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盆腔炎诊疗方案

盆腔炎诊疗方案

举报
开通vip

盆腔炎诊疗方案盆腔炎中医诊疗方案(2010年) 概述 盆腔炎指女性生殖器官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处发生的炎症。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种。急性盆腔炎继续发展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危及生命。若在急性期未能得到彻底治愈,可转为慢性盆腔炎。中医的热入血室、带下症亦属于该病范畴。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本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

盆腔炎诊疗方案
盆腔炎中医诊疗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2010年) 概述 盆腔炎指女性生殖器官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处发生的炎症。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种。急性盆腔炎继续发展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危及生命。若在急性期未能得到彻底治愈,可转为慢性盆腔炎。中医的热入血室、带下症亦属于该病范畴。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本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根据盆腔慢性炎症体征,结合B超检查、血常规、血沉,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2)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一侧附件区压痛。 (3)实验室检查 ①妇科超声检查: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或增粗,或子宫直肠凹陷积液。 ②血常规、血沉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或血沉加快。 ③阴道分泌物检查:可有阴道清洁度异常。 ④宫颈管分泌物检测:可发现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病原菌。 (二)证候诊断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 (1)湿热瘀结证 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②腰骶胀痛;③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 次症:①经期腹痛加重;②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③口腻或纳呆;④小便黄;⑤大便溏而不爽或大便干结。 舌脉: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2)气滞血瘀证 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②情志抑郁或烦躁;③带下量多,色黄或白质稠。 次症:①月经先后不定,量多或少;②经色紫暗有块或排出不畅;③经前乳房胀痛;④情志不畅则腹痛加重;⑤脘腹胀满。 舌脉: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脉弦。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3)寒湿瘀滞证 主症:①下腹冷痛或刺痛;②腰骶冷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次症:①形寒肢冷;②经期腹痛加重,得温则减;③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④经色紫黯或夹血块;⑤大便溏泄。 舌脉:舌质黯或有瘀点,苔白腻,脉沉迟或沉涩。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4)肾虚血瘀证 主症:①下腹绵绵作痛或刺痛;②腰骶酸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稀。 次症:①遇劳累下腹或腰骶酸痛加重;②头晕耳鸣;③经量多或少;④经血黯淡或夹块;⑤夜尿频多。 舌脉:舌质黯淡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腻,脉沉涩。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5)气虚血瘀证 主症:①下腹疼痛或坠痛,缠绵日久;②痛连腰骶,经行加重;③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次症:①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②经血淡黯或夹块;③精神萎靡;④体倦乏力;⑤食少纳呆。 舌脉:舌淡黯,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脉弦细或沉涩无力。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三、治疗方案 (一)中医辨证论治 1、湿热瘀结证 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①银蒲四逆散《伤寒论》四妙散《成方便读》失笑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加减。银花藤、蒲公英、柴胡、枳壳、赤芍、苍术、黄柏、薏苡仁、川牛膝、生蒲黄、炒五灵脂、延胡索、炒川楝子。 ②银甲丸《王渭川妇科经验选》。金银花、连翘、桔梗、生黄芪、红藤、生鳖甲、蒲公英、紫花地丁、生蒲黄、琥珀粉(冲服)、砂仁、蛇床子。 中成药:妇科千金胶囊、金刚藤胶囊、花红片等。 2、气滞血瘀证 治法:疏肝行气,化瘀止痛。 方药:①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玄胡索、甘草、 香附、红花、枳壳。 中成药:消癥胶囊(我院自制药) ②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3、寒湿瘀滞证 治法:祛寒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①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合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小茴香、干姜、延胡索、当归、川芎、肉桂、赤芍、生蒲黄、五灵脂、制没药、桂枝、茯苓、丹皮、桃仁。 ②暖宫定痛汤《刘奉五妇科经验》。橘核、荔枝核、小茴香、葫芦巴、延胡索、五灵脂、蒲黄、制香附、乌药。 中成药:桂枝茯苓胶囊等。 4.肾虚血瘀证 治法:补肾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①杜断桑寄失笑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加减。杜仲、川续断、桑寄生、生蒲黄、五灵脂、川牛膝、大血藤、没药、延胡索、丹参、三棱、川芎。 ②宽带汤《辨证录》加减。白术、巴戟天、补骨脂、肉苁蓉、党参、杜仲、莲肉、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川续断。 中成药:妇宝颗粒(冲剂)等。 5.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健脾,化瘀止痛。 方药:①理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知母、三棱、莪术、鸡内金、川芎、当归、丹参、广木香。 ②举元煎《景岳全书》合失笑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加减。党参、黄芪、白术、升麻、炙甘草、生蒲黄、五灵脂、川芎、当归、丹参、莪术、香附。 中成药:丹黄祛瘀片(胶囊)等。 (二)外治法 1、直肠给药 (1) 中药保留灌肠 方药:红藤、公英、丹参、连翘、地丁、茯苓、延胡索、败酱草、土茯苓。根据病情,适当加减。水煎取液,适宜温度,保留灌肠。选用塑料导尿管+输液器。 (2)直肠纳药:康复消炎栓等。 2、中药外敷 选用活血化瘀止痛中药研末,进行穴位贴敷等疗法。 3、中药外敷:下腹或腰骶部。 (1)中药药渣外敷:辨证口服中药两煎后药渣外敷。 (2)中药研粉调敷: 方药:败酱草、大血藤、丹参、赤芍、乳香、没药、透骨草、苍术、白芷、三棱、莪术、细辛。随证加减。 (3)中药穴位敷贴:方药:三七、血竭、蒲黄、白芷、沉香、羌活。可根据证型酌加减,研末或制成丸剂,贴敷于三阴交、气海、神阙、血海、归来、子宫、太冲、关元等穴位。 4、中药离子导入 方药:大血藤、丹参、赤芍、乳香、没药、红花、三棱、莪术、延胡索、透骨草、苍术、白芷、川芎。随证加减。上述药物亦可应用经皮给药治疗仪进行治疗。 5、中药熏蒸治疗 方药:败酱草、大血藤、丹参、赤芍、乳香、没药、透骨草、苍术、白芷、三棱、莪术、细辛。随证加减。 (三)灸法 根据病情和证型,选择应用艾灸、温盒灸、雷火灸等疗法。可应用多功能艾灸仪治疗。 四、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1、急性盆腔炎应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应彻底、及时,以防转为慢性。应用抗生素应足量、有效,如高热不退、有脓肿形成应切开引流。治疗应彻底、及时,补充每日所需热量与水分,注意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高热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必要时给予镇静剂及止痛剂。 2、热毒炽盛,邪人营血或热人心包,急服安宫牛黄丸,参照感染性休克的防治原则积极治疗。 3、治疗期间应注意发热、腹痛、带下、实验室检查及盆腔体征等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4、保持外阴、阴道清洁,必要时床边隔离,防止反复交叉感染。注意经期卫生,积极治疗邻近器官炎症,预防炎症蔓延,继发盆腔炎。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防止盆腔炎复发和促迸盆腔炎消退。 5、本病急性期为妇科危重病,须彻底治疗。本病慢性期病程长,可反复发作。 五、难点分析 盆腔炎的研究已经从一方一药的研究发展到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其研究模式和研究成果与临床实际结合得更加紧密。多项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药在治疗盆腔炎上具有一定优势,主要体现在症状缓解稳定、疗效可靠,副作用小等方面。但临床中在盆腔炎治疗中采用单一中医药治疗,效果不理想,这是盆腔炎治疗难点之一。针对上述难点,下一年度优化该治疗方案,增加相应的治疗措施。 六、解决措施: 配以物理治疗:中药保留灌肠后即平卧,同时配以微波等物理治疗  30-40分钟/次,10天一疗程。 中药保留灌肠是通过药液在肠壁吸收而发挥药效,药液在肠内存留时间越长、肠壁吸收越充分,而微波作用于机体组织时,引起组织细胞中离子、水分子和偶极子的高频振荡,并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局部代谢,增强局部的免疫力,因此,能有效地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保进水肿吸收,消炎止痛。微波加热后,小动脉及毛细管随即扩张,静脉循环增加,白细胞和抗体增加,代谢产物及时被移除,这不仅改善局部的营养代谢,而且增加了局部的防御能力,因而治疗炎症收效极快,可大量减少抗生素用量。 七、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主要指标疗效标准 缓解盆腔疼痛疗效 临床痊愈:治疗后下腹疼痛或腰骶疼痛消失。 显效:治疗后下腹疼痛或腰骶疼痛明显减轻,疼痛程度积分降低两个等级。 有效:治疗后下腹疼痛或腰骶疼痛有所减轻,疼痛程度积分降低一个等级。 无效:治疗后下腹疼痛或腰骶疼痛无减轻或有加重。 2、次要指标疗效标准: (1)中医证候疗效标准 中医证候疗效通过证候疗效率进行判定。 证候疗效数=治疗前证候积分和一治疗后证候积分和/治疗前证候积分和×1 00% 痊愈:治疗后各症状消失,证候积分值减少≥95%。 显效:治疗后各症状明显减轻,证候积分值减少≥70%,<95%。 有效:治疗后各症状有所减轻,证候积分值减少≥30%,<70%。 无效:治疗后各症状无减轻或有加重,证候积分值减少<30%。 (2)局部体征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治疗后局部体征消失,积分值减少≥95%。 显效:治疗后局部体征明显减轻,积分值减少≥70%,<95%。 有效:治疗后局部体征有所减轻,积分值减少≥30%,<70%。 无效:治疗后局部体征无改善或有加重,积分值减少<30%。 (二)评价方法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中药新药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依据分级量化标准,包括症状及体征分级量化标准,对患者的症状及体征进行评分。采用症状、体征积分法,分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个级别进行疗效评价。 在患者进入路径的不同时间对主观症状下腹痛、腰骶痛、带下情况和局部体征情况进行评价。 ①进入路径当天,按照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分级量化标准进行病情程度分级。 ②结束路径时,按照疾病主要指标疗效和次要指标疗效标准进行评判。主要疗效指标主要为缓解盆腔疼痛疗效,次要疗效指标包括中医证候疗效和局部体征疗效。 (三)分级量化标准 1、症状分级量化标准 (1)湿热瘀结证: (2)气滞血瘀证: (3)寒湿淤滞证: (4)肾虚血淤证: (5)气虚血淤证: 2、体征分级量化标准——盆腔体征轻重分级: 3、病情程度分级标准 综合上述症状、体征评分,以判定病情程度。 轻度:症状、体征积分和1 0-1 8分。 中度:症状、体征积分和1 9-2 7分。 重度:症状、体征积分和≥28分。 盆腔炎诊疗方案(2011年) 一、概述:盆腔炎指女性生殖器官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处发生的炎症。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种。急性盆腔炎继续发展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危及生命。若在急性期未能得到彻底治愈,可转为慢性盆腔炎。中医的热入血室、带下症亦属于该病范畴。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本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根据盆腔慢性炎症体征,结合B超检查、血常规、血沉,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2)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一侧附件区压痛。 (3)实验室检查 ①妇科超声检查: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或增粗,或子宫直肠凹陷积液。 ②血常规、血沉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或血沉加快。 ③阴道分泌物检查:可有阴道清洁度异常。 ④宫颈管分泌物检测:可发现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病原菌。 (二)证候诊断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 (1)湿热瘀结证 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②腰骶胀痛;③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 次症:①经期腹痛加重;②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③口腻或纳呆;④小便黄;⑤大便湄而不爽或大便干结。 舌脉: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2)气滞血瘀证 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②情志抑郁或烦躁;③带下量多,色黄或白质稠。 次症:①月经先后不定,量多或少;②经色紫暗有块或排出不畅;③经前乳房胀痛;④情志不畅则腹痛加重;⑤脘腹胀满。 舌脉: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脉弦。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3)寒湿瘀滞证 主症:①下腹冷痛或刺痛;②腰骶冷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次症:①形寒肢冷;②经期腹痛加重,得温则减;③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④经色紫黯或夹血块;⑤大便溏泄。 舌脉:舌质黯或有瘀点,苔白腻,脉沉迟或沉涩。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4)肾虚血瘀证 主症:①下腹绵绵作痛或刺痛;②腰骶酸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稀。 次症:①遇劳累下腹或腰骶酸痛加重;②头晕耳鸣;③经量多或少;④经血黯淡或夹块;⑤夜尿频多。 舌脉:舌质黯淡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腻,脉沉涩。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5)气虚血瘀证 主症:①下腹疼痛或坠痛,缠绵日久;②痛连腰骶,经行加重; ③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次症:①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②经血淡黯或夹块;③精神萎靡;④体倦乏力;⑤食少纳呆。 舌脉:舌淡黯,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脉弦细或沉涩无力。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三、治疗方案 (一)中医辨证论治 1、湿热瘀结证 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①银蒲四逆散《伤寒论》四妙散《成方便读》失笑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加减。银花藤、蒲公英、柴胡、枳壳、赤芍、苍术、黄柏、薏苡仁、川牛膝、生蒲黄、炒五灵脂、延胡索、炒川楝子。 ②银甲丸《王渭川妇科经验选》。金银花、连翘、桔梗、生黄芪、红藤、生鳖甲、蒲公英、紫花地丁、生蒲黄、琥珀粉(冲服)、砂仁、蛇床子。 中成药:妇科千金胶囊、金刚藤胶囊、花红片、妇康口服液等。 2、气滞血瘀证 治法:疏肝行气,化瘀止痛。 方药:①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玄胡索、甘草、 香附、红花、枳壳。 中成药:消癥胶囊(我院自制药) ②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3、寒湿瘀滞证 治法:祛寒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①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合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小茴香、干姜、延胡索、当归、川芎、肉桂、赤芍、生蒲黄、五灵脂、制没药、桂枝、茯苓、丹皮、桃仁。 ②暖宫定痛汤《刘奉五妇科经验》。橘核、荔枝核、小茴香、葫芦巴、延胡索、五灵脂、蒲黄、制香附、乌药。 中成药:桂枝茯苓胶囊等。 4.肾虚血瘀证 治法:补肾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①杜断桑寄失笑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加减。杜仲、川续断、桑寄生、生蒲黄、五灵脂、川牛膝、大血藤、没药、延胡索、丹参、三棱、川芎。 ②宽带汤《辨证录》加减。白术、巴戟天、补骨脂、肉苁蓉、党参、杜仲、莲肉、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川续断。 中成药:妇宝颗粒(冲剂)等。 5.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健脾,化瘀止痛。 方药:①理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知母、三棱、莪术、鸡内金、川芎、当归、丹参、广木香。 ②举元煎《景岳全书》合失笑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加减。党参、黄芪、白术、升麻、炙甘草、生蒲黄、五灵脂、川芎、当归、丹参、莪术、香附。 中成药:丹黄祛瘀片(胶囊)等。 (二)外治法 1、直肠给药 (1) 中药保留灌肠 方药:红藤、公英、丹参、连翘、地丁、茯苓、延胡索、败酱草、土茯苓。根据病情,适当加减。水煎取液,适宜温度,保留灌肠。选用塑料导尿管+输液器 2.中药外敷 选用活血化瘀止痛中药研末,如热敷散,进行穴位贴敷等疗法。 (2)直肠纳药:康复消炎栓等。 2、中药外敷:下腹或腰骶部。 (1)中药封包外敷:热敷散(我院自制药) (2)中药药渣外敷:辨证口服中药两煎后药渣外敷。 (3)中药研粉调敷:方药:败酱草、大血藤、丹参、赤芍、乳香、没药、透骨草、苍术、白芷、三棱、莪术、细辛。随证加减。 (4)中药穴位敷贴:方药:三七、血竭、蒲黄、白芷、沉香、羌活。可根据证型酌加减,研末或制成丸剂,贴敷于三阴交、气海、神阙、血海、归来、子宫、太冲、关元等穴位。 3、中药离子导入 方药:大血藤、丹参、赤芍、乳香、没药、红花、三棱、莪术、延胡索、透骨草、苍术、白芷、川芎。随证加减。上述药物亦可应用经皮给药治疗仪进行治疗。 4、中药熏蒸治疗 方药:败酱草、大血藤、丹参、赤芍、乳香、没药、透骨草、苍术、白芷、三棱、莪术、细辛。随证加减。 (三)灸法 根据病情和证型,选择应用艾灸、温盒灸、雷火灸等疗法。可应用多功能艾灸仪治疗。 (四)物理治疗 根据病情和证型,选择应用热磁治疗仪、微波治疗仪、普林治疗仪等。 四、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1、急性盆腔炎应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应彻底、及时,以防转为慢性。应用抗生素应足量、有效,如高热不退、有脓肿形成应切开引流。治疗应彻底、及时,补充每日所需热量与水分,注意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高热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必要时给予镇静剂及止痛剂。 2、热毒炽盛,邪人营血或热人心包,急服安宫牛黄丸,参照感染性休克的防治原则积极治疗。 3、治疗期间应注意发热、腹痛、带下、实验室检查及盆腔体征等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4、保持外阴、阴道清洁,必要时床边隔离,防止反复交叉感染。注意经期卫生,积极治疗邻近器官炎症,预防炎症蔓延,继发盆腔炎。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防止盆腔炎复发和促迸盆腔炎消退。 5、本病急性期为妇科危重病,须彻底治疗。本病慢性期病程长,可反复发作。 五、难点分析 慢性盆腔炎病程缠绵,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如何防治慢性盆腔炎、是本病治疗的又-难点。 六、解决措施: 对于慢性盆腔炎,西医治疗往往难以奏效,而中医中药的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各地报道了个少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力剂及方法。中药内服有按辨证分型遣方用药的,有制成专方成药如冲剂、丸剂、片剂、水利等长期服用的。除中药内服外,用药途径应多样化,如中药针剂静脉滴注、肌内注射,及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等等。总而言之,中医综合治疗比单一疗法效果好。我们应用盆盐炎方内服,配合中药汤剂保留灌肠,微波、热磁、普林等治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良好。 “久病多瘀”,慢性盆腔炎患者无论哪一证型,多有瘀滞存在,故治疗上多选用赤芍、丹皮、丹参、当归等活血化瘀药。“久病多虚”,慢性盆腔炎到一定程度,多有体虚表现,故临床上选用茯苓、白术、怀山药、炙甘草、桑寄生等健脾补肾药以增强体质。 预防慢性盆腔炎的复发,亦是治疗本病的关键,对急性盆腔炎的治疗应及时、彻底。慢性盆胶炎的患者应注意生活调掇,注重个人卫生,尤其是经期、孕期、产褥期,卫生用品要清洁,避免不节或不洁的性生活。饮食上注意营养,避免过食肥甘辛辣诸如虾、蟹等品。注意情志调节。避免忧怒过度,保持心情舒畅,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 七、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主要指标疗效标准 缓解盆腔疼痛疗效 临床痊愈:治疗后下腹疼痛或/和腰骶疼痛消失。 显效:治疗后下腹疼痛或/和腰骶疼痛明显减轻,疼痛程度积分降低两个等级。 有效:治疗后下腹疼痛或/和腰骶疼痛有所减轻,疼痛程度积分降低一个等级。 无效:治疗后下腹疼痛或/和腰骶疼痛无减轻或有加重。 2、次要指标疗效标准: (1)中医证候疗效标准 中医证候疗效通过证候疗效率进行判定。 证候疗效数=治疗前证候积分和一治疗后证候积分和/治疗前证候积分和×1 00% 痊愈:治疗后各症状消失,证候积分值减少≥95%。 显效:治疗后各症状明显减轻,证候积分值减少≥70%,<95%。 有效:治疗后各症状有所减轻,证候积分值减少≥30%,<70%。 无效:治疗后各症状无减轻或有加重,证候积分值减少<30%。 (2)局部体征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治疗后局部体征消失,积分值减少≥95%。 显效:治疗后局部体征明显减轻,积分值减少≥70%,<95%。 有效:治疗后局部体征有所减轻,积分值减少≥30%,<70%。 无效:治疗后局部体征无改善或有加重,积分值减少<30%。 (二)评价方法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中药新药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依据分级量化标准,包括症状及体征分级量化标准,对患者的症状及体征进行评分。采用症状、体征积分法,分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个级别进行疗效评价。 在患者进入路径的不同时间对主观症状下腹痛、腰骶痛、带下情况和局部体征情况进行评价。 ①进入路径当天,按照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分级量化标准进行病情程度分级。 ②结束路径时,按照疾病主要指标疗效和次要指标疗效标准进行评判。主要疗效指标主要为缓解盆腔疼痛疗效,次要疗效指标包括中医证候疗效和局部体征疗效。 (三)分级量化标准 1、症状分级量化标准 (1)湿热瘀结证: (2)气滞血瘀证: (3)寒湿淤滞证: (4)肾虚血淤证: (5)气虚血淤证: 2、体征分级量化标准——盆腔体征轻重分级: 3、病情程度分级标准 综合上述症状、体征评分,以判定病情程度。 轻度:症状、体征积分和1 0~1 8分。 中度:症状、体征积分和1 9~2 7分。 重度:症状、体征积分和≥28分。 盆腔炎诊疗方案(2012年) 一、概述:盆腔炎指女性生殖器官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处发生的炎症。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种。急性盆腔炎继续发展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危及生命。若在急性期未能得到彻底治愈,可转为慢性盆腔炎。中医的热入血室、带下症亦属于该病范畴。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本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根据盆腔慢性炎症体征,结合B超检查、血常规、血沉,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2)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一侧附件区压痛。 (3)实验室检查 ①妇科超声检查: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或增粗,或子宫直肠凹陷积液。 ②血常规、血沉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或血沉加快。 ③阴道分泌物检查:可有阴道清洁度异常。 ④宫颈管分泌物检测:可发现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病原菌。 (二)证候诊断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 (1)湿热瘀结证 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②腰骶胀痛;③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 次症:①经期腹痛加重;②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③口腻或纳呆;④小便黄;⑤大便湄而不爽或大便干结。 舌脉: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2)气滞血瘀证 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②情志抑郁或烦躁;③带下量多,色黄或白质稠。 次症:①月经先后不定,量多或少;②经色紫暗有块或排出不畅;③经前乳房胀痛;④情志不畅则腹痛加重;⑤脘腹胀满。 舌脉: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脉弦。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3)寒湿瘀滞证 主症:①下腹冷痛或刺痛;②腰骶冷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次症:①形寒肢冷;②经期腹痛加重,得温则减;③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④经色紫黯或夹血块;⑤大便溏泄。 舌脉:舌质黯或有瘀点,苔白腻,脉沉迟或沉涩。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4)肾虚血瘀证 主症:①下腹绵绵作痛或刺痛;②腰骶酸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稀。 次症:①遇劳累下腹或腰骶酸痛加重;②头晕耳鸣;③经量多或少;④经血黯淡或夹块;⑤夜尿频多。 舌脉:舌质黯淡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腻,脉沉涩。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5)气虚血瘀证 主症:①下腹疼痛或坠痛,缠绵日久;②痛连腰骶,经行加重; ③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次症:①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②经血淡黯或夹块;③精神萎靡;④体倦乏力;⑤食少纳呆。 舌脉:舌淡黯,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脉弦细或沉涩无力。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三、治疗方案 (一)中医辨证论治 1、湿热瘀结证 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①银蒲四逆散《伤寒论》四妙散《成方便读》失笑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加减。银花藤、蒲公英、柴胡、枳壳、赤芍、苍术、黄柏、薏苡仁、川牛膝、生蒲黄、炒五灵脂、延胡索、炒川楝子。 ②银甲丸《王渭川妇科经验选》。金银花、连翘、桔梗、生黄芪、红藤、生鳖甲、蒲公英、紫花地丁、生蒲黄、琥珀粉(冲服)、砂仁、蛇床子。 中成药:妇科千金胶囊、金刚藤胶囊、花红片、妇康口服液等。 2、气滞血瘀证 治法:疏肝行气,化瘀止痛。 方药:①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玄胡索、甘草、 香附、红花、枳壳。 中成药:消癥胶囊(我院自制药) ②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3、寒湿瘀滞证 治法:祛寒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①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合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小茴香、干姜、延胡索、当归、川芎、肉桂、赤芍、生蒲黄、五灵脂、制没药、桂枝、茯苓、丹皮、桃仁。 ②暖宫定痛汤《刘奉五妇科经验》。橘核、荔枝核、小茴香、葫芦巴、延胡索、五灵脂、蒲黄、制香附、乌药。 中成药:桂枝茯苓胶囊等。 4.肾虚血瘀证 治法:补肾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①杜断桑寄失笑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加减。杜仲、川续断、桑寄生、生蒲黄、五灵脂、川牛膝、大血藤、没药、延胡索、丹参、三棱、川芎。 ②宽带汤《辨证录》加减。白术、巴戟天、补骨脂、肉苁蓉、党参、杜仲、莲肉、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川续断。 中成药:妇宝颗粒(冲剂)等。 5.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健脾,化瘀止痛。 方药:①理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知母、三棱、莪术、鸡内金、川芎、当归、丹参、广木香。 ②举元煎《景岳全书》合失笑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加减。党参、黄芪、白术、升麻、炙甘草、生蒲黄、五灵脂、川芎、当归、丹参、莪术、香附。 中成药:丹黄祛瘀片(胶囊)等。 (二)外治法 1、直肠给药 (1) 中药保留灌肠 方药:红藤、公英、丹参、连翘、地丁、茯苓、延胡索、败酱草、土茯苓。根据病情,适当加减。水煎取液,适宜温度,保留灌肠。选用塑料导尿管+输液器 2.中药外敷 选用活血化瘀止痛中药研末,如热敷散,进行穴位贴敷等疗法。 (2)直肠纳药:康复消炎栓等。 2、中药外敷:下腹或腰骶部。 (1)中药封包外敷:热敷散(我院自制药) (2)中药药渣外敷:辨证口服中药两煎后药渣外敷。 (3)中药研粉调敷:方药:败酱草、大血藤、丹参、赤芍、乳香、没药、透骨草、苍术、白芷、三棱、莪术、细辛。随证加减。 (4)中药穴位敷贴:方药:三七、血竭、蒲黄、白芷、沉香、羌活。可根据证型酌加减,研末或制成丸剂,贴敷于三阴交、气海、神阙、血海、归来、子宫、太冲、关元等穴位。 3、中药离子导入 方药:大血藤、丹参、赤芍、乳香、没药、红花、三棱、莪术、延胡索、透骨草、苍术、白芷、川芎。随证加减。上述药物亦可应用经皮给药治疗仪进行治疗。 4、中药熏蒸治疗 方药:败酱草、大血藤、丹参、赤芍、乳香、没药、透骨草、苍术、白芷、三棱、莪术、细辛。随证加减。 (三)灸法 根据病情和证型,选择应用艾灸、温盒灸、雷火灸等疗法。可应用多功能艾灸仪治疗。 (四)物理治疗 根据病情和证型,选择应用热磁治疗仪、微波治疗仪、普林治疗仪等。 四、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1、急性盆腔炎应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应彻底、及时,以防转为慢性。应用抗生素应足量、有效,如高热不退、有脓肿形成应切开引流。治疗应彻底、及时,补充每日所需热量与水分,注意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高热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必要时给予镇静剂及止痛剂。 2、热毒炽盛,邪人营血或热人心包,急服安宫牛黄丸,参照感染性休克的防治原则积极治疗。 3、治疗期间应注意发热、腹痛、带下、实验室检查及盆腔体征等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4、保持外阴、阴道清洁,必要时床边隔离,防止反复交叉感染。注意经期卫生,积极治疗邻近器官炎症,预防炎症蔓延,继发盆腔炎。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防止盆腔炎复发和促迸盆腔炎消退。 5、本病急性期为妇科危重病,须彻底治疗。本病慢性期病程长,可反复发作。 五、难点分析 祖国医学虽无盆腔炎的记载,但根据其临床症状,可散见于中医的腹痛、症瘕、带下病等篇中。盆腔炎发病多因经期产后,胞脉空虚;或房事不洁,妇科手术创伤;或体质虚弱;湿热之邪入侵,停滞下焦,伤及任、带二脉,湿邪阻滞,影响气血运行,湿热与瘀血互结,蕴积与胞宫,反复进退,耗上气血,虚实错杂,缠绵难愈。临床中治疗起来,疗程长,一些病人不能坚持。 由于多数痛经病人,早期因症状轻,没有及时治疗,等来院就诊时,已经病程很长,所以治疗起来,疗程长,病人难以坚持。 六、解决措施: 在治疗过程中   1、给予病人健康宣教: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经常清洗,勤换内裤,提倡沐浴,避免盆浴,尤以经期、产褥期及流产后为慎。经期、产褥期及流产后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禁房事。为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可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早日康复。加强营养,多食健脾利湿饮食。提供支持,关心病人的疾苦,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并解答疑问,尽可能满足病人的要求。并与病人共同商讨选择合于个人的治疗方案,增强治愈的信心。定期门诊随访关爱指导:注意休息避免过劳。腹痛腰痛者可做腰骶部热敷。平时切勿忧郁、恼怒,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动火及甘腻。助湿生痰之食注意休息避免过劳。 2、督促患者,坚持治疗,巩固治疗,根据病人的休息时间安排治疗,全心全意为病人着想。 七、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主要指标疗效标准 缓解盆腔疼痛疗效 临床痊愈:治疗后下腹疼痛或/和腰骶疼痛消失。 显效:治疗后下腹疼痛或/和腰骶疼痛明显减轻,疼痛程度积分降低两个等级。 有效:治疗后下腹疼痛或/和腰骶疼痛有所减轻,疼痛程度积分降低一个等级。 无效:治疗后下腹疼痛或/和腰骶疼痛无减轻或有加重。 2、次要指标疗效标准: (1)中医证候疗效标准 中医证候疗效通过证候疗效率进行判定。 证候疗效数=治疗前证候积分和一治疗后证候积分和/治疗前证候积分和×1 00% 痊愈:治疗后各症状消失,证候积分值减少≥95%。 显效:治疗后各症状明显减轻,证候积分值减少≥70%,<95%。 有效:治疗后各症状有所减轻,证候积分值减少≥30%,<70%。 无效:治疗后各症状无减轻或有加重,证候积分值减少<30%。 (2)局部体征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治疗后局部体征消失,积分值减少≥95%。 显效:治疗后局部体征明显减轻,积分值减少≥70%,<95%。 有效:治疗后局部体征有所减轻,积分值减少≥30%,<70%。 无效:治疗后局部体征无改善或有加重,积分值减少<30%。 (二)评价方法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中药新药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依据分级量化标准,包括症状及体征分级量化标准,对患者的症状及体征进行评分。采用症状、体征积分法,分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个级别进行疗效评价。 在患者进入路径的不同时间对主观症状下腹痛、腰骶痛、带下情况和局部体征情况进行评价。 ①进入路径当天,按照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分级量化标准进行病情程度分级。 ②结束路径时,按照疾病主要指标疗效和次要指标疗效标准进行评判。主要疗效指标主要为缓解盆腔疼痛疗效,次要疗效指标包括中医证候疗效和局部体征疗效。 (三)分级量化标准 1、症状分级量化标准 (1)湿热瘀结证: (2)气滞血瘀证: (3)寒湿淤滞证: (4)肾虚血淤证: (5)气虚血淤证: 2、体征分级量化标准——盆腔体征轻重分级: 3、病情程度分级标准 综合上述症状、体征评分,以判定病情程度。 轻度:症状、体征积分和1 0~1 8分。 中度:症状、体征积分和1 9~2 7分。 重度:症状、体征积分和≥28分。
本文档为【盆腔炎诊疗方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9562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1KB
软件:Word
页数:32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4-23
浏览量: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