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doc】广州港:从石门到虎门——历史时期广州港口地理变化及其对城市空间拓展的影响

【doc】广州港:从石门到虎门——历史时期广州港口地理变化及其对城市空间拓展的影响

举报
开通vip

【doc】广州港:从石门到虎门——历史时期广州港口地理变化及其对城市空间拓展的影响【doc】广州港:从石门到虎门——历史时期广州港口地理变化及其对城市空间拓展的影响 广州港:从石门到虎门——历史时期广州港 口地理变化及其对城市空间拓展的影响 第28卷第3期 2008年5月 热带地理 TROPICALGEOGRAPHY Vb1-28,NO.3 Mav,2008 广州港:从石门到虎门? 历史时期广州港口地理变化及其对城市空间拓展的影响 梁国昭 (广州地理研究所,广州510070) 摘要:广州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始发港之一.由于自然与人为的原因,2000多年来广州的水陆...

【doc】广州港:从石门到虎门——历史时期广州港口地理变化及其对城市空间拓展的影响
【doc】广州港:从石门到虎门——历史时期广州港口地理变化及其对城市空间拓展的影响 广州港:从石门到虎门——历史时期广州港 口地理变化及其对城市空间拓展的影响 第28卷第3期 2008年5月 热带地理 TROPICALGEOGRAPHY Vb1-28,NO.3 Mav,2008 广州港:从石门到虎门? 历史时期广州港口地理变化及其对城市空间拓展的影响 梁国昭 (广州地理研究所,广州510070) 摘要:广州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始发港之一.由于自然与人为的原因,2000多年来广州的水陆环 境不断发生变化,历代港口码头的位置也随之发生变化.从石门之南的兰湖古码头到今天虎门之南的南沙港码头, 港口位置经历了一个大体由北而南,从西向东的迁移扩展过程,这一过程同时也对城市的空间拓展产生引导作用, 对城市形态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广州港;石门;虎门;广州古地图:城市拓展 中图分类号:K90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21(2008)03—0247—06 广州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始发港 之一,是一个历2000多年而不衰的港市.以城带 港,以港兴城,港城结合,互动发展,这是广州城 市发展历史的一条主线.广州之所以在很长历史时 期内保持我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的地位,除了 有政治经济方面的因素之外,更有自然地理方面的 原因.北靠南岭,南濒大海,三江汇集,腹地广阔, 这样的形势使古代广州具备极其优越的交通地理条 件.由于自然与人为的原因,多年来广州的水陆环 境不断发生变化,港口,码头的位置也经历了一个 大体由北而南,从西向东的迁移扩展过程,这一过 程同时也对城市的空问拓展产生引导作用,对城市 形态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前人对古代广州水陆变迁以及广州作为古代海 .由 上丝绸之路重要始发港做了大量研究工作Il.引于当时条件所限,许多研究工作未能应用更多古地 图资料.由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主持编纂的《图 说城市文脉——广州古今地图集》(暂名)于2004 年立项,经几年努力,已基本完成编纂工作,计划 在年内出版.图集收集复制了珍藏于国内外图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馆, 博物馆,档案馆等的自明永乐年问至2O世纪上半叶 约550a的大量有关广州的古地图和图片,这些地 图和图片蕴含了十分丰富的有关广州城市发展的历 史地理信息,弥足珍贵.其中有些图在国内还是首 次见到.本文试图通过对图集中相关图件的解读, 结合历史记载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历史时期广州 港口地理演变作一次诠释. l广州成为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 要始发港的地理基础 2000多年广州港的繁荣,有赖于港口同广大腹 地,特别中原地区的交通联系.在铁路,公路,航 空等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兴起之前,内河航运一直是 我国东南部地区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手段,尤其在岭 南地区,山地丘陵广布,地形起伏崎岖,古时森林 翳密,瘴气逼人,陆路交通极为不便的条件下.但 岭南密集的河网和丰富的水量,却为水上交通运输 提供了便利.古人从中原或从江南,西南地区入岭 南,几乎必循水路.2100多年前的《淮南子?原道 训》就说过:"九嶷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古人 乘船从长江水系的湘江,赣江等河流上溯至南岭山 麓,转陆路越过分水岭隘口,进入珠江流域,复登 舟沿珠江水系诸河顺流而下可直抵广州.相反方向 亦然.这里,跨越南岭的交通,就显得十分重要. 早在秦汉时期就有多条跨越南岭的古通道,其中最 着名的有5条,即五岭通道.从西到东分别为越城 岭道,萌渚岭道,都庞岭道,骑田岭道,大庾岭道. 这5条通道南北两端分别连接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通航河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许多古地图都 详尽标示了岭南地区的山水分布.明嘉靖《广东通 志》的广州府地图,清晰绘画了珠江水系同五岭的 连接,其中都庞岭的位置在芒(萌)渚岭之东,与 今不同.《永乐大典》的"广州府境之图",对连接 五岭的河流峡谷滩险段作了详细标示,例如北江的 收稿日期:2008—02—29;修订日期:2008一O3—28 作者简介:梁国昭(1939一),男,广'东省江门市人,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综合自然 地理,(E—mail)guozhao—liang@tom.com. 课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来源: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广州市占地图解读课题. 248热带地理28卷 浈洋(阳)峡,清远峡,连江的楞伽峡,同官峡, 牛尿峡(今龙泉峡)等都一一标在图上.反映了这 些水道在交通上的重要性. 除上述五岭通道外,还有两条通道也颇为重要. 一 条是粤东的循梅古道(又称岐岭道),跨越龙川I县 和五华县交界处的分水岭,连接韩江与东江的交通; 另一条叫"枸酱之路".早在秦汉时期,四川I产的枸 酱就已通过长江支流运抵贵州再循群舸江(今西江 上中游)运往广州(《史记.西南夷列传》). 史书记载和考古证据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明,2000多年前广州就 有了对外交通往来,成为一个河海交接的港市.广 州通过河运连接中原及其他内陆腹地的交通十分繁 忙.特别到了隋唐时代,沟通海河,黄河,淮河, 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的南北大运河已经开通,并 通过跨越南岭的各条通道,同珠江水系连接起来. 这样的交通格局,一直延续到清末.大量货物通过 这样的交通网络,从北方源源不绝运往广州;海外 运抵广州的货物,亦以同样方式源源运往岭北. 西方有一句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这里可以 说"条条水道通番禺(广州)".南岭山地东西横亘 近千千米,与南岭诸通道相接的各河流从东,西, 北三面向广州汇集,最后通向大海,这种得天独厚 的交通优势使广州作为一个港口得到非常广阔的内 陆腹地,覆盖了大半个中国.这是广州成为华南古 代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始发港的地理基础.其他几 个一度十分繁荣的港口如汉代的交趾龙编(在今越 南河内之东),日南西卷(在今越南的顺化),合浦, 徐闻,以及宋元时期的泉州,连接腹地的水运交通 条件都不及此. 2石门和虎门:古广州的"天门地户" 石门是古时从北方水路进入广州的门户;虎门 是古今从南方海路进入广州的门户.广州港口码头 的布局,同这两个门户颇有关系.内港主要发挥河 港功能,码头分布于石门之南;外港主要发挥海港 功能,码头分布于虎门之北. 古人从北江,西江进入广州要取道北江的汉道 白坭河,芦苞涌和西南涌?.4川.白坭河又名巴江 河,古称巴由水.从清远石角向东南流,经白坭, 赤坭,炭步,出石门入广州珠江西航道.在秦汉时 期白坭河是北江船只进入广州最便捷的水道.芦苞 涌起自三水芦苞,向东南流至官窑汇入西南涌.西 南涌起自三水西南镇,向东流至官窑与芦苞涌汇合 后经和顺汇入白坭河下游段.西江来的舟船经思贤 沼后进入北江,即可取道西南涌驶往广州. 这3条河自北而南依次排列.它们在历史上曾 经是从北方进入广州的最重要水道.3条水道汇合 后流经石门.古时石门形势险要.宋王象之《舆地 纪胜》云:石门山,两山对峙,横截巨流,南北往 来之冲,屹若门阙."因而石门成为从北方水路进入 广州的最后一道门户.相传南越国相吕嘉曾在这里 "积石镇江",设关防守.汉楼船将军杨仆进军南越 国,"陷寻峡(寻峡,今英德浈阳峡或清远飞来峡), 破石门"(《史记.南越尉佗列传》),即此.明清时期 许多关于广州的古地图,都明显标示出石门的位置. 《永乐大典》的"广州府南海县之图"还特别注出了 "把水(自坭河)",旁边标注了"巴由巡检司"字样. 然而这3条水道后来都先后淤浅甚至断航.大 约在晋代以后,白坭河上游逐渐淤浅Il?,大船向南 转走芦苞涌或西南涌,其后此两涌亦逐渐淤浅.更 多船只取道南边的佛山水道,经广州芳村花地河出 白鹅潭,不须经过石门.花地河出口处的大通港在 宋代便开始繁荣.到了近代,白坭河同清远北江已 不连通.民国年间,芦苞涌和西南涌先后建水闸, 两涌上游完全断航.到了20世纪下半叶,花地河也 渐变浅.大船要走更南的东平水道,通往广州海珠 区南面的珠江后航道. 虎门又叫虎头门."门在广州南,大小虎两山相 柬,一石峰当中,下有一长石为门限.潮汐之所出 入,东西二洋之所往来,以此为咽喉焉"(清屈大均 《广东新语?地语》).海舶从伶仃洋通过狭窄的虎 门之后,即进入水面宽阔的狮子洋.因有海湾周围陆地的屏蔽,狮子洋具有良好的港口条件,成为历 代广州外港码头分布之地.但随着狮子洋围垦和淤 积的加速,以及海船吨位的增大,外港码头的位置 不断南移向虎门靠近,今天的南沙港码头已移至虎 门之外. 3内港码头位置的迁移 历代广州港口码头位置的变动,同广州地区水 陆的变迁颇有关系.2000多年前广州古城南面珠江 水面异常宽阔,估计超过2000m,被称为"海".根 据历史记载和前人研究成果?.4.oJ,以及从古地图提 取的信息,可把千多年前广州城区的水陆分布格局 大体概括如下:一个大湖——兰湖,位于城西北; 两个半岛——坡山半岛和番(山)禺(山)半岛, 位于城南;三个河(海)湾(因无正式名称,今暂 以珠江三石名称命名之)——浮丘湾(湾内有浮丘 3期梁国昭:广州港:从石门到虎门249 石),位于坡山半岛之西,海珠湾(湾口外有海珠石), 位于坡山半岛与番禺半岛之间,为后来西湖之所在, 海印湾(湾口外有海印石),位于番禺半岛之东.兰 湖水系多支聚合流入浮丘湾;古文溪(甘溪)两分 支分别流入海珠湾及海印湾(图1).历代内港码头 先后分布在这些湖和湾中.随着珠江北岸线的南移, 珠江河面的缩窄,北部通港河道的淤浅,以及船舶 吨位的增大,广州历代港口码头位置也发生了很大 变化:秦汉时的兰湖码头,晋至南朝时的坡山(古 渡)码头,隋唐时的光塔码头,宋元时的西澳,东 澳,西湖码头,明时的蚬子步(怀远驿)码头,清 代的十三行码头,以及清末至民国时期珠江内外航 道诸码头等.下面对几个主要码头作简要的讨论. 图1古广州水陆分布示意图 Fig.IAsketchmapofthedistributionoflandsandwaters inancientGuangzhou 广州最早的码头应在城西北的象岗山(古称席 帽山)下,古兰湖边.秦汉时期的兰湖面积很大, 今象岗山下的双井街,即为当时的湖岸(《羊城古钞》 卷二).因有白云山,越秀山为屏障,兰湖港避风条 件好;南越王赵佗在象岗山上建有朝汉台(《羊城古 钞》卷七).从兰湖流出的驷马涌(又叫司马涌,洗 马涌,流花水,下游叫澳口涌)向西注入珠江.当 时沙贝,增,螺涌围一带的珠江水面异常宽阔, 至今附近的江面仍有沙贝海,西华海之名.驷马涌 是连接珠江与兰湖码头的重要通道,北来的船只过 石门之后,很快就可以到达驷马涌口.东汉末年, 东吴大将步骘在高要羚羊峡歼灭吴巨水军之后,船 队顺西江而下,经西南涌过石门抵广州.估计步骘 在兰湖码头靠岸,登上象岗山朝汉台,"睹巨海(珠 江宽阔的水面)之浩茫,观原薮(广州城西广布的 沼泽)之殷阜,乃日:'斯诚海岛膏腴之地,宜为都 邑'."(《水经注.浪水》). 兰湖码头使用时间很长.唐代,刺史李毗(一 作毗)在象岗山建余莫(一作慕)亭,"使客舟楫避 风雨者泊此"(《羊城古钞》卷七).后来兰湖逐渐淤 塞,湖面向西退缩.至元代,码头已西移到彩虹桥. 据元大德《南海志》:"彩虹桥在贼船澳".看来, 戤船澳在当时还是一个颇大的港湾,湾畔建有着名 的越华楼.从贼船澳流出的驷马涌下游段称为澳口 涌,原因即此.明崇祯《南海县志》的"隶省城图" 专门标示了西场,驷马涌,彩虹桥及贼船澳的位置. 只是图中驷马涌的流向不准确.直到清代以及民国 时期,驷马涌仍然是从西进城的重要水道.笔者曾 到驷马涌作过调查,据当地老人介绍,数十年前驷 马涌船艇穿梭,还是每年端午节赛龙舟的场所,沿 岸有白马庙,天后庙等庙宇.但今天河面已大为缩 窄,河道变浅,有些河段已变成地下暗渠了…J. 唐代是广州港进入历史上空前繁荣的时期,作 为着名的国际贸易港口,广州成为中外商人云集之 地.当时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 不知其数"(日僧真人元开《唐大和尚东征传》, 汪向荣校注,中华书局,1979,74页).其时主要 码头区已从兰湖移到光塔一带.当时珠江岸线大概 在惠福路之南,文明路之北.光塔码头就位于坡山 半岛西侧的浮丘湾畔,其西边(即今之西关一带) 是属于兰湖流域的河涌纵横的低洼沼泽地.在清同 治史澄纂《广州府志》的省城图中,仍清晰可见西 关河涌同驷马涌的连接. 宋代,广州城扩建,在子城两侧加建东城和西 城.光塔码头所在的浮丘湾已演化为南濠(当时作 为子城的西护城壕)被包在西城之内,而海印湾演 化为清水濠(文溪南段,作为子城东护城濠),被包 在东城之内.东,西两城南面城墙均开有门洞,设 置水关(闸)控制濠水进出.南濠在今海珠中路东 面的南濠街;清水濠在今文德路东面的长塘街,大 塘街(非今万福路之北呈东西走向的清水濠).据《羊 城古钞》引《广东通志》:"南濠在城楼下,限以闸 门,与潮上下,古西澳也……纳城中诸渠水以达于 海……自外通舟楫.""清水濠即古东濠也,在南城 宋行春门下(今长塘街北口),穴城而达于海." 南濠和清水濠分别被称为西澳和东澳,是宋时广州 最重要内港码头区.它们后来演化为六脉渠中的右 ?2008年在大塘街发掘出五代两宋时期的河堤和规模颇大的临河木构建筑,有专 家推测是清水濠的一个码头.见:广州口报,2008—03.I2(A19). 热带地理28卷 二渠和左二渠.此外,宋至明初海珠湾已演化为西 湖,可能也是一个内港码头之所在.宋西湖(在今 西湖路和广州起义路一带)面积宽广,水量丰富?. 明《永乐大典》的"广州府南海县之图"和"广州 府番禺县之图"均用波纹符号标示出西湖位置.西 湖水出城处,城南江边天妃庙之西有水馆驿(即五 羊驿,位于今海珠广场西北),当为接待外来宾客之 所.值得注意的是《永乐大典》的"广州府境之图" 除了在城南江边标出五羊驿外,在城内西湖边也标 示一个五羊驿.据《羊城古钞》卷三,宋时在西湖 药洲建有奉真观,"明洪武三年,改观为市舶公馆", 推断即为此五羊驿.明崇祯《南海县志》之"隶省 城图"和清雍正《广东通志》的"广州城府郭图" 等都明显标示了西澳,东澳,西湖这3条从北向南流 出城的濠(澳)水,由此可窥得3个河湾的演化历程. 明代,将宋三城合一,在城南加建外城.东, 西澳及内城南呈东西走向的护城濠玉带濠均成了城 中内河,西湖水源被截,其地被开发为街区(其东 西两侧后来形成六脉渠中的左一渠和右一渠).永乐 年间,广州内港码头西移到蚬子步(在今杨巷路之 西的怀远驿街),并在那里置怀远驿,作为接待外商 之所.明嘉靖《广东通志》的"广州府舆地图"在城西南角外侧标示了怀远驿.清道光十五年修,同 治八年重修的《南海县志》县治附省全图标为"鬼 驿"(广州人称外国人为"番鬼",故有此名).到了 清代,码头更移到十三行之南.清末至民国年间, 随着现代水上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以及外国公司 的进入,广州内港码头遍布前后航道.1934年编绘 的"广州港口图"标示了美英德日等国公司及招商 局等的码头.仅在白鹅潭就布设了20多个航标. 4外港的变化与扩展 很早以前,广州港就有了外港和内港之分.前 面所讲的都是内港.内港靠近城区,外港作为大船 或海舶停靠和中转的锚地,分布在离城较远的郊区. 2000多年前汉大夫陆贾出使南越国首次登岸的地 方西场,可能就担负着相当于广州外港的角色.清 同治《广州府志》的"省城图"在西场"坭城"地 名旁标记了山形符号.而在光绪l一十三年(1907) 由德国人舒乐(ESchnock)用近代测量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绘制的 "广东城内外全图(河南附)",较精确地用等高线标 示出"西长(场)"泥城台地形状近乎圆形,高程为 30英尺(合9.1m),四周均为低平的"禾田".据此 可推测2000多年前西场是驷马涌口附近珠江边的 一 个红岩岛,陆贾在此筑简易居所(泥城)临时驻 扎,等候南越王赵佗接见.此外,南朝时达摩和尚 在广州登岸的地点西来初地,以及宋时花地河出口 处的大通古港,离当时的城区稍远,也带有外港的 性质. 然而古时广州最重要的外港当属位于今黄埔区 南海神庙(波罗庙)附近的扶胥港.扶胥港可能最 早形成于晋代?,繁荣于唐代.自明《永乐大典》 至清代几部方志所附的地图都明显标示了波罗庙, 可见其重要性.南宋年间修筑的从东江口到波罗庙 前的扶胥古运河,缩短了东江各埠到广州港的航程, 使内河船避开风浪较大的狮子洋,也为海船提供了 避风之所.近年在波罗庙西侧发现了古码头遗址. 扶胥港作为广州外港延续了千年时间.直到明代以 后,由于受泥沙淤积的影响,扶胥港波罗庙码头迁 移至琶洲黄埔村IJ圳,始有黄埔港之名.随着对外贸 易的发展,从海路来广州的船只不断增加.广州外 港的地位不断提升.其后,由于琶洲黄埔村码头淤 浅,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民国时期的1937年, 在波罗庙上游6000m处兴建"黄埔新埠",即今之 黄埔老港. 由于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兴起,内河航运的主 导地位逐渐被铁路,公路所代替.广州作为河海兼 备港口的功能和布局都发生变化.河港的功能相对 削弱,而作为海港的功能不断增强.石门作为古时 从北方水路进入广州的门户已失去作用,而虎门作为从南方海路进入广州的门户的地位则更显重要. 明清时期多幅古地图都明显标示出虎门位置.16世 纪开始,西方的殖民者不断地前来扣击中国的大门. 明嘉靖年间,葡萄牙人非法侵占澳门.其后澳门在 某种程度上充当了广州外港的角色?们.从澳门经虎 门到广州的航道一直受到西方人的重视.在鸦片战 争前后都绘制了不少这一带的地图.其中1786年由 英国人测量绘制的《珠江测量图》(ASurveyofthe TigrisfromCantontotheIslandofLankeet)记载了龙 穴岛(Lankeet)经虎门(BoccaTigris)至广州海道 的详细航行指示,并附上这一带海岸情况的详细资 料.还特别标出大角嘴(Tycocktow),阿娘鞋岛 (Anunghoy,即威远岛),上下横档岛(Wangtong), 以及大虎(Tyfow),二虎(GeefoW),三虎(SamfoW) 等岛屿的位置,清楚显示出虎门的险要形势(图略). 从图中可看出,当时龙穴岛还是孤悬于伶仃洋中的 一 个小岛,南沙大片区域和万顷沙尚未成陆,二虎 和三虎还未连接在一起,狮子洋莲花山水道仍然十 3期梁国昭:J一州港:从石门到虎门251 分宽阔. 5对城市空间拓展的引导作用 2000多年来,广州地区水陆变迁明显.通向广 州港的内河航道相继淤浅,这有自然方面的原因, 也有人为方面的原因.码头和航道因此发生迁移. 受此影响城市的拓展也一直向江(海)靠拢,使广 州始终是一个临江(海)城市.港口码头区大多位 于城区边缘,唯宋代西澳,东澳,西湖被包进城中 (靠泊大船的澳口仍在城外).不管是在城外或城内, 港口码头区都是商业旺盛,繁华热闹之地.唐代的 光塔码头区,中外商人云集,"蕃商列肆而市", 附近的蕃坊,是外商聚居之地.宋代西澳的粤楼(远 华楼),"在大市阑阑中"(《羊城古钞》卷七). 花地河口的大通港也繁盛一时.清代十三巷码头区 的繁忙热闹景象,更在许多清代外销画和西方油画 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反映.港口附近常建有楼亭馆驿, 是接待,迎送和宴请客人之所.例如兰湖码头的余 慕亭和象岗山上的朝汉台,戚船澳的越华楼,西澳 出城处的远华楼(共乐楼),东澳出城处的海山楼 及市舶亭,西湖出城处的五羊驿(水馆驿),蚬子 步码头的怀远驿等.明时在怀远驿"建屋一百二十 问,以居蕃人"(郝氏《广东通志》).直到民国 年间,位于海山楼原址之南的天字码头仍是迎送赴 任卸任官员的地点.港口附近通常都有海神庙或天 后庙.这些港口和通港航道还常常是历代"羊城八 景"之一,如"扶胥浴日","石门返照","灵 洲鳌负"(在官窑西南涌),"珠江秋月"(远华 楼前),"海山晓霁"(海山楼前),"大通烟雨" (花地河出口处),"琶洲砥柱"(黄埔古港附近), "黄埔云樯"(黄埔老港)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黄埔老港的建设继 续得以加强.1973年开始投资在老港区下游东江口 西南的墩头基建设黄埔新港.1987年又在老港区下 游15km处的东江南侧动工兴建新沙港区,继而于21 世纪初开始建设南沙港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 展和技术的进步,广州港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 南沙港的建设,翻开了广州港建设新的一页,曾经 是孤悬海中的小岛龙穴岛及其周边填海地,成为南 沙港主要码头泊位区.如今,,州港已成为由内港 港区(广州珠江前后航道诸码头),黄埔港区(新 港和老港),新沙港区,南沙港区组成的年吞吐量 超2xlOt的世界十大港口之一.临港型工业的发展 进一步促进广州经济的繁荣. 综上所述,广』?1,12ooo多年的发展,同它作为我 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始发港的地位有密切关 系.伴随着珠江三角洲的成陆过程,广州港口码头 布局不断发生变化,呈现出向南向东迁移的情况, 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城市的空间拓展.从石门到虎 门,是广州港2000年地理变化的一个缩影.广州今 天实行"北优南拓,西联东移"的空间战略,是自然 与人文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曾昭璇.广州历史地理【M].厂卅l: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1,85, 237—243,245—251,297—303,347—351,427—436. 【2]曾昭璇.广州黄埔港区(狮子洋)历史地理【J1.热带地貌,1987, 8(1):4—36. 【3]曾昭璇.广州——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M1//曾昭璇.岭南 史地与民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47—73. 【4]曾昭璇,黄少敏.珠江三角洲』力史地貌学研究【M].广州:,东高 等教育fn版社,1987:45—51,80—104. 【5]徐俊鸣.广州都市的兴起及其早期发展[M]//徐俊鸣.岭南历史地理 论集.广州:中山大学编辑部,1990:1—9. 【6]徐俊鸣.广州市区的水陆变迁初探[M]//徐俊鸣.岭南历史地理论 集.广州:中山大学编辑部,1990:10—28. 【7]徐俊鸣.略论古代广卅l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M]//徐俊鸣.岭 南历史地理论集.广州:中山大学编辑部,1990:72—86. 【8】徐俊鸣.宋代广州三城考[M]//徐俊鸣.岭南历史地理论集.,州: 中山大学编辑部,1990:47—73. 【9]叶汇.北江下游河道的变迁【J].地理,1957,23(2):145 — 160. [10]邓端本.广州港史(古代部分)【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6: 10—18,25—216. 【l1]司徒尚纪.佛山』力史上的兴衰及其原凶初探[M]//~1徒尚纪.岭南史 地论集.广卅I: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4:195,197. 【l2]李平日,乔彭年,郑洪汉,等.珠江三角洲万年来环境演变【M].北 京:海洋出版社,1991:69—78. [13]赵焕庭.广州是华南海f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1)[J1.热带地 理,2o03,23(3):294—298. 【14]赵焕庭.广州是华南海上丝绸之路虽早的始发港(2)【J].热带地 理,2o03,23(4):394—4o0. 【l5]周作恒.广州古代海岸线的探索【J].人民珠江,1982(3):40— 41. 【16]梁国昭.五岭与古代交通[J1.历史自然地理研究,1995(2):19 — 28. 【l7]曾新,梁国昭.,'州古城的湿地及其功能【J1.热带地理,2006,26 (1):9l一96. 【18J赵立人,黄伟.黄埔港的变迁[Jf.岭南文史,1986(2):46—49. 252热带地理28卷 TheGeographicalChangeofGuangzhouPortinthePastTwoThousandYears andItsEffectontheFormationoftheCity LIANGGuo.zhao (GuangzhouInstituteofGeography,Guangzhou510070,China) Abstract.GuangzhouwasoneofthemostimportantstartingportsoftheMaritimeSilkRoadin ancient China.NavigatableriversofthePearlsystemfromnorth,west,andeastconvergeatGuangzhouandtheniointhe sea.Situatedattheconfluenceoftheriversandsea,Guangzhouhaslongservedasariver.seaportcombining inlandandseanavigations.Thedevelopmentoftheportstimulatestheprosperityofthecity.andvice versa.Becauseofthenaturalandartificialreasons.thedistributionoflandsandwatersinGuangzhoucityhas beenchangedmuchinthepasttwothousandyears.Affectedbvmatthewharvesoftheportmovedfromnorthto southandfromwesttoeast:TheOrchidLakeWharvesintheQin.HanDynasties,PoshanWharvesinthe Jin-SouthernDynasties,BeaconTowerWha~esintheSui.TangDynasties,theWestBay,EastBayandWest LakeWharvesintheSong-YuanDynasties,XianzibuWharvesintheMingDynasty,ShisanhangWharvesinthe QingDynasty,andHuangpu,XinshaandNanshaWharvestoday.Toagreatextent,thegeographicalchangeof theporthasledtheexpansionofthecity. Keywords:GuangzhouPort;Shimen;Humen;ancientmapsofGuangzhou;cityexpansion (上接第233页) AbstractID:l00l一522l(2008)03—0228一EA AReviewoftheAchievementsofProfessorZHAOHuan-tingonCoralReef WANGLi-rong (KeyLaboratoryofMarginalSeaGeolog);SouthChinaSeaInstituteofOceanology,CAS,Guangzhou510301,China) Abstract:ProfessorZHA0Huang-tinghasmadefieldinvestigationmanytimesoncoralreefstotheSouthChina SeaIslands,HainanIslandandtheLeizhouPeninsulasince1974,andhasgottenabundanceoforiginaldata.His plentifulresearchachievementspromotethedevelopmentofcoralreefsubjectinChina,andhealsotraineda greatnumberofyoungscientists.Inthepaper,ProfessorZhao'shistoricalcourseengagedincoralreefstudyand academicresultsarereviewed:heestablishedtherepresentativesectionforgeologicalresearchonQuaternary coralreef,developedengineeringgeologyresearchoncoralreef,elaboratedsystematicallylandformdevelopment rulesofcoralreefintheSouthChinaSea.uncoveredcertainpaleo.oceanographicalconditionsandthenew tectonicmovementfeatures.studiedthehistoricalclimaterecordedbylagoonofcoralreefintheSouthChinaSea andmarinegeographyofcoralreefforthefirsttime,investigatedcomprehensivelytheonlyfringingreefofthe seacoastofSouthChinacontinentonwesternshoreofXuwenCounty,summarizedinitiallythehistoryofmodem coralreefresearchinChina. Keyword:coralreef;researchoncoralreefofSouthChinaSea:ZHAOHuan.ting
本文档为【【doc】广州港:从石门到虎门——历史时期广州港口地理变化及其对城市空间拓展的影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537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8KB
软件:Word
页数:15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06
浏览量: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