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统计学教学大纲48(新版本)

统计学教学大纲48(新版本)

举报
开通vip

统计学教学大纲48(新版本) 《统计学》教学大纲 Statistics 修订单位: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 适用专业:经济管理学院各专业 执 笔 人:战颂 使用年级:2009、2010、2011级 总 学 时:48学时, 其中理论教学42学时、上机实验6学时 总 学 分:3学分 课程编号:041214 一、课程类别和教学目的 课程类别: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科学,它是论述在社会经济范围内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科...

统计学教学大纲48(新版本)
《统计学》教学大纲 Statistics 修订单位: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 适用专业:经济管理学院各专业 执 笔 人:战颂 使用年级:2009、2010、2011级 总 学 时:48学时, 其中理论教学42学时、上机实验6学时 总 学 分:3学分 课程编号:041214 一、课程类别和教学目的 课程类别: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科学,它是论述在社会经济范围内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科学,这就决定了本课程的地位——经济和管理类各专业的必修核心课,是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首先,使学生对统计学的学科体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知识奠定学科基础,并使之具有较完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其次,使学生能明确理解统计这个认识工具的特点、作用;弄懂各种概念、范畴等基本知识;掌握运用各种基本方法。再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今后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能将统计学的知识贯穿其中。最后,还要教会学生理论分析,使他们能够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具体事例并能以报告的形式给出分析结果和合理化建议。 二、课程教学内容 (一)导论 介绍统计的三种涵义,统计工作的过程,统计活动及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统计学的分科及应用领域,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等。 (二)统计数据的收集 介绍统计数据的两种基本来源,二手数据的来源,原始数据的调查和收集方法,抽样调 查的特点,普查的特点,调查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的主要构成部分,统计数据的类型,问卷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的技巧及问卷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问卷设计的原则、具体程序及设计方法,问卷的主要构成部分,统计误差的两种基本类型,统计数据的质量要求。 (三)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介绍数据预处理的内容和目的,具体包括数据的审核、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等;介绍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频数分布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的制作与图表显示方法;介绍如何正确使用统计表和统计图来对数据进行显示。 (四)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 介绍数据分布集中趋势的各测度值,包括众数、中位数以及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特点和应用场合;介绍测度数据离散程度的常用统计量,包括异众比率、四分位差、方差和标准差以及离散系数等;介绍偏态系数和峰态系数的计算方法。 (六)抽样与参数估计 介绍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的基本含义和思想,讨论评价点估计量的优良性标准,主要介绍一个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方法,包括正态总体方差已知和非正态总体大样本条件下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以及正态总体方差未知及小样本条件下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主要介绍大样本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条件下总体比例的区间估计;介绍估计总体均值时和估计总体比例时样本容量的确定方法。 (八)相关与回归分析 介绍散点图、相关系数计算与应用以及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等问题;介绍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回归方程的评价和显著性检验,利用回归方程进行估计和预测等;介绍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回归方程的评价及显著性检验等。 (九)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 介绍时间序列的概念和分类,时间序列的图形描述和增长率分析;介绍用于平稳序列预测的简单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和指数平滑法;介绍线性趋势和非线性趋势的预测方法,复合型序列的分解和预测方法。 (十)统计指数 介绍指数的概念和分类,加权综合指数和加权平均指数的编制以及指数体系的分析和应用;介绍零售物价指数、消费价格指数、生产价格指数和股票价格指数等一些基本知识。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导论 了解统计活动及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统计学的分科及应用领域;理解统计学与统 计数据之间的关系,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等;掌握统计的三种涵义,统计工作的过程。 重点为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的涵义、统计工作的过程,难点是灵活理解统计学基本 概念并结合实例分析。 (二)统计数据的收集 了解统计数据的两种基本来源,问卷设计的技巧及问卷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问卷设计 的原则、具体程序及设计方法,问卷的主要构成部分,统计数据的质量要求;理解统计误差的两种基本类型;掌握统计数据的类型并能够对其进行区分,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和方法,抽样调查的特点,普查的特点,调查方案的主要构成部分。 重点是统计数据的类型,调查方案的设计,难点是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调查方案及调查问 卷的设计。 (三)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了解数据预处理的内容和目的,了解数值型数据显示的图形——散点图、气泡图、雷达 图;理解数值型数据分组过程中的基本概念——组中值、上限、下限等等;掌握统计分组的方法、组距式分组的原则和步骤,品质数据显示的图形——条形图、饼形图、环形图,数值型数据显示图形——直方图、茎叶图、箱线图,统计表的组成部分及绘制的原则。 重点是统计分组的原则、步骤,直方图、茎叶图和箱线图的特点,难点是茎叶图和箱线图的灵活运用。 (四)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 了解异众比率、四分位差及标准分数的定义及计算公式,了解偏态与峰态计算的公式;理解数据分布集中趋势的各测度值,包括众数、中位数以及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数据离散程度的常用统计量,包括方差、标准差以及离散系数的计算方法,偏态与峰态的测度标准;掌握数据分布集中趋势的各测度值,包括众数、中位数以及平均数的特点和应用场合,数据离散程度的常用统计量,包括方差、标准差以及离散系数的计算方法。 重点是均值、标准差以及离散系数的计算方法及应用条件,难点是能够结合具体的实例选择适当的方法计算均值、标准差。 (六)抽样与参数估计 了解总体分布、样本分布、抽样分布三种类型分布,点估计的基本含义和思想;理解常用的四种抽样组织方式,抽样推断理论,区间估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掌握评价统计量优良的标准,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一个总体均值和总体比例的区间估计方法,总体均值和总体比例时样本容量的确定方法。 重点是总体均值、比例区间估计的基本方法,样本容量的确定,难点是能够结合具体的实例,在不同条件下,对总体均值、总体比例进行区间估计。 (八)相关与回归分析 了解变量之间存在的函数关系,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问题,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区别,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回归方程的评价及显著性检验;理解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的假设条件;掌握相关关系的种类,散点图的绘制,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回归方程的评价和显著性检验,利用回归方程进行估计和预测。  重点是相关关系的概念和量度的方法,运用最小二乘法确定直线方程,难点是相关系数的计算及其解释,离差平方和分解原理及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方法。 (九)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 了解时间序列的构成要素,时间序列的分类,趋势型序列中非线性趋势的预测方法;理解时间序列的四种组成成分,时间序列预测的步骤;掌握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平稳序列的预测方法——简单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趋势型序列中的线性趋势预测方法,复合型序列的分解和预测方法。 重点是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复合型序列的分解和预测,难点是直线趋势的分析和预测方法的灵活运用,测定季节指数不同方法的灵活运用。 (十)统计指数 了解指数编制的基本问题,几种重要经济指数的编制方法。理解总指数编制的原理,加权综合指数和加权平均指数;掌握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及其应用场合,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及其应用场合,对价值指数的变动原因进行因素分析。 重点是加权综合指数和加权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及其因素分析,难点是利用加权总指数公式进行计算,灵活对价值指数的变动原因进行因素分析。 四、课程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课后作业、社会调查、上机实验、考核。 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重点培养其创新能力。 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上,秉承“课内课外相结合、分散集中相结合、理论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1.社会调查采用分组开放式课外进行的方式,使学生得以最大限度的发现问题并解决 问题; 2.从设计问卷到最终撰写调查报告分两阶段完成,使学生有机会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 3. 上机实验与社会调查和案例分析紧密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课堂讲授 教学方式上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恰当地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尽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在课堂上多提一些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适当安排一些自学内容,鼓励学生自学,培养其自学能力。 (二)习题课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安排了习题课。通过习题课的讲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全面、准确、透彻的理解,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必须按时、独立地完成所布置的课外习题。习题的完成情况最终将作为评定该课程期末总成绩的部分依据。 (三)课后作业 由于本学科的特点,每章课程结束后均布置一定的课后思考题和练习题,要求学生必须按时、独立地完成所布置的课后作业。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最终将作为评定该课程期末总成绩的部分依据。 (四)社会调查和上机实验 鉴于本课程方法论应用性学科的特点,设置必要的社会调查和上机实验两个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这两个环节中的表现及其完成结果将作为期末总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五)考核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课程考试成绩+实验成绩 五、实验(实践)教学内容及其要求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包括社会调查和上机实验。 社会调查是指学生在主讲教师指导下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现象为主题,以小组为单位拟订调查方案、设计调查问卷、分析调查数据、撰写调查报告。其中拟订调查方案和设计调查问卷利用课外时间在校内外分散进行,而分析调查数据和撰写调查报告要求在 实验室 17025实验室iso17025实验室认可实验室检查项目微生物实验室标识重点实验室计划 上机完成。 1. 主讲教师布置任务,宣布调查主题,公布分组结果        课外  2. 拟订调查方案               课外  3. 问卷设计及打印(包括试调查)实地调查 课外  4.问卷设计及打印(包括试调查) 课外 5.数据整理与分析                          上机 6.撰写调查报告            上机 学生上交调查报告后,指导教师给出成绩。 上机实验的要求,一方面是较系统地掌握EXCEL在统计中的应用,另一方面完成社会调查的数据处理任务,并结合数据分析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1. 中文Excel的概述和基本操作(1学时) 要求:掌握Excel基本操作。 内容:数据的输入、复制、移动、删除等等。 2. Excel在描述统计学中的应用(1学时) 要求:掌握用Excel制表、绘图的方法等。 内容:使用“分析工具库”,画直方图、散点图、数据透视表、排位与百分比工具等等。 3. Excel在推断描述统计学中的应用(1学时) 要求:掌握Excel中各种统计函数的使用、抽样分析方法等。 内容:二项分布等分布函数的应用,用样本数据推断总体数据的方法,线性回归分析,相关系数分析时间序列分析。 4. 社会调查的数据处理及调查报告的撰写(3学时) 要求:对调查数据进行基本分析及科学解释。 内容:调查数据分组、绘制必要的统计表、统计图,进行基本的数据分析,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 六、建议学时分配 讲 课 实 验 习 题 课 讨 论 课 上 机 随 堂 考 核 小 计 (一)导论 2 2 (二)统计数据的收集 2 2 (三)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4 6 10 (四)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 6 6 (五)概率与概率分布基础 0 0 (六)抽样与参数估计 8 8 (七)假设检验 0 0 (八)相关与回归分析 8 8 (九)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 6 6 (十)统计指数 6 6 总 计 42 6 48 七、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本课程为考试课,学生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10%)和课程考试成绩(70%)三部分构成。 平时成绩由出勤、作业和课堂表现组成。 实验成绩由上机出勤及社会调查报告完成情况组成。 课程考试采用闭卷形式,且为百分制,题型可采用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平时成绩与实验成绩不及格者,不允许参加课程考试。 八、建议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贾俊平.《统计学》.(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参考书:[1] 袁卫.《统计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郑珍远.《统计学》.(第一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 李金昌.《统计学》.(第二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教 学 环 节 教 学 时 数 教 学 内 容
本文档为【统计学教学大纲48(新版本)】,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0514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0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3-03-20
浏览量: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