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经》长寿理论与培元固本治法延缓衰老作用的研究

《内经》长寿理论与培元固本治法延缓衰老作用的研究

举报
开通vip

《内经》长寿理论与培元固本治法延缓衰老作用的研究《内经》长寿理论与培元固本治法延缓衰老作用的研究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除了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湖北中医药大学或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 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 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印粕 沙、弓年月\日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内经》长寿理论与培元固本治法延缓衰老作用的研究
《内经》长寿理论与培元固本治法延缓衰老作用的研究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除了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 发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湖北中医药大学或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 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印粕 沙、弓年月\日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湖北中医药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 留学位论文,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份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 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他手段保留学位论文;学校可以根据国家或湖北省 有关部门 的规定送交学位论文。同意《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的内容。同 意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人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日 年 月 黼槲龟虬雌各目 录 中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一 前 同 言~ 吾 第一部分:《内经》长寿理论探讨?.. 一、人类寿限,天赋天年??《内经》对人类寿命的猜想与探索、人之气数,固有定期? 、生长壮老,节律有序? 、长寿之基,源于禀赋? 、多种因素,影响寿夭? 二、天人相应,顺应自然??《内经》人与万物共荣的生态长寿观? 、天人合一,万物共荣的自然生态观? 、阴平阳秘,对立统一的平衡生态观.. 、五行共用,生克制化的环境生态观.. 、恬淡无为,和谐共处的社会生态观.. 三、衰老之机,五脏为枢??《内经》五脏序次衰老观??.. 、五脏六腑相互联系,生理上相互为用??.. 、五脏六腑衰老有序,病理上相互影响??.. 、五神以五脏精气为基础??.. 四、真至圣贤,人瑞至境??《内经》中的高龄长寿模型?.. 、寿敝天地,无有终时的真人.. 、不离于真,超凡无我的至人一 、恬淡脱俗,长命百岁的圣人.. 、合同于道,寿有极时的贤人.. 五、形貌气血,寿考之征??《内经》对寿征的珍贵描述?.. 、长寿之征??..、早夭之象??一 六、恬淡虚无,全神增寿??《内经》之神志、情志养生?一 、保精全神,得神者昌.. 、恬淡虚无,调和情志一 七、动静结合,可登寿域??《内经》形与神俱之养生观?.. 、动以养形,动则不衰.. 、静以养神,返朴归真一 、动静结合,养神炼形.. 八、药食互养,益寿延年??《内经》之食养正气、药饵攻邪观?.. 、水谷为本,谨和五味.. 、药食同源,延年益寿.. 九、 保元固真,未病先防??《内经》真气元气与长寿探讨?. 、元气与真气?.. 、保全真气元气,百龄眉寿 、上工治未病?.. 第二部分历代长寿经验及养生流派探讨? 一、长寿研究源流探析?.. 、中医长寿研究的起源.. 、中医长寿研究的发展.. 、中医长寿研究的现实意义?一 二、古今医家长寿现象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历代医家寿命统计分析??一 、近代“国医大师”养生经验分析??.. 三、中华传统养生九大学术流派探析、顺应学派??顺应自然、因时养生.. 、养性学派??修养道德、调摄精神.. 、动形学派??动以养形、动则不衰.. 、静神学派??静以养神、无欲则安..、温补学派??温养阳气、补益脾土.. 、培元学派??养元节欲、固本培元? 、调气学派??调摄真气、保养生命.. 、药饵学派??药物养生、轻身延年.. 、食养学派??饮食有节、药膳调养.. 第三部分培元固本治法与方药探讨 一、 元气与衰老?. 、元气的功能?一 、元气虚损是人体衰老的根本原因?.. 二、元气与长寿?. 、元神不藏??元气亏虚是百病之源一 、惜元益寿??元气充沛则寿强??.. 、损元折寿??元气亏虚则寿夭??一 、保元增寿??培元固本则长寿??.. 三、培元固本治法. 、培补元气法?一 、调理元气法?.. 、固敛元气法?.. 四、培元固本方药. 参考文献第四部分培元固本治法延缓衰老作用及机制的实验研究??. 实验一 六味地黄丸、大补元煎和人参对.细胞 衰老模型的作用研究 参考文献实验二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对嗜热四膜虫抗氧化的作用及其机 制研究? 参考文献;七 七.?..??.??? 结 语..‘.文献综述??.. 一、中医药养生长寿理论及实验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二、寿命学与衰老机制的现代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 谢?..中文摘要 人口结构老龄化及其衍生而来的一系列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是二十 一世纪人类面临的极大挑战。本论文从梳理和总结《黄帝内经》文中简 称《内经》长寿理论出发,对历代长寿经验和养生流派进行考证归纳, 进一步探析培元固本治法与方药及其延缓衰老的作用。 养生长寿是《内经》的第一要义,其荟萃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对 人体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规律作出了科学的概括。本文依据内经》 中对人类寿命的猜想,对“天人相应”的生态长寿思想及对古人养生水平与 寿征的珍贵描述,还依据《内经》对形神兼养、药食互养的理解以及对真 气元气与长寿的理解,从九个方面进行整理分析:、人类寿限、天 赋天年,、天人相应、顺应自然,、衰老之机、五脏为枢,、真至圣 贤、人瑞至境,、形貌气血、寿考之征,、恬淡虚无、全神增寿,、 动静结合、可登寿域,、药食互养、益寿延年,、保元固真、未病先防。 同时本文还对衰老的变化过程和衰老表现进行详细论述,从而为延缓衰老 及老年病防治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本文研究表明:《内经》所记载的延缓衰老、养生长寿的内容内涵丰富、 实践性强,历代医家正是在《内经》长寿理论指导下,在长期卓有成效的 养生长寿的实践中,为人类延缓衰老、防治老年疾病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 验。 中医养生既有系统理论又有多种学术流派,多种养生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早在《内 经》里,在理论、方法等方面已形成较为系统的体系,从学术流派来看, 道家、儒家、医家均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养生理论和方法。本文通过探析诸 学术流派的形成源流、学术思想和养生方法,整理总结历代养生家和医家 实践经验,首次提出将养生流派分为顺应学派、养性学派、动形学派、静 神学派、温补学派、培元学派、调气学派、药饵学派及食养学派九大流派 的学术观点。 本论文还在对《内经》长寿理论和历代养生经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内 经》生态长寿观以及养生长寿的核心在于顺应自然、未病先防、 培元固本。并结合现代寿命学研究进展和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选用中 医延缓衰老经典名方六味地黄丸等开展其对细胞和四膜虫寿命影响及 机制的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半乳糖能成功诱导细胞衰老的一 模型。六味地黄丸、大补元煎和人参含药血清均能促进衰老细胞增殖,改 善衰老细胞的凋亡情况,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改善自由基 代谢,为进一步研究细胞衰老和抗细胞衰老奠定了实验平台;培元固 本方药??六味地黄丸与金匮肾气丸均能显著提高嗜热四膜虫对数生长 期时的数量,甚至能提前进入平台期,达到延缓衰老的作用,同时都能显 著提高嗜热四膜虫活性表达;运用?技术证实,六味地黄 丸与金匮肾气丸能提高四膜虫的抗氧化基因.、表达,且 浓度越高,上调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金匮肾气丸加药后, 表达比一提高地更加明显,可以说明,金匮肾气丸抗氧化作用机制 可能与调节内源性抗氧化系统相关。六味地黄丸干预后,一表达比 提高地更加明显,说明六味地黄丸抗氧化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 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提高抗能力相关。可见,虽然金匮肾气丸和六 味地黄丸均具有明显抗氧化、延缓衰老的功效,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 活性,使抗氧化基因一、表达上调有关。但是,六 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抗氧化机制通路却不相同。以上研究结果为系统研 究培元固本治法与方药及其延缓衰老的作用奠定了基础,也为进一步临床 研究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黄帝内经》;长寿;培元固本;四膜虫;六味地黄丸, .?, ,. ? , , , ,, ., ” ,? , , ?? ? ’ 。 一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 ; ? ,? 一, , , . , 一, ,. ,一, . ,, ,? , , , ., . ?,. ; :? ?; ;; 英文缩略词表 英文缩略词 英文全称 中文全称 载脂蛋白基因 . 阿扎胞苷 染色体分离 缩酚酸肽地西他滨 又头转录因子 过氧化氢胰岛素 .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与衰老相关的新基因 过氧化脂质脂褐素细胞周期有丝分裂阶段 期 单胺氧化酶 丙二醛 苯基丁酸盐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 抑制因子 .. ..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 酶链反应 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 伏立诺他超氧化物歧化酶 去乙酰化酶 舱 阮 蛋白免疫印迹 里 ?垒巳翌里竺坚 固垡堕《内经》长寿理论与培元固本治法延缓衰老作用的研究 前 言 长寿与健康是一个亘古不变、人人关注的话题。衰老是生物体全身各 组织、器官的退行性变化,是许多病理、生理过程中综合作用的结果。我 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从年开始,老年人口年均增加万 万人。到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亿,且高龄化“空巢”化日益严 重,中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人口老龄化压力。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老年 病的发病人数也日益庞大,很多老年病的发生与衰老有关,如何养生保健、 怎样延缓衰老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近年来学者们对养生长寿的 理论基础、人体寿命的规律、人体衰老的原因和机制、养生具体方法等研 究颇多,大大丰富了现代老年医学的内容。 中医药养生长寿理论与实践博大精深,汇集了我国历代劳动人民防病 健身的众多方法,糅合了儒、道、佛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内经》是 祖国医学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是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内经》总结出 的养生理论、原则和方法,牢固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的理论基础,为后代研 究生命规律提供了科学可行的依据。 导师王平教授及其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中医药延缓衰老及老年病防治 研究。本文依据整理《内经》长寿理论的原则和方法,旨在探析中医养生 长寿的形成源流、学术思想以及诸学术流派的养生方法,并且旨在《内经》 长寿理论和历代养生经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内经》生态长寿观和养 生长寿的核心所在。 本文还结合现代寿命学研究进展,就其对细胞、四膜虫寿命的影响及 机制进行实验研究,旨在为系统研究培元固本治法与方药及其延缓衰老作 用奠定基础,从而为进一步临床研究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内经》长寿理论与培元固本治法延缓衰老作用的研究 第一部分:《内经》长寿理论探讨 《黄帝内经》文中简称《内经》是一部集医理、医论、医方于一体,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著作。书中在探索生物界生命运动奥秘的同时, 总结出一系列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及其病理变化特点。《内经》全书有四十 多篇内容涉及养生,全面地反映、汲取了秦汉以前的养生学成就,奠定了 中医养生学的理论基础,初步建构了中医养生理论体系的雏形,后经历代 医家整理、补充,中医养生长寿理论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这些理论千百 年来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指导人类进行养生保健、预防疾病, 提升人类生存质量,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类寿限,天赋天年??《内经》对人类寿命的猜想与探索 、人之气数,固有定期 人应该活到的寿数,《左传》称“上寿百二十岁,中寿百岁,下寿八十”】。 古人早就认识到有生之万物皆有生死“天数”,《庄子?逍遥游》说:“小年 不 及大年,并指出朝菌以月为期、蟪蛄以年为期,而冥灵、大椿以千年为 期,是说物种固有其自然寿命。《内经》接受了这种思想,《素问?六微旨 大论》日“化有大小,期有远近”。清?高世拭之《黄帝素问直解》,注之日: “生化有大小,死期有远近,如朝菌晦朔、蟪蛄春秋,此化之小、期之近 者也;冥灵大椿,千百岁为春,千百岁为秋,此化之大、期之远也”【】。 可见,“人之气数,固有定期”,人作为自然物种之一,其自然寿命也是有 一定限度的。 “生、长、壮、老、已是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早在《素问?上古天真 论》中就有“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记载。天年是《内经》有关生命 规律的重要术语,就是天赋的年寿,即自然寿命,《内经》约其数为百岁。 另《灵枢?天年》三次提到人寿为百岁:“人之寿百岁而死”、“百岁乃得终”、 “百岁?形骸独居而终矣”;王冰所注《素问?上古天真论》引《尚书?洪范 篇》认为“一日寿,百二十岁也’’;王充《论衡?气寿篇》谓:“百岁之人, 盖人年之正数也。犹物至秋而死,物命之正期也。 现代研究从人类成熟期、细胞分裂次数等不同方法计算,人类自然寿 湖北中医药大学 届博士学位论文 命约为岁左右,按照美国学者 等提出的衰老程序学 说来计算,人类寿命上限应为:细胞分裂次数次胞分裂周期约. 年人的寿命上限岁【,这《内经》所说的“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的数限十分接近。《灵枢?天年》提出“人之寿百岁而死?百岁乃得终”,亦 证实了这一点。 、生长壮老,节律有序 《灵枢?天年》根据人年龄增长与体内气血、脏腑盛衰的变化,以十年 为基数描述了人体生长衰老各时期的生理特点及其表现,日“人生十岁, 五藏始定?二十岁,血气始盛?三十岁,五藏大定?四十岁,平盛不摇? 五十岁,肝气始衰?六十岁,心气始衰?七十岁,脾气虚?八十岁,肺气 衰?九十岁,肾气焦?百岁,五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说明“平盛不摇”的四十岁前后是衰老的开始,平时阴阳之气平秘,盛时阴 阳之气不衰。在此前是发育成熟期,之后则是阴阳之气渐衰而逐渐失去相 对平衡的衰老期。认为人生的一般寿命应有百岁,到百岁以后才是自然趋 向衰老的最终阶段。原文中“好走”、“好趋”、“好步是神气旺盛的阶段, 而“好坐”、“荣华颓落则标志衰老的开始。 《灵枢?天年》中描述的四十岁前后是前后半生的分界线,与近代学者 关于生命过程的年龄划分不谋而合。近代学者将年龄划分为:初生至 岁为发育期,一岁为成熟期,一岁为渐衰期,岁以上为衰老期。 现又将老年分为三个阶段:?岁为老年期,一岁为高龄期,岁 以上为长寿期。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对年龄组的划分又有新的规 定,提出 ?岁为青年人,?岁为中年人,一岁为年轻老年人或 准老年人,?岁为老年人,岁以上为长寿老人】。这个划分标准 目前我国实行的年龄划分标准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把.岁组划分为 年轻老年人,岁以上才视为老年人。 《素问?上古天真论》对于人的自然衰老过程,已有经典论述:“女子 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 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内经》 长寿理论与培元固本治法延缓衰老作用的研究 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 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 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肾气盛,天癸至,精气 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生而长极,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 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 肾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说明男女生长发育至衰老的整个过程都 是以“肾气’’为主导的。所谓“肾气”,实际上是精气神的概括,因肾与命 门 一气相通,肾即命门,二而一也。另据丹波元坚《素问绍识》之说,认为 人到六十四岁“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身体各部分均已衰竭。 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说:“女子之天癸,溢于冲任,充肤热肉, 为经水下行而妊子也”,皆论月经形成、受孕养胎是冲任的功能。可见, 在整个过程中,机体内部的变化随肾气的旺盛而成长,随其虚衰而老化, 至其耗竭而死亡,整个机体呈缓慢、协调、有序的衰退。这就是“自然衰 老过程,生命是由生而壮、而老、而死的一系列不可逆的发展规律。 此外,张介宾的《类经》认为“彼此七八言者,言阴阳之限数;此以十 言者,言人生之全数。然则人之气数,固有定期,而长短不齐者,有出于 禀受,有因于人为。?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寿,而尽终其天年?”【】。 可见,对人类衰老从何时开始的问题看法不一。至今为止,有些学者从生 物学观点认为,衰老是从出生后就已开始。有学者根据对人类衰老速度测 定的资料,认为衰老过程似乎是从童年时代开始。也有人把机体器官生长 发育完全成熟后作为衰老的开始。由于中医认识衰老也是本“有诸内必行 于诸外’’的整体认知方法,故当人过四十,渐有衰老之征时方可认定。由 于人的体质状况和平均寿命不同,单凭年龄来划分衰老亦欠准确,还必须 结合衰老的特征来划分衰老期。 因此,探讨人之衰老的本质问题,对于探索健康长寿之路,有着重要 意义。 、长寿之基,源于禀赋湖北中医药大学 届博士学位论文 《内经》中关于禀赋与寿夭的论述颇多,人的寿命长短各不相同,有 的短命、有的高寿、有的猝死、有的久病在身,这都与禀赋是否充足有关。 《灵枢?天年》认为,长寿与先天禀赋有关,强调人之生“以母为基, 以父为檐;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生命来源于父母的功能状态、身体 状态、精气是否充足完善以及其他有关环境、气候因素,父母之精的强弱 及和谐与否,是形成后代个体先天禀赋的基础,如张介宾《类经?疾病类 六十二》说:“禀赋为胎元之本,精气之受于父母者也,“凡少年之子多 有赢弱者,欲勤而精薄也,老年之子反多强壮者,欲少而精全也?”,正 是强调父母精血健全强壮对于后代的重要性,可见父母之精的质量是子代 体质的先天基础。 《灵枢?天年》还提出“人之寿夭各不同,或夭寿,或卒死,或病久, 愿闻其道。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通调营卫,三部 三里起,骨高肉满,百岁乃得终”,“其不能终寿而死者,何如其五脏皆 不坚,使道不长,空外以张?真邪相攻,乱而相引,故中寿而尽也”,这 两段原文则论述了人所以能长寿,必须具备体质强壮,五脏坚固,六腑功 能正常,营卫气血和调,肌肉皮肤解利与致密等条件;人之所以中年而死, 其原因在于先天禀赋薄弱、五脏脆弱、脏腑功能活动不健全,而后天不知 调养,身体虚弱抗病能力差,易感外邪而多病,故不能寿终。 人在出生之时,己经初步具备了肥瘦、强弱、高矮、偏阴偏阳等不同 的体质特征,且遗传因素是决定体质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早在两千多 年前东汉唯物论学者王充【】就提出父母赋予的寿命遗传因素,对于人体的 生命长短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时指出,后天的营养、卫生条件等因素,对 人类寿命的长短也有很重要的影响。其《论衡?气寿篇》曰“夫禀气渥则其 体强,体强则命长。气薄则其体弱,体弱则命短,命短则多病寿短。人 类寿命的诸因素中,遗传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长寿不仅有地区性,而 且有家族史。著名医家张介宾的《景岳全书》在“天年”、“先天后天、“中 兴”、“治形”等篇论述较多,张氏提出“以人之禀赋言,则先天强厚者多寿, 后天薄弱者多夭”,“夫禀受者先天也?先天贵在父母”,这是在中医著作《内 经》长寿理论与培元固本治法延缓衰老作用的研究 中将先天遗传因素与寿命联系起来的最明确的结论之一。这种研究已完全 被现代科学研究所证实。张氏此说上承《内经》,下启诸家,对后世影响 很深,还认为先天禀赋的强弱,除了与父母的“基”、“楣盛衰有关外,与 男女相合时的气候、情绪、精神亦有一定关系,“然惟天日晴明,光风霁 月?非惟少疾,而必且聪慧贤明,胎元禀赋实基于此”,因此提出“气盈则 盈乘之则多寿,气缩则缩犯之则多夭”,这不仅是对寿命问题的精辟见解, 也是我国古代优生学的萌芽。明代高濂辑成《遵生八笺》,是继寿亲 养老新书》之后,又一部较全面的养生学文献。其认为寿命与多种因素有 关,但主要与遗传因素相关。书中说:“?始而胎气充实,生而乳哺有方, 长而滋味不偏,壮而声色有节者,强而寿?壮而声色恣放者,弱而夭”。 所谓禀赋,是指禀受于父母赋予的素质,即先天遗传素质之意,这在 上文中已有详述。之中包括体制和命门两种学说。 《灵枢》“寿夭刚柔篇、“天年篇’’及王充的《论衡》“命气篇”中已对先 天禀赋决定人的寿夭衰老及其衰老速度的阐述甚详。即人体寿命之长短, 依存于形体之强弱,只有五脏坚固、形气协调、血脉和畅、各部器官配合 匀称、体质壮实坚健者,方能长寿,反之则多夭亡。据有关调查证明,长 寿老人的体质大多是壮实坚劲的,一般无生理及解剖学上的缺陷,通常父 母长寿者子女也多长寿,长寿与其禀赋优越的体质条件关系密切。 命门学说始见于《难经》,自从《难经》首论右肾为命门的医论后,后 世医家对命门的部位及功能有多种论述。命门学说的形成,对指导延缓衰 老和医疗保健具有很大意义。命门学说在《内经》中也早有论述,以明代 李中梓发挥得最为充分。他断言命门为人体“立命之门”,是生命的原动力, 主宰人之生死寿夭,内藏元精、元气和元神。精、气、神是生命活动的三 大物质要素,最初禀受于父母,由于三者不断地、有序地生生化化,便构 成人体各部形质器官,同时供给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从而产生生命过 程的各种功能,称“先天生后天”;在生命过程中,精、气、神可以互相转 化,又得到五脏剩余真精的不断补充和滋养,是谓“后天养先天”,一旦因 任何原因造成精、气、神的生成障碍或亏损,生命也就衰退甚至夭亡。故 湖北中医药大学 届博士学位论文 李氏断言“命门为十二官之主”。 可见,命门是生命之根蒂,精、气、神是生命的源泉,其强弱盛衰禀 受于先天遗传,而形体之强弱、脏腑之坚脆等无不由命门的功能状态所决 定。命门之说实际上代替了体质之说,而为后世养生家所崇拜,在传统中 医养生学中居于主要地位。 由此可见,每一个人的体质特点,就是以遗传因素为基础,在后天生 长条件的影响下,经过自然、社会、境遇、饮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逐渐发 展起来的。长寿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且长寿遗传学是世纪的主要研究课 题之一。 因此,《内经》从体质禀赋这一要素论述长寿与衰老,对我们更深入地 研究长寿相关因素,探讨长寿奥秘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多种因素,影响寿夭 寿夭是指生命周期的长与短,生命周期长者称寿,反之为夭。人能达 到的最长寿命在中医称之为“天年”,这种寿命可及的自然寿数因禀赋不同 而有长短之别。 先天因素对寿夭的影响至关重要,但后天因素更不容忽视。在影响寿 夭的后天因素中,主要包括生活方式、社会因素、地理环境、疾病损伤等。 如张介宾虽然很重视先天遗传因素对寿命的影响,但亦十分重视后天的作 用:“后天培养者寿者更寿,后天斫削者夭者更夭”,先天虽强,后天不知 养生亦可夭折;先天薄弱,后天慎养,亦可上寿。特别是张氏提出“人能 胜天”,显示了一个医学家可贵的辨证思想。 .起居失宜 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起居、劳逸、嗜好、思想、行为等,内容甚多, 合理则寿,不合理则夭。“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是《内经》中十分重要的 养生思想,指导人们应根据四季气候规律而制定不变的作息时间,按时起 床,按时工作、活动,有针对地锻炼与休息,按时进餐睡觉等,并长期执 行。不合理的生活方式直接或间接地耗散精气,损伤元神,造成“半百而 衰”。同时不良的嗜好与恶习,如饮食不节、吸烟酗酒、吸毒、赌博等,《内 经》长寿理论与培元固本治法延缓衰老作用的研究 都是许多疾病发生的原因。正如《备急千金要方》指出“善摄生者,卧起 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寿亲养老新书》亦指出“行住坐卧, 宴除起居,皆须巧立制度”【。所以,现代兴起的“行为医学’’,专门研究人 类不同职业、年龄、地域的合理生活方式,饮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医学 家甚至呼吁,当前医学与其说是面临一大批慢性疾病的挑战,不如说是面 临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的挑战。而这些慢性疾病作为损寿的重要原因, 多由不良生活方式引起。 ..七情不和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是五脏活动的表现,又通常作 为病因而伤五脏之神,神伤之后多表现出神情异常,如《灵枢?本神》说‘‘心 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 其前言”?,神志与情志相互影响,如不和皆影响人体健康。 情志致病,伤气动神。当今之世,节奏快竞争激烈,社会伦理、道德、 风尚、秩序、治安、家庭、人际关系等社会因素以及由此产生的欲望追求 和心态环境等,使得精神负荷过重,严重损伤自我调节能力,七情不和致 病目前已经引起高度重视。明代李梃《医学入门》申扬其义,指出“何 今之夭者多,而寿者少曰饮食起居动作之间,安能一一由心所主,而无 挂误哉?此古今寿夭相远者,非气禀之异也”。国外学者胡夫兰德在《人 生延寿法》中指出“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要算 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如忧虑、颓丧、惧怕、贪求、怯懦、嫉妒和憎 恨等”。可见,现代社会文明既给人类带来了福祉,增长了人类寿命,但 也带来了严重问题。社会生活水平、文化素质、科学技术水平不同,寿夭 的差别很大实为一个事实,如意外损害、营养过剩、精神伤害、新的不良 生活方式等,都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寿命。 由于对社会因素影响的深刻认识,目前“社会医学已形成一门独立学 科,它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专门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疾病之间的相互作 用及其规律,并制定了各种社会措施,保护人群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 从而实现了提高生活质量之目的。这门新兴学科所研究的内容无疑与人类湖 北中医药大学 届博士学位论文 寿夭直接相关。 .疾病损伤 疾病损伤与寿夭的关系更为密切。疾病促进衰老,衰老诱发疾病。有 学者对近百例岁以上死亡老人进行调查统计,发现全都是因致病而死 【们。不过,疾病影响寿夭在过去是以急性传染病为主,而现代则以慢性疾 病为主,如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肿瘤等。这些慢性疾病 多是以内因为主、多因素所致,难以找出特效药,有的仅靠医学干预甚至 无效。养生是为了“祛病延年”,也主要是针对这类慢性疾病,大有可为。 综上所述,《内经》对寿夭原因的探讨,是将机体和与机体密切相关 的客观环境联系在一起进行思考,具有显著的整体观念。同时还强调了人 体内因精、气、神的盛衰和自我调节本能的决定作用,即强调以正气为主 的养生原则,且一切养生方法皆当以此立论。 二、天人相应,顺应自然一《内经》人与万物共荣的生态长寿观 “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 是中国古代哲学整体论思想的重要命题,这种哲学思想渗透到《内经》养 生理论中,使其建立了顺应自然的养生原则,其方法主要为“春夏养阳,秋 冬养阴”、“顺时起居”等。天人合一思想贯穿于《内经》始终,《灵枢哕露 论》提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指出人既不能脱离自然界也 不能脱离人类社会而单独存在,人的各个方面,包括健康都会受到社会环境 的影响。故《内经》养生首重顺应自然。 《内经》生态长寿思想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 久’’,明确把天文、地理、人事作为一个整体看待。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 源泉,人类赖大自然而生存,并受自然界的变化而制约。 《内经》含有丰富的生态医学思想,可以解读为一个完整的、朴素的 生态医学体系,其将人的生命活动放在自然和社会的生态环境来考察,确 立疾病的形成原因、诊断、防治原理和思路、方法。 、天人合一,万物共荣的自然生态观 《内经》把人与自然看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人的生命现象《内经 长寿理论与培元固本治法延缓衰老作用的研究 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息息相通。人必须依赖大自然而生存,“人 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人必须不断地从大 自然中获取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才能维持生命。“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 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 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素问?六 节藏象论》。既然人离不开大自然,就会受大自然的制约,所以,自然界 的各种变化必然要影响于人,“天地之大纪,入神之通应也”《素问?至真 要大论》。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与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是相通应的。另外,人 在长期的生存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种适应自然的能力。《灵枢?五癃津液别》 篇中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 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说明人体天暑出汗,天寒少汗多尿的调节功能, 是人对自然界的适应。 因此,人体要保持健康无病,必须维持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这是《内 经》养生的基本准则,也是主要特点。 .气候生态 《内经》强调,气候的变化时刻影响人类的生命状态,身体的各个部 分和四时节气都有着某种关联。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人法地”和“道法自然”的具体养生方法是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 缓形,以使志生?;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 秀,使气得泄?;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冬三月?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说明从生活起居到精神情绪皆 应保持与四季生、长、收、藏的生化规律相适应,并要求人们在春天应舒 畅,夏天当充实,秋天要安定内敛,冬天应伏藏而不露,保持与自然界的 协调,才能使人体真元之气充盛不衰。该篇还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的养生方法:“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 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 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强调 湖北中医药大学 届博士学位论文 能够顺应四时阴阳消长变化的规律,则谓之“得道”。 历代注家对此亦有不同认识:一是马莳、高世拭等认为,春夏顺应生 长之气以养阳,秋冬顺应收藏之气以养阴,这种解释是学术界认可度较高 的一种观点;二是以王冰】为代表的注家认为“养”字意为“抑制”,春夏阳 盛,宜食寒?抑制亢阳,“全阴则阳气不极”,秋冬阴盛,宜食温热抑制盛 阴,“全阳则阴气不穷”,故春夏宜食寒食?、秋冬宜食温食热,以防体内 阴阳盛衰过度而发病。不仅阐发了养生学说中阴阳互制的理论与原则,而 且符合生活实际,特别是对于阴阳虚实偏颇的体质有很好的指导意义。王 冰此注扩大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养生原则的应用范围;三是以张介宾 为代表的注家认为,春夏养阳可为秋冬阴之基,故春夏每因风?生冷,伤 其阳气而患疟泄等病,秋冬养阴可为春夏阳之基,故秋冬每因纵欲过热, 伤其阴而患火证。张介宾等【】从阴阳互根切入,认为春夏之阳足则秋冬之 阴盛,故衣食行为不可过?,否则春夏伤其阳,则秋冬之时人体不能应时 而阴盛,反之亦然。依据这种理论可以认为,秋冬发作之疾病乃源于春夏 阳气失养,应在春夏之时以补阳为治;反之某些春夏发作的疾病乃源于秋 冬阴气失养,可在秋冬时节滋养阴液。因而临床上有“冬病夏治、“夏病 冬治之法;四是以张志聪【】为代表的注家认为,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 故有“夏月伏阴”之病,因而春夏宜养其内虚之阳;秋冬阴盛于外而虚于内, 故有“冬月伏阳”之病,因而秋冬宜养其内虚之阴。张志聪从内外阴阳虚盛 讲理,为“夏月伏阴用温热之治、“冬月伏阳”用寒?之治提供理论依据。 张介宾、张志聪之注引导“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从养生原则演变为治疗原 则,扩大了这一理论的应用范围,丰富了中医治疗学内容。 《灵枢本神》指出“智者之养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如是则僻邪不 至,长生久视”,亦是说明养生当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的重要性。同时, 养生还应根据昼夜阴阳消长规律来调节起居作息。如《素问?生气通天论》 所说:“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灵 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将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 秋、夜半为冬【】。日暮为阳气敛藏入内之时,不宜劳作而扰动筋骨,更不《内 经》长寿理论与培元固本治法延缓衰老作用的研究 宜餐风宿露,以免受雾露之邪而损伤形体。昼夜之中也有阴阳消长之变, 人亦应根据这一规律,安排生活作息,调摄精神活动,以适应不同的改变。 自然界有春温、夏热、秋?、冬寒的气候运转规律,生物在此影响下, 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等相应变化,所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处 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素问?上古天真论》,旨在强调养生要与天地 四时阴阳的变化相适应,“从之则苛疾不起”,实现健康长寿;反之,违背 了自然规律,“逆之则灾害生”,轻则为病,重则危及生命。再如《素问?生 气通天论》指出“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 皆通乎天气;《素问?诊要经终论》指出“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 人气在肝;三月四月,天气正方?十一月十二月,冰复,地气合,人气在 肾,都说明脏腑与四时季节变化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内经》时代虽不了解病原生物的存在,但已经认识到许多 疾病都具有明显的季节倾向,且与反常的气象相关,发病之证候均具有季 节气候特点。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所说“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 夏伤于暑,秋为痃疟。秋伤于湿?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四时之气,更伤 五脏”。 .地域生态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因地异质和“辨质养生的道理。 气候、水土等地理环境特点长期作用于人体,必然形成不同的体质差异, 都是影响寿夭的因素。《内经》认识到地理环境与人体生理活动有一定关 系,如南方人腠理多疏松,北方人腠理多致密,所以古代养生家十分重视 生活环境的改造,并创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适应地理环境的养生方法。 人的健康状态和寿命长短,随所居地势高下而有所不同,《内经》的这 一观点体现在《素问?五常政大论》中“一州之气,生化寿夭不同”的记载。 《素问?五常政大论》日“高下之理,地势使然也?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 地之大小异也,/\者小异,大者大异”,说明即使同一地区,地势不同,寿夭亦 别,且这种差别随地势变化而不同。 地理环境不同,自然物产各异,从而形成了相应的地域饮食。《素问?异湖北中 医药大学 届博士学位论文 法方宜论》认为东南西北四方,地势有卑高之殊,人民饮食习俗皆不相同 】:东方地区“其民食鱼而嗜成?”,西方地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 食而脂肥?”,北方地区“其民乐野处而乳食?”,中央地区“其民食杂而不 老?”,南方地区“其民嗜酸而食肘?”。原文论述了人们由于居住在东南 西北中五方的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体质,因而病变特点、治疗和养生 方法皆不同。又如,同一种食物,在不同的地区对人体会产生不同的食用 价值。例如,湖南、四川、湖北地区食用一定量的辣椒对身体有一定的保 健作用。因为这些地区潮湿多阴雨,地人多吃一些辛辣食物,使腠理开 泄以排除汗液、驱除湿气,这样,机体就可适应气压低、湿度大的自然环 境。如果生活在北方干燥地区的人,过食辣椒就会给身体带来损害。 再如《素问?五常政大论》云.‘‘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降于下,故 右热而左温。西北方,阴也。阴者,其精奉于上,故左寒而右??阴精所 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说明在阴精上奉的寒?地域生活,有利于 人体健康,人们往往会长寿;而经常生活在阳气下降的炎热地区,则不利 于人体保健,容易造成身体虚弱,导致过早夭折。可见,自然地理环境与 人健康长寿关系十分密切。 此外,《内经》还提出了利用日光养生治病、利用水养生疗疾的思想, 如《素问?至真要大论》里“必待日光”、“勿厌于日、“渍之、“浴之”的叙 述,皆说明了《内经》对“因地摄生理论原则的高度重视。我们生活的自 然地理环境,既有有利的因素,又有不利因素,我们应该合理应用。 据本课题组调查,“长寿之乡”巴马、钟祥、如皋、三水等地的长寿老人 自幼均居住在树木茂盛、环境幽雅、空气和水质无污染的地区。宁静的环 境能使人的情绪稳定,血液流畅,新陈代谢旺盛,免疫功能增强,对维护 健康、确保长寿极为有利。可见老人得以长寿的原因与良好的自然地理环 境,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等诸要素密不可分。 人和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认识自然、适应环境,并与之保持 协调统一,人才能健康长寿。地理环境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与作用是 永恒的,掌握这些特点,亦是古今养生家辨证施养的重要根据。因此,我《内 经》长寿理论与培元固本治法延缓衰老作用的研究 们应该注意避免不利因素,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养生保健。 .物候生态 物候是指每年同期重复出现的生物现象,亦称“候应。物候生态有两 个规律:一是物候现象均为年度循环,《素问?六节藏象论》日“终期之日, 周而复始,时立气布,如环无端,候也同法,指出了自然万物的阴阳更 迭和气候变化都有一年一度的大循环,并说明这种循环周而复始,随着时 间的推移而重新出现;二是物候循环随气候而转移,并不随固定时日的节 气而改变。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曾记载有“其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 至而太过等异常候应,利用这些异常现象以解释人体疾病证候是《内经》 病机分析法的特色之一。 在正常情况下的阴阳更迭,正常的物候出现,可称为四时之气,如在 一定的时令上出现不正常的候象,这时的“时气则称为“六淫之气”。如在 年冬到年春肆虐全球的,其属温病学“瘟疫”范畴】,考 之《内经》已有“瘟疫”一词,如《素问遗篇?本病论》日“清生风少,肃杀 于春,露霜复降,民病瘟疫早发,咽嗌乃干,民乃疠,温病乃作”。再如 年伊始,我国中东部各地陆续出现大范围和长时间雾霾天气,从华 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严重污染。由于汽车尾气、 燃煤、工业污染等因素的排放已经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导致.超标, 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除此以外,雾霾因素不外有三,即天、地、人。 运用《内经》生态思想分析,以上现象皆与异常的“候应现象有关。 、阴平阳秘,对立统一的平衡生态观 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必要条件,中医养生学从阴阳对立统一、相互 依存的观点出发,认为人与自然、社会,人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之间, 必须保持相对稳定和协调,才能维持“阴平阳秘”的正常生理状态,从而保 证机体的生存。因此,保持协调平衡就成为一条重要的养生法则。无论精 神、饮食、起居的调摄,还是自我保健或药物的使用,都离不开阴阳协调 平衡,以平为期的宗旨。 .协调阴阳,寿命无穷 湖北中医药大学 届博士学位论文 在养生方面,要不得病或少得病,就必须运用阴阳平衡规律,既要保 持人体的阴阳平衡,又要重视和自然环境的阴阳协调,做到“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中医学认为,人的体质、先天因素之禀赋、食物、药物等的 宜否与偏差都不离阴阳,“生之本”亦“本于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 如《素问?调经论》中说:“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日平人。” 说明机体阴阳的协调是健康长寿的基础。具体而言,阴阳协调应包括两方 面的内容,一为天地阴阳与人体阴阳的协调,《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 言人之阴阳?故应天之阴阳。表明天人相应的实质,是天人阴阳的通应、 和谐。如果自然界阴阳变化正常而不乱,即“苍天之气清静”《素问?生气 通天论》、,则人体健康无病;反之,自然界阴阳变化失常,则为虚邪贼 风,大风苛毒,则会使人“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气自伤而折 寿。《素问?上古天真论》亦写道:“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 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 去。”《内经》将“法于阴阳”作为“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第一法则, 强调了调摄阴阳对于长寿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强调了要调摄精神、节制 饮食、起居作息有规律、减少嗜欲等养生方法。 .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 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为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 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强调了在以阳气为主的基础上 进一步说明阴阳协调,在养生和防止疾病发生、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 《景岳全书》认为形和神是生命的物质基础,认为人体“阳非有余,真 阴不足必用温补药以养精血,养精血之法主要是用药饵,并创有左归饮 丸和右归饮丸等。指出人体中阴阳调和、平顺,即“阴平阳秘”才能保 持人体健康。故养生,当以使阴阳协调平衡为准则。 、五行共用,生克制化的环境生态观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 物质构成的,认识到人的生命活动是人体中的各种脏器具有相生相克的联内 经》长寿理论与培元固本治法延缓衰老作用的研究 系控制关系,与周围有关事物特别是自然界四时节气的变化存在着资生、 制约的联系控制关系,这就使《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具备了理论基础, 创立了“天人相应的人体内外环境统一的整体观念。人体五脏也必须是相 互间资生和制约方能“生化,从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故五行学说为中 医养生学奠定了相应的理论基础。 .五行学说阐明“四时五脏阴阳,,理论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东方生风?南方生热?中央生湿?西方生 燥?北方生寒?五个小节运用了五行学说理论,采用取类比象方法,将 自然界有关事物与人体脏腑组织等进行了有机的联系,如春应东方,风气 主令,故而气候温和、气主升发、万物滋生;文中还明确指出五志致病, 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均为治疗和养生提供了 理论依据;此外,“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怒”的“以情 制情’’理论,已被古今医家广泛运用于康复医学中,如张子和在《儒门事 亲》中说“内经有治法,但以五行相胜之理治之。夫怒伤肝,肝属木,怒 则气并于肝,而脾土受邪?故悲可以治怒”【】。 .以五行理论说明疾病的传变和预后 《素问?五脏生成论》日“是故多食成,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 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此五味之所伤也”,从食味太偏有 损健康的角度强调了五味调和的重要性,“和五味”则是饮食调养的重要原 则之一。 《素问?玉机真脏论》日“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此言气 之逆行也,故死”,则是运用五行生克乘侮理论来解释脏腑病变传变规律, 并提示了五脏传变的预后判断。进一步告诉我们,掌握疾病传变规律的目 的在于取得防治疾病的主动权,根据病情予以适当的治疗。 五行学说类比概括自然万象,选择与之相宜的自然方法、食物药物、 居处环境等,从而实现身体健康、生命恒久。 、恬淡无为,和谐共处的社会生态观 《内经》强调,人们生活的环境良好、生活俭朴、家庭和睦、德行宽湖北中 医药大学 届博士学位论文 厚,懂得顺应自然而养生,才能够真正实现健康长寿。如《素问?上古天 真论》日:“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日朴。是以 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故凡养生亦当顺 应地土方宜,要“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适应民风民俗,才能维持健 康。否则,“水土不服”,影响健康。 又如,《素问?移精变气论》日:“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内无眷慕之累, 外无伸宦之形,此恬澹之世,邪不能深入也。”《素问?天元纪大论》日: “至数之机,迫迮以微,其来可见,其往可追。敬之者昌,慢之者亡。无 道行私,必得夭殃,谨奉天道。”这种营造和谐社会环境、尊重天地自 然规律、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思想,贯穿于《内经》养生思想的始终,也 是中医“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生动体现。 综上所述,《内经》生态医学长寿观涉及天时、地利、人和三大方面, 体现在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中,蕴含在未病先防、扶正祛邪、 调整阴阳的防病原则中。其生态长寿思想是汲先贤丰富的生态医学思想内 涵经过整理提炼而构建。《内经》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研究人的健康和疾 病,充分
本文档为【《内经》长寿理论与培元固本治法延缓衰老作用的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1994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4KB
软件:Word
页数:28
分类:
上传时间:2017-11-27
浏览量: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