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语文】2010年高考总复习(大纲版):专题四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和虚词)(练习)24

【语文】2010年高考总复习(大纲版):专题四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和虚词)(练习)24

举报
开通vip

【语文】2010年高考总复习(大纲版):专题四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和虚词)(练习)24【语文】2010年高考总复习(大纲版):专题四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和虚词)(练习)24 过关演练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方永刚既是“知者”, _______是一个“行者”。他通过脚踏实地地_______党的创新理论,使得党的创新理论的威力通过传播者知行统一的人格魅力更好地_______出来。 A.也躬 身体 体现 B.更 躬行 发挥 C.更 躬身 体现 D.也 躬行 发挥 解析:“也”有“同样”的意思;“更”表示递进关系,更进一层。结合给定的语句内容,侧重于谈“行者”,因...

【语文】2010年高考总复习(大纲版):专题四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和虚词)(练习)24
【语文】2010年高考总复习(大纲版):专题四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和虚词)(练习)24 过关演练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方永刚既是“知者”, _______是一个“行者”。他通过脚踏实地地_______党的创新理论,使得党的创新理论的威力通过传播者知行统一的人格魅力更好地_______出来。 A.也躬 身体 体现 B.更 躬行 发挥 C.更 躬身 体现 D.也 躬行 发挥 解析:“也”有“同样”的意思;“更”表示递进关系,更进一层。结合给定的语句内容,侧重于谈“行者”,因此第一个空应填“更”。躬行:亲身实行。躬身:?亲身,亲自;?弯下身子。结合句意,第二个空应填“躬行”。“发挥”在此意思为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体现”是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 答案:B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面对“两会”代表、委员的依法_______,有的官员虽然还不能圆满答复,但都表现出虚心接受、认真反思的态度。 (2)在5月4日结束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杭州市有关部门与中国动画学会签订了合作_______,准备共同培养动漫人才,开发动漫资源。 (3)距离同济大学校庆还有5天,世界各地的校友_______将启程,前往上海参加庆典,共贺母校百年华诞。 A.质对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不日 B.质对 协约 翌日 C.质询 协约 翌日 D.质询 协议 不日 解析:质对:对证,对质。质询:质疑询问。“质对”侧重对某一问题的核对,“质询”侧重对某一问题的疑虑。本题指的是“代表、委员”就疑虑问题询问“官员”,因而应选“质询”。“协议”指国家、政党或团体间经过谈判、协商后取得的一致意见。“协约”指协商订立的条约,一般指大的方面。本题所指对象是两个部门,“协议”更合语境。翌日:次日。前面应该有表示“某一天”的词。不日:要不了几天;几天之内(多用于未来)。本题“将启程”,前面又没有表示“某一天”的词,显然用“不日”才合语境。 答案:D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地球既不像水星、金星那样遭太阳炙烤,也不像外行星那样遭太阳冷落,它吸收阳光适度,(( 因而成为孕育生命、繁衍生命的天然温室。 B.迎接这位伟大航海家疲惫风帆的是一堆堆熊熊大火——为了防止再有人出海,兵部官员焚(( 烧了郑和经营多年的船只和航海资料。 C.作民族识别时,有一条标准是“他们有一种共同的具有历史渊源的地域意识”,这一标准值得我们从地理学的角度仔细捉摸。 (( D.近年来,有学者提出,行为艺术已经将艺术与生活的边界拆除,艺术从高于生活的塔尖走了下来,义无反顾地融入了生活。 (( 解析:C项,捉摸:动词,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式)。例如:难以捉摸、捉摸不定。注意“反复思索”的意思应该用“琢磨”,这里应改用“琢磨”。 答案:C 第 1 页 共 23 页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中国女足姑娘昨日到达武汉,游东湖,爬磨山,逛江城闹市,赏江滩夜景,难得在大赛前奢侈地偷得一日闲情。 (( B.正是凭着坚忍精神,张骞打通西域,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传教,郑和七下西洋,苏东(( 坡吟唱“大江东去”,曹雪芹谱写“红楼”悲歌。 C.我站在畦间的沟里四望,嫩绿的叶子齐整地一顺偃在畦上,好似一幅图案画,心中顿生一种不可名状的快感。 (((( D.由于发表网络歌曲的门槛很低,网友原创的歌曲都可以传到网络上去,这也造成了网络歌曲创作的鱼目混珠。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成语以及易用错词语的使用。D项中的“鱼目混珠”的意思是“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这个地方用“参差不齐”,意思才较为准确。 答案:D 5.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1)近期,中国观众有幸目睹了来自意大利庞贝古城的遗珍,它们清晰地再现了古城被埋没前最后______的情景。 (2)在休斯敦火箭队______的姚明,出席“护鲨行动从我做起”的活动时说:“今后,本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拒绝食用鱼翅。” (3)书的封面设计______于书籍出版发行的整体规划,同时必须结合书的内容特点和读者对象进行构思。 A.时间 效劳 从属 B.瞬间 效力 从属 C.瞬间 效劳 归属 D.时间 效力 归属 解析:瞬间:转眼之间。它比“时间”表示的间隔短得多,(1)句中有“最后”,显然是指短时间。归属:属于,划定从属关系。从属:依从、附属。 答案:B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任何阻碍都不能割断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 (( B.古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古城已经淹没在历史的尘沙中。 (( C.这本书是启蒙老师惠赠的,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它。 (( D.经反复研究,校方决定启用本校精通业务的退休老师。 (( 解析:C项,“惠赠”,敬辞,得体。A项,“割断”指截断、切断,不合语境,应为“隔断”;B项,“淹没”指(大水)漫过、盖过,使用对象错,应为“湮没”;D项,“启用”指开始使用,不能支配“退休教师”,应为“起用”。 答案:C 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井冈山、遵义、延安和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几处_______。 (2)“开发西部战略”的目标之一就是_______我国东西部的差距。 (3)几项调控房价措施相继出台,说明政府_______房价增长过快的态度相当坚定。 A.胜地 缩小 控制 B.圣地 减少 控制 C.圣地 缩小 抑制 第 2 页 共 23 页 D.胜地 减少 抑制 解析:胜地:指有名的风景优美的地方。圣地:指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作用的地方。根据语境(1)句横线处填“圣地”,排除A、D两项。缩小:由大变小,指面积、范围、差距等;减少:指减去一部分。根据(2)句语境,横线处选“缩小”,此题C项正确。 答案:C 8.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这一地区曾一度山洪_______,造成公路被毁、交通中断。 (2)我国的法律明确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有_______的义务。 (3)商业广告不同于公益广告,其主要目的就是_______。 A.暴发 抚养 盈利 B.暴发 赡养 营利 C.爆发 赡养 盈利 D.爆发 抚养 营利 解析:“暴发”着重在突然性,使用范围较窄,一般只用于洪水,有时用于突然发财、得势或突然兴起的个别事物;“爆发”使用范围较广,如火山、火势等。本句说的是山洪造成的危害,应用“暴发”。“抚养”和“赡养”主要是使用对象不同。“抚养”一般用于长对幼,“赡养”一般用于幼对长。该句写成年子女对父母,是晚辈对长辈,应用“赡养”。“盈利”是所获得的利润。“营利”是指谋求利润。商业广告不同于公益广告,主要目的是谋求利润,此处应用“营利”。 答案:B 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中美关系_______动荡,不符合双方利益。 (2)你比他只是_______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 (3)这几天我_______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 A.一再 多少 往往 B.再三 多少 常常 C.一再 稍微 常常 D.再三 稍微 往往 解析:“一再”和“再三”都表“一次又一次”之意,两词的区别有一个主要条件。如用在表示人的主动的动作行为动词前,用“一再”“再三”都可以。如:老师一再嘱咐学生要细心答题。老师再三嘱咐学生要细心答题。但在不是人的主动的动作行为动词前就只能用“一再”,不能用“再三”。(1)句“动荡”的主体不是人,而是“中美关系”,“动荡”只是对“中美关系”状况的一种陈述,(,)句只能用“一再”,不能用“再三”。(2)句中的“稍微”和“多少”都表数量不多,程度不深。二者有时可互换使用,如:他比你稍微胖一点。/他比你多少胖一点。二者的区别在于“多少”一般只能与积极意义的形容词或往大里说的形容词连用,“稍微”则不受这种限制;另外,“稍微”能与表示限制的范围副词“只”连用,而“多少”则不能。(2)句中明明白白地有表限制的范围副词“只”。(2)句只能用“稍微”,不能用“多少”。“常常”“往往”都表“时常、经常”之意,二者区分在“往往”主要指在一定条件下才经常发生的动作,而“常常”不受这种限制;“往往”使用时必须是带有某种规律性的动作,而“常常”也不受这种限制。换言之,“常常”的准确释义是“强调事情或行为动作发生的经常性和频繁性”,“往往”的准确释义是“强调按照经验在某种条件下的情况通常是这样的”。(3)句中“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既没有“一定的条件”,也并不“带有某种规律性”,只能用“常常”,不能用“往往”。 答案:C 第 3 页 共 23 页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既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又有较高素质的人,才能称为完全的或健全的人才。 (B.警方还发现这个邪教组织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网页上就有不少蛊惑人心、反科学的内( 容。 C.在中国和与中国签署协议的37个成员国都将双边协议文本提交WTO秘书处后,WTO中国( 工作组才会组织135个成员国投票。 D.他的艺术见解独到,深刻。近年来,常被应邀到许多高校发表演讲,深受学生欢迎。 ( 解析:A项的“或”是个连词,主要连接词、短语,表示选择关系。“既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又有较高素质的人”,或者称之为完全的人才,或者称之为健全的人才。这主要看叙述的角度。因此A项中的“或”使用恰当。B项中的“就”是个表时间的副词,表示在很短的时间以内邪教组织网站的网页上已有了“不少蛊惑人心、反科学的内容”,使人感到事态发展得很严重。因此B项中的“就”使用恰当。C项中的“与”是个介词,表示关涉对象,即“中国和同中国签署协议的37个成员国”,他们都把“双边协议文本提交WTO秘书处”之后,“WTO中国工作组才会组织135个成员国投票”。可见C项中“与”使用也恰当。使用不恰当的是D项中的介词“被”,“被”表被动、表受事,而“应邀”是接受邀请,也有受事成分。不能说成“被接受邀请”,这样重复累赘。 答案:D 1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公司已被我们收购,大家要抓紧时间做好______和管理工作。 (2)这家商场的购物环境不错,广告宣传也做了不少,但营业额一直很低。______商场得做做市场调查,找找原因。 (3)这些任务很艰巨,但我们必须抓紧干,______早一点完成任务。 A.接收 看来 尽量 B.接收 可见 尽快 C.接洽 看来 尽量 D.接洽 可见 尽快 解析:接收:收受、接纳,依据法令把机构、财产等拿过来;接洽:跟人联系、洽谈有关事项。看来:看样子,看趋势;可见:可以看见,可以想到。尽量:达到最大限度;尽快:尽量加快。 答案:A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第一次庭审时,原告律师向法庭所作的______,揭露了三年来原告在这起家庭暴力案件中遭受虐待的真相。 (2)人应当讲信用,对已经作出的允诺就决不______。 (3)汪曾祺先生终生主要从事创作,即使偶尔也写些评论,甚至这些评论可以归入学术论文一类,______总的说来,他天生就是一个作家,______很难算是一个纯粹的学者。 A.申述食言但/而 B.申述失言不过/也 C.申诉失言但/而 D.申诉食言不过/也 解析:申述:详细说明(理由、来意等)。申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政党、团体成员等对所受处罚不服时,向原机关或上级机关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诉讼当事人或其他公民对已发生效力的判决或裁定不服时,依法向法院提出重新处理的要求。食言:不履行诺言,失信。失 第 4 页 共 23 页 言:无意中说不该说的话。但:表示与前文的转折。不过:用在后半句的开头,表示转折,对上半句话加以限制或修正,跟“只是”相同。而:表示转折或承接。也:表示同样,转折。 答案:A 专业测评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她把心血全部______在孩子身上。 (2)他把精力______在工作上。 (3)______李洪志的歪理邪说欺骗性再大,自焚事件发生后,少数痴迷者也应该醒悟。 A.贯注 灌注 即使 B.灌注 贯注 即使 C.灌注 贯注 无论 D.贯注 灌注 无论 解析:灌注——浇注、灌入;贯注——精力集中;“无论”与“怎样”搭配;“即使”表示让步假设。 答案:B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崇尚美,追求美,就是重视生活情趣,讲究生活质量,这体现了一种现代的生活______和消费时尚。 (2)美国最高法院12月1日就佛罗里达州总统选举计票______举行了听证会。 (3)每当吟诵起宋代晏殊“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诗句,心中就泛起一种______的感觉。 A.理念 纠纷 冷清 B.理想 纠纷 清冷 C.理念 争端 清冷 D.理想 争端 冷清 解析:纠纷:争执的事情。争端:发生争执的事由。冷清:冷静而凄凉。清冷:冷清寂静。 答案:C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第三届国家级终身成就奖——“造型艺术成就奖”和“表演艺术成就奖”在中国美术馆______。 (2)从12月10日开始,发生事故的山西阳泉市所属地方煤矿全部停产______,排查安全隐患。 (3)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并不意味着学习的______。 A.颁布 整顿 中止 B.颁布 整治 中止 C.颁发 整治 终止 D.颁发 整顿 终止 解析:“颁布”指公布,如颁布法令、条例;“颁发”指授予勋章、奖状、证书等。“整顿”指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整治”指整理,修理。“中止”指中途停止,“终止”指停止,结束。 答案:D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全球石油价格不断攀升,中国作为全球能源______大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体系是必要的。 第 5 页 共 23 页 (2)诗人余光中的名作《乡愁》,许多人耳熟能详;至于他与东南大学的一段______,却知之不多。 (3)在社会生活变动______的今天,人文社会科学理当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A.消费 姻缘 频仍 B.消耗 姻缘 频繁 C.消费 因缘 频繁 D.消耗 因缘 频仍 解析:消费:为了生产或生活需要而使用物质资料;消耗:多指精神、力量、东西等,因使用或受损失而渐渐减少。姻缘:婚姻的缘分;因缘:缘分。频繁:(次数)多;频仍:(书)连续不断,屡次(多用于坏的方面)。 答案:C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诗人通过想象创造了诗的形象,读者通过想象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______诗人创造的形象。 (2)尽管希腊在赢得奥运主办权时保证将绿色政策纳入其奥运计划中,但本届奥运会却有着“悲惨”的环保纪录。本周三绿色和平组织对这一未实践环保承诺的行为予以了强烈的______。 (3)从2008年开始到2009年,广东省将滚动评审确定15个左右具有省级______国家级水平的人文社科基地进入重点建设计划,到2010年,使列入建设计划的基地的整体科研水平和参与重大决策的能力居于省内领先、国内先进行列。 A.再现 批评 以致 B.再现 抨击 以至 C.展现 抨击 以致 D.展现 批评 以至 解析:再现:再次出现。展现:显现出。(1)句中,“诗的形象”是由诗人创造的,读者在阅读中只是通过想象使其再现,所以应选用“再现”。“抨击”是指用评论来攻击,与“批评”相比,程度较重。根据语境中主办国的行为及“强烈”一词,选用“抨击”更为恰切。“以至”和“以致”均可表结果,此外,“以至”还可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从“省级”到“国家级”属于范围上的延伸,所以(3)句应选用“以至”。 答案:B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这是我们白家祖辈______下来的秘方,就是掉脑袋,也不能让日本人拿去~ (2)几家上市公司的倒闭,引发了股市的大幅______,证监会对此予以高度关注。 (3)多年来,我养成了一种______,除夕总要到花市挤一挤,观花海,也观人海。 A.流传 振荡 癖好 B.流传 震荡 嗜好 C.留传 震荡 癖好 D.留传 振荡 嗜好 解析:“留传”指遗留下来传给后代,“流传”指传下来或传播开;“振荡”指物理性的,“震荡”可指社会性;“嗜好”是贬义词,多指不良爱好。 答案:C 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经过长时间的演变,鲸和海豚的四肢也逐渐______成了鳍状。 第 6 页 共 23 页 (2)在家庭浓厚的美术氛围的______下,小林也深深地爱上了绘画。 (3)爷爷说他忘不了那一段令人______的往事,也忘不了曾帮助过他的人。 A.蜕化 熏陶 辛酸 B.退化 熏陶 辛酸 C.退化 熏染 心酸 D.蜕化 熏染 心酸 解析:(1)“蜕化”对象指昆虫;(2)“熏染”一般指坏的东西;(3)应为“令人辛酸”。 答案:B 8.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这家医药公司______世界医药行业之首,是因为有三项产品连续获得国际金奖。 (2)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他们在瑞典皇家科学院参加了______仪式。 (3)人民教师孙维刚一生辛勤耕耘,把全部精力______到学生身上,受到广大师生的尊敬和爱戴。 A.跃居 受奖 贯注 B.跻身 受奖 灌注 C.跻身 授奖 灌注 D.跃居 授奖 贯注 解析:(1)应为跻身前几名;(2)“受奖”是指获奖者接受奖励,“授奖”是颁发奖金、奖品或奖状,对象相反;(3)“贯注”可指个人精神、精力等。 答案:D 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我们学习“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一定要______在行动上。 (2)美国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单边主义行动,也引起许多美国人的______。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我们的干部一定当好人民的“公仆”,否则就是对这一称号的______。 A.体现 质疑 污蔑 B.体现 置疑 污蔑 C.表现 质疑 诬蔑 D.表现 置疑 诬蔑 解析:(1)“体现”强调以某一事物为中介得以完成;“表现”多指人或事物自然地显露出某种作风、思想、性质等。(2)“质疑”是提出疑问;“置疑”是怀疑,用于否定。(3)“污蔑”是玷污;“诬蔑”强调无端生造事实,使对方名誉受损。 答案:A 1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老师和同学的误解让班长感到十分______,他把头扭向一边,不愿让同学们看见自己的眼泪。 (2)发言人当即表示,中国中央政府愿意与台湾政府早日接触,在一个中国的______,什么问题都可以谈。 (3)他的诗作大多是关于爱情和人生的玄想,流露着凄惘和______的色彩,但也有一些诗作内容健康、格调明朗。 A.委屈 基础上 神秘 B.委屈 前提下 神秘 C.委曲 基础上 神奇 第 7 页 共 23 页 D.委曲 前提下 神奇 解析:委曲:事情的底细和原委;委屈:受到不该有的指责,心里难过。前提:事物发生或发展的先决条件;基础: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神秘:使人摸不透的,高深莫测的;神奇:非常奇妙。 答案:B 1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学好本民族的语言尚且要花许多气力,______学习另一种语言呢, (2)伪制紫砂壶即系仿冒名家产品,在新壶上直接冒刻上名人的______是作伪手段之一。 (3)他不愿意再跟他们谈下去,就______走了。 A.何况 款式 借口 B.况且 款式 借故 C.况且 款识 借口 D.何况 款识 借故 解析:“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比较,有更进一层的意思;“况且”只表示进一步申诉理由或追加理由。“款式”是“样式、格式”的意思;“款识(,,ì)”是指钟鼎等器物上所刻的文字。显然,作伪者是就壶上所刻的文字弄虚作假,即用冒刻名人题记的手法来提高壶的身价以牟利。可见,冒刻的是“名人的款识”。“借故”“借口”都有假托某种原因的意思,但在用法上是有区别的,主要在于:“借故”的“故”多是虚晃一枪,一般下面并不交代这“故”是什么,而只是径直说出其真实目的,即做了些什么;“借口”则往往先交代出其所“借”的某种理由,然后再接着说出真正的目的。 答案:D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上半年,中国经济出现奇迹,第二季度增长速度高达11.5%,比第一季度提高了0.4个百分点。下半年中国经济是否将继续增长,专家们对此还有______。 (2)在春节联欢晚会的电视转播里传来高原雪山上驻军战士的歌声,嘹亮的歌声中______了他们对亲人的无限思念、对祖国的无比忠诚。 (3)为保证广佛地铁顺利开工,有关部门制定了周密计划,保证人员和设备______到达。 A.争议 贯注 一起 B.异议 灌注 一起 C.争议 灌注 一齐 D.异议 贯注 一齐 解析:“异议”即“不同的意见”,相对于已有的意见而言;“争议”即“争论”;前者并非一种确定的观点,故不可用“异议”。“灌注”多指液体的浇进、流入,也比喻比较抽象的事物的注入;“贯注”指精神、感情很集中,不分散。此处显然用了“灌注”的比喻义。“一齐”表示在时间上同时发生的事情;“一起”则表示在空间上合在一处或在同一地点发生的事情,二者一般不能互换。 答案:C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瞩目______上升的五星红旗,聆听雄壮激越的《义勇军进行曲》,我们心潮澎湃,浮想联翩 (2)手术前,他们把______困难和风险情况都考虑到了,并做了周密的应对安排与准备。 (3)赵颖反复问自己:“这次测试其他同学都通过了,为什么______我不及格,” A.慢慢 重重 偏偏 B.徐徐 种种 偏偏 第 8 页 共 23 页 C.徐徐 重重 恰恰 D.慢慢 种种 恰恰 解析:(1)句语体属书面语,用书面语“徐徐”较口头语“慢慢”恰当;(2)句若用“重重”,则与后面“风险情况”不搭配;(3)句引语表示事实跟所希望的正相反,“恰恰”含“正好”意,用“偏偏”较妥。 答案:B 1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有七情六欲”______不错,但______物欲怎样膨胀,都不应该折损祖国在心目中的光芒和庄严,______真是“欲壑难填”,______作为伟大民族光荣的一员,难道可以置国家、民族于脑后吗, A.当然 尽管 纵使 但 B.当然 无论 哪怕 但 C.固然 无论 纵使 而 D.固然 尽管 哪怕 而 解析:第一个分句表示承认“人有七情六欲”这一事实,也不否认别的事实,应选“固然”;根据第二个空后面的“都”可以断定第二个空应排除“尽管”;最后一个空前后是转折关系,“而”“但”均可。 答案:C 1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从海南省电影公司获悉,以福建省东山县原县委书记谷文昌为______的故事片《公仆》,在我省放映至今已有10 100人次、近160家单位组织了观看。 (2)屈原披头散发,形容枯槁,神情悲怆,他______于汨罗江畔,放不下故国热土和自己永远挚爱的人民。 (3)企业______拥有优秀的品牌,______可能在商业企业的订单形成中拥有更重的砝码。 A.原形 留连 只要/就 B.原型 留连 只有/才 C.原形 留恋 只要/就 D.原型 留恋 只有/才 解析:“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本来的面目;“原型”指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留连”指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留恋”指不忍舍弃或离开。“只要/就”表充分的条件;“只有/才”表必要的条件。 答案:B 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大多数人不会留意到,每一项这样的工程______,都会留下一片建设者的坟茔,他们不再魂归故里,而是永远与这伟大的工程相依相伴。 (2)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企业扩张的根本在于品牌扩张,因此实施品牌______既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之计。 (3)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人们总是把伸张正义的希望______那些有侠肝义胆的英雄身上,因此像鲁智深这样的人才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A.告罄 调和 寄于 B.告竣 整合 寄予 C.告竣 整合 寄于 D.告罄 调和 寄予 解析:“告罄”指财物用完或货物售完;“告竣”指宣告事情完毕,多指较大的工程。“整 第 9 页 共 23 页 合”指调整后组合;“调和”指配合适当。“寄于”指寄托在;“寄予”指寄托。 答案:C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参加G7会议的官员认为,即使油价上涨,但通胀依然处在控制之中。 (( B.“一国两制”是开创性的构思,史无前例,以“一国两制”来解决主权和领土问题以至一((国之内的重大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分歧,是值得推广的。 C.几代人的心愿终于就要在这一代北京人手中实现了。 (( D.校长决定成立以班主任、总务处职员和学生组成的工作小组,负责管理住校生。 ( 解析:A项,“即使”换成“尽管”;C项,“终于”多余,应删去;D项,“以”换成“由”。 答案:B 1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在法庭上,由于离婚一方张军身体的特殊性,无法坐到原告席上,他的父母就将他______在原告席的旁边。 (2)不同的基金,其______模式是不相同的,因此,投资者购买前一定要充分了解,以降低投资风险。 (3)在武汉国际杂技节上,中国杂技演员______的演技,博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A.安置 运行 精湛 B.安置 运作 精彩 C.安排 运行 精彩 D.安排 运作 精湛 解析:“安排”和“安置”都是动词,表示通过适当处置,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置”强调使人或事物有一定位置或适宜安排;“安排”使用范围较广。“运行”指周而复始地运转;“运作”指组织、机构等进行工作,开展活动。“精彩”指美妙、出色,多形容音乐、舞蹈等;“精湛”多指技术、技艺等高超、精深。 答案:D 1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文莱旅游发展局总监赛贾玛鲁汀接受记者访问时说,当局将组团巡访各国,______宣传2008文莱观光年。 (2)现在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比较______,但我们仍应牢记“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导。 (3)早春二月,南国已是阳光和暖,草长莺飞,______偶或南下的冷空气还会使人感到未曾褪尽的残冬寒意。 A.大事 优裕 不过 B.大肆 优越 不过 C.大肆 优裕 但是 D.大事 优越 但是 解析:“大事”与“大肆”感情色彩不同:前者是中性词,后者为贬义词,根据语境应选前者。“优裕”与“优越”是近义词,区别在于搭配对象不同:前者多指生活,后者多指条件、位置等。“但是”与“不过”虽均表转折,但后者语气较轻,适合语境。 答案:A 2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我们进行了合理的分工,______建立了岗位责任制。 (2)由于这些条件的吸引,______收费惊人,许多家长依然趋之若鹜。 (3)与会的很多国家的领导人认为,严厉打击国际恐怖活动无可厚非,但草木皆兵,随意 第 10 页 共 23 页 扩大战争范围,则______轻率。 A.从而 不管 失之 B.进而 尽管 有失 C.进而 尽管 失之 D.从而 不管 有失 解析:“进而”,继续往前,进一步;“从而”,连词,上文表原因、方法等,下文表结果、目的等。“尽管”,连词,前句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反接上文;“不管”,连词,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后面常有“都”等副词与它呼应。“失之”与贬义词相关;“有失”常与中性词或褒义词搭配。 答案:C 21.(2009湖北襄樊高三调研)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戛纳市位于法国东南部,______地中海。它凭借温和的气候、秀丽的风景以及迷人的海滩,与临近的尼斯和蒙特卡洛并称为南欧三大游览中心。 (2)把他批评哭了,并不是我的______,就是因为我太着急了,说得有点过分。 (3)走向成熟是人生的方向,______,恬淡的、平和幸福的人生也离不开成熟。 A.濒临 本意 况且 B.毗邻 本意 况且 C.毗邻 本义 何况 D.濒临 本义 何况 解析:濒临:紧靠,邻近。对象一般为大海等。毗邻:地域互相连接。(1)句后面涉及的对象为“地中海”,因此,应填“濒临”。本意:指原来的想法或打算。本义:指词的原始意义或较早的意义。何况:用于后一分句句首,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况且:用于陈述句,表示后面进一步申述或追加理由。根据语境,(3)句应用“况且”。 答案:A 22.(2009江西高三模拟)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科学传播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谁这样想,谁就会______科学,最终将会危害科学。 (2)领导干部应当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真正______民情。 (3)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______疾病。 A.曲解 体恤 祛除 B.曲解 体察 驱除 C.误解 体察 祛除 D.误解 体恤 驱除 解析:“曲解”多指故意地歪曲地解释,“误解”则指错误地理解;“体察”乃亲身考察,“体恤”为设身处地地给予同情和关怀;“驱除”一般指赶走,“祛除”指除去病患、某种心理状态或邪祟等。 答案:C 23.(2009郑州高三质量检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其实文学作品还有作者______不到的一些远期的效应和永久的魅力。《红楼梦》里面的人物多数是女性,______这些女性形象的悲剧意义及展示出的人性内涵,却远远超出了性别的______。比如王熙凤的形象,她的才干,她的欲望,她的命运,对当今那些才华横溢而又贪欲难遏的风云人物,就有一种特殊的______作用。 A.认识 只是 界线 警醒 第 11 页 共 23 页 B.意识 但是 界限 警示 C.认识 但是 界线 警示 D.意识 只是 界限 警醒 答案:B 24.(2009甘肃河西五市联考)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劳动法》明确规定,试用期是______在劳动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期内的,不存在试用期满才签订 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书模板免费下载企业劳动合同范本下载劳动合同 doc 下载劳动合同法下载劳动合同模板可下载 的问题。 (2)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电视剧《亮剑》播出前并未______宣传,可播出后却成为了人们争相谈论的热门话题。 (3)从美国开始的金融风暴几乎席卷全球,已经使冰岛宣布国家破产,______严重。 A.包含 大事 事态 B.包涵 大肆 事态 C.包含 大肆 世态 D.包涵 大事 世态 解析:包含:里边含有。包涵:客套话,请人原谅。大事:?重大的或重要的事情;?大力从事。大肆:无顾忌地(多指做坏事)。事态:局势;情况(多指坏的)。世态:指社会上人对人的态度。 答案:A 备考资源 一、常见实词辨析 1.包含 包涵 “包含”指里边含有。“包涵”指请人原谅。如:请多包涵。 2.保护 庇护 袒护 维护 “保护”侧重“保”,保卫,护卫,使免受损害。“庇护”重在“庇”,包庇不好的。如:庇护罪犯。“袒护”重在“袒”,偏袒有错的一方,处事不公正。如:孩子有了错误,决不能袒护。“维护”重在“维”,维持原样而不受损害。如:维护合法权益;维护线路。 3.抱怨 埋怨 抱怨:表示怨恨,语义较重。埋怨:表示责怪,语义较轻。“埋怨”的对象可以是自己;“抱怨”无此用法。 4.暴戾 暴力 暴戾:指粗暴乖张,残酷凶狠;形容词。如:暴戾成性。暴力:指强制的力量,武力;名词。如:使用暴力。 5.变换 变幻 变换:指事物的形式或内容的更换。如:变换位置。变幻:指事物的形式或内容不规则地或奇异地变化,不能带宾语。如:风云变幻。 6.辩白 辩护 辩解 “辩白”着重于“白”,说明白事实,一般指在被误会或被指责的情况下进行分辩,使真相大白。“辩护”着重于“护”,用充足的理由为自己或他人申辩。“辩解”着重于“解”,分辩解释,说明见解或言行是正确的或错误不是那么严重。 7.摒除 驱除 都指除去,都用于思想、感情等。如:摒除杂念;驱除疑虑。“驱除”还指赶走。如:驱除蚊蝇。 8.策划 策动 策划:指谋划,筹划。如策划政变。策动:指策划鼓动。 第 12 页 共 23 页 9.充分 充足 充沛 充分:多用于准备、估计、理由、信心、发展等抽象事物。充足:用于光线、水分、养料等具体事物,亦可用于抽象事物。如:理由充足。充沛:侧重旺盛,多用于精力、感情、雨水等。 10.处置 处理 都指解决问题,惩治过失和犯罪。“处理”还指减价出售。如:处理商品。习惯说“严肃处理”“严厉处置”。 11.处世 处事 处世:指跟人往来。如:人心不古,处世不易。处事:指对具体事物的处理。如:处事不力。 12.传颂 传诵 传颂:辗转传布颂扬,如“全村的人传颂着他英勇救人的事迹”。传诵:辗转传布诵读,如“这首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13.篡改 窜改 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贬义。窜改: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如:他将“望洋兴叹”窜改成“望山兴叹”。 14.洞察 洞悉 洞察:指观察得清楚。如:洞察其奸。洞悉:指知道得清楚。如:洞悉内情。 15.度过 渡过 度过:用于与时间推移有关的情况。如:度过假期。渡过:专指从此岸至彼岸,也引申至“渡过难关”等。 16.独立 独力 独立:指不依靠他人。如:独立思考。还指政权、军队自主。独力:指只依靠自己的力量。如:独力经营。(注:“独立经营”指不受制于他人) 17.遏止 遏制 “遏止”重在“止”,使停止;对象多是战争、暴动、洪流等来势凶猛而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遏制”重在“制”,压抑控制,使不发作,对象多是自己的情绪,有时也指敌人或某种力量。 18.反应 反映 反应:指事情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带有被动色彩;名词。如:对他的发言,群众反应冷淡。反映:则指主体把客观存在的情况(包括言论、意见或某种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原封不动地表现出来;动词。如:向上级反映群众意见。 19.仿造 仿照 仿效 仿造:指模仿一定式样制造。如:这些古瓶都是仿造的。仿照:指按照已有的方法或式样去做。如:仿照办理。仿效:指模仿别人的方法、式样等;多用于贬义。如:艺术贵在创新,不能一味仿效别人。 20.妨碍 妨害 妨碍:着重指造成一定障碍,程度较轻。如:妨碍交通。妨害:着重指有损害,程度较重。如:妨害健康。 21.富余 富裕 富余:足够而有剩余。如:富余人员。富裕:指财物充裕。如:日子过得富裕。 22.抚养 扶养 赡养 抚养:爱护并教养;一般指长辈对晚辈。扶养:养活;对长幼皆可。赡养:供给生活所需;特指子女对父母在物质和生活上进行帮助。 23.赋予 付与 给予 第 13 页 共 23 页 “赋予”“付与”都指交给重大任务、命令等。使用对象较“给予”窄。“付与”还指给付。“赋予”“付与”只带名词性宾语。“给予”还可带动词性宾语。如:给予答复。 24.伏法 服法 伏法:指犯人被执行死刑。服法:指认罪。 25.工夫 功夫 工夫:多用于时间方面,如“一会儿工夫”。功夫:多用于本领、造诣方面,如“真功夫”。 26.涵养 修养 涵养:着重指在受到冒犯时能宽容大度,控制自己的感情;修养:指在思想品质、道德情操方面经过一定的锻炼,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27.简洁 简捷 简洁:指说话、行文简明扼要。简捷:?直截了当。?简便快捷。如:算法简捷。 28.聚集 云集 聚集:用于人或事物。如:聚集力量。云集:只用于人,且众多。 29.考察 考查 考察:?实地观察调查,如“考察水利工程”;?深入细致地观察,如“考察南极”。考查:指以一定的标准去检查、衡量的行为活动。如:考查业务。 30.媒体 媒介 媒体:指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如报纸、电台等。媒介:指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如:苍蝇是传播疾病的媒介。 31.披阅 批阅 披阅:意为披览、阅读,如“披阅文稿”。批阅:指阅读并加以指示或批改,如“批阅文件”。 32.披露 透露 披露:?公布,发表,如“披露会谈内容”;?表露,如“披露肝胆”。透露:指泄露或显露消息、意思等,如“透露风声”。 33.品味 品位 品味:动词,“品尝、欣赏”。品位:名词,本指矿石中有用元素或它的化合物含量的百分率,引申为物品质量、文艺作品达到的水平。如:节目的艺术品位较高。 34.起用 启用 前者一般作提拔任用讲,宾语是人,如:大胆起用年轻干部。后者指开始使用,大多指物。 35.清净 清静 清净:指没有事物打扰及水的清澈。清静:指(环境)安静,不嘈杂。 36.驱除 祛除 二者都有“除掉”的意思,但对象不同。“驱除”的对象一般是有形之物;“祛除”的对象是疾病、疑惧或迷信的人所谓邪祟等。 37.申诉 申辩 申诉:是政法术语,重在提出自己的要求。申辩:重在对所受指责申述理由,加以辩解。 38.声明 申明 声明:意为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如“郑重声明”;亦可作名词,表示声明的文告,如“发表联合声明”。申明:指郑重说明,如“申明理由”。 39.推辞 推脱 推卸 推托 都有“拒绝”的意思。“推辞”指拒绝任命、邀请、馈赠等。“推卸、推脱”都有“推辞”之意,但“推卸”使用范围比“推辞”广。如:推卸责任。“推脱”指不肯承担责任,与“推卸”同。“推托”专指借故拒绝,后面带上托词或拒绝的原因。如:他推托身体不舒服,不肯上台表演。 第 14 页 共 23 页 40.委屈 委曲 前者指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如“满腹委屈”;后者指曲折之义,如“委曲的河流”。成语“委曲求全”是指勉强迁就,以求保全,其中“委曲”用的是引申义,不能误写成“委屈”。 41.斡旋 周旋 斡旋:指调解。如:从中斡旋,解决两方争端。周旋:多指交际应酬;还用于军事。如:同敌人周旋。 42.降伏 降服 降伏:指制服,使驯服,如“降伏妖魔”。降服:指投降屈服,如“缴械降服”。 43.形迹 行迹 形迹:?举动、神色,如“形迹可疑”;?痕迹,如“不留形迹”。行迹:指行踪,如“行迹无定”。 44.演变 演化 演变:既用于自然界,也用于人类社会。如:思想的演变。演化:一般用于自然界。如:动物的演化。 45.湮没 淹没 “湮没”指埋没。如:湮没无闻。“淹没”指水漫过,也比喻盖过。如:讲话被掌声淹没。 46.侦察 侦查 侦察:指为弄清敌方情况而进行的军事活动。侦查:指公安、检察机关为确定犯罪而进行的调查。 47.周到 周密 都指不疏忽。周到:着重全面。如:服务周到。周密:着重在细密。如:计划周密。 48.制订 制定 制订:创制拟定,重在“订”,草拟过程。如:制订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制定: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重在“定”,决定。如:制定政策。 49.中止 终止 中止:意为“中途停止”,如“刚做了一半就中止了”。终止:意为“最终结束、停止”,如“三年后合同自然终止”。 50.自制 自治 自制:指自己制造,如“自制墨水”;又指克制自己,如“自制能力”。自治:政治术语,指对自己的事务行使一定权力。如:民族区域自治。 二、常见易混虚词辨析 1.按照 依照 遵照 都是介词。“按照”重在引进动作行为的凭借和根据,如“按照事实说话”。“依照”重在强调以某事为根据完全照办,法律条文使用“依照”多,如“依照刑法第×款第×条”。“遵照”多用于介绍行为依据的重要原则、指示和精神,如“遵照上级的指示办事”。 2.毕竟 到底 毕竟:表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终归。如“旧历年底毕竟最像年底”。到底:表经过变化或曲折最后实现的情况,用在疑问句表追究。如“新方法到底试验成功了”“火星上到底有没有生命”。 3.不免 未免 都是语气副词,作状语,用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区别是:“不免”是“免不了”之意,用来加重句子的语气,有时还可以作谓语,如“老栓见这样子,不免皱了皱展开的眉心”;“未免”用来缓和句子的语气,不能作谓语,如“这封挂号信倘要遗失,未免可惜”。 第 15 页 共 23 页 4.诚然 固然 诚然:表肯定语气,语气重;表让步,语气比较轻。如:发牢骚,诚然也不可少,然而纸上谈兵,终不免书生之见。固然:表示肯定语气,语气较重,但比“诚然”稍轻;表让步,语气也较轻。如:茶馆固然不大,不过生意还是兴隆。 5.从而 进而 从而:用来引出目的或结果,表相因相成关系。例:乡党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从而推动了生产的迅速发展。进而:表示在前一个行动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行动,表递进关系。例:必须首先解决物质生活问题,然后才能进而解决文化生活问题。 6.大概 大约 约莫 这三个词都表示估计,都是副词。大概:侧重于表示不十分精确或不十分详尽,如“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台没有打领结”。大约:侧重于表示估计的数目不十分精确,如“从花开到果子成熟,大约得三个月,看来我是等不及在这儿吃鲜荔枝了”。约莫:侧重表示对数目或时间的估计,如“约莫一袋烟的工夫,老人又转了回来”。 7.对 对于 关于 都是介词。“对”和“对于”都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在一般情况下,二者可以通用,凡能用“对于”的地方均能改为“对”,如“他对(对于)工作很负责”。但它们又有一些不同的地方:第一,当“对”含有“对待、向”等意味时,“对”不能换成“对于”;第二,当“对”用在助动词、副词之后时,“对”不能换成“对于”;“对”多用于口头语体,“对于”的色彩庄重些,更适合书面语体。“关于”是限定、提示关联到的人或事物范围的介词,有时可跟“对于”互换。如“关于(对于)这个问题的处理,我完全同意”。但它们又有明显的区别:第一,指出明确的对象用“对于”,不用“关于”;表示某种范围,用“关于”,不用“对于”。第二,“对于”可用在句首,也可以用在句中,而“关于”只用于句首,如“我对于这个问题很了解”,不能说成“我关于这个问题很了解”。第三,“关于”构成的介宾短语常作定语,常常单独作文章的标题,而“对于”构成的介宾短语多作状语,不能单独作文章的标题,只有当它与名词组成偏正短语时才能作标题。 8.果然 居然 竟然 三者都是副词,经常用作状语,都表明预想和结果的关系。其区别是:“果然”含有表示结果和预想一致,含有“真的、果真如此”的意思,如“等到第二天早晨,山头上的云雾果然消散了”;“居然”表示结果和预想的相反,含有“没有料到真会是这样”的意思,如“现在居然有了一头牦牛,怎么不叫人高兴呢~”“竟然”也表示结果和预期的相反,多用在不好的方面,指“不应该这样而这样”,常用于假设句,语气较重,如“为了种出不落桃的棉花,他竟然遭受到那么残酷的迫害,经历了那么严重的斗争”。总之,主观愿望与结果一致的用“果然”,主观愿望与结果不一致的用“居然”和“竟然”。 9.基于 鉴于 都是介词。“基于”主要表依据、根据。如“基于上述理由,我不赞成他当班长”。“鉴于”含有“觉察到、考虑到”的意思,多指可以引以为鉴或作为经验教训的事,如“鉴于上次比赛各自为政的教训,我不赞成他当队长”。 10.几乎 简直 二者都是副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作状语,表示强调。其区别是:“几乎”表示“相近、差不多”的意思,着重强调两者相差甚微,如“在小村子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简直”还含有“表面好像不是、实质上就是”的意思,强调程度比“几乎”深,如“今日的洞庭湖,简直是一个用珍珠缀成的崭新世界~” 11.继而 既而 “继而”,状态副词,表发生的两事紧紧相接,如“我先是一惊,继而暗暗佩服他的才能”。 第 16 页 共 23 页 “既而”,时间副词,表两事发生的时间相继不久,如“既而雨停了,我们继续攀登泰山”。 12.径直 径自 都是副词。“径直”指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弯,不间断,如“放学后,他径直到文化广场去了”。“径自”指自作主张,擅自行动,多含贬义。如:“他不听师长的劝告,径自离校出走,时间长达两个月。” 13.况且 何况 二者都指在已经举出的理由之外,再追加或补充一层理由,相当于口语里的“再说”,都是连词。其区别是:“何况”常用在反问句里,表示甲事物已是如此,乙事物当然更是如此,相当于口语里的“甭说、甭提”(但“甭说”“甭提”没有反问语气)这一类用法,而“况且”没有这种用法。如“上海地方那么大,况且你又不知道他的地址,一下子怎么找到他呢,”“他连最基本的字都不认识,更何况写文章了”。 14.偶尔 偶然 二者都是副词,都指不经常。其区别是:“偶尔”是说次数极少,如“他常常写小说,偶尔也写诗”;“偶然”除了表示次数少之外,还有“不是必然的”意思,还可以构成“偶然性”,如“他偶然遇到了一个阔别多年的同学”。 15.尚且 姑且 二者结构相似,但词性和语法功能不同:“尚且”是连词,表示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为衬托,下文常用“何况”等呼应,表示进一层之意,如“为了人民,流血尚且不惜,更别说流这点汗了”;“姑且”是副词,表示暂时地,如“我这里有两间房闲着,你们姑且在这里住着”。 16.通过 经过 二者都是介词。“通过”指以人或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达到某种目的。如“通过学习《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同学们提高了认识”。“经过”指引进某个过程,说明由于这个过程的完成使得其他情况发生了变化。如“他经过长期的研究、试验,终于出色地掌握了果树嫁接技术”。 17.往往 常常 往往:表通常情况下一般怎样或可能怎样,常带有规律性或推论性质。例:那种以松散闲适为乐的人,往往是事业心不强的人。常常:指动作行为重复的次数多,不一定有规律性或推论的性质。例:他学习努力,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18.向来 从来 二者都是副词,表示某种行为、状态或情况从过去到现在都一样。其区别是:“向来”是“一向”的意思,口语和书面语里都用,如“但他向来把官场看得太高,以为文明至今,到他们才开始严酷”。“从来”表示“从开始到现在都如此”,强调的语气较重,用于肯定或否定句都可以,含有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语气,如“他从来不把自己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19.一齐 一起 “一齐”指同时或全部,如“所有的机枪一齐扫射”。“一起”表示一块或同一处所,或表示同时,应用范围广,如“与人民大众站在一起”。 20.以至 乃至 以致 以至:?连接两个或几个有时间先后、数量多少、程度高低、范围大小等关系的词或短语,其关系是递进的,一般用在最后一项前,有“直到”“一直到”之意。例:来听课的有校内的学生,有助教、讲师以至教授。?用在后一分句开头,表示后一分句的情况是由前一分句的情况程度加深而形成的。例:他把课文念得非常熟,以至有些地方都能背出来。乃至:文言虚词,用法同“以至”?。例:有些产品造型、结构十年、二十年乃至三十年不变样,太陈旧了~以致:表示由于前述原因而造成的结果,大多是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的结果。例: 第 17 页 共 23 页 他的腿受了重伤,以致几个月都起不来床。 21.因为 由于 二者都是连词兼介词,都可表示原因;作连词时,都可连接分句。“因为”常和“所以”搭配,不同“因此、因而”搭配。“由于”可以同“因此、因而”搭配。“因为”可以用于后一分句,“由于”不能。作介词时,都可以和后面的词语组成介宾短语,放在主语的后面或前面,在口语里,“因为”比“由于”常用。如“他今天不能来上班,因为他病了”“由于工作太忙,因而照顾不了孩子”。 22.与其 宁可 二者都有把两件事加以比较,衡量得失,选取其中一件的意思,都是连词。其主要区别是:“与其”用于取舍关系的复句中,常和“不如”一词相呼应,表示舍此取彼;“宁可”相当于“宁愿”,常和“决不”相呼应,表示取此舍彼,如“与其这样提心吊胆地见到你,还不如不见你”“他宁可自己吃点亏,也决不亏了广大人民群众”。 23.暂且 姑且 权且 三者都是副词。“暂且”有“姑且暂时”的意思,表示发生这种情况是暂时的,重在强调时间短暂,稍稍带有让步的意味。如“主任不在,让小丁暂且顶一下,你看怎样,”“姑且”有“先”“不妨”的意思,表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将就一下,以后再作结论,重在强调让步,如“姑且承认你说得都在理,但你无论如何也不应打人”。“权且”,有“暂时只能”的意思,指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这样,如“校长不在,会议权且由杨老师代替参加”。 24.逐步 逐渐 逐步:指一步一步地发展,有明显的阶段性,多用于人的有意识而又有步骤的变化。例:我们一定能逐步改造沙漠,使之变成耕地和牧场。逐渐:没有明显的阶段性,多用于事物缓慢的、自然而然的变化。例:盆里的水逐渐浸渍字迹,字慢慢地模糊起来。 25.左右 上下 二者都是助词,用在数词或者数量词后面,表示约数。“左右”“上下”前面的数目必须是确定的,不能是约数,同时数词或者数量词前面一般不用“约”“大约”等副词。但是,“上下”是不表示时间的约数,而“左右”可以。如“九点钟左右,江津号颤抖着启航了”“王大爷看上去也就是七十岁上下的年纪”。 作文技巧点拨(四)布局谋篇的技巧 要义解读 谋篇布局被人称之为文章的“骨骼”。古人云:“凡制于文,先布其位,犹夫行阵之首次,阶梯之有依也。”梁启超倡导的作文法也是一贯主张把布局谋篇放在训练的首位,而把字句末节放在次要地位。布局谋篇是文章内容的组合构造,是文章思路的外现。文章内容、主旨都要通过结构来加以突现,所以轻视文章的布局谋篇,势必会影响作文的质量,影响考场作文的成绩。 技巧点拨 布局谋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维的条理性,二是篇章组织的技法。前者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构思;后者是从文章的局部来分析,如首尾与过渡等。 一、思维的条理性 思维的条理性实际上是一个文章构思(布局谋篇)的问题,是指从整体上构建文章的框架。 怎样使文章具有条理性呢,下面以记叙文和议论文为例加以说明。 1.记叙文 根据其叙事特点,可按一般事物发展顺序,也可运用倒叙、插叙,设置悬念,先抑后扬,欲擒故纵等,使行文跌宕多姿,富于变化,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较复杂的记叙文还可以有双 第 18 页 共 23 页 线甚至多线并进、“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等传统手法技巧,使文章更具风采。 如2008年辽宁卷一考生的作文《笑》,就是一篇比较成功的记叙文。考生通过自己一次乘坐公交车的经历,耳闻目睹了一些成年人的不文明行为。布局谋篇很有特色,选材比较典型,一个青年男子,一个青年女子,他们代表了一类青年人的基本道德素质,细节描写很有张力。情节安排一波三折,善于运用一些表现手法,如用欲抑先扬法刻画了青年女子外表光鲜、内心丑陋的形象。题目为“笑”,一语双关,发人深思。整篇文章,布局谋篇井然有序,深得章法。 2.议论文 议论文的结构通常分为并列式、总分式、层进式和对照式四种。 并列式:先提出总论点,然后列出分论点,从几个方面对总论点加以阐发,几个层次的联系是平等并列关系。并列式是议论文中最基本的结构方式。 总分式: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根据中心论点中提到的几方面内容,逐项展开论述;或围绕所要论述的中心问题,在逐步论述分论点的基础上先分说,再总说,即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概括。 层进式: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 对照式:在论证中,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事物(或意思)来烘托某一事物(或意思)。 这些结构特点不难把握,但在构思时,怎样选择论据进行论证决定着结构的形式,它是行文思路的重要体现。因此,下面结合组材以论据为切入点来看看如何安排议论文的结构。 (1)点面结合法。“点”是新鲜生动、比较独特的某个事例,“面”是与“点”内容相映的,同样是有针对性、典型性的一般事例。“面”与“点”配合起来,能使文章显得充实饱满,增加说服力。 如2008年全国卷?一考生的作文《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几段议论。 谁是最可爱的人,眼前浮起一位老人的形象,一幕幕,一场场,诉说着共和国总理的衷肠。你看,地震发生的当天下午,他不顾个人安危,走向灾区,打响全面抗震救灾的战役;你听,当他听说由于桥梁倒塌,彭州市有10万群众被堵在山中,救灾人员和物资无法运入时,他在电话里大喊:“我不管你们怎么样,我只要这10万群众脱险,这是命令~” 这是怎样的一位总理啊~无时无刻,人民始终在他心上;面对灾难,他始终走在前线~这样的总理,难道不是最可爱的人吗, 谁是最可爱的人,眼前浮起一组组画面,一幕幕,一场场,演绎着共和国卫士的风采。第一时间支援灾区,第一个到达核心震区,第一个救出废墟下的生命不是为了争功,而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解放军来了,我们就不怕了~”人民的信赖鼓舞他们决不放弃。无数生命因为他们的到来而得到重生。 这是怎样的一群战士啊~一分一秒,努力抢救人民生命;面对灾难,舍小家顾大家,为人民群众甘洒热血~这样的士兵,难道不是最可爱的人吗, 我明白了,我不在寻找,也无须寻找,最可爱的人就在灾区,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整个中国。 (评述)这几段文字就是很好地做到了点面结合,先点(举例)后面,展示一个个事例,然后进行议论升华,上升主题,紧扣文题。点面结合,思路清晰,有说服力。 (2)正反对比法。用内容相反的两个论据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说明论点。 如2008年全国课标卷(海南、宁夏)一考生的作文《放生背后》,文章一开始用陆游的诗歌敲开每个人心怀善念的心扉,接下来,考生列举佛教经典中关于放生的注意事项,材料新鲜,激发阅卷者的阅读兴趣。然后又剖析当今如材料中的人,正好违背了上文所述的注 第 19 页 共 23 页 意事项,形成鲜明的对比。文章由买鸟人到卖鸟人,鞭辟入里地分析两者的区别,强烈抨击卖鸟人的恶行,体现了思考的深度。整篇文章,对比鲜明,鞭挞世相,简短有力。 二、篇章组织的技法 我们着重对文章的首尾与过渡进行分析。明谢榛云“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元人乔梦符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凤头”指开头小巧玲珑,俊秀漂亮;“猪肚”指文章的主干饱满充实;“豹尾”指文章的结尾结实有力,色彩斑斓,卒章显志,启人深思。而联系这三者的纽带就是“过渡”。《考试说明》中特别要求的“文气连贯”就是指段与段之间,一段内层次与层次之间要有内在联系。这个“内在联系”就靠“过渡”来体现,使之做到“连贯”“得体”。总之,开头要小巧而俊秀,结尾要华美而有力,过渡要机动而灵活。 范文引航 高考回眸 (2008全国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 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胡锦涛、温家宝等党政军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 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队、医疗队、工程抢修队迅速进入灾区。港台救援队和国际救援队飞抵灾区。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汇聚灾区。救援物资从水陆空源源不断运进灾区。 一位中学教师趴在讲台上用生命保护了下面的四个学生。一位失去15个亲人的县民政局局长连续指挥救灾五天只睡了七个小时。幸存者的生还奇迹在不断突破,100小时、150小时、196小时 中央电视台24小时播报。19日14时28分举国哀悼。 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捐款、献血、义演、关注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2008年高考作文全国卷?继续延用材料命意作文的思路,不过立意更加贴近现实,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的精神。也很好地体现了命题人的情感指向,责任感、使命感。立意没有难度,但这并不意味着降低了写作难度,熟悉不代表真正关注,能说不代表就能写好,捐款默哀不代表灵魂深处真正受到触动,所以立意是否深刻,情感是否真挚感人,材料是否有说服力,结构是否明晰,语言是否通顺而且能够打动人,做好需要一些真功夫。从立意来说,面对多灾多难的祖国,不同的社会阶层都奉献了自己的力量,因此可以从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责任这个角度切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同的社会角色都可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在祖国母亲需要的时候,随时为母亲奉献力量和爱心。也可以从爱心这个角度写,为灾区人民送一份温暖,为震区重建家园出一份薄力。总之围绕奉献、担当责任这些角度应该都符合题目要求。从文体上看写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文体都可以出彩,但文体必须明晰,不能写成四不像作文。 佳作示例 自豪,我的祖国~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时刻: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巨大的震动裂开了祖国母亲那美丽的面庞。这一时刻,时间凝固了,定格的是一张张恐惧的脸。地震,震伤了这个正在腾飞的古老民族,撕裂了她的胸膛;然而,地震却震不碎她的心灵,震不垮她的情怀 “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这是胡总书记和温总理赶到灾区发出的第一声号召。忘不了 第 20 页 共 23 页 温总理迎着风雨、踏着泥泞赶到灾区时那焦急的眼神;忘不了他看到遇难学生的一排排书包时,含泪的双眼;忘不了他带病向人民子弟兵呼喊:“是人民养育了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忘不了他抱着失去双亲的灾区孤儿,坚定地说:“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这一切的一切,只因他把人民装在心中。一位外国记者说:“真不敢相信,那位站在瓦砾前双手沾满泥土的老人,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温总理,时刻牵挂人民、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好总理,怎能不让我为拥有这样的领导人的祖国而自豪~ 一位母亲,结束生命的姿势令人不解,她双膝跪地,像是在祈祷什么。等救援人员发现她时,她的身体已经僵硬,却好像在保护着什么。当救援人员在她身下狭小的空间里,找到一个熟睡的婴儿时,一切答案都明了了。医护人员马上打开婴儿身上包裹的被褥,检查孩子有没有受伤,这时他们发现了一个手机和一条已编好的信息:宝贝,如果你能活下来,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这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啊,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留下了如此温暖的话语。拥有这样的母亲,叫我怎么能不为祖国而自豪~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积极捐款捐物,有的志愿者甚至辞退工作亲自到灾区帮助救援。学校的学生,工厂的工人,医院的医生护士,此刻都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中国人~身边的好多同学掀起捐款热潮,踊跃为灾区人民献上绵薄之力,不惜掏出自己身上所有的零花钱;全国各地的采血站、移动采血车的门外更是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在人们脸上,显示出各种各样的神情,但只有一种是它们所包含的共同含义:希望。全国各地的捐款、献血、义演、关注不一样的表达,同样的爱心。拥有这样的人民的祖国,叫我怎么能不为之自豪~ 地震,震碎了祖国的山河,却震不垮祖国的意志和情怀。在大地震中,伟大祖国所涌现出的公仆情、人民情、亲情、友情、师生情融合成一股宏大的动力,推动着祖国勇敢地站起来,重整山河,继续向前进。这样一个伟大的祖国,叫我怎么能不为之自豪~ 自豪啊,为我的祖国~ 亮点透析 文章紧紧围绕“自豪,我的祖国~”这一主题,从三方面展开论述,全文思路清晰,内容翔实,点与面有机结合,布局谋篇,开合有度。标题、结尾遥相呼应,有力彰显主题。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小节,分别选取总理、一位遇难母亲、全国各地的支援等材料,从“公仆情”“亲情”及“人民情、同胞情”,展示灾难发生后中国人民为战胜灾难所做的种种努力,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民族精神。字里行间融入了深情(如开头一段的“地震,震伤了这个正在腾飞的古老民族”以及下文的“这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啊,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留下了如此温暖的话语”等);“叫我怎么能不为之自豪”一语反复出现,增强了感染力。 实战演练 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青年落榜后十分灰心,心中一片黯淡,烦闷之际不由地走到一座庙里。主持见他垂头丧气,问了缘由后,便指着树荫筛下的斑驳的阴影说:“年轻人,这是什么,”“阴影呗。”主持说:“错了,那是阳光呀~” 青年顿悟,又锲而不舍地努力起来,最后终于如愿以偿。 在生活中,你也许有类似的经历、见闻或感想吧,请以“阳光与阴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2)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3)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阳光与阴影”是个形象的话题,其象征意义非常明确,表面指的是太阳发出的光和因被物体遮蔽不见阳光的地方,本意说的却是人生的哲理。每一个人都有可能身处顺境或逆境, 第 21 页 共 23 页 身处顺境,会使人感到前途一片光明,到处充满阳光;身处逆境,会使人心中一片黯淡,失去信心和希望。这是一个辩证的话题,顺境中包含着出现逆境的因素,逆境中也充满着产生顺境的转机,关键在你用怎样的心境对待它。就像树荫筛下的斑驳的阴影,有人看到的是阳光,有人看到的是阴影。人生也是这样,任何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不可能都是逆境,也不可能都是顺境,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人生的真谛,进而改变自己看问题的角度,改变你的命运和前途,让自己的一生焕发出灿烂的光彩。 优秀例文 让心灵洒满阳光 人的心境,像天空一样,有时会阳光灿烂,有时却会阴霾密布。 曾有一位画家,画了一幅自我感觉非常完美的画,他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于是便将画拿到街上挂了起来,并请路人圈出画上的缺点。过了一天,待他将画带回家观看时,画上到处都被圈了出来——没有一处优点,他心灰意冷,悲哀极了,决心停笔不再作画。后来他的朋友建议他再试一次,不过这次是请路人圈出画上的优点,待他再次将画拿回来看时,他大吃一惊:原来被圈上认为不好的地方,现在也被圈上了——没有一处缺点。于是,画家重新拿起画笔,满怀信心地画了起来,最终,他成了一位举世闻名的画家。 同样一个人,何以会出现如此不同的结果,无疑,是画家的心境起了作用。第一次让别人评画,给满怀希望的画家泼了一瓢冷水,浇灭了他心中的希望,使阴影笼罩心情;第二次让别人评画,却让他的心里充满了阳光,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满怀信心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或许,类似这样的故事,我们也曾遇到过。 有一次,我和一位同学去登山,登了一半,我就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了。这时的双腿仿佛有千斤重,全身的力气连喘气都不够用,更不用说爬山了。可抬头望望前方,陡峭的山峰越看越高,曲折的山路越看越长,仿佛你爬多少山就高多少,你走多长路就长多长,简直是儿时追月时的情景。我开始担心自己能否到达山顶,干脆一屁股坐了下来,再也不想走了。这时,我的同学指着山下喊了起来:“快看,我们已经爬了这么高了~”我转过头来看看自己走过的路,真的,不知不觉我们竟走了那么长,爬了那么高,山路像一条长长的绸带,平静而飘逸地系在我们脚下,我从来还没有走过这么长的山路,我开始钦佩起了自己,既然已经爬了这么高,剩下的也一定能爬。这样想着,身上仿佛也有了劲,两腿也轻快了许多,山路似乎不再那么难走,最后终于登上了山顶。 由此,我想到,在我们人生路上也有一座座高山,要想登上这一座座高山,首先应搬掉心上的一座座大山,让灿烂的阳光洒满心间,照耀着你前进。否则,就会让心上的山把我们压垮。 这令我想起另外一个故事。 美国有一位叫亨利的青年,三十多岁了仍一事无成,他整天唉声叹气,觉得自己一无所长,只能荒度人生。 一天,他的一位好友拿着一本杂志找到他,认真地说:“这本杂志里讲拿破仑有一个私生子流落到美国,这个私生子又有一个儿子,他的全部特点跟你一样,个子很矮,讲的也是一口带法国口音的英语”亨利半信半疑,拿起那本杂志想了很久,终于相信自己就是拿破仑的孙子。 此后,亨利完全改变了对自己的看法。以前,他以个子矮小而自卑,如今他欣赏自己的正是这一点,“矮个子真好!我爷爷就是以这个形象指挥千军万马的!”以前,他觉得自己英语讲得不好,而今他以讲带有法国口音的英语而自豪!当遇到困难时,他会认为“在拿破仑的字典里没有‘难’字”。就这样,凭着他是拿破仑孙子的信念,亨利走出了心中的阴霾,走进了自信的阳光里。他微笑着走出家门,轻松地去寻找工作,无论做什么都全身心地投入, 第 22 页 共 23 页 他相信自己能行,因为他是拿破仑的后代。三年后,他成了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长。 后来,他请人调查自己的身世,才知道自己并不是拿破仑的孙子。但他说:“现在我是不是拿破仑的孙子已经无关紧要了,重要的是我懂得了一个成功的秘诀:当我自信时,成功就在向我靠近。” 亨利的成功,是那本杂志中关于他“身世”的信息,给他阴沉的心灵洒满了接纳自己、相信自己,甚至欣赏自己的阳光,在这阳光的照射下,他竭尽所能去工作、去生活,最终取得了成功。 人的心境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何不让自己的心灵洒满阳光,去收获阳光照射下的累累硕果呢? 亮点透析 文章开篇点题:“人的心境,有时会阳光灿烂,有时却会阴霾密布”。然后以“画家让人评画”“登山的经历”和“亨利的故事”来共同演绎“阳光与阴影”这一话题。首段提纲挈领,统领全文,全文纲举目张,眉目清楚。写作素材丰富,内蕴丰厚,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第 23 页 共 23 页
本文档为【【语文】2010年高考总复习(大纲版):专题四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和虚词)(练习)24】,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2497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0KB
软件:Word
页数:45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6-13
浏览量: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