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代浙东学派学术谱系的构建

清代浙东学派学术谱系的构建

举报
开通vip

清代浙东学派学术谱系的构建 学术月刊 � � ! � ‘ 清代浙东学派学术谱系的构建关 周积明 雷 平 内容提要 “浙东学派 ”一词最早系为黄宗羲所使用 , 但其时意指“浙东 王 学” , 后经章学诚 、章太炎和梁启超等人的不断“构建” , 逐步呈现出三种不 同的学术谱系序列 。 而每一 次的“构建”无 不融入 了构建者 的情感 、意志和 价值取 向 , 包含着丰富的历史 内容 。 关 健 词 浙东学派 谱系 构建 作者周积明 , 湖北大学副校长 、教授 � 雷平 , 湖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博士生 。 每一位历史学研究者都...

清代浙东学派学术谱系的构建
学术月刊 � � ! � ‘ 清代浙东学派学术谱系的构建关 周积明 雷 平 内容提要 “浙东学派 ”一词最早系为黄宗羲所使用 , 但其时意指“浙东 王 学” , 后经章学诚 、章太炎和梁启超等人的不断“构建” , 逐步呈现出三种不 同的学术谱系序列 。 而每一 次的“构建”无 不融入 了构建者 的情感 、意志和 价值取 向 , 包含着丰富的历史 内容 。 关 健 词 浙东学派 谱系 构建 作者周积明 , 湖北大学副校长 、教授 � 雷平 , 湖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博士生 。 每一位历史学研究者都是历史的诊释者 , 在解读史料 时都会加上 自己 的理解 �不同的知识背 景 、问题意识和价值取向会使研究者对同一件历史现象作 出不同的“识读” 。 考察历史研究者本身 的预设或立场 , 对于认识历史具有深刻的意义 。 本文立足于这一立场 , 对章学诚 、章太炎 、梁启超三 位清学大师构建清代 “浙东学派”学术谱系的思路和心态进行讨论 , 考察其思路和心态的背后隐蔽 的历史内容 。 一 、 “浙东学派”的提出及其文本依据 “浙东学派”是一个以地域冠名的学术流派 。 所谓 “浙东” , 据清代乾隆元年刊刻的《浙江通志》 卷一云 � 元至正二十六年 , 置浙江等处行中书省 , 而两浙始以省称 , 领府九 。 明洪武九年 ,改浙江承宣布政使 司 。 十五年割嘉兴 、湖州二府属焉 ,领府十一 。 国朝因之 ,省会曰杭州 , 次嘉兴 , 次湖州 , 凡三府 ,在大江 �即 关 于浙东学派 � 目前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 一是指南宋 的浙学 ,包括金华学派 、永康学派 、永嘉学派 , 二是指明末清初以来 的浙东学术 , 以黄宗筱为宗师 。 本文主要讨论第二种意义的浙东学派 。 学术月刊 � �� � � ‘� 钱塘江—笔者注 �之右 , 是为浙西 , 次宁波 , 次绍兴 、台州 、金华 、衙州 、严州 、温州 、处州 , 凡八府皆江之左 ,是为浙东 。 “浙东”是宋元 以后我国经济发展 的重心所在 , 也是人文发达的渊蔽之地 。 今人所言 “浙东学 派 ”就是在这一地域范围内发展起来的 。 “浙东学派 ”这一名词的源头可追溯至清初黄宗羲 。 黄氏在《史馆不宜立理学传》中用 “浙东学 术 ”来指称王学 。 徐乾学在《修史条议 》中也 以“浙东学派 ”来指称王学 � 。 至章学诚 , “浙东学术 ”或 “浙东学派”得到张大 。 章氏在《文史通义》中专辟“浙东学术”一节 , 并述其学术源流言 � 浙东之学 , 虽 出姿源 , 然自三袁之流 , 多宗江西陆氏 , 而通经服古 , 绝不空 言德性 , 故不悖于朱子之教 。 至 阳明王子 , 揭孟子之良知 , 复与朱子低悟 。 取山刘 氏 ,本 良知而发明慎独 , 与朱子不合 , 亦不相诉也 。 梨 洲黄氏 , 出自取山刘氏之门 , 而 开万 氏兄弟经史之学 , 以至全 氏祖望被尚存其意 , 宗陆而不悖于朱者也 。 世推顾亭林氏为开国儒宗 , 然自是浙西之学 。 不知同时代有黄梨洲 氏 , 出于浙东 , 虽与顾氏并峙 , 而上 宗王 、刘 , 下 开二万 , 较之顾氏 , 源远而流长矣 。 顾氏宗朱 , 而黄氏宗陆 。 盖非讲学专家 , 各持门户之见 , 故 互相推服 , 而不相低 。 学者不可无宗主 , 而不必有门户 。 故浙东 、浙西 , 道行而不悖也 。 故浙东贵专家 、浙 西尚博雅 , 各其习而主也 � 。 章 氏又称 � “浙东之学 , 言性命者必究 于史 , 此其所以卓也 。 ”正是在章学诚这里 , 清代 “浙东学 派”开始形成脉络并凸现特点 。 晚清以降 , 与章学诚同处江浙文化渊蔽之地 的章太炎在《清儒》中再次谈到了“浙东学术” � 自明末有浙东之学 ,万斯大 、斯同兄弟皆郸人 , 师事余姚黄宗羲 , 称说《礼经 》,杂事汉宋 , 而斯同独尊史 法 ,其后余姚邵晋涵 、郸全祖望继之 , 尤善言明末遗事 。 会稽章学诚为文史 、校做诸《通义 》, 以复欲 、 固之 学 , 其卓约近《史通》。 而说《礼 》者羁糜不绝 。 定海黄式三传浙东学 , 始与皖南交通 。 其子以周作《礼书通 故 》, 三代度制大定 。 唯浙江上下诸学说 , 亦至是完集云 � 。 ’ 章太炎的《清儒》在近代清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极大地影响了后来 的刘师培 、梁启超等人关于 清代学术史 的论述 。 据云是在章太炎影响下完成的梁启超的《论近世之学术》一文便使用 了 “浙东 学派 ”这一名称 。 梁氏云 � “复有浙东学派者 , 与吴派 、皖派不相非 , 其精辟不逮 , 而致用过之 。 其源 出 自梨洲 、季野 , 而尊史 。 其巨子 曰邵二云 、全谢山 、章实斋 。 ”�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中 , 梁启 超又说 � “浙东学风 ,从梨洲 、季野 、谢山起以至于章实斋 , 厘然 自成一系统 , 而其贡献最大者实在史 学 。 实斋可称为 ‘历史哲学家 ’” � 。 正是经 由章学诚 、章太炎以及梁启超 , “浙东学派”或“浙东学术 ”这一概念 日益广泛为学术界所 接受 , 成为清代学术史上一个重要 的学派名称 。 毫无疑问 , 关于浙东学派本体 , 还有大量的研究空 间和课题� , 但我们必须进一步认识到的是 , “浙东学派 ”首先是构建起来的 , 即它是经章学诚将过 《黄梨洲文集 》, 中华书局 �� � 年版 , 第 ��� 页 �徐乾学 � 《愉 园文集》, 卷十四 , 康熙三十六年刊本 。 原文不得见 , 此处仅据何冠 彪 � 《浙东学派平议—兼辨 正黄宗羲与邵廷采之渊源关系 》� 《清史论丛》第 � 辑 �观点引录 。 何先生的文章史料翔实 , 分析犀利 , 极大的启发了笔者 。 章学诚 � 《文史通义》, 中华书局 �� � � 年版 , 第 ��� 页 。 章太炎 � 《清儒 》,《章太炎全集 》�三 �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 � 年版 , 第 ��� 页 。 梁启超 �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年版 , 第 �� � 页 。 梁启超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 � 年版 , 第 ��� 页 。 如在“浙东学派 ”的相关内涵上还存在许多歧义 , 究竟是使用 “浙东学术 ”还是使用 “浙东学派 ”也有不同意见 , 甚至于有学者对 是否存在 “浙东学派 ”提出了质疑 。 如何冠彪先 生的文章列举了金硫献 、倪文孙 、钱穆 、何佑森 、余英时诸位先生对于浙东学派 的质疑 。 何先生本人 则通过考辨邵廷采与黄宗羲之间没有师承关 系否认了浙东学派的存在 。 参见沈敏之 � 《关 于 �浙东学派 问题平议 � 的商榷》,《浙江学刊 》�� � � 年第 � 期 。 ����� 学术月刊 � ��� � ‘� 去并没有逻辑的历史起点和终点的清代浙东地区 的学术 , 加 以一种组合 , 构建起一个谱系 , 形成逻 辑的开端和起点 。 而他的这一工作 , 经章太炎和梁启超的认同和推衍 , 从而形成学术界普遍接受的 概念 。 如果我们承认确实存在这样一个历史构建过程的话 , 那么我们势必要追溯探究 ,在从章学诚 经章太炎到梁启超的清代“浙东学派”学术谱系的构建过程中 ,究竟包含了哪些历史 内容 。 二 、 清代“浙东学派 ”学术谱系的构建 诚如上文所言 , “浙东学术 ”和“浙东学派”在最初使用这一概念 的黄宗羲和徐乾学那儿仅仅只 是指“王学” 。 到了章学诚处 , 清代“浙东学派”便呈现出一种谱系的构建 , 即“梨洲黄氏 , 出 自藕山刘 氏之门 , 而开万氏兄弟经史之学 , 以至全氏祖望被尚存其意” 。 这一谱系的起点是黄宗羲 , 殿军是全 祖望 。 在如上文字中 , 章学诚虽然没有提到邵晋涵 , 但在邵氏卒后给友人的一封信中 , 章学诚称 � “浙东史学 , 自宋元数百年来 , 历有渊源 , 自斯人不禄 , 而浙东文献尽矣 。 ”� 可见 , 在章学诚的 “浙东 学派”谱系中 , 邵晋涵也是据有一席之地的 , 其位置应在全祖望之后 。 接着章学诚往下讲“浙东学派”的章太炎 ,其所构造的“浙东学派”的谱系增加了三位新面孔 , 即 章学诚 、黄以周 、黄式三 。 到了梁启超的文章中 , 这一谱系又发生变化 , 黄 氏父子被去掉 , 章学诚成 为殿军 。 于是 , 在我们的视野中 , “浙东学派”的谱系呈现三种序列 � 其一 � 黄宗羲 、万斯同 、万斯大 、全祖望 、邵晋涵 �章学诚主张 � � 其二 � 黄宗羲 、万斯同、万斯大 、全祖望 、邵晋涵 、章学诚 、黄以周 、黄式三 �章太炎主张 � � 其三 � 黄宗羲 、万斯同、万斯大 、全祖望 、邵晋涵 、章学诚 �梁启超之主张 , 为目前学界主流观点� 。 章学诚 、章太炎和梁启超所构建的“浙东学派 ”学术谱系 , 均 以黄宗羲为开端 , 其殿军却各个不 同 , 这一情势恰好显示 出历史 的构建性特征 。 无论在章学诚那里还是在章太炎和梁启超那里 , 清代 “浙东学派”的开山人物和殿军 , 实际上都只是他们各 自心 目中“浙东学派”的起点和终点 。 现在 , 我 们要进一步追问 , 为什么在清代“浙东学派”的谱系的构建上章学诚 、章太炎 、梁启超会有不 同的思 路 , 其间隐蔽着什么样的历史 内容 。 � � 幸学诚为何提 出“浙东学术” 正如前文所指出 , 清代“浙东学派 ”的学术谱系的构建始于章学诚 , 那么 , 章学诚构筑 “浙东学 派”学术谱系的潜在意图是什么 � 对于这个问题 , 钱穆 、余英时已经有较为深人的剖析 。 钱穆指出 � “实斋与东原论学异同 , 溯而上之 , 即浙东学派与浙西学派之异同 , 其在清初则为亭林与梨洲 �其在 南宋 , 即朱陆之异同也” � 。 余英时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 � 章学诚其实把戴震视为劲敌 , 但由于 戴震的经学训话切合当时的世风 ,更为一般学者所认可 , 故章学诚不得不寻求一个 “源远流长的学 统作为自己的后盾 ” , 否则他将无法和继承朱子之学数传而起的戴展相匹敌 � 。 对于余英时的意见笔者持不同见解 。 章学诚与戴震之争固然可能是章学诚构筑“浙东学派”的 潜在动机 , 但联系章学诚的思想背景与时代背景 , 或可发现另一种解释 。 陈寅倍先生认为 � “有清一代经学号称极盛 , 而史学则远不逮宋人 ”�。 虽然 , 史学的衰落并不 《章氏遗书》卷一三《校 , 通义 》外篇《与胡锥君论校胡稚威集二简》。 钱穆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 商务印书馆 �� � � 年版 , 第 ��� 页 。 余英时 �《论旅展与章学诚》, 三联书店 �� �� 年版 ,第 �� 页 。 陈寅洛 �《重刻西域人华化考序 》, 见刘梦溪主编 �《中国现代学术经典 · 陈坦卷》, 河北教育出版社 �� � 年版 , 第 �� 页 � �� · �。��。 学术月刊 ��� � � ‘� 始于清代 , 早在清初 , 黄宗羲就有 “ 自科举之学盛 , 而史学遂废 ”之说 � , 即使本具有“重史 ”传统的浙 东 � , 至“元 明之世 ” , “研史之风 ”已是“不甚盛 ”� 。 诚所谓 � “浙学故重史 , 而永嘉为最 。 自十八房 出 而二十一史废 , 而姚江王氏之学又颇轻史 , 史学危矣” � 。 而乾嘉时期考据学的极盛 , 无疑对本已衰 敝的史学又是一个有力的冲击 , 宋恕曾描述乾嘉之学对史学的挤压姿态 � “但治古经 , 略涉三史 , 三 史 以下茫然不知 , 其弊之极则且不治古经 , 不涉三史 , 专讲六书 ,孜孜于一字一音 , 而问以三代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 犹茫然如江甘泉所讥矣 ,,� 。 章学诚是一位力主学术经世 的学者 , 而他最为主张的就是以史经世 。 “六经皆史 ”之说 , 虽然并非章学诚首创 , 但经过他的张大从而产生了重要影响却也是不争之论 。 为 了突出史学的地位并寻求一个“源远流长的学统作为 自己的后盾” , 以与当时盛极一时的经学分庭 对抗 , 同时也基于复兴 区域学术传统的乡土情感 , 章学诚着意构筑了“浙东学派 ”的谱系 , 并特别突 出其 “重史 ”的特点 � “浙东之学 , 言性命者必究于史 , 此其所 以卓也 。 ”考诸史实 , 章学诚所称道的浙 东学者并非专攻史学 , 黄宗羲便是既治经 , 也治史 , 在两大领域都成就斐然 。 私淑黄宗羲的全祖望 , 据阮元《经史 问答序》评论 � 经学 、史才 、词科三者兼长� 。 陈平原认为 , 这一评价 “完全可以移赠给 全祖望极为祟拜的黄宗羲 ” 。 他更明确说 � “称经史文合一乃浙东学派的重要特征 , 我想不会太离 谱 。 ” � 同样 , 被章学诚称为“浙西学术 ”的代表人物顾炎武 , 其经学 固然为儒宗 , 而其史学也实在是 蔚为大观 。 暴鸿昌比较浙东 、浙西史学研究的特点 ,认为 � 黄宗羲 �包括全祖望 �重学术史 , 顾炎武重 经济史 � 黄宗羲重记述史学 , 顾炎武重考证史学 �黄宗羲重近史 , 顾炎武重古史 � 。 无论是学术史 、 经济史 、记述史学 、考证史学 , 还是近史 、古史 , 都无疑包含于史学 内 , 只不过领域不同罢了 。 章学诚 将黄宗羲与顾炎武 、浙东与浙西划开 , 并着意淡化浙东一系经学色彩 , 突出“必究于史”的特点 , 这样 一种构筑学术谱系的努力 , 正如海登 · 怀特在《后设历史学》中所指出的 � 运用史料的语言学立场可 以发现事实 , 但在此之外构建一个历史陈述的任何步骤都是由美学的和伦理的考虑 , 而非科学的考 虑所决定的 。 � � 章太炎如何理解“浙东学术 ” 与章学诚一样 , 章太炎在构筑浙东学术的谱系时也有 自己的理论预设 。 与章学诚比较 , 章太炎 在《清儒》中所说的 “浙东学术”有几点值得注意的地方 � 第一 , 章太炎不太重视黄宗羲的地位 , 故对 黄宗羲一笔带过 。 第二 , 章太炎认为浙东学术有三个特点 � 其一重史 ,在这一点上与章学诚相一致 � 其二重视礼学研究 , 因而将 “浙东学术 ”的下限说到黄式三 、黄以周父子 �其三汉宋兼采 �后两点均为 章学诚所未道及 。 章太炎对浙东学术谱系的构建为什么会体现出与章学诚的不 同特点 � 对此 , 我们不能不去探 寻太炎先生的文化关怀 。 首先 , 章太炎继章学诚而张扬“浙东学术” , 有一种浓重的乡土情怀和乡贤情结 。 章太炎十六七 岁时 , 就开始读《明季稗史》、《结琦亭集》, “睹全祖望文所述南 田 、台湾诸事甚详 , 益奋然欲为浙父老 雪耻 。 ” 。�� � � 年 � 月 , 章太炎在杭州与宋恕等人组成兴浙会 。 章太炎为这个团体写了一篇具有宣 � � � �� 黄宗羲 � 《历代史表序》, 见万斯同 � 《历代史表 》卷首 , 四部备要本 � 朱熹曾言“浙学 ”重史传统说 � “浙间学者推尊《史记》, 以为先黄老 , 后 ‘六经 ’ , 此自是太史谈之学 。 ”又说“伯恭 � 吕祖谦 �之学大 概尊《史记》, 不然则与陈同甫 �陈亮 �说不合 。 同甫之学正是如此 。” 金筑防 �《中国史学史》, 河北教育出版社 �� �� 年版 , 第 ��� 页 。 金筑肪说 � “浙东人研史之风 , 元明之世本不甚盛 ” 。 宋恕 �《外舅孙止庵师学行略述》, 《宋恕集》, 中华书局 �� � � 年版 , 第 ��� 页 � 阮元称 � “经学 、史才 、词科三者 ,得一足 以传 , 而娜县全谢山先生兼之 � ”《章经室集 》上册 , 中华书局 �� � � 年版 ,第 ��� 页 � 陈平原 � 《大气和芜杂—全祖望的为人与为文》,《东方文化 》�。。� 年第 � 期 。暴鸿昌 � 《章学诚与浙东学派的关系考辨 》, 《齐鲁学刊》�� � � 年第 � 期 � 章太炎 �《光复军志序》, 《章太炎全集 》第三卷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 年版 , 第 ��� 页 � �� � 学术月刊 ��� � � ‘� 言性质的序 � “别于地球而亚细亚 , 别于亚细亚而为震旦 , 别于震旦而为浙江 。 ⋯ ⋯不能兴震旦而言 兴亚细亚 , 不能兴一部而言兴震旦 , 则夸亚之谈 已 , 吾胎始萌于浙 , 虑从其近 , 是以树兴浙会 。 ” � 而 “兴浙”的重要内容之一 , 即挖掘乡土文化底蕴 , 弘扬乡贤形象 , 在这样一种情怀下 , “浙东学术” 自然 进入太炎先生的视野 。 然而 , 章太炎是一位激烈的反满斗士 , 对于夷夏大防 ,对于民族大义毫不含糊 , 即使是他一度推 崇的乡贤黄宗羲 , 一旦与他心 目中的民族主义准则发生冲突 , 他就决不容情地加以挞伐 。 章太炎的 《清儒》, 刊于《馗书》修订本 。 据周予同先生考证 ,《馗书》修订本成书于 � � � � 年春以前 。 此时的章 太炎已逐步倾向革命 。 �� � � 年 � 月 �� 日为明末祟祯皇帝逝世 � �� 周年 。 正在 日本的章太炎在孙 中山的支持下起草了《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书》, 历数清朝统治者的野蛮 、残暴与无能 , 号 召人们从事反满革命 。 但是 , 纪念活动遭到了日本的镇压 。 其后不久 , 章太炎秘密回国 , 对成书于 � � �。年的《馗书》初刊本进行全面修订 。 《清儒》即是修订时加人的内容 。 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 , 章 太炎对黄宗羲的评价开始发生变化 。 � � � � 年和 � � � � 年 , 章太炎发表《衡三老》和《非黄》两文 , 对黄 宗羲加以激烈批评 。 在《衡三老》一文中 , 章太炎指责“黄太冲以 民夷待访为名 , 陈义虽高 ,将侠虏之 下问 。 ” “以死拒征 , 而令其子百家从事于徐 、叶间 , 若日 明臣不可以贰 , 子未仕明 , 则无害于为虏者 , 以《黄书》种族之义正之 , 则嗒焉 自丧矣”� 。 《非黄》一文则开篇 即称 “黄宗羲学术计会 , 出顾炎武下 远甚 �守节不孙 , 以言亢宗 , 又弗如王夫之 ”。 。 章太炎对黄宗羲先尊后抑 , 与他和康有为的分歧密 切有关 。 康 、梁尊黄 , 章太炎反对康 、梁改良主义立场 , 并认为这一立场与黄宗羲相关 , 故“康 氏之 门 , ⋯⋯ 多持《明夷待访禄 ��’’ , 章太炎则 “常持船山《黄书》相角” , “以为不去满洲 , 则改政变法为虚 言” �。 正因为以上诸原因 , 在章学诚的浙东学派学术谱系 中 , 黄宗羲退居若隐若无的位置 , 在章太 炎后来写的《清代学术之系统》中 � “清代作史者 ,首为万斯 同的明史稿 。 ” � 黄宗羲连踪影也全无 。 诚如前文所言 , 章太炎在构筑浙东学派学术谱系时除了突出其史学之长外 , 还着意彰显浙东学 派兼采汉宋和长于礼学的特点 。 这一思路不仅体现在指出万斯大和万斯 同“称说《礼经》, 杂事汉 宋 ” , 而且强调“浙东学术” “说《礼》者羁糜不绝” 。 其殿军就是黄式三和黄以周父子 。 对于黄式三和黄以周 , 《清史稿 · 儒林传三 》有如下评述 � “黄式三⋯⋯ 于学不立门户 , 博综群 经 , 治易治春秋 , 而尤长三礼 。 ”“以周⋯⋯ 于易诗春秋皆有著述 , 而三礼尤为宗主 , 所著《礼书通故》 百卷 , 列五十 目 , 古先王礼制备焉 。 ⋯⋯道高而不立门户” 。 而对黄以周的学术 ,章太炎曾有专文论 述 , 他在《黄先生传》中说 � 黄以周 ,字元同 , 浙江定海人 。 父式三 , 号傲号先生 ,治经 , 为浙东通儒 。 先生少承父业 , 以传经明道自 任 , 言治经当质鬼神 、俊后圣 。 ⋯⋯为学不拘牵汉宋门户 , 《诗 》、《书》、《春秋 》, 皆条贯大义 ,说《易 》综举辞 变象占 , 不偏主郑 、王 , 尤邃《三礼》。 ⋯⋯先生为《礼书通故》百卷 , ⋯⋯盖与杜氏《通典 》比隆 , 其校核异义 过之 ,诸先儒不决之义 , 尽明之矣 。 ⋯⋯要其根极 , 以治礼为主� 。 章太炎将 “于学不立门户 ”并长于三礼的黄氏父子列人浙东学派 , 实际上潜藏着深刻的学术背 景 。 太炎先生虽然以古文经学大师名世 , 但他承继乾嘉 以来汉宋兼采一路思潮 , 尤其是其师俞抛 “为学无常师 ,左右采获”的学风 , 对汉宋学力加调和 。 他采取 “去其别相取其共相 ”的方法 , 强调汉 � � � 章太炎 �《兴浙会序》, 朱维铮 、姜义华编 � 《章太炎选集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 � 年版 , 第 �� 页 。 章太炎 �《衡三老》、‘非黄 》,《章太炎全集 》第四卷 , 上海人 民出版社 �� � 年版 , 第 ��� 、 ���一��� 页 。 章念弛编 �《章太炎先生自定年谱》, “光绪二十三年 ” , 上海书店 �� � � 年出版 。 章太炎讲 、柴德赓记 �《清代学术之系统 》, 《师大月刊》第 �� 期 , �� �� 年 � 月出版 。 章太炎 �《黄先生传》,《章太炎全集》第四卷 , 第 ��� 页 。 ���� 学术月刊 ��� � � 丘 宋的共性 �他又借助佛 、道为沟通汉宋 的媒介 , 平息 “汉宋争执 ’心 。 故侯外庐说 � “他 已经超出汉宋 门户之见 。 ”� 与此同时 , 乾嘉以降 , 因凌廷堪 “ 以礼代理 ”号召的刺激 , “礼学 ”蔚然兴起 。 黄式三 、黄 以周父子皆是晚清礼学大家 。 章太炎虽未真正列黄以周门墙 , 但 “数渴先生 ” , 多次登门受教 。 他不 仅深为崇敬黄以周 , 以为以周是晚清堪与俞抛 、孙治让鼎足而三的大师� , 而且深受黄 以周学术思 想之影响 , 于“三礼”均有研究 , 多有发 明� 。 正因为如此 , 章太炎扩充浙东学派学统 , 下及黄 氏父 子 , 并强调指出 , 黄氏父子出后 , “浙江上下诸学说 , 亦至是完集” 。 可见黄氏父子在浙东学派中是不 可缺少 的一个环节 , 其地位十分重要 。 于是 , 在章太炎那儿 , 我们看到了浙东学派的另一 番样态 。 在章太炎的话语中 , 浙东学派有三 条学脉 � 第一 ,从 “斯同独尊史法 ”到“余姚邵晋涵 、郸全祖望⋯尤善言明末遗事 ” 。 再到“会稽章学诚为 文史 、校做诸《通义 》, 以复散 、固之学 , 其卓约近《史通》” 。 第二 , 自万氏兄弟 “称说《礼经》” , “说《礼 》者羁糜不绝” ,直到黄式三 、黄以周的礼学研究 , 使“三 代度制大定 ” 。 第三 , 自万氏兄弟 “杂事汉宋 ”到黄氏父子“于学不立门户 ” 。 显而易见 , 这是一个和章学诚以 “重史”为唯一特征的“浙东学派”的不 同谱系 。 它再次生动证 明了“历史 ”的被构建的本质 。 � � 梁启超的言说 梁启超对清代学术史的研究受到了章太炎的影响 。 周予同先生曾经指出 � “梁启超论近三百年 学术史 。 实在是从章太炎《清儒》来 的 。 ”� 朱维铮先生也认为梁启超的《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 势》是在章太炎的影响下完成的 。 但是深受章太炎影响的梁启超 , 其关于 “浙东学派”的论说却不 同 于章太炎 。 梁启超的“浙东学派”概念 比较集中的体现于两段论述中 ,其一曰 � “复有浙东学派者 , 与 吴派 、皖派不相非 , 其精辟不逮 , 而致用过之 , 其源出 自梨洲 、季野 , 而尊史 。 其 巨子 曰邵二云 、全谢 山 、章实斋 。 ” �其二日 � “浙东学风 , 从梨洲 、季野 、谢山起以至于章实斋 , 厘然 自成一系统 , 而其贡献 最大者实在史学 。 实斋可称为 “历史哲学家”� 。 梁氏之说可以注意的有两点 � 第一 , 一再强调“浙东学派 ” “尊史 ”的特点 , “其贡献最大者实在史学 ” 。 章太炎关注的“礼学 ”和 “杂事汉宋”则踪影全无 。 第二 , 黄式三 、黄以周父子被从章太炎的“浙东学派”谱系中截去 。 梁启超重新强调“浙东学派 ”的“尊史 ”特点 , 与他对史学的高度重视是一致的 。 梁启超之所以 重视史学 , 首先是因为在他心 目中 , 史学是鼓动民族主义的重要器具 。 他在著名的《新史学》一文中 便疾呼 � “今 日欲提倡 民族主义 , 使我四万万同胞强立于此优胜劣败之世界乎 � 则本国史学一科 , 实 为无老 、无幼 、无男 、无女 、无智 、无愚 、无贤 、无不 肖所皆当从事视之如饥渴饮食一刻不容缓者也 。 ” 其次 , 由于中国既有的学术唯有史学可以在西式学术分类体系中找到相对应的位置 。 因此 , 旧史学 的改造 , 可以成为沟通 中学和西学的一条十分重要的路径 。 正是因为把史学看得如此之重 , 梁启超 � � 参见张昭军 � 《儒学近代之境—章太炎儒学思想研究》,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年版 , 第 �� � 、��� 一��� 页 。� 侯外庐 � 《近代中国思想学术史 》, 上海生活书店 �� � 年版 , 第 ��� 页 。 � 章太炎 �《说林下 》, 《章太炎全集 》第四卷 , 第 ��� 页 。 � 周予同 �《周予 同经学史论著选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 �� � � 年版 , 第 �� � 页 。 �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年版 ,第 �� � 页 。 � 梁启超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 《梁启超论清学史两种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 � 年版 ,第 ��� 页 。 学术月刊 � ��� � ‘� 方会有倡导“新史学”的“史界革命 ”的呐喊 。 然而 , 梁启超 固然对 旧史学激烈批判 , 但对“浙东学派 ” 的史学研究十分推扬 。 他曾称 “清代史学界伟大人物 , 属于浙东产者最多 。 ” � 而他说的 “伟大人 物 ” , 无疑首先是 “浙东学派 ” 。 对于“浙东学派 ”的人物 , 梁启超多有具体评价 。 他多次谈到 , 黄宗羲 的思想“于晚清思想之骤变 ,极有力焉 。 ”他谈万斯同参与修《明史》在史料上下的功夫 , 称赞说“将来 健实的新史学 , 恐怕也要在这种研究基础上 , 才能发生呢 ’,。 。 他说全祖望对 晚明遗事的叙述 , “晚 清革命家 , 受他的暗示不少 。 ” � 他极力称赞章学诚的学问 , 并认为黄宗羲 、万斯 同、章学诚 “三君之 学不盛行于清代 , 清代史学之耻也 。 ”� “浙东学派 ”的史学精神和史学研究 , 成为梁启超构建新史学 的重要本土资源 。 与对史学的高度关怀形成对照 , 梁启超对于 “礼学 ” , 是评价不高的 , 他虽然肯定黄以周的《礼书 通故》为“清代礼学之大成” , 但他接着说的是 � “礼学的价值到底怎么样呢 � 几千年很琐碎很繁重的 名物 、制度 、礼节 , 劳精蔽神去研究他 , 实在太不值了” � 。 于是 , 一个以 “尊史 ”为特征的“浙东学派”再次出现在人们视野中 , 在它的学术谱系中 , 并非以 史学见长 , 其专攻不过是 “太不值 ”了的黄氏父子则理所当然的消遁其身影 , 失去合法性依据 。 从章学诚到章太炎到梁启超 , “浙东学派”因不同学术谱系的构建呈现出不同的面目 , 而每一次 构建中都被加人了构建者的情感 、意志和价值取向 。 浙东学派的研究就是这样不断深人和发展 的 , 而浙东学派也就在不断的“加法”和 “减法”中被构建起来 , 成为一种“历史事实” 。 �责任编样 � 谢宝耿 � � � !∀ 梁启超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梁启超论清学史两种》, 第 �� � 、�� � 、�� � 、 �� � 、��� 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n d r e f e r e d t o t h e s e h o o l o r i g i n a t e d b y W a n g Y a n g m i n g . B e i n g e o n t i n u o u s l y f o r m e d , t h r e e d i f f e r e n t k i n d s o f a e a d e m i e g e n e a l o g i e a l s y s t e m o f t h e E a s t Z h ej i a n g S e h o o l e a m e i n t o b e i n g t h ro u g h Z h a n g X u e e h e n g , Z h a n g T a i y a n a n d L i a n g Q i e h a o . A t e a e h t i m e , t h e “ f o r m a t i o n " m e r g e d t h e g e n e a l o g i - e a l s y s t e m w i t h t h e s e h o l a r s , f e e l i n g , w i l l a n d v a l u e , a n d e o n t a i n e d a b u n d a n t h i s t o r i e a l e o n t e n t , K e y w o rd s : E a s t Z h ej i a n g S e h o o l , g e n e a l o g y , f o r m a t i o n
本文档为【清代浙东学派学术谱系的构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73688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4-03
浏览量: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