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统金石学向近代考古学的转变_以马衡为中心的考察

传统金石学向近代考古学的转变_以马衡为中心的考察

举报
开通vip

传统金石学向近代考古学的转变_以马衡为中心的考察 2000 年第 4 期 (总第 129期) 学 习 与 探 索 Study & Explo ration No. 4, 2000 General. No . 129 传统金石学向近代考古学的转变 ) ) ) 以马衡为中心的考察 沈 颂 金 (北京师范大学 史学研究所, 北京 100875) 摘 要:考古学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 是近代学术界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对历史学研究产生 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马衡对传统金石学的总结研究, 以及对田野考古...

传统金石学向近代考古学的转变_以马衡为中心的考察
2000 年第 4 期 (总第 129期) 学 习 与 探 索 Study & Explo ration No. 4, 2000 General. No . 129 传统金石学向近代考古学的转变 ) ) ) 以马衡为中心的考察 沈 颂 金 (北京师范大学 史学研究所, 北京 100875) 摘 要:考古学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 是近代学术界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对历史学研究产生 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马衡对传统金石学的总结研究, 以及对田野考古发掘的重视与参与,展现了 他从一位金石学家向考古学家转变的历程, 说明传统金石学中孕育着近代考古学的因素。当西方 考古学理论和方法传入后,在罗振玉、王国维、马衡等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传统金石学向近代 考古学的转变,并且使中国考古学带有浓厚的历史学色彩。 关键词:金石学; 考古学;马衡 中图分类号: K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462X( 2000) 04- 0120- 05 中国金石学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北宋时期就已经相当发达,出现了一大批金石学家 及其著述。降至清代,金石研究之风尤盛,许多著名学者, 如顾炎武、钱大昕、吴大 等将金石 研究用以考经补史, 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而考古学的传入则是近代的事。本文试图以马衡为 中心,考察传统金石学向近代考古学转变因素及其途径,借以说明传统史学中有近代因素的孕 育,并在与外来成分相糅合的过程中得到升华。这些近代因素的孕育及其发扬,便成为传统史 学向近代史学转变的中介[ 1]。 一、传统金石学中是否孕育近代考古学 关于考古学与金石学的关系, 学术界历来存在不同的观点,长时间聚讼纷纭, 争论不休。 一派认为传统金石学就是考古学的前身,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王国维认为/近代学术多 发端于宋人,如金石学亦宋人所创学术之一0 [ 2]。这里所说的近代学术, 显然应包括考古学。 梁启超认为/考古学在中国成为一种专门学问起自北宋时代0。金石学与考古学既有联系又有 区别, 并提出中国考古学的两个方向, / 第一个方向是发掘0, /第二个方向是方法的进步0,即 /旧方法的改良0和/新方法的引用0,倡导用近代欧洲的考古学发掘和研究方法丰富中国考古 学[ 3]。夏 在强调金石学是考古学前身的同时, 也指出二者并不等同。/ 金石学的研究范围 包含了诸如甲骨文、封泥、砖瓦陶文、竹木简、古钱币等等凡不属于写在纸上的一切古文字资 料。0中国学者/利用新出土的古器物,做了大量的整理研究工作,对于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诞生, 他们做出了一定的贡献。0但是/中国的这种古器物学, 并不等于考古学, 需经过系统化以后才 收稿日期: 1999- 12- 07 作者简介:沈颂金( 1965- ) , 男,安徽怀远人,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博士生, 从事中国史学史、史学与 中国文化传统研究。 #120# 可成为考古学的一部分0 [ 4]。裴文中也不讳言金石学与考古学之间的联系, /由科学的考古观 来看, (金石学)成功的方面,可以说是奠定了考古学的基础。0同时, 他又指出金石学的两大流 弊: /一是只讲求购买古物,未能亲身到田野中去搜寻古物;二是依赖于古籍。0 [ 5]应该说, 这种 分析是符合实际的。总括这一派学者的观点,他们一方面认同传统金石学与近代考古学之间 的传承关系。中国近代考古学批判继承了金石学的积极成果,二者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互 相隔绝的;另一方面,他们又肯定二者存在根本差别。金石学无论在指导思想方面或研究方法 方面,都与现代意义上的考古学有所不同。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另一来源是西方自然科学,特别 是地质学、古生物学的传入。 另一派的观点否认传统金石学能够缓慢地发展为考古学。张忠培即认为: /清末民初的金 石学又继续获得了新的发展,出现了一批知名学者, 不仅没人能将金石学推进到考古学, 也无 人将国外已成熟的考古学拿来中国,并且,当作为那时中国政府的调查矿藏顾问的安特生,开 始在中国做考古工作之后,也没有任何一位金石学者转来研究考古学。事实上,继安特生之 后,在中国开始考古学事业的是在国外受过近代科学教育的中国留学生, 如李济、梁思永等前 辈,是他们才使考古学最终在中国扎下根。0[ 6]这种观点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了部分考古学专业人员的看法。 二、马衡的金石学研究 马衡( 1881 ) 1955年) , 字叔平,浙江鄞县人, 1922年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成立, 他任考 古学研究室主任兼导师, 并在历史系讲授中国金石学, 后任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一生致力于 金石学的研究, 在治学方法上/继承了清代乾嘉学派的朴学传统,而又锐意采用科学的方法,使 中国金石及博古之学趋于近代化0 [ 7]。他在承继传统金石学训诂考证的同时, 又注意出土文 物的现场考察, 并亲自主持燕下都的田野考古发掘,成为传统金石学向近代考古学转变过程中 起重要作用的先驱人物, 因而被郭沫若誉为/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先驱0。 如前所述, 传统金石学在宋、清两代达到极盛, 名家辈出, 著述如林。但是,在肯定其巨大 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它的局限性。大体上, 传统金石学的研究仅以零星出土的古代铜器 和石刻为研究对象, 偏重于著录和考订文字资料, 以达到证经和补史之目的,范围狭窄,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有 限。金石学者不曾对形制和纹饰作深入的分析, 也没有进行断代研究, 因而出现了许多错误, 故不可能发展成为一门完整、系统的学科体系。诚如王国维批评清代古器物学家时所言: /诸 家著录之器往往真赝错出,同光以后鉴别始精,然如5陶斋吉金录6中之古兵器, 十伪八九;又如 5奇觚堂吉金文述6并将近代人翻刻阮、吴诸书之法帖本视为别一拓本, 尽行入录0[ 8]。因此, 这迫切需要采用科学的新方法研究金石学。 20世纪初叶前后的几大考古发现 ) ) ) 殷墟甲骨文、汉晋木简、敦煌文书 ) ) ) 则为传统金 石学向近代考古学的转变提供了契机,再加上西方考古学理论和方法, 如/ 三期说0、/ 湖居遗 址0等陆续被介绍到中国学术界。一些学者利用其知识渊博、熟悉古典经籍的优势, 对出土新 材料的运用一开始就站在很高的起点上。罗振玉、王国维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马衡在总结 前人金石学研究的基础上,自觉运用新的方法,通过实地调查进行著述,可以说,他既是传统金 石学的集大成者,又是近代考古学的开拓者, 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 马衡意识到传统金石学的局限性。因此, 他在给金石学所下的定义中, 突破了传统的藩 篱,扩大了金石学的研究范围。/金石者,往古人类之遗文或一切有意识之作品,赖金石或其他 物质以直接流传至于今日者, 皆是也。以此种材料作客观的研究以贡献于史学者, 谓之金石 学。0那么,又如何界定/一切有意识之作品0呢? 马衡认为: /凡甲骨刻辞、彝器款识、碑版铭志 #121# 及一切金石、竹木及砖瓦等之有文字者, 皆遗文也。其虽无文字而予吾人以真确之印象者,如 手写或雕刻之图画, 明器中之人物模型及一切凡其形制之器物等, 皆有意识之作品也。0 [ 9] 1922年,马衡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讲授金石学课程, 其讲义后以5中国金石学概要6为名出版。 马衡按照自己拟就的金石学研究范围,对历代铜器、石刻做详细考察。尤为可贵的是, 他对传 统金石学家不屑一顾的甲骨、竹木也做了介绍。马衡还辟出专章, 讲述/金石学与史学之关 系0、/今后研究之方法0以及/材料处理之方法0等。试图从理论方法上对传统金石学进行全面 总结,建立一套独立完整的学科体系,可惜,这几部分只有纲目, 而没有具体内容,我们没法看 到马衡在这方面的精辟见解。但他对宋代以来金石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 则预示着传统金石 学的终结。除了在总体上把握金石学之外,马衡在一些领域,如石鼓文、度量衡、青铜器断代等 都有突出的成就,都是他采用新方法的集中体现。下面以其对简牍研究为例加以说明。 1930年, 西北科学考察团发现一万多枚居延汉简,次年, 这批简牍运抵北京,由贺昌群、马 衡、余逊等人分别对这批木简作部分整理、考释工作。马衡利用汉代简牍这一出土新材料,结 合文献史籍,考察中国古代书籍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撰成5中国书籍制度变迁之研究6,概括了书籍材料和形 式的演进及装帧的变化, 为我国书籍制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中国书籍制度有着悠久的 历史, 其形成有简策、卷轴和册叶等几个大的发展阶段,其中简牍是书籍的最早形式。关于书 籍制度的研究, 王国维有5简牍检署考6专论这一问题。但此文作于王氏考释汉晋木简之前的 1912年,未见简牍实物,因而仍没有摆脱乾嘉学者以文献证文献的传统窠臼,因而存在不少错 谬。马衡利用整理居延汉简之便,在继承王国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益以后出之资料0, 遂能 超越前人。如关于简册的长度,马衡作了旁征博引,先引用孔颖达5左传序疏6云/郑玄注5论语 序6以5钩命决6云, -5春秋6二尺四寸书之, 5孝经6一尺二寸书之. 。故知大经之策,皆称长二尺 四寸0。又引证王国维考证的汉代策册长度, /有长二尺者, 有长一尺五寸者,有长一尺者,有长 五寸者,皆二十之分制。0然后,马衡又结合简牍实物加以验证, /敦煌所出汉木简之属于书籍类 者,如5急就篇6一尺五寸,而5相马经6、医方等皆长一尺,元康三年历书长一尺五寸, 而其余神 爵三年、永光五年、永光元年等历书皆长一尺0 [ 10]。对孔、王之说有所订正、补充。再如/ 编简 为册之法0,马衡引用居延汉简加以阐释,居延诸简中有二册, /一为兵器簿,共七十七简, 一为 给丧假之文书, 共三简,上下二编皆为麻线编成。兵器簿之两编且于右侧连贯,正如象形字之 册0 [ 10]。其他如卷轴、册叶等,更是结合敦煌所出的写经文书加以考察。因此,马衡对中国书 籍制度的演变所作的研究令人信服,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由此也说明了马衡在研究方法 上的创新,使他取得了超越传统金石学家所能达到的高度, 开启了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先声。 三、马衡的田野发掘实践 马衡长期从事金石学的研究, 但他力倡科学发掘。1923年 8月,河南新郑一农民掘得几 件属于春秋时期郑国的青铜鼎,随后掀起了一股疯狂的盗宝热, 共挖掘出花纹精美、造型新颖 的文物铜器上百件。新郑铜器虽不是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的科学发掘,但出土数量之多,引起中国学术界的 高度重视,并迅速做出反应。一个月后,即 1923年 9月 20日,受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的委 托,马衡前往新郑调查,之后写了5新郑古物出土调查记6,详细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了新郑铜器发现的时间、地 点、经过、种类、数量,并且绘制了发掘图及出土器物的位置、制作,最后,又根据埋藏铜器的原 因,考证出此地即为郑伯之墓。由于马衡没有亲自参加发掘过程,这份/调查记0不能算作严格 意义上的田野发掘报告, 但其中所述诸项已有近代考古学成分在内。特别是他绘制的发掘图 及文物出土的位置, 表明马衡具备了现代田野考古的基本常识。联系到这次调查比李济主持 #122# 的中国人第一次田野发掘 ) ) ) 山西夏县西阴村史前遗址的考古发掘还要早四年多, 这种行为 确实有前驱意义。 新郑、孟津之行及此后洛阳汉魏太学遗址的考察, 使马衡思想观念起了重大变化。此后, 他竭力倡导科学的考古发掘,用以打开更精确、更复杂的/地下二十四史0。1925年,他撰写 5考古与迷信6一文, 再次呼吁有计划、大规模的田野发掘,同时, 他还对社会上认为田野发掘是 盗墓掘坟、破坏风水的迷信思想予以严厉驳斥。 1928年 5月, 中央研究院成立,蔡元培任院长,其分属机构历史和语言研究所由傅斯年负 责,下设的考古组聘请著名的考古学家李济为组长。马衡即致函蔡元培,提议进行河南安阳殷 墟的考古发掘, 并推荐自己的下属,时任北京大学研究所考古学会事务员的董作宾。傅斯年曾 留学英、德诸国,学习过西方比较考古学,了解现代考古学和科学技术,眼光敏锐,头脑灵活,深 知考古材料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因此,傅斯年接受马衡的建议,于 1928年 8月派董作宾 到安阳进行考察,随后,董氏又主持了第一次发掘,从此揭开了安阳殷墟大规模(共 15次)科学 发掘的序幕,标志着以重建古史为主要目的的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在考古学史上写下了辉煌 的一页,追根溯源,马衡的首倡之功诚不可没。 马衡虽然没有参加殷墟的发掘工作, 但却主持了燕下都遗址的考古发掘。1929年,北京 大学前教授沈尹默出任河北省教育厅厅长,马衡利用同事关系, 与沈约定在河北境内发掘古 迹。1929年 11月,他偕同傅振伦、常惠等人,以5水经注6、顺治及乾隆5易水志6为线索作实地 调查。于是, 1930年由北京大学考古学会、北平研究院古物保管委员会等学术团体联合发起 /燕下都考古团0,由马衡主持调查河北易县燕下都古城遗址, 并发掘了老姆台遗址, 出土大量 战国至汉代建筑遗物和陶器,并撰写了发掘报告,为后来进一步发掘做了先期准备。同时,这 次发掘所用的方法也符合现代考古学的要求,因而是一次与殷墟、城子崖发掘同样重要的考古 活动,为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四、小结 广义的历史包括以往人类全部发展过程。考古学可以分为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两部 分。前者指对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文化的考古学研究。对于这一部分,由于传统金石学的局 限性,特别是涉及到自然科学领域,如地质学、古生物学、体质人类学等专门学科。金石学家由 于缺乏专业技术训练,在此茫然不知所措,只得依靠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田野考古发掘的分析 与研究。而历史考古学则指能够用以文献记载相结合进行研究的考古学领域。传统金石学正 好在此领域内发挥其文字训诂、器物考订等项特长, 凭借他们对经史子集等典籍的熟稔程度, 在这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为向近代考古学转变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因此, 当 20世 纪初年大量新材料的发现,以及印刷和研究方法取得进步之时, 罗振玉、王国维便因缘际会,继 承了宋人和清朝乾嘉以来的朴学传统, 把金石学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二三十年代,随着西方 考古学理论和方法的传入,传统金石学与之相结合,由此诞生了中国近代考古学。 不可否认, 传统金石学与近代考古学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差异。恰好处在世纪之交,中西学 术交融频繁,科学方法渐由欧洲传到中国,中国学者已经意识到自己方法的不足,并努力弥补、 完善。罗振玉在搜求一种文物时, 不仅注意一器一物的本身,还注意了解出土地情况及同时存 在的遗物。王国维对李济在西阴村史前遗址所获文物的关心,都预示着近代考古学的酝酿、生 成。他们造成了新旧交替的局势, 启发了中国近代科学考古方法。无独有偶, 1928 年主持第 一次殷墟发掘的董作宾也不是专业考古人员,而是与传统金石学渊源极深的学者。就在这一 #123# 时期,一大批研究金石出身的学者,如马衡、徐旭生、黄文弼等人开始走出书斋关注并亲自参加 田野发掘。虽然这些发掘还限于历史时期考古遗址范围内,但这无疑是迈向真正意义上的近 代考古学的第一步。事实证明,董作宾、马衡、徐旭生、黄文弼诸人后来都在考古学领域取得了 丰硕的成果,他们与考古学专业出身的李济、梁思永、夏 等人一起, 为中国考古学事业的发展 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为一名金石学家, 马衡没有被旧的桎梏所束缚, 也未曾被他接受过的学术传统所阻碍, 用接纳新思想的开阔胸襟和视野, 批判了传统金石学家的错误解释, 他的学识引导他获得了其 先辈预想不到的显著成果,再加上他田野发掘的实践, 成为传统金石学向近代考古学转变的关 键人物。马衡在近代学术史上这一历史地位应予以彰显, 他的历史见识和创新精神在今天对 我们仍有启发意义。马衡以自己的学术经历和实践, 雄辩地说明了传统金石学中孕育有向近 代考古学转化的内在机制,这是中国文明具有久远生命力的又一明证。 参考文献: [ 1] 陈其泰. 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的转变[ A] .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 M ] . 北京:学苑出版社, 1997. [ 2] 王国维. 宋代之金石学[ A] .王国维论学集[ M ]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 [ 3] 梁启超. 中国考古学之过去及将来[ A] .饮冰室合集(专集 101) [ M ] .北京: 中华书局, 1989. [ 4] 夏 . 中国文明的起源[ M ]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5. [ 5] 裴文中. 史前考古学基础[ A] .史前考古学论文集[ C]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7. [ 6] 张忠培. 中国考古学史的几点认识[ J] . 史学史研究, 1995, ( 3) . [ 7] 郭沫若. 凡将斋金石丛稿序[ A] .马衡. 凡将斋金石丛稿[ M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7. [ 8] 王国维. 国朝金文著录表(略例) [ A] .王国维遗书(第 10 册) [ M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 9] 马衡. 中国金石学概要[ A] .凡将斋金石丛稿[ M ] . 北京:文物出版社, 1977. [ 10] 马衡 .中国书籍制度变迁之研究[ A ] . 凡将斋金石丛稿[ M ]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77. Transition of tradional epigraphy to archaeology in modern times ) ) ) A case of Ma Heng SHEN Song- jin ( I nstitute of H istory , Beij ing Nor mal Univer sity , Beij ing 100875, China) Abstract:T 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archaeology in China is the one of the most im- portant achievements in the modern academic circles, it has exerted an extensive and far- reaching influence. Ma Heng. s researches of summary of tradit ional epigraphy and his at tent ion to field ar- chaeological ex cavation, display M a. s transitional coruse from an epigraphist to an archaeologist , and show s that t radit ional epigraphy is pregnant w ith the factors of modern archaeology .After the entrance of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the w est under the common efforts of some scholas, such as Luo Zhenyu, Wang Guow ei, Ma Heng , etc. , the transit ion f rom tradit ional epigraphy to modern archaeology has been accomplished, and it enables Chinese archaeology to take st rong colour of his- toriography. Key words: epigraphy; archaeology; M a Heng 1责任编辑: 崔广斌2 #124#
本文档为【传统金石学向近代考古学的转变_以马衡为中心的考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23908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66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3-24
浏览量: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