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城市相互作用关系的一种新模式_近域城市整合研究

城市相互作用关系的一种新模式_近域城市整合研究

举报
开通vip

城市相互作用关系的一种新模式_近域城市整合研究 第 2 1卷 第 6 2 0 0 1 年 1 2 期 月 地 理 科 学 以二IEN T IA G E ()G R A PH ICA S IN ICA V o l . 2 1 N o . 6 D e e . , 2 0 0 1 文章编号 : 10 0 0 一 069 0 (200 1 )06 一 0 55 8 一 06 城市相互作用关系的一种新模式 —近域城市整合研究 王士君 ‘, 高 群“ , 王 丹 (1 .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 吉林 长春 13 00 24 ; 2 . 中...

城市相互作用关系的一种新模式_近域城市整合研究
第 2 1卷 第 6 2 0 0 1 年 1 2 期 月 地 理 科 学 以二IEN T IA G E ()G R A PH ICA S IN ICA V o l . 2 1 N o . 6 D e e . , 2 0 0 1 文章编号 : 10 0 0 一 069 0 (200 1 )06 一 0 55 8 一 06 城市相互作用关系的一种新模式 —近域城市整合研究 王士君 ‘, 高 群“ , 王 丹 (1 .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 吉林 长春 13 00 24 ; 2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北京 10 0 1 01 ) 摘要 : 市场机制下的生产要素流动以及经济发展全球化 、 区域集团化的走向 , 改变了近域城市间要么行政协调 、要 么纯粹竞争的传统相互关系 , 代之以“整合并共同繁荣 ”这一新的发展模式 。 以前期实证研究为基础 , 从理论上论 述了城市整合的背景 、理论内涵和城市不整合的状态特征 ;指出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创新 、生产要素互补 、企业集团化 、统一市场体 系建设 、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共享共建是近域城市整合的动力机制和 “结节点 ” ; 同时还提出了 “成长三角 ” 、 “雁行 式 ” 、 “多极式 ” 、“双核式”等近域城市整合发展模式 。 关 健 词 :城市 ; 整合 ; 模式 中图分类号 : 凡29 . 23 文献标识码 : A 1 “近域城市整合”的提出及理论内涵 城市间距离缩短 , 大城市群崛起并左右区域经 济 , 这是近年我国区域与城市发展中出现 的一个新 特点 。 目前 , 我 国有大城市 (50 万 人 口 以上 ) 80 个川 , 在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与现代化交通通讯 手段的双重推动下 , 形成了诸如京津唐(华北 ) 、沪宁 杭 (华东 )、辽 中南 (辽宁 ) 、成渝 (原 四川 )、深 广 (广 东 )、厦泉漳(福建 ) 、青济(山东 ) 、长吉(吉林 ) 、哈大 齐(黑龙江 )等众多城市群 。 这些 由地域邻近的两 、 三个大城市为主体组成的大城市群—即近域大城市 , 是区域存量资本和生产要素高度集聚的地区 , 是 区域未来发展的生长点和增长极 。 然而 , 与城市群 崛起的同时 , “过分追求局部利益而忽视甚至破坏整 体持续发展 ’, [2] , 也成为当前我国区域与城市发展中 存在的突出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 特别是在大城市聚集地区 , 受局 部利益驱动 , 城市间相互作用的负面后果更为严重 。 在世界经济日益走向区域化 、集团化的今天 , 大城市 间这种不整合关系 , 不但严重制约 了城市 自身的发 展 , 也破坏了相关区域的发展 。 因此 , 探讨区域城市 群体的整合机制和模式 , 促进地区合作关系的形成 , 成为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前沿性的问题 。 “整合 ”一 词源于地质学 (英文为 Co nc or dan ce 或者 In te g ra t io n [’] ) , 现 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 、经 济学的研究。 “社会整合”是指调整社会中不同因素 的矛盾 、冲突和纠葛 , 使之纳入统一体系的过程川 。 在这个过程中 , 社会各分立而又有联系的单位通过 相互适应 , 遵循相 同的行为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 从而达 到团结一 致 , 形成一个均衡的体系 ; “文化整合 ”是指相异的或 矛盾的文化特质在相互适应以后形成的一种和谐的 文化体系 ls] ; “经济整合 ”是指对产业结构 、经济的组 织结构等进行战略性的调整和重组 , 提高产业的集 约化程度 、扩大经营规模 , 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优 势互补 , 从而增强竞争力 [3 ] 。 而 “近域城市整合”则 是指地域毗邻的城市间 , 建立在合作 、竞争和控制三 维框架下 的动态 的 、 可调控的可持续发展 过程 。 “整”是“合”的前提 , “合”是 “整 ”的结果 , “整 ”是开 始 , “合”是相对的 、暂时的均衡 。 而 “整”与 “合”所产 生的效应即是“发展” , 发展是整合的最终 目标。 城 市是自然 、社会 、经济 、文化的复合体 , 城市整合涉及 到社会 、经济 、文化等诸多方面 [41 。 群体中的城市彼此都存在差异 , 差异的存在是 整合的内在基础 。 基于差异的整合 , 是城市相互作 用从无序到有序 、从无机到有机 、从不完善到比较完 善的最佳方式 。 城市的整合基于互补和共享 , 是以 多元主体和异质性因素的存在为前提的 。 整合并不 抑制多元状态 , 而是增进多元主体和各种异质性因 素的交往和联系。 整合是拓宽城市生长点和生存空 收稿B 期 : 2 0 0 1 一 0 3 一 0 1 ; 修订 B 期 : 2 0() l 一 0 5 一 2 2 墓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域大城市整合发展机理研究”(项 目批准号 4 9 8 7 1 0 3 3) 的部分研究成果 。 作老简介 : 王士君(l 9 63 一 ) , 男 , 副教授 , 博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城市地理教学与研究 。 6 期 王士君等 :城市相互作用关系的一种新模式 间的切入点 , 是对现存城市关系格 局的一种突破 。 城市之间的合理分工 、彼此联系 、协同作用 , 在 空间 形态上就表现为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点一轴一面系统 的融合 。 通过整合不仅可以改变城市间的相互作用 关系 , 同时也能够改变和塑造城市自身 , 整合是形成 有序结构和网络化的必要途径 , 是寻求城市间固有 的规律性的手段 。 当然 ,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 每个城市都追求自身 利益 , 都想扩大 自己的影响范围。 这是整合的障碍 , 也是整合发展的意义所在 。 也正因为此 , 整合发展 中的宏观调控 、规划或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协调手段必不可少 。 无 论是区域 , 还是城市 , 在很大程度上 , 整合是一种政 府行为 。 因为城市 间的排斥 、竞争和磨擦需要整体 的调控以及必要的约束和限制 。 “协调”和 “一体化 ” 这两个概念在很多情况下可以替代 “整合 ”一词 , 但 是 “整合 ”比这两个概念更具包容力 、灵活性和力度 。 整合包括被整合者的相互协调 , 但不限于协调 , 它还 包括磨合 、调控 、约束甚至限制 。 整合并不排斥竞 争 , 如果整合方式合理 , 合作与竞争都是形成有序的 积极因素。 在整合过程中 , 竞争的一般概念必须深 化拓宽 。 “竞争 ”一词 的拉丁 文词源意 为 “共同追 求 ” , 这一涵义更相似于合作的概念 , 而不是冲突性 的对抗行为这一狭隘的概念 。 合理的竞争能促进专 业化和创新发展 , 但是不受控制的竞争(盲 目竞争 ) 行为会阻碍协调 , 而过多的控制又会抑制创新 , 三者 都适度才会在整合中形成 良性循环 。 的分析评价反馈系统 和实施管理协调系统 , 通过这 两个系统的引导与制约使 目标与结节点 (推动因子 ) 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断深化 , 从而使整合的过程不断 深化 。 在这个大的系统中 , 会不断的有新的结节点 加入整合过程 , 目标也处于经常的更新之中 , 整合的 目标和结节点都是在不断变化中的要素 , 分析评价 反馈系统和实施管理协调系统也相应的不断升级优 化 , 这其中包含着保证整合进行的触发机制和整体 协调机制 。 近域大城市之间的整合必须构建这样的 作用机制才能保证整合的有序进行 。 分析评价反馈系统 整合 目标 实实施管理协调系统统统 整合结节点点 图 1 城市整合机制示意图 F ig . 1 T h e m e ehan ism o f ur ban in te g r a t io n 2 近域城市整合的动力机制和 “结节 占 ’, 在经济活动中 , 城市之间的相互影响或依存关 系不是暂时的 , 而是连续不断的 , 他们的相互作用动 静结合 、反复进行 。 每个城市都会发现他们处于一 种类似的“囚徒的困境 ” [6] , 不整合的发展方式将使 各方的整体利益受损 。 如果存在一个相互沟通的渠 道 , 那么对城市群体来说 , 合作意向是各方的最佳选 择 。 在无限次“博弈 ”的过程中 , 各方都有机会影响 竞争对手的行为 , 只要各方都关心未来的收益 , 那么 不整合所产生的后果就足以说服各方采取有效的策 略 , 以理性务实的态度对待整合 , 城市群体中的各方 就会取得最优效益 。 各方的着眼点应是他们在整个 过程中的总体利益而不是某一阶段的局部利益 [v] 。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 整合的目标是总体利益和 各自利益都较大 。 要实现这一 目标需建立针对 目标 这里的“结节点 ”实质是指城市整合的切入点 , 既有要素含义 , 又有空间区位意义 。 因为在现有条 件下 , 近域大城市的整合很难 自发形成 , 必须在制 度 、经济 、社会和文化等动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凸显 整合的结点 , 也就是探索城市间协作 、交流 、发展的 生长点 , 城市间进行整合的 “锲合点” 。 它们可以是 城市之间通过交流而产生的具有进一步扩散价值和 作用的推动性政策 、推动性产业和特殊的地域 。 “结 节点”不仅使城市自身获益 , 也使城市群体的发展水 平提高 , 其社会经济活动服务于整个城市群体。 如 制度上的创新 、生产要素的互补 、企业的集团化 、统 一市场体系的建立 、共享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 设等 。 从地域上看 , 城市的边缘区 、城市群体间共享 性的基础设施所在地等 已经在发挥整合结节点的作 用 。 2 . 1 制度创新 制度确定了社会经济活动的规则 , 主要包括政 策和体制两个方面 。 我国的大城市仍 以单位所有 制 、就业终身制等传统的社会体制维持社会的运作 , 社会体制滞后于经济发展 。 因此 , 应通过职能分工 政策 、产业布局政策 、城市的调控和管理体制 、财税 体制 、户籍体制 、社会保障体制等政策体系的不断完 善 , 坚持制度创新 , 建立具有更高运行效率的经济运 作机制和社会组织机制 , 来打破城市之间要素流动 5 60 地 理 科 早 21 卷 不畅的局面 , 创造更有力的制度环境 , 以适应新的经 济发展态势 , 是当前我国经济转型期城市间经济关 系的整合所必须的 , 也是首先需要解决的[s] 。 2 . 2 生产要素互补 在城市群体中 , 由于资源享赋的差异 , 各城市在 生产要素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互补 , 某些城市在经 济发展的初级生产要素上比较丰富 , 如自然资源 、初 级劳动力资源等 , 某些城市的高级生产要素较有优 势 , 如资本 、高级技术人才 、科教机构 、现代化的交通 通讯网络等 。 城市 间通过推动生产要素的互补 , 加 速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 、合理配置 , 从而使生产要素 得到高效利用 [0] 。 2 . 3 企业集团化 改革开放以来 , 企业 已经逐渐成为独立的市场 行为主体和区域经济的运行主体 。 在市场经济体制 下 , 企业集团可以逐渐发展成为城市之间连接的桥 梁 。 企业集团可以股权 、资金 、技术 、销售为纽带 , 统 一控制与支配企业的生产经营 , 采取多种联合形式 , 有效的突破城市间的行政壁垒 , 解决城市群体经济 发展的结构性矛盾 , 通过存量调整和资产重组等方 式推动国有资产从劣势企业 向优势企业转移 , 形成 跨城市 、多方位 、多层次的协作 , 促进地 区产业结构 合理化和城市主导产业在城市间的相互渗透 , 建立 产业间的密切联系 , 构造更为灵活的产业体系 , 在互 动互补 的过程 中实现 各城 市主导 产业 的共 同发 展 171 。 从而达到经济整合发展的目的。 2 . 4 统一市场体系的建立 近域大城市群体可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 , 凭借 市场机制的作用协调城市间的经济社会活动 , 谋求 共同发展 。 市场发育成熟 、市场体系健全 、市场规则 合理 , 城市群体内外的资源才能得到优化配置 。 这 个市场体系应包括各种生产要素 , 其中最重要的是 资本市场和人才市场 。 因为一个功能完善的资本市 场对整合经济条件各异的大城市经济具有重大意 义 , 有利于城市群体利用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 ;知 识经济时代人才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 , 人才的自由 流动有助于实现各城市在市场上的效率和公平 。 2 . 5 共享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城市的空间格局具引导 作用 , 基础设施的布局与建设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 建设都涉及较大的区域范围而不仅仅局限于市区或 城市本身 。 科学 、高效率的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以 及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对城市群体的持续 、健康 、快 速发展非常重要 。 基础设施与生态的共建和共享使 各城市共同分担责任和利益 , 摆脱仅从自身利益出 发的局限性 , 避免了不合作的方式使各方的整体利 益都受到损害。 3 城市间不整合的状态特征 3 . 1 城市经济职能趋同 , 分工不合理 , 产业同构化 长期的行政壁垒阻碍城市间的横向联系以及同 一区域资源结构的相似性 , 是造成城市工业结构雷 同 、产品结构类似 、技术结构相同的主要原因 。 城市 之间普遍缺乏合理 的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 , 城市之 间重复建设并争原料、争市场 , 从而导致城市分工不 明确 ;在城市开发区建设方面也表现出专业化不 明 显的特征 , 对产业配置缺乏宏观调控 , 各种类型的开 发区结构雷同。 这些现象总体上导致城市经济职能 趋同、分工不合理 、产业同构化 , 因而整个城市群体 的发展基本上处于无序状态 , 难以发挥整体效应。 3 . 2 城市群体内市场屏障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初期 , 市场体制尚 不完善 , 市场的作用 尚未达到理性水平 , 其在生产 、 管理和流通领域中的基础 作用受到 限制 , 实际上各 城市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封锁和割据 。 市场的 分割使竞争力本就脆弱的国内企业进入市场的成本 提高 , 由此带来 巨大 的经济损失 。 僵硬的行政区域 管理系统人为地将经济活动束缚在按行政隶属的条 块中 , 导致经济的条块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 。 各城 市作为独立的行政区 , 为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 化 , 往往采取行政手段实施地方保护 , 直接干预经济 而不考虑整个区域的经济环境 ;在外向型经济中各 自为战 , 在吸引外资和引进项 目上竞相低价恶性竞 争 , 从而损害了城市群体的整体利益 。 3 . 3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由于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大城市的集聚和迅速扩 张 ,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干预大大加强 , 人地矛盾 日趋激烈 , 而且各个大城市的经济结构大多向重型 化发展 , 长期以来环境的治理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 使本来就很脆弱的城市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 尤 其是市际的交叉污染相互扩散导致环境污染加剧 , 往往造成区域整体环境质量下降。 如辽中南城市群 的工业废气排放不仅造成低层大气污染 , 还形成酸 雨危及东北地区各省 ; 长江三角洲素以 “江南水乡 ” 著称 , 但京杭大运河、淮河污染和太湖富营养化的问 题 已经危及城市居民的饮用水 , 苏州 、无锡 、常州市 6 期 王士君等 : 城市相互作用关系的一种新模式 内河道早已鱼虾绝迹 , 地面水源严重污染 ;过量开采 地下水也造成区域性大面积地下水漏斗和极为严重 的地面沉降现象 。 3 . 4 缺乏统一的区域发展规划 , 城市规划自成一体 各城市的城市规划多 以自身行政区范围为界 , 往往不考虑区域整体发展状态 , 追求自成体系 , 各大 城市间缺乏应有的整合 。 这样既难以保持和发扬各 城市的特色和优势 , 也难以形成整体区域经济网络 。 城市规划着重于条条 , 缺乏有效处理块与块 、条与块 之间建设发展问题的协调机制 , 使区域发展中的许 多现实间题得不到解决 110 ] 。 3 . 5 交通网络建设缺乏统筹规划 大城市的交通通讯情况比中小城市发达 , 但是 由于各地交通网络建设缺乏统筹规划 , 仍旧难以满 足城市群体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需求 。 如长江三角 洲城市群体内虽然拥有水运 、铁路 、公路 、 航空和管 道等多种运输方式 , 交通线网密度和运量在全 国同 类区域中均为最高 , 但仍远远落后于本地 区的经济 发展和城市化水平 , 在综合交通运输网建设 中忽视 了内河航运的统一规划 , 不但使水运的优势没能充 分发挥而且使交通体系整体上难以形成网络 。 交通 设施的建设往往未充分考虑城市群体发展的整体利 益 [川 。 又如湖南黄花国际机场建在长沙市最北端 , 增加了株洲 、湘潭两市市民共享这一基础设施的难 度 [6 ] 。 3 . 6 企业规模偏小 , 组织结构封闭 大中型企业本应在城市群体中发挥规模优势 , 组织产业链条和产品链条 , 但是绝大部分企业将科 研 、生产 、销售以及社会服务功能都集 中于一体 , 企 业组织结构呈现 “大而全 ” 的高度封 闭性 , 降低了企 业对地方的经济联系和生产的社会化水平 ; 同时 , 受 部门和地方利益的制约 , 企业不同所属关系形成各 自的利益群体 , 企业的联系与协作仍然局限于本部 门和本地区 , 不注重城市群体内企业的有效和合理 的经济联系 [v] 。 以上这些不整合状态已经构成大城市群体健康 发展的突出障碍 , 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 4 城市整合发展的一般模式 4 . 1 “成长三角”整合发展模式 “成长三角 ”模式下的诸城市群体 , 不仅在结构 形态上表现为“三角形 ” , 而且在经济发展上 由于城 市规模和实力的不同也形成了以一个主角带动两个 副角的稳定结构 。 典型的“成长三角 ”整合模式的城 市群体有 : 长沙一株洲一湘潭 , 厦门一泉州一漳州 , 武汉一宜 昌一襄樊 , 哈尔滨一大庆一齐齐 哈 尔等。 三角结构中 , 长沙 、武汉 、哈尔滨 、厦门等 , 或为首府 城市或为区域的经济中心 , 无论在政治地位还是社 会文化发展水平 , 都远高于其副角城市 , 因此 , 在城 市群体的整合发展过程中 , 主角城市可充分利用科 技和人力资源优势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 , 对于 不适宜发展的产业或基础不好的产业可主动转移向 副角。 整合的重点在于改变城市功能趋同 、城市间 分工不明确 、 “大而全 ”的工业发展的历史烙印 , 通过 职能更新 , 树立主角城市的形象 , 重点发展都市旅游 业 、信息产业 、金融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 形成较高层 次的产业结构 ;副角城市可通过突出发展在全国乃 至世界居优势地位的专业化部门巩固“成长三角”的 产业实力 [‘2 ] 。 4 . 2 “雁行”整合发展模式 “雁行 ”整合发展模式的结构是以核心城市作为 整个城市群体的 “发展极 ” , 以铁路 、 公路 、海路 、 河 路 、航空构成交通框架 , 以其他不同功能和规模的大 城市为“协调极” , 形成高层次的 、整体的经济网络和 新型的地域生产力关系 。 城市群体共有的文化底蕴 和城市间文化的认同与融合对于城市群体社会经济 整合十分有利 , 并且城市之间的经济联合与协作也 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 “发展极 ” 位于城 市群体整 合发展的 “领头雁 ”位置 , 负责引导人流 、物流 、资金 流 、信息流在整个城市群体中的互动运行 , 同时 , 作 为创新区 , 通过制度创新 、管理创新 、服务创新 、观念 创新等 , 不断的向其他大城市推出新技术 、新产品 、 新观念 。 “发展极”与其他大城市形成一定的分工体 系和发展梯度 , 从而在整合的过程中 , 有利于人流 、 物流 、资金流 、信息流的增值循环 [‘3 1 。 “雁行 ”整合 发展模式的典型大城市群体有 : 以上海为核心的长 江三角洲城市群体包括包括上海 、南京 、杭州 、宁波 、 苏州 、无锡 、常州 , 此七大城市分属三个省级行政区 管辖 ; 以沈阳为核 心的辽东半岛城市群体 , 包括沈 阳 、大连 、鞍山 、抚顺 、本溪 、辽阳 ; 以青岛为核心的山 东半岛城市群体 , 包括青岛 、济南 、淄博 、潍坊 、烟台 ; 以郑州为核心的河南城市群体 , 包括郑州 、洛阳 、开 封 、平顶山 、新乡 [‘4 ] 。 4 . 3 “多极式”整合发展模式 “多极式 ”整合发展模式以香港 、广州 、深圳 、澳 「〕所形成的珠江三角洲大 城市群体最为典型 , 城市 地 理 科 学 2 1 卷 之间存在强大的吸引力和制衡关系 , 是一种多极化 的格局 。 港澳和深穗之间的合作 已有 良好的基础 , 但 “前店后厂 ”的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城市群体经 济发展的需要 , 必须展开全方位的整合 。 因为港澳 地区有大量广东移民 , 在文化上同深穗存在紧密的 血缘联系 , 四大城市也各有优势 :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 心 , 有着较为成熟的市场体制并且拥有大量高级管 理 、技术人才 ;澳门虽地域狭小 , 但在旅游博彩服务 业方面已取得相当成功的经验 , 而且澳门有“欧洲咨 讯中心 ”之称 , 可双向传播欧洲与澳门周边地区的经 济文化信息 ;广州是华南地区的经济 、政治 、 文化 中 心 , 虽然与香港相比实力较为逊色 , 但其作为政治文 化中心和交通枢纽的作用也是香港不可替代的 , 在 基础研究和高科技的研发方面也拥有雄厚的科研力 量和专业人才 ;深圳是群体中的第三大城市 , 虽然基 础科研力量并不雄厚 , 但由于机制灵活和政策 的优 惠 , 高新技术产业却相对发达 。 所以 , 可在港 、 澳 、 深 、穗之间建立协调管理机制 , 协调有关各方的基础 设施 、环保及产业结构等各种问题 , 特别是各大城市 之间的竞争关系 。 香港 、澳门发挥其国际化优势 , 为 整个城市群体筹集资金 , 开拓国际市场 , 引进国外先 进技术 , 建设国际化的信息网络为主导 ;在工业 、科 技 、文教 、国内交通方面以广州为主导 , 发挥广州作 为华南政治 、经济 、文化中心的地理 、历史优势 ;深圳 则致力于成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先锋 。 4 . 4 “双核 ”整合发展模式 在“双核 ”整合发展模式中 , 随着高速公路等现 代交通通讯的进步 , 城市在空间上距离缩短 , 而且两 城市的经济、 社会 、文化发展水平也比较类似和接 近 。 问题在于各城市的单干思想比较强烈 , 整合愿 望淡薄。 但是面临共同的困境如 : 资金不足 、资源曦 乏 、基础设施滞后等等 , 单独解决这些问题 , 两市都 力不从心 。 如果整合解决共同性问题 , 把整合深入 到各个层面 、各个环节中 , 发挥整体优势 , 两市都将 从中受益 。 因此 , 顺从发展的客观要求 , 人为地促进 整合进程 , 将大大加快城市群体的经济与社会的发 展 。 双核型整合发展模式中 , 中心和副中心之间的 整合实际上是区域间的整合 , 两市的整合可以带动 区域的整合。 由于两市发展水平接近 , 在这种双核 型城市格局中 , 关键在于打破条块分割 , 促进城市互 补 , 特别是 目前相对较弱的城市的具体定位和策略 选择 , 正确的处理与中心城市在发展中的优势互补 新型合作关系 。 通过副中心城市的超常规发展 , 促 使 “双核牵引”的崭新格局形成I” l 。 与其他模式相比 , “ 双核”整合发展的关键在于 改变两市孤立发展的状态 , 使彼此的毗邻状态成为 区位的优势 , 而不是制约 。 从整体角度调整和重组 产业的布局 , 逐步确立城市经济综合体中的主导产 业群体 , 形成两市之间多维度的产业转移 、传递和互 动 。 “双核 ”整合发展模式的典型大城市群体有 : 北 京一天津 , 成都一重庆 , 长春一吉林 , 石家庄一保定 等等 。 参考文献 : 【l」 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 19 9 7 〔M 」. 北京 : 统计出版社 , 1 9 9 8 . 【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建议 . 面对 21 世 纪我国城市化新 形势 , 要重视 区域整体协调发展〔R 〕. 国家自然 科学 基金委员 会简报 , 第 16 期 , 19 9 7 . 【3 」 Je r职 p a te h ell , K al e ido s c o p e . E eon om se s : T h e Pro e ess e s o f Q 减)p - era t io n . C石m Pe tit ion , an d C冶n trol in R 馆io nal E co no m ie De v el o P- rn e n t [J」, A AA G , V 6 186 , 3 , 1 9 9 6 , PP , 4 8 1 一 50 6 . [ 4 」 H a rol d Car t e r . T h e s tu d y o f u r ban G e o g ra p hy [M ] . A th e n a e u m Pr e s s , 19 8 1 . [5〕 R oe h n e r . “ E v o lu t ion o f u r ba n s ys t e m in th e P a r e to P la n e ” , Jou rn al o f R e g ion al Sc ien e e [J] . 19 9 5 , 3 5 (2 ) . 〔6] 刘澄 . “囚犯难题”与地区产业结构协调〔J] . 经济问题 , 19 99 , 3 : 2 一 6 . 〔7〕 谢识予 , 经济博奕论【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19 9 7 , 6 . 【8] 姚士谋 . 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 . 城市规划, 19 9 7 , (6 ) . 〔9 〕 王辑慈 . 关于我国区域研究中的若干新概念的讨论【J] . 北京大 学学报 , 1 99 8 , 6 : 11 4 一 12 0 . 〔10 ] 周一星 . 城市地理学【M〕. 商务印书馆 , 19 95 . 〔川 张鸿雁 , 迈向二十一世纪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战略定位 分析 [J〕.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 19 99 , 1 : 126 一 135 , 仁12 〕 阅紫康 . 整合 : 中国经济发展在世纪之交的命题 [J] . 甘肃社会 科学 , 19 9 9 , 5 : 44 一 4 7 . 【23 〕 场urn e L S , Sim mon s J w . Sy s t e m s o fC it ie s [M ] . N ew Y o r k : O x fo r d U n iv . P r ess , 1 9 7 8 . 〔14 」 顾朝林 . 城市经济区理论与应用〔M 〕, 长春 : 吉林科技出版社 , 1 99 1 . 【1 5 」 陆大道 . 区域发展与空间结构【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19 9 5 . 6 期 王士君等 :城市相互作用关系的一种新模式 5 63 A N ew U r ba n In te r re la tio n Pa tte rn 一Adj ace n t U rb a n In teg r a tion w A N G shi一u n , , G A o Qu矛 , w A N G 伪n (1 . 肠11卿 of U卜加n a n d E n 饭ro 。二e 二扭l &刚ces , 介砧r t俪 st No r m a z un i~ ity . o a n g ch u n , J泛lin 1 300 24 ; 2 · In st it “te of G “呵ra Ph l’ca l &如ces a nd Na tu ra l R彻“~ 尺e划rc h , the Ch 伽ese A c a de m y of 免。ces , 及心ing 10 01 01 ) A b str a et : T he flo w in g o f Pro d u e tiv e elem e n ts , th e tre n d o f e e o n o m ie g lo ba liz a tio n a n d reg io n a g g lome r a t io n u n - d e r m a r k e t sys t em r e s u lt in th e g r e a t eha n g e s o f the co n v e n t io n a l co rre la tio n o f adj a e e n t eit ie s , w h ieh 15 e ith e r a d m in is tr a tiv e h a rm o n y o r p u re co m p e t it io n , a n d 15 re p la e e d b y a n e w p a t te r n o f “ in te g r a tio n a n d co- pros p e r - ity , , . T h is p a p e r 15 b as ed o n the p re e e d i昭 Po s it ive re s e a rch , e x p lo r in g th e iss u e o f the ba ekg ro u n d a n d im p lie a - t io n o f u r ban i n t呀 ra t io n , a n d the fe a tu res o f d isin te g ra t io n . It 15 p u t fo rw a r d tha t ins titu t io n in no va t io n , m u t u al e om p l em en t a砂 of pro d u e t iv e e le m e n ts , e n te r p r is e s g ro u p in g , u n ite d m a rke t sys te m a n d the sh are a n d 份co n - s tru e tio n o f in fra s t川 e tu re a n d e汾e n v iro n m e n t a re the d r iv in g m e eha n ism a n d “ no d e s ” o f u rba n in te g r a tion . M e a n w h ile , the in t e g ra tio n p a tte rn s o f “g ro w th t r ia n g le ” , “ w ild g oo s e fl yin g , , , “p lu ra l因la r iza tio n , , a n d “ d o u - ble co r e s , , a re p o in te d o u t . T h is a r tiele h ol d s tha t it 15 a n ew fe a tu re o f re g io n al a n d u rb a n d e v elo p m e n t in Ch in a in r e e e n t ye ars tha t th e d is ta n e e s b e tw ee n e it ie s d e e r e a s e , m e tro p o lis e m e馆e s a n d im p a e ts r馆io n a le co n o m y . M e a n w h ile , ho w e v e r , o v e r em p ha s iz i飞 on lo e a l ben e fits a n d th u s d is re g a rd in g o r e v e n d am a g in g o v e r a ll s u s t a in a ble d e v e lo p m e n t , nam ely the p he nom e no n o f d isin t眼 r a t io n h a v e b eco m e m aj o r p r o blem s in re g io n a l a n d u rb a n d e v e lo p m e n t . S u e h p he - no me no n s m a in ly re fe r to : ¹ th e s im ilia r i ty o f u rb a n e e o n o m i e fu n e t io n , i n a p p ro p r ia t e la bo u r d iv is io n a n d co m - mo n in dus t ri al s tr u e tu r e ; º in t e r n a l m a r k e t b arr i e r a n d lo e al p ro t e e tio n i n u rb a n a g g lo m e r a t i o n ; » s e r io u s p o l- lu tio n o f e e o- e n v iro n m e n t ; ¼ lac k i n g p lan n i n g s ; ½ la ck in g ov e r a ll p la n n i n g in tra n s p o r t n e tw o rk co n s t ru e tio n ; ¾ sm a ll sca le a n d e lo se o r g a n iza t io n s tr u e t u r e o f e n t e印r is e s . O n th e ba s e s o f the s e , a n e w 一 typ e in t e r r e la t i o n p a t - t e rn 一 in t e g r a ti o n 15 a t te m Pte d to d ir e e t u rb a n d ev e lo Pm e n t . K ey wo rd s : e ity ; u rb a n i n t e g r a t io n ; u r ba n p a tt e r n
本文档为【城市相互作用关系的一种新模式_近域城市整合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7535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11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6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3-26
浏览量: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