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石林教授声乐教学法及其特色研究(可编辑)

石林教授声乐教学法及其特色研究(可编辑)

举报
开通vip

石林教授声乐教学法及其特色研究(可编辑)石林教授声乐教学法及其特色研究(可编辑) 单位代码 10475 学号 7 分类号 J617.13 硕士学位论文 石 林 教授 声 乐教 学 法及 其 特色 研 究 学 科 、 专 业 : 音乐与舞蹈学 研究方向 : 声 乐 申 请 学 位 类 别 : 艺术学硕士 申请人 : 茹 明 指导教师 : 姬 群 教授 二?一三年六 月Professor Shi Lin vocal pedagogy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

石林教授声乐教学法及其特色研究(可编辑)
石林教授声乐教学法及其特色研究(可编辑) 单位代码 10475 学号 7 分类号 J617.13 硕士学位论文 石 林 教授 声 乐教 学 法及 其 特色 研 究 学 科 、 专 业 : 音乐与舞蹈学 研究方向 : 声 乐 申 请 学 位 类 别 : 艺术学硕士 申请人 : 茹 明 指导教师 : 姬 群 教授 二?一三年六 月Professor Shi Lin vocal pedagogy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the Graduate School of Henan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Master of ArtsBy Ru Ming Supervisor: Prof. Ji Qun May, 2013关 于学位 论文独创 声明和 学术诚信 承诺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申请。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 交的 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 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 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 据我所知, 除 文中特别加以说明、 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括其 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 科研机构的学位或证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而使用过的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 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在此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不存在舞弊作伪行为,文责自负。学位申请人(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201 年月日 关 于学位 论文著作 权使用 授权书 本人经河南大学审核批准授予硕士学位。 作为学位论文的作者, 本人完全了解并同 意河南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要求, 即河南大学有权向国家图书馆、 科研信息 机构、 数据收集机构和本校图书馆等提供学位论文 (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以供公众检 索、 查阅。 本人授权河南大学出于宣扬、 展览学校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目的, 可 以采取影印、 缩印、 扫描和拷贝等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学位论文 (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涉及保密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获得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201年月日 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签名: 201年月日 摘 要 石林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民族声乐教育家, 他关于民族声乐艺术的理解, 以及其 声乐教学的方法及特色, 是一个对其本人、 对 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本文以石林 教授为研究对象, 以其声乐教学法为主要关注点, 同时兼及其艺术经历 与教学特色问题 。 本文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 即第一章, 简要介绍石林教授的从艺经历, 间接涉及到了石林教授以 “试 验品” 、 “实验师” 这双重身份参与到民族声乐教学探索这一特殊进程方面所具有的独特 意义问题。 第二部分, 即第二章, 为本文的重点。 在论述中, 本文对石林教授 “ 三全面” 声乐 教学法的三重含义、 每一曾含义下的思想认识以及教学操作层面的一些具体做法, 作了 较为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其中,对于石林教授技术性、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全面” ,以 及初、中、高级阶段的“全面”所具有的学术性价值,给予了充分认定。 第三部分, 即第 三章, 简单 总结 了石林教授声乐 教学所具的特色, 总结出 勤于思考、 及时总结 ,对传统戏曲教学模式的借鉴与吸收,和 宽严相济、张 弛有致这三大特色。 关键词: 石林,民族声乐 ,教学法,特色 I Abstract Professor Shi Lin is the famous contemporary national vocal music educator, his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ional vocal music, and vocal music teaching and special features is the subject of one of his own, as the communi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Professor Shi Lin as the main focus, with its vocal pedagogy, and its artistic experience and teaching specialtiesThis article mainly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First part of the first chapter,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art experience of Professor Shi Lin indirectly related to the unique significance of Professor Shi Lin double identity "experimental" and "experimental division to participate in the National Vocal Music Teaching this special process problemThe second part of the second chapter, the focus of this article. In his discussion of this paper, Professor Shi Lin "comprehensive" vocal pedagogy triple meaning, some of the specific practices of thinking and understanding and teaching each has meaning under the operational level, made a more detailed presentation and analysis. Professor Shi Lin technical, artistic and ideological "comprehensive", as well as the early, intermediate and advanced stages of "comprehensive" has academic value, fully identifiedThe third part of the third chapter, a brief summar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ocal music teaching with Professor Shi Lin, summed attendance in thinking, sum, reference and absorption of traditional opera teaching mode, and temper justice with mercy, relaxation caused by the three major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Stone Forest, National Vocal Music, teaching methods, features III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I 目 录. V 绪 论1 一、选题缘起. 1 二、文献综述. 2 三、研究意义. 2 四、研究方法. 2 第一章 石林教授从艺小传5 第一节 学生时代5 第二节 从教生涯7 第二章 石林教授“ 三全面 ” 声乐教学法. 11 第一节 “ 三全面” 声乐教 学法的含义11 第二节 技术性、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全面13 一、歌唱技术性的全面 13 二、歌唱艺术性的全面 19 三、歌唱思想性的全面 20 第三节 生理、心理与物理的全面22 一、心理的全面 22 二、生理、物理的 全面 23 第四节 初级阶段、中级阶段与高级阶段的全面24 一、初级阶段的全面. 25 二、中、高级阶段的全面26 第三章 石林教授声乐教学特色. 29 第一节 勤于思考、善于总结. 29 第二节 对传统戏曲教学模式的借鉴与吸收. 30V 第三节 宽 严相济、张弛有致. 32 结 语 35 参考文献37 致 谢 39 VI 绪 论 绪 论 石林教授并不是一位知名度非常高的艺术家, 但他确实是一位为民族声乐教育事业 倾注了大量心血、 并获得巨大成绩的声乐教育家。 本文以石林教授为研究对象, 探讨其 民族声乐教学的理念、 方法及特色, 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希望借此来引起相关各界对 他的极大关注, 让他独特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更大的范围内为人所知, 并为丰富我国民 族声乐教学、发展民族声乐艺术发挥新的更大的作用。 一、选题缘起 本文选择以石林教授为研究对象,是在我的导师姬群教授的推荐下认识并学习的。 大学以来, 我一直跟随我的主课老师姬群教授学习声乐, 后来考上硕士研究生, 姬 群教授仍然作我的导师, 这一学就是七年。 在 打基础阶段, 我常常跟姬老师探讨学术上 的问题, 也广泛接触其 他学科的老师, 因此对 其声乐教学方法可以说很了解,对其他老师 的声乐观念及教学方法也粗略的涉及到。 从研二开始, 姬老师 积极鼓励我多接触一些其 他老师的声乐教学,认为这样对于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认识及演唱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也正是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 我被姬老师推荐到石林教授那里, 于是 便有了跟随石林教 授学习声乐的宝贵经历。 最初跟随石林教授学习声乐, 我经历过一段十分纠结的时期。 因为长期跟随姬群老 师学习, 已经习惯了她的教学方式, 加之在一些具体的技术性问题上, 二位老师的要求 也不尽相同, 所以我一时有些无所适从。 可是石林教授极有耐心, 他心平气和地给我作 讲解、 作示范, 自始至终积极鼓励我要树立起歌唱的信心, 慢慢的, 我也就放松了紧张 的情绪, 学习随之步入正轨。 跟随石林教授学习声乐, 随着交往机会的增多, 我对石林 教授的了解也逐渐全面、 丰满起来, 我发现, 石林教授的许多观点, 是我过去所不曾接 触到的, 而且他的许多 教学手段, 也确实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很多时候, 我都在 心里惊叹: 石林老师的声乐教学, 确实有他成熟的一套东西。 研三开始, 我们需要确定 硕士论文的选题, 姬群老师就提醒我: “石林教授不就是现成的题目吗?你跟着他上课, 了解他的教学方式, 你将他的教学方法及特色总结出来, 既言之有物, 又极具现实意义。 ” 我一想: 对啊! 石林教 授独特的声乐教学理念及心得, 不正是一项重要的声乐理论财富 1 石林教 授声 乐教 学法 及其 特色研 究 吗?于是,就有了本选题。 二、文献综述 关于本选题的研究文献,本人曾经想了各种办法,其中包括向石林教授本人求助, 然而, 实事求是地讲, 能够找到的材料 还是很少的。 关于石林教授参加的各种声乐活动, 报端、 网页上确有不少资料, 但它们多为新闻报道性质, 不涉及对石林教授声乐教学成 就及特色的探讨。 在中国知网中, 以石林教授为研究对象的硕博论文一篇未见; 在期刊 论文中搜索, 仅见两篇: 徐俊年 《石林: 漫天 星辉映红门》 , 载于 《上海消防》 , 主要介 绍石林教授对于消防金盾文工团的关注与关心, 次要涉及他的艺术生涯及教学特点; 唐 建刚 《托起满天星星报人间 ??民族声乐教育家石林教授吐心 声》 , 载于 《上海艺术家》 “名人? 名事? 名家” 专栏, 主体内容为石林教授对于民族声乐艺术的贡献, 但文章篇 幅较小, 基本上属于点到即止。 所以, 实际上, 关于石林教授音乐艺术成就、 声乐艺术 观念、声乐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特色的系统性的研究成果,目前尚属空白。 三、研究意义 石林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民族声乐教育家, 他关于民族声乐艺术的理解, 以及其 声乐教学的方法及特色, 是一个对其本人、 对 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本文以石林 教授为研究对象, 以其声乐教学法为主要关注点, 同时兼及其艺术经历与教学特色问题。 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全面、系统地整理、总结石林教授的艺术成就、声乐观念、教学方法及特色, 为及时整理、抢救 前辈声乐教育家的理论成果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2 、在对沈湘、王品素、金铁霖等名家民族声乐教学的理论概括与总结已经相对形 成规模的理论研究背景下, 本文选择以石林教授为研究对象, 极大地丰富了民族声乐理 论研究; 3 、为将视域从名家、大师的身上移开,而将目光投向那些既未被炫目的光环所笼 罩、 又确曾为我国的民族声乐教育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教育家, 本文做出了一定的示 范。本人认为:这是将我国民族声乐理论研究真正推向深入的必不可少的一步。 四、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2 绪 论 1 、调查访问法:本人多次采访过石林教授本人,同时 也 采 访 过 他 的学 生 于 丽 红 、 席艳娟、周进华、李海燕、周灵燕、岳莉、贺继红等,采访录音总时长超过 30 小时, 充分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2 、 综合归纳法: 石林教授的教学手段十分丰富, 几乎可称为包罗万象, 他关于 “三 全面”的提法,也有着多层含义,本文就需要尽可能从众多的材料中理出一个头绪来, 寻找到诸般个别中的共同点。 3 、比较法:尽管将石林教授的民族声乐教学与其他名家进行比 较,本文未作太多 涉及,但是,要发现并总结出他的教学特色,还是需要对其他人的教学有一定的了解, 为此, 本人也广泛搜寻 了关于沈湘、 王品素、 金铁霖、 李双江等人声 乐 教学的研究成果, 并在对比中总结出了石林教授民族声乐教学的几大特色。3 第一章 石 林教 授从 艺小 传 第 一章 石林教授 从艺小 传 石林 先生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声乐 教授, 一生致力于中国民族声乐的教学, 为之可谓 倾尽了心血, 现在 虽然年事已高, 却常怀老骥伏枥之志, 至今仍辛勤耕耘在民族声乐艺 术的圃园里 , 生命不息、 教学不止 。 他还是上海文艺圈内的名人, 广泛的艺术爱好、 极 佳的人缘、 真诚 的做人准则, 使他在圈内 同道中享 有着良好的口碑, 他对于其他艺术门 类的这种喜好,最终也在民族声乐教学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 第一节 学生时代 石林教授 1938 年 9 月 6 日生于上海一个普通工人家庭 ,原名石大麟 。那是一个战 火纷飞的年代,1938 年 8 月 13 日,上海淞沪大会战爆发,中华民族正处在生死存亡的 危急关头 。 在民族危难时期, 一个 普通工人家庭力量之弱小, 犹如风中的枯叶、 水面的 浮萍, 父母、 家人整日为了生计 奔波、 操劳, 这也从小培养了 石大麟坚忍不拔、 吃苦耐 劳的性格 ,他曾感言正是这种性格,令他受益终生 。 少年石大麟十分聪明, 记忆力惊人, 而且对很多新鲜事物 都充满着浓厚的兴趣。 由 于当时公办学校学费较贵, 而且额外还有一些类似统一校服之类的开支, 出于经济方面 的考虑, 他上的学校是一所私立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 在学校, 石大麟 是一位聪明伶俐、 刻苦勤奋的好 学生, 在家里, 他又是 一位听话、 懂事的好孩子, 许多老师、 亲友都 夸奖他, 说他将来 有出息, 每当此时,父母都会不自觉露出满意的微笑。 在少年石大麟的记忆中, 在上海沦为孤岛的时代, 街头到处流行的是那种无病呻吟、 醉生梦死的所 谓抒情歌曲, 而 他对这些却全都不感兴趣, 受父母的影响, 他对中国民族 音乐情有独钟, 尤其是对当地的民间小曲、 越剧、 昆曲等, 更是痴迷 。 当然, 那个时候 他绝不会想到,这种幼年时代的兴趣、爱好,将来会成为自己一生的专业方向。 日本投降, 举国欢庆, 可是石大麟家里的生活不但没有明显的好转, 相反却更见窘 迫。 国民党治下的大上海, 一个时期货币贬值、 物价飞涨、 街头动荡, 普通百姓大多 都 是在战战兢兢中过日子, 不知道这种生活的愁苦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所以, 尽管少年石 大麟的思想认识还没有进步到 对诸如反动统治、 阶级剥削 有什么深刻领会的程度, 但是, 他对旧社会穷苦人民的苦难生活却是有着深切的感受的。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石大麟唯 5 石林教 授声 乐教 学法 及其 特色研 究 有以更加勤奋的学习、 更加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 他知道只有这样, 大人才会为他少 操心。 新中国成立后,石大麟 于 1951 年迎来自己人生的重大转折。当年,贺绿汀先生 为 响应国家 “培养音乐家要从娃娃抓起” 的 号召, 创办了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少年班 (今 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前身) ,石大麟在 800 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幸运的成为少年班的 首期学员。 石林教授在谈起报考的初衷时, 曾说当时对他最具诱惑力的是因为该班不收 学费,而且食宿全部免费。 首期“少年班”的招生,竞争还是十分激烈的,800 名考生 经初试 筛选出 88 名考生, 再经复试, 最终录取 25 名学员, 招考评委由贺绿汀、 周小燕 等大音乐家亲自担任, 当时曾有上海音乐学院 一位院领导的女儿 , 为避嫌疑而 被迫弃考。 与他同班的 学员, 有很 多后来都成了闻名世界的音乐家, 如 丁芷诺、 俞丽拿 、 赵诞青等。 石林 教 授 当 年 应 试演 唱的 是 一首 《 国 际 歌》 ,凭 着 清 亮 的 嗓 子 、良 好的 乐 感 , 他 获得了 这次宝贵的学习的机会。 后来在谈起这段传奇经历时, 石林教授充满感情 地说: 如果不 是共产党、新中国,他不会获得这样的机会,因此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 “少年班”的教学十分 正规、严格,所学课程既包括正常中学应有的全部文化课, 还有大量的 专业课程, 而且全都是请最好的教 师任教。 石林当时的主课方向为钢琴, 任 课教师为王家恩教授, 王先生的特点一 是爱生如子, 二是教学严格得近乎苛刻, 许多学 生在他的课堂上都挨过板子,石林教授说自己当年也没少挨板子,但是至今回忆起 来, 却全部是对他的感激, 正是王先生的这种严格要求, 培养了石林教授对待音乐严肃认真 的 态 度 。 “ 少 年 班” 的许 多 事 务 , 都 由 院长 贺绿 汀 先 生 亲 自 过 问, 如该 班 学 员 每 天 早 上 六点起床、 晚上十点熄 灯, 每日大小五顿餐、 伙食补贴比大学生还要高, 每日中午午休、 下午四点体育锻炼等等, 都 是由贺先生亲自规定。 贺先生对学生的专业 课程的开设 及教 学情况尤为关心 , 如他 十分重视 对学生专业基础的 培养, 该班视唱、 练耳课 持续开设六 年, 这样 “少年班” 学 员在进入大学之前, 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听力基础 。 又如, 贺先生 聘请全国各地的民间音乐艺术家来 “上音” 任教, 学生既 要学唱各地民歌, 还要学唱各 种戏剧、 说唱音乐, 如 京剧、 昆曲、 京韵大鼓 、 河南坠子等, 藉此来 丰富学生对民族民 间音乐的感性 认 识。 同时 , “ 少 年 班 ” 还必 须参 加 多 种 音 乐 实 践活 动, 如 每 周 六 上 午 集 体步行两小时到兰馨大剧院听音乐会, 又如学生参加本院教师创作作品的多种演出等。 1952 年 , 石 林 教 授 曾经 参 演 了 著 名 作 曲 家 丁善 德 先 生 创 作 的 中 国 首部 彩 色 木 偶 剧 《 小 小 英 雄 》 , 演唱 了其 中 的 主 题 歌 , 由于 嗓子 清 亮 、 音 色 纯 洁透 明, 在 同 学 中 成 了 大 6 第一章 石 林教 授从 艺小 传 家公认的小歌星,并因此引起了著名声乐教育家谢绍曾先生的注意。 “少年班”毕业, 在谢先生的热情鼓励下, 石林教授 报考了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 并成为该院 民族声乐演 唱专业的首届本科生。由于当时民族声乐尚属于新兴事物, “上音”的教学也处于探索 阶段, 大学期间, 石林教授的主课教师 有两位: 一位是著名声乐教育家蔡绍序, 一位是 河南坠子艺术家赵玉凤。 蔡绍序先生是国立音专时期应尚能先生的高足, 有着良好的美 声唱法的功底, 同时在民族特色的中国声乐作品方面 也有着极深的造诣, 尤以对四川地 方风味 民歌的演唱最具特色 ; 赵玉凤先生为河南坠子艺术的一代大家, 演唱声、 腔、 韵 俱佳。 在 最 初 的 几年 ,石 林 教 授 在 两 种 唱法 之间 经 常 出 现 “ 打 架” ,不 能 很 好 地 将 二 者 有机融于一 体, 他曾经为此十分苦恼。 后来, 石林教授慢慢 “悟” 出 来 : 跟随二位先生 学习声乐, 不是要变成他们, 而是要从他们的演唱中学习、 借 鉴有用的东西, 在此基础 上逐步形成自己特有的演唱技术规范和风格特色, 于是, 他开始尝试在美声唱法科学发 声方法的基础上, 结合汉语的语言习惯以及汉民族音乐的地域特色, 寻找一种亦中亦洋、 非中非洋的新的发声方法,这就是今天所谓的“民族唱法” 。 自此 ,石 林 教 授 的 声 乐 学 习一通百通,专业进步也 是一日千里。 第二节 从教生涯 1964 年, 石林教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并留校任教 。 当时,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 他 曾 远赴西北 边陲新疆进行支边, 不久, 由于 “上音” 行政工作的需要, 石林教授 又回到了 母校, 从事行政管理工作, 这一干就是十七年。 其间, 石林教授曾 历任上海音乐学院党 委宣传部副部长、院行政办公室主任等职。 繁杂的行政工作并未耽误石林教授 对专业的学习和 追求。 一方面,他 要处理各种日 常行政事务, 一方面 他还 始终坚持声乐教学, 并在教学中不断 深化对民族声乐艺术的理 解, 逐渐 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教学方法及特色 。 石林教授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民族声乐 人才, 也是新中国民族声乐艺术 教学最早的探索者之一, 尤其是他 以 “实验品”和“实 验师” 这双重身份亲身参与到声 乐艺术民族化探索 这一进程的特殊经历, 使他 从很早就 开始了对 民族声乐诸多疑难问题的深入思考, 如科学的发声方法与 民族语言、 民族音乐 特色的有机结合问题, 民族声乐歌手训练的体系性及有效性问题, 少数民族歌手在学习 科学发声方法的同时如何保留、 保持原民族音乐文化特色的问题, 等等。 石林教授无疑 是一位声乐艺术的有心人, 他关于民族声乐艺术的教学及思考所得, 逐渐由点 到面、 由 7 石林教 授声 乐教 学法 及其 特色研 究 个别到一般、 由模糊到清晰, 最终形成了极具现实指导意义、 又相对系统化的民族声乐 教学 体系。 我 们 知道 , “ 民 族 唱 法 ” 这 一提 法在今天 早 已经 大 行其 道 , 而且这种唱法 的 流行, 深 刻影响着 当下音乐文化生活 的走向及类型 , 倘若认真追索起来, 石林教授可谓 该领域 的先行者之一。 石林教授 对待教学十分认真, 时间观念极强, 脑子活、 点子多, 极善于运用各种巧 妙引导方式将学生的问题化解于无形 ; 而且他关于民族声乐艺术的许多看法, 深刻融汇 着其近六十年民族声乐艺术学习及实践的丰富经历, 即便在 “金氏唱 法” 已经风行天下 的今天, 仍然具有其典型性。 石林教授 培养出的一大批民族 声乐人才, 现今大多正活跃 在国内专业院团的演出舞台, 或者专业 音乐院校教学的第一线, 如于丽红、 席艳娟、 周 进华、 李成柱、 李海燕、 周灵燕、 蒋文、 岳莉、 贺继 红、 穆玉玲、 徐晓璇、 黄伟林、 许 旭晴、赵静、胡璇、顾奇军、 陆利文、朱杏花、钟瑞玲、刘小琴、 仝阿梅、李东 等等。 石林教授的学生甚至创造了在同一届央视“青歌赛” 批发奖项的佳绩:在 1998 年的第 八届 “青歌赛” 赛场, 石林教授的学生 于丽红获得专业组民族唱法一等奖, 岳莉获得业 余组民族唱法二等奖, 周 进华获得专业组民族唱法优秀奖。1998 年, “石林教授民族声 乐教学音乐会” 在 上海举行, 德高望重的老院长贺绿汀先生强撑病体为音乐会书写了题 名,原上海市委书记、 《中国大百科全书》及《辞海》 的 总 编 夏征 农老 人 称 赞 石 林 教 授 为 “弘扬民族声乐的榜 样” , 著名作曲家朱践耳先生盛赞石林教授的民族声乐教学为 “科 学 方 法 民 族 魂 ” ,著 名作 曲 家 吕 其 明 先 生有 感于 石 林 教 授 在 民 族声 乐教 学 方 面 的 突 出 贡 献,充满感情地说: “民族声乐之花,开遍祖国大地。 ” 上海音乐学院受国务院、 教育部委托, 还承担 着培养少数民族声乐人才的重任, 著 名声乐教育家王品素先生就曾 为之作出过巨大贡献,如著名少数民族歌唱家才旦卓玛、 何纪光、 傅祖光、 宗庸卓玛等, 就出自她的门下。 石林教授主要从事民族声乐教学, 自 然也承担了类似的教学任务。 他培养了藏、 哈 、 朝、 维 、 纳西、 彝、 侗、 摩梭等十几个 少数民族的优秀演唱人才, 他 (她) 们分布于全国各地, 用自己美妙的歌声, 热情讴歌 新中国和社会主义 的伟大 建设, 石林教授因此成为继王品素先生之后在此领域获得巨大 成就的突出代表。 石林教授个子不高, 为人坦诚、 谦和, 全然没有许多学界同行身上的那种张扬、 浮 躁之气。他任“上音”重要职能部门领导岗位多年,与社会文化系统有着广泛的联系, 而且他的学生中也有许多人在文化主管部门或主流媒体机构供职, 应该说, 他可以利用 8 第一章 石 林教 授从 艺小 传 的社会及人脉资源是十分充足的。 但是, 他从 没有利用这些资源为自己造声势、 树山头, 用他自己的话说: “我就是一名声乐教师,我好不好、负责不负责,全在学 生的心里, 真正的艺术家不需要动用政治力量来为自己做嫁衣。 ” 石 林 教 授的 这种 过分 低调, 较大 程度上影响了他的知名度、 以及其声乐教学法的推广, 笔者曾就此问题请教于他, 他轻 轻 一 笑 说 : “ 无 妨! 我的 很 多 想 法 、 做 法, 我自 己 也 需 要 作 一 个系 统的 梳 理 , 我 绝 不 允 许自己有不成熟的东西流传于世, 歌唱的许多东西, 本来就很抽象, 如果一名歌手按照 错误的方法练习, 毁掉的可就是他的一辈子。 好在我的身体还行, 今后我会 抽时间将自 己的 经 验 、 心 得 慢慢 整理 出 来 。 ” 令人欣喜 的是 , 石 林 教 授 已 经通 过微 博 的 方 式 , 开 始 系统总结自己的声乐教学了, 但是他却谦虚地 为之起 了一个毫不起眼的名字叫 《声乐教 学点滴谈》 。 近年来, 石林教授较多地担任了各种声乐比赛的评委工作, 他还赴全国各地进行民 族声乐讲学活动, 他主持编选的 《声乐考级曲选》 、 《中国声乐曲选》 等也一版再版, 他 担任主讲的《 民族声乐训练与辅导 》教学 VCD 专辑正在圈内悄然走 红,他还参加了大 量社会音乐活动, 如创办上海市老年合唱团、 上海市艺术专修班、 参加各种社区音乐活 动等。 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 依然 这样不知疲倦地奔波 着、 忙碌着, 他投入工作时那种 忘我的状态, 让人觉得他分明 只有五十岁、 六十岁 。 他的许多学生都曾经有过一种幻觉: 看到石老师充 满激情的讲解和示范时, 原来那并不伟岸的身躯, 竟然渐渐高大、 耸立起 来,高大得需要仰视才能看见。9 第二章 石 林教 授“ 三全 面”声 乐教 学法 第 二章 石林教授 “三全 面” 声乐 教学法 石林教授的声乐教学, 是当今我国民族声乐艺术领域极具特色的个案, 他从美声唱 法的技术基础出发, 却并不墨守美声唱法的成规, 而是揉进了许多民族 、 民间音乐艺术 的唱法技巧, 他培养出来的民族唱法的歌手, 既具有良好的、 科学的发声技术功底, 又 能够较为准确的传达出 不同 民族、 不同地域音乐中丰富多彩的情意、 韵味特色, 而且这 种唱法与现今民族唱法流行的“民通”倾向又明显有所不同。 关于石林教授的声乐教 学法, 本人接触时间尚短, 了解十分有限, 本 文只介绍其主 要内容 。 尽管如此, 囿于笔者专业能力所限, 误解、 甚至歪曲石林教授原意的可能性还 是较大的, 这里甚望石林教授本人能够予以谅解。 所幸的是, 石林教 授后续仍将源源不 断地推出自己的博文, 在那里, 有他本人最权威、 最透彻的分析与讲解, 所以本文之浅 薄鄙陋,尚不至于贻害无穷。 第一节 “三全面”声乐教学法的含义“三全面” 声 乐 教 学法 , 是 石 林 教 授 在 数 十年 民 族 声 乐 教 学 实 践 中不 断 总 结 、 逐 渐形成的 声 乐 教 学体 系 , “ 三 全 面 ” 之 谓, 也是 来自于 石 林 教 授本 人的 概 括 。依笔者看 来 , “ 三 全 面 ” 既 涉 及到 了 具 体 层 面 的 教学 方法 方 面 的 问 题 , 同时 也涉及到抽象层面 如 声乐艺术观念、声乐教学理念等方面的问题,当然,教学法是主体 。 石林教授“三全面”声乐教学法,实际 包含了 三个层面的含义: 第一, 技术性、 艺术性与思想性 的全面。 专业性的声乐演唱必须以技术为基础, 没 有技术唱得再好也是业余水平。 技术又包括很 多方面, 人们常说的 有 呼吸、 发声、 语言、 共鸣等,好的歌唱家必须技术全面、熟练 , “一 招 鲜 ” 只 能 制 造一 时的 轰 动 , 难 以 成 长 成为 “常青树” 。 艺术 性是指人们反映社会生活、 表达思想情感所体现出来的美好程度, 追求艺术性是艺术家的天职。 在声乐艺术中, 艺术性是一个人的生命线, 它决定着一个 人在声乐演唱 领域所能达到的高度。 就民族声乐而言, 艺术性主要包括: 音乐形象的鲜 明具体性与典型性、 艺术情节的生动性与曲折性、 音乐形式的完整性与严谨性、 音乐语 言的准确性与鲜明性、音乐手法的精当性与多样性、音乐表现的独特性与民族性 等等。 歌唱家演唱的是声乐作品, 可所要表现、 表达 的却是人的深刻、 丰富的社会生活及精神 11 石林教 授声 乐教 学法 及其 特色研 究 面貌, 所以, 声音本身 不是歌唱的目的, 声音背后所代表的人的情感及精神状态才是目 的。 思想性是指艺术作品 描绘的形象体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意义, 即作品所反映的生 活现象以及 艺术家的主观评价所表现出来的社会意义 ,它主要取决于艺术家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其把握、表现生活的能力。好的艺术品总得给人以收获、启迪, 它传达给人的必须是正能量, 这是社会赋予艺术家的责任所在。 艺术家可以有风格方面 的差异, 但总的来说他必须将人们逐渐引向纯粹、 崇高的境界。 如此说来, 声乐学习就 是一个融汇着技巧训练、 美感升华与灵魂净化这三个方面的综合性过程, 单一追求其中 的某一方面,或者各方面中某一倾向的歌手, 都不是 好的歌唱家。 第二, 生理、 心理与物理的全面。 歌唱当中的问题, 从直接动因的角度来说, 又涉 及到生理、 心理、 物理这三个方面, 好的歌手 、 或者好的歌唱状态, 必须 将此三方面有 机地结合成为一个整体。 生理是指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体内各器官的机能。 声乐艺术是 以人身为乐器的一门艺术, 人的生命体征、 各 器官的职责分工及其能量的大小, 必然会 对歌唱产生重大影响, 一旦生理活动被改变, 大脑对于各器官所发出的指令就不能得到 有效的执行, 所以, 歌唱者保持生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一般来说, 生理健康是指一个 人能够精力旺盛地、 敏捷地、 不觉疲劳地从事日常活动, 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以及 具有应激反应能力, 很显然, 其中有的已经涉及到心理层面的问题了。 心理 是指人对客 观世界的主观反应, 人的心理活动一般都有一个发生、 发展到消失的过程, 人通过感观 认识外部世界, 通过头脑思考事物因果关系, 并伴随一定的喜、 怒、 哀、 乐等情感体验, 所以,心理活动实际上是融汇了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的完整过程, 即知、情、意的统一。 由于 声乐艺术也属于时间的艺术,任何一次演唱都具有唯一性, 不可能有事后修缮或者弥补,所以它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极高,一个心理状态好的人, 无疑更有助于其将技术、 作品与个人的精神气质融于一体。 物理即物 质的内在规律, 是 不需经过化学反应即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与特点, 它 主要由物质的材质及性能来决定。 声 乐艺术对一个人的声带、 共鸣腔体以及呼吸系统都有特殊的要求, 所以不是每个人都能 成为歌唱家。 心理、 生理、 物理, 三者的积极性 综合在一起, 就构成了歌唱家的物质及 精神基础。 第三, 初级阶段、 中级阶段与高级阶段的全面。 一个人的声乐学习, 必定要经历一 个由初级到高级、 由不成熟到成熟、 由不全面到全面的过程, 因此, 很多人就将声乐学 习分成了若干个阶段。整体上说,这样教、这样学 都是不错的,只是需要 特别指出的: 12 第二章 石 林教 授“ 三全 面”声 乐教 学法 不要人为的将某些 训练内容硬性地归入到某一个阶段, 而是要将技术性、 艺术性、 思想 性三者以及心理、 生理、 物理三者的结合, 贯穿于任何一个阶段之中。 现实的声乐教学 中, 很多人往往在一个时期集中训练某一项内容、 解决某一具体难题, 一般来说, 这种 模式较多集中于技术性的问题, 他们认为当一个个技术性的难题被攻克, 也就意味着 一 名歌手练成了。 石林教授认为: 如果我们讨论的对象是声音, 这样做当然是不错的; 可 是我们谈论的对象是音乐, 一名歌手拥有良好的声音技巧, 并不等于他就成熟了, 因为 作品情感的表达、 精神气质的塑造、 风格的形成等, 还需要艺术、 思想、 心理等多重因 素的参与。 所以, 他主张歌手从一开始就要协调、 均衡发展, 哪怕是在初级阶段, 也要 注意前两种“三全面”的统一。 第二节 技术性、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全面 石林教授所谓技术性、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全面,既包含了三者 之间需要 统筹兼顾、 有机结合 的意思, 也包含了每一项要求内部 都要尽可能 面面俱到、 均衡发展的意思。他 认为声乐艺术有自己特殊的体系规范, 所有 指标、 要求都是 一个歌手成长过程中不可或 缺的, 一定程度上, 歌 手的艺术生命 甚至由其短板来决定而不是相反, 这正如人们所说 的 “ 木 桶 效 应 ” 。所 以, 一名 歌 手 必 须 全面 磨砺 自 己 的 技 术 、 心智 和意志, 只有不留死 角,才能不留遗憾。 一、 歌唱 技术 性 的 全面 专业演唱不同于一般业 余爱好者的自娱自乐, 它对一名歌手 的演唱技术 , 有着十分 具体而细致 的要求。 1 、歌唱的技术性要素 歌唱 呼吸 呼吸是指有机体与外 界 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 过 程,从生命科学的角 度 上说,人的 呼 吸过程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外呼吸, 包 括肺通气和肺换气;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内呼吸, 指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由于歌唱的发声体为声带, 发声的原动力 是气息, 所以, 歌唱中 的呼吸主要是人的外呼吸。 人维持正常生命的呼吸一般任由自然 状态即可, 不必刻意控制和训练; 然而歌唱中 的气息必须 能够满足作品及情感表达的需 要, 它是随音乐的需要而呼吸, 所 以就存在一个控制的问题。 由于歌唱中呼吸具有极大 的特殊性,所以石林教授将其命名为歌唱呼吸。13 石林教 授声 乐教 学法 及其 特色研 究 歌唱呼吸对呼吸的量 和 质都有十分具体的要 求 。正常成年人在安静 状 态下呼吸一 次 的气体总量为500 毫升, 这叫做潮气量; 当一个人用力吸气, 直到不能再吸为止, 然后 用力呼气, 直到不能再呼为止, 这种呼出的气息总量称为肺活 量, 正常成年男性的肺活 量在3500~4000 毫升, 女子为 2500~3500 毫升, 这些都是呼吸的量, 所以一个呼吸功能 健全、 肺活量大的人就很适合唱歌。 呼吸的质呢?歌唱中呼吸的质主要包括: 一个人呼 吸的力度、 延长度、 爆发度、 控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等, 真正决定歌唱 呼吸的主要是呼吸的质而不是它 的量,所以,肺活量大的人未必就能唱好 歌,肺活量小的人未必绝对不能唱歌。 歌唱呼吸 训练的关键 是 什么呢 ?石林教授根 据 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 践 ,总结出了 四 句十六字: 鼻口同吸、 开喉同步、 喉头同落、 小腹同收。 他认为: 气 息保持于腹 腰及横 膈膜间, 腹部必须有膨胀感 ; 肩、 颈、 臂 自然 放松 ; 呼气时气息控制在小腹, 气息传送 与身体重心成前后反向 ; 高声区气息支撑及发力均在背部和后腰部。 共鸣 物理学上的共鸣是指 物 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 象 ,如两个频率相同的 音 叉,当其中 一 个振动 发声时, 另一个也会发声 。 声乐艺术中的共鸣 借用了物理学中的概念、 说法, 但 却具有极大的特殊性: 人的共鸣腔 体未必与其声带的频率一致, 声带振动时各个共鸣腔 未必就 会产生共振, 所以严格来说, 声乐的共鸣与物理学中所说的共鸣其实不是一回事。 19 世纪时期, 欧洲浪漫 乐派的歌唱家们以为人声放大与物理学的共振是一回事, 因而就 有了所谓胸腔共鸣、 头腔共鸣等说法。 现实生活中, 音响在一定空间内回荡, 空间边界 (如墙壁、 隔板、 空气 等) 既可以反射声音, 又可以使声音混合, 所以, 我们常感觉在 走廊里唱时自己的声音最漂亮, 这实际上是声音传播的问题, 属于音响学的范畴。 所以, 尽管声乐艺术中共鸣腔的说法不甚科学, 但它却有助于声乐教学与演唱时人们对自我生 理状态的调节,有助于人们从感觉体验上来把握歌唱的技术性规律。 共鸣腔体既然可以反 射 并使声音混合,那么 它 的作用 就主要体现在 两 个方面:放 大 声音、 美化声音。 就笔者所见, 国内声乐艺术界对共鸣腔体功能的认识, 认为它可以美 化声音的,石林教授是第一次。 声乐艺术中共鸣腔体主要有五个:胸腔、喉腔、咽腔、 口腔、 鼻腔, 一般来说, 胸腔共鸣多用于中低声区 , 口腔共鸣多用于咬字及中声区 , 喉 腔因少硬质器官加之近于声带而无独立共鸣特征 , 鼻腔因邻近口、咽以及其软骨组成, 多用于柔和音质 , 咽腔因其长度 (含鼻、 口、 喉) 及硬质, 共鸣效果最佳。 石林教授认 为: 人们常说的头腔共鸣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因为呼吸循环中没有一个通道让前五个腔 14 第二章 石 林教 授“ 三全 面”声 乐教 学法 体与头腔相连,而物理学所说的共鸣在声带与头腔之间又 是不可能发生的 。 关于共鸣腔体的运用 , 石林教授提出了“整 体 共鸣”的概念 。他认 为 事实上上五 个 腔体本来就连接在一起, 而且从放大、 美化声 音的角度 来衡量, 孤立地运用某一个或某 几个腔体来训练声音,发现声音并不美,如单纯地运用口腔共鸣,声音会发“白” ,单 纯地运用胸腔共鸣, 声音就显得压抑, 单纯地运用鼻腔共鸣, 声音又显得浊而 怪, 只有 采取 “整体共鸣” , 即全面运用所有共鸣腔体, 声音才会更有光彩, 低音浑厚而不压抑, 高音亢奋、明亮而不 嘶喊。 语言 语言是 以语音为物质 外 壳 、由词汇和语法构 成 并能表达人类思想的 符 号 系统,是 人 们在群居生活过程中诞生的一种传达信息、 表达感情的传通工具。 语言的语音系统本来 就需要转变成音响形式, 而且人类语言的语言音韵又各各不同, 所以, 语言和音乐自古 就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在音乐艺术中, 音乐语言又具有区别于生活语言的极大特殊 性, 于是, 在歌唱中, 音乐语言与生活语言的交相复合, 就产生了既区别于一般生活语 言、又区别于一般音乐语言的新的特殊的要求。 我们所谓的民族声乐, 是取其狭义的, 即以汉语歌曲为主体、 兼含国内各少数民族 语言歌曲的这样 一个范围。 汉语音韵经过数千年的发展, 至今已经有了一整套语音系统 规范, 如汉语的发音基 准是以 标准普通话为基本规范的, 它主要包括 音调、 语调、 节奏、 色彩、 共鸣等要素。 歌 唱中歌词的处理除了要符合汉语音韵的基本要求之外, 还有许多 音乐审美方面的要求, 如要求发音清晰、 饱满、 宏亮, 歌词的衔接必须符合生活语言的 习惯,音乐旋律的运动方向尽可能与语言语音的运动方向一致等。 中国古代关于歌唱中语言的处理方式问题, 早已 有很多成熟的、 系统的总结, 如所 谓字头、 字腹、 字尾, 又如咬字、 行腔、 归韵 , 还有 “字正腔圆” 等 等, 这些都是很好 的总结。美声 唱 法在 中国 遭 遇 一定程度的“ 水土 不 服 ” , 其 中 一个 重要 原 因 就 是 美 声 唱 法的歌唱家们对于汉语语音的处理不符合中国人日常生活语言的习惯。 民族声乐要解决 这一问题,既不能为了追求科学的发声而将民族声乐曲唱成了“假洋鬼子” ,又不能为 了强调母语习惯而损害了发声的科学性与统一性 ,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在二者之间寻找 到一种微妙的平衡。 此外, 还有很多问题与技术有关, 如情感表达整体上属于艺术性的范畴, 但也跟技 术有密切的联系, 如歌者的 眼神、 表情、 手势、 台风 等, 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性 练习 15 石林教 授声 乐教 学法 及其 特色研 究 来弥补; 又如临场心理紧张的问题, 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存 在着心理紧张, 适度的紧张 可以使人更兴奋、 歌唱的欲望更强烈, 过分的紧张会造成肌肉紧张和心理反应迟钝, 这 些也都 可以通过许多技术性手段来 转移注意力、化 解紧张情绪。 2 、歌唱技术的教学与 训练 专业的声乐演唱,技术是一个基本前提,所以声乐学习很难完全通过自学来进行, 它必须在有经验的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循序渐进地来进行, 这样, 教师就成了一个十分重 要的因素。 教师如何教?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很难一两句话说清 。 虽然从整体上说, 专业教 师对于技术的重要是有充分认识的, 但由于每 人对于各项技术的理解、 掌握又千差万别, 所以反映到教学实践 中, 差不多是一个人一个模式 。 有很多学生曾经有这样的疑问: 我 在哪儿哪儿听谁的授课、 讲解, 他 (她) 说的与你说的正好相反, 那么到底是谁对谁错 呀?脱离具体对象、 具体情境, 孤立地将其中某一句话择出来, 确实可能与其他教师说 的正好相反, 这并不意味着两位教师一定有个谁对谁错, 教师究竟是针对谁的什么问题 这样说的, 他 (她) 的语言表述与相关技术性因素、 以及最终音响效果之间到底是一种 怎样的关系, 其这样要求的本意究竟是什么, 该教师本人对于技术的理解、 掌握程度如 何, 等等, 这些问题, 只有结合现场实情才能判定, 所以声乐教学常规的方式必须是 面 对面、 一对一的授课。 当然, 个体性的理解与一般共性之间并不存在根本矛盾, 所以还 是有一些共性的问题可能拿出来探讨 的。 气息 的训练无疑是声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过去常说胸式呼吸、 腹式呼吸、 胸腹 式联 合呼吸等, 这些都是关于气息训练的具体要求。 严格来说, 人的呼吸 系统不包括胸和腹,
本文档为【石林教授声乐教学法及其特色研究(可编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6606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9KB
软件:Word
页数:34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7-10-18
浏览量: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