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word格式]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与唐宋诗画功能的互补

[word格式]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与唐宋诗画功能的互补

举报
开通vip

[word格式]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与唐宋诗画功能的互补[word格式]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与唐宋诗画功能的互补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与唐宋诗画功能的 互补 第20卷第3期 Vo1.2ONo.3 四川文理学院 Sichuan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Journal 2010年O5月 Jan.2010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与唐宋诗画功能的互补 王赠怡 (四川文理学院美术系,四川达州635000) 摘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包含的诗画在功能上的互补性是它们不可或缺的美学内涵,然而两者 在功能方面的...

[word格式]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与唐宋诗画功能的互补
[word格式]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与唐宋诗画功能的互补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与唐宋诗画功能的 互补 第20卷第3期 Vo1.2ONo.3 四川文理学院 Sichuan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Journal 2010年O5月 Jan.2010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与唐宋诗画功能的互补 王赠怡 (四川文理学院美术系,四川达州635000) 摘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包含的诗画在功能上的互补性是它们不可或缺的美学内涵,然而两者 在功能方面的意义一直未引起学界重视.从功能上讲,”诗中有画”主张诗歌应发挥绘画的愉悦情性的娱乐作 用,它改变了诗唯雅正是尊的历史传统,避免了诗歌主题过于严肃,缺乏生活情味的弊端,体现了孔子”游于 艺”的文艺功能思想.”画中有诗”则强调给绘画注入诗性特征,使绘画诗化,雅化,进而改善绘画在人们心目 中的地位,以利于更好地发挥绘画的社会作用. 关键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功能;诗性;娱乐性 中图分类号:J120.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5248 【2010)03—0100—04 .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从艺术手法和技法的角度解读”诗 中有画”,”画中有诗”所包涵的美学意义.而事实上,”诗 中有画”,”画中有诗”在艺术功能上的作用却长期被人们 忽视,它们在功能上的意义在于两者相互借鉴吸收,促进 了它们在认识,劝诫,娱乐等功用方面的协调发展. 一 ,唐宋时期诗歌主要功能的形成 出自《尚书?尧典》的”诗言志”,在理论上确定了中 国诗歌言志,为政治服务的基本方向.《毛诗序》虽然开 辟了诗歌新的功能——抒情的功能,但其主旨仍是诗歌须 为政治服务.晋代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的说法强 化了诗歌的抒情作用.从此,诗歌的言志和抒情一直矛盾 地存在着,突破这一僵局的是唐代孔颖达.其”情志一 也”的主张并非强化了诗的抒情功能,而是结束了”情”与 “志”的长期对立状态.孔颖达虽然把”情”与”志”统一起 来,但他更重视的是诗歌的社会功用.他说:”言悦豫之 志,则和乐兴而颂声作,忧愁之志,则哀伤起而怨刺生.” (《毛诗正义》卷一)所以他又让”志”处于统摄的地位, “情”受制于”志”的规定.孔颖达所说的”正经与变同名 日?诗?,以其俱是?志?之所之故也”(《毛诗正义》卷一) 就是这种指导思想的体现.笔者以为孔颖达”情志一也” 的主张纠正了从六朝以来特别是唐初浮艳诗风所造成的 诗歌创作重情轻志的倾向.在宋代人们所注重的依然是 诗歌为政治服务的社会功能.欧阳修从儒家”怨刺”说的 角度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观点.苏轼也从儒家重视文 学艺术的社会作用出发,以”论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 (《东坡先生墓志铭》)作为创作的指导思想,明确主张”诗 需要有为而作”(《题柳子厚诗》).上述分析告诉我们:在 唐宋,发挥诗的社会功用仍然是主要的,虽然人们也赋予 它抒情的功能,但这种情感大多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政治抱 负的转化.中国文人往往对诗的要求也要拓展到其他艺 术领域.如”画中有诗”从功能的角度看,它是强调绘画 亦应象诗歌那样发挥其抒情言志的社会作用,它是人们对 绘画的诗性要求的一个方面. 二,唐宋时期绘画主要功能的形成 对于绘画来说,人们很早就注意到绘画造型功能在认 识方面的作用.《春秋左传宣公三年》:”昔夏之方有德 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 神,奸.”《周易系辞上》:”子日:?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 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日:?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 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 尽神?.”卦象虽然还不是绘画,但也不能说与绘画完全无 关.王维《为画人谢赐表》就认为”卦因于画”,因此《周 易》对绘画的影响又不能够忽视.笔者以为绘画与卦象有 某种难以割舍的联系主要是因为:一是人类早期的绘画本 身就经历了以抽象符号为特征的形式形态的绘画阶段;二 是就反映主客观世界来说,卦象与绘画是相通的.《周 易》除了用卦象来反映世界外,亦注重它的教化作用.在 主体修养方面,”《易经》主张奋勉,敬慎,谦卑,诚 收稿日期:2009—10—22 作者简介:王赠怡(1972,),男,四川平昌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艺术美学研究. 王赠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与唐宋诗画功能的互补2010年第3期 信”.在政治方面,”《易经》主张诚信,忧患,明察,谦 虚,广泛和同,赏罚分明”.…《周易》对美术的影响是深 远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卦象本身对绘画的影 响.周代铜器上的花纹图案设计,秦汉瓦当的图案设计, 战国水陆攻战纹图镒,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魏晋时的长 卷绘画等无不与卦象的特征相关.其二,《周易》发挥 卦象的认识和教化作用的思想亦对绘画有重要影响.王 微《叙画》所谓的”以图画非止艺行,成当与《易》象同体” 的观点便是见证. 秦汉时期重要的绘画,雕塑多被统治者用来推行政 教,巩固政权服务.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明确提出鲁灵 光殿的壁画的目的是为了”恶以戒世,善以示后”.当然, 在东汉已经有人对绘画的认识功能不以为然,王充是典型 代表.他说:”人观图画上所画古人也,视画古人,如视死 人,见其面不若观其言行.”(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王充 的言论为绘画转向娱乐功能起到了”破冰解冻”的作用. 后来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就明确地强调了绘画在认识方 面所存在的”迹不逮意”的弊端.在实践方面,汉代亦大 量出现与教化毫不相关的美术作品,如东汉内蒙古和林格 尔墓壁画《乐舞百戏》,山东沂南画像石对七盘舞,管弦乐 人,绳技,鱼戏,马术的刻画,成都扬子山出土的东汉《弋射 收获》画像砖等,它们多以乐舞百戏为题材,真切地体现了 美术的娱乐功能.从这些现象看,绘画在认识方面确实存 在力不从心,”言”不由衷的缺陷. 魏晋时期文学已经进入自觉时代,虽然美术作为教化 工具仍被强调,但艺术的娱乐性也被人们所看重.如顾恺 之就是一个典型,其《论画》就注意到绘画创作的乐趣. 他论及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注意到恰当的构思方法所 带来的快感.如迁想妙得的”妙”就体现了顺利完成构思 所引的心灵愉悦.二是注意到在创作中目,手,心三者相 应所引起的快感.所谓”神仪在心,而手称其目者,玄赏则 不待喻”正是此意.三是艺术创作独特的风格和个性给人 带来的快适.如他说《孙武》”骨趣甚奇”,《醉客》”蔺生变 趣,佳作者矣”,《嵇轻车诗》”林木雍容调畅,亦有天趣”. 虽然宗炳的”畅神”是”悟道的愉快,理性的愉快”,虽 然王微认为绘画”与《易》象同体”,但是宗炳的”畅神”观, 王微所讲的”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已经注意 到绘画愉悦情性的作用了.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 载,南朝贵族追求绘画娱乐作用的现象相当普遍.如南齐 高帝”听政之余,旦夕披玩”,梁武帝”尤加宝异,仍更搜 葺”,元帝”雅有才艺,自善丹青,古之珍奇,充初内府”. 虽然隋唐绘画的劝戒教化功能继续存在,但已经是强 弩末势之态,绘画愉悦情性的娱乐功能被人们高度重视, 追求个体情感的愉悦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如姚最《续画 品》说:”赋彩鲜丽,观者悦情.”张弘靖提出了书画”怡神” 的思想,他向唐宪宗进献书画说:”陛下睿圣钦明,凝情好 古,听政之暇,将以怡神.”(《历代名画记》)张彦远《历代 名画记》明确提出了绘画的娱乐作用,认为绘画”迹不逮 意,但以自娱”,”能悦有涯之生”.而且张彦远还讲到自 己以画自娱成癖的事实,他说:”余自弱年,鸠集遗失,鉴玩 装理,昼夜精勤.每获一卷,遇一幅,必孜孜葺缀,竟日宝 玩.可致者必货,弊衣,减粝食,妻子僮仆,窃窃嗤笑.” 五代和宋代绘画抒发个体情感及追求绘画的愉悦功 能已经成为绘画的一个重要方面.4如李成的绘画创作就 具有任情而为的特征.其山水画里卷云般的山石,蟹爪状 的树枝就是他主观情感的率真表现.郭熙《林泉高致》称 山水画:”会得妙手,郁然出之,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猿声 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混漾夺目.此岂不快人意,实 获我心哉?”并得出结论:”此世之所以贵山水之本意也.” 米芾《画史》亦从反面提及绘画抒发个体情感及追求自我 娱乐的事实.他说:”古人图画,无非劝戒.今人撰《明皇 幸兴庄图》,无非奢丽;《吴王避暑图》,徒动人侈心O”米芾 对”今人”追求绘画的娱乐甚为不满,这恰恰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绘画的 娱乐功能已经完全占据了人们的心思. 由上可知,从商周到秦汉时期,绘画的主要功能被局 限于认识和教化方面.个体情感流露总是被美术的政治 功能所淹没,纯粹的审美愉悦价值被禁锢于以《周易》为 代表的儒家经典对艺术的规定中.在魏晋南北朝绘画的 认识和教化观念显得有些勉强.到了唐宋,绘画获得了艺 术的纯真的品格,其愉悦情性的作用终于被确立起来.如 果我们将作为意识形态绘画的阶级性悬置起来,不难发现 愉悦情性的娱乐功能是绘画的天然本性. 三,”画中有诗”改善了绘画的地位.有利于绘 画社会功能的发挥 中国古代一直存在扬诗抑画的社会倾向,虽然从魏晋 起画家们就注重提高绘画地位.如陆机称:”丹青之兴,比 雅颂之述作,美大业之馨香”(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宗 炳《画山水序》把绘画的功能提升为:”以形媚道”.王微 《叙画》把绘画提到了”与《易》象同体”的高度.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称绘画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但在唐 宋时期人们对绘画的歧视心理依然存在.如《历代名画 记》记载了阎立本对绘画的观点.他对其子说:”吾少好 读书属词,今独以丹青见知,躬斯役之务,辱莫大焉!尔宜 深戒,勿习此艺.”《宣和画谱》也说阎立本”人以画师名 之,立本深以为耻”.黄伯思《东观余论》有”孰谓丹青为 末技哉”感叹之语,亦可见证当时人们对绘画的偏见. 从功能方面说,诗与画都能发挥其认识和教化的作 用,为何扬诗抑画的社会倾向一直存在呢?笔者以为绘画 之所以被人们歧视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缺乏诗性.撇开诗 的音响规律不谈,笔者以为诗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 相对于绘画的直观性来说,诗性是指诗在抒情言志方面的 含蓄委婉的特征.中国美学向来重视诗歌的含蓄委婉的 创作风格,这种风格缘于儒家的文艺思想观.孔子的”中 和”观,苟子《儒效》所谓的”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记》 的”温柔敦厚”,《毛诗序》的”主文而谲谏”,都是形成诗歌 含蓄委婉创作风格的坚实基石.《礼记?中庸》对君子重 视含蓄委婉风格的原因讲得很清楚:”《诗》日?衣锦尚 101 20]0年第3期王赠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与唐宋诗画功能的互补 锕?,恶其文之着也.故君子之道,黯然而日章;小人之道, 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 之近,知风之自,可与入德矣.”刘勰《文心雕龙?情采》就 对辞藻浮华,文辞诡异的作品予以尖锐批判.”采滥辞诡, 则心理愈翳”,进而肯定”„衣锦襞衣?,恶文太章;?贲?象 穷白,贵乎反本”的精神主旨.在《文心雕龙?隐秀》篇, 刘勰把诗歌含蓄的风格称之为”隐”,并对”隐”予以高度 赞美.他说:”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旁通,伏采潜 发,譬爻象之变互体,川渎之韫珠玉也.故互体变爻,而化 成四象;珠玉潜水,而澜表方圆.”在唐代,含蓄委婉的诗歌 风格依然备受重视.孔颖达《礼记正义?经解第二十六》 说:”诗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故云温柔敦厚,是诗教 也.”可见儒家所推崇的含蓄委婉的诗风在诗歌艺术创作 中具有不可撼动的权威性.二是,相对以色彩,线条,造型 等形式因素见长的绘画来说,诗性是指诗歌的雅正内容. 中国传统美学对雅正诗风的要求,源于孔子对音乐的论 述.孔子说:”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 之覆邦家也.”(《论语?阳货》)”雅乐”是”表现先王功业 的音乐”oLS]~”孔子认为?雅乐?可以陶冶人的思想感情使 之正而不邪,有助于养成以仁义为特点的高尚道德品质, 而不会去做悖礼违义的事.”《毛诗序》在继承孔子观 点的基础上认为:”言天下的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 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兴废也.”这样形成中国诗歌关注 社会现实,抒发政治抱负的风格特色.汉魏时期的建安风 骨,唐代陈子昂所提倡的”兴寄”,”风雅”,杜甫主张的”即 事会赋诗”,自居易的”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等创作思 想无不与儒家雅正思想的规范相关.可见儒家诗教观的 强势存在,是绘画一直受歧视的真正原因. 要改变这种扬诗抑画的社会倾向,提高绘画的地位的 方法就是向绘画注入诗性特征,其具体方法就是:其一,将 山水由人物画的背景村托转向全面描绘山水.山水画符 合儒家以山水比德的一贯思想,比直接用描写人物来宣扬 教化的作法更符合儒家精神.其二,对山水的描绘由青绿 转向水墨.水墨画较之青绿山水画更体现儒家所追求的 含蓄委婉的风格.其三,在内容方面多以社会现实,抒发 政治抱负为主.能将这三个因素都兼顾起来的首推王维. 王维不仅以山水作为绘画的题材,而且独创了水墨画.在 《为画人谢赐表》中他称绘画为”无声之箴颂”,”箴颂”二 字体现了其绘画内容的规定性,也表明了在社会功用方面 王维认为诗歌是绘画的典范.如王维《袁安卧雪图》不仅 表现了他那种”布仁施义,活国济人”的理想抱负,而且还 起到了陶冶精神的作用.又如他的《辋川图》(见于《唐朝 名画录》),《雪竹图》(见于邓椿《画继》),《蓝田烟雨图》 (见于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亦大抵与”翼顺资和, 涤除机心,容养淳淑,而自适尔”(戴逵《闲游赋》)的修身 养性思想相关.在他之后,不计其数的文人士大夫步其后 尘,竭力追求绘画的含蓄,雅化.苏轼把其具有诗性特征 的绘画明确地概括为”画中有诗”,其影响深远,以至形成 中国传统”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北宋?张舜民《画 1O2 墁集》卷一)的美学共识.钱钟书对这种盛况亦作了详细 的论述.他说:”自宋之后,大家都把诗和画说成仿佛是异 体同貌.郭熙《林泉高致》第二篇《画意》:?更如前人言: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哲人多谈此言,吾人所师. …… “-o可以想象苏轼的概括对后人影响之深.苏轼”画 中有诗”是在吸收王维绘画功能观的基础上,对唐宋绘画 娱乐观所作的恰当的”中和”性调节,这合乎儒家的文艺 指导思想,避免了绘画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四,”诗中有画”强化了诗歌的娱乐功能,促进 了诗歌功能多样性的发展 如前分析了在唐宋时期,追求绘画的愉悦情性的功能 已经相当盛行,王维作为其中一分子,必然少不了时代的 共性.《历代名画记》说王维”以水木琴书自娱”.王维泼 墨山水的画法亦能说明他游戏笔墨的特性.从《偶然作》 中的”夙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来看,王维的绘画观念对 其诗歌创作有重要的影响借鉴作用.王维将绘画所注重 的娱乐性特征纳入诗歌创作领域,改变了诗唯雅正是尊的 历史传统,向诗歌创作注入了富有情趣生活的气息.因 此,从功能层面上讲”诗中有画”的美学内涵是指诗歌应 当象绘画那样发挥其愉悦情性的娱乐功能.王维诗歌的 娱乐性大抵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诗歌的题目传达出娱 乐的特征,这类诗作多”游”,”戏”等字置于题目之中. “„游?是生物的一种活动,它区别于走和飞.……而游则 是在水面上.游与水的这种关系表明游本身是一种随意 的和自如的身体活动.这一意义的范围也扩展到陆地和 天空中的活动,如游走和飞游.与游不同,?戏?主要是指 玩耍活动,如嬉戏.同时当?戏?是在?戏言”演戏?的意 义上使用时,它所指事情是虚幻的,而不是真实的.…… 不过人们还是使用自由游戏这一说法,以强调游戏的自由 本性.”驯可见”游”和”戏”意味着主体的自由性,通过 “游”和”戏”的方式,主体在心灵上便会获得愉悦和娱乐 的快感.王维诗歌的题目中有”游”字的现象较普遍.如 《游春曲》,《游春辞》,《游感化寺》,《游悟真寺》,《凉州郊 外游望》等.将”戏”字纳入题目中的现象亦不少.如《裴 秀才迪吟诗因戏赠》,《苑舍人能书梵字兼达梵音皆曲尽 其妙戏为之赠》,《戏赠张五弟》,《戏题示萧氏外甥》,《戏 题辋川别业》,《戏题箍石》等.除了?游?和?戏?之外,还 有把”玩”字纳入题目中的.如《东溪玩月》.这类诗歌的 愉悦情性的娱乐作用十分突出,它们已经与诗歌的言志功 能,雅正的内容偏离较远.其二,诗歌的内容具有愉悦情 性的特征,主要描写了自然的微妙及生活的闲适,通过对 自然及生活之趣的把玩,获得心灵自由的愉悦感和娱乐 感.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泛》),”白云 迥望合,青霭人看无”(《终南山》),”空山不见人,但闻人 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人间桂花 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呜涧》) 等,就穷尽了自然情趣的微妙,达到娱乐身心的目的.《山 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 王赠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与唐宋诗画功能的互补2010年第3期 渔舟”,《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 叟,谈笑无还期”等句子,将生活的闲适生动地传达出来, 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内心的惬意与自由,其娱乐的性质相当 , 明显.上述分析说明王维的诗歌创作已经大规模借鉴绘 画的娱乐特性,有意识地将诗歌从认识功能的规定性中解 放出来,让诗歌的娱乐功能获得了应有的地位.不过人们 接纳这种变化需要一个过程.钱钟书《七缀集》讲到”王 维无疑是大诗人,他的诗和他的画又说得上”„异迹同 趣?,而且他在旧画传统里坐着第一把交椅.然而旧诗传 统里排起坐位来,首席是轮不到王维的.中唐以后,众望 所归的最大诗人是杜甫.”为什么是杜甫呢?陈善《扪 虱新话》卷七讲得很清楚:”老杜诗当是诗中《六经》,他人 诗乃诸子之流也.”可见人们对诗歌的传统功能还是 情有独钟的.因此这种改变是孤掌难鸣的,它需要有人与 之呼应,这个人就是苏轼.”诗中有画”是苏轼对王维诗 歌发挥绘画娱乐功能的理论肯定.同时又有利于防止诗 歌主题过于严肃,甚至脱离现实生活,矫揉造作,无病呻 吟.(-L缀集》谈到苏轼关于诗歌创作的二重性思想,苏 轼既有反复推崇杜甫”古今诗人之首”的正统见解,又有 神韵一派的异端情绪.只不过神韵的说法是从风格的 角度人手的,钱钟书认为神韵派诗风与肇始于王维的南宗 绘画是异曲同工的..笔者以为苏轼神韵一派的风格从 功能的角度看实际上就是指他所追求的文艺的娱乐作用. 五,结语 “诗中有画”在功能上强调诗歌不仅只是立足于抒情 言志的功用,亦应象绘画那样发挥其愉悦情性娱乐功能, 促进诗歌审美功能的发展.”画中有诗”要求绘画吸收诗 歌的诗性特征,改变其匠气特性,提高绘画地位,以利于发 挥绘画的认识教化作用.应当说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文 学的自觉与绘画的自觉是不同步的,绘画的自觉应当在唐 宋时期,文人画在这一时期兴起亦是最好的证明.文人画 体现了诗性和绘画性的和谐统一,它很完美将诗的含蓄, 雅正与绘画的形象性,娱乐性结合起来.苏轼的”诗中有 画”,”画中有诗”的提出正是时代对诗画创作的要求而应 运而生的.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功能上的互 补性亦是儒家多样性统一的”中和”思想在艺术上的反 映,它有利于后人逐渐摒弃”扬诗抑画”的艺术偏见,拓展 了诗歌,绘画的价值功能,促进了诗画社会功能及审美功 能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杨庆中.周易经传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刘纲纪.周易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陈望衡.中国古典美学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4]李爽.论中国山水画的阳刚之美[J].内江师范学院,2009,(1):121—123. [5]张少康,刘三富.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6]钱钟书.七缀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7]彭富春.哲学美学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邓杰] FunctionComplementaritiesofPoetryandPainting WANGZeng—yi (ArtsDepartmentofSichuan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SichuanDazhou635000,China) Abstract:Functioncomplementofpoetryandpaintingeachotheristheirindispensableaestheticconnotation,whichcallbeillustrated bythecommonexpression”paintinginpoetryandpoetryinpainting”.Buttheirrespectivefunctionalmeaninghasneverbeenstressed byacademiccircles.Fromfunction~perspective,??paintinginpoetry”impliesthatpoetry,likepainting,shouldbewrittenforamuse- ment,whichpreventspoetryfromseriousnessandlackoflifeinterestandbreaksthetraditionthatpoetry~eleganceisfirstanditalso reflectsConfucius?thoughtsofliteratureandartforrecreation.”Poetryinpainting”impliesthatpaintingshouldbegiventopoetic qualitySOthatpaintingispoeticandelegantinordertoimproveitsrankinpeople?Seyesandplayasocialrole. Keywords:Paintinginpoetry;poetryinpainting;function;poeticquality;amusement 103
本文档为【[word格式]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与唐宋诗画功能的互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3390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8KB
软件:Word
页数:15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8-15
浏览量: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