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最新]人美版__高中美术鉴赏教案总汇

[最新]人美版__高中美术鉴赏教案总汇

举报
开通vip

[最新]人美版__高中美术鉴赏教案总汇[最新]人美版__高中美术鉴赏教案总汇 第1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充分展现自我,体现自我现有发展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使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的价值与...

[最新]人美版__高中美术鉴赏教案总汇
[最新]人美版__高中美术鉴赏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总汇 第1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充分展现自我,体现自我现有发展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使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的价值与意义。 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与学习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一句话“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引出本节课课题——培养审美的眼睛 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二、学习新知 1、师生共同探究美术鉴赏的概念 ?从“美术鉴赏”的字面意思进行分析:“美术”:视觉艺术,可视形象,平面空间,以供欣赏;“鉴赏”:“鉴”鉴别、鉴定,“赏”欣赏、观看。“美术鉴赏”即鉴赏视觉艺术。 ?规范的概念: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美术鉴赏 教材 民兵爆破地雷教材pdf初中剪纸校本课程教材衍纸校本课程教材排球校本教材中国舞蹈家协会第四版四级教材 中P4,第2、3段) 2、小组合作学习,鉴赏两幅作品,总结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合作学习时间为10分钟左右。学习提示:观看两幅作品《捣练图》和《拾穗》(哪种美术,画的是,他们在做,构图,色彩„„);对比两幅作品,体会感受(通过对比,带给你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 ?总结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与方法。在美术鉴赏中,“鉴”是手段、是基础,“赏”才是目的,“鉴”是为“赏”服务的。 3、看图说话,归纳出美术作品的分类 ?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分别指出有哪些大的分类:依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等六大类;按照形式语言分为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 ?选择教材中的一些美术作品,让学生辨别其门类。 4、思考与讨论出美术鉴赏的意义 阅读教材内容,思考与讨论美术鉴赏的价值与意义,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并提炼出其社会、教育和审美功能。 三、课堂小结 关于美术鉴赏及其意义,你们懂了吗,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尝试鉴赏你喜欢的美术作品。 板书设计: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一、美术鉴赏的概念:字面意思,教材中定义 二、美术鉴赏的分门别类:依据艺术门类分为:绘、雕、建、设、书、摄等。形式语言:具象、意象、抽象 三、美术鉴赏的意义:社会、教育、审美功能 第2课 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教学目标: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这是美术鉴赏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艺术语言上的不同方式,美术作品也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 教学重点: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内容、形态分类。教学难点: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是包含在整体美术作品之中的,学生理解会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必须结合具体的美术作品并调动学生既往的美术知识来认识和理解。 教学过程: 一、探究导入课题 教师活动:创设情景,导入探究课题 设置情景:由苏轼的名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说明这些事物传递的信息是代表春天的语言符号,同时伴随展示相关图片,并巧妙的引出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然后,提出问题:A、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B、在美术作品中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 学生活动:A、感受名句及图片信息,领会本课的意图,轻松的接受课题。B、思考老师设置的问题,进入求知准备状态。 二、投放目标:教师活动:立足学生实际,投放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了解学习目标,以良好的状态投入新课的学习。 三、新知探究 (一)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1、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美术所专美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其特征就是具体性和形象性。 教师活动:大屏幕展示美术语言的概念 学生活动:一同朗读 2、美术语言的内容: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 语言表现手段: 教师活动:A、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B、提出问题:分析三件作品在形象塑造上运用了那些类型的艺术语言形式 学生活动:A、欣赏绘画作品,并用一分钟的时间思考讨论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B、踊跃回答问题,总结出三件作品都运用了点、线、面、色。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美术语言的内容。 3、美术语言的形态分类:具象艺术、意想艺术和抽象艺术 教师活动:A、再次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B、提出问题:从作品写实的程度的角度去对比分析三件绘画作品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 学生活动:A、欣赏作品,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踊跃回答问题,《捣练图》中的人物、环境、道具真实具体,《泼墨仙人图》看上去似一个人,但又不是十分的具体准确,只是大笔 概括。《1954》让人看不出什么具体的现实形象。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美术语言的形态分类。 (二)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1、具象艺术:目的在于真实的再现现实 教师活动:A、展示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并以一幅工笔花卉为例演示其绘画技法。B、提出问题:结合工笔画的绘画技法,总结《韩熙载夜宴图》图中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学生活动:A、结合图示分析工笔画的绘画技法。B、根据工笔画的技法,总结出《韩熙载夜宴图》运用了线条勾勒、随类赋彩的语言表现方式。 教师活动:A、展示达维特的《赫拉斯兄弟宣誓》,指导学生从明暗、空间、透视、构图等几个方面了解具象艺术的其他表现方法。B、师生共同总结具象艺术的创作目的。 学生活动:A、分析并总结《赫拉斯兄弟宣誓》的艺术语言表现手段。B、师生共同总结具象艺术的创作目的。 2、意象艺术 :不以纯客观再现为目的,而是重在表达艺术家主观的精神世界,其中包括艺术家的感受、情感、观念和审美理想等,为此,艺术家常常采用变形、夸张、重组等语言表现手段。 教师活动:a、展示作品《记忆的永恒》杜尚的《走下楼梯的裸女》德国马尔克的《蓝马》齐白石的《虾》宋代梁楷的《泼墨仙人图》b、提出问题:观察分析以上作品中分别采取了什么样的语言表现手段,c、提问 学生活动:a、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对展示的作品给与鉴赏和分。b、学生讨论并回答:变形、夸张、重组、概括、提炼。 老师总结:不以纯客观再现为目的,而是重在表达艺术家主观的精神世界 3、抽象艺术 :主要是在20世纪才开始逐步形成的一种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进行独立创作的美术类型。 冷抽象:以几何块面构成的作品,我们称之为“冷抽象”或“理性抽象” 热抽象:完全或主要用色彩和有变化的线条来创作的作品我们称之为“热抽象” 教师活动:a、展示作品荷兰画家 蒙德里安的《红黑黄兰构成》捷克画家 库普卡的《牛顿色盘》b、提出问题:我们从这两幅作品中分别看到了什么形象, 两幅作品在运用美术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上有什么区别,c、提问: 学生活动:a、鉴赏作品b、讨论问题c、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抽象艺术完全排除了现实形象的可辨性,也就是我们什么形象也辨别不出来。完全诉诸美术语言和手段本身。 四、自我评价练习 教师活动:展示具象、意象和抽象美术作品若干幅让学生来辨别 学生活动:学生踊跃回答 五、课堂回顾总结: 教师活动:a、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b、提问:美术作品的基本语言元素是什么, 语言表现手段是什么, 美术语言的表现形态分为哪3类, 学生活动:学生踊跃复述回答 教师活动: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走进具象艺术”,进一步深入的学习研究具象艺术的有关内容,希望同学们做好预习。 六、板书设计: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一)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美术所专美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特征: 具体性和形象性。 美术语言的内容: 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 语言表现手段: 西方绘画: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 中国画:笔墨 、章法、皴法 (二)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1)具象艺术;(2)意象艺术;(3)抽象艺术; 第3课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教学目标 通过对具象艺术的特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及社会功能的学习,使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具象艺术的语言、形象特征,并能初步掌握辨识具象艺术的能力。 1、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2、怎样鉴赏具象艺术3、主题性作品的塑造与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关系,4、具象艺术的功能。 教学重点:讲解具象艺术的特点及鉴赏方法,并让学生了解具象艺术的功能及意义。教学难点:主要在于分辨具象艺术的能动性,即具象艺术以其对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处理——对 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塑造而区别于摄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首先展示几幅具象艺术作品让学生品评,然后再以古希腊画家宙克斯和帕尔哈西奥斯之间的比赛为例,说明具象艺术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人类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类型,并由此引出具象艺术的特点。 二、学习新知 (一) 以五代时期黄荃的一幅中国画《写生珍禽图》为例鉴赏引出具象艺术的第一个特点:视觉的真实性或客观性。重点以宋代张择端的中国画《清明上河图》分析,这幅画的内容结构大体分为三段,开首为郊野景象,中段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两岸船车运输、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等紧张忙碌的活动,后段为市区街道纵横交错、店铺鳞次栉比、人流、车水马龙的繁华场面。作者根据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理解,从反映当时的社会动态和人民生活状况的主题出发,选择那些具有形象性又具有时代性特点的事物及情节加以表现。整个画面有静场,有高潮,跌宕有序。 《清明上河图》在整个画面的构图方面显示了卓越的艺术才能。中国绘画传统的“散点透视”得到天才的运用,画面组织讲究内在联系,严密紧凑,如同一气呵成,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由此得出具象艺术是以客观世界为表现对象,并且把对象表现的就象我们所看到的一样真实。 第二个特点: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即具象是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的创造来表达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和观念的。那么请同学们鉴赏作品: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的作品《教皇英诺森十世像》分析其典型形象的塑造。 第三个特点:情节性或叙事性,即具象艺术中往往蕴含者一个或多个故事情节,它可以用文字语言直接来讲述和描述。如作品:《货郎图》、《血衣》。 由于具象艺术的这些特点,因此除艺术所共同的审美功能外,它还具有记录的功能和社会干预的功能。同学们可以通过一部分作品来加深了解具象艺术的三个特点及其功能。 (二) “怎样鉴赏具象艺术”在这一环节中运用第一课所学的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又特别兼及了对具象艺术的鉴赏特征,在这节中,从肖像性作品和主题性作品两大类分别说明 对具象艺术的鉴赏方法。 在这一环节当中重点讲解典型形象与典型环境的关系,在主题性作品中,主题的表达只有通过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才能做到,或者说,它所塑造的形象和环境越鲜明、越典型,对主题的表达就越深刻,也就越能激发观众的共鸣和联想从而产生广泛的影响。具体以作品《血衣》、《田横五百士》、《拿破伦一世加冕》为例赏析、讨论加深理解典型形象与典型环境的关系。 (三) 如何评价具象艺术的意义,(其意义与它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我们如何才能判定一件作品的意义呢,具象艺术的记录功能和社会干预功能这两个主要功能就为我们认识和分析它的形象和主题(内容)奠定了基础。具象艺术的意义首先表现在它的记录功能上,它是我们认识当时社会各方面的最重要的形象依据。使我们可以认识当时的社会和艺术的思想与观念。另一方面,具象艺术又以真实、生动而具有个性的艺术形象直接作用于我们的视觉,并由这些形象构成的故事、情节或主题影响我们的价值判断,从而产生认识和教育意义。 三、课堂小结: 把这一节课所学的 知识点 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体育概论知识点下载名人传知识点免费下载线性代数知识点汇总下载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 作一总结,重点强调在具象艺术作品中的典型形象与典型环境的塑造问题。 四、板书设计: 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课课题,然后分别展示具象艺术的特点,肖像性作品和主题性作品的分类(其中的典型形象与典型环境的塑造),评价具象艺术的意义三个分支环节,并穿插部分美术品图片介绍。 第四课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 教学目标 本课主要了解和认识三大美术类型中的第二种类型——意象艺术 。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来辨析意象艺术。 (因为意象艺术在整个美术门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进行美术鉴赏必须掌握的知识能够认识和辨析意象艺术基本上就达到了美术鉴赏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使学生分清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的区别,并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主要要从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如何解释清楚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程 美术作品并非完全是对客观现实的“如实” 再现,除此之外,它还可以表达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这一点在具象艺术中也有表现,但在意象艺术中艺术表现的主观性更为突出,并已成为艺术家关注的重点。 教师活动:(1)展示作品《蒙娜丽莎》和《马蒂斯夫人像》(2)提出问题:找出这两幅作品的不同之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学生活动:(1)讨论(2)回答 师生总结:这是两件肖像名作,但表现形式却迥然不同,《蒙娜丽莎》用笔细腻、描绘真实具体、形象逼真自然;而《马蒂斯夫人像》则是用笔粗放、用色大胆泼辣、表现对象特别、不符合一般常人的理解。 这说明,《马蒂斯夫人像》是画家马蒂斯为了表达自己的某种观点、看法而故意采取的一种表现方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意象艺术中艺术表现的主观性更为突出。 (设计意图:通过对名画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直观的感受意象艺术) (引出课题并板书:)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 二、什么意象艺术 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象怪异, 这句话从意象艺术的一个极端方面来解释意象艺术的,因为在一般人看来,意象艺术的作品往往是怪异的。这样解释主要是为了打消一般人因为习惯于具象艺术的真实性而对意象艺术产生的不理解和排斥心理。指出意象艺术主要是艺术家对现实的的感觉以及他们的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的表现密切相关。因此,艺术家的感觉和所要表达的意图越独特、强烈,所产生的艺术形象就可能越怪异。 教师活动:(1)板书:什么意象艺术(2)提出问题:A、从下面即将展示的作品中,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分析,意象艺术的美术作品和我们习惯上对具象艺术作品的认识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有哪些不同。B、为什么美术作品形象怪异,(3)展示作品:《圣维克多山》、《呐喊》《星月夜》《内战的预感》(4)提问(5)板书: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学生活动:(1)欣赏(2)讨论(3)回答 师生总结:意象艺术主要是艺术家对现实的的感觉以及他们的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的 表现密切相关。因此,艺术家的感觉和所要表达的意图越独特、强烈,所产生的艺术形象就可能越怪异。 三、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如何理解意象艺术”是本课的关键,也是学生鉴赏意象艺术的根本要求。这一环节,我重点是要传达给学生这样两个理解的切入点,那就是: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一个是艺术家按照 “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突出的就是“感觉”和“想”。 教师活动:(1)板书: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2)展示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和培根的《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3)提出问题:A、两幅作品的不同之处,(提示:我们从《教皇英诺森十世》中感觉到的对象的性格特点,在培根《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中感受到的是一种情绪和气氛,即紧张和惶恐)(4)展示:朱耷的《鹌鹑图》(5)提出问题:画面中 鹌鹑的眼睛有什么特点,现实中会出现吗, 学生活动:(1)欣赏(2)讨论(3)回答 师生总结:理解意象艺术从以下两个角度: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一个是艺术家按照 “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 意象艺术的特点:A、意象艺术更倾向于心理的真实B、艺术形象更集中更典型。 C、超越了具象艺术在形象和时空上的限制。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在意象艺术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而每个人的主观感受和感觉是不同的,所以意象艺术作品才给我们以怪异的感觉。 板书: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一个是艺术家按照 “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 四、总结回顾 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深入的认识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我们知道,意象艺术就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理解意象艺术: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一个是艺术家按照 “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抽象艺术,请同学们提前预习。 第5课 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走进抽象艺术 教学目标 对抽象艺术有更深入、具体的认识,通过欣赏抽象艺术作品了解和认识抽象艺术的两种 基本形态(冷抽象和热抽象),美术走向抽象的简单过程及抽象艺术的语言和艺术上的美的表现。 教学重点:抽象艺术的概念和冷热抽象艺术的特点的把握以及冷热抽象艺术作品的辨别。教学难点:1、如何结合原有的美术语言的知识来理解认识抽象艺术的概念。2、艺术如何发展到抽象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首先同学们来看两组图片,第一幅是现实生活中具体存在的,真实的再现现实,即具象艺术。另两幅在你们的生活中存在这样的物体吗,学生回答:“不存在”。我们称这种没有现实形象的可辨性的作品为抽象艺术作品。怎样去欣赏抽象艺术作品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抽象艺术,去体会其独特的艺术美。 教师总结: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意象艺术不同的是,它不直接表现任何现实中的可视物,但不能因此说它与现实就没有任何关系。 展示:《百老汇的爵士乐》、《即兴之31》两幅作品。 问题思考探讨:同学们分两组讨论,谈谈自己对这两幅作品的感受。相同之处:不同之处: 学生活动:分别请一位同学回答问题,然后找同组同学作补充。 教师活动:老师总结后引出:抽象艺术的含义 二、学习新知 (一)抽象艺术及其两种形态(冷抽象,热抽象) 、抽象艺术的含义,1 在20世纪初才开始逐步形成的一种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进行独立创作的美术类型。 2、冷抽象、热抽象艺术的代表艺术家及观点。 冷抽象含义:代表人物:蒙德里安。 热抽象含义:代表人物:康定斯基。 作品赏析 《百老汇的爵士乐》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先鉴赏纽约百老汇夜景的照片,然后一边听爵士乐(爵士乐:《蓝色 狂想曲》),一边欣赏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 教师活动:老师介绍:1、爵士音乐;2、蒙德里安生平简介;3、蒙德里安对百老汇城市面貌的感受及对爵士音乐的感受。 问题思考与探讨: 学生活动: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回答问题:这幅作品使用的语言有哪些,不同的颜色块让你联想起什么,横竖交错的线条让你想起什么, 教师活动:老师补充总结 能力练习: 欣赏几幅作品,判断它们是属于冷抽象还是热抽象艺术作品。 创设情景请同学们思考:具象艺术能够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而抽象艺术却完全排除现实形象的可辨性呢,那么艺术为何会走向抽象, 由上面的问题引出下一个环节。 (二)艺术走向抽象的原因 问题思考: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本25页,回答问题。1(抽象艺术的形成,:2(抽象艺术形成的原因, 1、抽象艺术的形成: 19世纪中叶照相机的发明加速人们对美术的本质思考,20世纪初,抽象艺术的概念在西方已经基本确立 2、抽象艺术形成的原因: 照相机的发明,现代的社会化大分工,西方科学理性的影响。 抽象艺术形成之后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三)抽象艺术的特点 分析性,即把艺术的各种语汇分析、抽离、孤立出来并加以夸大,甚至绝对化,这就形成了抽象艺术特殊的艺术美。 C材料与肌理;D空间与透抽象艺术独特的艺术美包括:A形式与色彩;B构图与笔触; 视;E光影与运动。 学生能力练习:让学生自己来欣赏作品,判断作品的艺术美的表现。 知识补充:抽象艺术在我国的独特表现, 抽象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 拓展:学生欣赏完这些作品后,跃跃欲试,都想创作抽象艺术作品,那么,这时候老师要适时满足学生的欲望 动手实践,创作作品。 让学生听一首音乐,创作一幅抽象艺术作品。 (四)课堂回顾 重点讲述的是冷、热抽象艺术作品,抽象艺术的特点及其独特的艺术美的表现。 三、板书设计: 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课课题,然后分别展示冷抽象、热抽象美术作品,分析其分类、代表艺术家、特点等环节,分析鉴赏部分作品。 第6课 漂亮是美术鉴赏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吗——艺术美和形式美 教学目标: 1、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 2、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基本原则及其在作品中的主要表现。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美术的语言元素和语言规则,从而掌握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教学难点:应特别注意对概念的讲解,并在概念与作品之间建立联系,即注重通过作品来讲解概念,以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认识有形象的依据。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用多媒体展示雕塑图片《欧米艾尔》导入。 小结: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是艺术所特有的美。美术作品是由艺术家创造出的不同于现实生的第二自然。它的美不同于一般人的“漂亮”或“好看”的审美观念。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不仅影响了人们对美术的认识,也有碍于对美术作品的鉴赏。 二、新知探究 (一)什么是艺术美,它有哪些表现,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不等同现实在的“漂亮”和“好看”,而是通过特定的美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艺术自身的美。艺术美又称第二自然。是相对自然美来说的。美术形象:指一件美术作品中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艺术形象,也是指一件美术作品中由这种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艺术形象所形成的综合的整体的艺术形象。教师活动:投放多媒体图片《艾普色姆的赛马》和《记录马奔跑过程的连续摄影》。结合第三课“艺术形象”这一概念进行讲解。学生活动:欣赏图片,小组讨论,分析美术作品的艺术美。 (二)什么是形式美: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美术作品的形式美的构成: A、语言元素(点、线、面、色)及其构成的形态变化。 B、语言手段(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及其所构成的审美意象。 C、语言规则(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及其所构成的审美关系。教师活动:投放潘天寿的作品《雄视》,讲解什么是形式美,指出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既相互包含、渗透又彼此具有独立性。学生活动:欣赏图片,理解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三、拓展:提高实践能力 以一件作品为例深入分析作品的形式及其形式美。通过具体作品了解艺术美和形式美在形态上的差异。 四、课堂小结: 要点回顾: 1、什么是艺术美,它有哪些表现, 2、什么是形式美,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 第7课 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 [教学目标] 打破学生美术神秘的观念,了解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某种意图的。 教学重点:艺术作品都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教学难点:要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罗丹的雕塑作品《巴尔扎克》导入。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 1、你心中的巴尔扎克形象是这样的吗, 2、罗丹为什么要把雕像的手砍去,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可以互相之间讨论,得到较准确的答案,从而提高成就感。 老师总结:对这幅作品作介绍,引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二、探究新知识 (一)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 学生活动:可自由回答问题 老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指导型的点拨,让学生把思维放宽。 老师总结: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必然受到现实和艺术两个方面因素的触动后有感而发的。针对现实艺术,艺术家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针对艺术问题,艺术家阐述自己的观点、主张。艺术创作并不神秘,艺术家也是普通的劳动者,只不过他们的产品是艺术,他们使用的手段是视觉语言。 以毕加索的《牛头》为例分析艺术家的意图来自哪里。然后让学生自己分析几幅作品。 (二)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有哪些, 在这一部分中,要注意让学生联系生活,结合时代背景与地域来分析鉴赏。影响因素有:1、现实 2、艺术 3、特定的社会和文化情景 因为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情景下,艺术家创作所针对的问题也就不同,因而其创作意图也就会大相径庭。在同一社会和文化条件下,艺术家的成长过程、成长环境、家庭、个性、知识水平也是造成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差异的原因。 老师以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画《西斯廷教堂天顶画》与《丛竹图》分析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其中运用讲解与展示图片结合,提问与学生主动探究结合的方法来完成这部分教学内容。 (三)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 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在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三大类中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方式。这部分是本课的重点,要多化时间与精力分析部分作品,让学生思路清晰。同时复习部分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的内容,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老师结合大量的相关作品来加深讲解,并让学生也主动参与中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1、具象艺术: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通过收集形象(国家领导人),创造出典型的艺术形象(毛泽东),然后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开国大典),并营造出故事的典型环境(喜庆的民族特色),使画面更具有真实性和可读性。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要表达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表现了中国人民摆脱三座大山的压迫,从此翻身解放的豪迈精神风貌。 色彩上借鉴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和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画法,强调色彩的单纯与强烈的对比,从而增强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节日气氛。 2、意象艺术:可以通过整体气氛的渲染来传达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如汉画像石《荆轲刺秦王》并没有刻画人物形象,而是通过荆轲的“追”、秦王的“逃”,并辅以刺进柱子的匕首,打翻的盒子和侍卫等形象,使画面传达出一种紧张、危险的氛围。意象艺术也可以通过对艺 术家感觉的表现来传达创作意图。如印象派画家莫奈的《卢昂大教堂》,主要营造不同时刻太阳照射在教堂上独特美丽的光色氛围。 3、抽象艺术:是通过形式语言本身及构成关系来传递艺术家对事物的认识。分析《第三国际纪念碑模型》。用直线和曲线两种语言元素构成作品,以螺旋上升的曲线将直线连接起来,从而把人的视线引向无限的天空,表现升腾飞翔的空间效果。 (四)学生自己分析作品的创作意图 《千年土地翻了身》(董希文)。《印象日出》莫奈。《怒吼吧,中国》李桦 三、归纳总结本课三个知识点。 第8课 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主动参与是美术鉴赏的前提和保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美术鉴赏的能力,培养审美的眼睛。这样设计教学目标,是因为不同的人在欣赏同一幅作品时,对其意义和价值的判断是不一样的。 教学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与时代性和地域性的关系,二是使学生了解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教学难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又有相对的一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由马远、夏圭的小品式山水画在不同时期不同的人眼里给的评价不同,说明美术鉴赏存在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进行价值判断的问题。 二、学习新知 (一)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 1、首先通过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来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与时代的关系。罗中立借鉴西方现代领袖像的形式刻画了一个勤劳、朴实、善良而又贫穷的老农形象。他那古铜色的脸,长期的艰苦岁月造成的那条条车辙似的皱纹,柴耙似的双手以及缺牙的嘴巴无不饱含着画家深沉的情感和对造成这一现实的深刻反思,从而激发起人们对现实特别是对广大农民命运的关注。作品与文革时期的“假大空”的题材形式的作品相比是一种反叛,同时真实的再现现实。作品一经展出立即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是新中国成立来影响最大的美术作品之一。由此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受时代限制。 2、名词解释 :时代性 地域性 以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画与同一时期中国的文人画相比较,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受地域的限制。 通过部分作品赏析,让学生自己探讨、分析、鉴赏作品,对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 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以西方历史上不同时期三位雕塑家创造的三个《大卫》为例,进一步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时代和地域之间的关系,由此指出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 教师活动:作品展示:多纳太罗的《大卫》,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贝尼尼的《大卫》。 多纳太罗的《大卫》表现的是少年大卫杀死巨人哥利雅后用脚踩在巨人的头上,流露出胜利的喜悦和自豪的神情。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塑造的是临战前镇静的站在那里,左手紧握投石器,警惕的盯视着敌人,眉宇间充满了必胜的信心。雕塑家用这个几乎静止的姿势,有力的传达出临战前的高度紧张气氛以及那蕴蓄在大卫体内的巨大力量。 贝尼尼的《大卫》塑造的是一个正在艰苦搏斗中的大卫,更具有生活的真实性。他的大卫更像是一个身处逆境、坚忍不拔的斗士。在这种状态下,艺术家得以表现人体旋风般的运动和人物激越的感情。 通过鉴赏三幅作品,了解艺术创新的问题,主要是从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完整性方面说的。 实践练习: 学生作品赏析:《吹笛少年》《艰苦岁月》《吹笛女》,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正确赏析作品,同学们之间可以互相探究讨论。 (三) 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 这部分着重强调的是个人感受和判断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不同的角度和方法。 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分歧的产生,既说明了美术作品本身的多义性,也是对作品的丰富和补充。但另一方面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又不是任意的,必须建立在对作品及其相关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 (四)我们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有以下几种批评形式: 1、品评式或品鉴式批评 2、形式主义批评 3、历史批评 4、社会学批评 5、心理学批评 三、知识总结 四、板书设计: 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课课题,然后分别展示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我们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有以下几种批评形式四个分支环节,讲解与探究结合,并穿插部分美术品图片介绍。 第9课 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对中国绘画的艺术特点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美育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教学难点:涵盖面比较广,无法详细地进行介绍。引导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探究课题 由祖国灿烂文化,优秀绘画传统导入课题“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 ”,讲解关键词“形”“神”。 二、新知探究 (一)我国早期的独幅绘画作品——帛画 重点介绍我国古老的帛画《龙凤仕女图》,了解中国画基本形态确立时期的绘画水平和艺术风貌。 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本1—2段,请第一组的一位同学回答,同组的同学补充,教师总结讲述。—— 《龙凤仕女图》这幅古画是古代葬仪中使用的旌幡,反映了当时楚国 上层社会流行的死后升天的意识。在画面中,描绘了龙凤在引导墓主人的灵魂升天的情景:画面右下方有一位侧身行进的妇女,发髻高盘,阔袖长袍,双手合十,其上方有一龙一凤,正腾空飞舞,引导仕女前行。此画以毛笔绘成,画法为线条勾勒兼平涂着色,构图主次分明,造型生动。 (二)敦煌莫高窟壁画 了解《鹿王本生图》绘画故事情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三)中国古代人物画 《步辇图》:阎立本 这幅作品忠实地表现了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人物动态较为拘谨而重面部特征的刻画。 《文苑图》韩晃 描绘了文人雅集的场景。构图疏密得当,设色淡雅,设色淡雅,笔法细劲流利,衣纹略作颤笔,人物刻画细致入微、动态各异、形神兼备。 《采薇图》:画中人物刻画生动传神,森森然正气溢与笔端。衣纹简劲爽利,以衬托人物刚直不阿的性格。树石画法粗简,墨色湿润。 《张卿子像》:明代肖像画的代表作,画家对人物面部的刻画细腻,富有体积感,衣纹用笔简洁,人物比例适度,体态自然,栩栩如生,体现出画家非凡的观察与表现能力。 《渔翁渔归图》:清代画家黄愼的作品,画面人物动态生动,富有生活情趣。此图为水墨大写意,水墨交融,画家以狂草入画,画风粗豪奔放,气势贯通,别具一格。 (四)中国古代山水画 重点欣赏:(北宋、南宋、元代的山水画作品) 1、设疑、讨论、解疑 刚才的欣赏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受,看到同学们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很想再进一步去理解山水画的内涵,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来欣赏几幅较典型的山水画作品。 2、图片:北宋 范宽 《溪山行旅图》 南宋 佚名 《深堂琴趣图》 元代 倪瓒 《六君子》 3、小组讨论抢答 屏幕出示:(1)这3幅在选材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异同, (2)这3幅画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你比较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小组代表发言:1、2、3、 小结:同学们说的很精彩,观察的也很仔细,能够说出一些内涵的东西,老师着重讲解一下这三幅作品更深刻的意义。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以俊伟屹立的大山、一泻千尺的飞瀑、路边淙淙溪水及山路上的驴队行旅为对象,真实的画出北方山川的壮美,使人如身临其境 。他所画的崇山峻岭,往往以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壮观的气势,又用碎而坚实的笔墨皴出富有质感的山石,山麓画以丛生的密林,成功的刻画出北方关陕地区"山峦浑厚,势壮雄强"的特色,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 《六君子》图是倪瓒的作品,三段式平远构图,近处有六颗树,中隔大片湖水,画上端有一叠远山,以渴笔画山石树木,山石作折带,皴间用披麻皴,树木颇具姿态,景物不多而充满深秋时的凄凉静寂气氛。画上有黄公望等人的题诗。所谓"六君子"也就是画中的六颗树。画家为这些树木写照,另有寓意,黄公望的题诗已点明。倪瓒的作品笔墨松秀简淡,绝少有设色者,甚至连图章也不用,画中多长诗,作楷书,力求朴素清雅,其画风在元明两代中也独具特色。 《深堂琴趣图》此画虽不知何人所作,但从画面中可看出画风严谨不苟,水墨设色兼工,皆精而不冗,洗练而有情致。画幅虽小而神气迥出,表现悠远的空间及浓郁的诗意。 (五)中国古代花鸟画 中国花鸟画不是仅仅为了准确地描绘现实中的花卉禽鸟,而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与自 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 让我们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来欣赏几幅较典型的花鸟画作品。请一位同学回答,同组的同学补充,教师总结讲述。 《芙蓉锦鸡图》体现了赵佶所倡导的观察物象要细致入微,写实表现要精准传神,画面构成要有诗的意蕴的美学思想。 《榴枝黄鸟图》所绘黄鸟造型准确,富有生趣,画面渲染精妙,富彩鲜润,体现出画家对花鸟情趣的观察达到精细入微的程度,融注了宋人对自然界的独特审美情怀。 《荷花水禽图》画面上孤石倒立,残荷斜挂,一只缩着脖子、好像瞪着白眼的水鸟孤零零地蹲在石头顶上,显得极其冷落孤僻,很像是画家的自我写照。全画笔墨简练,画中大片空白更增强了作品悲凉的气氛,正如古人所说的“无画处皆成妙境”。 三、课堂小测试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印象,测试题要贴近《美术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指导要求,题量少而精。 总之,整个课堂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要求学生做练习巩固当堂知识,以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 四、课堂小结 第10课 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外国古代绘画撷英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不同民族绘画的主要特点有基本的了解,并领会各民族绘画形式的差异及其与审美观念的联系;能够比较、分析外国古代绘画重要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时代特征,认识到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多彩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最终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感知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的分析、比较,使学生加深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了解,认识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教学难点:领会古代不同民 族绘画形式上的差异及其与现实生活、宗教,审美观念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留下了大量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当我们徜徉在艺术长河中的时候,常常会被他们所倾倒。这些艺术珍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的见证,它们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操,直到今天,仍然继续带给我们无比的享受。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部分外国古代绘画精品。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三乐女》《草地上的圣母》《拉斐尔自画像》等,并作引导语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听讲,欣赏外国古代绘画作品,感受艺术之美,产生认识和欣赏的强烈动机,从而进入良好的学习准备状态。 二、人类早期的绘画 人类绘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19世纪在欧洲南部发现的原始洞窟壁画,是人类早期绘画的杰出代表。大约产生于一万五千年至两万年前的原始洞窟壁画主要描绘的是野牛、野马、长毛象、驯鹿等形体巨大且行动迅速的动物,形象写实、生动概括、特征突出,体现了原始狩猎时代人类对动物的细致观察和准确地表现。 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与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突出表现了人类早期的绘画水平。 教师活动:展示洞窟壁画, 提出问题:A、请同学们欣赏并辨认出画面中是哪种动物,B、它们在表现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从画中辨认动物形象,欣赏古人的绘画特点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总结出:人类早期绘画产生的年代,代表作品 三、古代埃及绘画 古埃及绘画以附着于墓室墙体的壁画代表,与浮雕具有相同的艺术特征,表现内容主要为尘世生活和冥间“乐土”。追求来世和永生。绘画中的人物形象遵循古老而奇特的法则:人物的脸部为正侧面,眼睛为正面,胸部为正面,下肢为正侧面,画面中人物比例大小与其身份地位高低成正比。 古埃及绘画表现的是古埃及人观念中的事物形态,而不是视觉中物象的真实面貌。 同时古代各民族在艺术上的交流与融合,学生也应当有所认识。 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个乐女》,提示学生观察欣赏讨论与发现古代埃及绘画的古老法则。 学生活动:欣赏讨论并总结古代埃及绘画的古老法则。 师生共同总结出:古代埃及绘画的古老法则,代表形式。从而得出古埃及绘画所表现的是意中之象,而非视中之象。而这种古老的法则的数千年的沿用,最终形成了独特而永恒的魅力。 四、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欧洲绘画 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绘画已经到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只是传世的较少。欧洲中世纪绘画主要是为基督教服务。 文艺复兴时期各类艺术空前发展奉希腊古典主义艺术为典范,崇尚科学、努力探索自然与生命的奥秘,将透视学解剖学等原理应用于绘画。当时,涌现出一大批卓有建树的绘画大师。 达芬奇《岩间圣母》《自画像》拉斐尔《草地上的圣母》、《自画像》米开朗基罗《创世纪》 17世纪佛兰德斯、荷兰、西班牙绘画成就卓著。这一时期的宗教画、历史画、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代表:鲁本斯、哈尔斯、伦勃朗、委拉斯凯兹 教师活动: 1、展示图片,从古希腊到中世纪,再到文艺复兴,以及欧洲17世纪绘画。 2、讲解知识点 3、展示讲解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A、分析比较不同作品中圣母像的异同。B、欧洲绘画的主要门类有哪些,他们与中国画相比有何不同, 学生活动: 1、伴随图片的展示,观察欣赏古代大师的绘画精品,感受至高无上的审美情趣。 2、标记知识点 3、同时完成相关问题 最后总结出:欧洲绘画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五、回顾总结:这节课我们欣赏和比较、分析了外国古代绘画重要作品及其风格、特点和时代特征,认识到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性。人类早期的原始岩画到古埃及绘画,再到成就辉煌的欧洲绘画。 由于时间所限,本课只讲到了欧洲17世纪,那么下一课我们将继续学习18世纪末、19世纪的欧洲绘画,主要是法国绘画。以及古代印度、日本和波斯的绘画艺术。 六、板书设计 第11课 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群的杰出代表及艺术成就。通过欣赏,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体会中国古代文物文化内涵,探索艺术与社会生活及其时代之间的密切联系。 能力目标:使学生懂得美术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美育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两大类雕塑(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及其艺术特征,特别是对其中的优秀代表作品能加以分析及鉴赏。教学难点:四大著名的石窟雕塑群的艺术风格及部分专业名词。 教学程序 一、导入探究课题 (一)教师活动: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探究课题 1、设置情景:用多媒体展示秦始皇兵马俑相关图片,并巧妙导出第十一课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2、提出问题: A、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含义, B、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形成原因及艺术风貌, (二) 学生活动:领会新课意图,愉快接受课题 思考教师设置的问题,交流本课探究的意图、必要性。 二、新知探究 (一)世界上最大的雕塑群——秦始皇兵马俑 1、教师活动:多媒体用录像的形式介绍秦始皇兵马俑 2、学生活动:感受其艺术风貌及魅力。 教师提出问题:秦始皇兵马俑出现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形成原因,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回答。 结论:自秦汉以来的厚葬风俗,统治阶级注重修建自己的陵墓。陵墓雕刻是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整体和局部图片展示 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学生:一同学谈观后的感受,其他同学自由发言。 结论:细腻生动的个性与气势磅礴的整体相协调统一。 教师: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雕塑的重要代表,其地位代表中国。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完说:世界上有7大奇迹,现在要加上秦俑。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那么,中国古代陵墓雕塑还有哪些呢, (二)汉代最杰出的雕塑群 教师:图片欣赏 比较:秦俑和汉俑异同点 学生:讨论2分钟,回答 结论:内容模拟现实生活,反映社会时尚和状况。艺术手法,秦俑写实,汉俑夸张。 [陵墓地面雕刻]: 汉霍去病墓石刻欣赏,主要介绍《伏虎》和《立马》石雕作品 结合历史背景谈谈《马踏匈奴》的艺术特点。 教师:霍墓石雕群整体写意的艺术风格, 学生:巧妙利用石材的天然风貌,因式造型。圆浑天成的雕塑,质朴雄浑,展示出作者高超的写意智慧和西汉时期大气磅礴的艺术风貌。 (三)我国最著名的石窟寺雕塑群: 、四大石窟是什么,开凿的年代和各自艺术特点。教师出示思考题:A B、佛教中的佛、菩萨、罗汉、天王、力士是什么,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A敦煌石窟:其中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河西走廊,其所在属于玉门系砾岩,不能雕刻,所以窟内主体是彩塑。彩塑均为泥质造像,有单身像和群像,佛像居中心,两侧侍立弟子、菩萨、天王、力士、少则三身,多则十一身。最高的大佛达33米,最小的菩萨仅10厘米。四周为佛经故事的壁画。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郊武周山麓、十里河畔,主要洞窟有53个,石刻造像51000尊。云冈石窟开凿于公元460年(北魏),当时佛教流行,我国的石窟大多从这一时期开始,到唐 朝达到高峰。 云岗石窟作为北魏早期佛教艺术的中心,给各地石窟艺术以巨大的影响。 龙门石窟座落在河南省洛阳伊水两岸。自北魏至宋代相继开凿,有二千一百多个窟龛,10万尊造像。 龙门石窟以古阳洞和宾阳洞为代表。古阳洞中的主尊释迦牟尼结跏跌坐,面颊丰满,略带微笑,左右胁侍菩萨仪态庄严肃穆。洞内两壁井然有序地排有三列大龛,小龛则数以百计。龛楣、龛额的图饰设计奇制诡异,细致灵巧。宾阳洞中的佛像,西部修长清秀,高鼻大目,微露笑意,左手向下屈三指,右手向前仰伸,这种手势意指佛示说法,主尊前有两只姿态雄健的石狮,左右侍立阿难、迦叶二弟子及文殊、普贤二菩萨。窟顶中央雕刻莲花盘,周围有流云,飞天在云中自由翱翔。前壁及南北两侧,有四层精美的浮雕。 麦积山石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以泥塑和石胎泥塑为主要的大型石窟,因其拥有自北朝以来千姿百态并各具特色的大量泥塑而被中外学者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天水县东南的麦积山上。因山如农村的麦秸垛,因此得名麦积山。该石窟始凿于十六国后秦,距今1600余年,经历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余个朝代的不断完善,形成一座造像与壁画连续不断、不同时期艺术特征明显的艺术宝库。该窟至今保留大小各种艺术造像7000余尊,古代壁画1000余平方米,大小窟龛194个。 麦积山的泥塑有圆塑、高浮雕、粘贴塑、壁塑四种,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从属约16米的佛像到10厘米的小塑像,从神圣的佛到天王脚下“金角银蹄”的牛犊,都精巧细腻,栩栩如生。这些塑像把神人格化,生活气息浓厚,令人感到亲切。 (四)伫立千年的一群美丽少女(陕西太原晋祠圣母殿中的彩塑侍女群) 知识要点:圣母殿背靠悬瓮山,前临鱼沼,晋水的其他二泉——“难老”和“善利”分列左右。此殿创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殿内共四十三尊泥塑彩绘人像,除龛内二小像系后补外,其余多北宋代原塑。主像圣母,即唐叔虞和周成王的母亲,周武王的妻子,姜子牙的女儿——邑姜,其塑像设在大殿正中的神龛内。其余四十二尊侍从像对称地分列于龛外两侧。其中宦官像五尊,著男服的女官像四尊,侍女像共三十三尊。圣母邑姜,曲膝盘坐在饰凤头的木靠椅上,凤冠蟒袍,霞帔珠璎,面目端庄,显示了统治者的尊贵和奢华。四十二个侍从像,手中各有所奉,为帝后服种种劳役,例如侍奉文印翰墨,洒扫梳妆,奉饮食,侍起居以至奏乐歌舞等等。这些塑像造型生动,姿态自然,尤其是侍女像更是精品。宋代的艺人,满怀同情,塑造了一群终生被幽禁深宫,失去了自由,埋葬了青春的女性。这些侍女像的肢体身材比较造度,服饰美观大方,衣纹明快流畅。她们的年龄或任或少,身段 或丰满或苗条,面庞或圆润或清秀,神态或幽怨或天真,一个个性格鲜明,表情自然,加之高度与真人相仿,更显得栩栩如生。这组塑像突破了神庙建筑中以塑造神佛为主的老套,真实地表现了被禁锢深宫受尽役使的侍从们的生活精神面貌,从而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一个侧面。在技巧上,显然相当准确地掌握了人体的比例和解剖关系,手法纯熟,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它们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中的珍品,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人们谈到晋祠,往往总要谈到这些精彩的宋塑。 三、课堂小测试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印象,测试题要贴近《美术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指导要求,题量少而精。 总之,整个课堂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要求学生做练习巩固当堂知识,以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 四、课堂小结 第12课 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说课稿)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对外国雕塑的特点及重要作品有基本了解,识别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重要雕塑作品,加深对世界艺术多样性的了解。 2、提高学生在艺术欣赏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3、培养学生的欣赏和审美能力,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对外国雕塑的重要作品及其特点有基本的了解,能够识别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重要雕塑作品,加深对世界艺术多样性的理解。教学难点:使学生领会不同民族雕塑和特定的宗教、审美观念、生活习俗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探究课题 (一)教师创设教学情景,导入探究课题 播放一段雕塑视频短片,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引出课题。 (二) 学生感受身边的雕塑艺术之美,进入教学情境,领会新课意图,愉快接受课题,激发出探究欲望。 二、新知探究 (一)了解雕塑有关知识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顾相关知识: 1、什么是“雕塑”,其大致分类是怎样的, 2、世界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有哪些, 教师阐述:所谓古文明,其中就包括雕塑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所以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雕塑艺术作品在题材、形式及其所体现的审美观念、思想情感等方面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今天我们沿着古文明的发源地进行一次免费的雕塑艺术之旅,共同探秘雕塑艺术。 (二)欣赏过程 第一:古埃及 1、播放视频资料《狮身人面像》,并提问:这座雕像为何要塑成“狮身”“人面”的形象, 2、学生直观欣赏,并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发表观点;并探讨了解古埃及雕塑的特点。 第二:两河流域 1、简要欣赏另一只著名的《受伤的狮子》,让学生品位其神态及精神内涵,并尝试用简短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欣赏感受,以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2、师生共同概括两河流域雕塑的艺术成就。 第三:古印度 1、投放一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哪些是古印度的作品,能说出你的理由吗,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艺术感悟能力。 从作品内容引出作品特色:写实性与宗教性。 第四:古希腊 投放一组图片,让学生分辨哪些是古希腊的雕塑作品,并说出理由。 重点欣赏《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德》及《掷铁饼者》。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古希腊雕塑为什么会以裸体为主要表现形式,欣赏《胜利女神》以此总结古希腊雕塑的艺术特点及思想内涵。 第五:走进“文艺复兴” 明确文艺复兴的时间及主要思想。 教师简介代表人物米开朗基罗及代表作。 学生重点欣赏《大卫》、《摩西》,感受并总结文艺复兴时期雕塑的艺术特色。 第六:17,19世纪的欧洲雕塑 教师阐述这个时期雕塑的艺术特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重点欣赏《思想者》,让学生模仿雕塑动作神态,品味雕像特地及内涵。进一步培养想象力及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播放音乐视频短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雕塑艺术作品。 三、演练实践 (一)让学生放飞想象:维纳斯断了的两只胳膊原来是什么姿势,发挥想象,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 (二)为学生提供相关网站,引导学生自己去搜集整理材料,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将课堂内容进行拓展。 四、归纳总结:系统知识,德育渗透。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愿同学们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像我们人类优秀的先人们一样,做一个美的使者。 第13课 新艺术的实验——西方现代艺术 教学目标: 围绕本课的主题——“个人主义与形式主义的汇合”,对西方现代艺术作一个概括的历史性梳理,使学生对西方现代艺术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并让他们知道,西方现代艺术的发生和发展是与西方的历史情境密切相关的。 教学重点:围绕本课的主题——“个人主义与形式主义的汇合”,具体讲述西方现代艺术产生的原因、过程、特征及其后果。教学难点:?本课涉及西方的历史和哲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如何与美术的发展联系起来的,还需要下一番功夫来学习。?本课涉及大量的美术流派,这些流派又涉及丰富、复杂的背景知识,对于教师是必须掌握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导入。 二、新知探究 (一)西方现代艺术的范围。 西方现代艺术的范围:笼统地说是指西方自19世纪以来的艺术。 教师活动:多媒体出示西方现代艺术的范围。 学生活动:熟悉概念并读出。 它在艺术理念、艺术标准、创作方法、语言形式等方面都几乎形成了一个与传统完全不同的新艺术体系。 (二)西方艺术是怎样向现代转化的,其动力是什么,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投出:?西方艺术发生“现代性的断裂”的原因和过程。 ?促成这种转变的动力源:摄影的发明、现代大工业的发展、宗教的衰落、哲学的影响。 学生活动:了解西方艺术发生“现代性的断裂”的原因和过程以及促成这种转变的动力源。 (三)西方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重点) 1、 四个特征: )哲学化 (1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投出西方现代主义美术与各种哲学思潮的密切联系。 学生装活动:小组讨论并理解西方现代主义美术与各种哲学思潮的密切联系。 (2)理论化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投出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部分理论主张。 学生活动:阅读理解并讨论给出的这些理论。 理论化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大量新的概念或赋予新的含义的概念的产生,这些概念对我们理解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形式主义——即强调美术形式的独立性,通过形式的极端化和绝对化而提倡美术自身的独立。 教师活动:投放多媒体课件图片。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并总结其在美术形式上的独立性。 (4)创新意识——可以说创新是任何艺术的本质,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却把创新本身视为艺术的惟一主题。 教师活动:让学生分析西方现代艺术在创新方面的的努力。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汇总答案。 (四)无止境的形式创新艺术走到了危险的边缘。 这是第三部分的自然延伸。正是因为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极端化和不断创新的意识,使之不可避免了走到了自己的尽头,最终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走向一个新的方向——后现代艺术。 建筑艺术依靠哪些词汇表现个性, 1、形体 2、比例 3、尺度 4、均衡 5、节奏 6、色彩与质感受 7、环境 三、拓展:提高实践能力 (一)分组选取不同的名作,谈谈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异同。 (二)通过具体作品及艺术家,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语言。 四、课堂小结: 要点回顾: (一) 西方现代艺术是怎样向现代转化的,其动力是什么, (二)西方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三) 无止境的形式创新使用权艺术走到了危险的边缘。 第14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中国现代美术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近代美术概况。?知道中国近代绘画、雕塑的代表性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好在哪里。 教学重点:?中国现代绘画呈兼容并蓄、百花齐放的局面,中国画、油画、版画概况,代表画家及其代表作品。?中国现代雕塑迅猛发展,介绍、分析有影响的作品。教学难点:?佬型与融合型的中国画,创作版画,架上雕塑,纪念雕塑等名词。?分析理解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交流、引入谈话导入(抵制日货、反对日本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二、新知探究: (一)兼容并蓄的中国现代绘画 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投放出《蛙声十里出山泉》、《溪山行旅图》。介绍中国画发生的激烈转变。 学生活动:(欣赏、讨论)在欣赏作品时说出作者是谁,他绘画的技巧、风格, 小结:在中国现代绘画艺术中,无论是传统型中国画的代表画家还是融合型中国画的代表画家,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使他们除了在绘画技巧上的发展,还传达出了画家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也就是这种强烈的爱国情感深深的感染着我们。 教师活动:投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开《开国大典》、《一湾解冻的湖水》等,介绍西方绘画的引进并迅速发展。 (二)再塑民族精神的中国现代雕塑 教师活动:投放图片,介绍中国现代雕塑的迅猛发展,介绍、分析有影响的作品。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讨论中国现代雕塑的成就。 三、联系实际,拓展课题进行练习,巩固学习目标。 (一)以作品为例,谈谈传统型中国画和融合型中国画,分析它们的特点,你认为这种融合有意义吗, (二)参观你周围的环境雕塑或雕塑家工作室,说说自己的感受并写下来。 四、课堂小结。 (一)兼容并蓄的中国现代绘画 (二)再塑民族精神的中国现代雕塑 美术鉴赏第15课《民族文化的瑰宝----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教学目标: 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重要的工艺品种的基本特征有所了解。认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著成就。最终达到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认识,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陶冶情操,提高艺术修养和工艺美术的审美感知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把握各种主要的工艺品中的基本特点及时代风格。教学难点:通过各类工艺品的造型、装饰,领会其审美特点及文化内涵,从而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有较深入、准确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出示部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作品及图片、仿制品,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这些工艺品属于哪些品类,哪些同学来进行分类,并导入本课。 二、新授 (一)首先丛整体上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突出成就,发展概况加以介绍,然后分别论述四个工艺美术的重要品种:丝绸、青铜器、陶瓷、玉器。 在这里重点介绍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对世界的贡献,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 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历史,提出问题。 1、丝绸有哪些分类, 2、谁来赏析一下《联珠骑士猎狮纹锦》、《卷草凤纹锦》这两幅丝绸艺术品。 通过学生回答问题,概括总结,以着两幅丝绸作品为例,重点分析中国丝绸的装饰艺术特 点。 (三)青铜器这一节,引导同学们分析商代的《四羊方尊》,西周的《虢季子白盘》,春秋的《莲鹤方壶》,汉代的《长信宫灯》这几件重要青铜器艺术作品,让学生找出不同时期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特点。 (四)陶瓷一节,介绍原始彩陶和宋元几朝代的瓷器。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让学生明确中国古代陶瓷的突出成就和深远影响。同时感受到其艺术特色和多姿多彩的面貌。 (五)玉器这一节,学生对这种艺术品类比较熟悉,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在这里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玉器的丰厚文化内涵,并分析商代《玉凤》,和清代《白玉雕桐荫仕女》这两件作品。 (六)小结:总结本课四个知识点。 三、板书设计: 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课课题,然后分别展示丝绸、青铜器、陶瓷、玉器四个分支环节,并穿插部分美术品图片介绍。 第16课 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述、演示和欣赏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2、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3、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教学难点:是第二部分“如何界定民间美术,”和第五部分“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这两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其中还有一些专业名词。 教学内容: 一、导入探究课题 (一)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探究课题 播放视频《俏夕阳》。2006年春节晚会,以唐山皮影艺术为题材的舞蹈《俏夕阳》深受观众的喜爱,以皮影舞蹈的形式烘托出春节欢快喜庆愉悦的氛围。皮影是融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等民间文艺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广泛流传于民间,皮影又是民间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得艺术之根。共同走进中国民间美术。 (二) 学生领会新课意图,愉快接受课题 1、感受音画气息由此产生共鸣,并激发学习兴趣。 2、交流本课探究的意图、必要性。 二、新知探究 (一)根据图片和举例让学生分析民间美术的范畴,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多种形式。 (二)就民间美术的三种最具代表的艺术样式作深入探究: 剪纸:学生讨论回答是否见过剪纸作品,反映的是什么内容。教师作详细讲解 :剪纸可以用来表达喜庆与祝福,剪纸还是最普遍最单纯的民间美术,剪纸还是各种民间美术的基础。欣赏黑板上张贴的剪纸作品,可见剪纸艺术的要求很严格。另外,简直不仅可以用剪刀,还可以用刀刻。总结剪纸的三种形式。再来看一幅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五福捧寿》。剪纸中有一雷是做刺绣的底样,北京地区俗称花样子,使用刀具在纸上刻成,内容有花鸟虫鱼各种题材,巧手绘制在枕头、鞋头、肚兜等物品上。学生欣赏实物展示,总结剪纸的种类:分为窗花、刺绣花样、顶棚花、门笺、礼品花等。 刺绣:中国有四大名绣,分别是:苏绣、粤绣、蜀绣、湘绣。刺绣的应用范围很广,我们来看能用在什么地方,学生思考回答:可用于服装、鞋帽、枕头、帐帘、钱包、香包等。接下来屏幕上展示的是苗族妇女的刺绣作品。艺术大师刘海粟对苗族刺绣给与很高的评价:“缕云裁月,苗女巧夺天工,苏绣、湘绣比之,难以免俗。”教师说明:少数民族中蕴藏的民间美术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它是中国民间美术中最重要的部分,应引起我们的注意。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间美术也是多样的,要学会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学习优秀的民间艺术遗产,不断丰富民间美术的宝库。 欣赏“五毒的小布鞋”,提问:民俗中是如何体现民间美术的,民间美术总拿民俗做文章,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学生思考并回答:民间美术和民俗活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是伴随民俗活动而发展的。民间美术的题材与语言多有民俗依据,它必须符合民俗观念、民俗传说和民俗活动的要求;民间文化也离不开民间美术,许多民俗活动都是通过民间美术增加了色彩和情趣;民间美术既是民俗文化的造型载体,更是民族精神的视觉象征。 年画:提问为什么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贴年画,学生思考回答:为了满足纳福迎祥、万象更新的民俗需要。年画种类繁多,题材内容异常丰富,当然如今已不常见了,但在我国部分农村依然保持贴年画的风俗。教师阐述:中国不仅有四大名绣,还有三大年画产地分别是:天津杨柳青、江苏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欣赏不同类型的年画作品,感受中国民间美术的亲切和生活的美好。 三、创设互动探究平台 (一)欣赏中国民间的剪纸、刺绣、年画、泥塑、玩具等美术作品,让学生思考探究中国民间美术多种类别之间的共性,并回答:就作品的内容和采用的美术形象而言,民间美术有寓意和象征的特点,在造型上,特别概括和质朴、大方;在色彩上,较多采用大红、黄、绿、蓝等较鲜艳的颜色,对比明显,鲜亮而富有喜庆气氛。 (二)欣赏民间美术作品并让学生根据给这些作品起名字,教师给与评价。 四、归纳总结:系统知识,德育渗透。 教师阐述:从这堂课中我们了解了民间美术的种类及艺术特征,以及怎样欣赏民间美术作品。有一句话这样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文化的才是永久的。”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民俗文化是非常可悲的,希望同学们从自身做起,共同关注生活,关注民间美术,让民族文化传承下来。 教学的主要功能是教会学生学习,本课通过教师启发、引导、点拨,调控探究方向,及学生自己合作探究,在宽松的教学情景中开展了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尽最大学力能够到达的区域内学习。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升华,升华的途径是应用与整合。通过应用使知识与方法得到整合,让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立足实际,活 学活用,回归生活,使学生感到学有所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内在的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第17课 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 教学目标: 了解建筑艺术的含义和特性;了解建筑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建筑艺术的辉煌成就。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弄清建筑的基本涵义和特性,对建筑有一个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理解。教学难点:让学生们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词汇,从而懂得如何以理性的眼光去分析和欣赏建筑艺术。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用多媒体展示建筑图片导入。 二、新知探究: (一)什么是建筑艺术, 1、 建筑艺术的概念:是由空间和实体构成的艺术,它蕴含着建筑形式美的规律,并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 教师活动:多媒体出示美术语言的概念。 学生活动:熟悉概念并读出。 建筑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二)建筑有哪些类型: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投出:巢穴、宫殿、庙宇、陵墓、民居等。 学生活动:能分出哪些满足了人的物质要求,哪些满足精神需要, (三)建筑艺术有哪些特性,(重点) 1、建筑史上三句名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建筑是居住的机器。 2、四个特征: (1)科学性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投出古埃及金字塔,哥特式教堂图片,指导学生了解建筑的科学性。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理解其科学性。 (2)适用性:建筑是实体与空间的结合。 (3)艺术性 ? 雨果:名言 ?中外建筑:中外园林的不同特点 (4)文化性 一个时代最重要的建筑往往反映出整个民族的文明和社会状态。 教师活动:让学生分析古埃及、希腊、中国建筑的典型特征。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汇总答案。 (四)建筑艺术有哪些词汇, 建筑艺术依靠哪些词汇表现个性, 1、形体2、比例3、尺度4、均衡5、节奏 6、色彩与质感受7、环境 三、拓展:提高实践能力 (一)观察身边的建筑,分析它们的成功之处,举例说明它们运用了哪些建筑词汇, (二)分析多媒体图片建筑,哪些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哪些满足精神需要, 四、课堂小结: 要点回顾: 1、什么是建筑艺术, 2、建筑有哪些类型, 3、 建筑艺术有哪些特征, 4、 建筑艺术有哪些词汇, 第18课 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 教学目标: 基本目标:让学生领会中外建筑范例的艺术特征和不朽成就,培养起善于欣赏建筑艺术 的审美修养,并掌握和理解本课所介绍的建筑作品的相关知识。扩展目标:培养学生对艺术 风格形成原因的分析能力。训练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外建筑发展历史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类型及其风格。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纷乱复杂的建筑风格产生和演变背后的内在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用多媒体展示建筑图片导入。 教师活动:(1)提出问题:a、为什么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提示:主要从易保存的特点来说)(2)提问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的开始部分,归纳总结答案(2)回答问题 师生总结:建筑由于它的易保存的特点,因此记载了人类社会从远古到现代的全部历史,通过对古建筑的考察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的社会生活方式,感受来自祖先的智慧,给我们以科学的启迪和审美的陶冶,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认识古建筑的风采。 二、新知探究: (一)壮丽以重威——宏伟的宫殿建筑 教师活动:(1)展示图片故宫、凡尔赛宫 (2)提出问题:a、中外宫殿建筑的风格特点,b、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 学生活动:(1)欣赏图片,阅读课文。(2)分组讨论(3)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中外宫殿建筑的风格主要是规模宏大、巍峨壮丽、布局严整。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烘托皇权,是权力的象征。 (二)宗教艺术的杰作——神圣的庙堂建筑 1、古希腊帕特农神庙:艺术风格成就、 2、欧洲哥特式教堂:艺术风格成就、形成原因 3、中国天坛:艺术风格成就、形成原因。 教师活动:(1)多媒体展示古希腊帕特农神庙、法国的沙特尔大教堂、北京的天坛(2)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欣赏图片,并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归纳出古希腊帕特农神庙、欧洲哥特式教堂、中国天坛它们各自得艺术风格成就。(3)为何庙堂建筑往往具有非凡的成就和超乎寻常的艺术价值,(4)提问 学生活动:(1)看图片,读课文,讨论总结回答 老师总结: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造型单纯、美丽和谐、雕刻精美、形态稳重,具有特殊的单纯、明朗和愉快的性格。 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教堂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高耸入云的建筑结构和形式,这种建筑几乎全部由骨架和玻璃窗组成,庞大而轻盈,充满强烈的向上的动感,体现了科技、神学和美学的结合。 北京的天坛,其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处处运用寓意和象征的艺术手法,反映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庙堂建筑之所以具有非凡的成就和超乎寻常的艺术价值,主要是因为,艺术创作需要感情的投入,伟大的作品则更需要虔诚之心和崇高之情来创造。宗教庙堂建筑正是凭借了信徒坚定的信仰和忘我的付出,集合众人的智慧和劳动创造出来的。 (三)追求生命的永恒——静穆的陵墓建筑 教师活动:(1)多媒体展示古埃及金字塔、秦始皇陵、明十三陵(2)提出问题:金字塔和秦始皇陵共同体现了古人的何种生死观, 学生活动:(1)看图片,读课文,讨论总结回答 老师总结:古人相信人死后是有灵魂的,他们期待这灵魂的永生和来世的再生,因此修建豪华的陵墓作为死后居住的地方,讲究“事死如事生”。 (四)亲切的民居建筑 1、中国皖南黟县古民居。民居建筑的艺术特色 2、匈牙利利霍洛克村庄 3、教师活动:(1)多媒体展示中国皖南黟县古民居、匈牙利利霍洛克村庄(2)提出问题:A、通过对古民居的欣赏,我们可以总结出民居建筑的艺术特色, 学生活动:(1)看图片,读课文,讨论总结回答 老师总结:民居往往具有亲切的形状、温暖的气氛和可爱的趣味。同时民居又是产生最早、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建筑类型。 (五)简略介绍了其他种类的建筑: 1、古罗马加尔桥 2、福建的土楼 3、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老城 三、联系实际,拓展课题进行练习,巩固学习目标。 在你居住的地区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建筑,拍下照片,谈谈它们的艺术价值。 四、知识拓展:中国建筑的材料和造型的特点 中国建筑主要采用木梁柱结构承重,下部有砖石台基,上部为瓦屋面。屋顶出檐深远,称作飞檐斗拱,有弧形的翘曲,如同举翼翱翔的飞鸟,十分优美。 五、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分别学习和认识了古代宫殿建筑、庙堂建筑、陵墓建筑、民居建筑 六、板书设计 主要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展示 第19课 不到园林 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刻领会到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拓宽眼界、兼容并蓄,领略外国造圆艺术的成就不能故步自封,这样才能对中外的园林艺术概貌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从而客观评价中国园林在世界上的地位、意义和价值,更好的理解民族传统,将其发扬光大。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了解中外园林的主要流派及其特征,建立对园林艺术概况的认识,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不同园林艺术流派的产生原因及发展脉络,从而学会分析艺术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和决定因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提问同学们曾经游览过或者通过电视、杂志等媒体了解过那些园林建筑,其中说出学生们最喜欢哪个来导入本课。 教师活动:展示一段苏州园林和西方几个典型园林的视频介绍,综合了解一下园林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活动:感受、欣赏、简单回答,产生认识和欣赏的强烈动机,从而进入良好的学习准备状态。 二、中国山水园林 这节在本课做重点介绍,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两方面介绍,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造圆被是同书法、绘画艺术紧密相连的,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与古典文学渊源深远、并且深受写意山水画的影响。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颐和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著名园林 提出问题:A、中国园林大致分为那两类,B、它们在表现上分别有什么特点,C、苏州园 林有什么独特风格,有那些典型代表,, 学生活动:观看多媒体展示,通过了解课本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总结出:中国古典园林写访自然、寄情山水的艺术特色 三、日本传统园林“枯山水” 枯山水继承了中国山水的艺术特色和中国园林有很深的渊源,但通过其发展演变又不同与中国山水而独具特色。 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日本东京龙安寺方丈园,提示学生观察欣赏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学生活动:欣赏讨论,明确枯山水的独特风格。 师生共同总结出:枯山水的园林艺术是与宗教哲理相结合的艺术,善用沙石创造氛围,阐明日本园林与中国园林的渊源和发展演变过程及对西方园林的影响 四、西方三国古典园林 意大利、法国、英国同属于西方的古典园林艺术,他们有相同的文化背景而又各有特色,在这里我们并在一节通过比较的方法来了解西方的古典园林,通过比较找出他们的异同点这样能更好的理解西方古典园林艺术。这一部分内容较多,通过多媒体有重点的对各国代表性的园林进行分析概括,尽可能的达到言简意赅。 教师活动: 1、展示图片,意大利《法尔奈撕庄园》、法国〈〈维贡府邸花园〉〉、英国〈〈布伦海姆风景园〉〉 2、展示讲解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A、分析比较三国古典园林各自的特色。B、他们与中国古典园林相比有何不同, 学生活动: 1、伴随多媒体展示,欣赏各国优美的古典园林艺术精品,感受至高无上的审美情趣。 2、参考概括课本知识,同时完成相关问题 最后总结出:三国不同的造园风格,英法两国古典园林具有代表性的造园大师及其作品。 五、现代景观园林 这一节作为欣赏轻松的环节,用多媒体展示丰富多彩的现在园林艺术,让学生继续开阔视野,了解现代园林艺术的实用、多样性和开放性。 回顾总结:这节课我们欣赏和比较、分析了中外古典园林艺术重要作品及其风格、特点,认识到园林艺术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和他的独特意义 六、板书设计 本课采用多媒体展示 第20课 关注当今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认识文物古迹,尽早树立起尊重文物、尊重历史的观念。 2、以城市建设与古建筑保护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寻找解决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古建筑价值,树立保护古建筑的观念。教学难点:学生通过思考,探讨保护与开发的协调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活动: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城市建设破坏文物古迹的电视记录片,提出问题: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要探讨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如何协调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保护, 学生活动:感受、思考并回答,初步了解本课主题。 二、为什么要探讨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 这节在本课是引导部分,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城市建设和古建筑保护存在矛盾,而往往是后者得不到人们的重视,阐述古建筑保护的必要性。 教师活动:通过建筑家梁思成与老北京城保护的故事,来树立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提出问题:A、你记忆中有消失的古建筑吗,对这些古建筑你有什么看法,B、你觉得应该如何保护他们, 学生活动:观看多媒体展示,通过了解课本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总结出:城市开发和古建筑保护这一问题亟待得到重视,我们必须通过正确的方法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科学全面的保护古建筑。 三、城市特色与古建筑密不可分。 这一节是本课的基础部分,主要探讨了古建筑与城市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阐述古建筑的价值来说明古建筑在现代城市中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说明古建筑和城市的关系非常密切,是城市文化的标志和特征。 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巴黎城市古建筑和我国周庄风景。提出问题:1、你了解你所在城市有怎样的历史传统,有什么样的古建筑,2、你认为这些古建筑在城市发展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欣赏讨论,回答问题。 师生共同总结出:具有特色的古建筑是城市风貌的点睛之笔,能够奠定城市文化的基调。良好的城市规划能充分烘托出古建筑的摧残夺目,并使之与现代城市风景相得益彰。 四、如何协调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保护 这节是本课的核心部分,探讨了如何协调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让学生明确城市开发和古建筑保护存在那些矛盾和冲突,对这些利益冲突我们该如何协调。 教师活动: 1、展示各国城市改造的成功例子:例如北京平安大街、法兰克富火车站等。 2、展示讲解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A、城市开发和古建筑保护存在那些矛盾,B、应该如何协调城市开发和古建筑保护, 学生活动: 通过多媒体展示,参考概括课本知识,分4组进行讨论,并且没组派一个代表发言,阐述自己观点 最后教师总结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一但毁坏就不可能复原,我们要特别重视古建筑的保护。 五、小结本课提示下节按排。 六、板书设计
本文档为【[最新]人美版__高中美术鉴赏教案总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5309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5KB
软件:Word
页数:54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8-01-16
浏览量: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