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略论海上“丝绸之路”

略论海上“丝绸之路”

举报
开通vip

略论海上“丝绸之路” 略论海上 “丝绸之路” 陈 炎 中国的丝绸誉满天下 , 早在公元前就分陆海两路向外传布。 中外学者对陆上 “丝 绸之路” 的研究 , 已有不少成果 , 使我们可以较详细地了解 , 在很早以前通过西域和 西南的陆上 “丝绸之路 ” , 中国的丝绸就络绎不绝西传到亚 、 欧 、 柞三大洲¹ 。 然而 , 对海上 “丝绸之路 ” 的研究却还未能引起人们的十分重视 , 因此其成果不 够显著。 过去中外学者对海上交通的研究 , 偏重于航线和古地名的考订 , 还没有系统 地专门研究中国丝绸通过海路外传及其影响 , 以及它...

略论海上“丝绸之路”
略论海上 “丝绸之路” 陈 炎 中国的丝绸誉满天下 , 早在公元前就分陆海两路向外传布。 中外学者对陆上 “丝 绸之路” 的研究 , 已有不少成果 , 使我们可以较详细地了解 , 在很早以前通过西域和 西南的陆上 “丝绸之路 ” , 中国的丝绸就络绎不绝西传到亚 、 欧 、 柞三大洲¹ 。 然而 , 对海上 “丝绸之路 ” 的研究却还未能引起人们的十分重视 , 因此其成果不 够显著。 过去中外学者对海上交通的研究 , 偏重于航线和古地名的考订 , 还没有系统 地专门研究中国丝绸通过海路外传及其影响 , 以及它在中外关系史中所占有的重要地 位 , 而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今后去探讨和研究 。 我在这里仅就个人的初步研究 , 谈一 些不成熟的看法 , 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 、 海上 “丝绸之路” 的形成时期 —唐代以前我国丝绸的外传 (“ ) 中国丝绸通过东海 (今黄海) 起航线的外传 : 从东海区域起航的 , 主要是航行朝鲜和日本。 据 《汉书 · 地理志》 记载 , 早在公 元前 , 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时 , 就 “教其民以礼义 , 田蚕织作 ” 。 后来秦始皇并吞六 国 , 齐、 燕、 赵等国人民为逃避苦役 , 不断泛海迁往朝鲜 , 已能 “知蚕桑 , 作嫌布” 。 可见这时不但我国的丝织 品 , 就连养蚕织绸的生产技术也传布到朝鲜。 三十多年前 , 在朝鲜平壤市乐浪区土城附近的一千多座汉墓中 , 出土了大量文物, 其中就有中国的 绢 、 续、 罗等丝织品º 。 这是我国丝绸早在汉代就已传人朝鲜的历史见证 。 据 《日本书纪 》 卷八记载 , 中国蚕种东传日本是在仲哀天皇八年 (公元 一 九 九 年 ) , 有一个自称是秦始皇的第十一世孙 , 把蚕种从朝鲜半岛的百济东传到 日本的 。 它 参阅拙文: 《汉唐时缅甸在西南丝道中的地位》 , 丛刊一九八一年第一辑 。 详见王逊 : 《朝鲜古代艺术和中国的关系》 , 载 载 《世界史论文集》 , 《社会科学战线》 《文物参考资料》 一九五O 年第十二期。 历 史 研 究 1 9 52年第 3 期 和我国 《三国志 · 魏书》 中记载楼国 “产拧麻蚕桑 , 缉绩出细拧嫌解 ” 的年代大致相 近 , 可互相印证。 这是我国养蚕织绸等生产知识传人日本的开始 。 公元二三八年 , 楼国女王卑弥呼派使者经朝鲜半岛到魏都洛阳 , 赠送班布等礼品 。 魏明帝诏封 “亲魏侯王 ” , 并赠以精美丝织 品 : 绛地交龙锦五匹 、 绛地给粟蜀十张 、倩 绛五十匹 、 组青五十匹 , 又赐女王给地句文锦三匹 、 白绢五十匹等礼品¹ 。 这是我国 各色丝织品作为外交上交换礼品而传人日本的最早文献。 南朝时 , 中国派四名丝织和裁缝女工 , 名叫汉织 、 吴织 、兄媛 、弟媛到 日本传授技 艺º 。 对日本丝织工业的发展 , 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 日本向南朝遣使早期都掠过朝鲜 半岛, 因当时航海技术尚处幼稚阶段 , 沿海岸线航行比较安全 。 其航线走向 : 从难波 (今大阪 ) 起航- 争博多 (今北九州 ) 一‘) 壹岐 、 对马等岛屿 - 今百济 (今朝鲜 ) 一- ) 越渤海一山东半岛 , 绕成山角 , 再沿海岸线向南航行至建康 (今南京) 的咽喉—扬州 。 以上航线都被称为北线 。 据 《后汉书》 、 《三国志 · 魏书》 “高句丽 ” (今朝鲜) 条中都有 : “衣服皆锦绣” ; “冠用紫罗” 等语 。 值得一提的是 , 上违的“锦绣 ” 。 我国自汉代开始 , 常把织锦和刺 绣两者合称为 “锦绣” 。 后来人们便把它作为 “美丽 ” 的象征 。 比如今天我们仍称美丽 的祖国土地为 “锦绣河山” 。 可见我国传入朝鲜的丝织品是第一流的 。 以上的史实证明 , 我国的丝绸连同养蚕、 缀丝 、 织绸等生产技术早在周秦时期就 已通过海路传布到朝鲜 , 到汉代又从朝鲜传到日本 。 这条传布丝绸的海路 , 就是海 _七 “丝绸之路 ” 的东海起航线 , 是海上 “丝绸之路” 的重要组成部分 。 它是向外传布蚕 丝和丝织品的最早一条起航线 。 (二) 中国丝绸通过南海起航线的外传 : 南海起航线也是海上 “丝绸之路 ” 的重要组成部分 。 据 《汉书 · 地理志》卷二八 “粤地 ” 条记载 , 汉武帝时 (公元前一四O 至前八七年 ) , 我国海船就从雷州半岛出 发 , 带了大批黄金和丝织品 , 途经今越南 、 泰国 、 马来西亚 、 缅甸 、 远航到印度洋的 印度半岛南部黄支国 (今康契普拉姆 ) 去换取上述国家的特产 : 珍珠 宝 石 等 物 。 然 后 , 从斯里兰卡返航 。 这是我国丝绸作为商品外传到上述这些国家的最早纪录。 这条 为丝绸贸易而开辟的海上航路 , 就是海上 “丝绸之路 ” 的南海起航线 。 它既是丝路 , 又是商路 ; 也是海上 “丝绸之路” 的主要干线 。 中国丝绸通过这条干线已传人到今日 的越南、 泰国、 马来西亚 、 缅甸 、 印度和斯里兰卡了 。 随着我国政治影响的日益扩大和我国精美绝伦的丝绸对世界各地所具有的极大吸 引力 , 东南亚 、 南亚乃至西亚 、 欧洲各国都派使节来我国通好 , 献礼品以求赏赐丝绸 ¹ 《三国志 ·魏书》 卷三O , 《东夷传》 。 º 详见 《日本书纪·雄路纪》 , 木宫泰彦 : 《中日交通史》 上卷 , 第四六页引。 略论海上“丝拥之路” 和进行贸易交换 。 例如 《后汉书》 中曾记载 , 公元一三一年有日南 (今越南) 徽外叶 调国 (今爪哇 ) ; 公元一五九年和一六一年有天竺 (今印度 ) , 公元九七年和一二O 年 有掸国 (今缅甸) 都遣使来我国进献 。 掸国还献 “国之珍宝 ” , 又献 “乐及幻人 (魔术 师) ” 。我方回赠 “金 、银 、 彩增 (丝织品) 各有差 ” 。 记载中说这些幻人 “ 自言我海西 人 , 海西即大秦也 , 掸国西南通大秦 。 ” 有的学者认为大秦是指欧洲的罗马 。 他们很 可能是从海路先到今缅甸的毛淡棉港 , 然后再和掸国使团一起来中国的 。 这是中国丝 绸经越南和缅甸从海路传布到印尼 、 印度而且也是传布到欧洲的另一条途径。 上列史书记载 , 是今天东南亚、 南亚各国乃至欧洲的罗马从海路最早来我国通好 的文献。 对方带来的是 “珍宝 ” , 而我方回赠的是 “彩绪” 。 实际上就是以 “珍宝 ” 来换取我国 “丝绸” 的一种变相交易。 这是中国丝绸 , 作为两国友好往来时回赠的礼 品 , 而传布到上述国家的开始 。 从这个意义来说 , “丝绸 ” 就是 “和平与友谊 ” 的象 征 。 因此它已超越了经济的范围 , 而是作为两国在政治上达到敦睦邦交的一种手段。 历代的统治阶级几乎都是以丝绸赏赐 “朝贡国 ” 的来献 。 上面只是开始 , 以后越来越 频繁。 因此 , 丝绸的实用价值和作用也越来越大 , 有时甚至超过黄金。 这条南海 “丝 绸之路 ” 就发展为既是 “使节之路 ” , 又是 “友谊之路 ” 。 其内容要比原来单纯的商 路、 丝路丰富得多 。 据 《后汉书 · 大秦传》 卷八十八 : “大秦与安息 、天竺交市海中 , 利有十倍⋯⋯其 王常欲通使于汉 , 而安息欲以汉蹭彩与之交市 , 故遮阂不得自达 。 ” 从上述记载可以 看出当时的安息 (今伊朗) 和罗马 、 印度已在海上进行丝绸贸易 , 因 “利有十倍 ” , 安息就想垄断中国丝绸的贸易 , 以便从中渔利 , 所以阻挠罗马和中国的直接往来 , 故 “遮阂不得 自达 ” 。 我们知道中国丝绸西传最初是通过西域 “丝绸之路 ” 的 。 由于安 息想垄断丝绸贸易 , 阻挡了这条丝道。 这样就迫使产丝的中国和消费丝绸 最 多 的 罗 马 , 不得不努力于海上交通的开辟 。 公元九七年都护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 就是要摆 脱这种控制 , 探索海上通路的可能性 , 可惜没有成功。 安息的这种垄断也促进了罗马 想避开安息另辟海路直接和中国通商 。 《后汉书 · 大秦传》 卷八十八记载 , 公元一六 六年 “大秦王安敦遣使 自日南徽外献象牙 、 犀角 、 漆婿 , 始乃一通焉 ” 。 就是罗马摆 脱安息控制 , 直接和我国进行贸易交换的例证。 据 《通志 · 四夷》 卷一九八 “扶南 ” : “吴时 , 遣中郎康泰 、 宣化从事 , 朱应使 于寻国 (按指范寻为王的扶南 ) 国人犹裸 ,唯妇女著贯头 。泰 、应 (按指康泰 、朱应 ) 谓 日 : ‘国中实佳 ,但人袭露可怪耳 ’ , 寻始令国中男子著横幅 。 今千漫 (按即沙笼 ) 也。 大家乃截擎为之 , 贫者用布 。 ” 可见三国时中国的移 (丝绸) 早已传入抉南 , 并且用 它来制沙笼 (筒裙 ) , 改变了扶南裸体的习俗 , 丝绸几乎起了移风易俗的作用。 东晋时的法显是我 国第一个从陆上 “丝绸之路 ” 出国去印度取经 , 由海上 “丝绸 之路 ” 回国的高僧 。 他著有 《法显传》论述沿途情况 , 写得精炼生动, 其中还提供 与 le4 历 史 研 究 甸 . . . . . . , . . . . . . . . 丝绸贸易有关的下列几点启示 : 第一 , 他从印度恒河 口的多摩梨帝国 (今T a m l政港 ) 起航一师子国 (今斯 里兰卡) 一知耶婆提 (今爪哇) 一广州 , 都有商人大舶 。 可见当时海上贾易已相当发达。 因为商人们经常往来于广州 -一耶婆提这条航线 , 对航程所需的 日期已经有了经 验 , 所以商船 “资五十日粮 ” , 商人也都说 “常行时正五十日便到广州 ” 。 可见当时 广州已经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海港了 。 第二 , 记述中虽未具体谈到丝绸贸易 , 但他看到了商人在玉象边 “以晋地白绢扇 供养 ” 竟触景生情 , 凄然泪下 。 由此可见不只是中国丝绸而且用丝绸 制作的中国工艺 品—绢扇 , 也通过商人之手 , 已经传人今斯里兰卡了 。第三 , 法显只提到从今斯里兰卡经爪哇到广州都有能容二百多人的大商船 , 而乘 客中又都是商人 。 虽然他未具体谈到这些商人是否去广州贩运丝绸 。 但在外国人的记 载中却谈到这一点 。 比如六世纪时希腊人科斯麻士写的 《基督教诸国风土记》 中谈到 当时的情况说 : “从遥远的国度里 , 我指的是中国和其他的输出地 , 输人到锡兰 (今 斯里兰卡 , 当时称 “ T aP ro bal , 。 ” 岛) 的是丝⋯ ⋯ ” ¹ , 可见中国的丝绸已经大量传 布到今斯里兰卡了 。 隋场帝于公元六O 七年派常骏 、 王君政出使赤土国 。 “赐骏等帛各百匹 , 时服一袭 而遣 , 资物五千段 , 以赐赤土王 。 ” 这个赤土 , 中外学者有不少考证 , 大多数学者认 为就是唐代高僧义净去印度取经 , 来回航线都曾经过的揭茶 ; 也就是今马来半岛西岸 的吉打 ( K e d a h) º 。 如果这一考证无误 , 那么这是我国派专使携带大量丝绷最早访 问今马来西亚的开始 。 这时 , 丝绸已被用作联系两国友好往来的纽带 , 赢得了国王“以 舶三十艘来迎 ” 的隆重礼待 , 并派王子和常骏同来中国作友好访问。 这是我国 “丝绸 外交 ” 的首次胜利 。 就在常骏出使赤土不久 , 裴矩又 “以蛮夷朝贡者多” 向隋场帝建 议在洛阳举行了变相的 “交易会 ” , “遣掌蕃率蛮夷与民贸易” 。 这些 “蛮夷朝贡者 ” , 大都是以朝贡为名从海路来中国进行互市的使者和海商 。 可见隋朝的统治者已经开始 重视海外贸易 , 也标志着海上 “丝绸之路 ” 已处千“发展时期”的前夕 。 上述海上 “丝绸之路 ” 的形成时期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了以下的特点 : 第一 , 丝绸贸易 : 自秦汉到唐代以前 , 我国丝绸作为商品外传 , 特别是西传仍以 陆上的 “丝绸之路 ” 为主 , 海路东传和南传虽早开始 , 但作为商品交换 , 只是限于统 治阶级所需要的奢侈品 , 以官方的 “朝贡贸易 ” 为主 , 其数量、 次数和规模都不大 。 其目的只是想在外交上达到 “敦睦邦交 ” 和扩大对外的政治影响 , 还未注意到通过海 ¹ 亨利 ·玉尔 《东域纪程录》第一册第二二七页 , 转引自季羡林 : 《中印关系史抡丛》 人民出版 社 , 一九五七年第一六八页。 º 最近陈碧笙教授提出新的着法 , 认为赤土应在苏门答腊。 见厦口大举历史系编 : 《东南亚 史论文集》第一五五—一六三页。 略论海上“丝拥之路 ” 16 5 外贸易 , 在经济上能增加国库的收人 。 民间的海外丝绸贸易 , 从外国文献来看似早开 始 , 而在我国史书 中却很少记载 , 可见丝绸作为商品生产和商业活动 , 还不普及和发 达 。 第二 , 造船和航海 . 从秦汉到隋朝虽然已能造大海船 , 但大都是用千近海作战的 战舰 (如汉代的楼船 、 隋朝的 “五牙 ” 战舰等 ) , 造远洋海船和远洋航行似乎还不发 达 。远海航行到印度洋 , 中途还要 “蜜夷贾船 , 转送致之 ” 和 “苦蓬凤波溺死 ” 。 可见 还未掌握季风规律和应用风力 , 只能沿海岸线航行 , 还不能渡海远航 。 第三 , 航线和海港 : 东海航线至朝鲜 、 日本 , 距离近 , 航线短 , 早期以山东半岛的 渤海湾内海港为起航线 , 后来 自山东半岛成山角沿海岸线南下至扬州 , 贸易港还未固 定 。东航 日本主要以掠朝鲜半 岛沿海岸航行的北线为主 , 还未发展到横渡东海的南线 ; 南海航线 ’ , 最远只能航行到印度半岛的东海岸 , 从今斯里兰卡回航。 航行 日程 , 要 “ 数 年来还” 。 早期 自我国起航的海港 , 主要为雷州半岛的徐闻、 合浦。外舶来我国贸易早 期以日南、 交趾 (今越南北部 ) , 特别是以番禺 (今广州) 为主要的贸易港。 东南沿 海的对外贸易港尚未形成 。 二 、 海上 “丝绸之路” 的发展时期 —唐、 宋时代我国丝绸的外传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强大的封建主朝 , 经济以农业 、 蚕桑为主 。农 、 桑是人民 衣食之源 , 也是国家税收之源。 魏晋以来 , 丝绢布绵开始作为户调 , 和田赋一样纳入 国家税收 , 唐代改为庸调。 据杜佑估计夭宝时仅庸调一项每岁总牧人绢布共约二千一 百万匹¹ 。 可见唐代丝织业已相当发达。 当时织官锦的作坊称为 “续锦坊” , 有各种 丝织工 (包括短蕃匠 )五千多人À 。 值得指出的是 , 还出现了民间的丝织业。 例如定州 的何明远大富商 , 家有续机五百张 。 这意味着膺代民间的丝织业已开始兴起。 唐代生产丝织品最多的 地 区 , 为 江 南东道 (今江苏、 浙江 ) 最为出名 。 江南各 产丝区 , 能织出品种繁多的精美丝织晶。 这些产品有的从不同角度看 , 就显示出迥异 的图案, 有的 “薄如蝉冀 , 飘似云雾 ” , 其工艺可谓 “巧夺夭工 ” , 成为唐代外销商品 中最受各国人民欢迎和喜爱的商品 。 上述江南产丝地区 , 同时也是我国著名的造船基地 , 如润州 、 常州 、 苏州 、杭州 、 越州和明州都能制造海船。 例如有一种名曰 “苍舶 ” , 长达二十丈可载六七百人 。 还有 一种名日 “俞大娘 ” 的大舶能载重万石 。 ¹ 《通典》 卷六 , “食货” 六。 º 《新鹰书 .百富志三》 。 历 史 4 研 究 唐玄宗时 , 大臣韦坚调集各州郡制造的船只作了一次大榆阅 。 船头上都挂上各州 郡造的牌子 , 船上装的是各州郡的特产 。 如广陵郡造的船上装的是 “锦 ” ; 丹阳郡船 上装的是 “京口绩 、 衫缎 ” ; 晋陵郡船上装的是 “官端绞绣 ” ; 吴郡船上装的是 “方 文续 ” ; 会稽郡船上装的是 “罗 、 吴绞、 绛纱 ” 。 可见这些地区既是造船基地 , 也是丝 绸产地 。 它们既提供了丝绸外销的来源 , 又提供了丝绸外传的运载工具 。 因此 , 为唐 宋两代的海上 “丝绸之路” 和海外贸易的发展莫定了经济基础 。 (一 ) 这个时期中国丝绸通过东海起航线的外传 : 唐朝和 日本 、 朝鲜的海上贸易往来较前代更加频繁。 日本的遣唐使 , 名义上虽是 派遣外交使节贡方物而唐亦回赐礼品 , 实质上是变相的官方贸易 。 日本政府遣唐使时 , 大使 、 副使 、 判官按等级赏赐大批丝织 品 , 作为奖励和旅费 。他们到达中国后又受到唐 朝的赏赐 。 除赏赐国王大使的丝绸外 , 判宫以下的水手每人赐绢五匹 。 如贞元二十一 年 (公元八O 五年) 赴上都二百七十人共赐绢一千三百五十匹¹ 。 日本的贡品除唬拍 、 玛瑙等珍品外 , 为沙金 、 银 、 拖 (粗帛绵布) , 中国的赏赐 则以彩帛 (丝绸 ) 、 香药为主º 。 这种交换实质上就是丝绸贸易 。 中国丝绸 ( 当时被 称之为 “唐货 ” ) 一到 日本 , 一部分通过内藏官出卖 , 王臣贵族心爱远物 , 无不以高 价竞相争购» 。 这反映了中国丝绸等商品 , 受到 日本人民的欢迎和喜爱。 朝鲜和我国的海上贸易往来也较前更加频繁。 朝鲜的新罗人在我国楚州 (今淮安 ) 侨居的很多 , 新罗人聚居的地区被称为新罗坊 。 因为当时的楚州是通往朝鲜 、 日本的 重要海港 。 这些新罗人为中日和中朝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在传布丝绸中 , 起了重要的桥 梁作用 。 五代时 , 太湖产丝区是吴越国的疆域 。 都城杭州有一座纪念吴越国王 钱 缪 的 庙 宇 。 庙中有一块石碑 , 碑上有 : “世方喋血以事干戈 , 我且闭关而修蚕织 ” 等句。 这 就是说正当中原大动干戈时 , 钱缪却闭关自守发展蚕丝生产。 由于这个地区社会比较 安定 , 自然条件又比较优越 , 加上钱缪的重视丝织 , 那里的丝织业就成为全国之冠 , 为宋 、 元 、 明各代的海外丝绸贸易奠定了物质基础。 宋朝同 日本的海上贸易 , 除官方的朝贡贸易外 , 还出现了民间贸易 。 例如公元九 八三年 日本僧人裔然来华乘的就是宋商陈仁爽的船 , 后来回国时乘的又是宋商郑仁德 的船 , 又 日本太宰府所收藏的一个珍贵档案中 , 有泉州人李充的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原文 : “ 自置船 一只 , 纲首李充 , 助手林养 , 什事庄权 , 带货品五种 : 一种是 ‘象眼 , (可能是丝织品 名 ) 四十匹 , 第二种是生绢二十匹 , ‘第三种是白续二十匹 ; 后两种是瓷器” ¼ 。 可见 ¹ º » ¼ 园仁 : 《入唐求法巡礼行纪》 , 转引自 《中日交通史》 上卷第一三四页 。 详见木宫泰彦 : 《中日交通史》 上卷 , 第一三二 、 一五四页 。 见冯先铭 : 《中国古代外销瓷的间题》 , 载~ 九八O 年 《海交史研究》 第二期。 略论海上“丝绸之路” 当时民间的海上丝绸贸易己很发达 。 在频繁的民间丝绸贸易的影响下 , 日本出现了“博 多织 ” 的纺织法 。 这一纺织法是在仿制 “唐绞” (中国丝绸 )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两宋和朝鲜友好往来频繁 , 据 《宋史 · 高丽传》 记载高丽使臣入宋约三十八次 , 宋使去高丽约十五次 , 来使大都回赐丝绸 。 如公元一一二四年朝鲜画家李 宁 入 宋献 画 。 徽宗赞赏不已 , 赐大批 “锦 、 绮 、 缓 、 绢 ” 。 而宋使每次去朝鲜也几乎都赐其王 以丝绸 。 如公元一一O 三年宋使刘逮等至高丽 “赐王衣带段匹 (丝绸 ) ··⋯等 ” 就是 例证 。 此时民间的丝绸贸易也很发达。 (二) 这个时期中国丝绸通过南海起航线的外伶 : 唐代从广州起航的南海航路 , 以贾耽的 《广州通海夷道》 记载得最为详细 。 它记 录了我国海船从广州经南海到波斯湾头巴士拉港 , 全程需时三个月的航线 。 这条航线 把 中国和三大地区 : 以室利佛逝为首的东南亚地区 , 以印度为首的南亚地区 , 以大食 为首的阿拉伯地区 , 通过海外丝绸贸易连接在一起 。 这些地区是转运中国丝绸的集散 地 ; 也是当时世界上政治 、 经济 、 宗教和文化的中心。 这条南海 “丝绸之路 ” 在传布 丝绸的同时 , 对促进各国之间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互相传布和影响 , 起了重要的 媒介作用 。 我国的文化艺术和发明创造如指南针 、 火药、 造纸和活字印8lJ 术的应用 , 自宋代开始都是从这条航路 , 同早期传布丝绸一样 , 通过阿拉伯 、 波斯等国商人 , 传 布到欧洲的 。 因此这条航线是沟通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 。 唐代与南海各国通商的海港以广州最为重要 。阿拉伯等国商人在广州侨居 , 开店列 肆 , 于是就出现了外侨聚居区—蕃坊 。 据苏莱曼说 , 公元八七八年黄巢进城时 , 阿拉伯等国商人就有十二万人 , 由于战争桑树都被砍了 , 以致影响了阿拉伯和 中国的丝 绸贸易¹ 。 可见当时对外丝绸贸易之盛 。 各国蕃舶云集广州 , 人云 “舶交海中, 不知 其数 ” º 。 并有 : “蛮声喧夜市 , 海邑润朝台” À 等诗句 , 来描绘广州受到对外贸易 影响的繁荣景象。 当时从外国输入广州的主要商品是香料 、 珍珠、 象牙、 犀角等 “珍品 ” , 而输出 的商品主要是丝绸 、 瓷器和金银 、 铜钱。 外国输人的商品要纳税十分之三 。 珍贵的物 品由当地政府收买专卖 , 名日 “收市 ” 或 “榷” 。 光是由政府收买专卖的收人 , 就等 于当地两税的收人 。 如 ((l 日唐书 · 王铐传》 卷一五一 : “榷其利 , 所得与两税相坪 。” 可见对外贸易的税收 , 给唐政权带来丰厚的收入 。 为了增加税收 , 加强对外贸易管理 , 唐设市舶使于广州。 唐代海外贸易主要对象之一是阿拉伯地区。 关于这个地区的情况 , 记载得最详细 ¹ 详见苏莱曼 : 《苏莱曼东游记》 , 刘半农译 , 中华书局一九三七年第五八页。 º 李肇 : 《国史补》 卷朴 《全唐文》卷五五六韩愈 : 《送郑尚书序》 。 À 《文苑英华》卷二七七张籍 : 《送郑尚书出镇南摘涝 。 168 历 史 研 究 的 , 首推杜环写的 《经行纪》 。 它翔实地反映了当时中亚各国和大食 、 拂裁 ‘东罗马 帝国) 等国的情况 , 例如在提到拂获国时说 : “妇女皆珠锦” ; “多工巧 , 善织络 , , 。 在提到大食国时有 : “四方辐揍 , 万货丰贱 , 锦绣珠贝 、 满于市肆 ” 。 上迷记载反映 了东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各国丝绸工业的发展 , 丝绸应用之广和丝绸贸易的兴旺 。 特别 是提到大食时说 : “续绢机抒 , 金银匠 、 画匠 、 汉匠起作画者 , 京兆人樊椒 、 刘砒 , 织路者河东人乐限吕礼 ” 。 我认为这段记载非常重要 , 它说明了我国缝绢工人 、 金银 匠和画 家的西传 ; 也说明了唐代不仅丝绸早已西传 , 就连生产丝织品的工人 (具有姓 名 、 籍贯) , 生产丝绸的技术和生产工具—纺织机抒也传入到阿拉伯国家 。唐代义净于公元六七一至六九五年去印度求经 , 来回都是取道海路的 。 他先到室 利佛逝 ‘今巨港 ) 停留六个月学习梵文 。 当时的室利佛逝 已成为控制东南亚海上贸易 的中心 , 也是中国丝绸传布到东南亚各国的集散地 。 这在义净的著作中也有所反映 。 例如义净的 《梵语千字文》 里 , 除了 “丝 ” 字外 , 还有 “绢 ” 、 “统 ” “锦 ” 、 “绣 ” 等字 。 可见中国的丝织品早就在印度和东南亚各国流传 了 。 两宋政府采取发展对外贸易的措施 , 比唐代更加积极。 例如开国不久 ‘公元九八 七年) 宋太宗就 “遣内侍八人资救书金帛 〔丝织 品) 分四纲 , 各往海南诸蕃国 , 匀招 进奉 , 博买番药、 犀牙 、 真珠 、 龙脑。 每纲资空名诏书三道 , 于所至各处踢之。 ” ¹ 这一措施是以我国丝绸和黄金作为招邀外商的诱饵 , 因而也是中国魏绷大量外传的开 始 。 在 《宋史 · 马亮传》 中可以看到这一措施的效果。 它告诉我们 : “海舶久不至 , 使 招来之 。 明年 , 至者倍其初 , 珍货大集 。 ” 对于招诱工作有成绩的市舶纲首 , 政府还给予官爵奖励。 如公元一一三六年给予 蕃舶纲首蔡景芳以 “承信郎” 的官爵就是例证 。 市舶贸易对宋政权的财政收入起了很 大作用 。 以公元一一二八年为例 , 它占国家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 。 到高宗绍兴末年 , 仅广 、 泉两州市舶收入就达二百万贯之多 。 因此 , 公元一一三七年高宗曾说 . “ 市舶 之利最厚 , 若措置合宜 , 所得动以百万计 ” 。 公元一一四六年他又一次提到 : “市舶 之利 , 颇助国用 , 宜循旧法 , 以招徕远人。 ” 宋政权一再鼓助外商来华通商 , 其目的 在于能对日益枯竭的财政有所弥补 , 所谓 “东南之利 , 舶商居其一 ” 。 随着海外贸易 日益发展的刺激 , 宋代的盆织业也非常发达。 正如李靓所描述 : “苗撰山立 , 操车之 声 , 连尧相闻 。 ” 据统计公元一O 七四年的上贡额仅两浙就达九十八万匹之多。 可见 江南仍是丝织业的中心 。 还值得指出的是 , 由于海外丝绸贸易的发展 , 原来农村机织 已不能满足 日益发展的需要。 丝织工业已日渐从操丝的农业户分离出来。 这在宋人的 诗歌中也有所反映。 如欧阳修送祝熙载的 《东阳主簿》 诗 中有 : “孤城秋枕水 , 千室 夜鸣机 ” 之句。 可见当时城市丝织工业已短兴起。 ¹ 《宋会要辑稿》 , 第三三六四页。 略饱梅上勺岁阮之游” 169 公元一二一九年 , 为了防止钱币流出海外 , 南宋政府进一步下令以胡帛、锦绮 , 艳等 物交换外国舶来品 。 这样 , 我国丝稠实际上就等于作为收买外国商品的货币 , 受到政 府的一再鼓励 , 因而向海外传布的范围也就日益扩大 。 今据宋人赵伙适撰写的 《诸蕃 志》 的记载 , 将中国丝绸通过南海航线外传到各国的情况列表如下 . 国名或地名⋯今 名 ⋯‘绸品名 ⋯}国‘或地‘ }今 名 {_ _ _ _ ‘ 乡竺 _ _ _竺 苏门答腊 凌牙斯加 翻 兰 国 印度奎隆 桑给巴尔 爪 哇 加里曼丹 非 律 宾 绷 峭 假锦、 红亩贝 五色绷胡 、 名艘 假锦 , 建阳锦、五色胡、白绢 皂缝 、 绷绢 斯里兰卡 绢 扇 假锦、生丝 锦统 、绷绢 绢伞、绷绢 绷 绢 丝 帛 又据 《岭外代答》 卷三记载 , 当时与我国贸易的国家仍以大食(阿拉伯) 最为盆要 , 其 次为三佛齐(今印尼苏门答腊) ; 再其次为故临 (今印度奎隆 ) 。 阿拉伯商人从波斯湾 航行到中国 , 要经过两个转运中心 : 一个是印度的重要港口故临 , 另一个就是印尼的 三佛齐 (即唐时室利佛逝 ) 。 它们是中国通往东南亚 、 南亚 、 西亚乃至非洲的海上中 间站 ; 也是中国丝绸从海路传布到上述各国的转运中心 , 起着重要的煤介作用 。 三佛 齐在海上 “扼诸蕃舟车之咽喉 ” 。而故临直接和 中国有海上贸易 , 它不只是中国和阿拉 伯之间 , 而且也是三佛齐与阿拉伯之间的中转站 。 缭上所述 , 这个时期的特点 , 表现在 : 第一 , 丝绸贸易. 唐朝中期陆上 “丝绸之路 ” 中断后 , 丝绸作为商品外伶就由陆 路转向海路。 特别是唐设市舶使 , 标志着梅外丝绸贸易性质的转变。 除凉有的 “朝货 贸易 ” 外 , 则以市舶贸易为主 (有时两者交织在一起 ) , 开始从过去只注容政治上扩 大对外影响 , 以达 “敦睦邦交 ” , 而发展到把它作为财政经济上的一项重婆收人 。 招 邀奖励蕃商来华贸易后 , 市舶收人大增。 唐末黄巢进广州时 , 宰相于球说 . “南海市 舶利不紫 , 贼得益富 , 而国用屈 。 ” 这句话道出了它在唐政权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之 大 。 除上述官方的丝绸贸易外 , 民间海商往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 , 也羞勃发展。 丝绸 作为商品生产和商业活动已经很发达 。 所以说海上 “丝绸之路 ” 发展时期的出现 , 是 适应了当时 日益发展的海外贸易需要的必然绪果 。 第二 , 造船和航海 . 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 , 唐代已能造象 “俞大娘 ” 、 “苍舶” 等大 舶 。 宋代造的大型海舶 , 不但船体长大 , 可载数百人和一年用的粮食 , 载重几万解 , 还能在船上养猪 、 酿酒 。 ¹ 船上还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设备 , 并开始用指南 ¹ 详见周去非 : 《岭外代答》卷六 , “舟揖” 。 1物 厉 史 研 究 . . . 目. 侧曰 . . 口. 曰. . . . 针导航 。 ¹ 船上的 “大榴高十丈 , 头格高八丈 、 风正则张布帆五十幅 。 ”º 可见当时不 但完全掌握季风规律 , 而且已能充分利用风力越海远航。 第三 , 航线和梅港 : ( 1 ) 东海航线 , 除贾耽所记 “登州人高丽渤海道 ” 的北线 外 , 自唐代起又开辟了越海东渡 日本的南线 。 北线海港以登州 、 莱州为主 , 南线海港 有 :扬州 、楚州 、苏州和明州 。两宋时 , 北方为辽 、 金所占 , 政治 、 经济重心南移 , 北方 海港也随之转移到东南沿海 , 特别是明州 , 离日本最近 、 航线最短 , 从明州航行至 日 本只需三至六昼夜 , 较以前绕朝鲜半岛的北线 , 大大缩短了航程。 江浙又是盛产丝绸 和造船 、 航海最发达地区 , 明州遂发展成为东海航线中的重要贸易港 。 ( 2 ) 南海航 线 , 据贾耽所记 , 唐代我国商船已能从广州远航到波斯湾 。 宋代的航线已发展到亚丁 乃至东非沿岸À 。 随着造船、 航海技术和航线的发展 , 我国和各国海外贸易往来的地 区和国家 , 从唐代起就不断增加 , 除了丝绸外传以外 , 其他如瓷器和各种发明创造也 随之外传 。 广州是南海航线中的最大贸易港。 以上这些 , 都是海上 “丝绸之路 ” 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 。 它为后来元 、 明 、 清各 代的更大发展 , 铺平了道路。 三、 海上 “丝绸之路” 的极盛时期 —元 、 明 、 清各代我国丝绸的外传 元朝政府积极推行 “官 自具船、 给本 、 选人入蕃贸易诸货 , 其所获之息 , 以十分 为率 , 官取其七 , 所易人得其三 ” 的政策 。 它比宋代奖励发展海外贸易又进了一步 。 元时在泉州 、 杭州设市舶都转运司 , 又在庆元 ( 宁波 ) 、 上海 、 橄浦 、 温州和广州设 市舶司 。 当时的泉州 (国外称刺桐城 ) 成为世界著名商港 。 我国的丝 绸 、 瓷 器 等 商 品 , 由此向东运销朝鲜 、 日本 (仍以庆元为中心 ) ; 向南远销东南亚 , 南亚 , 向西远 销西亚乃至欧 、 非各国 , 而这些国家的药材 、 沙金 、 黄铜 、 香料 、 珠宝 、 象牙 、 犀角 等也运至我国泉州等海港。 (一 ) 这个时期我国丝绸从东海起航线的外传 : 这一时期中朝两国互通有无 。 例如朝鲜被称为 “千里马 ” 之国 , 以产好马著称 , 而我国缺马 , 就于公元一三九三年以一万九千七百余匹的精美丝织品换取九千八百余 匹好马 。 这样的例子还不少 。 这是我国丝绸外传数量最多的例子。 中日贸易往来这个时期也十分活跃 。 据明人胡宗宪著 《筹海图编》卷二记载 , 当 ¹ 详见宋、 朱或 : º 详见宋 、 徐竞 : À 详见张铁生 : 《萍洲可谈》 卷二和昊自牧 : 《梦梁录》 。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 《中非交通史初探》第九三—九四页。 略论海上“丝绷之路” 时中国丝绸最受 日本人的喜好 。 明永乐时规定 : 必须持有明朝的 “勘合符 ” 贸易特许证的商船 , 才准进行贸易。 这种特许贸易就是借进贡之名进行贸易 , 以贡品来换取我国的 “赏赐物 ” , 主要是丝 织品 , 名 目繁多¹ 。 除特许贸易外 , 私商贸易也很盛行 , 主要是在宁波港外 , 双屿 岛上盛行的走私贸 易。 如一五四七年朱纹围攻该岛时 , 光是逃脱的中外走私船只 , 就达一千二百九十多 艘。 商人在贸易中获得惊人的利益 。 例如一斤唐丝 ( 生丝 ) 运到 日本就可以卖到原来 二十倍的价钱。 清初 , 中国商船运白丝到 日本长崎更加频繁 。 据统计从康熙即位到鸦片战争前夕 (公元一六六二至一八三九年 ) , 到 日本的商船就有六千二百多艘 。 当时 白丝贸易盛 极一时 , 在整个贸易额中白丝和端物 (指丝织品绸缎) 占百分之七十。 可见中国丝绸在 中 日贸易中的比重以及它的经济地位 。 起初只许持有丝割符 (丝执照 ) 的商人经营 , 后来被废除 , 商人就竞买唐丝 , 丝价益贵 , 日本的金银外流愈甚 。 据估计从公元一六 四八至一七O 八年这六十年 l’ul , 日本黄余外流约二百三十九万七千六百两 , 白银外流 约三十七万四千二百二十贯 。 特别是黄铜 , 从公元一六六二至一七O 八年外流约一亿 一千四百四十九方八千七百多斤º 。 日本政府担心这样下去 , 金 、 银、 铜不久就将枯 竭 , 因此不得不于公元一六八六年开始 , 对清朝的贸易加以限制 。 由此可见以中国的 丝绸换取 日本的铜 , 对 日本经济带来巨大的影响 , 同时也影响到清朝政府对外贸易的 闭关政策。 清初 , 丝绸禁止出口 。 由于出口丝斤能换回我国所缺而圣需的铜 , 清政府 就于康熙二十七年 (一六八八年 ) 弛丝禁 。 据 《熙朝纪政》 记载 : “丝为 外 洋 所 必 需 , 而铜可供鼓铸 , 应酌定数随带出洋易铜 , 于是弛丝禁 。 ” 弛丝禁后 , “各省商船 配带 自数百斤至数千斤 , 粤省洋商每船带至方斤 。 ” (二 ) 这个时期我国丝绸从南海起航线的外传 : 元朝的南海航线基本上和宋朝相似 , 但又有所发展。 从波斯湾的忽里模子 (今伊 朗阿巴斯港或霍尔木兹海峡一带 ) , 向西北航行至波斯罗 ‘今伊拉克巴士拉 ) , 向南 航行至祖法儿 ( 今阿曼佐法尔 ) , 再向西人亚丁湾 , 经西岸默伽 (今沙特阿 拉 伯 麦 加 , 元称天堂或夭房 ) , 继续向西北行可至开罗 , 由祖法儿向南经亚丁湾口至东非的 摩加迪沙 (索马里首都 ) , 再向南至层摇罗 ( 今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 岛 ) 。 《伊本 · 巴图他游记》一 也说 : “当时所有印度 、 中国之交通 , 皆操之于中国人之 手。 中国船舶共分三等 ,’’⋯大船一只可载一千人 , 内有水手六百人 , 士兵四百人 , 另 有小艇三只附属之 。 ” 造船工业的发展 , 又为我国丝绸外传提供了更大规模的运载工 ¹ 详见木宫泰彦 : º 王引黄金、 白银、 《中日交通史》 下卷 , 第二五一至二五三页。 黄铜的数字均见 《日中两千年》第一九O 至二二八页。 172 历 史 研 免研 究 具 。 中国丝绸通过这条南海航路向外传布又胜前代 。 今据元人汪大渊著 《岛夷志略》 的记栽列表如下 : 国名或地名 今 名 } 丝 绸 品 名 国 名或地名 今 名 } 丝 绸 品 名 交 占 民 多 东冲古刺 彭 坑 吉 兰 丹 丁 家 庐 龙 牙 门 爪 哇 遐 来 勿 渤 泥 越 南 北 部 越 南 中 部 越 南 潘 朗 柬 埔 寨 泰 国 北 部 泰国罗富里 泰 国 叻 玉 泰 国 素 攀 马来西亚宋卡 马来西亚彭亨 马来西亚吉兰丹 马来西亚丁家奴 新 加 坡 印 尼 爪 哇 印尼卡里摩爪哇岛印尼婆罗洲加里曼丹 麻 逸 勾 栏 山 八 都 马 淡 邀 朋 加 刺 土 塔 加将门里 红绢、 五彩丘布 色 绢、 青 布 丝布 、南北丝 、丹山锦山红绢、 草金缎 酉 佯 给 布 南北丝 、 五色绢缎 五色绢 、 青缎哩髓爵。 、“‘、 趾城朗腊国解卫份 一J 真退罗罗苏 儿里那喃爹爹翻封里僻撰晃些罗达八文叹乌里吉埋斯蕃伽摇拔马班须小加大乌波特挞甘哩层嘱麻夭沃 都 誉 岸}印尼加里免丹西南 文 诞 重 翅 罗 文 老 古 三 .佛 齐 八节那间 古里地闷 须文答腊 喃 以 哩 印 尼 班达 岛 印尼松巴哇岛 印尼摩鹿加岛 印 尼 巨 港 印尼 泅 水 南 印尼 帝 泣 岛 印尼苏门答腊 印尼苏门答腊亚齐 诸色续罗匹帛 色 (绢 ) 布 红娟 、 青布 龙缎 、丝布 、建宁锦 青 布 印 花 布 狗 迹 胡 袖胡衣 、 花色宜胡 青 缎 诸 色 绢 塘头市布、 占城布 小红绢 、 占城布 青 缎 、 花 布 青 缎 、 色 绢 红绢 、 五色布 色 缝 红绿胡 、 色缎 水坡丝布 、 印花布 花宣绢 、 褚色布 水续丝布 、 那涧布 色绢、 纽布、 花布 青 丝 布 色绢 、 西洋丝布 五色缎 、 丝布 红 丝 布 菲律宾民都洛岛 非律宾格兰岛 G e la 刀比 1 . 缅句乌都八倒鸟 (今莫塔马 ) 缅 甸 土 瓦 孟 加 拉 印度纳加帕塔姆 印度马/ 悦JL附近 印度科罗星得耳 印度科泽科德 印度卡提阿瓦半岛 印 度 奎 隆 印度西岸乌代浦尔 印 度 奥里 萨 伊朗鲁德巴尔 伊朗南部基什 伊朗南部基尔曼 伊拉克巴士拉 埃及达米塔港 非洲摩洛哥一带 东非桑给巴尔岛 里冻非肯尼亚马林迪 堂房 ) 沙特阿拉伯麦加 青 缎 诸 色 缎 五色釉缎 、 青缎 五 色 缎 五 色 缎 五色釉缎 、 白丝 细 绢 五 色 缎 苏杭色绝 、 青缎 五 色 级 锦缎、 五色级 五 色 缎 五 色 缎 五 色 绢 五 色 缎 上表按航线的走向排列 , 这些国家和地区都分布在从泉州起航的南海航线上。 表 中所 列传入各国的丝绸 , 雄辩地说明 : 这条航线通到哪里 , 哪里就有丝绸贸易的交换 , 中 国丝绸就传布到哪里 。 大航海家郑和从公元一四O 五至一四三三年曾先后七次率船队远航 , 经历了三十 余国 , 最远到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沿岸港 口。 郑和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 、 瓷器等物 换取当地的特产 , 或馈赠当地的国王 , 并于每次出访回国时 , 就邀请各国使节同来中 国访问 。 这样 , 来我国通好的使节就越来越多 ; 到第五次回航时 , 随同船队来我国的使 节竟达十七国之多 。 公元一四一三年印度古里派来的使节和随从人员竟达一干二百多 人 , 盛况空前 。 这在中外关系史上也是罕见的。 来使都带各国特产为礼品 , 而我国赏 略论海上“丝绷之路” 178 赐和回赠的礼品又不外乎是丝绸 。 为赏踢外国使节 , 曾从南京调运大盘丝绷至北京备 用。 据记载 : “宣德三年 (一四二八年 ) 八月‘庚寅 , 命南京守备太监郑 和、 王 景 弘 等 , 以内府见贮大绢十万匹 , 绵布二十三万匹 , 令户部遗宫运赴北京。 ” 一次就调运 丝绸几十万匹 , 可见其数量之多。 今根据明代各种文献 , 将郑和所到的国家和地区 , 传入中国的丝绸列表如下 : 国名或地名 丝 绸 品 名 城南赠罗加加坑丹哇泥泥港 刺兰刺 占安真满满彭急遏爪渤渤旧 苏门答刺重 迩 逻 古麻刺朗 合 猫 里 吕 宋三 屿 麻 逸苏 禄沙瑶 、呐哗瞰喃刺里枝里山山洋山俱葛把兰兰柯榜小古锡甘锡溜溜 忽鲁摸斯 忽鲁漠斯 天方(天房) 越 南同 上 柬 埔 寨泰 国 马来西亚马六甲 马 来 西 亚 马来西亚彭亨 马来西亚吉兰丹 印 尼 爪 哇 印尼加里曼丹 印尼加里曼丹印 尼 巨 港印尼苏门答腊 印尼松巴哇岛 菲律宾棉兰老岛 菲律宾甘马舞省 菲律宾吕宋 菲律宾坎当 非律宾民都洛岛 菲律宾苏禄群岛牙阵律宾棉兰老 岛 孟 加 拉印 度 奎 隆印 度 柯 钦 印度科泽科德印度科摩林角 斯 里 兰 卡 斯 里 兰 卡马 尔 代 失马 尔 代 夫 伊朗阿巴斯港 伊朗阿巴斯港阿曼、 佐法儿 南也门亚丁 北也门萨那索马里摩加迪沙索马里准博 素 马 里 肯尼亚马林迪 埃 及 沙特阿拉伯麦加 柠 丝 、 续 绢织金文绮、 纱罗 锦 缎 、 丝 布 彩帛、锦绮 、色绢 、缎匹 锦绮 、纱罗 、帛 色 绢 色 缎 锦绮 、纱罗 、彩帛 绒锦 、织金文绮 、纱罗锦绮 、彩币 、绝帛 色 缎 五色布绢 、 色缎 色 绢花 绢 绒锦 、柠丝 、纱罗 、文绮 锦 绮 、 袭 衣织锦 、彩缎 、纱罗五 彩 布 绢五 彩 布 绢 五 彩 布 绢 锦 绮 布 缎、 色 绢 色 缎 色 缎 、 白 丝 色 缎织 锦 色 缎、 色 绢 柠 丝 、 丝 绢 色 缎、 色 绢织 金 悦各色拧丝 、 纱锦 锦绮、彩帛、纱罗柠丝 、色缎 、绢 丝 帛 、 色 缎 色 缎、 色 绢 色 缎 、 色 绢色 缎、 色 绢 缎 绢未 提 丝 绸 纱 罗 丝 布 缎 匹 、 色 绢 《滋 涯 胜 览》 《明史 ·安南传》卷三二一《星 搓 胜 览》 《明史 · 外国传》、 《盘楼胜览》 《明史 ·满刺加传》 《星 搓 胜 览》 《星 搓 胜 览》 《明史 ·急兰丹传》卷三二六 《明 史 · 爪 哇》 《明史 ·渤泥》卷三二五《星 搓 胜 览》 《星 搓 胜 览》 《星 搓 胜 览》 《星 搓 胜 览》 《明史 ·古麻刺朗传》卷三二三 《明实录》、《国榷》卷十三 《大明统一志》卷九O 《星 搓 胜 览》 《星 搓 胜 览》 《星 搓 胜 览》 《东西洋考》卷五 《星提胜览》、《明史 .榜葛刺》 《星 搓 胜 览》 《星 搓 胜 览》 《星 搓 胜 览》 《皇 明 四 夷考》 《星 搓 胜 览》 《明史 ·锡兰山》卷三二六 《星 搓 胜 览》 《皇 明 四 夷 考》《西 洋 蕃 国 志》 《明史 ·外国传》卷三二六 《星 搓 胜 览》 《星 搓 胜 览》 《星 搓 胜 览》 《星 搓 胜 览》 《星 搓 胜 览》 《星 搓 胜 览》即《郑和航海图》中麻林地 《明史 ·西域传》卷三三二《星 桩 胜 览》 儿丹撒束步哇林法 儿娜刺昔佐刺阿竹木卜麻米 厉 史 研 究 上表按郑和船队的航线排列 , 只有个别国家郑和未到 。 这就再一次证明郑和船队到达 哪里 , 中国丝绸也就传布到哪里。 而这次丝绸外传的规模之大 , 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 期 。 外传的方式也与以往任何时期不同 。 这是用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的海外丝绸贸 易 , 而且又是与外交 、 政治、 军事 、 经济相结合的活动。 因此 , 影响和作用极大。 明代除郑和船队的宫方贸易和 “朝贡贸易 ” 外 , 闽粤沿海商人虽海禁森严 , 仍浮 海到东南亚各地经商。 公元一五六七年海禁开放后 , 福建海商到吕宋经商的最多。 如 何乔远撰著的 《名山藏》云 : “其地迩闽 , 闽漳人多往焉 , 率居其地曰涧内 。 其久贾 以数万 ” , 张燮的 《东西洋考》 也说 : “华人皆多谐吕宋 , 往往久居 不 归 , 名 曰 压 冬。 聚居涧内为生 , 渐至数万。 ” 这是因为西班牙殖民者于公元一五六五年占领菲律 宾以后 , 开辟了一条由南海起航线派生出去的经马尼拉通向美洲的 “丝绸之路 ” 。 (三 ) 新出现的中国丝绸通过马尼拉外传到美洲的航线 : 西班牙殖民者 占领 菲 律宾以后 , 由于其自身经济根本无力满足菲律宾和拉丁美 洲广大人 民对工业品和生活必需品的要求而陷人进退维谷的窘境 。 为了维持其殖民统 治 , 就注意到中 、 菲贸易往来。 一面利用久居在吕宋的华人 , 一面又鼓励中国商人前 往贸易 。 这时恰逢中国重开海禁 , 中国商人群趋吕宋 , 贸易人数日增 , 西班牙殖民政 府为了便于管理 , 遂在当地成立一个特定的华人区名日 “涧内 ” , 意为“生丝市场” ¹ 。 因为十六世纪时 , 漳州 、 泉州商船每年至少有三十至四十艘满载各种生丝和丝织品停 泊在马尼拉。 马尼拉之所以成为繁荣的生丝和丝绸贸易市场 , 除了因楼寇之乱中日商 人利用该地作为中介贸易地外 , 主要是因为西班牙殖民者对中国生丝和丝 织 品 的 需 要。 而马尼拉的大帆船每年又满载中国丝绸和其他商品开往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 , 在 回航时又从墨西哥运载银元返回菲律宾 。 从马尼拉起航的大帆船 , 每艘满载中国丝绸多至一千二百箱º 。 所以人们称它们 为 “丝绸之船 ” 。 据记载直到十八世纪末 , 在墨西哥的进口总值中 , 中国丝绸等商品 就占百分之六十三» 。 中国丝绸价廉物美 , 最受人欢迎。 中国丝绸等货物运抵墨西哥 后 , 还传布到秘鲁 , 再经秘鲁运销到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 , 智利和南美大陆的其 他地区 ; 也传布到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 。 正如安尼塔 · 布雷德利所说 : “沿南美洲 海岸 , 无处不有中国丝织品 ( 货物 ) 的踪迹 。 随着 中国丝绸的传人拉丁美洲 , 在集市 上就出现了中国商人 , 有一部分中国人就在拉丁美洲定居 。 早在十六世纪 , 墨西哥城 就有 “唐人街 ” 。 墨西哥人见到 中国人亲切地称为 “拔 山挚 ” ( “ p ai s a no ” 西班牙 语 详见箭内健次 : 《关于马尼拉的华商住区》 , 载 《台北帝大史学科研究年报》 第五辑 。 E . H . 布莱尔与J . A 。 罗伯逊 : 《菲律宾群岛 (一四九三至一八九八 ) 》 第二七卷 第 二六九 至二七O 页。 迭戈 . G . 格佩斯 · 罗萨达 . 《墨西哥经济史教程》 。 墨西哥, 一九六 三 年 , 第 九九至一 0 0 页 。 º¹À 略论海上. 丝细之路” 意为 “同乡” ) , 就是中、 墨两国人民长期友好的见证。 中国丝绸不但行销拉美市场 , 夺取了西班牙丝绸在美洲的销路 , 甚至远销到西班 牙本土 , 直接影响到西班牙丝绸的生产 , 打击了格拉那达的丝织工业。 而西班牙本土 包括所属的拉丁美洲和菲律宾 , 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 , 还拿不出任何能够为中国人 民所欢迎的商品 。 西班牙殖民者唯一平衡贸易的办法 , 只好向中国输出白银。 据估计 在公元一五六五至一八二O 年间墨西哥向马尼拉输送了白银四亿比索 , 绝大部分流入 中国¹ 。 简言之 , 马尼拉对中国和墨西哥的三角贸易关系 , 就是以墨西哥的银元交换中 国的丝绸的关系 。 而这种关系给中国的经济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我国原是产银不足的国 家 , “皇皇以匾乏为虑者 , 非布帛五谷不足也 , 银不足耳 。 ” 自西班牙于一五七一年占领马 尼拉以后 , 我国通过马尼拉从墨西哥进口的“鹰洋”重七钱二分 , 与中国制的银元并行流 通 , 成为法定的本位币。 这对明 、清以来的社会经济和货币流通曾经起过重要的作用 。 综上所述 , 这个时期的特点 , 表现在 : 第一 , 丝绸贸易 : 这一时期的海外贸易空前发展 , 其方式已不象前一时期只是采 取消极的招邀和奖励外商来华进行贸易 , 而是主动地派高级官 员, 率船队往海外各国 访问 , 并以丝绸 、 瓷器等为主进行贸易交换。 民间海商往海外贸易的空前活跃 , 并发 展到吕宋乃至拉丁美洲进行丝绸贸易 , 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 , 标志着海上 “丝绸之路” 已发展到极盛时期。 这时丝绸贸易已经和政治 、 军事、 外交 、 经济以及和各国的友好 往来 , 文化交流交织在一起 , 规模之大 , 范围之广和影响之深都是空前的 。 第二 , 造船和航海 : 据元时马可 · 波罗和伊本 · 巴图他关于我国造船航海的记载 以及明时以郑和船队为代表 , 都足以说明当时我国的造船和航海技术都是世界上最先 进的 。 拥有六十二艘宝船 ( 船身长四十四丈四尺 , 阔十八丈 , 可容千人 ) 和人数达二 万七千八百多人的郑和船队 , 远航达红海和非洲东岸 。 它比西方哥伦布和达 · 伽马的 远航 , 还要早半个世纪 。 船队的规模和船只之大 , 也都超过他们几倍 。 这在我国航海 史乃至世界航海史上都是空前的。 第三 , 航线和海港 : 这个时期无论是东海还是南海航线 , 也都胜过前期。 特别是 新派生出通过马尼拉至拉丁美洲的航线最为突出。 海港除原有的各贸易港外 , 又有新 的发展 , 尤其是介于东海和南海航线之间的泉州已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贸易港 。 从泉州起航经马尼拉到美洲的新航线的开辟 , 意味着中国丝绸通过海上 “丝绸
本文档为【略论海上“丝绸之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31052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7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4-12
浏览量: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