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李贺与纳兰容若比较论

李贺与纳兰容若比较论

举报
开通vip

李贺与纳兰容若比较论 屏德卫币乡学报 r(丝合科笑延 李贺与纳兰容若比较论 李江峰 传说中 唐 才 华 横溢的青年作家李贺 , 在二十七岁时随维衣人贺赤虫L飞升入仙都月 圃 , 实现了他孜孜以求的踏天割云之志 , 成为久己向往的仙人 。 经宋历元而明一直到十 七世纪末叶 , 被王国维誉为 “北宋以来 , 一人而 已” ( 《人间 同话 》) 的清初杰出词人 纳兰容若 , 年仅三十而撒手人寰 , 幻作茫茫星海中一 颗熠熠生辉的星 辰 (梁 佩 兰 《挽 诗 》 ) 。 这美妙的传说与幻想何其相似 . 早在唐代 “世皆曰 : 使贺且未...

李贺与纳兰容若比较论
屏德卫币乡学报 r(丝合科笑延 李贺与纳兰容若比较论 李江峰 传说中 唐 才 华 横溢的青年作家李贺 , 在二十七岁时随维衣人贺赤虫L飞升入仙都月 圃 , 实现了他孜孜以求的踏天割云之志 , 成为久己向往的仙人 。 经宋历元而明一直到十 七世纪末叶 , 被王国维誉为 “北宋以来 , 一人而 已” ( 《人间 同话 》) 的清初杰出词人 纳兰容若 , 年仅三十而撒手人寰 , 幻作茫茫星海中一 颗熠熠生辉的星 辰 (梁 佩 兰 《挽 诗 》 ) 。 这美妙的传说与幻想何其相似 . 早在唐代 “世皆曰 : 使贺且未死 , 少 加以理 , 奴仆命骚可也’, (杜牧《李长吉歌诗叙 》) ; 清末文豪梁启超相信象纳兰容若这样的才 子 “使其永年 , 恐清儒皆须让此君出一头地也 ! ” ( 《饮冰室文集 》卷七七 ) 中国文学 史上 , 象李贺与纳兰容若这样年轻而取得卓越成就的作家实不多见 , 加以两人的作品 同 真楼惋哀愁之风 , 仅此两点对他们作一番比较已不无意义 。 何况李贺与容若的相似 之处 颇多且耐人寻味 , 惜从未有人予以注意 , 其原因大概不外以下几点 : 自从 “ 纳兰容若 , 南唐李重光后身也 ” (周稚圭语 ) 一说得到大家的首肯 , 李煌便独享了与容若比较研究 的 专利 , 同时相应束缚了研究者的视野 。 当然 , 容若词宗后主是事实 , 不少词作象 《虞 美人 》: “ 曲阑深处重相见 , 匀泪偎人颤 。 凄凉别后两应同 , 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 ” 儿乎可以直接置诸后主集中 。 纳兰容若与后主的相似恰是与李贺的最大不同 : 容若纯以 自然之舌 一言情 , 而李贺惨淡经营于修辞设色 。 透过这种艺术表现风格的差异 , 容若哀感 顽艳之词所包含的内在精神与李贺是相当接近的 。 其次 , 李贺 .容若的创作分别以诗 、 词 为主 。 其实处于长短句勃兴的中唐时期的李贺与词倒是有一段宿缘的 : 词从民间转入文 人手里最大的突变是刻意追求精致美丽的意境 , 李贺的 《江楼曲》等诗作显示了这一趋 势 , 倘非短命 , 李贺大有作词人的可能 。 明代许学夷 《诗原辨体 》谓 “李贺古诗或不拘 韵 , 律诗多不用韵 , 此唐人所 未有 ; 又仄韵上去二声杂用 , 正合诗余 ” , 正可 以佐证我 们 的推测 。 纳兰的诗象 “齐州客去九烟青 , 送别蓬山第二亭 ” 、 “远眺齐州九点烟 , 不知身在 白云根 ” 、 “露 脚斜飞 , 虹腰欲断 ” 等依稀有李贺的影子 , 词作如 《采桑子 》: “ 土花 曾染湘娥黛 , 铅泪难消 , 清韵谁敲 , 不是犀椎是风翘 。 只应长伴端溪紫 , 割取秋潮 , 鹦 鹉偷教 , 方响前头见玉箫 。 ” 接近 “长吉体” 作风 , 但总的来讲纳兰容若的作品受李贺 诗的影响不深 ; 正如容若自称 “一生惟赏杜陵诗 ” 而实际创作并未受后者更 多 影 响 一 样 。 尽管如此 , 纳兰容若是欣赏李贺的 : 杜甫集中最早的一首诗 《冬日摊城北渴玄元皇 帝庙 》作于开元辛 已 , 当时杜甫 已经三十岁 。 在容若看来 , “李长吉未及三十已应玉楼 之召 , 若比少凌则毕生无一诗也 。 然破锦囊中石破天惊 , 卒与少陵同寿 , 千百年大名之 垂 , 彭疡一也 。 ” ( 《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昌谷集后 》 )值得注意的是 , 深恶步韵 之习的容若竟然规行矩 步作了一首李贺集中最长的排律 《恼公 》的和诗 (李贺此诗一 向倍受指责 ) , 足见容若 对李贺其人其诗钟爱之深 。 我们 旨在通过比较探讨两 人作品哀怨风格的形成原因 。 李贺为 “唐诸王孙 ” (郑孝王亮之后) , 这在其 《金铜仙人辞汉歌 》序中有明确的交 待 。 只是郑王一支到李贺一代早 已衰微 , 所 以对李贺来讲 , 豪门之后不过是名不符实的 口惠 , 李贺的一些诗作透露出其家境并不富绰 。 “挚友沈亚之下第 , 吾悲其行 , 无钱酒 以劳 ” , 连朋友的一顿饭尚且管不起 , 足见其拈据之甚 了 纳兰容若生于钟 鸣鼎 食 之 军 , 歌舞繁华之地 , 温柔富贵之乡 , 其生活之优裕 , 与李贺儿有云泥之隔 , 偏偏两人的 门第观念又大相径庭 。 容若十分讨厌 自己生 活的环境 。一再希望能忘情轩冕 , 抱影林泉 , 还特地在众园的亭台楼阁之间别茸几间茅屋 以示其志 。 李 贺正由于其宗室徒有虚名 , 对 先前的阔绰便始终耿耿不能忘怀 : “宗人贷宅荒厥垣 ” 、 “宗孙不调为谁怜 ” 、 “ 为渴 皇孙请 曹植 ” 等屡屡标 出 , 很有些 自张 门面的意 味 。 “独乘鸡栖车 、 自 觉 少 风 调 ” 虽 穷而不愿放下王孙的架子 。 由于实际境况的不同 , 容若 “胸 中浩浩落落 , 其于世味也甚 淡 , 直视勋名如糟粕 , 势利如尘埃” ; 李贺则一向被人祝为气度狭小 、拘拘于世禄厚薄 ’, 。 其实 。 客观地讲这并不足怪 : 以李 贺之贫 , 远没有糟粕勋名 、 尘埃势利的资本 ; 而富贵 如容若也犯不着为世禄厚薄操 心 。 既出身于名门宗室 , 不管是李贺的热衷还是容若的鄙 视 , 宗法社会里光耀门庭的观念不能不对他们的心理产生相当的影响 , 促使其各各怀抱 拿云的少年心事 ( 《太平广记 》引 《宣室志 》谓李贺曾云 “欲大门族 , 上 报 大 人 恩 ” 虽不一定为李贺语 , 但对李贺衷 曲的揣摩却是合乎情理 的 ) 。 而这志 向后来终于未能实 现 , 导致了他们对现世人生的极度失望 , 孕 一育了那些 云愁海思的篇章 。 李贺与容若天姿都极聪颖 。 “贺年 七岁 , 即以长短之歌名动京师 。 ” ( 《披言 》 ) 容若 “ 自着此性异恒儿 , 背讽经史常若夙习 ” (徐乾学 《碑文 》) 容若集 中 有《 一 解 珠 , 元夜月蚀 》词 , 据容若有生期间元夜月蚀唯此一次 , 推知其词作于十 岁 时 , 可 见 容 若很小就能挥笔成章 。 出身宗室名 门 , 加以少有奇才 , 必然或多或少助长他们的孤傲性 情 。 李贺被人斥为 “ 傲忽 ” ( 《幽闲鼓吹 》)洲‘轻薄 ” ( 《剧谈录 》 ) , 揽刺不容元镇 及其诗作被弃涵中的传说都不是空穴来风 。 李贺后来的仕途坎坷 , 实在与此有相当的干 系 。 容若屡有性不谐俗 、 趋时术弹之叹 。 容若性极周防 , 他的交游很有意思 , “不喜接 软热人 ” (徐乾学语) 、达官贵人相交如平常 , “其翁热趋和者辄谢弗通 ” (韩芙语 ) , 他 所结交的大都是那些单寒羁孤 、 佗僚困顿 、 “ 于世所称 落落难合者 ” (韩芙语 ) 。 容若 的挚友象顾贞观 、 朱彝尊 、 陈维裕 、 梁佩兰等均长他二三十岁 。 李贺 、 容若作品的悲凉 冷艳之风与他们的孤傲性情不能说毫无关系 。 李贺与容若天性是纯粹的诗人 , 其不愿拘 囿于纷嚣世俗 、 极力追求个性自由的处世态度 , 表现在创作上 , 便每每突破那些有碍于 抒写天然情致的形式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的束缚 。 容若是颇通音律 的 , 《禄水亭杂识 》中多有论述 , 可 他的 “ 长调多不协律 ” (谭复堂语 ) , 如 《望海潮 · 宝珠洞 》至有六处重字 , 大 悖作 同矩孩 。 李贺更是 “ 于章法不大理会 ” (黎二樵语 ) , 昌谷集中竟无一首七律 , 前面提 到的排律 《恼公 》有四十多字爪见 , “花开露重金娥 ” 等字三见 , 显出其放 笔 悠 肆 之 甚 。 李贺与纳兰容若一生都没有经厉什么大的 Ix1 、云变幻 , 对两人后来的生活与创作产生 极大影响狗莫过 于进仕之试 , 李贺出身于破落贵族 , 象他这样的寒士 , 希图立登要络 , 实现拿云壮志 , 除显名科场3lJ 无他途 。 唐代众科之目尤以进士为贵 , 谱绅即 使 位 极 人 臣 , 不由进 上终引以为憾 , 则进 士一科对普通士子所具有的意义不言而喻 。 二十一岁的 李 贺 , 元 和五年在河 南 仔试轻易 夫隽后 , 匆匆赶往京都参加礼部的进士考试 。 不料一些争 名者说他应 讳兼名 , 不宜入试 。 李贺性 孝 (直到他弥留之际 , 唯 以 “阿奶 老 且 病 ” 为 念 ) , 当然无法承受这种指责 , 于是愤然退出试 院 。 遭此坎坷 , 对李贺的打击不营当头 棒喝 , 其痛苦不堪言状 。 “我当二 十不得意 , 一心愁谢如枯兰 ” 、 “ 长安有男儿 , 二十 心己 朽 ” 、 “二十男儿那刺促 ” , 怨演侥绝 扮清可见一斑 。 容若十九岁时初次 参 加 会 试 , 因患寒疾退出殿 式 , 懊炙而作 《幸举 礼闹 , 以病未与廷试 》一诗 。 不过他 “漳滨强 对折红杏 ” 的百无仰赖 , 较李贺 《开愁歌 》中 “秋风吹地百 草干 ” 的满 目萧瑟 , 实不可 同 日而语 。 容若夫 于垂成 , 尚有异 日之侯 ; 李贺一出即按世网 , 姓字不为人容 , 可 以说 唯 一进身之路己被折绝 : “只 今道 己塞 , 何必须 白首” , 这是何等的痛楚 。 我们 听他那 “天眼河时开 , 古剑庸一吼 ” 的疾 呼, 儿欲为之潜然 。 容若二十二岁时再试 , 并顺利通 过 , “天子用嘉 ” , 康 熙随即以三等 侍卫相授 , 容若从此开始了他的危蹿生涯 。 可容若 执意追求的哪里是身在属车豹尾之中 、 名属缀衣虎责之列 , 正所谓 “荣名反以辱 ” , 这 种俗人眼中的殊荣反成为存若无 以脱身的牢藩 。 “调镜寄天地 , 樊笼非所欲 ” , 充任侍 卫不久 , 他 在生 日送给好友 ,长见阳的 《瑞 仙鹤 》中已有志戎无能 、 长歌而 已的慨叹 。 容 若虽为 一 介翩 诩公子 , 却有不凡的抱负 , 对于往古治乱 , 政治沿革 , 民情苦乐 , 吏治清 浊 , 都卓有见地 。 三 藩叛乱时 , 容若 “所伤 国未报 , 久戍磋六师 。 激烈感微生 , ⋯⋯慷慨 欲清缨 ” , 这与李贺的 “男儿何不带吴钩 , 收取关 山五十州 ” 又有不同 。 大抵 “诗人例 作大 言” (钱 冲 过《谈艺录 》) , 好出狂语 , 有慷慨之言 , 不一定就有经济之才 。 纳兰 一 ”银河亲 挽, 普天一洗 ” 却非吹牛 , 而是确有多方面的才能 。 容若数岁即善骑射 ; 康熙 二十一年曾奉命率 师远视梭龙 。 所 以显赫如容若 而有 “ 世无伯乐谁相识 ” , “我今落拓 何沂 止 ” 一类的牢骚 , 绝非无病呻吟 ; 顾贞观说他 “所欲试之才 , 百不一展 ; 所欲建之 业 , 百不一付 ; 所欲遂之愿 , 百不一酪 ; 所欲言之情 , 百不一吐 。 ” 确道出容若隐衷 。 容若甚重为臣之忠 , 虽然昔梦常依 : 左绝洪压 、 右拍浮丘 ; 来生夙愿 : 脱展宦途 , 拂衣 委巷 , 可悠悠此心 , 不敢必 也 。 理想 与现实脱节所产生的巨大痛苦 , 又只能独 自默默地 承 受, 以此种心态 创作 , 且往往此情此景直接发而为诗 , 字里行间又如何能 不 哀 怨 J徘 恻 ! 这样 , 李贺与 吝若在进 士之试中 , 一个卒不就试 , 所愿未酬 ; 一个以二甲进第 , 却 又得非所欲 : 相反的结果对他们精神和意志的找害却是一致的 , 从此 , 他们各自背负沉 重的精神缘继和人格 屈辱 , 创作基调 以此为界发生明显的变化 。 李贺与 容若早逝的直接原 因是他们的体弱多病 , 这在两人的诗作中多所道及 , 象李 贺为 “ 自言汉剑当飞去 , 何时还车载病身 ” 、 “病骨独常在 , 人间底事无 ” 、 “归来骨 薄面无行 , 疫 ·毛冲头鬓茎少 ” , 齐若的 “ 曾记年年三月病 , 而今病 问深秋 ” , “多情自 占原多病 ” 、 “分世等浮萍 , 病为愁成 ” 等 , 都提醒我们不应当忽视疾病对两位诗人的 摧残 。 怀才不 遇的苦闷 , 使李贺与容若能极 自然地对楚辞发生浓厚的兴趣 。 李贺为 “骚之 苗裔 ” , 是早在唐代 即由杜牧确定的事实 , 我们看李贺的 “ 。风{lll;1 学楚吟 ” 、 “ 坐泛楚夯 吟招魂 ” 的痴迷 , 再想象他时常 “ 楚辞系肘后 ” 的神态 , 足知杜牧的评判是极中肯的 。 李贺既喜欢 “祈取青光写楚辞 ” , 又能妙得楚骚神髓 , 许多篇什归诸屈宋名 下 毫 不 逊 色 。 所 以后来姚文燮谓 “ !舒才 人、 钟祷 , 而自与贺独骚 ” 。齐若 一也自称 ‘旧 夕读 《左传 努、 《离骚 》, 余 但 焚 香 静 坐 ” ( 《纳兰容若手简 》) 。 “读离骚 , 愁似湘江 日月潮 ” 。 (容若的创作瓣香屈原者少 , 这是其与李多哟勺不 同之处 ) 。 魏晋时有会喝酒 、 会读 《离 骚 》即为真名士的说法 , 后来的文人就都很 阵欢读读 《离骚 》附庸风雅 , 倒不见得个个 与屈子心有灵犀 , 如陆放翁就三垂四公不惮其烦地说他 “病 中否 《周易 》, 醉后读 《离 骚 》” 。 而李贺 一与容若在情感上是确实与楚辞栩贴近的 , 首先是屈原的际遇以及他在诗 中所抒发的愤世嫉俗之情 ; 尤其重要的是: 属原在中国诗史上最 一早表现的对宇宙娘变悠远 无极与人生寿命匆促有限的矛盾 的深深思考 。 应试遭毁 与身陷侍卫的李贺与容若对未来 都未抱奢望 , 但那 “天眼何时开 ” 、 “世无伯乐谁相识 ” 的叹息使人深味到他们总还留 存着一份侥幸的希望 。 一面在渺茫中期待 , 一而 因疾病而倍感死 亡的催迫 。 李贺与容若 所面临的这种生生死死的巨大矛后 , 使他们能够对屈原 “惟天地之无穷兮 , 哀人生之长 勤 “ ( 《远游 》) 、 “吾令羡和饵节兮 , 望吨峨而勿迫 ” ( 《离骚 》) 、 “ 吾与天地兮 比寿 , 与 日月兮齐光 ” ( 公涉江 》 ) 等对天道年命 、 天人关系所作的思考产生共呜 。 但 是怎样才能 从生与死的纠缠折磨中解悦出来呢 ? 李贺的 “ 长绳系 日 ” 、 “斩龙足 , 嚼龙 肉, 使人朝不得同 , 夜不得伏 ” 固然气概非凡 , 但这曾为李 白设想过 (李自 《拟古 》 : “ 长绳难系 日 . 自一古共悲辛 ” 、 , 远不足以挽住电急流光 ; 容 若 的 “ 为 怕 花 残 却 怕 开 ” 、 “为怕多情不作怜花 句 , ” 实际 _ L也拂不去 、 逃不开 , 反显得过分脆弱而更加无济 于事 。 于是乎主张通过认识论途径解决生死大事的佛教人生哲学乘隙而入 , 为李贺与容 若提供了一线寄托与慰藉 , 有趣灼是他们恰巧都接受了瑜咖行派六经之一的 《楞伽经 》 的影响 。 李贺在 《赠陈商 》中说他 “楞伽堆案前 , 楚辞系肘后 ” , 后而 “人生有穷拙 , 日暮 聊饮 酒 。 只今道 已塞 , 何必须白首 ” 几句很清楚地表明他是在途穷心朽的境况 下 着 意 《楞伽经 》的 。 至于容若 , 竟干脆自号楞伽山人 , 梁佩兰谓其因 “佛说楞伽好 , 年来自 署名 。 儿曾忘夙慧 , 早己忘 池生 ” ( 《挽诗 》 ) , 可知容若也是在对现实心灰意冷时才 引以为号的 。 容芳与李贺对时光的流逝有极度的敏感 , 《饮水诗 》中 “不为 伤 春 情 绪 恶 , 为怜镜里颇非昨” 之类的惋叹比比 皆是 ; 李贺的千年倏忽之感更深于容若 : “黄尘 清水三山下 , 更变千年如 走马 ” 。 《楞伽经 》主张 “离一异 , 离俱不俱 , 离有无非有非 无 , 离常无常 ” 的相对主义哲学使时间的久竹 、 生命的寿夭等而为一 。 既然事物的存在 变化与否都失去 了本来的差别 , 只要在主观精神上从惯常的差别中超脱出来 , 生生死死 便一样的微渺 , 沧海桑田 、 斗转星移能 奈我何 ? 生命的价值被极度贬低 , 则死亡的逼迫 也就失去了意义 。 这种荒谬的宗教世界观无疑能使而临生死纠缠的李贺与纳兰暂时得到 解脱 。 李贺单从天运立言 , 不及人事兴亡 , 其带有朴素相对论色彩的时间观念明显带有 《楞伽经 》 “长短有无等 , 辗转互相生 ” 的相对主义烙印 。 《楞伽经 》对于人生的悲观主 义 , 与李贺和容若诗词之作笼 罩的浓郁的哀怨之气有直接的联系 。 容若的垂青楞伽似还别有缘由 。 《楞伽经 》讲究超脱 , 漠视人生执着缠萦不能去怀 的正常情感 。 种种尘心俗念在楞 伽看来纯属自生束缚 , 如 《一切佛语心品 》之 三 所 谓 “凡愚念妄想 , 如蚕作茧 , 以妄想丝 自缠缠他 , 有无相续相计著 ’, , “譬如彼蚕虫 , 结 网而 自缠 。 愚夫妄想缚 , 相续不观察 ” 。 爱妻亡故 后 , 容若词毫不掩饰地流露出的孤独 感在中国作家中是罕见的 , 则欲摆脱此种亲情之念的折磨 , 《楞伽经 》尤其容易使他产 生 “ 印心 ” 之感 。 白居易在读 毕元填极著名的悼亡诗后曾有诗寄给元棋 , 中云 “人 间何 药医此病 , 唯有楞伽 四卷经 ” , 完全可 以借来测度容若的心境 。 这是容若与 《愣伽经 》 的关系需要注意的一点 。 李贺愿而不得和容若得非所愿的苦闷 , 还往往托 以物象 , 婉曲道出 。 李贺有马诗二 十三首 , 纳兰拟古诗 中有一组咏鹤之作 , 驰骋、 翱 翔于诗人笔下的奔马 、 孤鹤隐隐约约 闪动着诗人自己的身影 。 方扶南谓二十三首马诗 “皆自寓也 ” , 虽未必 尽然 , 但李贺的 确在借马来抒写自己的沉没穷通之感 , 表达 出乎草野建功立业的志向 。 “君王今解剑 , 何处逐英雄 ? ” 流露 出不知所趋 、 无所适从的茫然 ; “无人 织锦蟾 , 谁为铸金鞭 。 ” 隐含 的希冀重用之情是那样的沉痛 ; “一朝沟陇出, 看取拂云飞 ” , 则幻想终于摆脱了 “蹭 蹬溢风尘 ” 的困顿而得 遂拿云之志 。容若也有咏马之作 , 但他希求的不是赏识而是解脱 . “但受伏杨恩 , 何以异鸳骑 ” , 容若在局 外人看来可谓春风得意 , 他自己也承认康熙的 泽被非同一般 . 马克思在 论述歌德时曾精辟地指出 , 歌德 “ 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诗人和 福兰克福市议员的儿子 、 可敬的魏玛的枢密院的顾问之 间的斗争 , 前者厌恶周围环境的 鄙俗气 , 而后者却不得不对这种鄙俗气妥协 、 迁就 。 ”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 二五六页 ) 恰可以移来作为天才诗人 与当朝大学士之子 、 一等侍卫的纳兰容若的内心矛 盾 与痛苦 。 《世说新语 ·言语 》载支道林好鹤 , 不欲鹤飞遂锐其翩 , 再视鹤如有懊丧意 , 于是叹曰 : “既有凌霄之姿 , 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 ? ” 这话正可解释容若何 以独能注意 于鹤。 其中《野鹤吟赠友 》一首最能描绘 出容若心迹 : 鹤生本自野 , 终岁不见人 , 朝饮碧溪水 , 暮宿沧江滨 。 忽然披增缴 , 矫首盼青云 . 仆亦本狂士 , 富贵鸿毛轻 , 欲隐道无 由 , 蟠然逐华缨⋯ ⋯ 李贺与容若作 品的哀愁之气 , 看来与戎们上述的诸多相似之处有不可忽视的内在联 系 . 我们旨在通过两 个作家的对比研究说明 : 作家的创作风格 , 作品基调的形成会受各 种各样因素的影响 。 当然 , 身世 、 经历以及宗教意识等是外在的 , 每一个创作主体具有 各不相同的创作个性 , 作品的风格更主要的是建立在这种独特个性的基础之上的 . 正 由 于此 , 李贺与纳兰容若的诗词之作虽然基调 相同 , 李贺的奇险、 容若的清新却又迥然相 异而又各有千秋。
本文档为【李贺与纳兰容若比较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5874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417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4-26
浏览量: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