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举报
开通vip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研究 刘曼 教育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师) 2009013796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是在农村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于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而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由于留守儿童生活、成长环境的不健全性和教育主体的弱化,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缺失,家庭教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健康等都产生不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政府、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协调...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及对策研究 刘曼 教育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师) 2009013796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是在农村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于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而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由于留守儿童生活、成长环境的不健全性和教育主体的弱化,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缺失,家庭教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健康等都产生不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政府、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协调、合作。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夫妇选择外出打工经商,通过这种方式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他们把孩子留守在农村交由其祖辈或其他亲友进行看管,其中大部分的孩子的年龄低于14岁。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照管,他们在成长和教育方面产生了很多特殊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这不能不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1、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据全国妇联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总数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近3成留守儿童家长外出务工年限在5年以上。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增长十分迅速。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报告显示,在全部农村留守儿童中,学龄前(0―5周岁)、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学龄(6―11周岁)、初中学龄(12―14周岁)和大龄(15―17周岁)4个年龄组占总体的比例分别为27.05%、34.85%、20.84%和17.27%。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约3000多万。 家庭教育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这在家自觉的有意识的在日常生活中对子女进行有计划与无计划结合的影响及其过程。 家庭教育是人的一生中起步最早的影响最为深刻的教育。家庭是儿童青少年成长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儿童的社会认知、道德规范,最初是从家庭教育中获得的,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是额儿童青少年能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对儿童的成长产生产生影响。那么规模如此庞大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是什么样的呢 调查结果显示,现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主要有四种情况:一是隔代监护型(占大部分),即由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托管的方式;二是亲朋监护型,即把孩子托给亲朋好友,舅姑,叔婶或好友。他们通常将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学业成绩和物质上的满足,以便好向孩子的父母交代。对于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心理、精神上的需要却很少关注,任其发展,顺其自然。三是自我监护型,即由于没有上面两种条件,或因为其他原因,监护的责任就给予了孩子自己,家庭教育就更无从谈起了。四是父亲或母亲单独监护型,这种家庭是的监护人的压力很大,他们既要承担劳动的压力又要承担照顾孩子的压力,这使他们根本无暇顾及对孩子的教育。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存在的问题 (一)父母辅导子女时间不足,教育不够。 调查中发现,相当部分的外出父母一年返家探亲一次,有的父母甚至常年在外不回家,孩子与父母之间相处的时间很少,亲子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的机会,这不仅影响了亲子之间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成长。有些在外务工父母为提高孩子的生活水平和学习条件,经常给家里寄钱、寄物,导致一些留守儿童穿着时装,大手大脚花钱,这不利于学校对孩子进行艰苦奋斗的思想品德教育。另外,还有些家长认为读书无用,对孩子学习不闻不问。父母的家庭教育意识薄弱,教育方法匮乏,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产生“读书无用”的思想,纪律散漫,是非不分,出现行为偏差。 (二)家庭教育有缺失,“隔代教育”和“代管教育”严重。 家庭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少的启蒙教育,健全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农村留守儿童基本缺失了完整而有效的家庭教育。与父母的长期分离导致了家庭教育的弱化,家庭教育的主体由父母变成了其他监护人,其中绝大多数是祖辈或其他亲戚。 在农村留守儿童中,隔代教育尤为严重,差不多占到留守儿童总人数的75%,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祖辈的文化程度低,年纪大,精力有限,他们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无法有效承担起对孙辈的家庭教育职能。而寄住在亲戚家的孩子其监护人更加淡化了家庭教育,这种“代管教育”通常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学业成绩和物质上的满足次之,而较少关注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心理、精神上的需要。一般亲戚朋友也都有孩子,由于对待不尽公平,留守儿童常常因感到自己是“外来人”而产生自卑心理,这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也是一大不利因素。 (三)亲子之间缺乏有效和紧密的交流 父母外出打工后,留守孩子与父母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天各一方,他们之间根本无法进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只能靠间接的方式进行互动和维持亲子间的关系和感情。调查发现,在一年中的绝大多数时间里,留守儿童与父母维持情感交流的主要方式还是电话联系,他们能够相互聚会见面的机会很少。据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等机构联合发布“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活动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与孩子沟通较少的家长不在少数。调查中,有21.1%的家长通常一个月才会和孩子联系一次,4.9%的家长每年才联系一次,1.3%的家长甚至与孩子没有联。由于留守儿童长期不能和他们的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在身边的亲自的照顾和关爱,从而影响了留守儿童对父母的信任和依恋,使得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情越来越淡薄。 另外情感的缺乏引发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不少儿童因为长期不和父母在一起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即使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也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感情上的支持。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错误也得不到父母当面的开导,随着时间的慢慢累积,天长日久就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儿童心理问题。比如:内向、不安、孤独、抑郁、自卑、敏感、不善于与其他人交往、情绪消极等。 (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脱节,父母身教与言教相矛盾 1.与学校联系少,家庭教育封闭 调查显示,学校与家长联系特别少。家长也不主动与学校沟通。一些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了学校就等于送进了‘保险柜’,培养孩子属于学校应尽的责任。”“能否成才全靠学校和孩子自己。”由此,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教育系统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缺乏配合与协调,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封闭。 2.社会关注不够,支持资源缺乏 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中,各地区普遍存在同样的问题,即政府及社会对家庭教育关注的力度不够。目前社会对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关注甚少,专门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资源依然较为缺乏。目前,媒体中关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节目还是比较少;出版行业关于此类的书籍也不多。 3.父母身教与言教脱节 家长的文化程度和道德水平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另外,家长对于生活和金钱的态度对于子女的影响也非常深远,乐观民主型的家庭易于孩子的心理健康,而对生活缺乏乐观、爱心的家庭则容易造成孩子的心里不健康以及对生活中困难的怯懦。大多数家长教育观念先进合理,但大多数背离实际教育行为。 三、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家长缺乏教育意识 1.家庭教育意识薄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但农民工对家庭教育却未必有明确的意识。由于父母平时难以回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有的父母教育方式方法不得当,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认为把钱寄回家,孩子有吃有穿有玩就行了,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事实上成了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孩子进行教育。 2.农民工知识水平偏低,家庭教育内容片面 家庭教育的质量与农民工的自身文化水平密切相关。一般说来,教育者的文化素质高,家庭教育就很容易搞好,否则,就非常的困难。据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的抽样调查显示,2003年外出务工劳动力中,文盲占1.9%,小学文化程度占16.7%,初中文化程度占66.3%,高中文化程度占10.8%,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4.3%。正因为农民工知识水平偏低,教与动机存在教育偏差,他们对子女的教育往往会出现重身体轻心理、重学习轻劳动等教育内容片面的现象。 3.家庭教育方式不科学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农民工对子女的教育往往采用以下几种不合理的方式:(1)溺爱型。父母把子女当作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切纵容孩子,对孩子过分保护,对子女的一切都包办代替。(2)专制型。父母的话就是命令,父母说的就是对的。对子女过分干涉,子女没有充足的个人空间,对子女指令性、命令行的话语过多,使子女无所适从。(3)惩罚型。孩子一旦做错了事,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打骂孩子,语言粗鲁,殊不知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4)放任型。父母给孩子足够的个人空间,不为孩子立任何规矩,子女享有很大的自主权。这几方面的家庭教育方式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甚至可能导致子女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和人格障碍。 (二)留守儿童的家庭条件对家庭教育的制约 1.家庭物质匮乏 农民工由于文化水平低,一般没有稳定的工作,劳动报酬普遍低。2010年全国农民工月均收入只有1690元,过低的收入使得儿童的学习环境没有好的保障。 2.特殊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在家学习的氛围 由于留守儿童家庭环境的特殊性,父母不在孩子身边,有些孩子的学习自觉性比较差,而一些监护人像爷爷奶奶管不了孩子,使得孩子放任自流,导致学习成绩的落后。 3.家庭文化气氛不浓 由于父母不在孩子身边,没人监管孩子,不少村民经常聚集在家玩牌、打麻将、赌钱等,孩子经常跑去看,更不利于孩子的学习。 (三)政府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重视不够 目前,基层干部关注的是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受经济条件、自然环境等的影响,农村社会对经济利益看的特别重,对于基层政府来说,他们关注的是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并把此视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伴随而生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并不重视,有的甚至还没意识到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他们没有将打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纳入议事日程,没有设立专门的资金,建立适量的寄宿制学校,让留守儿童生活在老师、同学中,也没有指定专门的负责人协调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相互沟通,齐抓共管的机制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管理,从而是留守儿童的社会教育和管理处于真空状态。 四、改进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策略 “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是一部探索其合理性行为方式以追求最大效益的历史。各种教育形式如何通过分工、协调进而实现高效培养人的目的是人们在不同的时期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外出务工是当今广大农民改善生活条件的一个主要途径,他们进城打工已成为一个势不可挡的趋势,所以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群体也将长期存在。要解决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仅仅靠父母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是一个整体,只有四者相互协调、相互统一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功能。 (一)政府方面:强化政府职能,为留守儿童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一,政府要对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强化农民工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及其重要性,让农民工家长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同时,积极引导农民工家长能就近务工,为留守儿童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第二,以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作保障,引导全社会成员关注教育、理解教育、参与教育、接受教育,形成全社会支持教育的合力,要善于整合当地教育资源,利用地缘、血缘、亲缘关系,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与组织机构,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行代理家长制、办好针对隔代家长和监护人的家长学校,将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升为政府意志,为留守儿童成长发展提供良好服务,从而根本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二)家长方面:家长要转变观念,为留守儿童教育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个人社会化的开始,家庭社会化的结果将对个人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而父母角色的扮演在这其中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父亲代表着社会规范的权威,母亲起着引导情感的作用,父母通过直接面对面的感情交流和言传身教的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儿童。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一代。儿童在走向社会的许多个人特征在儿童的家庭教育中就已深深的打上了它的烙印,家庭通过亲子关系、家庭互动以及所营造的文化氛围,影响子女的行为与价值观,通过教养方式形成许多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教育期望影响孩子的学习成就感。另外,家庭在儿童教育上有许多天然的优势。可见,子女生活在完整的家庭结构中是其教育和发展最为有利的环境。家长应努力创造条件,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对其子女造成的不良影响。 1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许多研究表明,家长的观念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而留守儿童家长的文化程度不高,这就使他们在教育孩子时感到特别吃力,不知道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因此,家长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育儿理念,并将其有意识的融入自己的教育行为中,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家长应意识到将孩子完全托付给学校是不对的,孩子的成长和教育离开了家庭教育是完全不科学的。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第一位的,应将子女的健康和发展放在首位。 2 .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榜样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言行举止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留守儿童家长的文化程度不高,因此,家长们应自觉的学习一些现代的科学文化知识,利用闲暇时间多看书,给自己充电,甚至于孩子一起学习课程。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实际行动远远胜过口头说教,特别是孩子小的时候模仿能力特别强,所以家长的行为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自己的言语和行为,为孩子做好模范和榜样。 3 .父母多与子女交流,多与子女的老师联系 父母把孩子放在家中,托别人照看,虽然通过电话联系,但毕竟交流的时间和机会都不多,更无暇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兴趣、关心则更少。正如法国克里斯琴·施皮茨博士所言:培养你们的孩子,多和孩子在一起,因为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因此,家长要多和孩子交流,不要等到孩子出了问题才想起来和孩子谈谈,多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情况,关心他们在生理、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多给孩子帮助,让子女感受到对他们的疼爱和关心。父母还应多与老师保持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请教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活动,是家庭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学校方面:以学校教育为中心,构建学校的教育管理体系。 学校是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留守儿童作为一代特殊的教育对象使得学校教育呈现不同的风采,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与方法。学校除了知识的传授与血液管理外,也要给与他们心灵的关怀,要对留守儿童付出真正无形的爱。 培育新一代人,教育是关键。学校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应担当“主角”,因为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 1.改变学校教育理念 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在留守儿童教育过程中,学校扮演的角色很重要,原来由家长承担的那部分责任在一定程度上转嫁给了学校,学校在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知识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帮助他们度过人生的关键期,为他们的健康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因此学校要承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双重责任,学校要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从单纯追求升学率转向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健康、全面发展上来,提高教师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让学校成为孩子们所喜欢和留恋的场所。 2.创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 家长学校是指导和服务家庭教育的主阵地,要进一步规范对农村家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特别是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学校。据不同家庭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有计划的 培训 焊锡培训资料ppt免费下载焊接培训教程 ppt 下载特设培训下载班长管理培训下载培训时间表下载 。要完善教学方法,创新活动载体,培训一批家庭教育骨干,通过家长学校积极向留守儿童家长或第二监护人宣传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时,要把家庭教育知识纳入培训内容,正确引导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指导父母要与孩子的班主任、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做到挣钱与教育子女两不误。 3.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合作 多进行家访或召开家长会,教师主动与家长联系,多向家长反映孩子的状况。架起家长、学校之间畅通的桥梁。总结推广成功经验,一是鼓励教师多走访留守儿童家庭,深入学生家庭,指导家长或亲属如何关心孩子。二是建立留守儿童家庭联系卡,利用现代发达的信息通讯技术,形成家长联系制度。除此,学校还可以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形成合力效应。 (四)社会方面: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关心留守儿童的社会网络。 根据当前农村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社会可作为是加强和完善农村社区教育组织或机构建设,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失的弥补作用,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互补共生。具体的做法: 1.营造和谐的社区环境 社区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也是社会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制约和影响着家庭教育。为解决这一问题 2.发挥大众传媒宣传、指导作用 扩大社会宣传。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优势,利用多种宣传渠道,精心组织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社会宣传。大力宣传各地各部门的好经验好做法,选树留守儿童及家长的优秀典型,引起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广泛关注,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留守儿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五、小结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是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只有解决好教育问题才能有助与留守儿童各方面的发展。虽然我们不能“人为扩大留守儿童各种负面特征”来渲染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严重程度,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已迫在眉睫。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不仅需要家庭、学校的关爱,还需要政府政策的改变和支持力度的增强,如改变原有的户籍政策的限制、给予农民工和城市居民同等的市民权利和福利等等,需要社会团体的支持。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解决还在于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的发展。国家提出的新农村建设将有助于推进农村社会的建设,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更好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参考文献: 【1】朱小蔓.对策与建议:2004—2005年度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杨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D].硕士学位论文,2006 【3】康钊.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 【4】李庆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发展的影响” [J]《上海教育研究》2002年第9 期 【5】叶敬忠,潘璐.别样童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6. 【6】鲁杰,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6.
本文档为【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3719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1KB
软件:Word
页数:8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3-17
浏览量: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