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藏特征

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藏特征

举报
开通vip

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藏特征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藏特征 2011 年 3 月J o ur nal of Ea r t h Scie nce s a n d Envi ro n me nt Ma r . 2011 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输导体系 及与油气藏类型的匹配关系 1 1 2 2 1 1 2 吴伟涛,高先志,卢学军,崔周旗,孔令武,贾连奇,王海潮()11 中国石油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北京 102249 ; 2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河北 任丘 062550 摘要 : 通过总结前人研究结果 ,利用测井 、...

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藏特征
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藏特征 2011 年 3 月J o ur nal of Ea r t h Scie nce s a n d Envi ro n me nt Ma r . 2011 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输导体系 及与油气藏类型的匹配关系 1 1 2 2 1 1 2 吴伟涛,高先志,卢学军,崔周旗,孔令武,贾连奇,王海潮()11 中国石油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北京 102249 ; 2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河北 任丘 062550 摘要 : 通过总结前人研究结果 ,利用测井 、钻井地质和地化等资料 ,对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藏类型和油气输导体系特 征进行研究 ,并结合已发现的潜山油气藏 ,建立了不同油气输导体系与潜山油气藏类型的匹配关系 。结果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明 :根 据不同的圈闭遮挡条件 ,可将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藏分为潜山顶 、潜山坡和潜山内幕油气藏等 3 种类型 ;潜山油气输 导体系发育断裂 、不整合 、内幕溶蚀层和复合型输导体系等 4 种类型 ; 受碳酸盐岩地层 、断层活动性影响以及与油 气生成时间的匹配 ,断裂型输导体系具有高效性和时效性的特征 ,有利于形成潜山顶和内幕油气藏 ;不整合型输导 体系由不整合上部底砾岩和下部淋浴带组成 ,具有“双层”输导的特点 ,有利于形成潜山顶和潜山坡油气藏 ;内幕溶 蚀层型输导体系由潜山内部的溶蚀孔2洞2缝系统组成 ,其发育程度受内部地层泥质含量控制 ,有利于形成潜山内幕 油气藏 ;复合型输导体系由单一型输导体系复合形成 ,具有“多样式”的特点 ,可以形成潜山顶 、潜山坡和潜山内幕 油气藏 。 关键词 : 内幕溶蚀层 ;不整合面 ;输导体系 ;油气藏 ;潜山 ;冀中坳陷 () 中图分类号 : T E122 .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67226561 20110120078206 Path way System and Their Matching Relations with Buried Hill Reservoir in Jizhong Depression 1 1 2 2 WU Wei2t ao, GA O Xia n2zhi, L U Xue2j un, CU I Zho u2qi, 1 1 2KO N G L i ng 2w u, J IA Lia n2qi, WA N G Hai2c hao ( 1 . S chool o f Geosciences , Chi na U ni ve rsi t y o f Pet rol eu m , B ei j i n g 102249 , Chi na ; 2 . I nst i t ute o f E x p l orat i on an d )Devel o p ment , H uabei Oi l f iel d B ranc h Com p an y , Chi na N at i onal Pet role u m Cor p orat i on , Renqi u 062550 , Hebei , Chi na Abstract : Thro ugh summa rizing t he achievement of t he fo r mer sπ re search , ba sed o n t he data of lo gging , drilli ng a nd geochemi st r y , t he t yp es of buried hill re servoir a nd t he characteri stic s of p at hway system in J izho ng Dep re ssio n were a nalyzed ,a nd t he matching relatio ns bet ween diff erent p at hway systems a nd t he t ype s of buried hill reservoi r s were di scussed acco r ding to t he di sco vered buried hill reservoir s. The result s sho wed t hat t he buried hill re servoir s co uld be divided into buried hill top reservoir , buried hill slop e re servoir a nd inner buried hill re servoir acco r ding to t he diff erent o bst r uctio n co nditio ns of t rap s ; t he pat hway system of buried hill incl uded f ault , unco nfo r mit y , inner di ssolved layer and co mplex pat hway systems ; t he f ault pat hway system wa s eff ective in ter ms of sp ace and time due to t he inf l uence of ca r bo nate fo r matio n , t he activit y of f a ult and t he acco r dance of oil generating time , w hich were f avo rable to fo r m buried hill top a nd inner buried hill reservoi r s ; t he unco nfo r mit y pat hway system wa s co nstit ut ed of t he leached zo ne beneat h t he unco nfo r mit y a nd t he ba sal co nglo merate a bo ve t he unco nfo r mit y , which were cha racterized a s do uble2layer pat hway a nd beneficial to fo r m buried hill top and buried hill slop e reservoir s ; t he inner di ssolved layer p at hway system wa s made up of po re2f ract ure2cave syst em in t he inner fo r matio n of buried hill re servoir s w hich were f avo ra ble to fo r m inner hur ried hill reservoir s and it s develop ment degree wa s co nt rolled by shale co ntent of i nterio r fo r matio n ; t he co mplex pat hway system wa s co mbined wit h t he a bo ve single2pat hway systems w hich were characterized a s multifo r m a nd co ul d lead to hydroca r bo n accumulatio ns occur ring in diff erent pa rt s of buried hill . 收稿日期 : 2010207220 ( )基金项目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项目 2008B20303 ( ) 作者简介 : 吴伟涛 19832,男 ,陕西户县人 ,工学博士研究生 ,从事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研究 。E2mail : w uweit ao hao1013 @163 . co m Key words : inner di ssolved layer ; unco nfo r mit y ; p at hway system ; re servio r ; buried hill ; J izho ng Dep ressio n 多方向的断裂系统 ,发育基底断层拉张和地层翘倾 , 0 引言 最终形成断棱潜山 、断阶潜山 、凸起潜山和内幕潜山 [ 122 ] 1975 年 ,任丘潜山大油田的发现开拓了渤海湾 () 等多种类型的潜山 图 1。 盆地潜山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并创建了潜山油气成1 . 2 潜山油气藏类型 [ 1 ] 藏理论。经过 30 多年的勘探开发 ,冀中坳陷已发 受潜山构造演化历史及成藏条件差异的影响 , 现近 50 个潜山油气 田 。潜 山油 气 藏具 有“新 生 古 可在潜山顶 、潜山坡和潜山内幕等部位形成 3 种类 [ 122 ,14215 ] () 储”型成藏组合方式 ,其烃源岩主要来自于上覆的古 型油气藏 图 1。潜山顶油气藏是指分布在 ( ) 近系地层 ,且储层存在于潜山的不同部位 ,使得烃源 潜山顶部 ,受到不整合面及 或断层遮挡作用而形 岩与潜山储层之间的配臵关系具有复杂性 ,以及与 成的油气藏 ,如饶阳凹陷任丘潜山雾迷山组油藏 ;潜 [ 125 ] 油气藏类型的匹配关系不清晰 ,需进一步研究。 山坡油气藏指分布在潜山斜坡上 ,受到潜山斜坡不 油气运移输导体系作为油气藏形成的重要条件 ,起 整合面和地层隔板层遮挡而形成的油气藏 ,如饶阳 [ 6213 ] 到连接烃源岩和圈闭的桥梁作用。为此 , 笔者 凹陷南马庄潜山寒武系油藏 ; 潜山内幕油气藏指受 试图研究潜山油气运移输导体系特征 ,并探讨输导 断层和内幕隔层遮挡作用 ,在潜山内部以隔层将其 体系与潜山油气藏类型的匹配关系 ,旨在丰富潜山 下部和顶部储集层分隔而形成的油气藏 ,如廊固凹 油气成藏理论的同时为勘探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 陷刘其营潜山奥陶系油气藏 。 1 2 冀中坳陷地质特征与潜山油气藏类型油气运移输导体系特征 油气运移输导体系指油气从源岩到圈闭所有运 1 . 1 冀中坳陷地质特征 冀中坳陷是叠臵在华北古生代地台之上的中 、新 ,输导体系是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移通道的空间组合 [ 223 ] 生代断陷2坳陷型次级盆地 ,隶属于渤海湾盆地。 的关键控制因素 。根据 潜 山油 气藏 形成 的 输导 条 从中元古代的长城纪至中生代的三叠纪 ,处于相对稳 件 ,将潜山油气运移输导体系分为 4 种类型 ,分别为 断裂型 、不整合型 、内幕溶蚀层型和复合型输导体系 。定的地台发育阶段 ,主要发育了一套巨厚的海相碳酸 2 . 1 断裂型输导体系盐岩夹碎屑岩沉积建造 ,发生多期次的垂直升降构造 运动 ,造成多次沉积间断 ,使不同时期的地层出露 ,形 冀中坳陷潜山地层经历了多次强烈的构造活 成了多套溶蚀型储集层 ;随后 ,进入活动强烈的裂谷 动 ,发育多期次 、多方向断裂系统 ,断裂上盘下降形 盆地发育阶段 ,以断块差异升降为特点 ,形成多期次 、成油气源区 ,下盘上升形成潜山 ,断裂成为油气从烃 注 : ?- 断棱潜山 ; ?- 断阶潜山 ; ?- 凸起潜山 ; ?- 斜坡潜山 ; ?- 内幕潜山 ; ?- 潜山顶油气藏 ; ?- 潜山坡油气藏 ; ?- 潜山内幕油气 藏 ; 据文献[ 1 ] 修改 。 图 1 冀中坳陷潜山和油气藏类型分布模式 Fig. 1 Distribution Section of the Types of Buried Hill and Its Reservior in Jizhong Depression 源岩到潜山的重要运移通道 。深度超过 6 000 m ,潜山寒武系府君山组埋藏深度 断裂型输导体系的形成需要具备两个方面的条 约 2 000 m ,牛东断层成为油气进入潜山的输导体 件 :一是良好的自身特征 ,如潜山绝大多数为碳酸盐 系 ,形成寒武系馒头组潜山顶油藏和府君山组潜山 [ 16 ] () 岩地层 ,属于脆性地层 ,断层附近裂缝较发育,且 内幕油藏 图 3。 碳酸盐岩地层中泥质岩层较少 ,很难对断层面进行 泥岩涂抹 ,再加上断层多数为多期活动性断层 ,这些 条件有利于形成高效的断裂型输导体系 ; 二是与烃 源岩 、圈闭等要素的匹配性 ,如烃源岩的成熟时间与 断层活动相匹配 ,年轻地层为潜山油气藏的形成起 到了封盖作用 ,这些为断裂型输导体系的时效性提 供了条件 。 任丘潜山雾迷山组油藏的形成受任西断层和马 西断层控制 。其中 ,任西断层延伸长度为 30 k m ,为 前第三纪的老断层 ,古近纪孔店组沉积期重新活动 , 在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期活动强烈 ,一直持续到东营 注 : ?m - 寒武系馒头组 ; ?f - 寒武系府君山组 ;J x y - 蓟县系 1 1 杨庄组 。 组沉积末期 ,控制着任西洼槽和任丘潜山构造带的 图 3 南孟潜山断层输导剖面形成 。任西洼槽沙河街组三段烃源岩成熟的时间为 Fig. 3 Section of the Buried Hill of Nanmeng 东营组沉积末期 ,潜山上覆的沙河街组一段湖相泥 f or the Fault Pathway System 岩起到了封盖作用 。任西潜山顶部任 11 井埋藏深 2 . 2 不整合型输导体系 度大约为 2 700 m ,而任西断层下降盘沙河街组三 冀中坳陷受到构造活动和断裂作用 ,遭受不均 段烃源岩的埋藏深度超过 4 500 m , 其供油窗口超 等的抬升剥蚀 ,潜山顶面地层变化大 ,自太古宇到中 过1 800 m ,任西断层成为任西洼槽油气进入潜山的 [ 18 ] 生界地层均出露 ,与上覆新生界地层呈区域性不 () 运移通道 ,形成潜山顶油藏 图 2。 整合接触 ,为不整合型输导体系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 () 冀中坳陷不整合在空间上具有 3 层结构 图 4: 不整合上部的底砾岩层 、不整合下部的风化黏土层和 半风化岩石 。上部的底砾岩层和下部的半风化岩石 [ 19223 ] 是不整合型输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整合上部的底砾岩层主要位于潜山斜坡上 , 底砾岩层从潜山底部向顶部或凸起上部逐渐超覆 。 通过对任丘潜山 16 口井的不整合上部底砾岩层厚 度统计 ,断层附近和潜山顶部的底砾岩层厚度 0 , 6 m ,而潜山斜坡和底部厚度为 4,29 . 5 m 。可以看 出 ,靠近断层附近和潜山顶部的底砾岩层厚度明显 小于潜山斜坡和底部 。不整合上部的底砾岩层为连 注 :J x w - 蓟县系雾迷山组 。 图 2 任丘潜山断层输导剖面通孔隙 ,其非均质性较强 ,但由于毛细管力总是使油 Fig. 2 Section of the Buried Hill of Renqiu 气汇集在大孔隙中 ,从而使油气“局限”在高孔渗的 f or the Fault Pathway System “层段”中 ,在达到其残余饱和度之后 ,可以构成良好 [ 23224 ] 再如 ,南孟潜山位于霸县二台阶上 ,主要受牛东 的油气运移通道。 任丘寒武系油藏位于任丘断层控制 。牛东断 层为 控制 霸 县凹 陷的 西边 界 断 潜山北部 ,受构造抬 层 ,为生长断层 ,形成时间为沙河街组四段沉积期 。 升 、剥蚀 、断裂 、翘倾 、削截等作用的影响 ,使寒武系[ 17 ] 通过油源对比,南孟潜山油气来自霸县洼槽古近储集层位于潜山斜坡上 ,受不整合面和内幕隔板层 系沙河街组四段烃源岩 ,成熟时间从沙河街组二段 的遮挡作用形成潜山坡圈闭 ;根据油源对比 ,其油源 沉积期持续到馆陶组末期 。现今沙河街组四段埋藏 来自于北侧鄚州洼槽的沙河街组四段 ,在沙河街组 洞组成 。淋滤带厚度与其输导能力成正相关 ,在油 气运移过程中 ,不整合面成为油气有利聚集区 ,淋滤 带厚度越大 ,溶蚀孔隙越发育 ,地层压力相对越小 , 越有利于油气进入潜山地层 。一般来说 ,淋滤带厚 度大约为 200 m ,如黄骅坳陷千米桥地区奥陶系淋滤 [ 25 ] 带为 200,300 m;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淋滤带厚 [ 26 ] 度主要分布在 150 m ,最大可超过 200 m; 而任丘 [ 1 ] 潜山的碳酸盐岩厚度平均 300 m ,最高可达 600 m。 相对于底砾岩层的连通孔隙来说 ,淋滤带溶蚀孔隙 [ 27 ] 的输导能力更高。如任丘奥陶系油藏位于任丘 潜山北部斜坡上 ,烃源岩地层与不整合的风化黏土 层相接触 ,洼槽中成熟的油气在运移过程中突破风 化黏土层的薄弱地区 ,进入不整合下部淋滤带溶蚀 孔2洞2缝系统 ,顺着不整合下部的溶蚀孔隙运移 ,形 () 成潜山坡油藏 图 6。 Δγ注 :t- 声波时差 ;- 自然伽马 。 AC GR 图 4 任丘潜山任 84 井奥陶系不整合结构 Fig. 4 Structure of the Ordovician Unconf ormilty Pathway System of Well Ren284 in the Buried Hill of Renqiu 二段末期已达到成熟点 ; 由于寒武系上覆沉积了奥 陶系地层 , 使得寒武系储集层未能与烃源岩地层直 接接触 , 不整合上部的底砾岩层成为油气输导体系 , ) 形成潜山坡油藏( 图 5。 图 6 任丘潜山奥陶系不整合下部淋滤带输导剖面 Fig. 6 Section of the Buried Hill of Renqiu f or the Leached Zone Beneath the Ordovician Unconf ormilty Pathway System 2 . 3 内幕溶蚀层型输导体系 潜山内幕溶蚀层型输导体系指位于潜山碳酸盐 岩内部 ,受沉积后期构造 、岩溶 、渗流 、成岩等作用形 成的溶蚀孔2洞2缝系统所组成溶蚀地层 。与淋滤带 的区别在于 ,由于内幕隔层的存在而不与潜山顶发 注 : ?f - 寒武系凤山组 ; ?g - 寒武系崮山组 ; ?z - 寒武系张 3 3 2 生不整合接触 。夏组 ; ?x - 寒武系徐庄组 。2 自中元古代开始 ,冀中坳陷至少经历了迁安 、杨 图 5 任丘潜山奥陶系不整合上部底砾岩输导剖面 庄 、床子岭 、芹峪 、蓟县 、加里东 、海西 、印支 、燕山 、喜 Fig. 5 Section of the Buried Hill of Renqiu f or the ( ) 马拉雅等一系列构造运动 表 1,使多个时期的地 Basal Conglomerate Above the Ordovician Unconf [ 1 ,28229 ] 层受到不同程度的溶蚀作用。从迁安运动到 ormilty Pathway System 不整合下部的半风化岩石位于风化黏土层之 加里东 —海西运动 ,均为垂直升降运动 ,使地层顶部 下 ,主要孔隙为淋 滤 带的 溶蚀 孔2洞2缝 系 统 。淋 滤 受到了不同程度溶蚀作用 。而印支 —喜马拉雅运动 带的裂缝系统由风化裂缝 、卸载裂缝和构造裂缝组 为水平挤压运动 ,主要表现为褶皱 、块断和风化剥蚀 成 ,溶蚀孔洞由受大气淡水沿裂隙的渗流 、岩溶作用作用 ,不但使多个时期地层出露地表 ,而且断裂作用 以及酸性含烃流体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溶孔 、溶产 生的构造缝显著加强了大气淡水的渗流作用 ,加 表 1 冀中坳陷长城纪 —古近纪主要构造运动与岩溶发育期次 Tab. 1 Times of the Ma in Structures and Fossil Karsts f rom the Changcheng Period to the Paleogene in Jizhong Depression 构造运动名称 岩溶期次 主要运动性质 潜山地层溶蚀作用时间 岩溶作用层位 印支 —喜马拉雅 ? 水平挤压 三叠纪沉积期 —古近纪沉积期末 潜山各层位 加里东 —海西 ? 垂直升降 峰峰组沉积期末 —本溪组沉积前 景儿峰峰组顶部 景 蓟县 ? 垂直升降 峪组沉积期末 —府君山组沉积前 铁岭儿峪组顶部 铁 ? 垂直升降 组沉积期末 —下马岭组沉积前 雾迷山岭组顶部 雾迷芹峪 床 ? 垂直升降 组沉积期末 —洪水庄组沉积前 高于庄山组顶部 高于子岭 杨 ? 垂直升降 组沉积期末 —杨庄组沉积前 团山子组庄组顶部 团山庄 迁安 ? 垂直升降 沉积期末 —大红峪组沉积前 子组顶部 注 :据文献[ 1 ,26 ] 。 速了岩溶作用 ,溶蚀孔隙极其发育 。这一系列的构 ,如饶阳凹陷南马庄潜山寒武系油藏的样式的特点 造运动形成了多套内幕溶蚀层 ,为油气运移提供了 断层2不整合型输导体系 、霸县凹陷文安斜坡文古 3有利通道 。 潜山寒武系油气藏的断层2内幕溶蚀层型输导体系 、 内幕溶蚀层的发育和展布与碳酸盐岩地层中泥 霸县凹陷苏桥潜山奥陶系油气藏的内幕溶蚀层2断 质含量有关 。泥质含量少的地层容易遭受岩溶作用 层2内幕溶蚀层输导体系 。 现以断层2不整合型输导形成溶蚀层 ;泥质含量高的地层不容易溶蚀而形成 体系的南马庄潜山油 隔层 。内幕溶蚀层的展布受隔层的“限定”,在隔层 藏和断层2内幕溶蚀层型输导体系的文古 3 潜山油 上 、下部易形成内幕溶蚀层 ,提供潜山内幕中的油气 气藏为例 。南马庄 潜山 位 于饶 阳凹 陷任 丘 潜山 东 运移通道 。如刘其营潜山油气藏位于廊固凹陷河西 侧 ,受到断裂 、剥蚀和削截等作用 ,形成倾斜状地层 , 务构造带南端 ,其储集层为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 ,受 烃源岩主要来自马西断层下降盘沙河街组三段 ,生 到加里东 —海西运动长时间风化 、剥蚀作用以及大 成的油气首先沿马西断层进行垂向运移 ,然后沿不 气淡水的渗流作用 ,溶蚀孔隙十分发育 ,上覆披盖致 整合上部的底砾岩层进行侧向运移 ,在风化黏土层 密的石炭系 —二叠系地层 ,形成奥陶系内幕溶蚀层 , 薄弱地区进入潜山储集层 ,最终形成南马庄寒武系 廊固凹陷洼槽中生成的油气沿着内幕溶蚀层进入潜 () 潜山坡油藏 图 8。文古 3 潜山位于霸县凹陷文安 () 山 ,形成潜山内幕油气藏 图 7。 斜坡南端 ,烃源岩来自文古 3 东断层下降盘沙河街 组四段和孔店组 ,内幕溶蚀层为寒武系府君山组 ,其 生成的油气首先沿断层进行垂向运移 ,然后进入寒 武系府君山组内幕溶蚀层进行侧向运移 ,在内幕高 图 7 刘其营潜山内幕溶蚀层输导剖面 Fig. 7 Section of the Buried Hill of L iuqiying f or the Inner Dissolved Layer Pathway System 2 . 4 复合型输导体系 以上 3 种均为单一型输导体系 ,然而 ,受构造活 动和断裂作用以及后期成岩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单 注 : ?m z - 寒武系毛庄组 ; Om - 奥陶系马家沟组 ; Ol + y - 奥 1 2 1 陶系亮甲山组 + 冶里组 。 一输导体系在三维空间上相互叠臵 、交叉 、连通可组 图 8 南马庄潜山断层2不整合输导剖面成复合型输导体系 。 Fig. 8 Section of the Buried Hill of Nanmazhuang f or the 通过对已发现的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藏输导体系 Complex Pathway System of Fault and Unconf ormilty 研究 ,复合型输导体系存在多种组合方式 ,具有多种 () 部位聚集 ,最终形成文古 3 潜山内幕油气藏 图 9。 同作用的潜山坡圈闭而形成潜山坡油气藏 ,如饶阳 凹陷任丘寒武系和奥陶系潜山坡油气藏 、南马庄潜 山构造带寒武系潜山坡油气藏 。 内幕溶蚀层沿内幕泥质隔层呈层状展布 ,为油 气进入潜山内幕储集层提供运移通道 ,尤其是烃源 岩直接对接的内幕储层 ,更有利于形成潜山内幕油 气藏 。除廊固凹陷刘其营潜山内幕油气藏外 ,长洋 淀潜山长 6 井寒武系崮山组内幕油藏 、廊固凹陷务 古 2 潜山奥陶系内幕油气藏等也属此类 。内幕溶蚀 层也可以与断层组合成断层2内幕溶蚀层型输导体系 ,如霸县凹陷文安斜坡文古 3 潜山寒武系内幕油 气藏 、霸县凹陷苏桥潜山奥陶系油气藏 。 复合型输导体系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型 注 :J x h - 蓟县系洪水庄组 。 输导体系组成 ,具有多种样式的特点 。单一因素的 图 9 文古 3 潜山断层2内幕溶蚀层输导剖面断裂型 、不整合型和内幕溶蚀层型输导体系分别与 Fig. 9 Pathway Section of the Buried Hill of Wengu23 特定类型的潜山油气藏存在匹配关系 ,因此复合型f or the Complex Pathway System of Fault and 输导体系可以为不同位臵储层的潜山油气藏提供油 Inner Dissolved Layer 气运移通道 。如由断层2内幕溶蚀层型输导体系作 3 输导体系与油气藏类型的匹配关系 为油气运移通道形成霸县凹陷苏桥潜山奥陶系油气 通过对输导体系特征和潜山油气藏类型的特征 藏 、由断层2不整合型输导体系作用形成的饶阳凹陷 南马庄潜山构造带寒武系潜山坡油气藏 。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表明不同类型的输导体系与潜山油气藏之间 () 可形成良好的匹配关系 图 10。4 结语 () 1由于受多期构造运动和断裂作用的影响 ,冀 中坳陷发育多种类型的潜山 ,加上成藏条件的差异 性 ,可形成潜山顶油气藏 、潜山坡油气藏和潜山内幕 油气藏 。 () 2潜山油气输导体系包括断裂 、不整合 、内幕 图 10 潜山油气输导体系与油气藏类型匹配关系 溶蚀层和复合型输导体系 4 种类型 ; 每种输导体系 Fig. 10 Matching Relations of Diff erent Pathway Systems to 具有自己独特的输导特征 ,断裂型输导体系具有高the Types of Buried Hill Reservoir 效输导的特点 ,不整合型输导体系具有“双层”输导 断裂作用可以使上 、下盘发生相对位移 ,使断裂 结构 ,内幕溶蚀层型输导体系是潜山内幕所特有的 成为连接上盘烃源岩与下盘潜山的运移通道 ,油气 输导类型 ,复合型输导体系具有“多样式”的特点 。沿着断裂型输导体系向潜山顶 部或 内幕 储集 层 运 () 3结合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藏实例 ,建立了不同 () 移 、聚集 ,形成潜山顶及 或内幕油气藏 。该类型的 输导体系与潜山油气藏类型的匹配关系 。断裂型输 潜山油气藏在冀中坳陷占大多数 ,如霸县凹陷南孟 导体系有利于形成潜山顶和内幕油气藏 ,不整合型 潜山寒武系馒头组顶部油藏和府君山组内幕油藏以 输导体系有利于形成潜山顶和潜山坡油气藏 ,内幕 及饶阳凹陷任丘潜山雾迷山组顶部油藏 、霸县凹陷 溶蚀层型输导体系有利于形成潜山内幕油气藏 ,复 龙虎庄潜山寒武系内幕油藏和奥陶系顶部油气藏 、 合型油气输导体系可以形成潜山顶 、潜山坡和潜山饶阳凹陷八里庄 —八里庄西潜山顶油气藏 、深县凹 内幕潜山油气藏 。陷何庄潜山顶部油气藏等均属此类 。 参考文献 : 油气沿不整合型输导体系进入潜山 ,最有利于 [ 1 ] 杜金虎 ,邹伟宏 ,费宝生 ,等. 冀中坳陷古潜山复式油气聚集区 形成潜山顶油气 藏 。如 饶阳 凹 陷雁 翎潜 山顶 油 气 [ M ]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2 .藏 、束鹿凹陷晋 6 潜山顶油气藏 。同时 ,油气也可以 () 下转第 88 页通过不整合型输导体系进入由不整合面和隔板层共 [ 9 ] [ 19 ] 王 蛟 ,束青林. 孤岛油田西南缘馆下段断层封闭性与油气成 王代流 ,王 蛟. 孤岛油田馆陶组湖相沉积认识及应用[ J ] . 西 ( ) ( ) 南石油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2009 ,31 2:41244 .藏[J ]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0 ,32 5:47253 . 李 渠 芳 ,陈清华 ,连承波. 河流相储层细分对比方法探讨 [ J ] .[ 10 ] [ 20 ] 继红 ,陈清华. 孤岛油田馆陶组油层微型构造研究[J ] . 西北 地 ( ) (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8 ,23 1:17221 .质 ,2001 ,34 2:54258 . [ 11 ] [ 21 ] 李双应 ,李 忠 ,王忠诚 ,等. 胜利油区孤岛油田馆上段沉积模 渠 芳 ,陈清华 ,连承波 ,等. 河流相储层细分与对比中存在的 ( ) ( ) 式研究[J ] . 沉积学报 ,2001 ,19 3:3862393 . 问题 [ J ] . 西 安 石 油 大 学 学 报 : 自 然 科 学 版 , 2007 , 27 1 : [ 12 ] 束青林 ,张本华 ,徐守余. 孤岛油田河道砂储集层油藏动态模 49253 . ( ) [ 22 ] 型及剩余油研究[ J ] . 石油学报 ,2005 ,26 3: 64267 . 胡光明 ,王 军 ,纪友亮 ,等. 河流相层序地层模式与地层等时 ( ) [ 13 ] 李兴国 ,周宪城. 孤岛油田两类河流相储集层及其开发效果分 对比[J ] . 沉积学报 ,2010 ,28 4:7452751 . ( ) [ 23 ] ( ) 析[J ]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82 ,9 2:44251 . 李 阳. 河流相储层沉积学表征[J ] . 沉积学报 ,2007 ,25 1: 48252 . [ 14 ] 冯伟光. 孤岛油田南区东部曲流河沉积结构单元分析 [ J ] . 海 谢寅符 ,李洪奇. 准噶尔盆地钙质夹层成因及层序地层学意义 ( ) [ 24 ] 洋石油 ,2008 ,28 3:31235 . ( ) [J ] . 石油学报 ,2005 ,26 5:24227 .[ 15 ] 张伟峰 ,刘守军 ,李拥安 ,等. 孤岛馆陶组注水开发储层性质动 高玉飞 ,钟建华 ,王志坤 ,等. 利用钙质夹层判断层组界面的可 ( ) 态变化特 征 研 究 [ J ] . 地 球 科 学 与 环 境 学 报 , 2004 , 26 2 : [ 25 ] ( ) 行性探讨[J ] . 特种油气藏 ,2008 ,15 1: 32235 . 51253 . 田 洋 ,卢宗盛 ,权英哲 ,等. 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沈 95 区块 戴启德 ,国景星 ,狄明信. 孤岛油田中二中区馆陶组上段第三 [ 16 ] [ 26 ] ( ) 砂岩储层中钙质夹层研究[J ]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9 ,28 2: 砂层组沉积微相研究 [ J ] . 石油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1998 , 1522160 . ( ) 22 3:31234 . 1 + 2 徐德军 ,张连社 ,张家营 ,等. 孤岛油田 Ng油层低产能治理 林承焰 ,侯连华 ,董春梅 ,等. 辽河西部凹陷沙三段浊积岩储层 [ 17 ] [ 27 ] ( ) ( ) [J ]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2 ,24 1:72 .中钙质夹层研究[J ] . 沉积学报 ,1996 ,14 3:72280 . 刘建民 ,徐守余. 河流相储层沉积模式及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黄 东 ,戴鸿鸣 ,杨跃明 ,等. 邛西地区须家河组二段钙质夹层 [ 18 ] [ 28 ] ( ) [J ] . 石油学报 ,2003 ,24 1: 58262 .( ) 特征与成因[ J ] . 天然气工业 ,2009 ,29 6:31232 . ( ) 问题[J ] . 地质科技情报 ,2007 ,26 1:51256 . ()上接第 83 页 梁狄刚 ,曾宪章 ,王雪平 ,等. 冀中坳陷油气的生成[ M ] . 北京 :[ 17 ] [ 2 ] 华北石油勘探开发设计研究院. 潜山油气藏 [ M ] . 北京 : 石油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1 . 工业出版社 ,1982 . [ 18 ] 邹伟宏 ,张 放 ,崔占堂 ,等. 冀中油气区中元古 —古生界及沉 [ 3 ] 翟光明. 中国石油地质志卷五 :华北油田[ M ] . 北京 : 石油工业 积环境[ M ] . 北京 :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1 . 出版社 ,1988 . [ 19 ] 张克银 ,艾华国 ,吴亚军. 碳酸盐岩顶部不整合面结构层及控 阎敦实 ,王尚文 ,唐 智. 渤海湾含油气盆地断块活动与古潜 [ 4 ] ( ) 油意义[J ]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6 ,23 5:16219 . ( ) 山油 、气田的形成[J ] . 石油学报 ,1980 ,1 2: 1210 . [ 20 ] 王艳忠 ,操应长 ,王淑萍 ,等. 不整合空间结构与油气成藏综述程 超 ,杨洪伟 ,周大勇 ,等. 蚂蚁追踪技术在任丘潜山油藏的 [ 5 ] ( ) [J ]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6 ,30 3:3262330 .() 应用[J ]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0 ,32 2:48252 . 卓 [ 21 ] 吴孔友 ,查 明 ,洪 梅. 准噶尔盆地不整合结构模式及半风 勤功 ,宁方兴 ,荣 娜. 断陷盆地输导体系类型及控藏机制 [ 6 ] ( ) 化岩石的再成岩作用 [ J ]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 2003 , 27 3 : ( ) [J ] . 地质论评 ,2005 ,51 4: 4162422 . 2702276 . [ 7 ] 张卫海 , 查 明 , 曲江秀. 油气输导体系的类型及配臵 关系 [ 22 ] 李晓燕 ,蒋有录 ,陈 涛. 古风化壳孔隙与裂缝发育特征及其 ( ) [J ] . 新疆石油地质 ,2003 ,24 2:1182120 . ( ) 油气地质意义[J ]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0 ,32 1:60264 . [ 8 ] 李宇志 ,梁书义 ,刘克奇. 塔中地区早古生代单源三位油气成 [ 23 ] 何登发. 不整合面的结构与油气聚集 [ J ] . 石油勘探与开发 , ( ) 藏体系[J ]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6 ,28 2:45248 . ( ) 2007 ,34 2:1422149 . 张照录 ,王 华 ,杨 红. 含油气盆地的输导体系研究 [ J ] . 石 [ 9 ] [ 24 ] 陈中红 ,吴孔友 ,查 明 ,等. 准噶尔盆地陆梁地区断裂 —不整 ( ) 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21 2:1332135 . ( ) 合面输导体系与油气运聚[J ] . 地球学报 ,2006 ,27 1:63268 . 赵忠新 ,王 华 ,郭齐军 ,等. 油气输导体系的类型及其输导性能 [ 10 ] 吴永平 ,杨池银. 渤海湾盆地北部奥陶系潜山[ M ] . 北京 : 地质 [ 25 ] () 在时空上的演化分析[J ] . 石油实验地质 ,2002 ,24 6:5272532. 出版社 ,2002 . 付 广 ,薛永超 ,付晓飞. 油气运移输导系统及其对成藏的控 [ 11 ] [ 26 ] 何碧竹 ,焦存礼 ,贾斌峰 ,等. 塔里木盆地塔中西部地区奥陶系 ( ) 制[J ] . 新疆石油地质 ,2001 ,22 1:24226 . ( ) 岩溶作用及对油气储层的制约 [ J ] . 地球学报 , 2009 , 30 3 : 藏明峰 ,吴孔友 ,崔永谦 ,等. 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藏输导体系及 [ 12 ] 3952403 . ( ) 运移方式[J ] . 特种油气藏 ,2009 ,16 6: 22225 . [ 27 ] 付 广 ,段海凤 ,孟庆芬. 不整合及输导油气特征 [ J ] . 大庆石 [ 13 ] 吴孔友.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油气输导体系与成藏模式 [ J ] . ( ) ( ) 油地质与开发 ,2005 ,24 1: 13216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9 ,31 5:25230 . 郭建华 ,郭原草 ,王连山. 冀中坳陷廊固凹陷河西务构造带潜 [ 14 ] 田世峰 ,查 明 ,吴孔友 ,等. 饶阳凹陷潜山油气分布特征及富 [ 28 ] ( ) ( ) 集规律[J ]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9 ,29 4:1432150 . 刘山储集层特征[J ]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 ,36 6:7012708 . 田 传虎. 潜山油气藏概论[ M ] .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6 . 杜[ 29 ] 建章 ,张锐锋 ,李先平 ,等. 冀中拗陷北部天然气成藏系统及勘 探[ 15 ] () 春国 ,郝 芳 ,邹华耀 ,等. 断裂输导体系研究现状及存在的 [ 16 ] 方向[J ]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0 ,32 3:67274.
本文档为【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藏特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0519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96KB
软件:Word
页数:21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2-23
浏览量: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