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罗近溪的经典诠释及其思想史意义_就_克己复礼_的诠释而谈

罗近溪的经典诠释及其思想史意义_就_克己复礼_的诠释而谈

举报
开通vip

罗近溪的经典诠释及其思想史意义_就_克己复礼_的诠释而谈   [收稿日期 ]  2006 05 19   [作者简介 ]  吴震 (1957 — ) ,男 ,江苏丹阳人 ,京都大学文学博士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① 分别见杜维明 :《“仁”与“礼”之间的创造性张力》(郭齐勇、郑文龙编 :《杜维明全集》卷四《仁与修身 :儒家思想论文集》所 收 ,武汉 :武汉出版社 ,2002 年 ,第 14~24 页。原为英文 ,载《东西方哲学》第 18 卷 ,1968 年) ;何炳棣 :《“克己复礼”真诠 ———当代新儒家杜维明治学方法的初步检讨》, 载香港《二十一...

罗近溪的经典诠释及其思想史意义_就_克己复礼_的诠释而谈
  [收稿日期 ]  2006 05 19   [作者简介 ]  吴震 (1957 — ) ,男 ,江苏丹阳人 ,京都大学文学博士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① 分别见杜维明 :《“仁”与“礼”之间的创造性张力》(郭齐勇、郑文龙编 :《杜维明全集》卷四《仁与修身 :儒家思想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集》所 收 ,武汉 :武汉出版社 ,2002 年 ,第 14~24 页。原为英文 ,载《东西方哲学》第 18 卷 ,1968 年) ;何炳棣 :《“克己复礼”真诠 ———当代新儒家杜维明治学方法的初步检讨》, 载香港《二十一世纪》第 8 期 ,1991 年 12 月。   ② 杜维明 :《从既惊讶又荣幸到迷惑而费解———写在敬答何炳棣教授之前》,载香港《二十一世纪》第 8 期 ,1991 年 12 月。第 148~150 页。按 , 关于这场争论的经过及其所反映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可参见胡治洪 :《全球语境中的儒家论说———杜维明新儒学 思想研究》附录一《杜维明研究述评》(2)“‘克己复礼真诠’之争”,北京 :三联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店 ,2004 年 ,第 310~322 页 ;郑永健 :《“克 己复礼”的争论》(载香港人文哲学会网站) 。据郑文统计 ,前后共有九篇文章参与了这场论战。   3  本文为 2002 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王阳明与阳明学派系列研究”(项目批准号 :02BZX033) 中笔者主持的子项目“泰州 王学研究”的成果之一。 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6 年第 5 期 FUDAN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No. 5  2006 罗近溪的经典诠释及其思想史意义 ———就“克己复礼”的诠释而谈 吴 震 (复旦大学  哲学系 ,上海  200433)   [摘  要 ]  在“克己复礼”的诠释史上 ,“克去己私 , 复返天理”这一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主流见解到 了阳明学的时代 , 遭到了严重的挑战 , 明代心学家罗汝芳 (号近溪) 提出了“能己复礼”、“能身复礼”的全 新诠释。这一诠释的思想意义不仅在于罗汝芳由此确立了以“己即人”、“人即仁”为核心内容的仁学思 想 , 更为重要的是 ,这一经典解释的 案例 全员育人导师制案例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心得信息技术教学案例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我余额宝案例 适以表明对于经典文本的解读应当允许突破文字训诂的局限而 作出富有创造性的哲学解释。 [关键词 ]  经典诠释  克己  能己  能身 [中图分类号 ]  B24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257 0289 (2006) 05 0072 008 引子 : 十多年前的一场争论 上世纪 90 年代初 ,在两位著名的史学家、儒学家 ———何炳棣和杜维明之间 , 发生了一场有关 儒家经典诠释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克己复礼”中的“克己”一词应释作“修身”还是应释作“‘克制 自己’的欲望”? 前者为杜氏的观点 ,后者则是何氏的观点。①何氏认为“修身”一词虽有“消极”和 “积极”两个方面的涵义 ,“但修养或修身在中英文里的主要意涵则是倾向于积极方面的”,他以各种 史料记载为据 ,从而断言 :“克己”的“‘克’字 , 一定非是‘约也、抑也’不可 ,决不能作其他解释。”对 此 ,杜氏一方面表示并不完全反对何氏的这一见解 ,另一方面他又坚持认为“孔子这一观念不是意 指人应竭力消灭自己的物欲 ,相反 ,它意味着人应在伦理道德的脉络内使欲望获得满足。事实上 , ‘克己’这个概念与‘修身’的概念密切相接 ,它们在实践上是等同的。”②要之 ,在杜氏看来 ,“克己” 作为一种修身工夫 ,未必如后儒所理解的那样 ,只是涵指“克去己私”。 本文无意回到何、杜两人之争论的是非纠缠当中 ,本文旨在指出 ,对于儒家经典的诠释虽然须 以理解和把握文本的文字涵义为基础 ,但在根本上又不同于经学考据的文字训诂 ,经典诠释应当更 27 37 47 57 67 77 87 97
本文档为【罗近溪的经典诠释及其思想史意义_就_克己复礼_的诠释而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3748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92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3-04-19
浏览量: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