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学期末总复习 名词解释部分

中医学期末总复习 名词解释部分

举报
开通vip

中医学期末总复习 名词解释部分 中医学总复习 名词解释: 1. 中医学:中医学是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传统医学科学。 2. 整体观念: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密切相连, 同时还受社会,生存环境的影响,这种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 3. 辨证论治(施治):包括辩证与论治两大方面,是中医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和独特方法,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 4.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

中医学期末总复习 名词解释部分
中医学总复习 名词解释: 1. 中医学:中医学是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传统医学科学。 2. 整体观念: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密切相连, 同时还受社会,生存环境的影响,这种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 3. 辨证论治(施治):包括辩证与论治两大方面,是中医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和独特方法,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 4.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总概括。 5. 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精、气、血、津液、 神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脏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窍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 6. 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有推动和调节血液循行于脉中,周流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的作用。 7. 肺主气:包括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两方面。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 之气的作用。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8. 脾主运化: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各脏腑, 以维持其生理功能。啤的运化功能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9. 脾主统血:指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防止溢出脉外的功能。脾统血的功 能是通过气摄血来实现的。 10. 肝主疏泄: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 11. 肝主藏血: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 12. 肾主藏精:藏,即闭藏,指肾有贮藏、封藏精气的生理功能 13. 肾主水:指肾脏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生理功能,肾的这一功能主要是靠肾的气 化作用来实现的。 14.肾主纳气:指肾具有摄纳肺吸入的自然界之清气,保持呼吸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以保证机体内外气体正常交换的作用。 15.脾为后天之本:运化水谷,是指脾气有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并转输其水谷精微的功能;而水谷精微又是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也是生成气血的主要物质基础,所以说脾为后天之本。 16.肾为先天之本:肾主藏精,精就其来源而言,有先、后天之分。先天之精来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是禀受于父母的生命遗传物质,与生俱来,藏于肾中。先天之精为后天之精生成的基础,后天之精源源不断的产生又充养和培育先天之精。正所谓“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所以说肾为先天之本。 17.天癸:是肾中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时的产物,具有促进性腺发育而至成熟的生理效应,天癸及冲、任二脉的盛衰直接影响月经变化。 18.心肾不交: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与肾阳共同温煦肾阴,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济于心,与心阴共同涵养心阳,使心火不亢。这种心肾阴阳相交的动态平衡,使心肾功能协调,称为“心肾相交”,这种平衡遭到破坏时则出现“心肾不交”。 19.精血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血相互滋生,相互转化,称为“精血同源”。也称“肝肾同源”。 20.肾不纳气:肺主气而司呼吸,肾藏精而主纳气;肾中精气不足,摄纳无权,气浮于上;肺气久虚,久病及肾,可致肾不纳气。 21.元气:又名“真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22.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如胃液、肠液、关节液等。 23.六淫: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24.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25.湿性重浊:重,指湿邪的临床表现具有沉重、重浊的特点;浊,指湿邪为病,其排泄物和分泌物具有秽浊不清的特点。 26.内伤七情:七情是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七情异常能直接影响内脏,病自内生,故称为“内伤七情”。 27.痰饮:机体水液代谢的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其清稀着称饮,稠浊者称痰,两者同出一源,并称痰饮。 28.瘀血:指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与脏腑内的血液。 29.弦脉:指脉象形体细长,如按琴弦,主胆病、诸痛、痰饮、疟疾。 30.滑脉:指脉象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主痰饮、食积、实热。 31.八纲辨证: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辩证纲领。 32.寒证:是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表现为机体功能活动抑制或衰减的证候。 33.热证:是感受热邪或阳盛阴伤,表现为机体的功能活动亢进的证候。 34.虚证:是指人体的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所表现的证候。 35.心血瘀阻:是指瘀血、痰浊阻滞心脉所表现出来的证候。 36.痰热壅肺证:是指热邪夹痰内壅于肺所表现出来的证候。 37.脾气下陷证:是指脾气虚弱,升举功能失调所表现出的证候。 38.肝气郁结:指肝失疏泄,肝气郁滞所表现出的证候。 39.肝胆湿热:指湿热蕴结肝胆所表现出的证候。 40.肾气不固:是指肾气亏虚,固摄无权所表现出的证候。 41.肾不纳气证:指肾气虚衰,气不归元所表现出的证候。 42.膀胱湿热证:指肾阴亏虚,虚热内扰所表现出的证候。 43.治病求本:就是要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其根本原因进行治疗。它是辨证论治的一个基本原则。 44.道地药材:指产地历史悠久、品种优良、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一些药物。 45.中药炮制:指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的一般修制整理和部分药物的特殊处理。 46.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凡是以中医传统理论为指导,进行采收、加工、炮制、制剂,以利于临床应用的药物统称为中药。 47.中药归经:药物对某经(脏腑或经络)或某几经作用明显,而对其他经作用较少,甚至无作用,这种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称为归经。 48.方剂:是在辨正立法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药物,按照组方原则恰当配伍而成的药物组合,是中医临床治疗的主要用药形式。 49.经络:是人体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50.经络感应传导作用:感应传导是指经络系统对于针刺或其他刺激的感觉传递和通导作用。 PAGE 2
本文档为【中医学期末总复习 名词解释部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1835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5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4-29
浏览量: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