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痹症论治

痹症论治

举报
开通vip

痹症论治 现 代 远 程 教 育Chinese Medicine Modem Di EdIJcatI彻Of c 朱良春,生于 l9l7年,江苏镇江人。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 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 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 医学院,师事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已66栽。历任南通市中医 院首任院长,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暨江苏省分会副会长,农工民主党 中央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政协常委暨南通市委员会副主席,南通市科 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等职。现任南通市中医院首席技术顾 问、主任医 师,中国癌症研究基金...

痹症论治
现 代 远 程 教 育Chinese Medicine Modem Di EdIJcatI彻Of c 朱良春,生于 l9l7年,江苏镇江人。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 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 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 医学院,师事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已66栽。历任南通市中医 院首任院长,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暨江苏省分会副会长,农工民主党 中央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政协常委暨南通市委员会副主席,南通市科 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等职。现任南通市中医院首席技术顾 问、主任医 师,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鲜药研制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中医药 大学兼职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及长春 中医学院客 座教授,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技术顾问,沪、港、台当代中 医技术中心顾问,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常务理事,新加坡中华医学 会专家咨询委员、中医教材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l987年 l2月国务 院批准为 “杰出高级专家”,l99O年家确认为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 学术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朱良春教授是全 国著名中医内科学家,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对 内科杂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 ,先后研制了“益肾竭痹丸”、“复肝 丸”、“痛风冲剂”等中药新药,获部、省级科技奖。主要学术著作有《虫 类药的应用》、《章次公医案》、《医学微言》等 l0余部,发表学术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170余篇。先后应邀赴 日本、新加坡、法国、马来西亚等国做学术演讲。 26 l嘲 2003年9月第5期 南通市中医院 朱良春 一南通 § 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Di Ed ot-Of chim现 代 远 程 教 育 I 痹乃闭阻不通之意。痹证是由于人 体正气不足 ,腠理疏豁,风 、寒 、湿、热等 外邪袭人 ,闭阻经络 ,气血运行不畅 ,或 变生痰浊、瘀血等邪,留滞于筋骨与关 节,导致肢体疼痛 、重着、麻木、曲伸不利 或关节肿大、僵直、畸形 ,甚则肌 肉萎缩 或累及脏腑的一类病证。也就是说 ,痹证 不是一个病 ,而是一类疾病的总称。 现代医学风湿免疫病 (包括结缔组 织病及关节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疾病 )中 的一些病可属于痹证范畴,如风湿热、风 湿性多肌痛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 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皮肌炎 、干燥综合 征、狼疮 、增生性脊柱炎 、肩关节周 围炎 、 坐骨神经痛等。 痹证是一类疾病的总称,有关此类 病证的名称在中医文献中记载颇多,依照 不同的命名方式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以病邪性质命名类:风痹、寒痹、 湿痹 、风湿痹 、风寒湿痹 、热痹、湿热痹、 燥痹等。 (2)以病状特征命名类:行痹、痛痹、 着痹、痛风、白虎历节、鹤膝风、九 痹等。 (3)以发病部位命名类:皮痹、肌痹、筋 痹、脉痹、血痹、骨痹、肩痹、历节、周痹等。 (4)以病程 、病势命名类 :暴痹 、久 痹、痼痹、顽痹等。 (5)以相关脏腑命名类 :心痹、肝痹、 脾痹、肺痹、肾痹等。 个人以为,对于一般痹证可按病邪 性质分为风寒湿痹和风热湿痹。两者的 区别关键在于寒、热之异,因为风为致痹 之先导,湿为致痹之基础,风湿相合便成 寒 、热之载体,为痹证俱有之成因 ;而对 于病程较长、病势较重 、病情复杂 、久治 不愈的痹证,当以“顽痹”之名统称之 ,如 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如此 比较切合临床实际,并能使辨证、立法与 用药紧密结合。 3.1痹证发生之特点 3,1,1外邪袭入 ,杂 至为患 此乃痹证发生的外因条件。外因指 风 、寒、湿、热等邪。杂至即病邪多以风寒 湿或湿热混杂的形式合而致痹。如 《素 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 ,合而为 痹也 。”清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痹》 云:“有暑伤气 ,湿热入络而为痹者。”因 此,临床很难将风寒湿邪或风热湿邪截 然分开,惟有区分其主次而已。 3.1.2正气不足 ,腠理 疏豁 此乃痹证发生的内在因素。正气(包 括营卫之气、经络之气 、肾中精气和督脉 之阳)不足难以抵御外邪和驱邪外出;腠 理疏豁,外邪方可乘隙而入。如《灵枢·五 变》日:“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宋·严 用和《经生方·诸痹门》云:“皆因体虚 ,腠 理空疏 。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明·龚信 《古今医鉴·痹痛》亦云:“夫痹者,⋯⋯盖 由元精内虚,而为风寒湿三气所袭,不能 随时祛散,流注经络,入而为痹。” 3.1.3经络 闭阻。气血不通 此乃痹证发生的病理关键 。因邪气 入侵之后 ,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 ,甚 则不通而发病。如《景岳全书·风痹》日: “盖痹者闭也 ,以血气为邪所 闭,不得通 行而病也。”又云:“惟血气不足,故风寒 得以入之 ,惟阴邪留滞,故经脉为之不 利 ,此痛痹之大端也。”清·沈金鏊《杂病 源流犀烛 ·诸痹源流》日:“三气杂至 ,壅 蔽经络,血气不行,⋯⋯久而为痹。” 3.2痹证发展之特点 痹证初起多以邪 (风、寒 、湿、热 )实 为主,且病位较浅 ,多在肌表经络之间 , 经治后易趋康复。若失治、误治,病延 日 久,病邪变化与深入,必然殃及筋骨。如 湿凝为痰,血停为瘀 ,或与风、寒 、湿 、热 等邪相合,交阻于筋脉,附着于骨骱 ,致 使病情逐渐加重(如关节肿大变形 ,曲伸 不利 ),有的甚至累及脏腑 ,进一步发展 成脏腑痹(如心痹);或气血亏耗 ,肝肾虚 损 ,筋骨失养 ,呈现正虚邪恋,虚实混杂, 缠绵难愈的病理状态,如油入鹩 ,纠缠难 解矣。终而出现“四久”:久痛入络 ,久痛 多瘀,久痛多虚,久必及肾。 了解痹证的病理特点本身就是一种 辨证方法。此处所言辨证乃在审证求因, 即根据痹证所表现的临床特征,识别发 病之因,并分清其主次,为治疗用药提供 理论依据。 4.1辨主症 4,1.1辨疼痛 如疼痛呈游走状,走注无定,则为风 痛 ,因风性善行 ,《内经》称之为“行痹”, 多为风邪偏盛所致。疼痛较剧,曲伸更 甚,得温稍舒 ,遇寒加重 ,则为寒痛,因寒 性凝滞 ,并主收引,《内经》称之为 “痛 痹”,多为寒邪偏盛所致。肢体酸痛 ,有重 着之感,尤 以下肢多见 ,甚则关节肿胀 , 则为湿痛 ,因湿性重浊和趋下,为有质之 邪,《内经》称之为“着痹”,多为湿邪偏盛 所致 ,关节疼痛,局部红肿灼热 ,痛不可 近,得凉稍舒 ,遇热加重,则为“热痹”,多 由风寒湿邪郁而化热或感受风热湿邪所 致。若患处初始得凉颇舒 ,稍久仍以温为 适,则为热中有寒之证。 4.1-2辨肿胀 关节肿胀必有湿邪 ,其病发初期湿 气较甚 ,尚未成痰 ,故漫肿无边 ,压之柔 软;若病延日久,肿势不消 ,湿邪内停 ,气 血不畅,湿凝为痰 ,血滞成瘀 ,痰瘀互结, 附着于关节 ,则关节肿大 ,触之较硬 ;若 兼有疼痛,则为痰瘀痛。 4.1-3辨僵直、拘 挛 关节僵直、拘挛 ,多为痰瘀胶结为 患,若兼有疼痛,亦为痰瘀痛。 4.2辨舌脉 4-2.1辨舌 象 舌苔白腻而浊者为湿盛。兼见浮黄 者为湿热,因浮黄即提示湿将化热 ;苔白 腻而质淡者为寒湿。无论舌苔如何,只要 舌质红者,均为阴虚、血虚之象。如舌边见 有瘀斑或衬紫者,均为血瘀之象。若舌尖 红 、口干、苔燥为郁久化热之兆 ;口干欲 饮 、舌红苔燥黄为郁久化热已成之候。 4-2.2辨脉象 湿盛之脉多沉细而濡;湿热之脉则 2003年9月第5期嘲 I 2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现 代 远 程 教 育Chin MedicilIe Modem Distaace Educatr硼Of Chim 缓大或濡数;浮缓湿在表 ,沉缓湿在里 。 弦缓为风湿相搏;虚涩为寒湿郁滞 ;脉沉 而细为中湿,为湿痹,为阳虚;阴虚者多 见弦细,有时带数 ;挟痰者每见濡滑 ;挟 瘀者则见濡涩。 4.3辨病程 痹证初起多以风、寒 、湿 、热等邪气 为主 ;日久则多痰 、多瘀 、多虚和及 肾, 或痰瘀互结,或虚实混杂。凡久治乏效, 即或无明显痰瘀征象者,亦应考虑痰瘀 之 因。 5.1随证用药 随证用药就是在辨证 的基础上 。 “有斯证,即用斯药”。 5.1.1疼痛 疼痛是痹证的首要症状 ,也是患者 的主要痛苦之一,迅速缓解疼痛是取得 疗效并增强患者信心的关键。根据前述 辨证结果 ,痹证疼痛可分以下 5种类型 进行治疗。 (1)风痛 :治宜祛风通络。轻者用独 活或海风藤 ,重者用乌梢蛇或蕲蛇。独 活 ,《名医别录》谓其“疗诸贼风 ,百节痛 风,无(问)久新”;《本草正义》称“独活为 祛风通络之主药,⋯⋯为风痹痿软诸大 证必不可少之药。”一般用量为 15g~ 30g。阴虚血燥者慎用,或伍以养阴润燥 之品,如当归、生地、石斛等。海风藤善治 风湿游走性疼痛,用量以 30g--45g为佳。 乌梢蛇与蕲蛇俱可搜风止痛,惟蕲蛇之 力较强,乌梢蛇次之。蕲蛇以入散剂为 佳 ,每次 2g,每日2次 ,如用于煎剂则需 8g~10g。 . (2)寒痛 :治宜温经散寒 ,通络止 痛。药用制川乌、制草乌、附子、桂枝、细 辛等,其中川乌温经止痛作用较强,寒邪 重者尚可用生川乌 (但须先煎 1小时左 右,以减其毒性)。草乌与川乌药性相似, 惟草乌药力更强,两药并用,可效力倍 增。因各人对乌头的耐受和反应程度不 同,故用量宜逐步增加。一般成人每日量 由3g~5g开始 ,逐步加至 10g~15g,且与 甘草(解毒)同用 ;细辛可用 8g~15g。成 28 I嘲 2003年9月第5期 药可用小活络丹(片)。 (3)湿痛 :治宜燥湿化湿,参以温阳 之品。湿去络通 ,其痛 自已。药用惹苡 仁、苍术、生白术、制附子等。其 中,惹苡 仁可利湿除痹。若大便调者用生苡仁 。 大便溏者用熟苡仁,若关节肿甚而便溏 者,则生熟苡仁合用。或用钻地风、千年 健各 30g,二药善祛风渗湿 ,疏通经脉 , 以止疼痛。 (4)热痛:治宜清络止痛。药用寒水 石、知母 、生地、忍冬藤等。其中寒水石用 治关节灼热肿痛每获 良效。痛甚者加乳 香、没药 、延胡索和六轴子等。其中六轴 子长于定痛 ,但有剧毒,用量宜慎。入煎 剂成人每日用 1.5g~3g,入丸散剂每 日约 0.3g20 .6g,体弱者忌服。若常规用药结果 不著时 ,加用羚羊角 0.6g(分 2次吞服)。 李时珍在《本草纲 目》中曾明确指出:“筋 脉挛急,历节掣痛,羚(羊)角能舒之。”羚 羊角可用山羊角或水牛角 30g代。仍不 解者,可用犀黄丸,当能挫解。同时,外用 芙黄散 (生大黄、芙蓉叶各等份 ,研细 末),以冷茶水调如糊状 ,取纱布涂敷患 处。每日一换。或用鲜风仙花茎叶捣烂外 敷亦佳。 (5)痰瘀痛:多见于久治不愈,关节 肿痛 ,僵直变形,活动受限的顽痹患者。 此乃痰瘀胶结于筋骨所致,故常规用药 , 恒难奏效 ,必须采用透骨搜络、化痰消瘀 之品,方可搜剔深入经隧骨骱之痰瘀,痰 去瘀消,则肿痛可止。化痰散结用僵蚕 、 制南星、山慈菇和白芥子,消瘀破结用地 鳖虫 、水蛭 、桃仁和红花 ,四肢关节痛甚 者用蜈蚣 、全蝎(研末吞服)搜风定痛,并 配以延胡索和六轴子加强镇痛。其中,制 南星燥湿化痰 ,消肿散结,善止骨痛 ,对 各种骨与关节疼痛均有佳效 ,用量为 15g~30g。 凡以上关节肿痛明显的患者,尚可 将煎服药后所剩之药渣,再煎药水熏洗 或浸泡患处,使药液通过皮肤渗透发挥 作用,提高疗效。另外,还可用止痛搽剂 外用,以缓解疼痛 ,处方: 峰房(洗净 ,扯碎 ,晒干)180g,生川 乌 、生 草乌 、生南星 、生半夏各 cog,用 60%酒 精 1500ml浸 泡 2周 ,去 渣 ,用 200ml瓶分装。以棉签蘸擦肿痛处 ,每 日 34 次。注意热痹禁用 。 5.1.2肿胀 “湿胜则肿”,早期可祛湿消肿,用 二妙散、防己、苡仁、泽泻、泽兰和土茯苓 等。久则湿停生痰,并致痰瘀交阻,肿胀 不消,故祛湿之时须参用化痰祛浊、消瘀 剔邪之品,始可奏效。化痰祛浊用半夏、 皂角刺、制南星和白芥子等,消瘀剔邪用 全蝎、水蛭 、地鳖虫和乌梢蛇等。此外,七 叶莲长于祛风除湿 、活血消肿 ,刘寄奴、 苏木散瘀消肿 ,山慈菇化痰散结 、解毒消 肿 ,亦可选用 。 5.1.3僵 直 、拘挛 关节僵直、拘挛乃顽痹之征。若关 节僵肿变形者 ,用蜂房、僵蚕、蜣螂透节 散肿,并配以泽兰活血祛湿 ,白芥子搜剔 痰结。若病变在腰脊者。用蕲蛇、蜂房、地 鳖虫行瘀通督 ,并配以川断、狗脊 、骨碎 补 、补骨脂等。若关节红肿僵直,难以曲 伸 ,久久不已者 ,多系热毒之邪与痰浊、 瘀血混杂胶结 ,治宜清热消肿。化痰散 瘀 ,疏利关节 ,药用山羊角、地龙、蜂房、 蜣螂、水蛭 、山慈菇等。若拘挛较甚者,还 可加蕲蛇、穿山甲、僵蚕等。若风湿痹痛 而关节拘挛者 。可用宽筋藤 30g--45g;偏 寒湿者 ,可用川乌、草乌、桂枝 、附子、鹿 角片等。此外 ,青风藤、海风藤可舒筋通 络,与鸡血藤 、忍冬藤等同用,不仅可养 血通络,且能舒挛缓痛。伴见肌内萎缩 者 ,重用生黄芪、生白术 、熟地黄、蜂房、 石楠藤,并用蕲蛇粉 ,每次 3g,每 日2 次 ,收效较佳。以上用药,均需参用益肾 培本之品,如熟地黄 、仙灵脾、仙茅、淡苁 蓉 、补骨脂 、鹿角片、鹿衔草等 ,如此标本 同治,可协同增效。 5.2分型治疗 5.2.1风寒湿痹 证见肢体疼痛 ,或走注疼痛 ,或局 部冷痛,或肌肉酸痛 ,遇气交之变或寒湿 较重时疼痛加剧,或关节肿胀 ,但患处不 红不热,舌淡苔薄白或略腻,脉沉细或细 弦,或濡细 ,此乃风寒湿邪闭阻经络所 致。治宜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方用 自拟 温经蠲痹汤:当归 10g,熟地 15g,仙灵脾 15g,川桂枝(后下)10g,乌梢蛇 10g,鹿衔 草 30g,制川乌 10g,甘草 5g。 风胜者加寻骨风、钻地风各 30g:湿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胜者加生熟苡 仁各 20g,或苍 白术各 15g;寒胜者制JII草乌同用,各 lOg~20g, 并加制附片 lOg~15g;痛剧者加炙全蝎 3g(研粉分吞),或炙蜈蚣 1-2条;刺痛者 加地鳖虫 lOg。参三七末 3g(分吞),延胡 索 20g;体虚者仙灵脾加至 20g~30g,并 加炙蜂房 lOg;气血两亏者 ,黄芪 、党参 也可 以用 。 5.2.2风热湿痹 风热湿痹可按热、湿之轻重分为热 重湿微之热痹和湿热并重之湿热痹。 (1)热痹 :关节肿痛 ,局部灼热,得 凉稍舒 ,遇热加重 ,口干,心烦 ,舌红,苔 薄黄,脉数。治宜清热通络,并按病势分 轻重 : 轻者仿白虎加桂枝汤意,用 自拟乌 桂知母汤 (寒水石 30g,知母 15g,生地 30g,桂枝 6g,制JII草乌各 4g),并可酌加 广地龙、忍冬藤等。此方 以寒水石易石 膏。是因为寒水石既可清肌肤之热,又可 清血中或络中之热,用治热痹功效较石 膏更胜一筹。而热痹佐用桂枝和制JII草 乌意在宣痹通络,以防寒凉遏闭。 重者热势更甚 ,关节红肿 ,热如火 灼,痛不可触 ,日轻夜重 ,为火热深入筋 骨血分 ,用犀角地黄汤合 白虎汤加减 (犀角用水牛角代):水牛角末 30g,生地 30g,赤芍 12g,牡丹皮 12g,寒水石 30g, 知母 15g,地龙 12g,忍冬藤 30g。甚者加 羚羊角,或黄连解毒汤。大便秘结者加 大黄泻热通便。《千金要方》犀角汤治 “热毒流入四肢,历节肿痛”,即以犀角 、 羚羊角为主药 ,配 以栀子 、黄芩 、大黄 等,可以参证。 (2)湿热痹 :肢体重着 ,下肢为甚 , 或有烦疼不安之感 ,关节肿痛 ,但不甚 红 ,舌苔黄腻 ,脉缓大或濡数,此乃湿郁 化热或外感湿热之邪 ,“湿热入络而成 痹”(《临证指南医案·痹》)。治宜清化湿 热 ,宣痹通络,方用四妙丸加味:苍术 8g,生苡仁 30g,黄柏 lOg,川牛膝 15g,晚 蚕沙 30g,草薜 15g,土茯苓 30g。甚者加 虎杖、蓓草 ;热胜者尚可加寒水石;肿甚 者加泽兰、泽泻。 5.2-3顽痹 顽痹以病程较长 ,骨节肿痛 ,僵直 变形为特征。由于其病变主要在骨,骨又 为肾所主,而督脉能总督一身之阳经,又 与。肾有密切联系,故宜益肾壮督以治其 本,蠲痹通络以治其标。益。肾壮督即补益 肾气,温壮督阳。阳气旺盛既可驱邪御 邪 ,又可强筋健骨,使病患易于趋复;蠲 痹通络即以大队虫蚁搜剔之品为主,蠲 除风、寒 、湿 、痰、瘀之邪,疏通气血通行 之道。方用益。肾蠲痹丸:熟地黄、仙灵脾 、 鹿衔草 、淡苁蓉、全当归、鸡血藤、蜂房 、 蕲蛇(缺则用乌梢蛇代)、地鳖虫、僵蚕 、 蜣螂虫、炮 甲珠、全蝎、蜈蚣 、广地龙 、甘 草等共研极细末,泛丸如绿豆大。每服 6g~8g,每 日3次,饭后服。妇女经期或妊 娠期忌服 。 阴虚患者药后有口干、咽燥现象, 可用沙参 、麦冬、石斛各 lOg代茶泡饮 。 个别患者药后有肤痒或皮疹现象,乃动 物异体蛋白质过敏所致 ,轻者用徐长卿 15g,地肤子 30g煎汤服用,重者须停服 此丸 。 凡湿热患者应先服清泄湿热 、凉血 通络之汤剂,待湿热稍解,再汤、丸并进, 缓解 期可单服此丸 以图根 治。 此丸对寒湿 、痰瘀偏重者疗效较 好 ,阴虚、湿热偏重者疗效较差。为此我 们正在着手进行改进 ,目前先拟定了两 个协定处方:一方侧重治疗寒湿、痰瘀偏 重者 ,一方侧重治疗阴虚、湿热偏重者。 5I3辨病用药 辨病用药即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 , 针对西医病种的病理变化、检验数据和 临床特征,选择疗效独特 、针对性较强的 中药进行治疗,如此可扩大治疗思路并 提高临床疗效。例如: 风湿性关节炎与乙型溶血性链球 菌感染有关,而虎杖对乙型溶血性链球 菌有抑制作用,故为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的良药,尤其急性发作期要及早使用。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 自身免疫性疾 病,常用仙灵脾、穿山龙、地黄、露蜂房调 节机体免疫功能。 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骨质侵蚀性 改变的特点 ,用骨碎补 、补骨脂 、地黄、苁 蓉、蜂房、狗脊等可防止骨质侵蚀和促进 骨质的修复。 对血沉增速。C一反应蛋白、粘蛋白 和抗“0”增高 ,类风湿因子阳性 ,证属风 寒湿痹者多选用川乌、桂枝等 ;风热湿痹 者多选用蓓草 、寒水石 、虎杖,如此既可 改善临床症状,又可降低化验指标。 增生性关节炎是关节软骨退行性 变性 ,继而引起新骨增生的一种进行性 关节病变,用地黄、骨碎补、补骨脂、鹿衔 草、威灵仙可延缓关节软骨退变,抑制新 骨增生。同时。颈椎增生用大剂量葛根 (30g),腰椎增生则用JII续断,以引诸药 直达病所。 强直性脊柱炎由于椎突关节狭窄 , 椎间盘外环纤维化。以及椎体周围韧带 钙化 。使脊柱强直畸形,可用鹿角片、蜂 房、穿山甲、蕲蛇活血通督 ,软坚散结 ,除 痹起废。 椎间突出 、椎管狭窄而引起之腰 痛 ,可选用地黄、地鳖虫 、骨碎补、鹿角 片、狗脊、全蝎 、地龙、牛膝等,以补。肾壮 骨 ,通督止痛 。 燥痹(干燥综合征)除关节痛外,多 伴见口、眼干燥。猖龋齿 ,此乃真阴亏耗, 燥盛邪客络瘀 ,既要滋肾清燥 ,又应蠲痹 通络,穿山龙、生地黄需重用,始可提高 免疫功能,再配以养阴通络之品如石斛、 元参、北沙参、枸杞子、黄精 、赤白芍 、地 龙、僵蚕、辛荑等。 对于膝关节滑膜炎、膝关节肿胀、 疼痛、活动不利、浮膑试验阳性 、局部有 灼热感或兼见硬结者 ,乃湿热蕴阻膝关 节之咎 ,治宜渗化湿热 ,宣通络脉 ,重用 生苡仁以渗湿利水 ,配以泽兰、泽泻 、苍 术、茯苓、黄柏、大黄、桃仁、红花有显效。 对长期服用激素的患者。给予补肾 治疗,并大剂量使用穿山龙、生地黄、仙灵 脾等,可以较快地递减激素量,并防止激 素撤除后出现反跳。穿山龙一般用 4Og~ 5og,少则无效。生地黄与仙灵脾用量为: 阴虚偏重者生地黄 3og~lOOg,仙灵脾 lOg~15g;阳虚偏重者生地黄 lOg~15g,仙 灵脾 20g--40g,并可加黄芪、制附子。 以上随证用药 、分型治疗和辨病用 药 3项内容,在临床实践中尚须相互参 酌和有机的结合 ,如随证用药与分型治 疗相结合、分型治疗与辨病用药相结合 等。此外 ,人有禀异,地有南北 ,时有冬 暑,证有殊变,故临证时尚须因人、因地、 因时、因证制宜。如此方能取得理想的治 疗效果。 (姜兴俊整理) 2008年9月第5 101圈圈 I 2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本文档为【痹症论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25415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95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3-24
浏览量: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