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2-2015年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趋势与展望

2012-2015年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趋势与展望

举报
开通vip

2012-2015年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趋势与展望 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卓越中心 •德勤中国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 2012-2015年 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趋势与展望 打造创新模式 助推移动金融 概要 2 前言 移动支付在全球倍受关注 什么是移动支付 世界各国移动支付发展概况 中国移动支付产业的现状与挑战 展望中国移动支付生态系统 结束语 研究方法 1 2 3 4 6 10 15 19 目录 2012-2015年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趋势与展望(概要)- 打造创新模式 助推移动金融 1 前言 王鹏程 博士 主管合...

2012-2015年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趋势与展望
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卓越中心 •德勤中国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 2012-2015年 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趋势与展望 打造创新模式 助推移动金融 概要 2 前言 移动支付在全球倍受关注 什么是移动支付 世界各国移动支付发展概况 中国移动支付产业的现状与挑战 展望中国移动支付生态系统 结束语 研究方法 1 2 3 4 6 10 15 19 目录 2012-2015年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趋势与展望(概要)- 打造创新模式 助推移动金融 1 前言 王鹏程 博士 主管合伙人 德勤中国金融服务行业 周锦昌 先生 主管合伙人 德勤中国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 移动支付作为一种跨界的业务形式,其业务的开展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但由于其产业环境复 杂,产业链较长,业务横跨多个行业,参与各方利益难以平衡,在全球范围的普及推广一直未形 成规模。在中国,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各方利益协同长期受到行业政策的影响,加之客户基础较为 薄弱,业务的开展只能在区域范围较小的规模上摸索运营,整体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在智能手机与3G网络日渐普及,移动互联网应用极大丰富的背景下,移动支付取得了迅猛的发 展,在交易额、交易笔数、行业覆盖等方面都实现了实质性的突破。在中国,金融机构、运营商 和第三方支付等主要参与方均已在移动支付领域发力,规划移动支付战略,研发并推出移动支付 的多种应用,积极开拓移动支付市场,整体呈现出一片蓬勃发展的景象。 业界普遍认为,未来3年将是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各参与方将面临着诸多的决策 与挑战:如何选择合作伙伴;如何在未来的业务发展中规避风险应对挑战;如何在竞争与合作中 占据行业主导地位,拓展更多的应用场景,开发新产品,提升企业竞争力并保持可持续发展;如 何搭建移动支付生态系统,互惠共赢,积极稳健有序推进产业化进程等。这些问题与移动支付产 业链各方息息相关,更关乎整个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 为了帮助相关企业和机构更好地把握机遇和应对挑战,德勤推出了《2012-2015年中国移动支付产 业趋势与展望》报告。本报告通过对移动支付产业链中100多家机构的调研,特别是通过与20余 位企业高管及经理的面对面访谈,结合国外的移动支付的经验与教训,对中国移动支付产业现状与 挑战做出了比较详尽的分析,并对移动支付产业生态系统及产业与市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我们希 望借此机会与产业链各方进行充分交流,加深合作,共同推进中国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同时,我 们也希望本报告能为各方在移动支付领域的战略规划与执行提供参考。 值此报告发布之际,德勤对所有参与本次调查与研究的各界精英所给予的支持与关注致以衷心的 感谢! 2 移动支付在全球倍受关注 近年来,由于受到来自消费者移动支付需求 增长的刺激以及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的兴 起与快速发展等因素的推动,移动支付在全球 范围内得到各方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呈强劲增长 态势。据Gartner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 底,全球移动支付用户数将达到2.12亿,是 2009 年的0.7亿用户数的3倍,年复合增长率 达到了44.73%,预计未来几年,增长态势还 将继续,到2015年全球移动支付用户总数将 达到3.84亿。用户数增长的同时,全球移动支 付交易金额也在不断增长,截至2012年底全 球移动支付交易金额将达到1,715.20亿美元, 而2009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金额仅有255.59 亿美元。2015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金额将达 到4,728.05亿美元,这将意味着平均每个用户 1年的移动支付交易额将超过1千美元 1 。 在中国,移动支付同样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 遇,中国的移动支付产业正呈现快速增长的势 头。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 2011年底,我国移动支付客户数达到1.45亿 户,与2010年0.9亿户相比,增加了0.55亿 户,增幅达到了61.11%2。移动支付客户数快 速增长的同时,伴随的是移动支付业务量的快 速增加,2011年全年发生业务2.47亿笔,业 务笔数与上年相比增长了109%3(见图1)。 为了全面深入了解中国移动支付产业的现状与 未来发展趋势,探讨符合中国国情的移动支付 商业模式以及搭建良性的合作共赢的生态系 统,德勤通过对中国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各参与 方展开广泛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并结合全球 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经验和德勤对中国市场的 深刻理解推出本研究报告。我们致力于在本报 告中回答以下问题: 1 2 3 Forecast: Mobile Payments, Worldwide, 2009-2016, Gartner, 2012年5月 中国人民银行移动支付客 户数据来源于各银行业金 融机构支付业务报表,与 Gartner 全球的移动支付 用户数数据采集上不同。 移动支付国家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或年内 发,和讯网, 2012年4月20日, http://tech.hexun.com/2012 -04-20/140602963.html 图1 中国移动支付交易业务笔数(单位:亿) 数据来源:《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10)》,中国 人民银行,2011年;和讯网,2012年 0.67 1.18 2.47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什么是移动支付? 全球其他国家移动支付发展的情况如何? 中国移动支付发展的现状如何,存在哪 些挑战? 现有的商业模式有哪些特点,发展前景 如何? 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移动支付生态 系统? 未来三年,中国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趋 势将如何? 1 2 3 4 5 6 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手段,移动支付改善了用户的支付体验,并为金融 机构、运营商、第三方支付公司和商户带来了新的机会,逐渐在全球受 到了各方的关注。近年来,全球移动支付产业发展迅速,实现了用户数 量和交易规模的快速增长。在中国,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产业热点,市场 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和增长空间,产业链各方竞相逐鹿移动支付市场的局 面愈演愈烈。 2012-2015年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趋势与展望(概要)- 打造创新模式 助推移动金融 3 什么是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的定义与分类 目前,业界还没有统一的、被各方所接受的移 动支付定义,不同的参与方和研究机构从各自 角度对移动支付进行定义。例如,Gartner认为, “移动支付是在移动终端上使用包括银行账 户、银行卡和预付费账号等支付工具完成交易 的一种支付方式”,并且认为移动支付不包括 基于话费帐户的手机支付、IVR支付(结合其 他通讯手段如SMS和USSD强化安全的 IVR支付 除外)以及通过智能手机外接插件实现POS功 能的三种模式 4。与之相比,Forrester的定义更 为宽泛,认为“移动支付是通过移动终端进行 资金划转来完成交易的一种支付方式,但不包 括使用移动终端语音功能完成的交易”5。在本 报告中,基于对移动支付的理解,综合主要研 究机构和移动支付参与方的观点,德勤认为, 移动支付是指用户使用移动终端,接入通信网 络或使用近距离通信技术完成信息交互,实现 资金从支付方向受付方转移从而实现支付目的 的一种支付方式。与其他各方的定义相比,该 定义的外延更广,可以囊括目前市场上的主要 移动支付形式。 就移动支付的分类而言,按照不同的维度可 以给出不同的分类。目前,各方普遍接受的 一种分类方式是按通信方式将移动支付分为 远程支付(Remote Payment)和近场支付 (Proximity Payment)。此外,按交易对象, 移动支付还可以分为“个人对个人”的支付 (Person-to-Person Payment, P2P Payment)以 及“个人对企业”的支付(Customer-to-Business Payment, C2B Payment)。 移动支付是指用户使用移动终端,接入通信网络或使用近距离通信技 术完成信息交互,实现资金从支付方向受付方转移从而实现支付目的 的一种支付方式。按交易对象,移动支付可以分为“个人对个人”支 付(Person-to-Person Payment, P2P Payment)以及“个人对企业”支付 (Customer-to-Business Payment, C2B Payment);按通信方式,移动支付可 以分为远程支付(Remote Payment)和近场支付(Proximity Payment)。 远程支付,亦称为线上支付,是指利用移动终 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接入移动支付后台系统, 完成支付行为的支付方式。结合交易对象是个 人对个人还是个人对企业来区分,还可以将远 程支付分为远程转账和远程在线支付。一个典 型的远程支付的流程是发生在用户通过移动终 端在电子商务网站购买产品后,按照商家提供 的付款界面,跳转至手机银行或第三方移动支 付页面完成支付。此外,通过SMS、IVR等方 式进行的移动支付也属于远程支付。 近场支付,是通过移动终端,利用近距离通 信技术实现信息交互,从而完成支付的非接 触式支付方式。常见的近距离通信技术包括 蓝牙、红外线、RFID等,目前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技术是移动支付领域的主流 技术,包括美国、欧洲、日本等都纷纷开始推 广NFC技术。此外,通过外接读卡器使智能手 机实现POS终端刷卡功能的创新支付模式,这 里称之为“类Square模式”,也可以划分到近 场支付的范畴内。这种支付方式起源于美国的 Square公司,随后PayPal等第三方支付公司也 纷纷推出类似产品,在中国,则出现了钱方支 付、盒子支付等类似参与企业。 4 5 Forecast: Mobile Payments, Worldwide, 2009-2016, Gartner,2012 年 5 月 Mobile Payments Enter A Disruptive Phase, Forrest,2011 年 3 月 4 世界各国移动支付发展概况 日本 – 运营商主导,银行积极参与移动 支付发展 日本是移动支付普及率较高的国家,远远超过 美国和欧洲,已具有较成熟的商业模式。2010 年12月,日本市场有大约9800万用户使用移 动支付业务 6,其主流的移动支付技术是日本 索尼公司研发的非接触式感应技术 — FeliCa。 移动运营商NTT DoCoMo占据了日本移动支付 业务市场的主导地位,它依托其巨大的客户 群,通过混业经营、参股银行和信用卡公司扩 展对上下游产业链的控制,获得巨大成功。 NTT DoCoMo提供的NFC移动支付业务最大的 优点就是极大地简化了移动支付业务的操作流 程繁琐性,方便了用户的使用。但要成功开展 移动支付业务,NTT DoCoMo需要银行和商家 的支持。为调动银行和商家的积极性,其通过 注资的方式掌控移动支付产业链。 韩国 – 运营商和银行联合主导,政府给 予积极扶持 韩国移动支付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对 移动支付业务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政府出台 了一系列政策为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创造了 良好条件。同时,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也得到 了多方的积极参与:1)移动运营商积极推动。 韩国的三大移动运营商(SKT、KTF、LGT)牢 牢控制着移动支付产业链,占据产业链的主导 地位。目前三大移动运营商都提供具有信用卡 和基于Felica 标准预付费智能卡的手机。除了 SKT的MONETA移动支付品牌以外,KTF推出了 K-merce,LGT 推出了手机银行业务。为了配合 3G业务的发展,韩国运营商普遍采取定制手 机的策略。2)银行对移动银行业务高度重视。 因为手机处理银行业务所需要的花费仅为面对 面处理业务费用的1/57,因此银行纷纷投资移 动支付业务,期盼手机用户更多地使用移动银 行,为银行节省大量成本。目前韩国的主要金 融终端均可识别手机信用卡。 6 7 Gary Kim, 10% of Japanese Mobile Users Made Mobile Payments in December 2010, 2011年2月14日, http://mobilemarketingand technology.com/2011/02/14/ 10-of-japanese-mobile-users -made-mobile-payments-in- december-2010/ 中国人民银行庾力:低成 本为手机银行的优势,和 讯科技, 2011年11月30日, http://tech.hexun.com/ 2011-11-30/135832958. html 不同国家和地区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水平及普及程度仍然存在差异性, 各自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了不同的技术实现方式和商业模式。从产业链 主要参与方的角度来看,金融机构、运营商、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技 术与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提供商和设备制造商的互动与博弈推动着各国家和地区移动支 付产业的发展。从全球移动支付发展程度来看,日韩的移动支付发展最 为成熟;而西欧、美国等国近场支付发展相对缓慢;发展中国家如印度 等也在积极推进移动支付;在非洲,移动支付在推动发展相对落后地区 的金融普惠上发挥了很大作用。 2012-2015年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趋势与展望(概要)- 打造创新模式 助推移动金融 5 美国 – 金融机构、运营商及第三方支付 等科技公司多方参与 总体而言,目前美国的移动支付处于初级阶 段。整个移动支付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利益相关 方对于移动支付的发展和实施存在分歧,限制 了移动支付在美国的快速发展 8。具体来看, 美国的远程支付发展迅速,但近场支付相对缓 慢,尤其是在NFC的推广上遇到了一定困难。 而通过外接读卡器将智能手机转换成POS终端 的Square模式,则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在近场支付方面,产业链参与方也在积极行 动。2011年9月谷歌与花旗、万事达等合作 正式推出手机钱包(Google Wallet)NFC移 动支付业务。但由于美国的信用卡消费十分 广泛,NFC等近场支付手段短期内对于用户的 便利性还无法得到体现。不过,通过外接读 卡器利用智能移动终端实现POS功能模式的 科技公司 Square却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其年 支付交易金额达到了50亿美元 9。这种模式的 优点在于不受收银机的束缚,也不用再支付 固定专用POS机所需的设备和连接费用。然 而,在目前阶段,下载的POS系统安装后要 与手机其它程序共享一个操作系统,其安全 性成为推广的主要障碍 10。 欧洲 – 多国运营商联合运营、银行作为 合作者共同开发移动支付业务 欧洲的移动支付主要采用多国运营商联合运营 模式,银行仅作为合作者不参与运营活动。根 据comScore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2011年3 月,英国、法国、西班牙、德国、意大利五个 国家中有8.5%的手机用户通过手机进行移动 支付 11。在技术方面,欧洲运营商和银行更倾 向于采用SIM卡作为近场支付的工具,以便更 好地协调参与各方的利益,从而推进移动支付 产业发展的进程。在欧洲,移动支付遇到的最 大障碍来自于用户的消费习惯难以改变。 印度 – 运营商与银行合作开拓偏远地区 移动金融市场 印度的移动支付产业近年来取得了突破性进 展。2011年1月,印度两家移动运营商巨头分 别与排名前两位的银行签署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合作开展移动 支付业务。印度的银行同运营商的合作在很大 程度上受政府的政策上影响。印度手机用户群 体庞大,截至2012年3月,印度的手机用户数 已经达到了9.19亿 12,同时,印度拥有60万个 村庄,其中只有5万个村庄有金融机构服务。 因此,印度央行敦促银行业向乡村和近郊扩展 业务。银行业也希望通过与移动运营商的合作 来加快其向偏远地区提供金融服务的步伐 13。 由于政治与监管政策环境、市场经济发展程 度、用户收入和消费习惯上存在差异,任何一 国发展移动支付的经验都不可能照搬到中国。 在中国,移动支付产业既有全球移动支付行业 面临的共同机遇和挑战,也存在自身的一些特 点,如市场规模巨大、发展路径不同、参与方 商业模式独特等,因此需要具体分析中国移动 支付产业的现状与挑战,进而为中国移动支付 产业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和与之相适应的 商业模式。 8 BetterBuyDesign, Mobile Paym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Mapping Out the Road Ahead, 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亚 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 2011年3月25日 9 10 Square年支付处理金额达 50亿美元,网易科技, 2012年4月28日, http://tech.163.com/12/ 0428/16/806MVIQQ000 94L5O.html 手机支付的最后一米,创 业邦,2011年7月22日, http://money.msn.com.cn/ internal/20110722/ 11521272214.shtml 11 ComScore数据,欧洲: 智能手机中移动支付用户 增长40%,中国通信网, 2011年5月28日, http://www.c114.net/ news/17/a604947.html 12 13 India's mobile subscriber base touches 951.34 million, TT Correspondent , 2012年5月7日, http://www.telecomtiger. com/PolicyNRegulation_ fullstory.aspx?passfrom=to pstory&storyid=14145&sec tion=S174 移动支付之风渐劲,中 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 报,2011年1月19日, http://www.cnii.com.cn/ index/content/2011-01/19/ content_833252.htm 6 中国移动支付产业的 现状与挑战 图3 相对中国移动支付行业的整体发展,您如 何给您公司/组织的移动支付业务定位? 数据来源:德勤中国移动支付调查,2012年 33.33% 35.14% 18.92% 8.11% 4.50% 发展成熟的 已做好部署准备 试行阶段 规划阶段 尚无打算 图2 您公司/组织是否已经提供了移动支付服务 或有移动支付战略? 数据来源:德勤中国移动支付调查,2012年 20.72% 66.67% 有战略且已提供服务 有战略,但还没有提供服务 没有提供服务,且在未来三年没有该计划 不清楚 6.31% 6.31% 移动支付产业链参与方积极布局、加强合 作,进一步促进移动支付产业发展 移动支付所展现的巨大市场潜力和增长空间已 经让包括金融机构、运营商、第三方支付等 参与企业积极行动起来,纷纷在移动支付领 域布局,进一步促进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 据德勤调查结果显示,66.67%的受访者表示 该公司已经制定了移动支付战略并提供移动 支付服务,拥有战略但尚未提供服务的占到 20.72%,两者合计87.39%(见图2)。在调 查对象中,认为所在企业移动支付业务处在试 行阶段和已做好部署准备的分别占到35.14% 和33.33%,合计占到了68.47%,认为“尚 无打算”的最少,只有4.50%(见图3)。可 见,产业链的参与方大部分都已经开展了移动 支付的战略规划与相关业务的运营,例如,银 联与产业链多方开展了战略合作;多家银行、 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企业均成立了移动支付部 门;又如,第三方支付企业汇付天下发布名为 “Asi@”的移动支付战略明确其市场定位与 布局。支付产业的重心正在向移动支付倾斜, 多方的共同投入与努力,也必将促进移动支付 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但中国移动支付产业仍处于发展的初 级阶段,移动支付的使用率较低,应用场景还不丰富。各参与方虽然积 极布局,但是大多数移动支付业务与产品仍处在试商用阶段,且没有形 成健全的移动支付生态系统。综观中国移动支付产业,金融机构、运营 商、第三方支付和第三方可信服务管理平台的商业模式虽各有不同,但 整体上产业链企业是趋向于合作共赢。 2012-2015年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趋势与展望(概要)- 打造创新模式 助推移动金融 7 中国移动支付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 中国移动支付市场所展现的发展潜力与前景令 人兴奋,但目前移动支付发展仍处于起步阶 段,表现在整体普及率还比较低,多数移动支 付业务与产品还处于试商用阶段以及产业链各 方尚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整体上来讲还处 在探索期。 就目前中国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状况来看,远 程支付领域相对发展成熟。远程支付市场推出 了面向大众的成熟产品,如手机支付宝等,移 动电子商务成交量、移动支付金额都在攀升。 但是,在近场支付领域的发展就显得相对缓 慢,仍以金融机构、运营商和行业企业的城市 商业试点的推进为主。其中,中国联通与中国 电信在多个省市试点NFC移动支付,仍未大规 模商用;中国移动在部分省市所开展的区域性 试点中,其中比较成功的案例如深圳手机通。 而类Square模式的创新支付企业钱方支付、盒 子支付等也是刚刚推出产品,发展时间尚短。 目前在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上,主要有三大参与 方:以银联为代表的金融机构、运营商和以支付 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商业模式上出现 了银联、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各自主导的局面。 银联、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各有优势,前者 拥有完善、成熟的资金清算系统,后两者都拥有 庞大的客户资源与销售渠道。多方合作和竞争依 然存在,如何发展出符合各方利益的共赢机制和 商业模式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14。 多种商业模式共存,产业链各方面临诸 多挑战 金融机构:向全方位的移动金融服务转变 对银行来说,方便快捷的移动金融服务可以增 加客户忠诚度,为进一步挖掘客户价值提供基 础。移动支付作为移动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 分,受到银行高度重视。银行发展移动支付具 有两大优势:1)银行是用户进行金融活动的 中心,管理着庞大的资金链,在支付清算管理 上占有很大优势;2)银行已经与其客户建立 了信任关系,拥有庞大的用户数据信息和数据 安全中心。手机银行被视作发展移动金融服务 的重要载体,各银行纷纷在手机银行基础功能 上整合电子商务、远程支付等功能。银行的远 程支付依托于其手机银行平台,作为银行发展 移动金融服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快 速发展。 银行的移动金融服务的主要接入手段有短信、 WAP和APP客户端等,由应用提供商或解决方 案提供商连同银行一起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和安 全保障。目前国内大多数银行均已推出了WAP 版手机银行和客户端手机银行。就产品功能而 言,各家银行都集成了传统网上银行的功能, 实现了转账汇款的远程支付功能。同时还在 传统功能的基础上进行适应移动终端的服务创 新。如农业银行的“漫游汇款”、招商银行的“手 机号转账”、交通银行的“无卡生活”等。 在近场支付领域,金融机构以银联为主导。银 联负责建设和运营跨行交易清算系统,在资金 清结算与银行卡支付业务方面具有强大的优 势。银联的另一优势在于现有POS机的控制力 度强,改造起来比较容易,成本较低。目前银 联主导的13.56MHz标准已经基本敲定,重点 在于如何搭建更完备的 IC卡应用环境。 目前由金融机构参与的近场支付可以归为NFC 和类Square两种模式,其中NFC模式又有基于 SD卡的NFC-SD模式和基于SIM卡的SIMpass和 NFC-SWP模式,共三种技术手段来实现的近场 支付方式,未来也可能参与到NFC全终端解决 方案中,采用不同的技术实现手段需要与不同 的参与方进行合作。资金来源上,用户可以通 过储蓄卡、信用卡、现金等方式进行账户充值。 14 银联移动支付全国撒网-收 入还是靠手续费分成,南 方都市报, 2011年11月28日, http://www.afinance.cn/ bank/yhxw/201111/400 551.html 8 运营商:开放合作,和谐共赢 运营商是移动支付产业的重要参与者,国内三 家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 均成立了以支付为主营业务的全资子公司:中 移电子商务公司、联通支付有限公司和天翼支 付有限公司(以下对这三家支付公司称为运营 商支付公司),并均于2011年底,获得由中 国人民银行颁发的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 牌照。 运营商支付公司在PC端支付领域起步较晚, 落后于第三方支付和银行等企业,但是利用移 动网络资源的优势,其移动支付业务更容易发 力。运营商支付公司发展的另一个优势是其背 后的庞大的客户资源,开拓以客户为中心提供 优质服务,提升客户粘性是运营商发展移动支 付的重要驱动力。 运营商发展远程支付业务非常关注市场发展趋 势,积极推出移动支付产品,目前已经为客户 提供了各种的热门支付方式,包括支付钱包模 式、网关模式和快捷支付模式。 1)支付钱包模式。支付钱包与用户的话费帐 户相互独立。客户充值途径包括营业厅现金充 值,网上银行充值,话费充值,积分兑换,预 付卡充值等。 2)网关模式。运营商只是充当网页的跳转的 接口,由于各家运营商支付公司发展的时间不 同,支持的网银数量也有所差别。这种模式的 资金来源仅为储蓄卡和信用卡。 3)快捷支付模式。快捷支付是2011年支付宝 在行业首先推出的一种支付方式,运营商推出 的快捷支付模式与支付宝基本一致,只是推出 时间较短,合作的银行数量较少。另外运营商 结合其自身特点进行了一些创新,比如,今年 4月,中国联通推出“快捷交费”产品,通过 与银行卡绑定,联通用户就可以通过手机回复 短信实现手机话费的缴纳。 第三方支付:远程支付不断发力,积极开 展业务创新 自2004年支付宝成为国内第一家第三方支付 公司以来,第三方支付行业快速增长,企业数 量超过300家,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分三批 共颁发了101张非金融支付许可牌照,这也标 志着第三方支付行业开始迈入标准化和规范化 的进程。 第三方支付公司主要专注于远程支付领域,在 近场支付领域尝试较少。由于第三方支付企业 兴起是基于互联网时代的PC端的Web支付, 然后把Web支付的方式移植到手机端,通过 WAP、手机客户端等方式实现远程支付。 对于近场支付领域,第三方支付公司相对保 守,还没有推出基于RFID和NFC技术的支付产 品,但是第三方支付企业积极创新,利用其在 远程支付领域的优势,通过条码等技术手段已 经模拟实现了近场支付的功能。支付宝推出的 二维码支付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此外,一 些第三方支付公司还推出了类Square模式的移 动支付产品。比如,快钱推出的“快刷”。 2012-2015年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趋势与展望(概要)- 打造创新模式 助推移动金融 9 第三方可信服务管理平台:推动开放合作 模式,引领移动支付创新 移动支付,尤其是近场支付产业链涉及参与方 众多,各参与方利益协调与标准兼容存在一定 困难。尤其在国内,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仍处 在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产业格局。同 时,支付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也是产业发展的一 大挑战。为了保护用户的安全并有效合理地管 理移动近场支付参与方,第三方可信服务管理 平台应势而生。 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同样也出现了第三方可信服 务管理平台。作为新兴的第三方,其特质是独 立于运营商、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等参与方 的移动支付运营平台,通过整合制定卡与POS 机规范,联合各参与方向用户提供移动支付服 务(见图4)。 德勤认为,在当前移动支付产业格局混乱的情 况下,需要这样一个可以协调各方利益和技术 业务标准的第三方平台的出现,推动移动支付 产业进一步发展。而金融机构、运营商、第三 方支付公司等各参与方之间对主导权的争夺, 客观上促成了第三方可信服务管理平台的发 展,未来,随着移动支付尤其是近场支付的进 一步普及,第三方可信服务管理平台发展潜力 十分可观。 产业链各方:整体趋向合作共赢 金融机构、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是移动支付产 业的最主要参与方,并已各自形成不同的商业 模式。金融机构主导的商业模式以提供专业化 的金融服务为主,可以整合利用现有的金融网 络、清算系统、客户及商户资源,但对终端设 备制造商的控制能力弱。运营商模式对终端用 户和终端设备制造商的控制能力较强,但缺乏 商户资源。第三方支付在用户和线上商户资源 上具有优势,但线下商户资源不足,对终端设 图4 开放合作的第三方可信服务管理平台 资料 新概念英语资料下载李居明饿命改运学pdf成本会计期末资料社会工作导论资料工程结算所需资料清单 来源:德勤中国移动支付调查,2012年 虚拟卡 提供商 金融机构/非 金融支付机构 移动 运营商 第三方可信 服务管理平台 商户 物理卡 提供商 POS提供商及 设备制造商 备制造的影响力也有限。各种模式虽然面临诸 多挑战,但总体上参与方都持有着合作共赢的 态度。 缺少政策支持与标准的不统一是产业链企 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移动支付产业由于涉及金融、电信等多个行业 的参与方,监管层面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工信 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多个政府部门均 参与到移动支付领域的政策、标准和行业规范 制定。据德勤的调查结果显示,“政策支持” 和“缺少标准”是业内人士认为的最大挑战。 由于政策层面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的技术, 人员和资本投入相对保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 了整个产业的前进。第三大挑战是“安全性问 题”。至今为止,仍有很多客户因为安全问题 而不愿使用移动支付。如何最大限度的保障支 付安全,是各方面临的重要课题。其他主要挑 战还包括“用户需求小”和“很难达成一致收 入提成”等。 10 展望中国移动支付生态系统 2015年,移动支付将发展成为主流的支 付手段 未来3年,移动支付仍将继续受到各方关注, 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将成为行业热点。在德勤 调查对象中,认为近场支付在未来3年内会受 到高度和中度关注的占到了93%,认为远程支 付受到中度和高度关注的占到95%。产业各方 的关注将进一步推动越来越多参与方的加入以 及移动支付工具的创新、推广与普及。具体而 言,小额支付和电子优惠券两种支付应用将受 到行业内更多关注,认为小额支付和电子优惠 券在未来3年受到高度和中度关注的分别占到 了调查对象的88.28%和81.08%,这也意味着 未来3年内,移动支付仍将以小额支付应用为 主,并且会开始集成电子优惠券等功能,移动 支付工具的优势将会得到进一步展现。而对于 P2P/P2C支付,调查对象中只有27.03%认为 在未来3年会受到持续关注,可见,P2P/P2C 支付在未来3年还难以成为移动支付的主流 (见表1)。 关注程度 P2P/P2C 支付 小额支付 电子 优惠券 高 27.03% 54.05% 46.85% 中 49.55% 34.23% 34.23% 低 22.52% 10.81% 17.12% 没有 0.90% 0.90% 1.80% 表1 P2P/P2C支付、小额支付和电子优惠券在 未来3年的受关注水平 资料来源:德勤中国移动支付调查,2012年 未来3年,移动支付将成为中国的产业热点,并且受到各方的持续关注。 2015年,移动支付将会发展成为主流的支付手段,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 的普及率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并且将会有更多参与方加入移动支付产 业链中,移动支付市场竞争将会更为激烈,竞合将成为移动支付产业链 企业的战略主题。德勤认为,由于竞争的激烈以及各参与方的博弈,各 方将会积极构建开放式的商业模式,可信服务管理平台将会陆续兴起, 并且将会出现由各参与方共同组建的移动支付产业促进组织,整合第三 方可信服务管理平台,构建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为推进产业发展,促 进各方合作共赢发挥重要作用。 2012-2015年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趋势与展望(概要)- 打造创新模式 助推移动金融 11 2015年,近场支付将发展成为主流支付手段。 虽然移动支付产业在中国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 段,但是对于中国移动支付产业未来3年的发 展,业界人士普遍具有充分的信心。在德勤的 调查对象中,有32.71%认为在未来1-2年内, 近场支付将发展成为主流的支付手段;50.45% 的调查对象认为远程支付将在未来1-2年内成 为主流的支付手段。由此可见,近1-2年,中 国的移动支付市场仍然是以远程支付作为主要 的支付手段。展望未来的3-4年,有51.41%的 受访者认为近场支付将成为主流(见图5)。这 也体现了目前大多数产业链参与企业对近场支 付热点仍持观望而不敢冒然跟进的态度。 2015年,各参与方角力仍将继续,产业 竞合是战略主题 目前,中国移动支付产业的主要推动力量来自 金融机构、移动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各 方都分别进行了积极的尝试,2015年这一局面 仍将继续。在德勤的调查对象中,有21.37% 受访者认为,到2015年银行将会主导移动支 付产业,而认为移动运营商、银联和第三方 支付机构主导产业发展的分别为20.48%、 16.96%和15.86%(见图6)。由此可见,未来 3年各方角力仍将继续,产业竞合是各参与方 的战略主题。 图5 在您看来,移动支付在中国何时会成为主流的支付手段? 资料来源:德勤中国移动支付调查,2012年 0% 近场 远程 20%10% 30% 50% 70% 90%40% 60% 80% 100% 当前 1-2年内 3-4年内 5-10年内 10年以后 图6 下列哪一类移动支付参与方未来(2015年)影响着中国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 数据来源:德勤中国移动支付调查,2012年 银行 应用供应商 移动运营商 商家 银联 SIM卡或芯片制造商 第三方支付机构 手机终端厂家 21.37% 6.61% 20.48% 5.29% 16.96% 15.86% 5.07% 8.37% 12 图8 哪一个参与方对移动支付应用和安全性的控制力最强? 数据来源:德勤中国移动支付调查,2012年 数据来源:德勤中国移动支付调查,2012年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SIM 卡 或 芯 片 制 造 商 SIM 卡 或 芯 片 制 造 商 商 家 商 家 银 行 银 行 应 用 提 供 商 应 用 提 供 商 手 机 终 端 厂 商 手 机 终 端 厂 商 银 联 银 联 第 三 方 支 付 机 构 第 三 方 支 付 机 构 移 动 运 营 商 移 动 运 营 商 2012年 2012年 2015年 2015年 26% 39% 30% 35% 46% 17% 33% 13% 8% 8% 3% 7% 2% 6% 8% 11% 0% 5% 0% 2% 0% 6% 1% 7% 1% 3% 15% 12% 15% 15% 12% 14% 2015年,对于移动支付终端用户的控制力最 强的参与方仍将是移动运营商,其次是银行, 在德勤的调查对象中,33%认为届时移动运 营商对移动支付终端用户的控制力最强,30% 认为是银行。不过移动运营商对于移动支付 终端用户的控制力将会下降,46%的调查对 象认为目前移动运营商对移动支付终端用户 的控制力最强,认为2015年对于移动支付终 端用户控制力最强的仍是移动运营商的占到 33%(见图7)。 就移动支付应用和安全性的控制力而言,现阶 段,银行的控制力最强,有39%的调查对象 认同这一观点,而运营商次之,调查对象中有 17%认为是移动运营商对移动支付应用和安全 性的控制力最强。到2015年,对移动支付应 用和安全性控制力最强的仍将是银行,选择该 项的约占调查对象的35%,而运营商的控制力 将会进一步削弱(见图8)。 图7 哪一个参与方对移动支付终端用户的控制力最强? 2012-2015年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趋势与展望(概要)- 打造创新模式 助推移动金融 13 图10 请您根据对以下移动支付商业模式在远程支付方面成功的可能性进行打分 图9 请您根据对以下移动支付商业模式在近场支付方面成功的可能性进行打分 数据来源:德勤中国移动支付调查,2012年 数据来源:德勤中国移动支付调查,2012年 2015年,合作开放式的商业模式更可能 成功 未来3年,合作开放式的商业模式更有可能获 得成功。据德勤调查结果显示,金融机构和运 营商合作模式成功可能性最大。在调查对象 中,认为近场支付领域金融机构和运营商合作 模式最可能成功的占到了47.71%,远程支付 领域这一比例也达到了43.81%。此外,建立 移动支付开放平台也受到了调查对象比较高的 认可,在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领域,认为该模 式最可能成功的分别占到了34.86%和32.38% (见图9和图10)。 0% 0% 建立移动支付开放平台 金融机构和运营商伙伴关系 可靠的第三方中介 单独的运营商 单独的金融机构 建立移动支付开放平台 金融机构和运营商伙伴关系 可靠的第三方中介 单独的运营商 单独的金融机构 20% 20% 40% 40% 60% 60% 80% 80% 100% 100% 1(最有可能成功) 1(最有可能成功) 2 2 3 3 4 4 5(最不可能成功) 5(最不可能成功) 14 未来3年,构建移动支付生态系统将成 为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中国移动支付产业链参与方之间的合作共赢将 成为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必然,构建开放的创 新移动支付生态系统将会成为未来中国移动支 付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何一方想要依靠自 身的力量主导整个产业都是不现实的,只有通 过合作,才能推动移动支付在中国的发展。并 且,要实现移动支付的大规模商用,并发挥移 动支付的一卡多用等优势,也必须创建一种开 放式的商业模式。 中国移动支付产业的推进面临诸多挑战,从监 管和政策层面,目前还没有明晰的市场准入规 则,技术的标准也不统一。从技术层面,需要 更加灵活的技术平台,加强安全和反欺诈工 作。未来3年,移动支付第三方可信服务管理 平台将会取得快速发展,并且不断完善。 德勤认为,在未来3年,独立于金融机构、移 动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的第三方可信服务管理 平台拥有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我们预见到, 由于移动支付产业链错综复杂,参与方众多以 及各方的利益和资源的争夺激烈,仅依靠单一 标准的出台和建立第三方可信服务管理平台很 难改变现状和推进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移动支付产业需要建立一个开放的、各方 利益体彼此界限明晰的、有秩序的移动支付生 态系统。构建移动支付生态系统是一个循序渐 进的过程。产业链各方需要以开放的心态来探 索相互可能的合作,整个生态系统的建设应该 以融合各方的商业模式,不断更新的规范和持 续的平台整合为主线有序推进。 2012-2015年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趋势与展望(概要)- 打造创新模式 助推移动金融 15 结束语 2012年是中国移动支付发展的关键一年。一方 面,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制定明确的移动 支付标准,促进形成统一的服务管理平台,积 极营造良性的竞合环境,保证移动支付产业的 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参与企业逐渐加大在技 术、资金、人员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力争在初 始阶段占据市场的领先位置;移动支付在远程 与近场等多个场景下尝试使用;同时用户对移 动支付的认识度和普及率正在逐步增长。在政 府、企业、用户三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下,我们 相信中国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有望在未来3年 实现突破,将在客户数量,交易额,产品种类 等方面再创新高,实现产业的规模化运作。 在未来3年,移动支付产业的商业模式将更加 明晰,移动支付生态系统的构建将加快步伐并 不断被完善,竞争与合作将成为产业的主题; 金融机构、运营商、第三方支付等各方将越来 越多的进行产业内部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 不断进取,积极创新,共同为用户提供快捷而 方便的移动支付服务。 德勤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咨询机构,在移动金融 与支付领域经验丰富,拥有全球移动金融服务 与支付团队,可以为产业链各方,如银行、运 营商、银行卡组织、第三方支付、商家、终端 厂商、POS机生产商等参与企业以及相关政府 部门与监管机构,提供多方面的战略咨询和技 术支持服务,包括移动金融服务的市场战略规 划与制定、风险投资与兼并、运营模式与组织 移动支付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 素。回顾过去几年,各方均在一个不确定的环境中快速成长,并取得了 一定的发展。一系列的移动支付产品不断在市场中涌现,为广大用户提 供便捷、高效、安全的移动支付体验。 架构的设计、产品与客户体验的设计、基础设 施升级和技术的整合、防欺诈策略与风险模型 开发、营销渠道拓展与创新等。我们协助世界 各地的企业将支付的前沿技术推向市场,指导 支付领域的战略、产品设计和系统实施,参与 企业并购,进行市场评估与尽职调查,帮助企 业实现收入增长并提高运营绩效。 这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我们相信在 各方的努力下,移动支付产业必将更快地迎来 成熟期;愿每家参与的企业都能快速成长,收 获移动支付成长的果实。最后,希望您和您的 同事能够从此份报告中受益。我们一如既往欢 迎您提出反馈意见。 16 案例 华夏银行——打造全方位移动金融服务 移动支付承载着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已成 为银行在技术与业务创新领域的一个重要切 入点和载体,在金融市场上成为引领金融创 新支付和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依托于手机 这个载体,华夏银行打造了全方位的移动金 融服务。在投资理财服务方面,提供个人和 家庭的资金监管、投资理财、市场行情查询 等业务。由于手机的便捷性,将投资理财服 务放到电子银行渠道里,未来将使得中高端 客户有更好的选择。 自2011年6月与中国银联签署了框架合作 协议后,华夏银行开展了一系列手机支付和 手机银行业务。2011年12月华夏银行携手 中国银联推出手机远程支付业务,以金融智 能SD卡为支付帐户载体,充分提高了手机 银行的安全性,支持一部手机同时绑定十张 银联卡,可为客户提供水电煤缴费、信用卡 还款、手机充值、手机彩票、手机商城、预 定飞机票、火车票、酒店、旅游景点门票等 服务。华夏银行的手机银行业务打破了跨行 的限制,客户通过手机,可以随时查询本人 在不同银行开立的账户明细,便于客户全面 掌握自己的账务情况,统筹安排资金使用。 客户还可以通过其他银行卡为华夏银行信用 卡还款,并且不仅局限于华夏银行卡,这些 都方便了客户的使用。 围绕银行的市场定位和战略发展,华夏银行 认为除做到完善、完备和安全的金融领域服 务外,未来更多的发展在于扩展、丰富、整 合非金融增值服务。目前华夏银行整合的金 融和非金融服务较为全面,例如,华夏银行 已提供的特色服务有:1)实现了在成都等部 分城市通过手机预订三家医院的挂号,并可 通过远程支付方式支付挂号费;2)提供成都 等城市电影票的预订,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手 机购买电影票并挑选座位;3)实现了部分旅 游景点电子门票的预订;4) 在成都实现了 40多项代缴费功能。华夏银行方面表示, 在开发移动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安全性、便 捷性和功能完备性是重点考虑的问题。在近 场支付领域,目前华夏银行的近场支付正在 重庆做试点,在上海、沈阳等部分城市也正 在和银联合作进行开发测试。华夏银行采用 银联的智能SD卡模式,将SD卡作为“手机 钱包”,可以提供无卡无密的小额支付和无 卡有磁的大额支付,广泛开发金融和非金融 的近场应用场景。未来可能开发的应用包括 考勤卡、校园卡,与连锁单位合作的城市一 卡通、加油卡、高速ETC,社保卡、医疗卡等。 另外,SD卡还能够承载许多社会服务功能 和社区服务功能,包括广泛应用于社会公共 事业、医保医疗、交通服务和企事业单位管 理应用等。 除个人手机银行业务外,华夏银行的企业移 动金融业务虽然还未实施,但也在积极筹备 中,尤其是针对小微型企业的业务,例如: 1)通过移动终端进行信贷业务的前期申请, 智能手机能够通过照相和扫描的方式提交申 请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大量节省信贷业务的前期流程;2) 手机银行已将用户绑定,方便进行账户质押 贷款;3)在小型商品批发市场,集中在一 个批发市场管委会以会员的方式实行链式联 保,以账户做质押,以产品做抵押,提供全 产业链的抵押贷款。打造一个封闭的环境, 将产品、物流和融资相结合。通过手机银行 进行取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此外, 华夏银行认为可以通过手机银行或家居银行 提供涉农贷款、转账支付等服务来加快涉农 金融的发展。 2012-2015年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趋势与展望(概要)- 打造创新模式 助推移动金融 17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电子商务的兴起,移动支付 成为支付产业中最具潜力的支付模式,未来几年内,无 论产业规模,客户普及度都将有长足的进步,中国联通 作为移动支付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一方,也在不断拓展支 付的业务范畴。中国联通支付公司成立于2011年4月11 日,于当年的12月31日获得了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非 金融支付牌照,负责统筹发展中国联通支付业务。公司 在承接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原有支付业务的基础 上,充分发挥联通优势,创新发展新型支付服务,为个 人用户和企业用户提供跨互联网、移动网络、POS网络 的支付解决方案。公司业务范围涵盖快捷支付、网银支 付、沃账户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POS 收单、手机钱包、手机公交卡、企业综合支付解决方案 等领域。 联通支付公司自身战略定位明确:公司提供的支付服务 集中发展与联通客户,与终端设备,与联通现有通讯资 源三方面相关的支付业务,最终提供差异化的移动支付 服务。而现阶段,联通支付公司最重要的工作是通过与 联通电子商务部门、电子渠道部门的大力合作,为联通 2亿客户提供缴费多种支付工具,让客户更便捷,更顺 畅,更迅速的完成联通相关费用的支付,同时也减少营 业厅的缴费压力。 联通支付公司在移动远程支付领域已经陆续推出网银网 关转接服务、沃支付帐户服务、移动支付+快捷支付服 务等多种业务模式,基本覆盖了市场上远程支付的所有 模式,客户可以通过自身需求及使用场景,挑选适合自 己的支付服务。联通全国的移动远程支付服务均由联通 支付公司集中管理。另外联通支付为了便于联通客户更 便捷的缴费,还推出了“快捷交费”业务,用户定制后 方可使用。定制快捷交费业务时需要用户设置手机话费 应交金额 /余额提醒日期和提醒方式,并为用于交费的银 行卡开通快捷支付功能。定制后,中国联通再提醒日期 给用户手机并发送应交金额 /余额提醒,用户回复短信或 在手机支付客户端确认支付即可完成手机话费交纳。 而对于近场支付,联通支付也有清晰的发展方向:1)关 注公交卡,校企一卡通等近场支付的应用,希望未来几 年可以发展到一定规模;2)关注收单业务,由于中国联 通背后有几十万的集团客户资源,要为客户提供创新收 单服务,同时加强合作,为集团客户提供便捷性的支付 相关解决方案。由于近场支付中公交、校企的地域性因 素影响较大,联通支付公司并未对联通各省市的近场支 付进行统一管理,而采用提供技术支持、经验分享等方 法支持各地的近场支付的发展。联通已经在全国多个省 市开展了近场支付的应用尝试。早在2011年以前,中国 联通已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四个城市进行手机支 付试点,小范围投放带有公交一卡
本文档为【2012-2015年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趋势与展望】,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97488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28
分类:互联网
上传时间:2013-04-30
浏览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