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出汉文《下部赞》残片与高昌回鹘的汉人摩尼教团

新出汉文《下部赞》残片与高昌回鹘的汉人摩尼教团

举报
开通vip

新出汉文《下部赞》残片与高昌回鹘的汉人摩尼教团新出汉文《下部赞》残片与高昌回鹘的汉人摩尼教团 新出汉文《下部赞》残片与高昌回鹘的汉人 摩尼教团 ;;e;;;e; 新出汉文《下部赞》残片与高昌回鹘的汉人摩尼教团 王媛媛 内容提要:本文从摩尼教研究的角度,整理了在大谷文书中新发现的一件汉文摩尼教《下部赞》残 片,推测该残片出土于吐鲁番盆地,大致为公元9世纪前后的抄本.它的出现进一步证实了高昌回鹘 境内汉人摩尼教团的存在.本文根据目前已发表的几件吐鲁番汉文摩尼教文献的内容和时代,以及吐 峪沟的摩尼教洞窟,探讨了汉人教团的活动情况.与粟特或回鹘摩尼教徒...

新出汉文《下部赞》残片与高昌回鹘的汉人摩尼教团
新出汉文《下部赞》残片与高昌回鹘的汉人摩尼教团 新出汉文《下部赞》残片与高昌回鹘的汉人 摩尼教团 ;;e;;;e; 新出汉文《下部赞》残片与高昌回鹘的汉人摩尼教团 王媛媛 内容提要:本文从摩尼教研究的角度,整理了在大谷文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中新发现的一件汉文摩尼教《下部赞》残 片,推测该残片出土于吐鲁番盆地,大致为公元9世纪前后的抄本.它的出现进一步证实了高昌回鹘 境内汉人摩尼教团的存在.本文根据目前已发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的几件吐鲁番汉文摩尼教文献的内容和时代,以及吐 峪沟的摩尼教洞窟,探讨了汉人教团的活动情况.与粟特或回鹘摩尼教徒一样,他们也有一定的寺院 组织,举行着日常的宗教仪式,同时也进行着经文的抄写. 关键词:高昌回鹘摩尼教汉人摩尼教文献 中国分类号:B98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743(2005)O2—0051—07 摩尼教《下部赞》是中国的摩尼教徒们在举行宗教仪式时所使用的赞美诗,它首次出土于上 个世纪初的敦煌.本文将要讨论的是新近在大谷文书中发现的汉文写本摩尼教《下部赞》.它为 摩尼教在东方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印证,也为我们探讨吐鲁番等地摩尼教流行的情况提供了宝贵的 资料. 19世纪末,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发现的用各种语言文字书写的古代文书写卷,在西方学界 引发了一次次的中亚探险热.以1900~1901年斯坦因"中亚腹地"之行为开端,各国 探险家接 踵而至,穿行于塔里木诸绿洲与天山沙海之间.其中,日本大谷探险队自1902年到1914年进行 了三次西域探险,足迹遍布中亚广大地区.根据资料判断,他们曾六次到吐鲁番.大谷收集品的 主体部分就出土于该地,其他则来自库车,和田,楼兰或敦煌等地?. 大谷4982号文书《下部赞》残片出土地与年代分析 大谷4982号文书今藏龙谷大学,其正面为用汉文抄写的摩尼教《下部赞》,背面亦为汉语文 书,但因残损比较严重而内容不详.《大谷文书集成》称其可能为一佛教文书残片(7.2× 5cm)~.现将该残片正背面的内容转录如下: 正面: ?小笠原宣秀:《龙谷大学所藏大谷探险队带来的吐鲁番出土文书综述》,橘瑞超着,柳洪亮译《橘瑞超西行 记》附录五,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92~228页. ?龙谷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编《大谷文书集成》三,2003年,第86页,图版五三. ?51? 《西域研究》2005年第2期 (前缺) l若人能食此果者,[即得长生不死身.] 2或复尝彼甘露味,[内外庄严令心喜.] 3即是众生倚匏处.[策持令安得坚固.] (后缺) 背面: (前缺) l[]余[…… 2谁保守[…… 3誓持(?)善[…… (后缺) 该文书正面的摩尼教《下部赞》断片所缺文字是据敦煌本《下部赞》补出的?.敦煌本一行 四句,大谷4982号文书正面第1,2行内容可完全对应于敦煌本第161行,第3行则对应于第 162行的前两句.这说明该断片与敦煌本属同一个汉译本系统. 由于缺乏当年的记录,该文书的具体出土时间,地点均不详,但我们可以从目前已知的大谷 探险队考古与发掘情况中约略看出一些痕迹.大谷探险队曾三次进入中亚.第一次探险队队员渡 边哲信和堀贤雄两氏由喀什噶尔进入新疆,沿叶城,和田继续北上阿克苏,库车,吐鲁番等地. 他们在库车地区发掘了相当数量的汉文文书,在吐鲁番地区考察了千佛洞,塔址等,拍摄了照 渡边哲信携带第一次探险队所得物品回国,收集片,但并没有进行发掘?.1904年, 品保存在帝 国京都博物馆.二战末,这批收集品归木村贞造所有,战后交由东京国立博物馆东洋馆收藏0. 因此,大谷4982号文书断片应该不是此次探险发现的.我认为,它很可能是在第二或第三次探 险中获得的.从后来大谷收集品的流转和收藏情况来看,这一推测并非没有根据. 1908和1910年,橘瑞超,野村荣三郎以及吉川小一郎又分别进行了两次中亚探险.考察了 吐鲁番,库车,阿克苏,楼兰,和田等地.第二,三次收集品主要存放在大谷光瑞的别墅二乐 庄.后来,其文献资料部分因大谷长住大连而人藏旅顺博物馆.1945年之前,其中大部分被运 回日本.1949年大谷去世后,两个装有各类收集品的大木箱被人们发现,其上有"大 连关东别 院光寿会"字样.这批资料现存于龙谷大学图书馆?.而大谷4982号文书正是龙谷藏品之一. 因此,它应该属于第二或第三次探险所得,出土地可能为和田,库车或吐鲁番?. 该残片既然是汉文摩尼教赞美诗,自然应流传于有汉人摩尼教徒活动的教区或周边.下面我 们通过摩尼教在上述三个地区的传播情况,用排除法来进一步分析大谷4982号文书的出土地. 和田位于塔里木盆地南沿,是丝路南道交通要衢.该地出土的于阗文和汉文文书主要属于唐 参见林悟殊:《摩尼教及其东渐》附录之《下部赞》释文,淑馨出版社,1997年,第298页. 小笠原宣秀:《龙谷大学所藏大谷探险队带来的吐鲁番出土文书综述》. 荣新江:《海外敦煌吐鲁番文献知见录》,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57页. 以上大谷收集品的收藏情况见《海外敦煌吐鲁番文献知见录》,第157~16o页. 《海外敦煌吐鲁番文献知见录》,第16o页. ?52? 新出汉文《下部赞》残片与高昌回鹘的汉人摩尼教团 朝统治于阗时期的产物,很少有延续到9世纪和1O世纪的遗迹?.因此,假设大谷4982号文书 出土于于阗,它应该属于9世纪以前的摩尼教遗迹,但这又与史实不符.考古发现可以 证明 住所证明下载场所使用证明下载诊断证明下载住所证明下载爱问住所证明下载爱问 于阗 确曾有摩尼教传播的痕迹.斯坦因在麻札塔格发现有七件粟特语文书.其中,M.Tagha.0048 (Or.8212/113)就是摩尼教文献?.《宋史》卷490《回鹘传》载:"于阗国建隆二年(961年) 十二月,……本国摩尼师贡琉璃瓶二,胡锦一段."@这是于阗有摩尼教徒存在的确切记录.但 是,9世纪以前摩尼教就已广泛传播于于阗的可能性不大.在吐鲁番出土的中古波斯语《摩尼教 赞美诗集》(M1)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记中,列有漠北回鹘可汗及北庭,高昌,龟兹,疏勒,拨换,焉耆,温宿 (?)等地统治者和摩尼教信徒的名字.大多学者认为这位可汗为漠北回鹘的保义可汗(808~821 年在位)?,上述地区此时在漠北回鹘控制之下,且可能是受回鹘可汗保护的摩尼教教区.它表 明了在9世纪初,摩尼教东方教区范围广大,几乎包括除于阗以外的整个天山南路地区,而此时 的于阗恐不属东方教区辖下.虽然我们不能以此断言当时的于阗地区根本没有摩尼教徒,但于阗 境内佛教传统根植已久,释家氛围向来浓重,其他宗教只能在狭缝中寻找发展空间,很难拥有较 好的传教土壤.不论是7世纪初玄奘求法还是8世纪初慧超西游之时,国人"多习学大乘法 于阗民间才有不少事佛以外之神者,然其国王及多数人民则依然教"@.到lO世纪, 敬信三宝?. 因此9世纪初期的于阗即使有摩尼教徒存在,人数也不多,传教事业显然未成气候. 八九世纪之交,以塔里木为界形成的宗教分野或许还与吐蕃的占领有关.8世纪末期,吐蕃 取得了天山以南部分地区——主要是塔里木盆地南缘地带?.在各自控制的疆域内,吐蕃与回鹘 迥异的宗教文化传统可能就是摩尼教难以得势于于阗的原因之一.吐蕃与于阗的关系已超出本文 所论范畴,囿于篇幅,暂不赘述.总之,9世纪以前于阗摩尼教势力尚微,更勿论有使用汉文 《下部赞》的汉人摩尼教徒的存在.因此,大谷4982号文书不太可能出土于和田. 鉴于高昌与龟兹都曾有摩尼教徒的身影,该文书的出土地实际存在两种可能性,一时很难判 定其真正出土于何处.虽然,宗德曼认为库车尚无一件摩尼教文献出土的观点有失偏颇,但与高 昌相比,龟兹发现的摩尼教文献确实极为罕见.且从大谷4982号文书的图版来看,字体隽秀清 晰,显然出于汉人或汉化极深的胡人之手.而高昌源远流长的汉文化传统让我们倾向于认为大谷 4982号文书更有可能出土于此.且迄今得证的汉文摩尼教残片,均出土于吐鲁番地区. 目前,已发表的吐鲁番出土汉文摩尼教文献有《下部赞》残片Ch.258(TIIT1319), 不知 ?张广达,荣新江《关于和田出土予阒文献的年代及其相关问题》:《于阗史丛考》,,上海书店,1993年,第 9O页. ?荣新江:《西域粟特移民聚落考》,《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三联书店,2001年,第25页. ?《宋史》卷490《回鹘传》,第14117页. ? w.B.Henning."Argiandthe'Tokharians"',BulletinoftheSchoolofOrientalandA,ricanStudi es,IX. 3,1938,PP.565,571;森安孝夫《增补:,匕吐蕃北庭争夺战及后西域情势I:,),》 《7,7文化史论丛》三,东京,1979年,第213,215页. @[唐]玄奘,辩机原着,季羡林等校注《大唐西域记校注》,中华书局,1985年,第1002页. @羽溪了谛着,贺昌群译:《西域之佛教》,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159页. ?王小甫:《唐,吐蕃,大食政治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214页. ? 53? 《西域研究》2005年第2期 名摩尼教残片Ch.174(TII1917)?.前者为一双叶文书,Thilo将之分别编号为A,Y(文书正 面)和x,B(文书背面).其中A,B部分为七言绝句,x,Y为五言.A部分可完全和敦煌本 《下部赞》147,149行的部分内容相对应,B则完全与167,169行的部分文字相同.Y部分的 内容虽用五言书写,但意思类似于敦煌本《下部赞》的161,163行.x部分则尚未找到对应的 汉文.但宗德曼教授已将与之直接对应的两个帕提亚语残片 M8287,So.10200/1(5),2回以 及类似的粟特语残片So.20154(So.14411)II发表0.宗德曼推测可能是一首第三使赞美诗. Ch.174(TII1917)残片正背面的字体笔迹相同,显出自一人之手.文中赞美了"大圣",并 有"唯愿……"的句式,因此它可能是一篇祈愿文.有学者认为,这里的"大圣"可能指代摩尼 本人或该教神灵,如明父,夷数,惠明使,第三使等?. 此外,吉田丰先生又在德国吐鲁番藏品中发现了残片Ch.3218和Ch.3138(TIITD132), 其内容可分别与敦煌汉文本《摩尼教残经》的86,88行,105,109行相对应?.有关这两个残 片的背面内容,马继兴先生认为它们可能出自同一医书,且作于Ch.3138另一面的内容(即 《残经》)之后.马先生又依据Ch.3218另一面文书(即《残经》)中,"愍"字缺笔以避太宗讳 的现象,进一步将两残片定为唐初写本?.但据林悟殊先生考证,敦煌本《残经》的抄写者可能 生活在武后时代,或该经是依据流传于武后时期的原本抄写而成?,其文中也有"愍"字避讳的 情况.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Ch.3218和Ch.3138是唐初作品,它更有可能是依 照原本抄 誊而成. 在上述四个吐鲁番汉文摩尼教残片中,Ch.258(TIIT1319),Ch.174(TII1917)和 Ch.3138(TIITD132),有原始考古编号;虽然Ch.3218没有旧编号,但应和Ch.3138出 土于 ? 0 ? 这两片文书参见 ThomasThilo,"EinigeBemerkungenZUzweiehinesiseh-manicnischenTextfragmentender BerlinerTurfan-Sammlung".Agypten-Vorderasien-Turfan.ProblemederEditionundBearbeitungaltorien— talischerHandschriften(=SehriftenzurGesehiehteundKulturdesAltenOrients,23),ed.byV.H.Klengel 170. 8LW.SundermanmBerlin.1991.PP.161, WernerSundermann,"AnmerkungenZU:Th.Thilo.EinigeBemerkungenZUzweiehinesiseh-manichaischen TextfragmentenderBerlinerTurfansammlung".Agypten-Vorderasien— Turfan.ProblemederEditionund BearbeitungdZ,Dr,dZc,lrHandschriften.PP.171,174. WernerSundermann,"IranianManiehaeanTextsinChineseRemarks:TranslationandTransformation",A. Cadonna,L.Laneiotti(ed.):CinaeIran.DaAlessandroMagnoaliaDinastiaTang.Firenze.1996,PP. 103,119.(又收入:WernerSundermann,ManichaicaIranica,2001,PP.515,531.) GunnerB.Mikkelsen,TheFragmentsofChineseManiehaeanTextsfromtheTurfanRegion,TurfanRevisi— ted—TheFirstCenturyofResearchintotheArtsandCultureoftheSilkRoad.ed.byDesmondDurki n-Meis— terernst.Simone-ChristaineRaschmann,JensWilkens,MarianneYaidiz,PerterZieme,Diet riehReimerVer- lag,Berlin,2004,PP.213~220. YutakaYoshida,OntheRecentlyDiscoveredManiehaeanChineseFragments,《内陆7,7,言语研究》XII, 1997,PP.35~39. 马继兴:《当前世界各地收藏的中国出土卷子本古医药文献备考》,《敦煌吐鲁番研究》第6卷,北京大学出 版社.2002年,第129,182页. 林悟殊:《(摩尼教残经一>原名之我见》,《摩尼教及其东渐》第218页. ? 54? 新出汉文《下部赞》残片与高昌回鹘的汉人摩尼教团 同一地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它们分别出土于高昌东南的吐峪沟和高昌城中?.相对而言,吐 鲁番地区更有可能存在汉人摩尼教徒,而汉文摩尼教经文在该地发现的可能性也较大.因此,笔 者认为大谷4982号文书的出土地更有可能是高昌地区. Thilo教授刊布的上述Ch.258(TIIT1319)残片恰好与大谷4982号文书中的内容相似, 惟一不同的是前者采用了五言绝句的形式.现根据Thilo的录文,将与大谷4982号文书相同的 部分引用如下,以做比较: 1若食此果者,而得获常住.服此甘露味,心意常能(?)福. 2警觉于我等,与我作依止.扶策(?)于我等,令我出生死. 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抄本的下部赞》虽然分别为七言和五言的形式,但意思完全相同.大 谷4982号文书的具体年代暂时无法断定.以Ch.258为参照,Thilo将之定在9世纪末以前?. 该残片仅仅几行字句中就出现了"常住","心意","警觉","依止"等多个佛教术语,远比大谷 4982号文书的佛化色彩浓厚.后者的原本显然应早于9世纪Ch.258抄本所据的译本. 敦煌本《下部赞》为较早的抄本0.其纸背抄有《大唐西域记》卷1,《往生礼忏文》,《十二 光礼忏文》,是同光二年(924年)州(今陕西部县)观音院主智严西去求法途经沙州时留下 的?.则该篇《下部赞》原出郎州?.从8世纪下半期开始,《下部赞》汉译本在中原与西域之间 经历着复杂的辗转流传过程,它们最初的译场在中原还是西域难以断 这些 定.Mikkelsen认为, 汉文经典的原译本可能出自较大的汉人摩尼教团,它可能活跃在高昌以东,更近中原的地区@. 西域汉人摩尼教徒的存在应不会太早,从已发表的几个汉文残片的定年来看,大致都在9世纪前 后.而高昌回鹘时期摩尼教的传播确实臻于顶峰,将大谷4982号文书暂定为此时的流行抄本, 应无大谬. 高昌回鹘时期的汉人摩尼教徒 汉文摩尼教经典在吐鲁番的出土,说明该地区除了伊朗,吐火罗和回鹘摩尼教徒之外,还有 ?GunnerB.Mikke|sen在上引文中,认为这些汉文残片都出土于吐峪沟,此说有误.因他将Ch.3138的旧编 号误作TIIIT132,实为TIITD132.这一编号表明,该残片与Ch.3218都是在德国第二 次吐鲁番探险时 得自于高昌城. ? EinigeBemerkungenZUzweichinesisch-manichizischenTextfragmentenderBe~inerTur fan-Sammlung. P.170. 0虞万里:《敦煌摩尼教<下部赞)写本年代新探》,《敦煌吐鲁番研究》第1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第37~46页. ?荣新江:《敦煌文献所见晚唐五代宋初的中印文化交往》,收入《季羡林教授八十华诞纪念论文集(下卷)》, 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957页;荣新江:《<上海博物馆藏敦煌吐鲁番文献>评介》.收入《敦煌吐 鲁番研究》第1卷,1996年,第375~377页. ?林悟殊:《摩尼教及其东渐》附录之《敦煌写本<下部赞>原件考察》,第241页. @TheFragmentsofChineseManichaeanTextsfromtheTurfanRegion.P.213. ?55? 《西域研究》2005年第2期 汉人教徒,且东方摩尼教会流行着两个译自同一原本的汉文《下部赞》?.大谷4982号文书的发 现不仅佐证了这一观点,还进一步说明,吐鲁番摩尼教会中存在两个不同抄本的汉译《下部赞》, 它们都曾在当地的汉人教徒中间流行.一般认为,在高昌回鹘时期(9世纪中至l3世纪中),回 鹘文或其他中亚文字可能是宗教文献的主要文字形式,其实并非如此,以数量最多的佛教典籍而 言,高昌回鹘时期就仍然流行着大量的汉文抄本和刻本?.这也可以为我们所说的 高昌回鹘时期 流行汉文摩尼教写本提供佐证. 《下部赞》为摩尼教徒在各种宗教仪式中使用的赞美诗,《残经》则是摩尼教原着的译文经 典.这两部文书的汉译本断片并现于吐鲁番,说明当时当地的汉人摩尼教徒不仅了解本教的教义 伦理,而且还按教中传统举行一定的宗教仪式,并在仪式上唱颂汉文赞美诗.那么,这些汉人教 徒一定有可以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摩尼寺.虽无法断言此类摩尼寺是否为汉人专属,但他们 显然已拥有了一个较为完整有序的宗教组织,和其他"胡人"教徒一样,按照教规进行正常的宗 教活动.这些汉译本经文正是这种有组织的宗教活动的产物. 此外,当时汉人摩尼教徒的抄经活动也应该比较活跃.Mikkelsen认为,这些赞美诗及其抄 内容的选取则依据主人所好而各有不同,且经常是从很本多为私人抄写的节选文, 远的地方随身 携来?.但摩尼教确有在寺院中抄写赞美诗和经文的做法.762年前后,《摩尼教赞美诗集》 (Mahrndmag)的抄写是"在神圣的导师和预言师MarArydnsh~h的尊驾下,在主教Mar D6shist的祝福中,在长老M~rYish6Aryamdn('友人夷数')的组织下,以及在聪慧的传教士 Yazad—amad的努力之下,Naxurigr6shn带着赤忱之心和不懈的努力,与其他热忱而有爱心的 抄经手一起夜以继日地转写它们(赞美诗),直到最后全部完成……"?.略过以上文字中奉承讨 好的成分,我们虽不能妄言这种抄经活动的声势排场有多隆重,但至少可以认为经文赞美诗的抄 写是在摩尼寺中进行的.那么,也不能排除这些汉文文书是由当地摩尼教团统一组织抄写的可能 性. 当然,吐鲁番出土了数以千计的伊朗语,回鹘语摩尼教残片,相形之下,目前仅见的这几个 汉文文书实在是微乎其微.无疑,东方摩尼教的信仰基础还是以粟特人,回鹘人为主.虽然汉人 教徒确实存在,但人数应该不会很多,规模也不会太大. 关于高昌地区汉人教徒活跃的时间,除了汉文文书的线索,还可借助摩尼教的绘画艺术作品 来做进一步研究.吐鲁番的摩尼教绘画有两个来源,西亚(波斯)和中原.Gulacsi对上述两种 画风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比较.她认为真正出自汉人之手的中国画风始现于吐鲁番的时间不会早于 8世纪中,而到9世纪中回鹘建国后,这种中原技法才有所发展?.这一时间段与前述汉文文书 ?EinigeBemerkungen"zzoeichinesisch—manichaischenTextfragmentenderBerlinerTurfan—Sammlung, P.169. ?荣新江:《王延德所见高昌回鹘大藏经及其他》,收入《庆祝邓广铭教授九十华诞论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 l997年,第267,272页. ?PFragmentsofChineseManichaeanTextsfromtheTurfanRegion,P.213. ? H.J.Klimkeit,CmosisontheSilkRoad:GnosticParables,Hymns~PrayersfromCentralAsia ,NewYork: HarperCollinsPublishers.1993.PP.274,275. ? ZsuzsannaGulacsi,"Datingthe'Persian'andChineseStyleRemainsofUygurManichaeanA rt:ANewRadio— car~onDateandltsImplicationsforCentralAsianArtHistory",ArtsAsiatiques,58,2003,PP. 5,33. ? 56? 新出汉文《下部赞》残片与高昌回鹘的汉人摩尼教团 的流行期正相吻合.Ch.258(TIIT1319)残片出土于吐峪沟.该地还出过不少其他语种的摩 尼教残片,因此吐峪沟中应该存在过摩尼教团.沟中洞窟无任何突厥,回鹘题记,壁画均呈"汉 风",是汉化影响最深的一处石窟?.有关其洞窟性质的争论在学界颇为注目.晁华山通过分析 洞窟形制,壁画题材,纹饰和题记等,认为吐峪沟有l1个摩尼窟,分属3所摩尼寺.年代从7 世纪中叶至9世纪初,其特点是主室和旁室面积较大而礼拜堂小?.对此,贾应逸和宫治昭曾分 别着文提出异议,认为它们属于典型的佛教壁画?.年代约为6世纪前后,部分在高昌回鹘时代 被改修.无论是将洞窟壁画看作摩尼教抑或佛教遗物,高昌回鹘时期的吐峪沟无疑是宗教团体的 重要驻锡地.该地摩尼教团的出现恐不至于早到五六世纪,那么,9世纪的回鹘自然是最佳时 期.宗德曼更认为,高昌城和吐峪沟分别代表了摩尼教发展的两个阶段,即从兴盛到衰落.它们 的时间分界线约在公元1000年左右 综上所述,分别出自高昌和吐峪沟的这五件汉文摩尼教残片均可说明,汉人摩尼教团较为合 理的存在期是9世纪的高昌回鹘.与高昌摩尼教的主要信仰群体——粟特人和回 鹘人相比,他们 在人数,规模上可能都略为逊色,但这些汉人信徒也有一定的寺院组织,并按照教规举行日常的 聚会和礼拜祷告,同时也进行着抄写经文的活动. (作者系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刘国防 责任校对:陈霞 ?常书鸿:《新疆石窟艺术》,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年,第182页. ?晁华山:《寻觅湮没千年的东方摩尼寺》,载《中国文化》1993年第8期,第1,2O页. ?贾应逸:《新疆吐峪沟石窟佛教壁画泛论》,载《佛学研究》1995年第4期,第240,259页;宫治昭着,李 静杰译《阿弥陀净土之观想——吐鲁番吐峪沟石窟壁画我见》,载《佛学研究》2000年第9期. ? Sundermann,W.,"CompletionandCorrectionofArchaeologicalWorkbyPhilologicalMea ns:thecaseofthe TurfanTexts",Histoireetcultesdel'Asiecentralepreislamique.Paris1991,PP.283288. ? 57?
本文档为【新出汉文《下部赞》残片与高昌回鹘的汉人摩尼教团】,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8297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8KB
软件:Word
页数:19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9-11
浏览量: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