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ppt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与批评

ppt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与批评

举报
开通vip

ppt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与批评null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与批评 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与批评 课程介绍 (一)教学内容:本课程就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些重要创作现象和批评现象予以讲析,内容包括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两大部分。其中现代部分安排8讲,当代部分安排8讲,共16讲,各讲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从整体上考虑到文学史的发展逻辑以及作家作品、文学思潮、文学史现象几方面内容的平衡,以努力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 (二)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比较深入系统地理解和认识现当代一些重大的文学现象和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让学生通过对所选专题的认真学习,养成文学...

ppt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与批评
null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与批评 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与批评 课程介绍 (一)教学内容:本课程就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些重要创作现象和批评现象予以讲析,内容包括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两大部分。其中现代部分安排8讲,当代部分安排8讲,共16讲,各讲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从整体上考虑到文学史的发展逻辑以及作家作品、文学思潮、文学史现象几方面内容的平衡,以努力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 (二)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比较深入系统地理解和认识现当代一些重大的文学现象和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让学生通过对所选专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的认真学习,养成文学鉴赏、评析的习惯和眼光,并引发对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与文学评论的兴趣。具体体现为: 1)能够解释现当代文学史价值构成的一些基本理念,如启蒙、批判国民性、民间、现代性等,并理解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 2)能把握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一些基本逻辑规律。 3)能把握住一些重要作家作品的基本审美特。 4)能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些重要思潮和批评现象有比较客观的认识。 (三) 学习方法:多读,多思. 课堂教学安排课堂教学安排第一讲:总论 第二讲:总论 第三讲:总论 第四讲:鲁迅及他的<<伤逝>> 第五讲:郁达夫及他的<<沉沦>> 第六讲:柔石<<二月>> 第七讲:何其芳<<预言>> 第八讲:张爱玲及其<<倾城之恋>> 第九讲:无名氏及其<<野兽、野兽、野兽>> 第十讲:赵树理及<<三里湾>> 第十一讲:张贤亮及其<<绿化树>> 第十二讲:路遥及其<<人生>> 第十三讲:李亚伟及其<<中文系>> 第十四讲:余华及其<<现实一种>> 第十五讲:阎连科及其<<受活>> 第十六讲:金庸及其<<射雕英雄传>>第一章: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概说第一章: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概说 一.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范畴或界定 (一)关于文学的定义 古代的杂文学定义:文学一词的最初含义,是指文章和博学。从现有文献记载看,“文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孔子《论语》中,则直接地指文章和博学,被列为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之一:“文学子游、子夏。”后来的《魏书·郑义传》这样说:“而羲第六,文学为优。”在这里,文学是指有文采的语言作品,即今天意义上的文学;同时,文学也指人的博学,即今天意义上的学识或学术,如哲学、历史、语言等。 可以看到,文学一词在中国出现,一开始就突出了“文采”含义。同时,文学从它被使用时起就具有了学识(博学)含义。 按照这种观点,凡是富于文采的作品和显示渊博学识的作品,都可以被称为文学。章太炎:凡有文字,著以书帛,皆问文学。 现代的一般理解:审美意识形态,即通过语言艺术所传达出的情感本位\生命本位的人的存在形态. 例子:国王死了,王后也死 了(一般性的叙述) 国王死了,因为伤心而死(文学) 再如:国王他死了(一般性的叙述) 国王 他 死 了(文学) (二)文学的作用: 审美:认识、移情、替代性的自我实现、升华等 (二)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界定 1.时间意义上;2,价值取向意义上 中国现当代文学:又叫20世纪中国文学\中国新文学 null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生发展背景 (一) 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与变革 (传统社会结构的危机-------现代中国社会的转型------迄今为止的变革) (二)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与变革 (传统文化体系的危机------文化的现代转型-------艰难的发展过程) 三.中国现代代文学的分期(大致说来,三个三十年) (一)第一个三十年(现代时期,即从五四新文学到1949) 特征:1.文学发展的大时代. 由传统向现代的转折中,多元开放,不拘一格,各方面都表现得轰轰烈烈时期。 鲁迅的大时代说:大时代(大死大生,大破大立、大悲大喜,大沉大浮)决战的时代,极期。 鲁迅一九二七年冬天说:“中国现在是 一个进向大时代的时代。但这所谓大,并不一定指可以由此得生,而也可以由此得死。” 4几个月后他又预言:“不远总有一个大时代要到来。”5这“大时代”是什么呢?他解释说:“许多为爱的牺牲者,已经由此得死”,他们 “以愉快和满意,以及单是好看和热闹,赠给身在局内而旁观的人们,但同时也给若干人以重压”;“这重压除去的时候,不是死,就是生。这才是大时代。” 话虽说得折拗,意思还是明白的,到献身者的牺牲不再仅仅引人旁观,而是逼人奋起的那一天,黑暗和光明将会有上场殊死决战,这决战的时候,便是大时代。其实,信用他后来评论小品文的话,是还有更加简洁的解释:“也如医学上的所谓,极期一般,是生死的分歧,能一直得到死亡,也能由此至于恢复。” null “小时代”:与大时代相反的,则是平庸的时代,是小时代.清代思想家龚自珍对此有深刻论述.《乙丙之际箸议》二十多篇( “箸议”,就是私下的议论),把三世重新分为“治世”、“乱世”、“衰世”。在他看来,所谓“衰世”就是“文类治世,名类治世,声音笑貌类治世。黑白杂而五色可废也,似治世之太素;宫羽淆而五色可铄也,似治世之希声;道路荒而畔岸隳也,似治世之荡荡便便;人心混混而无口过也,似治世之不议。左无才相,右无才史,阃无才将,庠序无才士,陇无才民,廛chán无才工,衢无才商,巷无才偷,市无才驵,薮泽无才盗,则非但鲜君子也,抑小人甚鲜。” 即使有 “才士和才民”, 也被那些不才之人“督之、 缚之、 以至于戮之”, 戳指“戳其心”, 即“戳其能忧心, 能愤心, 能思虑心, 能作为心, 能有廉耻心, 能无渣滓心”。 就以今日中国教育界而言, 虽然教学大楼林立, 师资如云, 但学校却办成官衙门, 校长成为利禄加身的官老爷, 有良知的教师被“督之、 缚之、 以至于戮之”。 “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 大时代的知识分子特征:每个人都表现出一种拯救天下义不容辞的责任感以及 舍我其谁的自信,勇于承担,勇于表达,他们的痛苦和彷徨,也都有一种大境界在支撑 李伯元:世界昏昏成黑暗,未知何日放光明,书生一掬伤时泪,誓洒大千救众生 鲁迅: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汪精卫: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null2.文学革命的爆发与现代文学价值原则的确立 1)三个理论代表:陈独秀,胡适,周作人. A.陈独秀:文学革命的擎旗者 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1916年9月从第二卷改名为《新青年》,1917年迁至北京)在上海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这是一份综合性的文化批判刊物,也是整个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新文化阵营向旧文化挑战、进击主要阵地。在新文化运动中,其杰出的代表人物首先数陈独秀。 陈独秀(1880——1942),字仲甫,皖怀宁人,出身“书香门弟”,“官宦人家”,十七岁参加县考中秀才,但厌恶旧八股,醉心于新学问而东渡日本留学。1902年入留日学生团体“青年会”,1903年回上海与间士钊等人办《国民日报》。辛亥革命前再度回国在芜湖编办《安徽白话报》,从事反清活动,辛亥革命后任任安徽教育斤长,。1913年因讨袁失败逃亡日本。1915年重返上海,开始倡导新文化运动。在《新青年》中,陈独秀对青年进行思想启蒙,提出了“自由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六点希望。这六点希望体现了鲜明的“民主”“科学”精神。而这正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用来对抗封建主义的理论武器。陈独秀还于1919年1月提出要“拥护德谟克拉西(民主)和赛恩斯(科学)两位先生”。在《新青年》阵地上集结的急进的知识分子主要从两方面推进思想启蒙运动。 null 陈独秀在1915年就表露了要进行文学革命的愿望:“吾国文艺,犹在古典主义、理想主义时代,今后当趋向写实主义,文章以纪事为重,绘画以写生为重,庶几挽今日浮华颓败之恶风” 1917年:《文学革命论 》 :今日庄严灿烂之欧洲,何自而来乎?曰:革命之赐也。欧语所谓革命者,为革故更新之义。与中土所谓朝代鼎革,绝不相类。故自文艺复兴以来,政治界有革命,宗教界亦有革命,伦理道德亦有革命,文学艺术,亦莫不有革命,莫不因革命而新兴而进化。近代欧洲文明史,宜可谓之革命史。故曰:今日庄严灿烂之欧洲,乃革命之赐也。   吾苟偷庸懦之国民,畏革命如蛇蝎,故政治界虽经三次革命,而黑暗未尝稍减。其原因之小部分,则为三次革命,皆虎头蛇尾,未能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污。其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深积,并此虎头蛇尾之革命而未有焉。此单独政治革命所以于吾之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也。推其总因,乃在吾人疾视革命,不知其为开发文明之利器故。   孔教问题,方喧呶于国中。此伦理道德革命之先声也。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文学革命军”大旗,以为吾友之声援。旗上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null一点补充:为什么会由陈独秀提出?他有什么人格特征?人格特征:勇于决断,敢于 挑战,”虽千万人吾往矣”,不容别人质疑,意气用事 诗作《灵隐寺前》 垂柳飞花村路香,酒旗风暖少年狂; 桥头日系青骢马,惆怅当年萧九娘 和<<少年行>>(王维)比较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可见陈独秀的名士风流与狂放性\张扬性人格特征 新文化运动前夕,陈独秀堪称新派独一无二的思想领袖,那时蔡元培、胡适、鲁迅等人的影响力远远赶不上他。在《除三害》一文中,陈氏指出中国的三害是“官僚、军人、政客”,真是一针见血 .陈氏又云:“社会中坚分子应该挺身出头,组织有政见的有良心的依赖国民为后援的政党,来扫荡无政见无良心的依赖特殊势力为后援的政党。”他开始认识到政党的重要性,然而他本质上是个性情中人,是不能为政党所容的,即使是他自己缔造的政党。 晚年:湖上诗人旧酒徒,十年匹马走燕吴; 于今老病干戈日,恨不逢君尽一壶。nullB)胡适:文学革命的开创者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开创性的人物,具有深远的影响1910——1917年留学美国,1915年由康奈尔大学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随杜威研究哲学,并深受其影响。他与《新青年》的联系是通过当时主持亚东图书馆的汪孟邻接洽的,汪以同乡身份寄《新青年》杂志给胡适,并受陈独秀的委托邀其撰稿,胡适1916年开始在《新青年》上发表译稿,并在与陈独秀书信来往中讨论文学革命事宜。1916年10月,在致陈独秀信中胡适首次用了“文学革命”一词。信曰:“年来思虑观察所得,以为今日欲言文学革命,须从八事入手。” 所谓“八事”,即“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语俗字”。对这封信,陈独秀立即表示赞同,并将它刊于当月出版的《新青年》2卷2号,还要求胡适能“详其理由,指陈得失,衍为一文,以告当世”。于是胡适便以“八事”为中心写了《文学改良刍议》 . 胡适后来又将新文学运动的目标概括为”文学的国语,国语的文学”.为什么胡适要选择从语言文字的变革为突破口呢? “文字是文学的基础,故文学革命第一步,就是文字问题的解决。我们认定,死文字定不能产生活文学,故我们主张若要造一种活的文学,必须用白话来做文学的工具。我们也知道单有白话未必就能造出新文学;我们也知道新文学必须要有新思想做里子。但是我们认定文学革命须有先后的程序:先要做到文字体裁的大解放,方才可以用来做新思想,新精神的运输品。” 陈、胡二氏文章风格不同,个性有差异,对文学革命倡导的态度有区别也是事实。同是文学革命的举大旗者,胡适文章偏于商榷、说理,试图以理服人,文风温和、平静,是典型的学者风度,而陈独秀作为政治家、思想家,其文更富政治激情,更见政治眼光。胡适曾致信陈独秀,说文学革命非朝夕之日能定,也非一两人力而为,“绝不敢以吾辈所主张为必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而陈独秀则回信说:“鄙意容纳异议,自由讨论,固为学术发达之原则,独至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为正宗之说其是非甚明,必不容他人之匡正也。”两者比较,一平和,一激进;一谦虚,一自信。而陈独秀的激进、自信的确对推动文学革命进行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胡适的思想: 自由主义:“现在有人对你们说:‘牺牲你们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我对你们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个人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null逸事: 三十六个博士头衔; 我的朋友胡适之; “情愿不自由,便是自由了” :和小脚夫人江冬秀 被黄侃挖苦: 黄侃属于守旧派,向来看不惯胡适等一批新派人物的做法,一有机会便冷嘲热讽。有一次,他在讲课中赞美文言文的高明,举例说:“如胡适的太太死了,他的家人电报必云:‘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啊!’长达11字。而用文言则仅需‘妻丧速归’4字即可,只电报费就可省三分之二。” 一次黄侃当面责难胡适:“你口口声声要推广白话文,为什么偏叫胡适?而不是叫往哪里去?”胡适十分尴尬。 评价: (一)蒋中正的挽联: “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二)余英时的《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称:“对于这样一个启蒙式的人物,我们既不能用中国传统‘经师’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去衡量他,也不能用西方近代专业哲学家的水平去测度他。”《〈中国哲学史大纲〉与史学革命》也说:“他没有深入西学固是事实,但也正因如此,他才没有灭顶在西学的大海之中。”在《从〈日记〉看胡适的一生》又称:“他在西方哲学和哲学史两方面都具有基本训练则是不可否认的。这一点训练终于使他在中国哲学史领域中成为开一代风气的人……我们也不能过分低估他的哲学知识,他在美国最后三四年所受到的哲学训练已达到了当时的一般水平,足够他研究中国哲学史之用了。” (三)唐德刚先生在《胡适杂忆》书中:“胡适之先生的了不起之处,便是他原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山宗师,但是经过五十年之考验,他既未流于偏激,亦未落伍。始终一贯地保持了他那不偏不倚的中流砥柱的地位。开风气之先,据杏坛之首;实事求是,表率群伦,把我们古老的文明,导向现代化之路。熟读近百年中国文化史,群贤互比,我还是觉得胡老师是当代第一人!” (四)陈平原:读鲁迅的书,走胡适的路 null C)周作人:新文学理论纲领的正面奠基者 周作人(1885.1.16~1967.5.6),浙江绍兴人。原名櫆寿(后改为奎绶),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独应等。历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东方文学系主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任、客座教授。新文化运动中是《新青年》的重要同人作者,并曾任“新潮社”主任编辑。“五四运动”之后,与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与鲁迅、林语堂、孙伏园等创办《语丝》周刊,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曾经担任北平世界语学会会长。1939年成为汉奸。抗战胜利后被判处有期徒刑。建国后重新从事写作工作。 对新文学理论建设的贡献: 《平民文学》 、 《人的文学》 附: 《人的文学》 我们现在应该提倡的新文学,简单的说一句,是“人的文学”。应该排斥的,便是反对的非人的文学。  新旧这名称,本来很不妥当,其实“太阳底下何尝有新的东西?”思想道理,只有是非,并无新旧。要说是新,也单是新发见的新,不是新发明的新。“新大陆”是在十五世纪中,被哥仑布发见,但这地面是古来早已存在。电是在十八世纪中,被弗兰克林发见,但这物事也是古来早已存在。无非以前的人,不能知道,遇见哥仑布与弗兰克林才把他看出罢了。真理的发见,也是如此。真理永远存在,并无时间的限制,只因我们自己愚昧,闻道太迟,离发见的时候尚近,所以称他新。其实他原是极古的东西,正如新大陆同电一般,早在这宇宙之内,倘若将他当作新鲜果子、时式衣裳一样看待,那便大错了。譬如现在说“人的文学”,这一句话,岂不也像时髦。却不知世上生了人,便同时生了人道。无奈世人无知,偏不肯体人类的意志,走这正路,却迷入兽道鬼道里去,旁皇了多年,才得出来。正如人在白昼时候,闭著眼乱闯,末后睁开眼睛,才晓得世上有这样好阳光;其实太阳照临,早已如此,已有了许多年代了。  null 欧洲关于这“人”的真理的发见,第一次是在十五世纪,于是出了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两个结果。第二次成了法国大革命,第三次大约便是欧战以后将来的未知事件了。女人与小儿的发见,却迟至十九世纪,才有萌芽。古来女人的位置,不过是男子的器具与奴隶。中古时代,教会里还曾讨论女子有无灵魂,算不算得一个人呢。小儿也只是父母的所有品,又不认他是一个未长成的人,却当他作具体而微的成人,因此又不知演了多少家庭的与教育的悲剧。自从茀罗培尔(Froebel)与戈特文(Godwin)夫人以后,才有光明出现。到了现在,造成儿童学与女子问题这两大研究,可望长出极好的结果来。中国讲到这类问题,却须从头做起,人的问题,从来未经解决,女人小儿更不必说了。如今第一步先从人说起生了四千余年,现在却还讲人的意义,从新要发见“人”,去“辟人荒”,也是可笑的事。但老了再学,总比不学该胜一筹罢。我们希望从文学上起首,提倡一点人道主义思想,便是这个意思。  我们要说人的文学,须得先将这个人字,略加说明。我们所说的人,不是世间所谓“天地之性最贵”,或“圆颅方趾”的人。乃是说,“从动物进化的人类”。其中有两个要点,(一)“从动物”进化的,(二)从动物“进化”的。  我们承认人是一种生物。他的生活现象,与别的动物并无不同,所以我们相信人的一切生活本能,都是美的善的,应得完全满足。凡有违反人性不自然的习惯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都应该排斥改正。  但我们又承认人是一种从动物进化的生物。他的内面生活,比别的动物更为复杂高深,而且逐渐向上,有能够改造生活的力量。所以我们相信人类以动物的生活为生存的基础,而其内面生活,却渐与动物相远,终能达到高上和平的境地。凡兽性的余留,与古代礼法可以阻碍人性向上的发展者,也都应该排斥改正。  这两个要点,换一句话说,便是人的灵肉二重的生活。古人的思想,以为人性有灵肉二元,同时并存,永相冲突。肉的一面,是兽性的遗传;灵的一面,是神性的发端。人生的目的,便偏重在发展这神性;其手段,便在灭了体质以救灵魂。所以古来宗教,大都厉行禁欲主义,有种种苦行,抵制人类的本能。一方面却别有不顾灵魂的快乐派,只愿“死便埋我”。其实两者都是趋于极端,不能说是人的正当生活。到了近世,才有人看出这灵肉本是一物的两面,并非对抗的二元。兽性与神性,合起来便只是人性。英国十八世纪诗人勃莱克(Blake)在《天国与地狱的结婚》一篇中,说得最好:  (一)人并无与灵魂分离的身体。因这所谓身体者,原止是五官所能见的一部分的灵魂。  (二)力是唯一的生命,是从身体发生的。理就是力的外面的界。  (三)力是永久的悦乐。  他这话虽然略含神秘的气味,但很能说出灵肉一致的要义。我们所信的人类正当生活,便是这灵肉一致的生活。所谓从动物进化的人,也便是指这灵肉一致的人,无非用别一说法罢了。 null特点:(1).对人的理解上的科学态度. (2).对人关心上的现代人文态度. (3)给文学价值追求的奠定了表现人学基础. <<五十自寿>> 前世出家今在家,不将袍子换袈裟。 街头终日听谈鬼,窗下通年学画蛇。 老去无端玩骨董,闲来随分种胡麻。 旁人若问其中意,且到寒斋吃苦茶。” 3.启蒙和救亡的双重变奏 启蒙:要求知识分子以一种先知的字套教育民众,民众是改造的对象 救亡:需要对民众力量的正面肯定,民众是依靠的对象 “百无一用是书生” 救亡压倒了启蒙: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4. 文学创作的繁荣 A 流派众多 B 佳作众多 C 名家辈出 null(二)第二个三十年(1949-1976) 特点:1.文学发展进入体制化时期. 2.战争文化思维的延续。(战争思维:如河南人骗董存瑞) 当时流行最广也最有权威的说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批判的,是斗争的。有人说:“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总而言之,斗,斗,斗,斗就是一切;批判是斗争的一种形式。有人连屁大一件小事也上纲到阶级斗争。虽然还没有像以后那样昭告天下: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时时讲,但是阶级斗争的势头已颇为可观。……有的领导人认为,阶级斗争最集中的表现是在意识形态领域之内,而搞意识形态工作的都是知识分子。 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造成的文学环境的恶劣。 3.文学环境的极端恶化 “ 一部绞知识分子的机器” 建国之初的知识分子心态 左派:等待分蛋糕(如柳亚子: 1929年,柳亚子先生在上海作《存殁口号》一诗。诗中写道:    神烈峰火墓草青,湘南赤帜正纵横。   人间毁誉原休问,并世支那两列宁。  “两列宁”一语,诗人在诗末自注:“孙中山、毛润之”。“神烈峰头墓草青”,即指南京紫金山中山陵所在地,而“湘南赤帜正纵横”,则表达了柳亚子对毛泽东领导的工农武装斗争的热情赞扬。1932 年,蒋介石亲自指挥三十万重兵,向毛泽东领导的红色根据地发起大规模“围剿”,不但没有消灭红军,反而遭到惨败。在得到红军革命力量不断发展,根据地不断扩大的消息后,柳亚子备受鼓舞,欢喜若狂,欣然命笔,写下了《怀人四截》 。其中第一首写到:   平原门下亦寻常,脱颖如何竟处囊。  十万大军凭掌握,登坛旗鼓看毛郎。  建国之初: 《感事呈毛主席一首》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驩。〔huan1〕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 .毛泽东回他: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和柳亚子先生 》 中间知识分子:观望,如巴金 历史上同共产党阵营有过摩擦的知识分子:惴惴不安,如沈从文 null建国后的几次大文学批判运动: A)对对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的批判 ; 主人公:李克和张同志 萧也牧小说的批判,开创了建国后知识分子改造运动的先声。撕毁了之中发展灵魂里还渴望的优雅,对现代性的向往,对美好的爱情的渴望(在作品里还不敢尽情释放,另一部小说邓友梅《在悬崖上》可以是进一步发展)。它以蛮横、狭窄、片执的生活理解方式开始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一切。鲁迅“革命前我是奴隶,革命后我又变成了他们的奴隶“本来,知识分子所憧憬的爱情是什么?尽管没有固定模式,但“眼前分明是外来客,心底却是旧时友”、“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金讽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那种优雅美好的东西,从此没有了。 nullB)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武训(1838~1896)原是清朝末年山东省堂邑县一个贫苦农民,由于他几十年如一日 的“行乞兴学”和“苦操奇行”,而被清朝与民国时期的统治者和包括陶行知先生在内的很多文化教育界人士尊为“圣人”。 该片是一部以清朝未年武训的生平事迹为内容的传记影片。 《武训传》在全国上映以后,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北京、上海和天津等地就发表了四十多篇颂扬武训和《武训传》的文章,上海的三家出版社还出版了关于武训的电影小说(《武训传》)、章回小说(《千古奇丐》)和画传(《武训画传》),《大众电影》还将电影评选为1950年全国“十佳国产片”之一。但是不久,诸如《武训不是我们的好传统》和《陶行知先生表扬“武训精神”有积极意义吗?》这样的批评性文章开始出现。由此开始了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电影《武训传》及其所表现的武训这一历史人物的广受欢迎,引起了毛泽东的警觉。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亲自撰写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认为: 《武训传》所提出的问题带有根本的性质。像武训那样的人,处在清朝末年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和反对国内的反动封建统治者的伟大斗争的时代,根本不去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的一根毫毛,反而狂热地宣传封建文化,并为了取得自己所没有的宣传封建文化的地位,就对反动的封建统治者竭尽奴颜婢膝的能事,这种丑恶的行为,难道是我们所应当歌颂的吗?向着人民群众歌颂这种丑恶的行为,甚至打出“为人民服务”的革命旗号来歌颂,甚至用革命的农民斗争的失败作为反衬来歌颂,这难道是我们所能够容忍的吗?承认或者容忍这种歌颂,就是承认或者容忍污蔑农民革命斗争,污蔑中国历史,污蔑中国民族的反动宣传为正当的宣传。 nullC)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色 “空”说。自传说、怨而不怒说、钗黛合一说、) 是一场对胡适派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清算运动 D)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批判。 鲁迅语:胡风耿直,容易招怨 (大众化与化大众、民族形式、支流说、主观战斗精神) E)反右派运动 马寅初的人口论的遭遇; 反对长江山峡水电站的黄万里遭遇 黄万里1995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有一次,毛泽东遇见我父亲黄炎培时很不高兴地对他说:你们家里也分左、中、右啊。《花丛小语》里把实行百花齐放政策后的国内形势,描绘成‘春寒料峭,雨声凄切,静悄悄,微言绝’。这是什么话?” 研究中苏关系一个专家的遭遇 F)对写中间人物论的批判 G)对文学是人学的批评 F)文革中的文学批判运动 对吴晗<<海瑞罢官>>的批判 老舍之死 写阶级斗争;三突出,两结合的写作原则 三突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两结合: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 null4.文学创作的倒退 1)文学完全成了服务于政治的工具.气度越来越狭隘,境界越来越小,艺术越来越模式化(厂长犯错误,书记来帮助,揪出狗特务,生产得进步;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阴暗面是微笑的,阶级敌人是一击即倒的) 2)潜在写作的出现 胡风: “竟到周年受谪时,沉冤不白命如丝。惯从一面窥全面,忍见红旗变黑旗。发肤已焦犹烤火?舌唇尽裂怎吟诗?成千手印兼签字,只为循真脱黑衣。” 无名氏(卜宝南、卜宁、卜乃夫。他祖籍扬州,1917年生于南京,其父卜善夫悬壶济世。无名氏幼时拜大儒焦循子弟门下,入蒙馆、诵古文,学养厚实。小学三年级时就读南京中央大学实验小学,聪敏过人。一日,纪念周会上,校长郑先生发问:“你们哪个晓得诸葛亮的父亲是谁?周瑜的爸爸是谁?”众目相瞠,无人对答。卜宝南小手一举,朗声回应:“周瑜的爸爸是周既,诸葛亮的父亲是诸葛何”郑校长一愣:“你有什么根据”卜宝南理直气壮地说:“《三国演义》上写周瑜叹气说‘既生瑜,何生亮’,这不就是根据吗”郑校长哈哈大笑,当众夸他勇敢、聪明,爱动脑子。”少年哀乐过于人”. “无名书”包括《野兽、野兽、野兽》 《海艳》 《金色的蛇夜》 《死的岩层》《开花在星云之外》《创世纪大菩萨》,主人公印蒂 ) 黄翔:我是一只被追捕的野兽 我是一只刚捕获的野兽 我是被野兽践踏的野兽 我是践踏野兽的野兽null(三)第三个三十年 1.从新时期到后新时期的社会演化 第一阶段:改革作为共识阶段 第二阶段:社会利益分化阶段 2.文学整体潮动的从共名到无名 A.新时期文学发展的线索: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之后分流:新历史、新写实、先锋主义。 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卢新华的《伤痕》\刘心武《班主任》 反思文学的代表作: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故事》\茹志娟的《剪辑错了的故事》 改革文学的代表作:蒋子龙的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 》(主人公乔光朴 ) 、何士光《乡场上》(主人公冯幺爸 ) 、高晓声《陈奂生上城》 寻根文学的代表作:韩少功的《爸爸爸》、王安忆的《小鲍庄》(主人公捞渣) 、 张承志《黑骏马》(主人公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 ) 新写实:池莉、方方、刘震云 (《烦恼人生》、《不谈爱情》 《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 先锋小说:马原、莫言、余华、苏童 新历史的代表作:莫言<<红高粱>>\ 另外一些无法归入潮流的创作: 王安忆的”三恋” 其中《荒山之恋》(主人公大提琴手、妻子和金谷巷女儿、丈夫 ) 贾平凹<<美穴地>>》(主人公柳子言 、苟百都、姚掌柜、四姨太 nullB.后新时期:启蒙精神的衰退与多元社会文化追求的出现 . 文学进入无名状态:新历史小说刘震云 《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 《废都》现象、《白鹿原》现象、余秋雨现象、民间思潮现象\美女作家、网络文学现象、民歌。 阎连科:<<日光流年>> (三姓村\第一代村长杜拐子杜桑 \第二代村长司马笑笑\第三代村长蓝百岁第四任村长司马蓝 ) 积极村长 某村长一心想干一番大事业,经过周密的调查后向上级领导送了一份计划书上面写道给长城贴上瓷砖给赤道镶上金边;给珠峰装上电梯;给太平洋围上栏杆 领导批示:不要好高鹜远,多干点实事、小事。 于是,村长又是一番调查,又上书一封。上面写道:给所有的苍蝇戴上手套;给所有的蚊子戴一口罩;给所有的老鼠戴上脚镣;给所有的蝗虫戴上避孕套。 下冈妹,不流泪,挺胸走进夜总会~ 陪大款,挣小费,不给国家添累赘;爹和妈,半生苦,老来待业很凄楚; 弱女子,当自强,开发身体养爹娘;做美容,隆丰胸,中外功夫都学通;练内功,学口技,风情气质巧相配;跳探戈,走四步,各种喜好要对路;会矜持,巧放纵,把握时机才让弄;多撒娇,少贫嘴,瞅准口味要油水;很舒服,也劳累,拉动内需创外汇;谁敢讲:没地位,昨晚我陪领导睡!我的客,都要票,不是领导哪能报?你敢说:是犯罪,呸!那是万恶的旧社会。他爱好,我奉陪,我和领导谁是谁?你敢讲:风气败,领导都夸我可爱!搞开放,百业举,要比奉献我彻底;排隐患,除干扰,黑白两道都放倒;反贪局,纪委会,组织部门警察队。香风薰,美酒醉,红唇轻启罗裙退;骨头酥,意志颓,谁都为我当保卫;选靠山,定要牢,搞定领导第一条。活思想,多宣传,无私奉献数欢场,一不偷,二不抢,一切献给国和党;无资金,无贷款,自带设备搞生产。不占地,不建房,工作只要一张床;无噪音,无污染,紧要关头小声喊;不添女,不生男,不给国家添麻烦;活经济,增影响,积累资金求发展。态度灵,技术精,挣钱方式要扪清;你舒服,我高兴,都要满意才稳定。你当官,我发财,若想温柔你也来。趁年轻,多积累,莫学前辈常后悔。 null C新世纪:进入一种文化割据的混乱与虚浮时代 《四大理想》: 猪的四大理想:四周围栏都倒掉,天上纷纷掉饲料,天下屠夫都死掉,世界人民信佛教。 男人的四大理想:天上纷纷掉钞票,美男个个都死掉。美女脑子都锈掉,哭着喊着要我泡! 女人的四大理想:男人头壳都坏掉,每天给我送钞票。还要排队任我挑,自己一直不会老! 中国的四大理想:国家年底入世贸,美国不再唱反调。日本一天被炸掉,台湾重回我怀抱! 我的四大理想:H钞票多得不想要,不同美女任我抱,世界各地到处跑,不用干活光睡觉。 null 新时期三十年整体演变规律: 1.文学的精神向度由统一走向自由,由集中走向分散 2.文学的审美格调由高亢悲壮转向低迷再转向虚浮 文学主人公的精神特征:愤世----入世---疑世---玩世-----混世 郁达夫及其《沉沦》郁达夫及其《沉沦》病中作 生死中年两不堪,生非容易死非甘. 剧怜病骨如秋鹤,犹吐青丝学晚蚕。 一样伤心悲命薄,几人愤世作清谈? 何当放棹江湖去,浇水桃花共结庵。 钓台题壁 不是尊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 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泰。 赠鲁迅 醉眼朦胧上酒楼,彷徨呐喊两悠悠。 群盲竭尽蚍蜉力。不废江河万古流 nullnull 一.个人介绍  郁达夫(1896.12.7~1945.8.29) 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郭沫若曾在《再论郁达夫》一文中说:“鲁迅的韧,闻一多的刚,郁达夫的卑己自牧,我以为是文坛三绝。”孤独而忧郁、浪漫而颓废、真诚而善良”.    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1912年考入浙江大学预科,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1914年7月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后开始尝试小说创作。1919年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东京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7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   1922年3月,自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归国。5月,主编的《创造季刊》创刊号出版。7月,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发表。1923年至1926年间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1926年底返沪后主持创造社出版部工作,主编《创造月刊》、《洪水》半月刊,发表了《小说论》、《戏剧论》等大量文艺论著。   1928年加入太阳社,并在鲁迅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12月,小说《迟桂花》发表。   1933年4月移居杭州后,写了大量山水游记和诗词。1936年任福建省府参议。1938年,赴武汉参加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并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常务理事。   1938年12月至新加坡,主编《星洲日报》等报刊副刊,写了大量政论、短评和诗词。1942年,日军进逼新加坡,与胡愈之、王任叔等人撤退至苏门答腊的巴爷公务,化名赵廉。1945年在苏门答腊失踪,关于其死亡的推测最早出于胡愈之的文章,胡文中推测郁达夫是为日本宪兵所杀害。建国后此一推论基本被延续下来,在1985年郁达夫的纪念会上,日本学者玲木正夫提出郁达夫系由日本宪兵掐死在森林里的观点,但是其对“凶手”却用英文字母表示,似嫌证据不足。此外还流传着其他的看法,如郁达夫系由印尼游击队杀害(郁达夫曾当过日本宪兵队的翻译)。故现在在学术界郁达夫只能谨慎地称为是失踪,而不能武断地认为其为日本宪兵杀害。   夏衍先生曾说“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并曾赴台儿庄劳军。1938年底,郁达夫应邀赴新加坡办报并从事宣传抗日救亡,星洲沦陷后流亡至苏门答腊,因精通日语被迫做过日军翻译,其间利用职务之便暗暗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侨领和当地居民。1945年8月29日,在苏门答腊失踪,终年四十九岁。因在南洋从事抗日活动,1945年9月17日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郁达夫的一生,胡愈之先生曾作这样的评价: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 null二.郁达夫世界及其特征 文学与恋爱,在郁达夫是互为表里的。恋爱的激情,本来就已融化在他的血液之中,观其一生,无时不在飞扬着由恋爱所激发的才情,然后表现到文学的创作之上,写就了一章章不朽的名篇。同样,他的恋爱经历也如同他的文学名篇一样,焕发着迷人的光彩,怅惘也罢,迷离也罢,悲歌也罢,总之都成了传世的名作。   1896.12.7~1945.9.17   (1909.十三岁) 富阳高等小学堂读书期间,与比邻的“赵家少女”,有过一段“水样的春愁”的初恋之情,大约在同一时期,他还与倩儿等两位姑娘有过类似的恋情。   (1914~1920.十八岁~二十四岁) 与后藤隆子、田梅野、玉儿等产生过恋情。后藤隆子被郁达夫昵称为“隆儿”,是郁达夫下宿处附近的“小家女”。田梅野是名古屋旅馆的侍者,玉儿也是侍女。1919年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期间多次嫖妓,并写下成名作《沉沦》   (1917 二十一岁)当郁达夫从日本回国省亲时,是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的结合下,奉母命与同乡富阳宵井女子孙荃订婚。   (1921~1927 二十五岁~三十一岁)在安庆时与妓女海棠的荒唐恋情,在北京与妓女银娣的交往。   (1927 三十一岁)邂逅了王映霞,郁达夫一见倾心,遂求再见、三见,于是上演了现代文坛一段轰轰烈烈的恋爱传奇。1928年4月,郁达夫、王映霞在上海举行了婚礼。   (1938 四十二岁) 王映霞离开星洲之后,郁达夫的心境极其孤寂和颓唐,这时,一位国色天香的女播音员李小瑛(筱瑛、晓瑛、晓音)出现在他的面前,使他已是一潭秋水的心池,又波动起一片涟漪。   (1941 四十五岁)当时郁达夫为躲避日本人迫害,化名赵廉,在印尼与朋友经营一家酒厂,碰到年仅20岁的何丽有。这位新夫人原籍广东,年仅20岁,生父姓何,幼时为一陈姓人家收养,所以原名叫陈莲有。她相貌平常,没有什么文化,而且不懂中国话。郁达夫取“何丽之有”之意给她取名为何丽有。 (1945 四十九岁)郁达夫在苏门答腊失踪,推测郁达夫是为日本宪兵所杀害。 郁达夫是个浪漫颓废又放荡不羁的人,多有怪异的地方。就以妓女海棠为例,人家嫖妓都找有些姿色的,若做红颜知己更需才艺俱佳,他喜欢的妓女海棠偏是个老丑还没人爱的女子。对此,郁达夫给人解释说,他爱海棠不为情欲,就是因为别人都不要她。 就是这样一个怪异的人,在邂逅王映霞的一刻,他动了真情。当年,王映霞是出名的美女。对郁达夫也是仰慕已久。两个人一见均有意。交往却很费周折。他有婚姻,她也有男友。 他的妻子孙荃是个厚道的女子,虽是包办婚姻,但初始,郁达夫并不厌弃这场婚姻。对孙荃的才华也在日记中赞过。可惜他终是厌了,决心抛妻弃子。 王映霞是犹豫的。郁达夫写给她的信中如此说:“我也不愿意打散这件喜事。可是王女士,人生只有一次婚姻,结婚与情爱,有微妙的关系,但你须想想当你结婚年余之后,就不得不日日做家庭的主妇,或拖了小孩,袒胸露乳等情形……”郁达夫的这封信,明眼人一看就有很多处不成立。谁说人生只有一次婚姻呢,他想和王映霞在一起,不就预谋着第二次婚姻?但他的话真起了作用。他离婚,她投入他的怀抱。1928年2月,郁达夫的热情终于打动了王映霞,他们也因此成为了那个时代自由恋爱与自主婚姻的明星式人物,被柳亚子誉为“富春江上神仙侣”。 美人才子的结合,在文坛上还是被传成佳话的。王映霞对郁达夫也非常满意,甚至还在自传里写:每月开支为银洋200元,折合白米20多石,可说是中等以上家庭了。其中100元用之于吃。物价便宜,银洋1元可以买一只大甲鱼,也可以买60个鸡蛋,我家比鲁迅家吃得好。 温饱之后,欲望便过盛起来。他们的情变,也是因为这个。郁达夫怀疑王映霞与浙江省教育厅长许绍棣有染,而写现代爱情诗的汪静之则在遗作《王映霞的一个秘密》中,说郁、王离婚的主要原因是王映霞与戴笠关系暧昧。 大吵之后,王映霞出走。郁达夫在《大公报》上登“寻人启事”,让王映霞下不了台。后虽经朋友努力撮合,两人勉强复合,但郁达夫又在出版的《毁家诗纪》中自爆家丑,包括谈及王映霞的红杏出墙。这之后,王映霞就再也不想维系本已平淡的婚姻。离婚后,王映霞已34岁。也还是美的,交际场上左右逢源,出尽风头。有戴笠撑腰,没人敢招惹。 郁达夫在战火逼近新加坡后,逃到印尼,在那里娶了华侨少女为妻。他的死是个谜。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他被人骗出杀害,尸骨无存。他一生短暂,情事曲折。他的儿子郁飞如此认识父亲:拥有明显优缺点,爱国,对朋友热心,但做人处世过于冲动,把家庭生活搞得不愉快,不是什么圣人,只是一名文人 “种种情欲中,最强有力,直接摇动我们内部生命的,是爱欲之情。诸本能之中,对我们的生命最危险而同时又最重要的,是性的本能。恋爱,性欲,结婚,这三重难关,实在是我们人类的宿命的三种死的循环舞蹈。”——郁达夫《戏剧论》 nullnull三.郁达夫的文学观 1. “文学都是作家的自叙传”。 在创作中,抒情小说基本是沿着郁达夫的这一审美追求实践的。即把表现自我作为艺术构思的中心,多取材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多以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反映自我内心感受和情绪的波动,所以这类小说大都塑造了一个独特的抒情主人公自我形象——零余者。即便是用第三人称的叙事方式,主人公与作家自我也很难分辨。所以这类小说也称“自叙小说”、“身边小说”。 2. “本着我们内心的要求,从事文艺的活动 ” 强调作家的自我表现,强调文学的主要任务是真实地表现作家的主观感情、内心世界的感受,而不是对外部世界作客观描写。如郁达夫就认为:“若真的纯客观的态度,纯客观的描写是可能的话,那艺术家的才气可以不要,艺术家存在的理由也就消失了。”他认为作家应该在作品中保留自己的个性,而这个性“就是一已的体验”(《创作生活回忆录》)。 四.以<<沉沦>>为代表的郁达夫的创作 《沉沦》是1921年出版的郁达夫的第一部小说集,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小说集。集中共收《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三篇作品,其中《沉沦》发表时轰动一时,尽管毁誉参半,却被看作郁达夫早期小说的代表作。小说写一个留学日本的男青年“他”,从小患有忧郁症,留学日本后,因异族的歧视和环境的陌生变得更加忧郁孤独,尤其在路上遇到两个日本女学生后,更强烈地感到作为弱国子民的自卑屈辱。在病态的自卑痛苦中他渴望得到异性的爱情而不得,渴望性爱的抚慰又不敢,由此导致了性心理的扭曲和变态。即用自慰的方式试图解脱,窥视房东的女儿洗澡,偷听青年男女的幽会。这一连串行为非但没有使自卑和痛苦心理得以解脱,反而陷入道德与人性矛盾的困扰,当生理本能暂时居于上风时他走进妓院,事后,在“悔也无及”的痛苦自责中,他决心走向大海,结束痛苦的生命。 null特点: 小说以“路遇-自慰-窥浴-偷听-宿妓”作为基本情节,塑造了一个多愁善感、孤僻自卑的青年形象,着重表现了他极度自卑、苦闷压抑的忧伤情绪,较大胆而又细微地描写了他因压抑而产生的变态性心理,并把苦闷压抑的情绪、合理的性爱要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变态性心理与作为弱国子民的屈辱交织在一起描写,从而深刻地表达了“现代人的苦闷,––––便是性的要求与灵肉的冲突”。以后,在郁达夫的早期创作中,类似《沉沦》这样抒发忧郁的情感,大胆直率的描写性爱心理,塑造主人公的悲剧形象就形成一种艺术倾向。如在《茫茫夜》、《秋柳》等作品中,主人公几乎无一例外地诉说着自己的不幸、不满,怨愤、痛苦,然后在极度的苦闷忧伤中沉沦毁灭,走向悲剧的结局,所以郁达夫的小说被认为是以主人公的悲剧结局真实地展示了五四时期较为普遍的青年的一种“时代病”。 性格特征: 1、多种社会文化冲突造就的多愁善感、孤僻自卑、苦闷压抑 2.、忧郁病患者和性格障碍 “他”的“忧郁病”表现为过度的自我责备、自我怀疑,自杀是“自我拒绝”的极端表现。自我责备,见了两个女学生后,心乱跳,自嘲自骂“你这懦夫,你太怯懦”,“你既然怕羞,何以又要后悔”,更有甚的就是每次在被窝里犯罪后,总深切痛悔、切齿地发誓下次不犯,可下次仍再犯。“他”痛斥自己何苦到日本求学,自己本不应来日本。自我怀疑,总觉得日本同学排斥“他”,怀疑自己受到羞辱;窥视浴女后,怀疑被告发;与长兄不和,怀疑自己遭到不公。最为不幸和可悲的是,“他”想自杀,“他”从侍女处出来,懊悔不迭,痛恨自己成了一个最下等的人,想到世人仇视“他”、欺侮“他”,要把“他”挤到这世界外去,“他”就产生孤独感、厌世感。孤独和厌世常常是青年人自杀的主要原因。“他”的性格又恰恰最适宜酝酿孤独和厌世的萌芽,忧郁、苦闷和孤愤称得上孤独和厌世的母胎。主观条件,心境已成熟“他”自杀念头,客观条件又符合主观条件的要求。“他”从酒食人家出来,寒月悬挂、星星点缀苍天、渔灯似鬼火、夜海迷茫。客观现实场景适宜自杀,且夜间自杀率比白天高,更何况大海通常是青年人喜欢自杀处。心境和场景相合促使“他”自杀,“可怜你这清影,跟了我二十一年,如今这大海就是你的葬身地了”。“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悲凄的死亡命运。 “他”的“性格障碍”,主要体现在复仇性格上。如果我们细细地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他”的复仇,就会有进一步的发现,“他”的复仇,只是对于别人给“他”的难堪的一种回击,而这种回击次数多了也就成为“他”性格的一个组成部分。“他”的复仇往往停滞在个人言语上,在行动上,至多只是和长兄断交而已,并没有其“他”任何特别行动,因此“他”总是达不到复仇的目的,可“他”却总是要复仇,这就构成“他”性格障碍:造成自我满足、提出过高目标或要求。而这些对于“他”来讲简直是一不幸,是一无可挽回的不幸:不相信周围的人,仇恨、敌视身边的人,连自己的亲兄弟也要怀恨在心。 “他”选择的路完全由“他”的性格注定,以及“他”的生之路也完全由“他”的性格决定。“他”别无选择,惟一的、容许的选择,就是由性格安排好的路,走向大海。走向死亡也就是“他”最佳的、最光彩的选择,既不损人,自己又得以解脱,“他”的性格确定“他”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自我拒绝导致“他”拒绝接受自己的生命而自杀,性格障碍导致“他”不务现实,偏爱幻想。简言之,“他”的悲剧是由其性格铸成的,是性格悲 C原因: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造成的人格破裂。《沉沦》深受精神分析理论影响。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自我必须侍侯外部世界、超我、本我三个主人,同时尽力和解三者之间的冲突。《沉沦》的主人公的自我受到外部世界、超我、本我三者包围和威胁,自我又不能协调三者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导致了主人公人格结构各层次的失衡,使其灵魂无处安身,最终主人公选择以悲剧形式来成全"自我"的心愿。从弗洛伊德人格分析理论来审视《沉沦》,主人公人格结构各层次不可调和的矛盾是其悲剧命运的根源在《沉沦》中作者充满清醒的病态心理解剖意识,成
本文档为【ppt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与批评】,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44009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236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13-03-24
浏览量: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