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世界区域地理复习分专题总结

世界区域地理复习分专题总结

举报
开通vip

世界区域地理复习分专题总结世界区域地理分专题复习 专题一:区域空间定位 1、各大洲的经纬度位置 亚洲:26?E--169?W,10?S--80?N;北回归线、北极圈通过,跨南北半球和低、中、高三个纬度带 非洲:17?W--51?E,35?S--37?N;南、北回归线通过,跨南北半球,以热带为主 欧洲:10?W--66?E,36?N--71?N;处于中、高纬度 北美洲:170?W--20?W,7?N--72?N;北回归线、北极圈通过,跨低、中、高三个纬度带 南美洲:82?W--35?W,54?S--12?N;赤道、南回归线通过,...

世界区域地理复习分专题总结
世界区域地理分专题复习 专题一:区域空间定位 1、各大洲的经纬度位置 亚洲:26?E--169?W,10?S--80?N;北回归线、北极圈通过,跨南北半球和低、中、高三个纬度带 非洲:17?W--51?E,35?S--37?N;南、北回归线通过,跨南北半球,以热带为主 欧洲:10?W--66?E,36?N--71?N;处于中、高纬度 北美洲:170?W--20?W,7?N--72?N;北回归线、北极圈通过,跨低、中、高三个纬度带 南美洲:82?W--35?W,54?S--12?N;赤道、南回归线通过,热带面积广 大洋洲:110?E-130?W,47?S--30?N;赤道、日界线穿过,跨东西半球、跨南北半球,同时存在二个日期 南极洲:绕经线一周,62?S以南,跨经度最大的洲,以南寒带为主 2、各分区地理位置 东亚:80?E-140?E,20?N-50?N;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东部,绝大部分在北温带,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等国; 东南亚:23?26'N-10?S, 90?E-150?E; 地处亚洲东南部,是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海上通道;范围包括中南半岛(中央经线为100?E),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夹在马来群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共11个国家:老挝、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等);(东盟十国) 南亚:10?N-30?N,中央经线80?E; 地处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的地区。范围包括北部三个内陆国(尼泊尔、不丹、锡金),中部三个临海国(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南部两个岛国(马尔代夫、斯里兰卡); 中亚:40?N-50?N,50?E-80?E; 地处亚欧大陆的"心脏"部位,距海远,范围包括五大国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基尔斯坦),古代是丝绸之路,现代是第二亚欧大陆桥,战略地位重要; 西亚和北非:20?N-40?N,20?E-65?W;地处"两洋"(大西洋、印度洋),"三洲"(亚洲、非洲、欧洲),"五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是海陆交通要道(苏伊士运河--埃及,土耳其海峡--土耳其),北回归线横穿南部; 撒哈拉以南非洲:30?N-30?S,20?W-60?E,中央经线:20?W;好望角新航线的发展,对欧洲的经济和政治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苏伊士运河开凿前,欧亚两洲来往的船只都要经过好望角,今天这条航线仍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之一,西方国家把这条航线称为"海上生命线"。地处印度洋,大西洋之间的低纬地区,南回归线和赤道横穿,范围包括49个国家; 欧洲西部:40?N-70?N,10?W-20?E;欧洲西半部,北邻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靠地中海,包括北欧、西欧、中欧、南欧四部分; 欧洲东部和北亚:东欧西起波罗的海东海岸,东到乌拉尔山;北起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山之间的欧洲部分,它的面积占欧洲的一半,7个国家;北亚是指亚洲北部属于俄罗斯的领土部分,它从乌拉尔山向东延伸到太平洋沿海,北邻北冰洋,南抵哈萨克斯坦、蒙古、中国的国界,面积占亚洲地区的1/4; 北美:30?N-50?N,中央经线90?W;地处西半球北部,北美洲的中部和北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南临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包括加拿大、美国和格陵兰岛; 拉丁美洲:30?N-50?S;美国以南的美洲部分。地处西半球,地跨赤道,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北临加勒比海,南邻德雷克海峡;范围包括北部西印度群岛,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南部南美大陆,巴拿马运河; 大洋洲:20?N-40?S,100?E-140?W;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介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地跨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范围包括"一个大陆(澳大利亚)、四个岛屿(新几内亚岛、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北岛)、三大群岛(波利尼西亚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美拉尼西亚群岛)",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南极:地处世界最南端,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范围几乎在南极圈内,四周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未来南半球各大洲间横越南极空中交通的惟一中间基地; 北极地区: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范围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和北美的陆地和岛屿; 专题二:地形 一、等高线地形图高考分析: 地理位置的推测 地形类型及地形特点 地质作用分析 自然地理特征(气候、水文、生物、土壤、资源等)及经济地理特征(人口、民族、宗教、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城市等) 二、地形剖面图高考分析: 地形剖面图反映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地理位置的推测 两端点特点 峰值、谷值及地形类型及起伏状况 三、世界各分区地形概况: 东亚: 总括:(1)东部沿海: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2)西部内陆:高原山地为主; 著名山脉:阿尔泰山(蒙古),昆仑山(中国),喜马拉雅山(中国); 著名高原:蒙古高原(蒙古),青藏高原(中国); 东南亚: 中南半岛: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南部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马来群岛:三大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地形崎岖,平原较少; 南亚: 1、三列:北--喜马拉雅山脉南侧山地;中--两大冲积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南--德干高原(亚洲最大的高原,西部略高,东部略低,起伏和缓的古老低平高原); 2、著名山脉:西高止山(印度西部),东高止山(印度东部) 中亚: 1、总括:以丘陵平原为主,沙漠广布; 2、著名平原:里海沿岸平原,图兰平原; 3、著名丘陵:哈萨克丘陵; 西亚和北非: 1、总括:以高原为主,平原狭小,沙漠广布; 2、著名山脉:阿特拉斯山(非洲西北部,阿尔及利亚),大高加索山脉(西亚,为亚洲和欧洲分界线),扎格罗斯山(西亚,伊朗); 3、著名高原:伊朗高原(伊朗),阿拉伯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 4、著名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总括:(1)以高原为主,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 (2)东非大裂谷; 2、著名山脉:德拉肯斯山脉,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 3、著名盆地:刚果盆地(世界上最大的盆地); 4、著名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 欧洲西部: 1、总括:(1)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内海; (2)以平原和山地为主,山地多东西走向; (3)冰川地形分布:挪威峡湾; 2、著名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3、著名盆地:巴黎盆地; 4、著名平原:西欧平原,波德平原 欧洲东部和北亚: 1、总括:地形比较平坦,以平原高原为主,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2、著名山脉:乌拉尔山(亚洲、欧洲分界线);东西伯利亚山地 3、著名平原: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4、著名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 北美: 1、总括:纵列分布,山脉与海平行; (1)东部:高原、山地区; (2)中部:平原区(冬冷夏暖); (3)西部:高山区,山脉、盆地和高原相间分布,地壳不稳定,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2、著名山脉:海岸山脉,落基山脉,内华达山脉; 3、著名高原:拉布拉多高原; 拉丁美洲: 1、总括:(1)北部:以高原为主; (2)西部以安第斯山为主; (3)东部平原、高原相间分布; 2、著名山脉: 安第斯山脉,科迪勒拉山系; 3、著名平原:奥里诺科平原,亚马逊平原(世界第一大平原),拉普拉塔平原; 4、著名高原:圭亚那高原,巴西高原(世界第一大高原),巴塔哥尼亚高原; 大洋洲: 三列:(1)东部:山地(大分水岭)、大堡礁; (2)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澳大利亚盆地); (3)西部:低矮高原(占澳大利亚面积一半); (4)三类岛屿:大陆岛面积较大,地势较高,如塔斯马尼亚岛;火山岛海拔较高,地势险峻如夏威夷群岛;珊瑚岛面积较小,地势低平,如大堡礁。 南极: 总括:(1)冰雪高原(平均海拔最高:2350m);(2)90%大陆冰川;(3)淡水水库; 北极: 总括:大面积冻土覆盖; 专题三:气候分析 一、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等分析 成因分析:经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 大气环流分析 下垫面状况分析(地形地势--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是海拔高度引起水热状况的变化,其二是山脉成为气流的屏障或通道,其三是迎风坡与背风坡 特点分析:太阳辐射影响气温状况,大气环流影响降水状况,下垫面(如地形、洋流等)引起局部地区水热状况变化 二、世界各分区气候分布及特点 东亚: 1﹑东部沿海:季风气候显著,气候温润;(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2﹑西部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燥,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东南亚: 1﹑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大部分、菲律宾群岛北部,夏季高温多雨); 2﹑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常年高温多雨); 南亚: 1、 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印度半岛大部分); 2、热带沙漠气候;(西北部,印度河中下游;巴基斯坦以热带沙漠为主); 中亚: 冬冷夏热,降水稀少的温带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 西亚和北非: 1、热带沙漠气候为主;(770多万平方千米); 2、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 撒哈拉以南非洲: 炎热多雨,"热带大陆","干旱大陆" 1、热带草原气候:世界第一,南北半球通过东非高原连成一片; 2、热带雨林气候: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 3、热带沙漠气候:大陆西南部南回归线附近; 4、地中海气候:局限在最南部的沿海地区; 欧洲西部: 1、海洋特征显著,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西部)→世界最典型; 形成原因:①海陆位置;②大气环流:终年西风;③地形因素;④大陆轮廓破碎,利于西风深入;⑤洋流:北大西洋暖流增湿增温 2、北部﹑南部:山地气候、极地气候; 3、南部:地中海气候; 4、中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欧洲东部和北亚: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各地差异较大,北部有终年严寒的极地气候,南部有地中海气候和温带草原气候,东部是温带季风气候; 北美: 1、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2、西部:太平洋沿岸狭窄的温带海洋性气候(40°N-60°N),西部广大高原区形成半干旱区,南部狭窄的地中海气候;(30°N-40°N); 3、东部:降水自沿海向内陆递减,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35°N以南的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拉丁美洲: 1、气候以湿热为主,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也有面积广阔的热带草原气候区; 2、气候受地形的影响比较显著,热带平原地区气候湿热,高原地区气候比较温和;高山地区气候和植被都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盛行西风,迎风坡多雨,而东侧背风坡地区则干燥少雨;南美西海岸受山脉的屏障,气候呈狭长分布于沿海地带。 大洋洲: 1、大陆部分炎热干燥,沙漠、半沙漠分布广泛,气候带呈半环状分布;岛屿气候湿润。 2、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原因--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东南信风来自于海洋和暖流上空,地形因素为地处在大分水岭迎风坡; 3、热带草原气候:北部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南部受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东部地处大分水岭北风坡; 4、热带沙漠气候(被南回归线穿过;西澳大利亚寒流); 5、西南部和东南部局部地区为地中海气候(30゜-40゜); 南极: 1、酷寒: 纬度高,热量小;海拔高,降温幅度大;冰雪对太阳的反射极强;暖季在11月--次年3月,利于科考 2、干燥: ① 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小;② 终年受极地高压控制,下沉气流;③ 陆地面积大; 3、烈风: 发生频率高;风速大;烈风伴暴雪;风暴多在陆边缘;风暴多在当地冬季。(平均18m/s, 最大达100m/s,一年中8级以上风天达300天以上)(原因:气压场分析和地形分析) 北极: 1、没有南极寒冷(海洋面积大,大部分终年封冻); 2、降水比南极丰富(气温较高,海洋面积大),年降水量为100mm-150mm; 3、风速没有南极大; 三、世界沙漠的分布及成因分析 1、纬度地带性分布--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部--终年受副高和信风带控制--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和纳米布沙漠;亚洲的阿拉伯沙漠;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亚沙漠;澳大利亚西部的维多利亚大沙漠;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 2、经度地带性分布--大陆中心或内陆--深居内陆,受海洋水汽影响小--中亚的卡拉库姆沙漠,中国西北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3、非地带性分布--山脉的背风坡--"焚风"效应与"雨影"效应--南美南端大陆东侧沿海的巴塔哥尼亚荒漠。 4、人类活动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南亚印度河流域的塔尔沙漠 四、世界四大沙尘暴多发区 1、北美西部在与沙漠接壤的荒漠干旱区--土地利用不当,持续干旱。 2、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海岸 地区--气候干燥,过度耕作和放牧,土壤表层缺乏植被的覆盖,土地沙化。 3、亚洲中部--人口快速增加,人为过量灌溉用水,乱砍乱伐森林,超载放牧,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加上盐土面积广阔,造成沙尘暴与盐尘暴的混合发生。 4、非洲撒哈拉沙漠南缘地区--气候干旱,过度放牧和开垦,造成草场退化、田地荒芜、沙漠化土地漫延。 专题四:世界各大区域河湖分布: 一、世界主要河湖的地理位置分析: 赤道附近:亚马孙河(刚果河在6°S附近) 10°N附近:湄公河 20°N附近:红河 20°S附近:赞比西河 北回归线附近:印度河 、恒河 、西江 30°S附近:拉普拉塔河 30°N附近:尼罗河 、底格里斯河 、幼发拉底河 、钱塘江(长江)、密西西比河 45°N附近:多瑙河 维多利亚湖:赤道 里海:50°E 咸海:60°E 青海湖:100°E 苏必利尔湖:90°W 二、河流与地形的关系 河流流向--地势 河流流速、水能、含沙量--坡度 三、世界各分区河湖分布 一)、东亚: 1、西部多大江大河源头:长江,黄河等;河流多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2、东部半岛和岛屿上河流短促,水能丰富; 二)、东南亚: 1、湄公河(东方的多瑙河),流经6个国家(老挝、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中国(澜沧江)),形成东南亚最大冲积平原; 2、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中国怒江)注入印度洋; 3、红河(中国元江)、湄南河 三)、南亚: 1、恒河(圣河):喜马拉雅山南段,主要雨水补给,形成恒河平原(南亚最大冲积平原);注入孟加拉湾 2、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在中国(雅鲁藏布江)喜马拉雅山北坡,雨水补给; 3、印度河:发源冈底斯山,冰川融水为主,沙漠地区的灌溉水源(外流河); 四)、中亚: 1、内陆河:锡尔河,阿姆河--咸海,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河流较小,流量较小; 2、外流河:额尔齐斯河--北冰洋水系; 3、 卡拉库姆运河 4、内陆湖:里海(世界最大)--伏尔加河(内陆河最长的)和乌拉尔河注入、咸海; 五)、西亚和北非: 1、尼罗河:第一长河6600千米; 2、两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3、苏伊士运河:1700千米 4、死海:-400米(世界最低点),东非大裂谷的一部分; 六)、撒哈拉以南非洲: 1、刚果河:流量世界第二,水利资源丰富; 2、维多利亚湖:世界第二大淡水湖; 3、坦噶尼喀湖:世界第二深; 七)、西欧: 1、总括:河网稠密,河湖众多,无长河,水量充沛,利于航运;水位变化小; 2、莱茵河:发源于瑞士境内阿尔卑斯山,向北流入北海,流经鲁尔区; 3、多瑙河:发源于德国西南部的山地,流经8个国家(世界最多),在罗马尼亚注入黑海; 4、湖泊:由冰川作用形成,分布在西北部和阿尔卑斯山南北两侧 5、塞纳河流经巴黎;太晤士河流经伦敦;易北河流经汉堡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 1、俄罗斯:大河多,水量充沛(雪水补给),封冻期长; 2、伏尔加河:内陆河,自北向南(注入里海),黄金水道; 3、鄂毕河:外流河,北冰洋水系; 4、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凌汛、富水能 5、贝加尔湖:构造湖,世界最深,世界第二大淡水湖; 九、北美: 1、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河-长度,流量;灌溉水源); 2、圣劳伦斯河、科罗拉多河; 3、五大湖: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歇根湖、安大略湖、伊利湖(冰川作用形成,苏必利尔湖-最大淡水湖); 十、拉丁美洲: 1、亚马逊河:流域面积最广,水量第一,长度世界第二(6400km); 2、拉普拉塔河; 3、的的喀喀湖(海拔最高的湖); 4、巴拿马运河:沟通加勒比海和太平洋 十一、大洋洲: 墨累河:澳大利亚最大河流; 艾尔湖(-16m) 达令河:墨累河支流,灌溉水源,1月汛期,7月枯水期; 专题五:世界各区域资源分布: 一、世界五大产棉区: 1、非洲尼罗河河谷--长绒棉 2、中亚 3、南亚西北部印度河流域 4、中国五大产棉区(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黄淮平原、南疆、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 5、美国35°N以南的棉花带 二、世界七大石油区 中东波斯湾(世界最大石油储藏区、生产区、出口区),拉丁美洲(墨西哥、委内瑞拉等),非洲(北非撒哈拉沙漠和几内亚湾沿岸),俄罗斯(第二巴库、秋明),亚洲(东南亚、中国),北美(美国、加拿大),西欧(北海地区的英国和挪威)。 石油运输:中东→西欧、北美、日本;北非→欧洲;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西半球;俄罗斯→东欧和独联体一些国家;东南亚→日本 三、世界主要铁矿资源分布 世界主要铁矿生产国:美、加、巴西、、智利、澳大利亚、中国、印度、俄、法、瑞典、利比里亚和南非等 世界重要铁矿出口国:加、澳、印、巴西、智和瑞 世界主要铁矿进口国:美、日、德 日本所需铁矿石来自加、巴西、澳、印、智、利比里亚和南非;美国进口铁矿石主要加、巴西和智;德国进口铁矿石主要从加、澳、利比里亚和瑞典等国。 四、世界各分区资源分布 一)、东亚: 1、朝鲜境内有丰富的森林、矿产资源; 2、日本国内森林资源、水利资源、渔业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贫乏; 二)、东南亚: 1、矿产以锡、石油为主,世界最大锡矿带,印尼和文莱为主要产油国; 2、种植业发达:(1)马来西亚:天然橡胶,油棕(第一);(2)印度尼西亚:胡椒,金鸡纳霜(第一); (3)菲律宾:椰子,蕉麻;(4)泰国:水稻; 三)、南亚: 印度矿产主要以煤、铁、锰矿为主,分布在德干高原北部;另外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大,亚洲耕地积最多的国家;铁矿石、茶叶、小麦等出口; 四)、中亚: 1、小麦,棉花,畜产品; 2、矿产丰富,种类多样,煤,铁,石油(分布在里海沿岸); 五)、西亚和北非: 1、石油资源丰富:分布在波斯湾沿岸以及伊拉克境内,储量占世界的一半,开采量为1/4,出口量第一: 2、特产:土耳其安卡拉羊毛、摩洛哥橄榄油、阿富汗紫羔皮羊毛、伊拉克椰枣; 3、北非的铁矿分布在利比亚、埃及与苏丹境内,摩洛哥磷酸盐; 六)、撒哈拉以南非洲: 1、矿产:金刚石、锡、铁、铝,铜(赞比亚),黄金(南非)、铁(利比亚),石油(尼日利亚)铀矿(南非); 2、水利资源丰富:世界第二(刚果河); 3、动物资源丰富:狮子,大象,猩猩; 4、生物资源丰富:可可,丁香,剑麻; 七)、西欧: 1、矿产:煤(英国奔宁山脉、法国里尔、德国鲁尔)、铁(大不列颠岛西海岸)、石油(北海); 2、旅游资源-人文景观,自然景观;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 1、森林资源(亚寒带针叶林,第一); 2、水力资源; 3、矿产:石油(西伯利亚平原、东欧平原),天然气,煤(中西伯利亚高原、东海岸),铁矿(东欧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有色金属(锰铜铝锌); 九)、北美: 1、矿产:煤(美国东北部),铁,石油,天然气,铝土金铅锌-有色金属(美国西部); 2、森林(寒带针叶林,温带阔叶林),草场,水力--美国; 3、加拿大--森林(为原料,新闻纸加工),石油,铁,煤,镍(占世界80%),渔业资源丰富; 十)、拉丁美洲: 1、矿产:石油(墨西哥东南沿海,委内瑞拉沿海),铁,锰(巴西高原东部),铜(智利世界最多),银(墨西哥、安第斯山脉); 2、水力:巴西高原; 3、生物:植物-森林(红木,乌木); 4、经济作物(咖啡,香蕉,甘蔗); 十一)、大洋洲: 1、矿产-铁(塔斯马尼亚岛),煤(澳大利亚东部沿海); 2、稀有动物-鸭嘴兽; 十二)、南极: 1、矿产-煤,铁,石油,天然气,生物,淡水; 2、生物-企鹅(鸟类),海豹,鲸,磷虾; 3、淡水水库; 十三)、北极: 1、丰富生物资源:北极熊,海豹; 2、矿产:煤(30亿吨),石油(100-200亿桶),天然气; 专题六:世界各大区域经济状况: 东亚: 1、东南沿海:经济发展快,人口稠密区,四个新兴工业区(韩国,中国东南沿海,香港,台湾) 2、西部内陆:畜产品加工业; 东南亚: 1、世界上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区: (1)马来西亚:天然橡胶,油棕(第一); (2)印度尼西亚:胡椒,金鸡纳霜(第一); (3)菲律宾:椰子,蕉麻(第一); 2、粮食作物:水稻(泰国出口第一,世界上最大的水稻出口国); 3、矿产:锡(马来西亚),石油出口(印尼第一、文莱); 4、工业发展迅速; 中亚: 灌溉农业,畜牧业为主; 有利因素:平原、耕地面积大;光照充足;温差大; 不利因素:水资源缺乏; 小麦,棉花,畜产品--主要出口物资; 矿产丰富,种类多样:煤,铁,石油; 工业:采矿业,冶金业,军事工业(重工业为主); 西亚和北非: 1、出口石油为主,主要向西欧,美国,日本; 2、特产: (1)土耳其:安卡拉羊毛; (2)摩洛哥:橄榄油; (3)阿富汗:紫羔皮羊毛; (4)伊拉克椰枣;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热带经济作物; 2、采矿业; 注:二者为单一初级产品出口; 原因:由于移民经济长期侵略,经济大国操纵; 出路:振兴民族经济、开展多种经济; 西欧: 1、资本主义革命最早,大多数为发达国家; 2、工业中心多,形成工业密集带; 3、旅游业发达; 4、农业发达:荷兰,乳蓄业占65%,挪威:石油业;瑞典:森林业; 北美: 1、农业-高度机械化,农牧业专业化; 2、工业-现代化程度高,部门齐全,科技含量高; 拉丁美洲: 1、所有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 2、单一产品出口为主,一些热带经济作物产量巨大; 3、粮食以玉米为主,大多数国家粮食自给; 大洋洲: 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有现代化的农牧业和工矿业 专题七:主要国家复习资料 美国 美国地跨北美洲、大洋洲,领土包括本土与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西南部旧金山、洛杉矶一带为地中海气候,东南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水能和水资源均居世界第四位。西部是高大的落基山脉、海岸山脉和山间高原盆地,东部是较低的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部是广阔的平原。西部沿岸地区因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常有地震发生。 美国平原占国土面积一半以上,耕地面积广阔。中西部温带草原为肥沃的黑钙土,与密西西比河冲积平原一起成为美国最主要的农业基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因不合理开垦中西部草原,而导致三次"黑风暴"。农业高度机械化,从事农业的人口少,大量使用化肥,是典型的石油农业,生产率高,小麦、玉米、大豆大量出口,是世界上出口农产品最多的国家,商品粮大量积压,热带农产品需进口。农业生产区域专业化,多为资本主义大农场的经营方式。 美国工业现代化程度很高,是世界最大工业国。矿产资源丰富,但仍需大量进口。出口各种工业产品,主要进口汽车、钢铁、石油和纺织品。是能源消费大国,能源消费构成以石油为主,核能发电量居世界第一。 工业分布可分为三大地区:东北部: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形成于第二次技术革命,区内有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煤、五大湖西部的铁、肥沃的平原,大西洋沿岸多优良港湾,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水运便利。主要有钢铁、化学、汽车工业,多属煤铁复合体型。人口比较密集,工业发达,大西洋沿岸形成城市群,环境污染严重,工业已达饱和状态,开始向南部、西部扩散。南部:墨西哥湾西北有丰富的石油,是新兴的石油、飞机、宇航和电子工业区。西部:工业分布沿海地带,以飞机、宇航和电子工业为主。 主要联系美国高度发达的工农业与其自然条件之间的关系,如美国农业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平原广大耕面积大;工业发达与便利的水运和丰富的矿产资源。 俄罗斯 俄罗斯东临太平洋,北靠北冰洋,西濒波罗的海,西南滨黑海。地跨亚欧两洲,经济中心和人口集中在欧洲部分,属于欧洲国家。 地形多平原和高原,乌拉尔山脉以西为东欧平原,以东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境内的伏尔加河属内流河,是欧洲最长河流。 资源丰富,如石油、天然气、煤、森林、水能、铁矿、有色金属等,水能和水资源居世界第二位。北部有世界最广阔的亚寒带针叶林。 重工业发达,轻工业发展缓慢。工业主要分布在以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为中心的两大工业区,形成于第二次技术革命(十月革命后)。二战后工业向东部资源丰富地区发展,建立了乌拉尔工业区和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运输以铁路为主,圣彼得堡和海参威是重要的海港,北冰洋沿岸的摩尔曼斯克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港湾终年不冻。 工业区 主要工业部门 工业中心 发展条件 莫斯科--圣彼得堡工业区 机械、化学、多种轻工业 莫斯科、圣彼 得堡 原、燃料大部分从外地运入 乌拉尔工业区 钢铁、机械工业 叶卡捷琳堡 有色金属矿、附近有煤、铁、石油资源 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重工业、军事工业 新西伯利亚 煤、有色金属等丰富 最近,俄罗斯向远东地区输送石油,这是一条重要信息,它将冲击现有国际石油贸易贸易格局。 德国 现代化工业高度发达,主要部门有钢铁、化学、采煤、机械等,集中在莱茵-鲁尔区。其发展主要建立在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雄厚的科技力量基础上。矿产资源有鲁尔区的硬煤、东部褐煤、钾盐。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主要依靠进口,工业产品一半靠国际市场。农业侧重机械化和生物技术。 新兴工业向南部的慕尼黑、斯图加特扩展。首都柏林,最大海港汉堡。 结合"德国主要矿产、主要工业 区分布图",和"鲁尔区"图从资源、交通方面分析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以鲁尔区为例,它位于莱茵河东岸支流鲁尔河和利珀河之间,发展工业 的水源充足;且保河间有运河相连,内河运输、公路运输都很方便;本区内又有德国最大的煤炭产区,为发展工业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再加上德国雄厚的科技力量,使之成为德国最大的工业区。应与高中地理的相关知识相联系,说明鲁尔区的兴旺原因、衰落与整治,并注意知识迁移。 日本 日本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部一个地狭人稠的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处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消亡地带,多火山地震。 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平原狭小,分布沿海。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显著,海洋性强。冬温夏凉,降水丰沛。森林和水力丰富。 受地形影响,农场规模小,侧重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单位面积产量高,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北海道附近寒暖流交汇,形成著名渔场,捕鱼量常居世界首位。 二战后,工业增长速度居世界首位,成为世界三极之一。轻重工业发达,工业能源和原料基本靠进口:石油主要来自中东,铁矿石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工业产品大量外销,是典型的加工贸易国。资源和市场的对外严重依赖,使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地带,多属临海型布局。原工业地带已呈饱和状态,开始向南北条件适宜的地区扩展。 1.日本的经济特征与发展条件 日本的经济特征是:①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现代化程度高;②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农业不占主要地位;③对外依赖性强,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产品销售也依赖国际市场。 ⑴经济发展的条件: 有利条件:海岸曲折,多良港 人口密集,劳动力素质高 不利条件:国内资源贫乏,市场狭小 发展途径:大力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燃料、出口产品、开拓国际市场 ⑵原料来源: 石油――西亚、东南亚 煤炭――中国、澳大利亚 铁矿――巴西、印度、澳大利亚 棉花――中国、美国 ⑶作为一个经济大国,日本在积极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新动向,这是值得关注的信号。 印度 印度人口八亿,首都新德里。 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量和降水丰富。地形北是喜马拉雅山脉,中为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沿海有狭窄的平原,耕地比例占国土面积一半以上。西南季风来晚退早或风力太弱,易造成旱灾;西南季风来早退晚或风力太强,易发生水灾。主要农作物水稻分布沿海平原,小麦分布恒河平原,棉花分布德干高原西北部,黄麻分布恒河三角洲,茶叶分布于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的低山丘陵。 印度工业已形成体系。矿产有煤、铁、锰等,主要分布德干高原东北部,并在当地发展了钢铁工业。孟买是印度最大海港和棉纺织中心,加尔各答是印度人口最多城市和麻纺织中心、海港。 巴西 巴西北部为亚马孙平原,属热带雨林气候;南部为巴西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与北半球相反。政府制定了"我们的大自然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重点保护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人口、工业、农业和主要城市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铁矿质优量多,铁矿砂大量出口日本、西欧,以及中国。水资源居世界第一。 咖啡、甘蔗、香蕉、剑麻产量占世界首位,农产品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多为企业化种植园。 工业形成体系。钢铁、飞机、汽车制造居南美首位。重工业多分布在东南部铁矿附近和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地区。优质煤和石油不多,水能居世界第三,全国有90%的电力靠水力发电。 澳大利亚 地广人稀的国家。南回归线穿过中部,以热带气候为主;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使其干燥地区广,降水和气候呈半环状分布。地形东为南北纵贯的大分水岭,西是广阔低矮的高原,中部是平原,最低处是-16米的埃尔湖。 农牧业高度机械化,大牧场大农场的经营方式,商品率高,羊毛、小麦、肉类大量出口。矿产资源丰富,煤、铁、铝土、锰储量居世界前列。煤和铁矿石大量出口,铁矿石出口至西欧、日本、中国等地。 城市和人口集中在东南沿海,悉尼是全国最大工业中心和海港;帕斯和墨尔本是地中海气候;首都堪培拉。 埃及 地跨亚非两洲,苏伊士运河位于境内。绝大多数地区是热带沙漠,尼罗河沿岸和三角洲土壤肥沃、光热资源丰富、灌溉便利,耕地、人口和城市集中在尼罗河沿岸平原和三角洲地区,盛产长绒棉并大量出口。近年,石油、运河、侨汇和旅游收入成为埃及的主要经济收入。首都开罗。
本文档为【世界区域地理复习分专题总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4710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4KB
软件:Word
页数:6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3-03-09
浏览量: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