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韦勒克文学理论研究

韦勒克文学理论研究

举报
开通vip

韦勒克文学理论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韦勒克文学理论研究 姓名:李阳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文艺学 指导教师:刘雨 20050501 摘 要 本文从梳理韦勒克文学理论的资源入手,将其放在二十世纪文学批评的大背景中加 以考察,明确指出现象学哲学是韦勒克文学理论的哲学基石,结构主义语言学、俄国形 式主义和英美新批评是韦勒克构建其文学理论体系的立足点。 本文的第二部分详述了文学本体论。具体包括文学存在论和本质论这两个层面。韦 勒克认为文学作品是“交织着符号和意义的多层结构”。“结构”是韦勒克文论...

韦勒克文学理论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韦勒克文学理论研究 姓名:李阳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文艺学 指导教师:刘雨 20050501 摘 要 本文从梳理韦勒克文学理论的资源入手,将其放在二十世纪文学批评的大背景中加 以考察,明确指出现象学哲学是韦勒克文学理论的哲学基石,结构主义语言学、俄国形 式主义和英美新批评是韦勒克构建其文学理论体系的立足点。 本文的第二部分详述了文学本体论。具体包括文学存在论和本质论这两个层面。韦 勒克认为文学作品是“交织着符号和意义的多层结构”。“结构”是韦勒克文论的理论基 础,也是他整个文论体系的核心概念。在对这种“结构”与其他用语言符号组成的结构 的比较中,韦勒克认为文学的本质是审美性、虚构性与想象性的统一。 第三部分是对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的探讨。“外部研究”主要涉及文学作品的“经 验存在”;而“内部研究”就是对这一现象学意义上的“本体结构”的研究。从对内部 研究与外部研究的思考入手,韦勒克确立了他的文学史观:文学史应该是文学自身的历 史,即文学作品审美的语言结构的发展史。 最后站在当下的立场上,本文对韦勒克的文学理论进行了客观的价值重估。可以说, 《文学理论》扭转了文学批评的思维模式,对国内文学研究“内转向”的产生具有不可 忽视的作用,与此同时,国内学者在借鉴和运用韦勒克文学理论的过程中结合我国实际 发挥了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我国文学研究的理论建构。本文在最后肯定其理论价值 的同时,剖析了他的理论局限。 关键词:韦勒克;文学理论;内部研究:外部研究;价值;局限 Abstract Thedissertationreviewsthewellek’Sliterarytheoryfromthebackgroundofthe20‘“ --centuryliterarycriticism,startingwiththehackleofhistheoryresources,andindicates definitelythatthephenomenologyiswellek’Stheoreticalbasis,Structuralistlinguistics、 RussianformalismandNewcriticismisthestandfromwhichwellekestahlishedhis theoreticalsystem. Thesecondpartdwellsontheliterarynoumenonincludingstructuralontologyandliterary essence.Inwellek’Sopinion,theworksofartsisthestructurecomposedofdenotmionsand meanings.StructureisnotonlythebasisbutalsotheCOreconceptofWellek’Stheory.In addition,Wellekascribedtheliteraryessencestoaesthetic、fictiveandimaginarycharacterby comparingthisstructurewitlltheothersymbolicstructures. Thethirdpartfocusesonthediscussionaboutintrinsicandextrinsicstudy.Theextrinsic studyisabouttheexperientialexistence,however,theintrinsicstudyissuchoneasthe Structure.Wellekdeclaredsolemnlythattheextrinsicstudywillleadtothefailureofliterary research,andthebestapproachofliteraryresearchistheintrinsicstudy.Hedividedtheworks ofartsintotwopartsbreadthwise:materialandstructure,andthreelevelslengthways.Based ontheponderingoftheintrinsicandextrinsicstudy,theliteraryhistoryisthedevelopment historyofthelinguisticstructure. Intheend,thedissertationrevaluatesthemeritsofwellek’stheory,infact,theworksof literarytheorychangedthethinkingmode,andplayedanimportantroleinprovokingthe internalrevolutioninOUracademy.Athesametime,thedomesticscholarsexertsuch enthusiasmandcreativitythatconstructOurliterarystudy.111edissertationanalyseshis theoretical10Calizationaswellashismerits. Key word word文档格式规范word作业纸小票打印word模板word简历模板免费word简历 s:Wellek;literarytheory;intrinsicstudy;extrinsicstudy;value limitation I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人已经发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 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态产a 日期:趟堇旦塑曰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 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盘 指导教师签名:皇!l!壹 f:f 期:虫!!垒!一dⅣ目 日 期:畦芝!!醴左舅o}廖JI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引 言 美国著名学者马丁·巴科在其研究韦勒克的专著中写道:“正象中国人走向长城去 寻找石料一样,学者来到韦勒克那里寻找文学的思想。”川韦勒克以其文学理论、文学批 评史、比较文学等方面的一部又一部经典性和里程碑式的学术论著,在西方文学批评界 素负盛名,被冠为“批评家们的批评家”。《文学理论》就是他全部经验、学识和思辨能 力相结合的产物。该书钩玄提要、资料丰富,自1949年出版以来,先后被译为20多种 文字,世界许多著名大学都将其作为教材使用。在西方同类的专著中,可以说是广博精 深的力作。“韦勒克等人的《文学理论》,在欧美广为流行,被视为经典性的文学理论入 门读物,似乎至今还未有一本类似的著作可替代它,”【2】 韦勒克从二十世纪新的文学发展和新的批评形态着眼,特别总结了从俄国形式主义 到英美新批评的理论实践,重新对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加以审视,从而确立了新的文本 观。其中,文学的“本体性”和文学的“内在研究”是他的文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 在提倡对作品本身进行认真、缜密的探讨和批评时,韦勒克又非常重视以历史的眼光对 作品加以审视和考察。他探讨各种复杂的文学现象,总是追根溯源,力求把握其历史流 变,从而形成融理论、批评和历史为一体的独特的文学研究方法。韦勒克的文学观对于 在文学研究中模仿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视作品为文献的历史主义倾向,无异于釜底抽 薪,具有令人耳目一新的作用。他为世人提供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文论体系,在二十世纪 西方文论多元话语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虽然,国内的学者们已经非常熟悉他的某些论点,如文学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的 划分,文学的性质等。从研究成果上看,我国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甚至古代文学界引用 韦勒克的频率都非常高。但是,从总体上看,我们对韦勒克文学理论的研究仍然不够系 统和深入。韦勒克研究在中国还是处于缺失状态。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在学报 或文学研究专刊上发表的研究韦勒克的论文仅三十余篇,并且多集中在对韦勒克的比较 文学、批评史和文学本体观的论述,深入研究不多。针对韦勒克文学理论的研究现状和 问题,本文从西方二十世纪的哲学背景和世纪特征着手,将韦勒克的文学理论纳入到宏 观的文学背景中,梳理出其独具特色的理论资源,旨在从文学作品本体论、文本分析理 论的角度,对韦勒克的文学作品存在方式、文学的本质、文学的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 文学作品的层次论和文学史观作一个批判的论述,尽可能地将韦勒克的文学理论观点条 理化、清晰化地展现在世人面前。韦勒克对“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的划分对二十 世纪文学理论与批评有着重大的影响,他对“内部研究”的推崇实质上是对以往过于注 重作品外在关系的一种纠偏。这种划分所贡献的绝不仅仅是评论作品的方法,而是标示 着研究视点的转移,代表着研究对象的变化。 《文学理论》的中文译本出版于1984年,此前我国的文艺理论界一直受着前苏联 文艺理论体系的影响,即注重文学的社会学研究与评价。《文学理论》的译介无疑为中 国的文艺理论研究开阔了新的视野,唤起了国内学者对艺术形式的极大关注,认识到艺 术形式在作品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而不再像以前那样,将此类研究贬斥为“形式主 义”、“为艺术而艺术”。韦勒克独特的视角和一整套可以借鉴的形式主义的研究方法, 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借鉴和文学研究反思的维度,使我们认识到文学具有独、Z自 主的姿态和作用,以自身独特的形式发表对所处世界的言说;将文学研究的视角从传统 的对文学与社会环境、政治形势的关注,逐步回归到文学自身,对文学进行审美特性的 内部求索,促成了我国文学研究“内转向”的潮流,也为当代文学研究赢得了相对的学 术自治的话语权力。此外,韦勒克关于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文学作品的层次论和文学 史等观念对我国文学理论的建构,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 本文真诚地希望在对韦勒克的文学理论研究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澄清文论界误 引、误读韦勒克的现象,使人们更准确更深刻地认识韦勒克,并力图丰富有中因特色的 文学理论的话语体系。 一、 韦勒克文学理论的理论资源 二十世纪是批评的世纪,同时也是崇尚科学的世纪。在文学批评领域,对文学日趋 内向的理解日益扩展开来。一些学者对十九世纪社会学式的、历史主义式的、传记式的 文学研究啧有烦言,认为它们最大的缺点是脱离了对文学本体的研究,尝试着建立新的 批评体系。于是,关于文学本体论的学说盛行一时。以俄国形式主义为先河的“形式本 体论”,海德格尔的“此在本体论”,萨特的“现象学本体论”,卢卡契的“社会存在本 体论”等如火如荼。其中,与同时代的西方文艺理论主流话语颇有差距的形式本体论, 从被传统理论相对漠视、建树贫乏的艺术形式入手立论,以其独特的视角而显得卓尔不 群,使文学理论逐步走向客观化和科学化。作为形式本体论的继承者与革新家,韦勒克 以其广博的文学知识、宏大的理论体系而独树一帜。他的文学理论主张为二十世纪的文 论界写下了真实的一笔,留下的是揣摩、是论争、是借鉴、是批判⋯⋯是永不逝去的痕 迹。 任何一种新的批评模式、批评方法的形成与兴起,总是与一种新的认知世界的方式、 新的文学观念密切相关的。可以说,正是二十世纪的哲学思潮为当时的文学批评提供了 思想基础和研究方法,使传统的主题和人物、旧的研究方法摇摇欲坠。口】于是,二十世 纪文学批评挣脱了传统批评方法的禁锢,凸现出了形式主义的特征。本章将韦勒克的文 学理论放到二十世纪文学理论的大背景中进行观照,以二十世纪文学批评的两大哲学思 潮——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哲学思潮为基本线索,于纷繁复杂的文学流派中梳理出其独 具特色的理论资源。 (一)人本主义哲学思潮 所谓人本主义,就是以人为本的哲学理论,重视人的个性自由,人的主体性特征, 将人作为哲学研究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由对人本身的观照来探寻世界的本质。在这一 哲学思潮的影响下,西方文论界先后出现了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等 文论派别,其中对韦勒克影响最大的是现象学哲学及其文论。 胡塞尔现象学作为当代西方最主要的哲学思潮之一,出现于二十世纪的初期,以现 象与意识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传统的观点认为意义是先验地存在于意识对象之中 的,而在胡塞尔看来,意义是在意识行为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的。这就涉及到意识活 动的特性,即意向性。当某一现象在我们的意识中显现的时候,也给出了它显现的方式, 而这种方式也就构造了我们的意识。为了达到这种意识,就要采取“回到事实本身” 的哲学思维态度和哲学方法。通过对“现象的还原”、“本质的还原”和“先验的还原” 三个步骤,引导我们走向事实本身,即用“还原法”排除意识中的意向性内容,抛弃事 物的非本质部分,将一切先在的概念(如自然科学的、物理学的)暂时悬置起来,直观 事物本身。具体在文学批评中就是指直面文学作品本身。【4J现象学以“本体沦”为关心 的首要内容,这导致了文学批评界对文学“本体”的关注,和对文学作品存在方式的研 究。韦勒克继承了胡塞尔的先验还原研究,关注作为作品本体的结构层面。可以说现象 学哲学正是韦勒克整个文论体系的哲学基础。 在现象学哲学的影响下,波兰现象学文论家英加登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现象学艺术本 体论体系,他的理论在西方文学批评界被称为“胡塞尔现象学方法在美学方面最卓越的 运用”,“使现象学成为一种对后世产生广泛影响的美学和文学批评的系统理论”。[51他 将作品是对外在世界的反映还是对主观世界的表现问题“悬搁”起来,直接从作品本身 出发,强调艺术作品的本体论地位,从而建立起自己的现象学美学和文艺理论。英加登 的最精彩之处是关于文学作品存在方式的论述,而这又是让韦勒克最受益匪浅的。一方 面,作品本体是先验于人的主观经验而客观存在的,是现象学意义上的“决定性结构”, 另一方面,作品本体在每次具体阅读中才得以显现,经过人的意识的意向性投射活动/j 能产生、存在并展现自身的独特性。正是这个“具体化”的过程使文学作品由潜在的审 美对象向现实的存在转化。由于英加登强调本体存在的优先地位,因而对作品本体进行 结构性分析就成了必然之事,他离析出五个异质独立而又彼此依存的层次:声音层次、 意义层次、被表现的客体、从一定的视角可意识到的世界和被观照的形而上的品质。[61 韦勒克在吸收借鉴英加登的“具体化”观点,并整合“五层次”说的基础上,认为文 学作品是一个“意向性的客体”,其本体是“符号结构”。在对作品进行本质直观的时候, 他将作品这个结构划分为三个包含不同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层次,从而建构了他的文学作品层次论, 深入和拓展了文学研究的领域。因此,可以说现象学文论是韦勒克文学理论的直接来源 之一。 韦勒克对文学作品结构的分析既受到英加登的启示,又不满足于英加登把文学作品 看成是由几个层面构成的体系的观点,批评了英加登那种只分析作品而忽视其价值的做 法,指出其把作品的结构与价值割裂开来,想当然地认为价值是附着在结构之上的,撇 开了价值而去分析文学作品的缺陷。韦勒克确信“在标准与价值之外任何结构都不存在。 不谈价值,我们就不能理解并分析任何艺术品”。【” (二) 科学主义哲学思潮 科学哲学是以自然主义的原则、方法来研究世界的哲学,强调研究的客观性、精确 性和科学性。科学的精神在于在坚持不懈的批判中寻找真理,科学的特征在于批判性的 思维。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批评多是创作者自己的感受或见解,缺少系统性和严密性,从 二十世纪起文学观念发生了变化,批评家们勇于对传统提出质疑,寻求文学研究的“主人 公”,探索文学批评的新途径,于是摆脱了十九世纪的印象式的批评,带有科学主义色 彩的现代文论产生了。18]科学主义文论的独特性在于用科学的,尤其是语言分析的方法 客观地搜求文学性,以科学的手段揭示文学的内部机制。这种自觉寻找文学研究“主人 4 公”的努力很快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1.结构主义语言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不只是给韦勒克文论带来了几个重要论点,它的影响是全局性 的,是其方法论的缘起。”[91可以说,整个《文学理论》的核心范畴就是“结构”的概念。 现代语言学的基础是在二十世纪初由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创始人索绪尔奠定的。他的 《普通语言学教程》影响了整个二十世纪的人文学科。以共时性作为方法论綦础,从语 言系统中分解出语言和言语的二项对立。语言指的是语言系统,而言语则是语言的实际 运用,即个别的语言行为。索绪尔认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语言”,即所有“言语” 之后的这个规则系统,这一方法论思想对韦勒克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首先,索绪尔的理论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即语言符号与世界之间不存在一一 对应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约定俗成的。既然文学是以语言构成的,那么文学理论 的核心问题也就应该从“文学怎样反映世界”的问题转为“文学的意义如何产生”的问 题。 其次,从索绪尔关于语言是系统而不是实物的观点出发,韦勒克把整个文学视为抽 象的语言系统,从文学的基本材料——语言的角度切入而不是从文学本身入手来进行文 学研究,认为由语言写成的文学作品恰似索绪尔所谓的“语言”系统,而个人对作品的 单独体验则不过是“言语”。韦勒克在他的《文学理论》中就语言和言语的区别指出:“这 种区别正相当于诗本身与对诗的单独体验之间的区别”。【10】『F像我们不能完满地使用语 言一样,我们对一部文学作品永远不能有完满的认识,然而,文学作品作为一个客体, 我们又必须去认知,于是我们就不得不抓住客体中的某些“决定性的结构”。韦勒克将 支学作品本身与文学的每一次阅读区分开来,认定文学研究的对象不是阅读中的心理体 验,而应是与“语言”性质相同的一种“结构”。于是,文学研究的对象就被定格为文 学作品的“决定性结构”。在韦勒克看来,只有把文学研究限制在文学内部的结构形式 的差异上,把文学视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封闭体系加以分析,而排除其历史的、社会的、 心理的等因素,才能使文学批评成为一门真正具有科学性的学科。 在对语言进行研究的同时,索绪尔划分出了语言的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内部语言 是为个体自身的语言’,是一种自主的言语功能,而将一切与语言的组织、系统等无关的 方面统统纳入到外部要素之中加以排斥,并采用共时和历时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 构主义语言学为韦勒克文论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提供了理论范例,他的《文学理论》 完全是围绕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展开的,外部研究是因果式的研究,因此,相对于内部 研究而言,韦勒克是轻视外部研究的。 2.俄国形式主义 俄国形式主义是西方现代形式主义文学理论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理论流派之 一,也是现代西方文论界尝试建构文学形式本体论的肇端。【111它以其革命性的文学观, 将文学作品从作者的垄断中解脱出来,率先拒绝将文学作品看作是社会历史的反映,高 举文学自主性的理论大旗,着重探讨文学自身的特性和规律,认为文学是一项永叵的、 自我决定的、持续不断的人类活动,它确保的只是在自身范围内、根据自身标准来检验 自身。文学科学的研究对象不是文学,而是“文学性”,是使文学之成为文学的东西。 与索绪尔的语言学方法相似,他们不考虑文学作品的材料、来源等历时性的方面,只关 注作品的艺术技巧、手法、语言、风格和结构等共时方面的特点和功能,只研究文学的 构成规律和秩序化原则。俄国形式主义运用现代语言学的一分为二的研究方法,把文学 研究划分为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并着眼于以形式分析为主的内部研究。什克洛夫斯基 在《散文理论》中就公开了自己的文学主张:“在文学理论中,我关心的是其内部规律 的研究。”II2】这对传统的已被接受的观念和思想是一个有意的挑战。作为与形式派一脉 相承的文学理论家,韦勒克同样保持了对文学性的执著探寻,看到了文学自身的某种超 然独立的品格。韦勒克坚决反对文学的“外部研究”,反对传记式的、心理学的、社会学 和哲学等研究方法,认为文学研究的对象是一种语言的“符号结构”,主张以文学本体, 即语言结构为中心的“内部研究”,由此,不难窥见俄国形式主义对他的影响。 此外,俄国形式主义还从语言学的角度入手研究文学,通过谈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 及日常语言的区别来探求文学语言的特殊性。韦勒克在论述文学的本质时详细地对比、 区分了文学语言、科学语言及日常语言,最终得出了文学的审美特性。1131但是,韦勒克 的文学研究视野要比俄国形式主义者开阔得多,他并没有把文学研究局限于声音、诗句 和写作手法的研究,也并没有把文学与语言等同起来,相反,他看到了文学作品与作家、 社会的联系,看到了作品本身的内容与意义,并且坚持认为文学是一种社会性的实践。 俄国形式主义建立起了一种新的文学本体观,即把文学看作纯粹的形式和手法的总 和,认为文学发展的历史就是形式和手法的更迭史。以“素材”和“手法”取代传统的 内容与形式,以形式优先论取代传统的内容决定论和有机统一论。就创作过程而占,文 学是素材和手法的一种结合,存在于作家经验世界中的素材,只有经过手法的加工和表 现才能转化为现实的艺术品。这就使传统意义上的内容沦为了形式的附庸,而赋予艺术 形式一种至高无上的地位,为文学研究划定了一个唯我独有的领域。对于“内容与形式”, 韦勒克同样试图抛开这对概念而寻求新的解释途径。他以审美性为标准拈出了“材料” 和“结构”,有机地沟通了对内容与形式区分的狭隘。这里有必要指出的是,韦勒克不 是一个完全的形式主义者,他并不像形式主义那样排斥“内容”、“形式”这对概念,不 单纯地认为形式决定内容,他只是站在形式主义的立场上,为了构建自己的理论而将非 审美的因素排除在文学的内部研究之外,将对作品本身的描述和评价作为文学研究的出 发点。相对于俄国形式主义的纯形式的文论观,韦勒克令人欣慰地为文学与外部文化保 留了足够的通道。 俄国形式主义提出的“陌生化”概念在理论上揭示了一种新的文学史观,即将历史 看作一系列的突变,其中每一种新的文学都被看作是与上一代占主导地位的艺术准则的 决裂。在韦勒克看来,陌生化只是基于传统的变化,并未解释变化的方向,终归是相对 主义的标准。为此,他秉持“整体的”、“比较的”文学史观。 3.英美新批评 紧步俄国形式主义之后尘的是发端于二十年代的新批评学派。新批评开始对具体作 品语言形式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客观的描述。寻求不考虑外部因素的纯文学批评,只集中 6 注惠文学客体本身。IJ41这一学派的崛起是对十九世纪后半期盛行的历史的和传记的文学 批评忽视文学作品本身的种种文学倾向的反驳,对传统文学批评的蛀薄弱的环节加以批 判。新批评将文学作品。t升到本体论的位置,探索其内部规律的组合Ji建构了一套系统 的理论,实现了文学研究的重心从作者向作品本身的形式、语言等内部研究的转移。这 种只在作品内部分析其意义的要求,在文学批评的历史长河中是史无前例的。新批评以 语义学分析作为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高度重视对丁文学语言的研究。针对浪漫丰义 主张情感的自我表现的观点,艾略特以他著名的“非个人化理论”开了新批评的先声, 将文学传统作为文学作品的外在权威。提出了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观”,将作品看作 是有机的、自足的、独立的“象征物”,反剥形式和内容的二元论观念,瑞恰兹也是对 韦勒克影响很大的一位新批评先驱。他运用语义学的分析方法,对诗歌语言与科学语言 进行过详细的分析,成功论述了文学语言的情感性、多义性和含混十牛,认为文学语言作 为“伪陈述”,与外在现实没有直接的关系,其真实性在于自身,在于叙述的有机统一, 因此,文学批评的任务就是对作品中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语言文字做具体分析。这种从 语言角度切入,将文学与科学及其他文体相区别的意识是值得赞赏的。新批评的真正奠 基者兰色姆首次将“本体论”这一术语引进文学批评,提出了“本体论批评”的IZl号。 倡导文学批评应割断文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把文学作品看作一个判闭的、独立存在的 自足物,通过对其内部的各种因素的组合、运动及变化的研究,来寻找文学发展的一般 规律。在他的倡导下,维姆萨特和比尔利兹合著了《意图谬见》与《感受谬见》,彻底 切断了文学作品与作者和读者等一切外在经验的联系,巩固了以文本为中心的形式主义 批评。为了将本体论批评具体化,兰色姆提出了著名的“构架一肌质”理论,这是一种 舆型的形式主义理论,他认为构架是可以转换的逻辑陈述,肌质是所谓的内容的秩序, 即形式,是作品的核心与本质。这一提法与形式主义的“素材”、“手法”有异曲同上之 处,但构成了韦勒克的“材料”、“结构”说的理论资源。这些观念为文学作品的研究带 来了新的活力。 韦勒克正是新批评阵营中的佼佼者,他与沃伦等形成了后期的批评核心——“耶 鲁集团”。这样,从艾略特到以兰色姆为首的“南方集团”,再发展到“耶鲁集团”,构 成了新批评发展的一条主线。II≈《文学理论》是“以新批评的立论去检验总结阻往的 文学理论,建立了更加系统的文学批评理论,推动了这一文学批评运动的发展。”【l叫 韦勒克的理论与新批评确实有许多响应之处,他在对诗歌语言与科学语言比较的基础 上,得出了文学语言的特殊性,从而界定了文学的本质。但是韦勒克超越了新批评, 后者将目光凝聚在作品的语言技巧的分析,忽略了作品与作品之涮的关系和体裁类型 的研究,对文学史研究有些不屑。顾。对此,韦勒克秉持“糕体”的文学观念,避免 了绝对地把读者拒之门外,具体探讨了文学体裁的演变发展史,同肘,看到了文学作 品与文学传统的联系,希望能有一部真正的比较文学史的诞生,他在将新批评的思想 条理化、系统化的同时,做了很有意义的补充,并上升到“诗学”的高度加以总结。 二、文学本体论 自形式派产生以来,文学理论界开始注重对文学作品的研究,即所谓认识“文本”。 因为文学作品的本身就具有“本体”的含义,无需旁求他物来获得自己的本体地位,其 实质是竭尽全力地追求作品这种独立自足物的自我价值。韦勒克的《文学理论》也采用 “本体论”的说法,可是又不同于以往的形式派对文学本体的看法。文学本体论包括了 文学存在论和本质论这两个层面。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艺术本体论就是对艺术存在 的确认,对艺术存在性质和规律的揭示。州”J本章正是从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文学的 本质两方面来加以考察。 (一)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论 首先,韦勒克坦率地承认“作品存在方式”是一个极为困难的认识论的问题,因为 这关系到对真正的诗的判定标准。他认为,在诗与诗之间,诗与小说、戏剧等其他文学 类型之间,总是存在某种相似的、共同的因素或成分。鉴于诗的内容庞杂,无法统一, 读者的经验又因人而异,所以,在韦勒克看来,这些“共同因素”只能从作品的形式一 结构方面去寻找。于是,他将作品界定为一个“符号和意义的多层结构”。这样,文学 作品一方面本体上是先于人的主观经验而客观存在的,是现象学意义上的“决定性结 构”,另一方面,作品需要被阅读,离不开读者经验的“具体化”,而具体化后的审美事 实并不是作品本身,因此,文学作品就被分为本体的“结构”和经验的存在两个部分。 1.文学作品的本体是一种“符号和意义的多层结构” 韦勒克对文学作品存在方式的认识是通过与其他几种意识对象的对比和区分束实 现的。首先,文学作品不是像人工制品那样的物质书写形式。大量存在的口头文学就是 一个很有力的反证; 将文学作品等同于人工制品实质是将文学作品得以存在的物质载 体混同于存在方式;文学作品也不是一种“声音的存在”,因为,不朗读出来或者不进 行默读,文学作品依旧存在。文学作品虽然是关于语言的艺术,但不能将声音载体等同 于存在方式;他也不同意将作品等同于“作者的经验”或“读者的体验”。因为前者只 是作品存在的充分条件,缺少作者的经验,作品是无法形成的,而后者仅仅是文学作品 存在的必要条件,文本转化为文学作品是离不开读者的阅读的。在韦勒克看来,这都是 将作品看作一种心理体验物的观点,对作品的理解也只能依靠不同个体的心理体验,是 无法具体把握的、相对的、缺少任何客观评价的标准。 以上三种关于文学作品存在方式的误读,其共同的特征是陷入了相对主义的误区, 缺乏对作品评价的客观标准。正是在对传统的文学作品存在方式进行批驳的基础上,通 过对文学作品存在方式的分析,韦勒克得出了一个结论:文学作品本身与它的意向性内 容无关,文学作品就是那个现象学意义上的超验“本体”,即“符号和意义的多层结构”。 接着,韦勒克通过类比论证指出,索绪尔语言学中语言系统和个人言语行为的关 系IF相当于诗的本体性与诗之间的关系。就像个体的言语行为无法穷尽整个语言系统一 样,单独的一部作品也只是所有作品组合中的一小部分。读者之所以能够意识到自己是 在阅读而不是从事别的活动,就在于认知现实加给我们的某些“标准”。这罩的“标准” 不同于伦理的、政治的外在的标准、尺度,它是一种内涵的标准,产生于文学作品之中 的,是由对独具个性的文学作品相比较后抽象、概括出来的标准。韦勒克就把这些标准 称为诗的“决定性结构”。文学作品的本体就在于这一具有统一性的确定的基本结构。 诚然,每一‘部作品都是有其个性化的符合审美标准的部分组成的结构,然而,它作为某 种类型的文学作品,固然包含着符合这种类型要求的基本结构,同理,每种类型的文学 作品的结构也有特殊性,但作为整体的文学作品,又必然地具有使其成为文学作品的能 包括所有文学作品的结构的结构。因此,韦勒克认为,对文学作品的基本结构的把握, 可以遵循这样一种程序:从一件艺术品过渡到古希腊悲剧,再到一般悲剧,然后到·般 文学,最后到所有艺术品都具有的包括一切的某种结构。基于此,我们就可以清晰地发 现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封闭自足的客体的内在本质。虽然韦勒克赞同英加登将文学作品看 作“意向性的客体”,但具体到作品本身,它就是现象学意义上的超验“本体”,即“符 号和意义的多层结构”,与意向性内容无关。对任何一部作品我们不可能全面认识它, 我们所能认识的永远是它的“结构”。否则就不只有一种《神曲》,而会有多种《神曲》 了。将作品的本体定为“结构”后,文学的研究对象也就明确了。 现象学认为对“意向性客体”本身的研究不应局限在意向性心理事实中进行,人们 必须用“现象学的还原”法,抽象出“意向性客体”本身。在这方面,韦勒克毫不讳言 借鉴英加登对文学作品所做的多层面的分析,将这个“符号结构”划分为三个层面:声 音层面、意义单元和世界层面。相对于英加登的五个层面的观点,韦勒克取消了“观点” 和“形而上”两个思想、哲理的层面,将其囊括在他的“世界层面”之中。¨81 在韦勒克看来,文学作品是以含有不同标准的若干层面的体系而存在的,这对于唯 名论者来说,这样的“不同标准”的体系是不存在的,他们认为只有个别的才是真实的, 而一般是不实在的;在行为主义者看来,人是无法以生理活动来证实这样的概念的,因 而又是“神秘的”。韦勒克有力地驳斥了这些看法,认定文学结构是一种动态结构,他 这样写道:“我们几乎无可否认,存在~种‘结构’的本质,这种结构的本质经历许多 世纪仍旧不变。但这种‘结构’却是动态的:它在历史的进程中通过读者、批评家以及 与他同时代的艺术家的头脑时发生变化。”【19】所以,艺术作品具有永恒性和历史性这双 重性质。由于作品总是存在于具体有限的时空中,不同的时代对作品的判定标准有很大 的差异,所以,这些标准就不可能是僵化的,而是富于流动性的和历史’陛的。只要作品 不被毁灭,这种结构的本质就是永恒的。我们可以重建作品“生命”的实现过程和具体 化的历史,但却无法替代和超越这一“结构”的本质。在此,“动态”并不是意味着主 观主义和相对主义,因为不是所有人对标准的理解都是正确的,人们只能是在探索大量 的弃H对中逐渐接近绝对。因而,对这种动态结构的把握是完全可能的。同时,韦勒克进 一步指出,价值正是从历史评价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对标准的确认和对结构的评价,是 以能否产生最好的美学效果为根据的。 在韦勒克专心致志地进行理论阐述的同时,他始终都在回避这样一个问题,即他所 谓的这样一个“由一些标准组成的结构”从何而来。这也正是韦勒克无法回答的。实际 上,文学作品作为一定时代的产物,它无法脱离当时的社会语境,无法离开作家的审美 理想和读者的审美要求,将这些因素排除在外而孤立地研究文本是无法得出完满的结论 的。 相对于俄国形式主义与新批评,韦勒克所谓的“本体”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俄国形 式主义理解的文学实际上是作品的形式:新批评的“本体,”指的是作品整体;而韦勒 克认为从作品内部分割出来的“本质结构”才是文学的“本体”。并且将这个“本质结 构”与价值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是一个蕴藏着价值的“结构”。 2.文学作品是一个经验的客体 同哲学本体相比,韦勒克的文学作品本体又具有一定的“特别性”,是一种独特的 知识客体。它不是像雕塑一样的纯实体性物质,也不是像三角形那样的理想客体,更不 是像痛苦或快乐那样的心理状态,它是一个经验的客体,只能在接受者的心理体验中存 在。“因此,真正的诗必然是由一些标准组成的一种结构,它只能在其许多读者的实际 经验中部分地获得实现。每一个单独的经验(阅读、背诵等等)仅仅是一种尝试,一种 或多或少是成功和完整的尝试,为了抓住文学作品这套标准的尝试。”【20J这说明任何读 者都可以通过自己的个人经验接近这个客体,从而沟通作品的“本体”和具体作品之间 的联系。作品只能通过接受主体的具体经验,才能得以实现。作品的基本结构不可能在 每一次“具体化”中都完满地实现,而只是部分地实现。我们对作品的接受永远都是对 作品基本结构的一种尝试,不可能完满地认识这个客体的性质。 韦勒克对文学作品存在方式的认识与现象学文论“意向性客体”的认识是一致的。 他从现象学角度,定义作品为“一个经验的客体”。韦勒克在《文学理论》中明确指出: “艺术品可以成为一个‘经验的客体’;我们认为,只有通过个人经验才能接近它,但 又不等同于个人经验。”[21】一方面,作品是主观的、不确定的,作者写出的部分与未写 出的部分之间充满了裂缝或空隙,必须通过读者的“具体化”加以呈现,经过人的意识 的意向性投射活动才能展现自身的独特性。文学作品具体存在于每个读者的经验或体验 当中,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是一个“经验存在”,但是读者的每一次“具体化”的结果 是千差万别的,决不代表作品本身,这就说明另一方面,作品是客观的,确定的,借鉴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概念来表述就是,有一个不依赖于主观经验而存在的“结构”,而这正 是文学作品的本体存在。 韦勒克根据现象学哲学和文论对文学作品存在方式所做的分析,使我们对文学作品 的存在方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他不否认文学作品的现实存在必须包含读者的意向性内 容,读者可以接近、体验作品的结构,这保证了作品的本体可以被人们所认识,从而解 决了韦勒克先前提到的那个认识论上的问题。另一方面,他认为这些东西并不是文学作 品本身,作品本身具有一种客观不移的确定性质,即一种基本结构,“结构”是韦勒克 ln 文论的理论基础,也是他整个文论体系的核心概念。 3.文学作品存在方式论的理论价值 韦勒克的文学作品存在方式论解决了作品作为一个独立自足的客体,如何成为可能 的问题。他从文学作品本身出发建构了一种特殊的本体论,于是作品成为一个内涵的世 界,作品的意义是词语的不同意义对立调和的结果,以此来隔绝作品与作者、读者和社 会现实之间的密切联系,极大地突出了文本的中心地位。他关于文学作品存在方式的论 述有一定的合理性,使得对作品的结构层次做出分析成为可能。作品存在方式论在他的 整个文论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作为他整个文论的理论核心,决定了它的整体结构和基 本特征,使二十世纪的文学理论界对文学作品有了更加深入的、清晰的认识。【22】在此基 础j二,衍生出文学作品的文本论和文学研究方法,划清楚了文学的“外部研究”与“内 部研究”的界限,明确了文学研究的对象,是其内部研究的起点。便于我们从每一次经 验中总结作品的客观性,有据可寻地对其本体“结构”进行描述。这种充满理性色彩的 分析方式扩展到了文学的内部研究、层次分析等,并贯穿在韦勒克的文学理论之中。 由于韦勒克的作品存在方式论并没有完全排斥经验的存在,所以,从他的理论中隐 约可见主观性色彩。秉持辨证的观念,他既坚持作品的确定性又承认作品的历史变动性, 作品的存在离不开具体化,而具体化又充满了经验特征,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说韦勒 克的作品存在方式论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结合、经验性与一般性的统一。 (二)文学的本质 对文学本质的探讨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文艺理论。美国当代文艺批评家艾 布拉姆斯在他著名的《镜与灯》中提出了艺术四要素说,即作品、艺术家、欣赏者和世 界。艺术活动就是由这四要素构成的流动体。由此,衍生出了四种文学本质论:以机械 反映论为基础的,认为作品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再现的“再现说”;强调作品与作者之 间的关系,关注作家的主体心灵和世界,认为艺术是作家主体心灵的外化的“表现说”; 强调作品与欣赏者的关系,认为文学的本质在于它对读者、对社会所产生的实际作用的 “实用说”,以及关注作品本身的客观说。客观说将作品看作一个封闭的自足体,文学 的本质也只能从作品内部的形式构造中去寻找了。 既然韦勒克认为文学的本体是“符号与意义的多层结构”,那么文学的本质就不应 该在哲学、宗教等领域中寻找,而在于这种符号结构与其他的用语言‘组成的符号结构的 区别。它应该而且必然是自在和自为的。由此出发,韦勒克的文学本质论认为文学作品 的“符号结构”具有审美性、虚构性和想象性。 1.审美性 韦勒克文论中的文学本质论是建立在他对文学作品存在方式界定的基础之上的,通 过对构成这一“符号结构”的语言与其他语言的比较,韦勒克得出了文学本质的一方面 特征——审美性。 在对文学作品的符号结构进行语言学的审美探索之前,韦勒克首先批驳了两种错误 的文学范畴观。其一是将印刷品等同于文学,错误在于单纯从文字表达形式上着眼,混 淆了文学与文明;其二是将文学局限在“出色”的文字表达形式中,导致了文学范畴的 狭隘。文学作品的本体是审美的符号结构,文学研究的首要对象就是这一符号结构的审 美特征。通过对文学语言同科学语言及日常语言的对比,韦勒克深入揭示了文学文本的 符号结构所具有的审美性特征。首先他将文学语言同科学语言进行了比较。二者最大的 不同就在符号的“能指”与“所指”的关系上,即异质同体性。科学语言是一种普遍 通用的、具体的、规矩的语言,其表达方式是指称或说明,能指尽量地指向所指,目的 在于通过语言的实际意义揭示出语言以外的一个实在的世界:而文学语言完全不同,它 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除了指称、说明还有表现情意的~面,强调文字符号本身的意 义,强调语词的声音象征和情感表达。文学的审美性正是源于文学语言符号的这一特殊 性——能指的美感。其次,文学的审美性也表现在与日常语言的比较上。在韦勒克看来, 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差别主要集中在量上。R常语言是~种自动化的语言,它采取的 是最大的节约原则和概括原则,主要突出其实用性一面。而文学语言是一种困难的、艰 深的语言,更加关注自身,对语源的发掘和利用更加系统。韦勒克十分重视文学作品的 审美性,他在《现代文学批评史》中指出:“它(指文学)的审美特质,他那通常称之 为‘美’的东西,以及它对单独个人和整个社会的影响,都值得我们去重视。没有文学, 世界将枯燥无味的难以想象”。【2叫可见,韦勒克对文学审美性的关注与强调。 2.虚构性 韦勒克在他的《文学理论》中指出:“文学的本质最清楚地显现于文学所涉猎的范 畴中。文学艺术的中心显然是在抒情诗、史诗和戏剧等传统的文学类型上。它们处理的 都是一个虚构的世界、想象的世界。”【24】虚构性来自于文学的“语言结构”性质,它使 文学艺术与现实生活区别开来。韦勒克指出,虚构性是用以区分艺术与生活的新术语, 它只不过是一种“让人信以为真”的手段。他以小说为例来阐述文学的虚构性。 首先,小说中的陈述并非是真实的,不是逻辑上的命题,即使像巴尔扎克的似乎是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社会真事的小说,也不具有社会文献、科学记录的真实可考性;小说中的人物、事 件无论多么鲜明、生动,也都是作家根据某些艺术规律虚构的,没有历史性,只是活在 作品当中的一个“此在”的人,其目的不过是表达作家对生活的认识和艺术的技巧;小 说中的时空也并非是现实生活中的时空,而是通过语言的语音和意义层面投射出的一个 “世界”,是虚构出来的现实。 虚构性被当作文学的核心性质。韦勒克认为,小说的虚构性不是评价文学优劣的标 准,而是用来说明文学本质的概念,是划分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从文学的虚构性出发, 韦勒克反对文学研究中的“意图谬见”和“传记学”等方法。在他看来,文学是一个虚 构的语言构成物,作家只能表现他对生活的看法,但不可能真实地反映整个社会生活, 所以,在文学研究领域,应将文学与现实生活、与整个社会区别开来,将作品与作家生 平、意图等区别开来。韦勒克从文学语言结构的虚构性立场为当时的文学批评敲响了警 钟:将文学批评的重点转移到对具体的语言结构的审美分析上来。他虽然认为文学作品 是根据文学传统、惯例以及艺术成规进行虚构的产物,但并不否定作者的经验在其中得 12 到了组织和变形的表现,无意识中肯定了作者对文学作品形成的艺术价值,体现了人道 主义精神。 我们不否认虚构性是文学艺术的突出特征,但是,任何虚构的文本都无法脱离经验 世界,虚构与现实是互融互通的,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世界应该是现实世界某些方而审美 反映的产物。在韦勒克看来,小说中的人生都不过是根据某些“艺术成规”虚构而成的, 然而,这些“成规”又是从何而来呢?对此,韦勒克都采取了回避的态度,他只是从语 义分析的角度把问题引向文学作品本身,于是从根本上回避了文学的生活本源问题。 3.想象性 在韦勒克的文学本质论中,与虚构性并行的是想象性。文学作品一方面作为一个客 观的符号结构而存在,另一方面它也是一个经验的存在,在接受的过程中离不丌读者的 具体化,而具体化的过程就是一个充满了想象的心理过程。想象性是以虚构性为前提的。 作品中的世界不同于现实世界,它们只能通过想象的心理活动联系在一起。文学接受的 过程就是运用联想、想象等心理能力将文学作品的语言符号具体化为接受者独特的审美 经验。韦勒克批评现实主义美学和自然主义美学属于不完备的美学,认为它们混淆了生 活与艺术,否定想象力,曲解作为制作和创造一个象征世界的艺术的性质。其根本原因 就在于它们忽视了文学的“想象性”特征。基于对文学想象性的认识,韦勒克反对将文 学与其他艺术门类进行简单的类比,他把这种类比划分到“外部研究”的范畴中。 4.三者间的相互关系 文学的本质是韦勒克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文学的审美性、虚构性和想象性 都是建立在作品存在方式论基础之上的。韦勒克认为文学作品是基于想象性和虚构性的 艺术,而审美性具有最根本的性质。文学必须咀审美功能作为决定性的因素,也是虚构 与想象两者水乳交融的产物。虚构作为中介手段,促使经验世界向审美世界的转化,将 客观现实的真实转化为符号化的真实,而无边的想象唤醒了虚构所已经勾勒出来的东 西,成为一种顺着符号的指向驰骋神思的形式,这一过程被伊瑟尔称作“疆界的跨越”。 他曾巧妙地、充满创造性地阐述了虚构与想象的关系:“虚构对现实的越界,为想像对 现实的越界提供了前提和依据,没有这个依据,想像就难以施展其魅力。在这一过程中, 虚构化行为充当了想像与现实之间的纽带。因为,受虚构引导的想像,或多或少地分享 了对象的现实性或真实性。”【25】可见,虚构是超越现实和把握想象的关键所在,想象通 过虚构化行为与文本反映的世界联系了起来。虚构充当了想象的媒介角色,想象通过虚 构获得了具体形态并以虚构的方式对文本施加影响。正是在虚构行为的引领下,现实才 得以升腾为想象,而想象也因之而走近现实。较之于想象,虚构有更强的主观色彩,是 可以被控制和引导的,充满了理性色彩;而想象则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认知话语能力,充 满了绝对的任性。 相对于其他的形式主义派别,这种人道主义的情怀在韦勒克这里尤为明显,他虽然 认为文学作品是根据文学传统、惯例以及艺术成规进行虚构的产物,但并不否定作者的 经验在其中得到了组织和变形的表现,在他的文学定义中,与虚构性并行的是想象性, 这其实都是人道主义的核心价值。【2卅 l3 三、 文学的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 韦勒克将文学的本体看作一个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符号和意义的多层结构”。他 将对这一独特的、决定性的“结构”的研究归结为“内部研究”,并将其上升到整个文 论体系的核心地位而加以关注。那么,与“结构”并无直接关系的,如关于文学与作者、 社会、心理等方面的研究,统统被纳入到经验存在的领域,作为“外部研究”而被排斥 在真正的文学研究大门之外。在《文学理论》中,韦勒克用了大量的文字详细阐述了“内 部研究”,在文学作品的内在构成问题上,他从不同的层次与意义角度对作品进行了平 面的与立体的切分,在借鉴、创造英加登现象学文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学内部研究纵向 的“三个层面”·说。本章的主要目的即是对这一“结构”进行平面的(横向)与立体的 (纵向)的层次分析。 (一)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划分的标准 韦勒克独创性地把文学作品划分为“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整部《文学理论》 就是按着这种切分来展开的。 这种划分应该追溯到韦勒克用现象学方法对作品所作的分析。一方面,文学作品是 意向性的客体,是经验的事实,必须经过具体化才可以显现。另一方面,作品又不等同 于“经验的客体”,任何单独的经验都是尝试,无法改变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所以借 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语言与言语”的对立,韦勒克将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归结为“语 言结构”和“经验存在”的对立。因此,文学研究就不得不划分为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 划分标准是本体结构与经验存在的区别。重建文学批评的秩序是韦勒克自认的历史使 命,他提出并充分论证了“文学研究应该绝对是文学的。”【27l这也正是他倡导“内部研 究”面忽略“外部研究”的立足点。韦勒克决意改变批评界众声喧哗的混乱局面,向传 统的“历史和传记的批评”模式发起了强大的攻击,把以往的种种文学研究方法称为“外 部研究”加以批判:“虽然‘外在的7研究可以根据产生文学作品的社会背景和它的前 身去解释文学,可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样的研究就成了‘因果式的’研究,只是从作 品产生的原因去评价和诠释作品,终至把它完全归结于它的起因(此即‘起因谬说’)” 口8J因此,他竭力主张用“内部研究”来代替那种强调创作意图、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的
本文档为【韦勒克文学理论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2195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0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3-22
浏览量: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