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资产证券化的思考

关于资产证券化的思考

举报
开通vip

关于资产证券化的思考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模板 经济学院学年论文 论文题目: 关于资产证券化的思考 学生姓名: 王静雯 学 号: 0901980509 专 业: 金融系 班 级: 金融0905 指导教师: 薛义明 完成日期: 2012 年 3 月 13 日 目录 2关于资产证券化的思考 2内容摘要 3Reflections on Asset Securitiza...

关于资产证券化的思考
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模板 经济学院学年论文 论文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目: 关于资产证券化的思考 学生姓名: 王静雯 学 号: 0901980509 专 业: 金融系 班 级: 金融0905 指导教师: 薛义明 完成日期: 2012 年 3 月 13 日 目录 2关于资产证券化的思考 2内容摘要 3Reflections on Asset Securitization 4序言 4一.资产证券化在国外的开展情况和对我国的借鉴 4(一)资产证券化在国外的开展情况 41.国外资产证券化的开端 42.不断发展的资产证券化 5(二)08年次贷危机和资产证券化 61.次贷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 62.导火线资产证券化的过程 63.资产证券化对次贷危机造成的影响 74.资产证券化角度下次贷危机曝露的问题 8(三)国外资产证券化带给中国的经验和教训 9二.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开展情况 9(一)我国资产证券化现状 10(二)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作用 101. 促进商业银行转换经营模式 102. 资产证券化具有收缩流动性的效应 103. 资产证券化对住房金融市场的影响 114.资产证券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11(三)我国资产证券化中存在的问题 111. 法律环境不完备 112,会计环境的制约 123.税收环境的制约 124. 金融环境的制约 125. 社会中介机构服务的制约 126. 配套措施的制约 12(四)对我国开展资产证券化的建议 121.完善有关资产证券化的立法和相关政策体系,加大税收支持力度,改善会计环境。 132. 加强监管,控制风险。建立统一,集中的金融监管体制。 133. 加强对基础资产的甄别和管理。 134. 加强中介机构和信用体系建设。 13三.总结 14参考文献 关于资产证券化的思考 内容摘要 随着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资产证券化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它给美国的金融市场带来了近三十年的繁荣发展,也不幸成为了08年次贷危机的导火索,使美国乃至全球金融市场遭受重创,经济衰退。面对这样一个充满生机又散发着危险气息的金融创新技术,中国又该何去何从?本文从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次贷危机的始末等方面阐述了资产证券化的利弊,并对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 住房抵押贷款债券 次贷危机 金融监管 信用风险 Reflections on Asset Securitization Summary With the innovation of financial instruments, asset securitization gradually into people’s vision. It to the U.S. financial and development , unfortunately, become a 08 fuse of the subprime crisis, the U.S. and global financial markets suffered heavy losses and recession. Faced with such a vibrant and exudes a dangerous atmosphere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China what should go from here? This article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asset securitiz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such as the whole story of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explained the pros and cons of asset securit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sset securitization. Key words: Asset securitization Housing mortgage bonds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Financial regulation Credit risk 序言 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和实践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美国,当时住房抵押贷款被打包起来用于发行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在短短的30多年中,资产证券化市场已经发展成为美国资本市场的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 所谓资产证券化,是指将一组流动性较差但是在一定阶段具有某种相对稳定收益的资产经过一系列的组合,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大多数情况下是成立一个特殊目的的载体),分离和重组资产的收益和风险要素,保证资产组合在可预见的未来有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并将预期现金流的收益权转变为可在金融市场流动的证券的技术和过程。在其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资产证券化达到了增强资产流动性、改善资产负债比例、拓展新收入来源、多样化资产组合的良好效果。但是,在监管明显不足和高额利润驱动的双重作用下,资产证券化规模过度发展,这也成为了本次美国次贷危机的重要导火索。面对资产证券化这把双刃剑,我们以何种方式来挥舞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资产证券化在国外的开展情况和对我国的借鉴 (一)资产证券化在国外的开展情况 资产证券化是一种创新的结构型融资工具,抵押担保证券的成功源于美国住宅金融市场对资产流动性的需要。经过三十年的发展,资产证券化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住宅金融领域,而是向着多个方向延伸,拥有了种类繁多的证券化产品,丰富了金融市场工具,也满足了不同市场参与者的投融资需求。如今,资产证券化这一新型融资技术已在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得到了运用,它已然成为了金融业发展的大趋势,或将成为一种主流融资方式。 1.国外资产证券化的开端 资产证券化最早是伴随着美国人的“家园梦”出现的,世界上第一个资产证券化产品——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由美国政府国民抵押贷款协会担保于1970年正式发行。 美国当时的住房抵押贷款机构将新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进行打包,并通过发行住房抵押贷款转手证券来为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筹措资金。这些贷款的信用要么有联邦住房管理局提供保险,要么由退伍军人事务管理局提供担保。为进一步确保投资者对这些证券的认可度,转手证券的信用由政府国民抵押协会提供担保而得到提高。这些受美国政府信用担保的住房抵押贷款所产生的现金流成为偿还转手证券利息和本金的唯一资金来源。 2.不断发展的资产证券化 自第一批抵押担保证券的发行至今三十年来,资产证券化得到了蓬勃发展,无论是以住宅抵押贷款,还是以其他资产担保的证券已形成巨大规模。美国的资产证券化主要由以下几种类型构成。 (1)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占住宅抵押贷款的比重,从1981年的15%上升到1987年的74.7%,1987年末,美国的抵押担保证券的余额达到21975亿美元。90年代初,美国每年住宅抵押贷款的60%以上靠发行抵押担保证券来提供,以1993年为例,美国银行业提供了2850亿美元的住宅抵押贷款,其中2070亿美元都被证券化了。 (2)汽车贷款证券化。1985年汽车贷款抵押证券开始在美国发行,汽车贷款是在美国仅次于住宅抵押贷款的第二大金融资产,也是继住房抵押贷款之后首先用于证券化的肥抵押债权资产。在证券化之前,汽车贷款的资金几乎完全由商业银行提供,而现在仅有1/4的汽车贷款仍由银行提供,其余的3/4则依靠发行资产担保证券来提供。 (3)信用卡贷款证券化。首例信用卡贷款证券化始1986年由所罗门兄弟公司率先承销第一银行公司发行的5000万美元信用卡贷款担保证券时,为其提供较高的收益率,同时设计了一个利差账户作为贷款损失超过一定标准时,投资者追索的对象。该方法巧妙避开了金融管制,免除了金融机构的被追索义务。到80年代末。商业银行已成为信用卡贷款担保证券的主要发行人,且主要由机构投资者投资。 (4)应收账款证券化。最具代表性的应收账款证券化形式是资产支持商业票据,1990年底,美国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发行总额已达400亿美元,1994年高达790亿美元。应收账款证券化这一融资方式为中下信用等级的企业获取资金开辟了重要途径。 目前,资产证券化技术已经扩及普通工商贷款、无担保消费者贷款、计算机租赁、人寿健康保险单、公用事业收入等能产生稳定现金流量的资产领域。 在美国受益于资产证券化带来的好处之时,资产证券化也得以在其他国家广泛开展。金融管制在欧美的放松和巴塞尔协议在各国的实施,也使银行对资本充足率更加重视,这都大大刺激了资产证券化在各国的发展。法国1990年出现个人贷款的证券化;克莱斯勒信用加拿大公司1991年5月在加拿大进行了以汽车贷款为担保的资产担保证券的首次公开发行,发行金额达3.5亿加元。1994年,美林证券参与了香港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首开亚洲资产证券化的先河。1995年,世界银行属下的国际金融公司以其在南美等发展中国家的长期资产为抵押发行了4亿美元的不可追索证券。据穆迪公司预测 1998 年东南亚国家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达到 20 亿美元。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改变了传统银行业的业务范围和功能,同时也丰富了资本市场工具,成为了连接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桥梁。 (二)08年次贷危机和资产证券化 2007年末,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这场由次级抵押贷款开始的次贷危机使一个个金融机构接连倒闭,无论是华尔街的百年老店,还是金融新秀,都几乎无一幸免。次贷危机最终转化为严重的金融危机,引起了全球性经济大衰退。究其原因,资产证券化无非起到了一个导火线的作用。面对这个近年来最重大的金融创新产品,人们不得进行深刻的反思。 1.次贷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 探究美国次贷危机的始末,可以发现,如同历次金融危机一样,次贷危机没有离开三个方面的微弱和漏洞:一是金融工具本身的漏洞,次级抵押贷款信用评级的严谨性和对借款人偿债能力尽职调查不够等产品缺陷的存在,是导致系统风险的先决条件。二是过度的证券化显现出次级抵押贷款风险的放大,而放大的风险转移和传递无疑为系统风险的实现创造了可能。三是货币政策的调整是引起美国人过度消费的主要诱因。在利益的驱动下,次级债市场的参与者们放松了风险的管理,在经历了市场的火爆之后,痛尝苦果。 而与以往不同的是,在此次危机中,以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及其衍生品为主的证券化产品在危机的产生和传导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正是因为住房抵押贷款的过度证券化,才导致了系统性风险的积累,内生流动性的扩张,虚拟资产泡沫的形成以及引发的贷款机构的道德风险等负面影响。 2.导火线资产证券化的过程 住房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过程的主要分为以下两个层次: (1)次级抵押贷款到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简称MBS)。次级抵押贷公司将借款人应付给贷款人的本金和利息进行资产证券化。根据信用级别的不同将MBS划分等级,客户偿还抵押贷款所产生的现金流优先支付给信用级别最高的一层,对应最低的收益率。信用级别最低的一层,对应最高的收益率。通常居民投资者购买信用级别较高的部分,而机构投资者购买信用级别较低的部分。还有的则通过进一步结构化处理使之称为新的衍生产品后进行销售。因而,当贷款资产状况出现问题的时候,居民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会最先遭受损失。 (2)从MBS到CDO(债务抵押支持证券)。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衍生为MBS之后,进一步结构化衍生,形成CDO。这一部分主要由投资银行进行操作,对其结构化的结果是形成高级别的CDO与低级别的CDO。高级别的CDO由于具有低风险、低收益的特点,保险基金和养老基金是主要的购买者。低级别的CDO具有高风险、无优先赔付的特点,对冲基金是主要的购买者。若基金净值高涨,则会促使银行、投行等机构投资者以及居民投资的购买。投行多以现金流折现方式对CDO进行定价,若违约率增加,则估值缩水。基金通常与投行达成回购协议来制造杠杆效用,并且这种杠杆系数往往高达几十倍。高级CDO具有优先赔付的特点,因而一旦出现危机从中遭受的损失也是有限的。普通CDO则与高级CDO不同,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因而面临危机的时候更有可能遭受较大的损失。 3.资产证券化对次贷危机造成的影响 (1)资产证券化引起定价困难 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产品有一个基本的缺陷就是难以确定他们的价格。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假定资金池能够产生证券化价值,产品的设计者们只是根据产品质量的不同对抵押贷款进行了分类,并没有说明资产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他们认为评级机构能确定这些证券化资产的价格,但是实际上评级机构也无法决定。评级机构在对这些产品进行评级时只是把它们当成是普通的公司债券,而不关注资产池中的个人抵押贷款。因而,评级机构往往会高估这些资产的价值。评级机构错误地使用风险定价模型之后,会导致这些资产的风险明显高于同类信用等级产品的风险。并且,评级机构主观上故意隐瞒次贷及其相关产品的风险。评级机构受雇于发行人,从发行人那里收取评级费,然后再对发行人的债券给出评级。这种发行者付费的运行模式,使得评级机构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而故意提高次贷产品的信用级别。 (2)资产证券化引起资产负债表的变化 由于证券化可以使银行不再被动地持有资产负债表中的现金流量,从而可以不受监管部门的监督。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证券化提供了一种新的可以获取高额回报的投资选择,从而受到欢迎。商业银行和专业的放贷机构通过证券化的方式将贷款卖掉,连高风险的次级抵押贷款也打包出售,将违约率上升的带来的风险转嫁给金融市场投资者。因此,贷款机构可以在基本不承担信用风险的同时又能获得较高的收益,进而刺激了银行的放贷冲动。 在这样的运营思维下,2001至2006年间,房贷标准逐渐下降,不符合联邦住宅贷款规定的非标准抵押贷款发放额在2003年以后得到迅速发展。2006年,政府支持的证券化仅占总额的44%,而其它类型的证券占的比重很高。这种转变的结果促进了次级抵押贷款的快速增长,并最终于2007年末爆发了次贷危机。 (3)资产证券化引起信息不足和信息不对称 资产证券化多环节的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安排使得次级抵押贷款债券在有效分散风险的同时,也让证券化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变大更加难以获取,提供了更多的人为扭曲市场信息的机会和平台。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了部分低风险爱好者偏好的投资过低的利率和利润排挤出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留给了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并且,由于这些证券化产品的信用评级高,让人们觉得很有保障,从而肆意地进行投资。 4.资产证券化角度下次贷危机曝露的问题 (1)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不足。 首先,政府在金融衍生品的设计和构造方面几乎不加干涉,简接导致金融衍生品创新逐步偏离了基本经济原理。使金融产品的风险变得隐蔽,并且放大了风险。其次,大量的CDO,CDS等金融衍生品主要通过场外交易的方式进行。场外交易的衍生品具有非标准性和不透明性,几乎游离于监管体系外。而金融监管当局对于场外交易的金融衍生品的监管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第三,由于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属于表外业务,不需要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显示,银行对相关信息的披露相对有限,监管当局无法得到关于金融机构经营及投资金融衍生品的充分而准确的信息,一旦出现问题,短期内无法确定问题的严重程度,以至于在危机恶化之后难以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最后,由于缺少一个统一的金融衍生品清算系统,交易缺乏透明度,监管机构事实上并不清楚市场上各种衍生品的交易规模与头寸分布,因此一旦危机爆发后,政府在很长的时间内不恩能够准确估计危机的严重程度以及波及范围。 (2)对金融机构监管不足。 首先,监管当局对放贷机构的监管缺失导致次贷抵押贷款发放的失控。监管当局过于相信金融机构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认为市场能通过自行调节控制风险,而且他们自信次级贷款占美国全部房贷的比例较低,不会引起较大的系统性风险。其次,监管当局对投资银行的监管缺失是次贷危机爆发和蔓延的重要原因。在独立投资银行模式下,美国证监会是投资银行的唯一监管机构,其对投行的监管也只限于与证券交易相关的活动,相关的审慎性监管和投资风险监管一直存有漏洞,因此一度造成了次贷危机之前美国投资银行高杠杆、高盈利、自由扩张的发展模式。第三,监管当局对“表外投资实体”的监管不足是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因素。安然事件促使美国监管当局从公司治理、信息披露以及会计合并准则等方面制订了一系列的监管规则,但是表外投资实体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对表外实体尤其是银行表外投资实体的监管不足的状况依然在延续。金融监管当局对于表外投资实体的投资方向、杠杆率等均处于监管不足状态。第四,监管当局对对冲基金的监管不足是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金融危机之前,美国金融监管当局主张尊重对冲基金的天然特性,由市场自发地进行调节,认为市场自律是对冲基金监管的主要方式,从而使对冲基金在信息披露、投资策略等方面享有很大的自由度。对冲基金在如此宽松监管环境下趋向于以高杠杆投资于高风险、高收益的金融产品。次级抵押贷款及其衍生品正是在对冲基金的积极炒作之下,成为了金融市场上颇受欢迎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金融风险的累积与蔓延就不可避免了。最后,对评级机构的监管缺失是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因素。监管部门无权对信用评级机构的模型及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实质审查,评级的准确性得不到保障。由于金融监管当局对评级机构的约束不力,使评级机构不能有效地发挥消除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作用。 (三)国外资产证券化带给中国的经验和教训 近两年来,美国次级贷款危机愈演愈烈,不仅对美国经济产生了灾难性影响,对全球经济也造成了巨大冲击,资产证券化特别是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对本次危机产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次贷危机的根源在于基础资产的信用不良,即放贷机构向缺乏足够收入和还款能力的购房人发放了大量按揭贷款(称为次级贷款)。一旦出现大量违约,以次级贷款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产品的投资者就会遭受重大损失。若这些投资者本身就是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共同基金等,就会因重大损失而出现信用危机,遭致挤兑或巨额赎回,从而出现严重的流动性问题,进而危及整个金融体系和社会的稳定。 与美国不同的是,中国正在进行的资产证券化试点选取的资产多是正常的抵押贷款,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正常抵押贷款的证券化并未出现大的问题。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支持债券类似的国内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产品,目前还处在试点阶段,且规模不大。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其监管不力是重要原因。吸取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我国应强化资产证券化活动的系统性监管,即从对基础资产的产生到资产池的评估,再到证券的发行和交易的全过程都要进行全面监管。 二.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开展情况 (一)我国资产证券化现状 从创新到今天,资产证券化走过了 30 多年的历程,已经是一种成熟的融资手段。不过 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目前不但刚开始试点,而且还仅仅局限于银行业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 2004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第一次提出了“积极探索并开发资产证券化品种”的意见,并将它作为“丰富证券投资品种”的手段。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也在同年3月1日起实行,该办法要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于是利用资产证券化发行资产支持证券来调整银行业金融资产负债结构、改善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成为了银行业一致的迫切需求。 2005年3月,在国务院直接领导下,人民银行、发改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建设部、税务总局、国务院法制办、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10部门共同组成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工作协调小组,具体组织和协调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工作,对会计、税收、投资等多方面的配套政策进行研讨。2005 年 4 月20 日,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对资产证券化所涉及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规范,明确了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在资产支持证券监管中的分工,其中,人民银行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依法监督管理资产支持证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上的发行与交易活动;银监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依法监督管理有关机构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活动。2005 年 12 月 1 日银监会所制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监督管理办法》的实施,正式启动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 2005 年12 月9 日,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会同中诚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中信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各自发行了“开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和“建元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信托资产支持证券”两个品种的资产支持证券,总的发行规模接近 7 2 亿元人民币。“开元”和“建元”分别属于 A B S 和 M B S 两个资产支持证券品类,显示了管理层对资产证券化进行全面试点的意图。不过从法律视角来审查,由于这两单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时,相关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方法、税收政策、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抵押变更登记政策均未出台,这两单资产证券化在实际操作上缺乏有效的法制保障,故在合法性和合规性上均须打不少折扣。 (二)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作用 资产证券化可以给发行人和投资者带来明显的收益。尤其是信贷资产证券化,它能帮助银行有效控制资产的利率及信用风险,帮助银行转型,从高度依赖利差收益转型为获取服务收益。资产证券化可以金融市场融资效率,也必然会对经济增长和国民财富的积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针对中国当前的金融市场目前的发展情况,它的作用不止于此。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 促进商业银行转换经营模式 资产证券化是一种在资本市场上通过出售资产的未来现金流来筹集资金的机制。在这一过程中仅有短期的资金需求,即在贷款发放额后,出售前,需要一笔周转资金,因此,证券化不需要长期资金,银行也无须再为吸收存款而进行激烈竞争。商业银行运用资产证券化的最终结果是,消费贷款通过银行在资本市场上获得了融资,而不是直接由银行以存款提供融资。 中国当前面临的一个情况是流动性过剩,银行缺乏将贷款变现的动力,导致了银行对资产证券化的热情不足。但是从银行业全局来看,这又充满了紧迫性和重要性。中国绝大多数的金融资产集中在银行业,一方面会导致风险过于集中,另一方面也会影响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并产生信用风险包袱,导致银行业沉重的不良资产问题。并且,中国银行业目前一个突出风险就是资金运用(贷款)无法与资金来源(存款)做到期限和利率的匹配。 因此,资产证券化能够为中国带来的好处包括:缓解银行吸储压力,实现经营模式从存贷利差型银行向发放收费型银行转换,促使商业银行开发更多的金融产品,商业银行得以降低其利息成本,从而在金融服务方面更具竞争力。 2. 资产证券化具有收缩流动性的效应 开展资产证券化的银行,其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在总资产中的比例会增加,资产负债的总规模不变或者下降。由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该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增强,该银行将流动性较差的资产换成了流动性强的资产,调整了资产配置,资产整体流动性提高,风险资产规模减少。资产证券化的技术可以大幅题升银行的资产管理能力,在必要时,银行可以通过证券化将各种信贷资产出售,换回流动性。以此为基础,银行将具备更强的产品开发能力。 3. 资产证券化对住房金融市场的影响 证券化为银行发放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创造了环境。对购房者而言,固定利率抵押贷款由于所订立以后的分期还款金额,所以是消费者为购房进行长期融资的最佳方式。但是目前银行却不愿意发放固定利率的住房抵押贷款,就是因为这种贷款的融资来源是短期的储蓄存款。通过资产证券化,发放抵押贷款没有用到储蓄存款,银行可以无风险地发放固定利率贷款并在资本市场上把它们出售给投资者。 4.资产证券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中国资本市场近年来展开了多方面的该给,正处于不断现代化的过程中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除了积极方面,中国资本市场还存在一些会影响市场发展的不利因素。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可投资金融资产供给不足。经济活动的融资方式主要是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而不是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资本市场上的金融产品无论是品种还是规模都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长期投资产品更是如此。此外,资本市场中债券市场较股票市场的发展更为滞后。中国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严重失衡会是的银行的信贷风险过于集中,产生大量不良资产,也会是的很多企业在融资方面困难重重,更会使得广大投资者无法通过金融投资分享经济发展成果。 通过资产证券化,可以提供高信用等级的投资产品。发行人能够发行高于自身信用等级和基础资产信用等级的产品,投资安全得以保障。并且,通过资产证券化,可以将金融资产移出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缩减了银行信贷融资规模,有助于推动中国金融体系从银行间接融资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转型。 (三)我国资产证券化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资产证券化是一项设计精巧的结构性融资活动,交易结构复杂,参与主体较多,运作程序繁琐,而我国资产证券化起步较晚,因而在法律、税收、会计和金融环境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制约资产证券化健康发展的因素。 1. 法律环境不完备 我国从2005 年开始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工作, 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资产证券化的健康发展,但这些法律法规仍存在着较大局限性,与《公司法》 、 《担保法》 、《破产法》 、 《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法》等其他法律法规等有许多不相协调、甚至相冲突的地方,还有许多地方存在着立法空白。如基础资产的问题,资产真实销售及转移问题,SPV构建问题。信用评级问题,投资门槛问题等。 2,会计环境的制约 资产证券化的会计处理主要是对资产证券化的各运作主体的业务进行核算和监督。它直接涉及资产证券化的成本,也关系到参与各方的收益,所以是资产证券化业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会计处理上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出售或融资的确定;二是合问题和剩余权益如何投资;三是SPV 是否需要和证券化发起人合并报表的问题以及证券化资产的定价、资产证券发行的会计处理问题等。而我国在资产证券化会计制度没有相应的规定,这方面的工作亟待加强。 3.税收环境的制约 税收直接决定了证券化融资成本的高低。由于证券化交易涉及的金额巨大,如果将资产证券化财产转让视为“真实出售”做表外处理,发起人就要缴纳营业税和印花税,融资成本将大大提高;印花税的计税依据也为交易额,所以印税的缴纳同样对资产证券化成本有很大影响。发起人在真实出售中如有收益,则又涉及到所得税的缴纳, SPV等其他机构同样面临高额税负和双重征税现象。过重的税负不仅会降低资产支持证券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还会缩小发起人盈利空间,所以在我国税收问题是阻碍资产证券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4. 金融环境的制约 我国金融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时间不长,质量相对不高,不够成熟和完善,如资本市场结构不尽合理,债权与股权市场比重相差较大,各项制度法规还不完善,投资者素质有待提高,抵抗国际金融风险能力较差等。我国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和多变要求资产证券化要充分考虑金融市场的环境。 5. 社会中介机构服务的制约 资产证券化业务要涉及多家中介服务机构,如: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资信评估机构等。就我国目前而言,会计师事务所和投资银行行为较规范,但资产评估和资信评级相对较落后。资产评估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评估管理尺度不一、政出多门;机构过多过乱,业内秩序较混乱,存在同业不正当竞争现象;重复收费。资信评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机构信誉及独立性差;投资者对资信评级机构认识不足。 6. 配套措施的制约 (1)信用制度问题。信用渗透于资产证券化的全过程,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我国目前社会总体信用状况难以尽如人意:一是企业信用缺失,不能恪守信用,违约、逃债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个人信用意识淡薄。所以我国尚没有完善的信用体系,资产证券化的开展缺乏稳定的支持基础。 (2)信息披露问题。资产证券化的信息披露的重点是资产本身及证券化产品的情况,显然这无法适用传统的信息披露制度,虽然我国区分不同服务机构职责,制订了披露规则,但目前尚无完整系统的证券化专项信息披露规则。 (四)对我国开展资产证券化的建议 1.完善有关资产证券化的立法和相关政策体系,加大税收支持力度,改善会计环境。 明确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证券”性质、明确合格资产的概念及标准、明确特殊目的公司的主体地位、规定真实信托的概念及标准等;明确发起人、受托机构、资金保管机构、贷款服务机构等违规、违法、犯罪行为的责任;放宽对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基金等机构的投资领域限制,壮大资产证券化机构投资者队伍;修订完善相关会计规定,规范资产销售和表外处理的会计规则,并在随后的确认。会计报表合并、信息披露问题等方面以明确和指导;明确证券化交易“税收中性化”的税赋原则。 2. 加强监管,控制风险。建立统一,集中的金融监管体制。 首先,要加强政府监管,对发起机构、受托机构、信用增级机构、贷款服务机构等实行资本充足率,业务流程和各高层管理人员等各方面的全面监控。其次,要加强内部控制,资产证券化各操作部门要识别评估本部门的操作风险,建立持续有效的风险 检测 工程第三方检测合同工程防雷检测合同植筋拉拔检测方案传感器技术课后答案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培训 、控制及报告程序。对于资产证券化的信息披露,要进行和分别规范。 3. 加强对基础资产的甄别和管理。 进行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一般要符合以下几个条件:第一,要有在未来能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的现金流;第二,资产债务人迟延履行或不履行的违约率较低;第三,资产的债务人信用记录良好;第四,拟被证券化的资产在种类、利率、期限、到期日、合同条款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同质性;第五,资产债务人的地区分布广泛;第六,资产具有良好的可转让性。既要按适合进行证券化的条件严格选择基础资产,从根本上防范资产证券化风险的产生,又要勇于进行创新,开发出适合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基础产品。 4. 加强中介机构和信用体系建设。 强化道德观念的约束,创建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重视专业机构建设,完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机构SPV、信用增级机构、信用评级机构、信托机构及承销机构等是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最可能发生道德风险的环节,所以要建立公平、中立、透明的中介机构,从制度上规范其行为,避免为追求自身利益而导致制度的扭曲。 “应提高资产证券评级机构的准入门槛,特许品牌信誉度高、资信好、业务流程规范的中介机构承担证券化资产的信用评级工作,取缔那些资信差的信用评级机构。对评级结论严重失实的信用评估机构,还应处以必要的经济处罚。”重视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机构SPV、信用增级机构、信用评级构、信托机构及承销机构等专业机构建设,完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公平、中立、透明的中介机构。 三.总结 虽然金融危机对美国乃至全世界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不能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放弃资产证券化发展的步伐。资产证券化将为中国金融市场带来新的春天。它为提高中国金融市场的效率,化解直接与间接融资失衡的矛盾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和操作手段。市场参与者应该站在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构架、促进商业银行转型、推动金融体制改革的高度看待资产证券化。监管部门应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加快完善制度环境,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发展。让我国的金融市场更加稳定、健全,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 [美].扈企平.资产证券化---理论与实务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2] 王华庆. 金融创新----理性的思考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2011 [3] 辛乔利,孙兆东. 次贷危机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8.3 [4] 马乐. 论资产证券化 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 2002年01期 [5] 黄小军.陆晓明.吴晓晖. 对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层思考 国际金融研究.2008.05 [6] 张伟. 新视角审视次贷危机:资产证券化的反思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年5月号上 [7] 迟君辉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现状与风险防范分析 国际商务研究 2010年第3期 [8] 彭文峰 我国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22年2月18期 �
本文档为【关于资产证券化的思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2629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93KB
软件:Word
页数:15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4-26
浏览量: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