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5年青海省统计公报

2005年青海省统计公报

举报
开通vip

2005年青海省统计公报2005年青海省统计公报 2005年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全省各族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扩大内需的方针政策,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围绕“消除贫困、富民强省”和“深化改革、创新体制”两大历史任务,开拓进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鼓舞人心的重大成就,“十五”计划的主要目标全面实现。 一、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省全年创造生产总值543.20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十五”时...

2005年青海省统计公报
2005年青海省统计公报 2005年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全省各族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扩大内需的方针政策,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围绕“消除贫困、富民强省”和“深化改革、创新体制”两大历史任务,开拓进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鼓舞人心的重大成就,“十五”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的主要目标全面实现。 一、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省全年创造生产总值543.20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十五”时期GDP 年均增长12.0%,高于“九五”时期8.7%的年均增速。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043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2%;“十五”时期人均GDP年均增长10.8%,高于“九五”时期7.2%的年均增速。 经济结构继续调整优化。全年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62.79亿元,比上年增长5.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64.61亿元,比上年增长15.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15.80亿元,比上年增长10.0%,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45.21亿元、金融保险业20.36亿元、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42.70亿元、房地产业14.10亿元,分别增长7.0%、5.6% 、11.6%、6.4%。 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由“九五”末2000年的14.6 :43.3 :42.1转变为11.6 :48.7 :39.7 ,一、三产业分别下降3.0、2.4个百分点、二产业上升5.4个百分点;本年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5.3%、59.9% 、34.8%。“十五”时期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6%、16.2%、10.2%;与“九五”时期年均增速相比,分别提高了3.1、5.4、0.2个百分点。 二、农业和畜牧业 农业喜获丰收。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4.56万公顷(368.4万亩),比上年增长0.4%;总产量93.26万吨,比上年增产5.4%;亩产量由上年的241.03公斤提高到253.18公斤,增产5.0%。其中,特色作物马铃薯种植面积7.53万公顷(113.0万亩),比上年增长11.1%,总产量32.45 万吨,增产11.9%;豆类种植面积4.09万公顷(61.3万亩),比上年增长1.9%,总产量11.75万吨,增产4.4%。油料种植面积16.19万公顷(242.8 万亩),比上年增长1.3%,总产量31.85万吨,增产10.3%,亩产量由上年的120.53公斤提高到131.18公斤,增产8.8%。蔬菜种植面积2.58万公顷(38.7万亩),比上年增长3.1%,总产量84.46万吨,增产7.7%。 畜牧业稳步发展。全年草食牲畜出栏率达31.3%、商品率为25.8%,均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年末草食牲畜存栏总数2219.14万头(只),比上年增长0.1%;全年肉类总产量25.75万吨,比上年增长3.8%,其中,牛肉产量7.44万吨,增长2.1%;羊肉产量9.16万吨,增长3.6%。牛奶产量23.62万吨,比上年增长3.8%;羊毛产量1.77万吨,与上年持平。 退耕退牧还林草任务全面落实。全年完成退耕地造林种草面积1万公顷(15万亩);荒山造林种草8.3万公顷(125万亩)。退牧还草工程稳步实施。 农田水利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年末全省水浇地面积17.65万公顷(264.8万亩);年内完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工程改造面积0.62万公顷(9.33万亩);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40平方公里。全年解决了17.84万人、124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省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203.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1.0%。规模以上工业创造增加值179.54亿元,增长22.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150.95亿元,增长24.5%。按登记注册类型分,规模以上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148.04亿元,增长25.1%;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1.10亿元,下降14.7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4.17亿元,下降2.7%;私营企业完成增加值9.67亿元,增长37.2%。按轻重工业分,规模以上轻工业完成增加值9.47亿元、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70.0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9%和22.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43亿元,比上年增长52.4%。规模以上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增加值11.92亿元,比上年增长10.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增加值29.62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增加值20.79亿元,比上年增长 39.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增加值5.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5%;通用设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2.61亿元,比上年增长17.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完成增加值0.26亿元,比上年增长80.9%;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0.99亿元,比上年增长44.8%。全年四大支柱产业创造增加值100.41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35.45亿元,增长6.7%,水力发电业16.26亿元,增长63.7%,有色金属业33.52 亿元,增长16.9%,盐化工业15.18亿元,增长58.1%。四大优势产业创造增加值51.90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冶金工业46.73亿元,增长14.1%,医药制造业0.97亿元,增长97.5%,畜产品加工业1.07亿元,增长13.6%,建材工业3.13亿元,增长8.5%。 主要工业产品普遍增产。全年生产原煤554.85万吨,比上年增产 36.5%;天燃气22.26亿立方米,增产18.8%;原油加工量95.02万吨,增产16.1%;发电量213.15 亿千瓦小时,增产24.8%,其中水电157.52亿千瓦小时,增产45.4%;粗钢50.53万吨,增产7.0%;钢材48.47万吨,增产29.7%;十种有色金属72.49万吨,增产17.3%,其中铝66.56万吨,增产20.3%;水泥370.62万吨,增产8.1%;纯碱17.38万吨,增产126.9%;化肥158.88万吨,增产24.6%,其中钾肥155.78万吨,增产24.0%;中成药361吨,增产16.7%;原盐111.85万吨,增产19.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6.78亿元,比上年增长15.3%。 产销衔接进一步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79%,比上年提高0.10个百分点,其中,股份合作企业产销率达99.23%,提高2.26个百分点;国有企业达99.29%,提高0.33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产销率为99.60%,提高0.22个百分点。 整体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省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27.14,比上年提高62.14个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70.02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按经济类型分,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72.51亿元,增长86.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润0.94亿元,增长48.6%;集体企业实现利润0.12亿元,增长22.1%。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7.41亿元,比上年减亏39.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额5.90亿元,减亏45.6%。 建筑业生产效益双增长。全年建筑业创造增加值60.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1%。年末全省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394个。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实现利润总额0.39亿元、上缴税金2.81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7.15亿元,比上年增长15.4%。按城乡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35.51亿元,增长12.8%;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1.64亿元,增长52.8%。按产业分,第一产业31.39亿元、第二产业175.61亿元、第三产业160.15亿元,比重分别为8.6%、47.8%、4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 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240.65亿元,增长3.2%;民间投资117.06亿元,增长54.5%,其中私营个体投资45.14亿元,增长18.4%;集体投资15.18亿元,增长46.2%。房地产开发投资29.11亿元,比上年增长10.9%。 投资结构继续调整。全年四大支柱产业和四大优势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7.16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盐化工业投资21.53亿元,增长63.1%;有色金属工业投资21.94亿元,增长2.7%;黑色金属开采及加工业投资10.98亿元,增长1.3倍;建材工业投资5.45亿元,增长77.4%。本年50万元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新增天然原油开采能力26万吨/年、天然气开采能力9亿立方米/年;改建公路1109公里,其中改建二级公路862公里。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51亿元,比上年增长13.7%。按城乡分:城市的消费品零售额105.59亿元,增长15.3%;县及县以下的消费品零售额54.92亿元,增长10.6%。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132.16亿元,增长14.5%;住宿餐饮业24.39亿元,增长10.3%;其它行业3.96亿元,增长8.5%。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零售额31.2亿元,增长14.5%(批发企业年销售额在2000万元及以上、零售企业年零售额在500万元及以上统称为限额以上企业)。 居民消费价格小幅上涨。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8%,其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下降0.3%,农村居民消费价格上升3.1%。按类别分:食品价格上涨1.0%,其中,粮食价格上涨2.0%、肉禽及其制品上涨1.4%、蛋上涨4.0%、水产品上涨3.9%;烟酒及用品价格与上年持平;衣着类价格下降2.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下降0.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2.0%;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8.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3.6%;居住类价格上涨6.3%;服务类价格上涨2.0%。 商品零售价格上升0.7%;工业品出厂价格上升10.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升5.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升2.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6.5%。西宁市区房地产价格上涨2.7%,其中,房屋销售价格上升3.2%;土地交易价格上升2.9%;房产租赁价格下降0.1%。 六、对外经济贸易 进出口贸易额下降。由于国家调整高载能产品进出口政策,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4.1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8.2%。其中,出口额3.23亿美元,下降28.9%,进口额0.90 亿美元,下降25.3%。在出口额中,一般贸易出口1.8亿美元,下降30.8%,加工贸易出口1.5亿美元,下降21.1%。出口市场主要是美国0.4亿美元,中国香港0.4亿美元,日本1.1亿美元,韩国0.3亿美元。在进口额中,机电产品进口0.1亿美元,增长31.7%,高新技术产品进口0.01亿美元,增长99.6%。 招商引资数额增加。全年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9个,其中:农、林、牧、渔业6个,采矿业1个、制造业12个,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个,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个,房地产业3个,住宿和餐饮业1个,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个,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个。合同使用外商直接投资3.56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 2.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2 %。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客货运输量全面增长。全年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156.2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6%。其中,铁路98.78亿吨公里,增长7.6%;公路48.27亿吨公里,增长6.5%;民航0.06亿吨公里,增长45.8%。全年完成货运量7152.5万吨,比上年增长7.5%。其中,铁路1452.7万吨,增长11.1%;公路5491.4万吨,增长6.9%;民航.0.33万吨,增长43.5%。全年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47.24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4.7%。其中,铁路18.69亿人公里,增长0.3%;公路24.65亿人公里,增长6.3%;民航3.89亿人公里,增长18.2%。全年客运量4919.8万人,比上年增长6.9%。其中,铁路368.4万人,下降4.4%;公路4524.9万人,增长7.9%;民航26.5万人,增长18.3%。全省公路线路年末通车总里程2.97万公里,比上年增长5.9 %,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171公里。 邮电业保持良好发展局面。全年邮电业务总量达31.43亿元(2000年不变价),比上年增长14.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77亿元,增长8.9%;电信业务总量29.66亿元,增长15.1%。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142万门,本年新增33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13.5万户,比上年增长22.0%,其中:城市固定电话用户92.9万户,增长21.8%,乡村固定电话用户20.6万户,增长23.4%;本年新增固定电话20.5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31.6万户,本年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4.8万户。全省年末电话普及率由上年的39.1部/百人上升到45.1部/百人。 旅游业人气收入创新高。当年全省国内旅游者63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国内旅游收入24.84亿元,比上年增长27.0%。接待境外入境游客3.5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0%;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10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0%。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大幅增长。全省完成一般预算收入63.33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3.76亿元,增长 25.0%;中央一般预算收入29.57亿元,增长21.7%。在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增值税7.84亿元,比上年增长31.0%;营业税10.02亿元,增长17.8%;企业所得税2.48亿元,增长46.5%。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69.76亿元,增长23.6%;其中,教育支出20.43亿元,增长33.8 %;社会保障支出18.29亿元,增长12.8%。 金融保持平稳运行。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37.83亿元,比年初增加119.44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21.32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52.76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3.48%和16.13%。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733.0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1.82%。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41.62亿元,比年初增加68.0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88.68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434.92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09%和16.77%。发放人民币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22.05亿元,比年初增长5.87%。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年获得保费收入7.86亿元,其中,寿险收入3.60亿元,财产险收入3.56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0.70亿元。年内各类保险赔付额3.11亿元,比上年增长25.92%,其中,寿险给付1.11亿元,增长1.1倍;财产险赔款1.73亿元,增长0.1%;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和给付0.27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全省有研究生 培训 焊锡培训资料ppt免费下载焊接培训教程 ppt 下载特设培训下载班长管理培训下载培训时间表下载 单位5个,招生数403人,在学研究生894人,毕业生117人;普通高等教育院校8所,招生数1.16万人,比上年增长25.0%,在校生3.25万人,增长11.3%,毕业生0.81万人,增长42.1%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7所,招生数1.32万人,比上年增长1.83倍,在校生2.47万人,增长31.0%,毕业生0.58万人,增长1.0%;普通高中144所,招生数3.76万人,比上年增长8.0%,在校生10.05万人,增长9.0%,毕业生2.54万人,增长22.7%;初中学校367所,招生数7.88万人、在校生22.7万人、毕业生6.81万人;普通小学2898所,招生数8.93万人,在校生50.69万人,毕业生8.10万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数335人,在校生2307人。幼儿园在园幼儿8.26万人,比上年增加0.51万人。全省“普九”覆盖率达86.8%,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 科技事业发展创新成果丰硕。全年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支出3.51亿元, 比上年增长15.6%,组织实施了275项科技项目,全省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75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10项,应用技术成果144项,软科学成果21项。 全年专利申请216件;授权专利79件;签订技术合同318项,成交金额1.18亿元。全省共有产品检测实验室123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9个,天气雷达观测站点4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10个,地震台站16个,地震遥测台网4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进步。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4个;文化馆44个,公共图书馆45个,博物馆15个,档案馆62个;广播电台4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8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86.5%;电视台8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2.5%,有线电视用户31.7万户。全年报纸出版量4365万份;期刊(杂志)出版量168万册,图书出版量912.2万册(张)。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覆盖全省农牧民。年末全省拥有各类卫生机构5692个,床位数1.6万张,其中,医院130个,床位数1.36万张;乡镇卫生院411个,床位数0.21万张;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56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5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24个。全部卫生技术人员2004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8351人,注册护士6293人。 体育事业充满生机。藏羚羊“申吉”获得成功,多巴国家级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基本建成,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水平显著提高,群众体育活动设施得到改善。全年全省优秀运动队中共有478人次参加了国内外比赛,9人次获第一名,15人次获第二名,13人次获第三名.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全省各地实施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和“少生快富”试点工程,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为9.49‰。年末全省总人口543.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3.23万人,城镇人口比重达39.25 %;乡村人口329.97万人,乡村人口比重为60.75%。全年出生人口8.49万人,出生率为15.7‰,比上年下降0.62个千分点;全年死亡人口3.36万人,死亡率为6.21‰,比上年下降0.24个千分点。全年净增人口4.6万人,比上年少增0.2万人。 劳动就业工作继续加强。年末全省就业人员297.8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98.06万人,比上年新增3.94万人,增长4.19%。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2.85万人;城 镇登记失业率为3.93%。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57.85 元,比上年增长10.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165.11元,比上年增长8.0%。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31%,比上年上升0.6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5.13%,比上年下降3.40个百分点。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增加到18.3平方米,农牧民人均居住面积增加到17.95平方米。年末农村绝对贫困人口62.73万人,比上年减少11.13%;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56.53万人,比上年减少10.14%。全年解决农村贫困人口中14.24万人的温饱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参加养老保险人数59.9万人,比上年增长2.39 %,其中,职工43万人,离退休人员16.9 万人,分别增长2.38%和2.42 %。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3.2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95万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62万人,比上年增长3.16%。初步建立起了覆盖全省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其中农村特困救助22.9万人、医疗救助24.9万人。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20.5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0.5万人。救灾救济救助制度得到实施和完善,各项社会福利业、社区服务业稳步健康发展。 十二、资源与环境 耕地面积略有增加。当年建设占用耕地0.23万公顷(3.4万亩);灾毁耕地0.05万公顷(0.7万亩);生态退耕0.28万公顷(4.2万亩);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0.02万公顷(0.3万亩);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0.32万公顷(4.8万亩)。年末全省耕地面积54.22万公顷(813.3万亩),比上年增加0.2万公顷(3万亩)。 矿产资源勘探取得新成效。全年地质勘查投入1.47亿元,新提交矿产地2处。全省已发现的矿种127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07种,其中,能源矿产4种,金属矿产36种,非金属矿产48种,水气矿产3种。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1处(非金属矿产地)。 环境和生态保护状况继续改善。全年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为42.0%,比上年提高13.5个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1.54%,比上年提高5.48个百分点。建成烟尘控制区9个,面积72.2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音达标区1个,面积63.2平方公里。全省共有各类环境检测站21个,比上年增加1个。拥有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和单位2个;自然保护区11个,面积2176万公顷(21.7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 国土总面积的30.12%,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面积2025万公顷(20.25万平 方公里)。本年新增大通北川河源区和祁连山、诺木洪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 注: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本文档为【2005年青海省统计公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490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8KB
软件:Word
页数:11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29
浏览量: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