收入差距可视为城市就业比 x 的函数②,即 T = f(x;v,T1, T2),L = g(x;v,L1,L2)。众多经验研究表明:发展经济体中的城市就业人口的人均收入 水平和收入差距均大于农村。鉴于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推导中国的 Kuznets进程具体特 征。为表述的便利,本文分析均以 Theil T指数为例,Theil L指数仅汇报数值结果。 首先,将 Theil T指数二阶嵌套分解式对城市就业比 x求偏导,即 T /x = [v(T1 - T2)+ vlnv - (v - 1)(vx + 1 - x)]/(vx + 1 - x) 2 (6) 令 T /x = 0,则 x* = [v(T1 - T2)+ vlnv - (v - 1)]/(v - 1) 2 (7) 根据上式可知,当 x < x* 时,T /x > 0;当 x > x* 时,T /x < 0③。故由 T = f(x;v,T1,T2)的连续性意味着 Kuznets进程呈现倒 U型特征,即城乡人均收入之比 v及 城乡内部收入差距一定的条件下,随着向城市的人口流动,总体收入差距呈现“先升后 降”倒 U型变动趋势。其中,x* 为 Kuznets 进程倒 U 型曲线的转折点。据此可得 T* = f(x* ;v,T1,T2),T * 为一定条件下,向城市的人口流动所导致的总体收入差距的最大值, x* 为达到该极值时城市就业比。由上述分析可知,T* 与 x* 的具体数值取决于城乡人均 收入之比 v及城乡内部收入差距 T1 与 T2。 其次,由T与 x* 的表达式可知,在城乡内部收入差距T1与T2一定时,城乡人均收入 之比 v是决定 T与 x* 大小的关键因素。下面我们就此进一步讨论城乡人均收入之比 v对 T和 x* 的影响: T /v = x(1 - x)[lnv + (T1 - T2)]/(vx + 1 - x) 2 (8) 其中 0 < x < 1,v > 1,因此,当 lnv +(T1 - T2)> 0时,T /v > 0;lnv +(T1 - T2)< 0 时,T /v < 0。 x* /v = [2(v - 1)+ (v + 1)(T2 - T1 - lnv)]/(v - 1) 3 (9) 因此,当 T2 - T1 - lnv > 0 时,x * /v > 0;当 T2 - T1 - lnv < 0 时,x * /v < 0。 有趣的是,当我们忽略城乡内部收入差距时,令 T1 = T2 = 0,或者条件更宽松一点, 令 T1 = T2,此时 x * =[vlnv -(v - 1)]/(v - 1)2,当 v→ 1时,x* → 1 /2;当 v→∞ 时, ① ② ③ 该式证明只需将 Theil指数的各分解指标代入右式即可。 将总体收入差距进行类似分解处理的文献可参见:Fields(1979)、Mookherjee and Shorrocks(1982)、 Glewwe(1986)、Tsakloglou(1993)、Jenkins(1995)、Shorrocks and Wan(2005)。 具体推导过程参见附录Ⅱ。 20 2011 年第 5 期 x* → 0,即表明城乡人均收入之比趋于均等化时,向城市的人口流动形成的收入差距倒 U型 Kuznets进程达到极值时的城市就业比收敛于 50%;相反,当城乡人均收入差距趋 于无限大时,该倒U型Kuznets进程达到极值时的城市就业比接近于0。这一研究结论与 周云波(2009)的分析结果不谋而合。 综上所述,在一定条件下(v,T1,T2 外生时),向城市的人口流动所引起的收入差距 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Kuznets进程。并且,随着城乡人均收入之比 v的变动,Kuznets 曲线将发生整体位移。特别地,当我们忽略城乡内部收入差距时(譬如令 T1 = T2),随着 城乡人均收入之比 v的增大,倒 U型 Kuznets曲线将朝左上方移动。也即总体收入差距 T 随着城乡人均收入之比 v增大而增大,与此同时,收入差距取得极值点的城市就业比 x* 将进一步缩小。 (三)模型模拟 我们首先考察中国城乡人均收入之比 v 对总体收入差距 T 的影响。由上述分析可 知,T /v的符号取决于 lnv + (T1 - T2)是大于 0还是小于 0。经计算,中国 1978—2007 年期间 lnv +(T1 - T2)> 0,所以 T /v > 0,即随着城乡人均收入之比 v的增大,倒U型 Kuznets曲线将朝上方移动。其次,在同样的参数约束下,中国1978—2007年期间 x* /v < 0①。因此,根据以上分析,在 v,T1,T2 保持不变时,总体收入差距在城市就业比小于 1 时达到极值,图1刻画了1978—2007年期间中国人口向城市流动所形成的Kuznets进程 曲线。 如图1所示:随着人口流向城市,总体收入差距Theil T指数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 型特征,并且,Kuznets 进程随着城乡人均收入之比 v 的变动而发生位移。具体地, 1978—1983年的 Theil T指数极值点从0. 125下降到0. 039,而此时对应的城市就业比从 0. 355 上升至 0. 400。1984—1994年的 Theil T指数极值点从 0. 044上升到 0. 129,与之对 应的城市就业比从 0. 375下降至 0. 334。1995—1998年的 Theil T指数极值点从 0. 119下 降到0. 091,其对应的城市就业比从0. 335上升至0. 360。1999—2007年的Theil T指数极 值点从0. 100上升至0. 158,这期间对应的城市就业比从0. 357下降为0. 323。同时,我们 注意到中国在 1978—2007 年的实际城市就业比远低于历年 Theil T指数取得极值时对 应的城市就业比(见图2)。因此,由倒U型Kuznets进程规律,我们可以推知,随着城市化 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经济总体收入差距将会进一步扩大,并且,由于当前的城市就业 比与理论临界值仍存在较大差距,若综合考虑城乡人均收入之比 v的变化对 Kuznets进 程的位移效应,Kuznets进程的下降阶段在短期仍难以实现。 综上所述,向城市的人口流动是引起总体收入差距呈现倒 U型变化的关键因素,并 且,该 Kuznets进程还将随着城乡人均收入之比 v的变化而变化。由于受众多参数的限 定,v对 T的位移效应仍需经验研究的进一步检验。另外,经济增长对不同经济部门抑或 不同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及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影响也存在相当的差异,这一持续的倒 U型规律应得到数据的检验。需要指出的是,在影响总体收入差距的诸多因素中,经济 ① 限于篇幅,lnv + (T1 - T2)具体数据没有报告,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向作者索取。 2011 年第 5 期 唐东波 张军 中国的经济增长、城市化与收入分配的 Kuznets进程:理论与经验 21 图 1 中国城市化的 Kuznets进程(1978—2007) 注:Theil T指数的具体算法参见模型部分。原始数据来自《新中国55 年统计资料汇编(1949—2004)》、 《中国统计年鉴(1996—2008)》及《中国财政年鉴(2008)》。限于篇幅,此处仅报告代表性年份的数据。 波动、政府的财政支出政策以及外部冲击等仍需我们重点控制。 图 2 中国实际城市就业比(x)、收入差距极值(T* )及其对应的城市就业比(x* )(1978—2007) 注:城市就业比(x)由城市就业人口占城乡总就业人口比例表示。收入差距极值(T* )及其对应的城市就业比 (x* )具体算法参见模型部分。原始数据来自《新中国 55 年统计资料汇编(1949—2004)》、《中国统计年鉴 (1996—2008)》及《中国财政年鉴(2008)》。 22 2011 年第 5 期 四、中国收入差距演进的阶段性特征 为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规律,我们选取 1978—2007 年的数 据进行经验研究。需要指出的是,在本节中,Theil T结果与 Theil L相比并未表现出统计 意义上的显著差异,限于篇幅,我们的分析将围绕 Theil T指数展开①。 (一)改革中的收入差距演进 考虑到中国经济改革的阶段性特征,我们把 30 年改革期间居民收入分配的变动趋 势划分为 1978—1983 年、1984—1994 年、1995—1998 年和 1999—2007 年四个阶段来分 析。在每个阶段,收入分配的变动都与该时期经济体制变革和经济政策演变密不可分。 1978—1983 年期间以农村为中心的经济改革可视为第一阶段。在此期间,以农村家 庭生产承包 责任制 驾驶员岗位责任制工程部岗位责任制ok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出纳员岗位责任制学校岗位目标责任制 为主要内容的产权改革和包括农副产品价格大幅度提高与放松管制 的市场化改革极大地刺激了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其结果是,一方面农村人均收入的迅速 增加,另一方面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显著缩小。如表 1 所示,1978—1983 年期间农村 Theil T指数从 0. 023 下降至 0. 018,这也是近 30 年来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最低的一年。在城市 中,传统的工资决定机制和收入分配机制仍维持不变。尽管奖金和计件工资的引入以及 个体和私营企业的出现等因素影响收入差距扩大,但是一些平均化因素如工资的普调 和价格补贴的按人头平均发放等,却在起着抵消收入差距扩大的作用。其结果是,这一 时期城市内部的收入差距反而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城市 Theil T指数从 1978 年的 0. 024 下降至 1983 年的 0. 013。 由于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的增长幅度超过了城市居民,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出现了 大幅度缩小的趋势。如表1所示,这一时期城乡之间 Theil T指数由1978年的0. 094下降 至1983年的0. 020,其对应的城乡人均收入之比从2. 471下降到1. 543最低点。这一时期 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幅度之大和持续时间之长是建国以来所罕见的。并且,从 总体收入差距的分解来看,这一阶段的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对总体收入差距的贡献有所 下降,从 1978年的 80% 下降至 1983年的 56%,也正是由于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大幅度 下降,这一时期全国的收入差距也出现了大幅度缩小的趋势。根据我们的测算,总体收 入差距从 1978年的 0. 118下降至 1983年的 0. 036。但与城乡内部收入差距相比,城乡之 间收入差距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1984—1994 年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改革可视为第二阶段。企业承包制的推广不仅 拉开了企业内部职工之间收入差距,也拉开了企业之间和部门之间收入差距。与此同 时,非国有部门的发展在导致其部门内部的收入差异明显化的同时,也拉大了国有和非 国有部门之间的收入差距。自1989年开始的经济调整影响了这一时期经济改革的进度, ① 事实上,据 Theil指数分解结果可知,两者统计意义上的无差异与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来源有关,当前 居民收入差距很大部分是体现在城乡之间收入差距,而体现以收入和就业人口为权重的 Theil T 与 Theil L两者差异的城市和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则居于次要地位,因此 Theil T与 Theil L计算结果未显示 出明显的差异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2011 年第 5 期 唐东波 张军 中国的经济增长、城市化与收入分配的 Kuznets进程:理论与经验 23 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与此对应的是城市和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扩大幅度不同程度的上升。 据测算①,这一时期城市和农村的 Theil T指数都比前一时期有了一定的上升,尤其是城 乡之间收入差距显著扩大。总体收入差距 Theil T指数从1989年的0. 078上升至1991年 的 0. 092,年均上升 9%。从 1992年开始,中国城市经济中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 化,非国有部门增长率超越了国有部门。国有部门改革和资本市场发展直接导致了这一 时期城市内部的收入差距的扩大速度明显加快。这一时期城市 Theil T指数上升幅度是 整个改革时期中最大的,从1983年的0. 013上升至1994年的0. 039,年均上升18. 2%。在 农村中,随着家庭生产承包责任制激励效应的不断减弱和国家对农产品收购价格的相 对稳定,农村人均收入的增长幅度已经非常有限。与此同时,城市经济的高速增长也吸 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这不仅减轻了农村中剩余劳动力的压力,也通过 非农收入增加了农村人均收入水平,而非农收入是解释当时农村收入差距的一个非常 重要的因素(朱玲,1992)。可见,向城市的人口流动必然会给农村和城市的收入分配差 距以及总体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化产生重要影响。经测算的 Theil指数表明这一时期农村 内部的收入差距以惊人的速度继续扩大,Theil T指数由1983年的0. 018上升到1994年 的 0. 063,年均增长率超过 22. 7%。这说明在农村内部还存在着一些与经济增长和经济 结构变化相关联的因素,它们在更大程度上影响着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 入差距。 在表 1 中,我们还看到这一时期的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出现了强劲的上升势头。到 1994 年,城乡之间 Theil T指数上升至0. 076,较1983年上升了280%,年均上升25. 5%。 从 Theil指数各分解指标的贡献来看,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占比已从 1983 年的 56% 上升 至 1994 年的 60%。由于城市、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和城乡之间收入差距都有不同程度的 扩大,其结果是,1994年的总体收入差距 Theil T指数为 0. 128,较 1983年上升了 256%, 年均增长率为 23. 2%。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在经历了上一阶段的迅速增长后, 1995 年迎来了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又一个拐点。如表 1 所示,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Theil T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从总体收入差距分解指标考察,城乡之间收入差距亦下降 了 40%。与这一时期的收入差距变化有关的改革举措主要是财政“分税制”。这项始于 1994年的分税财政体制所推动的地方层面的市场化和竞争领域的民营化成为了中国经 济增长的源泉,而财政分权所导致的收入差距同样值得关注。陈安平(2009)的研究显 示,地方财政支出的增加并不必然拉大城乡收入差距。本文的 Theil 指数结果也表明这 一阶段的居民收入差距趋于下降。 1999—2007 年是我们考察收入分配变化的第四个阶段,始于 2000 年的“农村费改 税”,使得农村收费走向规范,基本控制了当时农村的“三乱”现象,有利于缩小农村内 部收入差距,而这一阶段正式提出转移农村人口以提高城市化水平的发展战略也使得 城乡之间收入差距迅速拉大。如表 1 所示,这一时期的农村和城市内部收入差距变化甚 微,但由于城乡之间收入差距从 1998年的 0. 046骤升至 2007年的 0. 115,其在总体收入 ① 可参考完整的表 2,限于篇幅没有报告,具体数据备索。 24 2011 年第 5 期 表 1 按城乡两部门分解的 Theil指数 年份 Theil T 城乡内部 一阶分解 总值 极值 T1 T2 城乡 内部 城乡 之间 T x* T* Theil L 城乡内部 一阶分解 总值 极值 L1 L2 城乡 内部 城乡 之间 L x* T* 1978 0. 024 0. 023 0. 024 0. 094 0. 118 0. 355 0. 125 0. 025 0. 022 0. 022 0. 085 0. 107 0. 429 0. 124 份额 0. 090 0. 111 0. 202 0. 798 1. 000 0. 055 0. 154 0. 209 0. 791 1. 000 1983 0. 013 0. 018 0. 016 0. 020 0. 036 0. 400 0. 039 0. 012 0. 017 0. 016 0. 019 0. 035 0. 436 0. 038 份额 0. 119 0. 325 0. 444 0. 556 1. 000 0. 088 0. 371 0. 459 0. 541 1. 000 1994 0. 039 0. 063 0. 052 0. 076 0. 128 0. 334 0. 129 0. 037 0. 059 0. 053 0. 071 0. 124 0. 400 0. 129 份额 0. 143 0. 262 0. 405 0. 595 1. 000 0. 084 0. 340 0. 424 0. 576 1. 000 1998 0. 033 0. 048 0. 042 0. 046 0. 088 0. 360 0. 091 0. 031 0. 046 0. 042 0. 043 0. 085 0. 412 0. 090 份额 0. 148 0. 329 0. 476 0. 524 1. 000 0. 093 0. 403 0. 496 0. 504 1. 000 2007 0. 033 0. 052 0. 042 0. 115 0. 157 0. 323 0. 158 0. 031 0. 050 0. 044 0. 107 0. 151 0. 401 0. 159 份额 0. 105 0. 163 0. 268 0. 732 1. 000 0. 057 0. 236 0. 294 0. 706 1. 000 注:Theil 指数及其相关变量的具体算法参见模型部分。“份额”指历年 Theil指数各分解指标在总 Theil指数中所占比例。限 于篇幅,本文仅报告代表性年份的数据,其余年份的数据备索。下同。 差距中的占比高达 73. 2%,这使得 1999—2007 年的总体收入差距扩大了 78%,2007 年 的总体 Theil T指数达到了 0. 157,向城市的人口流动使得城乡之间收入差距,进而总体 收入差距迅速拉大。并且,为平抑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的“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尽管 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西部地区城市内部收入差距,但该地区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却不断 增大,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政策亦并未缩小该地区内部的收入差距(见表 2)。 表 2 按地区分解的城乡内部 Theil指数 年份 Theil T1 地区内部 一阶分解 总值 T11 T12 T13 T14 T15 地区 内部 地区 之间 T1 Theil T2 地区内部 一阶分解 总值 T21 T22 T23 T24 T25 地区 内部 地区 之间 T2 1978 0. 020 0. 016 0. 011 0. 006 0. 029 0. 016 0. 009 0. 024 0. 027 0. 021 0. 009 0. 003 0. 001 0. 013 0. 010 0. 023 份额 0. 115 0. 201 0. 099 0. 043 0. 184 0. 641 0. 359 1. 000 0. 039 0. 383 0. 103 0. 030 0. 001 0. 558 0. 442 1. 000 1983 0. 003 0. 012 0. 006 0. 001 0. 016 0. 008 0. 004 0. 013 0. 008 0. 007 0. 002 0. 006 0. 003 0. 005 0. 013 0. 018 份额 0. 025 0. 288 0. 098 0. 014 0. 248 0. 673 0. 327 1. 000 0. 013 0. 176 0. 025 0. 064 0. 009 0. 286 0. 714 1. 000 1994 0. 011 0. 034 0. 013 0. 007 0. 003 0. 019 0. 020 0. 039 0. 029 0. 036 0. 007 0. 006 0. 001 0. 022 0. 041 0. 063 份额 0. 034 0. 325 0. 084 0. 025 0. 011 0. 478 0. 522 1. 000 0. 015 0. 287 0. 028 0. 016 0. 001 0. 348 0. 652 1. 000 1998 0. 003 0. 023 0. 005 0. 008 0. 001 0. 012 0. 021 0. 033 0. 020 0. 024 0. 002 0. 008 0. 002 0. 014 0. 034 0. 048 份额 0. 010 0. 277 0. 031 0. 045 0. 003 0. 366 0. 634 1. 000 0. 010 0. 235 0. 010 0. 032 0. 002 0. 289 0. 711 1. 000 2007 0. 006 0. 014 0. 000 0. 002 0. 003 0. 008 0. 024 0. 033 0. 010 0. 034 0. 001 0. 016 0. 002 0. 019 0. 033 0. 052 份额 0. 025 0. 208 0. 002 0. 010 0. 008 0. 253 0. 747 1. 000 0. 005 0. 303 0. 005 0. 056 0. 003 0. 372 0. 628 1. 000 按地区分解的结果显示,就城市内部而言,1994 年分税制改革之前的各地区内部收 2011 年第 5 期 唐东波 张军 中国的经济增长、城市化与收入分配的 Kuznets进程:理论与经验 25 入差距要显著地大于各地区之间收入差距,而分税制改革之后的情形则刚好相反。在本 文所划分的 5 个地区中,沿海城市的内部收入差距在城市总体收入差距中始终占有相 当大的比重,其次是中西部和东北三省,直辖市的占比一直较小。有意思的是,1994 年的 分税制改革使东北三省内部收入差距在城市总体收入差距中的占比明显下降。与城市 不同的是,农村各地区内部收入差距在绝大多数年份中始终大于各地区之间收入差距。 并且与城市一样,沿海的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在农村整体收入差距中的占比最大,其次是 中西部地区,东北三省与直辖市的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一直较小。 (二)基于 Theil指数二阶嵌套分解法的讨论 总体收入差距 Theil T指数经二阶嵌套分解之后,如表 3 所示,在所考察的 30 年期 间,城乡之间收入差距一直是中国总体收入差距最重要的来源。从各分解指标的具体占 比来看,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在总体收入差距中的占比基本维持在50%—80% 之间。进一 步,城乡内部收入差距按地区分解的结果显示,各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在大部分时间里 均显著地大于各地区内部收入差距。 表 3 Theil指数二阶嵌套分解结果 年份 城市(T1) 地区 之间 地区 内部 TD1 T11 T12 T13 T14 T15 农村(T2) 地区 之间 地区 内部 TD2 T21 T22 T23 T24 T25 二阶分解 城乡 之间 地区 之间 地区 内部 总值 TBS TBD TWD T 1978 0. 009 0. 020 0. 016 0. 011 0. 006 0. 029 0. 010 0. 027 0. 021 0. 009 0. 003 0. 001 0. 094 0. 010 0. 014 0. 118 份额 0. 032 0. 010 0. 018 0. 009 0. 004 0. 017 0. 049 0. 004 0. 043 0. 011 0. 003 0. 000 0. 798 0. 082 0. 120 1. 000 1983 0. 004 0. 003 0. 012 0. 006 0. 001 0. 016 0. 013 0. 008 0. 007 0. 002 0. 006 0. 003 0. 020 0. 010 0. 006 0. 036 份额 0. 039 0. 003 0. 034 0. 012 0. 002 0. 029 0. 232 0. 004 0. 057 0. 008 0. 021 0. 003 0. 556 0. 271 0. 173 1. 000 1994 0. 020 0. 011 0. 034 0. 013 0. 007 0. 003 0. 041 0. 029 0. 036 0. 007 0. 006 0. 001 0. 076 0. 031 0. 020 0. 128 份额 0. 075 0. 005 0. 046 0. 012 0. 004 0. 002 0. 171 0. 004 0. 075 0. 007 0. 004 0. 000 0. 595 0. 245 0. 159 1. 000 1998 0. 021 0. 003 0. 023 0. 005 0. 008 0. 001 0. 034 0. 020 0. 024 0. 002 0. 008 0. 002 0. 046 0. 029 0. 013 0. 088 份额 0. 094 0. 002 0. 041 0. 005 0. 007 0. 000 0. 234 0. 003 0. 077 0. 003 0. 011 0. 001 0. 524 0. 327 0. 149 1. 000 2007 0. 024 0. 006 0. 014 0. 000 0. 002 0. 003 0. 033 0. 010 0. 034 0. 001 0. 016 0. 002 0. 115 0. 028 0. 014 0. 157 份额 0. 078 0. 003 0. 022 0. 000 0. 001 0. 001 0. 103 0. 001 0. 050 0. 001 0. 009 0. 000 0. 732 0. 181 0. 087 1. 000 具体地,在各地区之间收入差距中,农村的地区之间收入差距要显著地大于城市。 就各自在总体收入差距中的占比而言,1978 年农村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的占比约为 4. 9%,但1983年却迅速上升至23. 2%,尽管至1994年有所降低,但之后又回升至高位, 1998 年达到 23. 4%,2007 年仍为 10. 3%。 在各地区内部收入差距中,从5个地区的分解指标来看,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沿海 地区内部收入差距始终最大,并且从趋势上来看,1994 年之前的占比一直呈上升趋势, 其中,沿海城乡内部收入差距占比分别从 1978 年的 1. 8% 和 4. 3% 上升至 1994 年的 26 2011 年第 5 期 4. 6% 和 7. 5%。此后无论城市或农村,这一占比均呈缩小趋势。沿海地区之外其余 4 个 地区城乡内部收入差距的占比均较小且并未显现出任何变化趋势。譬如,直辖市的城乡 内部收入差距占比分别稳定在0. 2% -1% 和0. 1% -0. 4% 之间。1994年之前,无论城市或 农村,中部地区内部收入差距一般显著地大于直辖市内部收入差距,就中部城市而言, 地区内部收入差距在总体收入差距中的占比从1978年的0. 9% 上升至1994年的1. 2%。 而农村地区的这一占比则从 1978 年的 1. 1% 下降至 1994年的 0. 7%。1994年之后的中 部地区收入差距占比,无论城市或农村,均在稳步缩小。西部城市内部收入差距未表现 出明显的趋势。其占比大小基本维持在 0. 1% -0. 7% 之间,而该地区农村内部收入差距 在总体收入差距中的占比除 1983 年达到 2. 1%,其余年份的占比则集中在0. 3% -1. 1% 之间。就东北三省而言,城市内部收入差距在总体收入差距中的占比较农村地区大得 多,该地区城市内部收入差距占比从 1978年的 1. 7% 上升至 1983年的2. 9%,之后逐渐 回落,而农村地区的收入差距占比则稳定在 0-0. 3% 之间。 五、经 验 研 究 (一)数据说明 本研究采用年度数据,样本区间为 1978—2007 年。省际数据均划分为城乡二级,全 国数据划分为 5个地区①。收支变量、人均 GDP及城乡人均收入之比 v均采用实际值,即 由名义变量值除以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得出,基期为 1978 年。 具体地,Theil指数二阶嵌套分解法中所需的收入变量及人口变量分别定义为城镇 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纯收入及城乡就业人口,城乡收入变量均经城乡 CPI调整后 得到。城市就业比(x)由城市就业人口占城乡总就业人口比例表示。经济增长与经济波 动分别由经 CPI调整后的人均 GDP及通胀率(INFL)刻画。政府的财政支出具体包含 3 个部分:基本建设支出占总财政支出比例(CCEXP),支农支出占总财政支出比例 (AGEXP)及教科文卫支出占总财政支出比例(ESEXP)。外部冲击由外贸依存度 (TRADE)表示。历年国家财政支出数据源自《中国财政年鉴(2008)》,1978—1994 年的 其他数据均源自《新中国55 年统计资料汇编(1949—2004)》,1995—2007年的其他数据 均源自《中国统计年鉴(1996—2008)》,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个别省份早期数据部分缺 失,本文采用插值法获得。各主要变量的描述统计量见表 4。 ① 在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中,西藏自治区由于缺少较多年份的数据而没有考虑,重庆市于1997年 设为直辖市,为保证数据的连续可比性,故宜并入四川省,这样我们的样本横截面单元为 29 个。并且, 基于中国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的地区性特征,本文将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划分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将各省市自治区 划分为 5 个地区———直辖市、沿海、中部、西部和东北。具体地,直辖市(3 个) :北京、天津和上海;沿海 (8 个) :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江苏、浙江、福建和山东;中部(6 个) :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 南;西部(9 个) :内蒙古、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东北(3 个) :辽宁、吉林和黑 龙江。 2011 年第 5 期 唐东波 张军 中国的经济增长、城市化与收入分配的 Kuznets进程:理论与经验 27 表 4 各主要变量的描述统计量(1978—2007) 变 量 均值 最小值 最大值 标准差 备 注 T 0. 096 0. 036 0. 159 0. 037 全国 Theil index TWS 0. 035 0. 015 0. 052 0. 013 全国城乡内部 Theil index TBS 0. 061 0. 020 0. 115 0. 027 全国城乡之间 Theil index T1 0. 026 0. 010 0. 039 0. 011 城市 Theil index T2 0. 042 0. 016 0. 065 0. 016 农村 Theil index TWD 0. 013 0. 006 0. 021 0. 004 全国地区内部 Theil index TBD 0. 022 0. 006 0. 033 0. 010 全国地区之间 Theil index AVGDP 6. 975 5. 943 8. 252 0. 684 实际人均 GDP自然对数值 x 26. 188 23. 519 28. 360 1. 462 城市就业比(%) v 2. 053 1. 543 2. 652 0. 325 城乡人均收入之比 INFL 5. 680 - 1. 400 24. 100 6. 567 通胀率(%) TRADE 33. 000 9. 739 66. 822 16. 246 外贸依存度(%) AGEXP 6. 105 4. 604 7. 192 0. 810 支农支出占比(%) CCEXP 18. 459 10. 861 40. 275 7. 631 基本建设支出占比(%) ESEXP 18. 807 10. 040 41. 008 5. 281 教科文卫支出占比(%) 注:Theil T 指数及其相关变量的具体算法参见模型部分。原始数据来自《新中国 55 年统计资料汇编 (1949—2004)》、《中国统计年鉴(1996—2008)》及《中国财政年鉴(2008)》。 (二)实证结果 为考察收入差距的总体变动趋势及其与向城市的人口流动和经济增长之间的潜在 关系,结合本文的理论模型及针对Kuznets假说的经验研究(Rey,2001;Fan and Casetti, 1994;Niss
本文档为【中国的经济增长_城市化与收入分配的Kuznets进程_理论与经验_唐东波】,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9162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785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20
分类:经济学
上传时间:2013-05-04
浏览量: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