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管理学课程标准

管理学课程标准

举报
开通vip

管理学课程标准管理学课程标准 《管理学基础》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0702008 课程名称:管理学基础 适用专业:电子商务、物流管理 教学模式:项目驱动 计划学时:72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 1、《管理学基础》是教育部制定的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又是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是从一般理论、一般原理、一般特征的角度对管理活动加以研究,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性。因此,也称一般管理学或管理原理学,是我院管理类各专业的共同专业基础课。开设在第二学期。 2、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

管理学课程标准
管理学课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管理学基础》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0702008 课程名称:管理学基础 适用专业:电子商务、物流管理 教学模式:项目驱动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学时:72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 1、《管理学基础》是教育部制定的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又是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是从一般理论、一般原理、一般特征的角度对管理活动加以研究,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性。因此,也称一般管理学或管理原理学,是我院管理类各专业的共同专业基础课。开设在第二学期。 2、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 突出职业特色、坚持面向社会办学的办学方针,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我院学生主要来自河南各地的第三批大专录取的学生,少数学生为高中的中专、职高毕业生。绝大多数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础、科技和人文素质。 我系开设的管理类专业有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两个专业,在校生规模为 1000多人。专业培养定位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本门课程定位是培养具有完整的人格道德、综合的管理技能和优秀职业素质的基层管理人员。管理学基础是上述两专业的一门训练学生管理基础能力的关键性显性课程。本课程为这两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目标是培养基层管理者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课程服务面向:高职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相关专业的管理基础课 3、通过本课程的课堂学习、技能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懂得运用管理学的原理、工具和方法进行管理实践,形成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4、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经济数学、大学语文,后设课程为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物流企业管理等专业课程。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本课程以创新教学为基本理念,具体思路和构架为: 创新教学理念 管理技能为主线的 136教学内容体系 体系 多媒体教学为主线的模拟实践教学为主线的技能考核为主线的开放式 教学条件体系 一体化教学方法体系 全程化考核体系 教学方法体系 基层 管理岗位 技能与素质 1、在教学目标上,管理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灵魂,以培养实际管理技能为根本,培养基层管理者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2、在课程内容体系上,管理学按先进、实用标准选择内容,按技能培养为主线构建体系,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课程内容要经历由社会调研的行业岗位分析到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从典型工作任务对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到学习领域的设定,强调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是由多个项目的整合,在每个学习情景构建中分成应知知识点、职业能力要点、职业素质训练三个部分,为学生素质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开拓了新的途径,每一个项目对应一个典型工作过程。 3、在教学方法上,管理学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构建参与式、互动式和模拟教学的方法体系。 4、在教学基本建设上,以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为主教材,构建学校与企业共建、教师与企业家合讲、讲授与多媒体结合的立体化系统。 5、在教学特色上,《管理学》课程在设计思想上充分体现一体化,即:理论与实践内容一体化、知识传授与动手训练场地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教师为一人的“一体化”。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 课程目标 总的目标是让学生具有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是让学生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构架、基本概念,打好管理专业的入门基础,为以后系统学习管理专业课程和为日后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让学生理解管理的基本职能、基本原理,建立管理学的基本素养。让学生掌握管理的基本方法、基本手段,初步拥有解决管理问题的工具箱。为达到上述,目的,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做到理论性、系统性与实践应用性的结合,针对我国的管理实践,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 总的要求: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管理学基础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掌握管理学的基本职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作出贡献。 二、职业能力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管理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管理的概念、属性,管理主体、管理对象与环境、管理机制与方法,管理职能等; 2、管理思想,包括管理思想的演进过程、最新趋势,管理原理、组织文化等。 3、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概念、类型、地位、作用、方法步骤等的知识。 (二)能力目标: 课程能力体系(本课程建立三级能力目标体系): ?一级目标 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二级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与实训培养学生的四大关键能力,即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与沟通的能力和控制与评价能力。 ?三级目标 ?培养观察环境,分析界定问题的能力; ?培养创新与科学决策的能力; ?培养科学运筹,配置资源,制定计划的能力; ?培养分析组织结构与职权关系,制定组织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的能力; ?培养招聘、应聘,考核与奖酬的能力; ?培养树立权威,有效指挥的能力; ?培养有效激励,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能力; ?培养协调关系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培养人员组合与团队建设的能力; ?培养对工作有效控制的能力; ?培养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培养总结与评价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在以实际操作过程为主的项目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专业技术交流的表达能力;制定 工作计划 幼儿园家访工作计划关于小学学校工作计划班级工作计划中职财务部门工作计划下载关于学校后勤工作计划 的方法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的设计思路 课程知识脉络: 管理概述 管理基础模块 管理思想 者目 综标 合:计划职能 管培理养管理职能模块 组织职能 技中能基与层领导职能 素管质 理控制职能 选择模块 企业管理 总设计思路为:以培养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建立“136”教学内容体系。“124”是指“一条主线”、“三大基础”、“六项内容”。 1、“一条主线”: 本课程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来选取内容。这种基层管理 岗位综合管理技能,是指电子商务、物流企事业单位基层的班组长、领班、部门主管等管理岗位所需要的综合性、一般性的管理技能。既区别于以宏观管理、概念技能为主的高层综合管理能力,又区别于以专业化为特征的生产、营销、财会等职能管理技能。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以这种综合管理技能过为主线进行设计。 2、构建“三大模块” 一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体的管理基础理论知识模块;二是以实践教学为主体培养四大学生管理技能的管理职能模块;三是强化基层管理者综合技能的形成的整体的、综合的实习实训模块。 3、“六项内容”: 3.1两大基础。一是管理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管理的概念、属性,管理主体、管理对象与环境、管理机制与方法,管理职能等;二是管理思想,包括管理思想的演进过程、最新趋势,管理原理、组织文化等。这是课程第一、二章的内容。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管理基础知识,树立现代管理思想与理念。这是培养管理技能的基础与前提。 3.2、四项职能。通过四项职能的学习,培养学生四大关键能力。在本课程中,在介绍四大职能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重点放在基层管理者所需的实用技能上。按照基层管理者进行综合管理的需要,本课程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四大关键能力,即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与沟通的能力、控制与评价的能力。管理的四大职能反映了各级管理者的共通作用与程序。本课程的第三、四、五、六章分别研究与培养这四大关键能力。这部分是本课程的主体与重心。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与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课程采用项目驱动的模式,通过以下六个项目的实施,从而实现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建议总课时为64学时 ,项目内容组织与学时分配如下所示。 引言部分(约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本课程的学习意义; 2、 课程体系(定位、目标及体系) 3、 本课程的教学和考核方法。 一、项目1 管理概述(约 6 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点: 1.掌握管理的涵义及目标; 2.掌握管理者的分类、职责、素质与技能要求; 3.理解掌握管理的基本职能、属性和适用范围; 4.理解环境分类、组织环境的适应与控制。 技能点: 1.初步培养对管理的艺术性和技能性的感悟; 2.认知并有意识培养自己的管理素质; 3.能运用管理机制分析与解决实际管理问题。 二、项目2 管理思想(约 6学时) 知识点: 1.掌握古典理论与人际关系论的主要思想; 2.掌握管理理论发展的主要理论及最新管理趋势; 技能点: 1.具有初步应用现代理念和理论分析与处理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2.促进自身管理理念的更新。 三、项目3 计划职能(约 14 学时) 知识点: ?掌握决策的分类、程序与方法的知识; ?了解计划的类型,理解计划职能的程序; ?掌握目标的分析与制定; 4.计划的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的制定; 5.掌握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 技能点: ?掌握盈亏平衡法、乐观法、悲观法、折中法、最大后悔值最小法; ?分析和界定管理问题的能力; ?创新与运筹的能力; ?决策能力; ?编制计划书的能力。 四、项目4 组织职能(约 12 学时) 知识点 1.掌握组织结构的内容。 2(职务设计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3(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的概念及关系; 4(部门化的概念及形式; 5(集权与分权、直线职权与参谋职权的概念; 6.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及其特点。 技能点 1.组织结构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2. 掌握职务设计的形式和人员配备过程; 3. 掌握部门划分的方法; 4.掌握组织协调的手段; 5、掌握组织职权的关系,能判断组织集权还是分权,能区别组织直线职权和参 谋职权; 6、识别组织的组织结构形式,并能分析其优缺点。 项目5 领导职能(约 20学时) 知识点 1.了解有关领导概念,掌握领导方式理论; 2.掌握权力形成机制与运用要领; 3.掌握指挥的形式与要领; 4.掌握激励的理论与方法; 5.掌握沟通传播的方法与艺术; 6.掌握人际交往与工作协调的艺术; 7.掌握说服与交涉的策略; 8.掌握群体管理的原理与艺术; 9.掌握团队建设的理论与要领。 技能点 1.培养提高自身权威与有效运用权力的能力; 2.培养有效指挥的能力; 3.培养激励员工的能力; 4.培养人际交往与沟通的能力; 5.培养协调与交涉的能力; 6.培养化解冲突,构建和谐的能力; 7.培养团队建设的能力。 七、项目6 控制职能(约 8 学时) 知识点: 1.了解控制职能的涵义,理解管理控制的基本类型; 2.掌握控制的要领、过程与方法; 3.掌握控制的基本原则 技能点 1.培养初步的部门总体控制能力; 2.培养运用现代控制方法的能力。 八、项目7 企业观察(8课时) 技能点: 运用所学,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四个职能方面管理本次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管理技能和水平。 部分 实施建议 第四 一、学时分配 本课程计划学时为76学时。 课 时 分 配 表 课时分配 章节 教学内容 理论(含讨实践 小计 论) 引言 2 2 1 管理概述 4 2 6 2 管理思想 4 2 6 3 计划职能 10 4 14 4 组织职能 8 4 12 5 领导 10 10 20 7 控制职能 4 4 8 依开设本 课程的专 业需要,灵8 企业管理 8 8 活选择本 章校外实 践内容 合计 42 34 76 二、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1.改革教学方法的原则与体系 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以模拟实践教学为主线,建立多渠道、获取式大教学系统的教学方法体系。 多渠道的获取式教学方式,是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师的必要指导和宽松学习环境条件下,由学生能动地利用多条获取知识的渠道,自主地、创造性地去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完成教学任务的方式。作为一种特定的教学改革目标模式,获取式教学必须具备两个本质特征:一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二是具有完整的体系,具有较强的结构性和可操作性。” 向以课堂为主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挑战,最基本的改革方向是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多元化的教学渠道。 2.主要的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除讲授、提问、学生分析、讨论等常用的方法外,结合管理课程的特点,适应高职的要求,探索并完善以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和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为基本形式的多种方法。并建立纸质、声音、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载体。主要教学方法有: (1)头脑风暴法。针对讲授中、案例中、学生身边提出的管理问题,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放开思路,大胆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解决方案。 (2)多媒体教学。本课程全程使用多媒体教学,有的重点案例采取录像播放方式,以增强感染力,并要制作有利于学生学习与训练的助学课件,最终建立系统性、立体化的多媒体课件体系。 (3)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管理学教学联系实际的特色形式,应引起教师高度重视。本教案所选案例,均是较为典型的、具有学生讨论与研究余地的案例。进行案例分析时,既可以采用由学生独立分析,再以书面作业完成的分散方式;又可以采用先分小组讨论,后到课堂上全班讨论这种集中形式。其中,后一种方式主要用于对重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的指导要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教师对案例分析的总结,也不要对结果或争论下结论,而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 (4)角色扮演。给出一定的案例或要解决的管理问题,由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也可轮流扮演),设身处地的分析与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学生从所扮演角色的角度出发,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分析与决策,以提高学生实际决策的技能。 (5)情景模拟。由师生共同选择案例,并编写脚本;由学生们进行演出,演出分为两部分:一是所要解决的管理关系与矛盾的展示,二是由角色扮演者现场处理所要解决的问题;演出结束后,全班同学进行评议,分析各扮演者处理是否得当,并提出更好的建议。可以分组进行,有关角色也可以轮流扮演。这种方法可提供更有价值的仿真环境,并且使学生对不断变化与发展的管理问题进行动态的分析与决策,对于训练学生的管理意识与实际管理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6)调查与访问。在课上或课外,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有条件时,直接访问企业家,组织学生与企业家对话活动。 (7)岗位见习。有计划的安排学生轮流到共建企业的生产现场担任主力,在管理者的直接指导下亲自体验并处理管理工作。 (8)计算机模拟。对于一些可以运用计算机处理的管理问题,借助有关程序,由学生操作计算机实现对管理的模拟过程。 (9)网络冲浪。现代教学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对管理专业学生而言,这是一种特殊的接触实际的窗口。根据教学进度需要,引导学生登陆有关网站,了解现实企业状况,搜集最新信息,学习最新管理知识,思考与分析现实管理问题。 (10)自我评估:课程内容结束后,可在课尾或课下,由学生进行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自我测试或评估。自我评估(心理测试)是针对所学内容列出几条选择项,供学生自我评估检测;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这种形式很受学生欢迎。 (11)管理游戏。游戏围绕着对技能的学习和使用而展开,它帮助参与者思考、反应、操作,更重要的是会有很多启迪,通过一个完整的游戏过程,让他们在非正式的、非紧迫的情景下学会一个技巧。 (12)管理沙龙。这是针对管理课程的特点而尝试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一般是针对一个特定的管理问题,事先进行较为充分的准备;然后,由学生们集聚在一起,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畅谈,相互启发,也可以争论,形成相同或不同的思路;并于事后形成文字材料。 3.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职课程教学方式的生命线,必须高度重视。详见实训指导大纲。 (二)、教学手段 本课程要大力加强信息化教学手段建设,建立纸质、声音、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载体。 1、教材。本课程使用的主教材为由单凤儒著《管理学基础(第三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8)。实训教材为单凤儒编著《管理学基础实训教程》(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 2、多媒体教学。本课程实行全程多媒体授课,以及计算机化的试题库和网上考试系统。 3、网络教学。实现教学大纲、教学方案、多媒体课件、习题集教师授课录像全部上网。并建设了网络课程。 三、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 以综合管理技能考核为主线,建立全员化、全程化、立体化考核体系。 1、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学生实践教学体 会、教学进度基本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应注重学生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4、考核知识点与技能点全面开放,以项目带动知识点的学习。 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理解理论、概念,注重考核思维与技能; 二是考核的答案是多元化、开放式(特别是思维力与能力的考核,可以有多个标准答案,可以超出教材与课堂讲的范围); 三是实行全程化考核,要对学生平时课堂参与状况、作业完成情况、特别是实践教学中的表现等进行全面考核,记入成绩,并加大日常考核的比重(日常考核占40%;考试成绩占60%)。使考试不但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手段,而且,还成为学生再学习与培养训练的组成部分。 以上比例可以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二) 对教师的评价 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进行。 (三) 对课程体系的评价 按照《郑州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建设工作条例》评价。 四、建议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教材编写 《管理学基础》教程依据本课程标准,紧密配合“工学结合”的思路,以生产企业的实际管理为主线 ,依据真实的实际工作过程进行编写。本教材由企业人员参与编写,专业高级工程师把关,以管理的核心知识与技能为目标,以实际管理案例分析为示范,将管理的知识和技能贯穿于全教材,使本教材突出指导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内容精典,达到培养具有关键能力的创新型技能人才目的。 2(建议教材 王凤斌、李东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实训教材为单凤儒编著《管理学基础实训教程》(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 3(主要参考书: 单凤儒著《管理学基础(第三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8)。 王凤彬,朱克强编著. 管理学教学案例精选.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美] 海因茨?韦里克、哈罗德?孔茨著.《管理学—全球化视角》(第十一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美]托马斯.S.贝特曼等著,王雪莉等译. 管理学:构建竞争优势(第四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五、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材编写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2)教材应按先进、实用标准选择内容,按技能培养为主线构建体系,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 (3)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工厂电气控制设备的认识和理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5)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2、信息技术应用 (1)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建议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社会、虚拟企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有利于规范学生操作流程,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素质。 (4)建立习题库及答案,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多种版本的参考书,有利于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 (5)建立学习资料库,推荐国内与专业有关的网站地址,积极引导与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资料查询等能力。 3、工学结合 (1)产学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 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2)建立一支适应本专业的、稳定的、开放性的、具有丰富实践施工经验的兼职教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一、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合一、课堂教学与生产现场教学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六、说明 1(授课:理论讲授运用多媒体教学。 2(环境:具有能够提供50人实习的企业2个,具有独立实训基地1个,实验室2个。 3(能力培养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先修课程: 主讲教师根据本课程标准制定具体的授课计划。
本文档为【管理学课程标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7007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4KB
软件:Word
页数:16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17-11-11
浏览量: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