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激发学习的动机

激发学习的动机

举报
开通vip

激发学习的动机第1讲 学习动机概述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2-09-19 11:49:52 1.课程导言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中小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无论是什么学科的教师,也不管是什么学段的教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乐于学习,渴望学习,那么教师的教育就会更加有效,学生的学习也会更有效率。     我们开设的这门课程就叫《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门课程由孙炳海博士、钟晨音教授、李锋盈博士共同完成。   2.学习目标   1).了解学习动机的概念与作用; 2).能举例说明学习动机的类型...

激发学习的动机
第1讲 学习动机概述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2-09-19 11:49:52 1.课程导言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中小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重大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无论是什么学科的教师,也不管是什么学段的教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乐于学习,渴望学习,那么教师的教育就会更加有效,学生的学习也会更有效率。     我们开设的这门课程就叫《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门课程由孙炳海博士、钟晨音教授、李锋盈博士共同完成。   2.学习目标   1).了解学习动机的概念与作用; 2).能举例说明学习动机的类型; 3).掌握学习动机与效率的关系; 4).运用不同理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5).掌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策略。   3.教学建议   1).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在各部分理论的学习中,要联系自己教学对象的身心特点,结合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注重课后延伸性学习及操作能力的提高:学习动机的激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员应通过课后延伸性的学习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要敢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自己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方面的操作能力。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动机(motivation)是指促使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力。具体而言,动机是发动、指引和维持躯体和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这个定义包含两层意思:首先,动机是一种内在动力,并非活动本身,也不是那些引起活动的外在因素;其次,动机是处于刺激和反应之间的中介,它只能促使个体在某些情况下产生反应。动机的产生依赖两类因素——需要和诱因。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是动机的内在因素。       诱因是指促进或阻止行为的物体或事件。诱因又可以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对应于教育中即常用的奖励和惩罚。           学习动机是促使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具体地说,学习动机是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导使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        二、学习动机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划分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可以把学习动机分成不同的类型。其中,根据动机的来源不同,通常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       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不在活动之外,它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比如,当一个孩子想知道为什么太阳从东边升起而在西边落下,他试图从《十万个为什么》书中去寻找答案,又试着从自己的自然课本中寻找线索,那么这个时候,他的学习行为根本无需家长和老师的监督,更不需要什么糖果或金钱作为奖励。     外部动机是指学习者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动机的满足不在活动之内,而在活动之外。学习者不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而是对学习结果感兴趣。比如,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目的是希望获得老师的表扬,而获得老师表扬之后又可以从家长那里获得物质上的奖励,这种动机就是典型的外部动机。     三、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起着激发、导向和调节的作用,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应该是统一的,即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提高成绩,但是,是否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就越好呢?耶克斯和多德森(1908)提出了“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第2讲 中小学学习动机现状及成因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2-09-19 11:50:38 探究活动     在上一单元的课程里,我们简单地介绍了一些学习动机的相关知识,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动机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只有拥有比较适度的学习动机才能开心地学习、有效地学习。那现在中小学生的动机现状如何呢?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现在的动机水平呢? · 他们学习快乐吗? · 他们学习有动力吗?     有很多方法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问卷调查,行为观察等,今天我们采用直接访谈的方式了解学生、老师与家长对当前学生学习动机的看法。让我们走进中小学校园,来听听同学们、老师们以及一些家长是怎么说的。   观看本专题的教学视频,结合视频来学习当前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状况:       在采访完学生学习的现状以后,大家觉得当前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状况是什么样的呢?     刚刚听同学们说了一些关于学习的状况,可以发现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第一,从总体来说,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还是以外部为主,缺乏学习的快乐感,内部动力不足。     比如有的学生讲到“小时候爸爸妈妈都是通过买玩具来激励他们学习的”,还有的家长会承诺孩子“如果考试考得好的话,就带她出去旅游或者去小吃节、游乐场”,也有学生讲到“只有做完作业才可以出去玩”“作业没做,老师会打手心”等等。从这些采访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还是需要依靠一些外部的奖励或者监督来促进学习。     第二,从总体趋势来看,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也在渐渐增强。       特别是对中学教师的访谈可以感受到这种变化。学生们逐渐开始意识到“学习是为了自己,因为学习好了才能考上好大学,以后才能有好的出路”。这些和老师的鼓励、激发是分不开的。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当前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呢?   第一,从总体上来看,老师与家长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相对比较单一。       像刚刚也有老师提到,目前家长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方法欠缺,虽然他们都希望能找到更好的方法去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但是往往他们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所以有很多家长依靠金钱、物质去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比如说吃肯德基、牛排,考试90分以上奖励多少钱等等。这些方法可能会有一些效果,但是更容易让孩子走进一个误区:学习就是为了得到这些物质满足,而不是因为自己爱学习、喜欢学习,从而让他们内部动机变得更弱。家长们不知道有时候用表扬、肯定这些方式,其实对孩子来说更适用。   第二,从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化的角度来看,教师与家长的引导还不够深入。       当然,在采访中我们也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们的内部学习动机也在渐渐增强。他们逐渐开始意识到“学习是为了自己,因为学习好了才能考上好大学,以后才能有好的出路”。这些和老师的鼓励、激发是分不开的。但是学生们普遍反映教师与家长过多的是从外部压力的角度引导自己。       因为孩子们现在的自我约束能力可能还不是很浅,学习动机不能持久,他们往往过一段时间就可能在心理上徘徊、困惑。老师过多地强调了外在动力,比如同学之间竞争的压力,老师、家长的说教压力,就业形势的压力等等,这些都可能成为一种负担,学生一下子还不能把这些适当的外在压力转化成内在的动力。          因此,面对这些问题与可能的原因,老师与家长应当注意平时的教育工作。       首先,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先要让他们喜欢上自己的课。平时多跟孩子沟通、讲心里话,能和他们开开玩笑,把平时的考试、分数淡化,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       其次,老师和家长要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他们提供资源去学习那些自己擅长的、喜欢的东西,帮助他们发挥所长。还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孩子多关心、多支持,发挥同学的榜样作用,让他们能够互相督促、互相感染。       再次,要挖掘学生自己的内在动力。创造条件让学生思考:自己的需求是什么,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能够对自己准确地定位,经常自省。       其实在我们的采访中,我们发现有些老师和家长谈到的一些方法都是有一定的心理学依据的,比如行为主义的强化法,人本主义的需要层次理论等等。虽然他们可能并不知道这些理论,但他们在生活中却是在这样实践着的,而且效果也非常不错。       心理学上还有很多其他的原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学得更快乐、更有效。接下来的第三单元,将会对激发学习动机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做一个更详细的介绍和阐述。 第3讲 学习动机理论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2-09-19 11:54:04 一、强化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提出来的,他们不仅用强化来解释学习的发生,而且用它来解释动机的产生。在他们看来,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如学生因学习得到了强化(如得到荣誉称号,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等),就能激发学生较强的学习动机。可见,强化动机理论所讲的学习动机,在性质上属于典型的外部学习动机。学校也经常采用的奖励(表扬、奖品、给予特权、高分等)与惩罚(训斥、剥夺权力、低分数)等办法来督促学生学习,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外在诱因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通过强化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两大优势:1.见效快。2.适用性强。对任何年龄的学生都可适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特别是对学习目的性还不太明确的低龄学生来说,更不可或缺。很多小朋友对学习本身不喜欢,但她可能很有天赋。这时需要通过表扬、给予奖励等方式维系其学习动机。      给教师的建议:   1.善于使用强化物   (1)了解学生真正想要什么。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看来,强化之所以可以激发学习动机,主要是由于强化物能满足个体需求而产生后效强化的缘故。所以要激发学生动机,首先要知道学生真正喜欢什么。不同年龄、性别、个性、家庭背景、能力的人对奖励的方式有不同的期望,这需要激励者通过对观察与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采用适应的激励方式。       教师怎样了解自己所交学生的喜好呢?较有效的做法是建立一个奖励清单,供学生选择。请教师设计简易问卷问学生,诸如:“你最喜欢的三样东西是什么?”“假如你有一百元可自由花用,你会买什么?”“下课时间你最喜欢做的三件事是什么?”“最喜欢的班上活动是什么?”等等,来了解学生喜欢什么东西或做什么活动。   (2)尽量使用社会强化物。在强化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多用社会强化,少用实物强化。一般说来,儿童所喜欢的任何东西都可以作为有效的强化物。但是,课堂中应当使用什么样的强化物,这需要从现实的角度加以考虑。有效强化所遵循的一个基本原理是:最好使用那些能起作用的、但不太贵的非物质的强化物。   【小贴士】                                                                                        常用的社会强化物  表扬  “真聪明。” “想法很好。” “你应当把这个给你父母看一下。” “你这次家庭作业做得很好。”   接近 共进午餐 和学生一起做游戏 放学后一块学习 一起散步 表情 微笑 点头 评定或认证 荣誉证书 展示优秀的作品 给家长打报喜电话 班级工作 分发或者收作业 点名 做一天教师的小助手 擦黑板    2.注意强化的负面效应    强化如果适用不恰当也有其明显地缺陷:   (1)重外部诱因控制而不注重内在动机,很容易诱导学生为追求奖励而学习。造成求知兴趣窄化,学习活动短暂而功利。如很多学生对不考试的内容不再关心。   (2)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追求奖励而真正能获得奖励的人,只是少数学生。大多数处于中等及中等以下的学生,在父母期待、激烈竞争和压力巨大的学生过程中,长期努力而不能获胜却又不得不坚持的情形下,他的学生生活往往缺乏乐趣。   二、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是人愿意去做自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大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动机。代表人物是麦克里兰德和阿特金森。阿特金森认为个人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一是力求成功的倾向,二是避免失败的倾向。追求成功者,人喜欢选择难度大,有挑战的工作,他们渴望将事情做得更为完美。一旦成功,目标水平就提高,力求获得更大的成功;一旦失败,就调整成就目标,但不会轻易放弃。避免失败者往往倾向于选择风险小的任务。如很多学生不求高分,但求及格。成功了,继续这样的学习方式(重复做一个事情);失败了,加剧失败的焦虑。为了消除这种心理的焦虑,避免失败者通常会为自己找合理的借口,有一种“归罪与外”的心理倾向。     小贴士 麦克里兰德的套绳实验    该实验是用5岁的儿童来当被试的。让一个孩子走进一间屋子,手里拿着许多绳圈,让他用绳圈去套房间中间的一个木桩。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站立的位置,并且让他们预测他们能够套中多少绳圈。结果发现:追求成功的学生选择了距离木桩适中的位置,然而避免失败的孩子却选择了要么距离木桩非常近,要么距离木桩非常远的地方。 (要么成功,要么选择特别难的,这样即使失败,也可以为自己找到合理的借口,可以一定程度上消除由于失败而带来的焦虑感)   高成就动机者的特征: 1) 注重声誉,全力以赴完成任务 2) 自信心强,有明确的行动目标 3) 精力充沛,求新求异,勇于开拓 4) 注重工作,选择高能力的工作伙伴       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呢,阿特金森1963年提出了一个期望理论,一个人做事的动机=预期的成功率*诱因的价值。       买彩票(预期成功虑低,但是诱因很大);       路上捡钱(诱因虽不大,但是成功率很高);       从中可以看到:两者都大的情境很少,诱因价值大的,往往成功率不高。       在教学中,在任务难度为中等时(Ps=0.50),即成就动机最大。中等难度的任务对个人具有吸引力。难度太低,显示不出他的水平,太难又难以完成。   三、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由社会心理学家海德(Heider)1958年提出。在各种有影响的动机理论中,归因理论可以看作是最能反应认知观点的理论,其基本假设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学生会试图去为他们的成果或失败寻找原因,而对原因的认知会对其动机产生重要影响。韦纳(Weiner)在对个体的归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发现一般人对行为成功或失败的归因往往归结为6个原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及其他,并将这六个因素归为三个维度:控制点(外部和内部)、稳定性(稳定和不稳定)和可控性(可控和不可控)。     小贴士:消极和积极的归因模式 韦纳认为,每个纬度对动机都要重要影响,如果将成功归结为自己聪明(稳定的、内在的、不可控的),成功时认为自己能力强,趾高气扬;失败时怪脑子笨,垂头丧气。如果归因为努力(稳定的、内在的、可控的),成功时,就会产生自豪感,鼓励自己继续努力,动机提高;失败时,再接再厉,相信努力总会成功。   积极的归因模式: 成功——能力和努力—— 自尊、自豪,增强成功期望——趋向成就任务 失败——缺少努力 ——内疚,维持较高的成就期望——增强坚持性,趋向成就任务   消极的归因模式: 成功 ——运气——不在乎,很少增强对成功的期望—— 缺乏趋向成就任务的倾向 失败——缺乏能力——羞愧、无能感、沮丧,降低对成功的期望——缺少坚持性,回避成就任务       可见韦纳认为强调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归因更具有积极意义。不过在实践中,学生学习成功或失败的归因是复杂的。比如很多初中的学生,经过中考,成绩优秀进入了一所重点中学。一段时间过后,成绩与初中时候相比,感觉下降了。学生大多会归因为是不是学习不够努力,所以更加刻苦,加班加点,但结果却未如人愿。人的精力和时间总是有限的,你不可能无限制的努力。很有可能并不是他学习努力不够,而是他沿用了初中时候的成功学习方法,而这种方法和学习策略并不合适高中造成的。因此积极的归因是学习策略不对,而不是努力不够,因此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也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归因理论最有价值的一点是,正确的归因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正确认识地认识成败,有利于形成其正确的自我意识系统,特别是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培养更具意义。   四、自我效能感理论   1.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这一概念最早由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核心是效能期望。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很强的自我效能感,并去实施该行为。班杜拉强调自我效能的动机作用,认为人们的自我效能感决定了他们的动机水平,具体表现在人们付出努力的多少和面对困难坚持时间的长短。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越强,他就越自信,成就动机目标越高,他付出的努力就越大,坚持的时间也越长。所以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往往是成正比的。 2. 自我效能感培养   (1)自身成败的经验。成功的经验和体验,会提高效能期望,而失败的经验和体验会降低效能期望,极端的还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   (2)他人的言语说服(权威性、可信性)。廖昌永,现为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在上海音乐学院上学期间,有一次一位外国专家来,他唱了威尔第的歌剧中的一个选段,那位专家请他发誓今后再也不唱威尔第的东西了,对他打击很大。后来师从周小燕教授后,对他很肯定,自信心就有了。后来获多明戈世界歌剧大赛一等奖,比赛后,有一位外国知名评论家问他,你是在哪里留学的。他说我从来没有留过学,外国专家说,不可能,你的意大利语唱得这么好,这种评价,无疑提升了他的自我效能感。   五、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大家都非常熟悉,他认为所有的行为都来源于我们的需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而且这些需要会随着时间等因素而变化,需要影响着人们行为的方式和方向。人的需要按照其性质由高到底分层若干层次。   1. 较低的前4层为基本需要,而自我实现为成长需求。基本需要(也称缺失性需求),是维系人生活所必须的,一般人所共有的,其特征是,在一定时间内,一旦获得满足其需求强度就会降低。而成长需要的强度不但不随其满足而减弱,反而会因为其满足而增加,具有无限潜能。   2.需要层次理论从人类内在需要的角度解释动机,强调人类的动机来自于各种需要,而各需要之间又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只有低一级需要基本满足后,高一级需要才能成为行为动力。   对教师的启示: 1).教师应认识到学生学习动机缺乏有可能是由于某些需要没有满足。在学校中学生最缺失的就是爱和自尊。对学生而言,不但他的生理与安全需要的满则要依赖成人,而且且归属与爱等需要的满足,也只有靠成人设置良好的环境,才有可能得到满足。一个考试长期失败,被老师说成是害群之马,不被老师接纳,不被同学尊重的学生,怎么可能期望他能有强烈的读书动机呢。他心里所想的可能是尽快逃离班级和学校。 2).教师应重视学生价值观和内在潜能。现在很多学生家庭条件优越,父母关爱备至,但在学习上却未必有学习动机。只有一个人不以做一个平庸者而满足时,他才会超越基本需求而进去向上,其内在潜能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如果缺乏价值信念,就会安于现状,退缩逃避。自我实现是学生自我选择的结果,不但处于需要的顶层,而且对底层需要的性质也有影响作用。自我实现需求强烈的学生,在底层需要没有很好满足的时候,同样可以有积极的学习动机,可以说,自我实现需求会使底层需要的性质得到升华。   六、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丹西(Deci)和瑞安(Ryan)等人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类自我决定行为的动机过程理论。它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的行为在多大程度上是自愿的和自我决定的。与其他动机理论不同,自我决定理论并不把动机看作一个单一的概念,也不把动机简单地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而是根据自我决定程度的不同,把动机看作是一个从无动机、外部动机到内部动机的连续体。      无动机是最缺少自我决定的动机类型。它的特点是个体对所从事的活动毫无兴趣,没有任何外在的或内在的调节行为以确保活动的正常进行。无动机的学习者认为他们学习毫无意义,是在浪费时间,或者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学好,或是没有获得成功的渴望。      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的行为受外界环境的制约而产生,通常需要个体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它被区分为四种状态:   (1)外部调节:个体的行为与报酬或者避免惩罚相联系,个体行为完全受到行为结果的影响。例如学习是为了将来找一份好工作等。   (2)内摄调节:当行为与自尊或自我价值密切相关时,个体尽管没有认同这些规则和要求,但由于这些规则的遵守与个体的自尊有密切关系,他就会在乎外部的规则和要求,因而他是受控制的。如考试不及格会在朋友面前很没有面子。   (3)认同调节:当个体充分地认识到某种行为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并能够认同这些规则时,他在行动过程中就不会感受到压力和受控制,而是更多地体验到自由和意志。   (4)整合调节:这是最高程度的外部动机的内化,它与内部动机具有很多共同之处,但还具有工具性的成分,行动本身还不是个人的终极目标。       内部动机是人类固有的一种追求新奇和挑战、发展和锻炼自身能力、勇于探索和学习的倾向(Deci 和 Ryan,1985)。它与个体的内部因素如兴趣、满足感等密切相关,是高度自主的动机类型。内部动机分为三种类型:     (1)了解刺激型(IM-Knowledge)。它是指个体为了获得新的知识,了解周围的事物,探索世界,满足个人好奇心或兴趣的动机类型。     (2)取得成就型(IM-Achievement)。它是与个体试图达到某一目标或完成某项任务相关的动机类型,在这种动机的调节下,个体遵循内在需要迎接挑战,超越自我。与了解刺激型动机比较,它具有更多的自我决定的成分。     (3)体验刺激型(IM-Stimulation)。它是最具有自主性的内部动机形式,个体把行为完全接纳为自我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个体从事某种活动是因为行为本身会给他带来内在的快乐。         自我决定理论最核心的内容是强调人的自主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周围环境对于学生自主性的支持对促进学生内部动机的产生及外部动机的内化有积极意义。   给教师的建议: 1.教师要支持学生自主,培养学生自主性       丹西等人的研究发现,支持自主的老师所教的学生内部动机更强,更具有好奇心,更喜欢接受挑战,做出独立探索的尝试。这些老师也更能够在教学中体验到能力感和更高的自尊。教师如何支持学生呢——(1)满足学生的能力需要,让他/她有机会体现他的能力(小组内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发言,说出他/她的“发现”而不必担心错误);(2)满足学生归属需要,让他/她有归属感(学生在此过程中成为积极的参与者与合作者/强调组员之间的联系,除了读书,还包括其他的交往,例如聚餐、会后私人交流等等);(3)满足学生自主需要,就是要充分地发挥一个人的主体性,要让他/她主动选择(在我们小组,比如读书的内容/方向、进程、小组规章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确立/让学生参与教育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与教育目标制定等等)。       有研究表明,三种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对学生的自我决定动机具有很高的预测作用,是促进动机内化的条件。   2. 教师要和学生实现情感和心理上的相容       教师与学生之间关注和理解的情感表达、心理相融的表现程度决定了学生能力需要、自我决定需要,特别是归属感需要的满足程度。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期待,这种良好的归属感使他们有可能付出更大的努力和自主性投入学习活动。         为何“支持性这么好,为什么大多数的教师都是控制性的?为什么大多数教师都偏好那种方式呢?”原因有三:   (1)许多教师(和父母)都禀承这种哲学:控制技术,如奖励、期限、监督,比自主支持性技巧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成就上更有效。   (2)使用控制策略的教师与使用自主支持性策略的教师相比,被学生和父母评价为更胜任。因为当教师支持学生的自主性时,尽管学生充满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但同时教室的秩序可能会难以掌控,被传统好课堂、好教学观念影响的家长和学生可能并不一定喜欢这种方式。   (3)教师自己受领导他们的人(如校长)所控制,要满足成绩标准。教师本身也是被各种绩效指标控制的人,教师为了在竞争中获胜,只能采用更控制的方式来管理学生。(《什么是文化》一文中中美中小学生对二战史的学习就能很好地说明问题,这也是为何中国中小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非常优秀,而到了高等教育阶段发展不佳的重要原因,我们从小控制,第4讲 学习动机理论的操作指南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2-09-19 11:54:36 观看教学视频,展开主题讨论:       本专题我们将一起讨论“学习动机培养的拓展训练”问题,出席讨论的专家有钟晨音教授、李锋盈博士。       通过对动机概念、类型、理论与操作的学习,相毕大家已经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但是大家也都清楚,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仅需要操作、练习,还需要实践、积累;不仅需要积累经验,还需要智慧与思考。   主题1:在生活中,我们可能在实践着心理学上倡导或不倡导的动机激励方法。看完了刚才的视频,两位专家是怎么看的呢?   小结:看来,如果对激发动机的方法使用不当,效果就不会好,不仅没有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能减弱了学习动机。我们要学会巧妙、灵活使用合适的方法显得非常重要。   主题2:请两位专家点评一下“眼镜蛇”。   小结:确实,从两位专家的解读中,让我们收获很多啊。让我们深刻理解了行为主义的操作细节,也让我们明白各种方法灵活运用的重要性。       正如两位专家所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很多,要培养一名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并不止于一两种方法,而是各种方法综合运用。       比如说,在刚才在视频中,“眼镜蛇”不仅用了行为主义的方法,比如小步子原则;也用了期望理论,比如“1分抵10分”;还有积极心理学的动机原理,比如要刘星承担30%课时费从而“促进当事人承担责任并为自己负责”,等等。       所以,我们希望广大教师能够全面深入理解激发学生动机的各种原理与方法,能够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引导学生快乐有效的学习。 而到了需要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自我决定时,往往不会决定或误入歧途。) 第5讲 学习动机培养的拓展性训练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2-09-19 11:55:16 学习动机激发概述及其拓展性训练内容及目的。   1.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   一般来讲,激发学生动机的策略主要涉及两个问题:   (1)我能成功吗?涉及如何使学生认识自我能力。   (2)我愿意成功吗?涉及如何使学生愿意参与到学习任务中。   训练项目:   训练项目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设置合理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在课堂教学中,目标可以用来激发学生的动机以改善他们的学业表现。   1.具体的、短期内能实现的、难度中等的目标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动机。   2.目标的可接受性也影响学习动机。   (1)教师与学生一起制定目标。   (2)学生与家长和同伴一起制定目标。   如何帮助学生设置目标   1、尽可能让学生制定目标。因为学生自己制定目标有助于他们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实现个人价值并看到任务的用处。   2、如果学生自己不能设置目标,那么要引导学生与教师共同制定目标。可给出若干个目标让学生选择,或选择先达到哪一个目标。一定要向学生解释清楚教师选择的目标是适宜的。   3、使学生确信目标是可以达到的,为此,可以告诉学生其他人已达到此目标,并确保学生拥有达到该目标的资源,让学生知道别人相信他能成功。   4、一定要给予学生向目标迈进的反馈,最好是教会学生通过自我观察和自我表达来监控自己的进步情况,比如可以问“你觉得自己做了多少”,而不是“你做得太毛糙了”,或者问“你觉得自己做得怎么样”,而不是说“很好,你已经大功告成”。   训练项目二: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增强自我效能感?   1.增强自我效能感,可通过要求学生形成恰当的预期来实现。比如,教师可让学生回答一些涉及“可能自我”(possible self)的观念性问题。   2.增强自我效能感,可通过提供挑战性任务来实现。   3.对学生完成任务的反馈,可能会影响自我效能感,但要视学生先前是否已具备较强的自我效能感。      训练项目三:教师如何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积极归因训练   1.大多数学习困难的学生,都将失败归因为不可控制的能力因素,并因此不再做出努力。教师应该采取措施,促使他们将失败归因于可控制的因素(如努力)。   2.低成就的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努力,所以仅仅规劝其用功学习是不够的,还必须教授给他有效的学习策略,让学生知道成功或失败取决于在学习及运用策略时的不同努力程度。   训练项目四:利用奖励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时的注意事项   1.物质奖励不宜过多     2.强化物选择要恰当 3.有效表扬应注意的问题 1)发生在学生做出某种适宜的、良好的行为之后 2)应指出学生值得表扬的具体行为 3)隐含着学生如果付出努力,在将来就有可能获得成功这样的信息   训练项目五:教师怎样使学习任务更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激发内部动机,要求学习任务富有变化和有趣,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第一、变化教学任务、教学方式。     第二、采用能吸引学生兴趣的学习材料。       (1)课本内容应当有趣。       (2)组织有趣的辅助材料。       (3)充分利用教育软件。
本文档为【激发学习的动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9783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06KB
软件:Word
页数:28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3-04-23
浏览量: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