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王明珠、林太仁 甘肃省博物馆藏北魏石塔有关题材考证

王明珠、林太仁 甘肃省博物馆藏北魏石塔有关题材考证

举报
开通vip

王明珠、林太仁 甘肃省博物馆藏北魏石塔有关题材考证 塾煌堂塑刊 至QQ!生箜!翅(望箜塑翅) 甘肃省博物馆藏北魏石塔有关题材考证 王明珠1林太仁2 (1.甘肃省博物馆,甘肃 兰州 730050; 2.兰州大学 敦煌学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00) 中图分类法:K87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252(2001)01—0057—06 甘肃省博物馆当年展出的一座北魏石造像塔,是参观者颇感兴趣的一件佛教艺术品。造 像塔原出土于陇东高原的庄浪县,后调至省博物馆。庄浪是陇东平凉地区的一个中等县,因境 内有庄山水浪而得名,为陇东像石佛教艺术(包括石...

王明珠、林太仁  甘肃省博物馆藏北魏石塔有关题材考证
塾煌堂塑刊 至QQ!生箜!翅(望箜塑翅) 甘肃省博物馆藏北魏石塔有关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材考证 王明珠1林太仁2 (1.甘肃省博物馆,甘肃 兰州 730050; 2.兰州大学 敦煌学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00) 中图分类法:K87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252(2001)01—0057—06 甘肃省博物馆当年展出的一座北魏石造像塔,是参观者颇感兴趣的一件佛教艺术品。造 像塔原出土于陇东高原的庄浪县,后调至省博物馆。庄浪是陇东平凉地区的一个中等县,因境 内有庄山水浪而得名,为陇东像石佛教艺术(包括石刻与造像塔等)保存较多的一个县。现展 出于省博的此造像塔无纪年铭文,但从造像型式、题材及佛与菩萨的风格来看,应是北魏孝文 帝改制之后的作品。其主要依据是造像皆为“秀骨清相”、“褒衣博带”式。 塔高2.16米,四面,每面现存五层(原应有底座与塔顶,现均失),下大上小,底层高0.51 米,第二层0.47米,第三层0.43米,第四层0.41米,第五层0.34米。 关于此塔,已有一些学者写文介绍,①这篇小文主要是对此塔有关造像题材进行一些考 释,以引起有关同行注意和进一步研究。为了使人一目了然,本文以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的形式介绍此塔的内 容,塔中各面的方向,以现展出的方向为准,表附后(附董玉祥先生线描图): 通过该表可知,此塔的造像题材主要有: 一、成铺的佛与菩萨像 二、佛本生与佛传故事 三、经变像 四、供养人像 五、飞天、药叉等 成铺的佛与菩萨像是此造像塔中较多的题材。如东面底层的交脚菩萨(中)、四弟子、二菩 萨像;第四层的一跏趺坐佛、二菩萨像;第五层一跏趺坐佛、二菩萨像;南面底层的跏趺坐菩萨 (中)、二胁侍菩萨、二弟子、二供养菩萨像;第五层一跏趺坐佛、二菩萨像;西面第三层的思惟菩 萨(中)与二菩萨像;第四层的跏趺坐菩萨(中)与二菩萨像;北面一层一立佛与二菩萨、二弟子 像;第二层的跏趺坐佛与二菩萨像;第三层的一立菩萨(中)与二弟子像;第四层的倚坐佛与二 供养人像;第五层的跏趺坐佛与二菩萨像等。 此造像塔中比较多的造出了成铺的佛与菩萨题材(即常见的一佛二菩萨等),这在北朝造 ·57· 万方数据 像中比较常见,现不赘述。这里主要涉及的是以菩萨作为主尊、两边有胁侍菩萨与弟子的这类 题材。造像塔中菩萨居中,两边有胁侍像者四处:一为交脚菩萨,两边皆有胁待。这四种以菩 萨作为主尊,两边皆有胁侍者,是何题材,应做进一步研究。笔者倾向这四处主尊菩萨,无论交 脚与否,均应为弥勒菩萨。弥勒是未来佛,现世还未成佛,故做菩萨装,但其与一般菩萨不同, 它在造像中往往居中,两边有胁侍,是北朝造像中常见的题材。只有那座思惟菩萨像,是否也 为弥勒,需别作考虑。 此外,造像题材中还出现了五佛(北面第二层顶部),七佛(东西第一层背头光上)等。 五佛:(见于塔北面第二层一佛二菩萨上部)此题材在北朝石窟中少见。佛教密宗有“五 佛”,即“五智如来”之说。见《大Et经>卷一、《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卷一等经。唐代以后 此题材在密宗石窟中出现,此处出现“五佛”题材,也需进一步研究。 七佛:(见于塔东面底层交脚菩萨头光上)佛教称释迦成佛前,即有眦婆尸佛、尸弃佛、毗舍 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相继出世,释迦继前六佛而出现,称七佛,又称过去“七 佛”。详见<长阿含·大本经>、《增一阿含·十不善品>及宋法天译<七佛经>等。佛教讲七佛,无 非是 证明 住所证明下载场所使用证明下载诊断证明下载住所证明下载爱问住所证明下载爱问 佛教历史悠久。此造像题材在北朝比较流行,应与当时佛道之争的历史背景有密切 关系。 塔中佛与菩萨的造像大概如上述,情况比较简单。下面主要涉及的是本生,佛传及有关经 变像。 本生故事,只有一刻(见于塔南面南第四层上部),即燃灯佛授记。 燃灯佛,又作普光佛。佛教谓:过去之世有提和卫国,国有圣王,名灯盛,王临命终,将国托 于太子锭光。太子知世无常,复授其国于弟而出家为沙门。后成佛果。时有梵志儒童值遇锭 光游化,儒童买花供佛、佛为儒童授记,言此儒童将来成佛。此儒童即后来的释迦牟尼。此故 事见于许多佛经,如<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贤愚经>卷三、<无量寿经>卷上等等。图中一正 面跪童子,头顶物做供养状,左右各立一佛、右面佛左手向童子扬起。应是接受了鲜花供养之 后向童子“授记”的燃灯佛,左侧一佛可能是没有接受供养之前的燃灯佛。 乘象入胎:(见于塔南面第三层下部)图中一大象,象身乘一菩萨,象头上跪一小孩(手持物 不明)和一菩萨,上部三持花蕾状物的菩萨和二弟子并立。据<修行本地经>卷上<菩萨降身 品>、(过去现在因缘经>卷一、<太子瑞应本地经>卷上、<佛所行赞>卷一等佛经记载,菩萨(未出 家之前的太子即释迦)乘白象入母胎,与此图意合,唯此图中除乘象菩萨之外,在象的前后又各 雕出了两小孩,与常见的乘象入胎图不同,可能是雕刻者为了更详尽的表现托胎、入胎的全过 程。其上部三持花蕾状物的菩萨与二弟子应为供养人,与此乘象入胎图似无必然联系。 树下诞生:(见于塔东面第二层)这是为人所熟知的佛传故事,见于许多佛经。图中雕一 树,有摩耶夫人及三侍女。摩耶夫人右侧一侍女半跪状,抱--d,孩。<佛本行经·如来生品>谓 “于是佛星,适与月合,吉瑞应相,从右胁生,犹如云除,千日霍现”。<佛所行赞·生品>又谓:“尔 时摩耶后、自知产时至,偃寝安睡床,百千姝女侍,时四月八日,清和气调适,斋戒修净德,菩萨 右胁生。”图中有树,姝女(侍女)等,即表示此意。 九龙灌顶:与降生图雕于同一幅内,位置居中。图中太子居中裸身而立,左右上方有数条 龙似拱型排列于太子头上。许多有关太子降生的佛经皆谓太子生下之后,向前向后各行七步, 说:“天上天下,尊有独尊”,又有九龙“应时虚空中,净水双流下,一温一清凉,灌顶气身东。”② · 58· 万方数据 等。 宫中抚养:(见塔东面第二层)在降生图右侧。图雕一中国传统式阙形建筑物,内一妇女抱 太子,阙前一人做供养状。<佛所行传·处宫品第二>谓“摩耶夫人,见其所生子,端正如天童,意 美悉备足,过喜不自胜,命终先天上。大爱瞿昙弥,见太子天童,德貌世奇捉,既生母命终,爱育 如其子,子敬亦如母”。佛教传说,摩耶夫人生太子之后身亡,太子由其妹瞿昙弥扶养,以上引 文即为此故事。图中表现的较为简单,但却明了地表现了姨母在宫中扶养太子成人的经历。 此图亦可解释为“阿私陀占相”,佛教传说,释迦降生后,阿私陀前来占相《佛本行集经·相师占 普品>谓“阿私陀,入净饭王宫⋯⋯坐已礼拜,几唱是言:我今恭敬礼拜尊者、⋯⋯。”又谓:“今此 童子,有百善相,八十随形,挺特殊好,分明大教著,皆悉具足。”将来成佛等④。图中阙形龛前 的做供养状的人物可能是阿私陀,宫中为摩耶夫人怀抱太子。 降生、灌顶、抚养(或占相)三情节雕为一幅画面,既有区分,又互联系,给人以一气呵成的 感觉。这三幅画面上部再雕一结跏趺坐佛,两侧各一菩萨侍立,佛龛楣上部左右两侧各有一龙 头VI含流苏,左侧上下龛内各一结跏趺坐佛,左上角一飞天,此虽与下面三故事情节构成同一 组画面,但似无必然联系。 车匿还宫:(见塔西面第五层)右侧雕阙形龛,内一妇人举臂做哭唤状,屋外侧下部大树前 立二人一马,做行走状。此应为佛传故事车匿还宫。此故事见<长阿含>卷四、<游行经>、<佛所 行贤>卷二<车匿还品>、<太子瑞应本地经>卷上、(佛本行集经>卷十八等。经中谓太子出家逾 城时,车匿为驭者。因太子决意出家、意志坚决,车匿只好持太子削脱的须发、宝冠、明珠还宫。 图面中的两人,其中应有一人是车匿,阙中作哭唤状者,应为善育太子的姨母。 释迦认子:(见于塔东面第二层)佛教传说释迦出家成佛后,曾回到故国认子罗瞧罗。先 是,释迦出家前,净饭王曾为其娶妻名耶输陀罗,时妻已孕。<佛本行集经·罗喉罗因缘品>谓: “其髌罗⋯⋯如来出家六年后,始出母胎,如来还其父家之日,其罗喉罗、年成六岁⋯⋯罗喉 罗母,作如是念:我昔因此罗眼罗故,为诸眷属之所诽谤,今日时至,我于彼子,应白清净,以明 其身⋯⋯以自明白。⋯⋯尔时世尊造输头擅王,作如是言:大王今日,莫作是疑,耶输陀罗,无此 过患,其罗髌罗,真我之子。”④图中一立佛,右手下垂亲切地抚摸着一小孩的头部,旁另立一小 孩,下长跪一人,两小孩身后似为大树,左右各一立菩萨。上部浮雕飞天四身。此幅作品应是 反映“释迦认子”的故事。 除以上佛传故事外,石塔中还雕刻了北朝时期较为流行的几种造像题材,如释迦多宝、维 摩文殊、释迦涅檠等。 释迦多宝:(见于塔西面第五层上部)龛内释迦多宝对坐。两侧各一胁侍菩萨。龛楣上飞 天六身,龛下为四菩萨三弟子。多宝佛又作胜宝佛、大宝佛、多宝如来。(法华经>卷四<见宝塔 品>谓,多宝佛为<法华经>的赞叹者,为东方宝净世界之教主,此佛入灭后,以本愿力成全身舍 利,每当诸佛宣说<法华经>时,必从地涌出,现于诸佛之前,为(法华经>真义作证。又谓多宝佛 所诵出之七宝塔,系无数宝珠严饰之。认此表示一切诸佛国土同一宝性之意。又谓多宝佛分 半座予释迦等。 释迦多宝对坐,是十六国北朝时期石窟中常见的雕刻与绘画题材。 维摩文殊:(见于塔南面第三层上部)图中维摩持麈,文殊持如意,各于伞盖下相对而坐,两 旁各立一菩萨。其雕刻的应是<维摩经>中<文殊师利问疾品>之内容,是<维摩经变>的常见题 · 59· 万方数据 材。<维摩诘经>为十六国后秦鸠摩罗什所译,经中谓维摩是一个居士,虽处世间不脱俗尘,但 修善甚至还要高于佛陀。其又善于辨论,常称病在家,吸引人们前去看他(问疾),他便乘机同 人们辨论佛理。大家都怕他不敢前去。佛派“智慧第一”的文殊前去问疾,维摩与文殊进行了 激烈的辨论。图中两边侍立的菩萨应代表侍者或听众之类。从总体上看,此雕刻较为简单,有 明显的北朝特征。此题材最早见于炳灵寺169窟西秦建弘元年(420年),大量流行于十六国北 朝及隋代佛教艺术中。 涅檠像:(见于塔西面第二层上部)翻译成汉文的涅架类经从东汉支娄迦谶的《梵般涅洹 经》就开始了,大约有十多种。南北朝较为流行的是北凉昙无谶翻译的<大般涅檠经>及谢灵 运,慧严等改治的<南本涅檠>。<涅檠经>中虽指出了许多重要问题,但其中的“一切众生,悉有 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幻”等思想最引人注意。因为这种思想能吸引更多的信众,世界上最 早的涅檠造像始见于公元2世纪的犍陀罗浮雕中。此后日益盛行,一直沿继到5世纪。据调 查,在犍陀罗已经发现有70余例涅檠造像四、其显著特征是释迦牟尼佛右胁而卧、枕右手、左 手伸直,置于身上,双足叠起横卧于寝台上,以表示释迦之死。佛教称其为狮子卧,又称卧佛或 睡佛。 随着佛教的东传,在我国新疆境内的龟兹四五世纪的石窟中也出现了涅檠经变,并日益盛 行,其受犍陀罗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般构图也是释迦右胁枕手,叠足而卧,身后众圣奉哀, 头侧有须跋陀罗先佛而灭,脚后有迦叶抚摸佛足等。造像塔此图上有弟子双手上举做痛哭状, 下释迦右胁而卧,足前跑一弟子,应为抚足的迦叶,头前一人做跪状扶头,应是给佛治病的神医 耆婆。图下有天人鸣钟、两人吹角等。这应是涅檠类经中所说佛涅檠之后,天人歌颂赞叹的场 面,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汉地早期涅檠因缘,所依据的佛经不局限于一部,而往往揉合诸种涅檠 经本。 以上这三种题材虽然比较简单,但都应是以后同类题材经变的雏形,或者说它是比较简单 的经变。 一 关于石塔中的供养人,飞天等,均为人所熟知,故此不赘述。 总之,此塔内容丰富,用各种佛与菩萨像,佛本生与佛传故事,各种“经变”题材相结合的手 法,比较完美的表现了佛教当时要弘扬的主要内容,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佛教艺术珍品。 注释 ①董玉祥<精美的北魏石造像塔>,<中国艺术>第5辑(甘肃专辑)。 ②<佛所行赞·生品第一>(<大正藏>4.1.b)。 ③<大正藏>3.694—696页。 ④<大正藏>卷3,第906页。 ⑤宫治昭著、金申译<犍陀罗涅檠图的解读>,<敦煌研究)1996年第4期。 ·60· 万方数据 鳓 避I 鬻 麟 瓣 北 西 ·61· 万方数据 弋鞴 东 南 西 北层扑∑ 一飞天 一飞天 第 立趺立 车匿还宫 立 跌 立五 立 趺 立 菩坐菩 菩 坐 菩层 菩 坐 菩 萨佛萨 萨 佛 萨 萨 佛 萨 立 趺 立 顶 第 菩 坐 菩 一 物 一 立 趺 立 供 倚 供 四 萨 佛 萨 立 跪 立 菩 坐 菩 养 坐 养 层 佛 状 佛 萨 佛 萨 人 佛 人 供 磊 供 小 养 召 养 孩 两麒麟相对头顶一童 人 “ 人 两凤鸟 子,背各骑一供养人 一供养人两药叉 三手持花蕾的菩萨 四身飞天 四飞天 和二弟子并立 八身飞天 田 第 供 羞供 立 立 立三 一 骑一一 爻 蓁爻 弟 菩 弟层 萋耍薷蓦 耋萎兰竺茎 (?)” (?) 子 萨 子睛 六弟子哭哀 一 必 釜喜萎喜萎霎 萎嘉茎萋 萎涅檠像聋 五趺坐佛并列5萨佛萨 露 第二层 六供养人 立 跌 立 跪 跪 菩 坐 菩 宫 九 树 状周围绕钟状 萨 佛 萨中 龙 下 弟 菩 吹的药叉状人吹 抚 灌 诞 子 萨 角 角 养 顶 生 人 人 飞天六身 供一一趺一一供 飞天数身 交 一 养弟菩坐菩弟养 立多释立 第 季菩昙菩弟 菩子萨菩萨子菩 菩宝迦菩 _—- 1萨磊萨子 薛 薛 薛 一’ ’ 7一 萨 萨 层 .三 四随三供养人(骑马)随 业豆一5Z豆 从 从 弟 菩 季茎羞喜季子 萨 随三骑马供养人随五结跏趺坐佛 从 从 · 62· 万方数据 甘肃省博物馆藏北魏石塔有关题材考证 作者: 王明珠, 林太仁 作者单位: 王明珠(甘肃省博物馆,甘肃,兰州,730050), 林太仁(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00) 刊名: 敦煌学辑刊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THE DUNHUANG STUDIES 年,卷(期): 2001,(1) 被引用次数: 0次 参考文献(3条) 1.董玉祥 精美的北魏石造像塔 2.大正藏 3.宫治昭.金申 犍陀罗涅槃图的解读 1996(04)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dhxjk200101008.aspx 授权使用:兰州大学(lzdx),授权号:536f572d-99f9-44d6-9b97-9eaf01158337 下载时间:2011年3月23日
本文档为【王明珠、林太仁 甘肃省博物馆藏北魏石塔有关题材考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01367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59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4-19
浏览量: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