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doc】南宋中期政治特性之形成与治国理念之嬗递——以宋孝宗、韩侂胄为例

【doc】南宋中期政治特性之形成与治国理念之嬗递——以宋孝宗、韩侂胄为例

举报
开通vip

【doc】南宋中期政治特性之形成与治国理念之嬗递——以宋孝宗、韩侂胄为例【doc】南宋中期政治特性之形成与治国理念之嬗递——以宋孝宗、韩侂胄为例 南宋中期政治特性之形成与治国理念之嬗 递——以宋孝宗、韩侂胄为例 2005年第2期 中国矿业大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ChinaUniversityofMining&Technology(SocialSciences)2005年6月 南宋中期政治特性之形成与治国理念之嬗递 以宋孝宗,韩f危胄为例 朱丹琼,范立舟 (1.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9; 2.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广东广州...

【doc】南宋中期政治特性之形成与治国理念之嬗递——以宋孝宗、韩侂胄为例
【doc】南宋中期政治特性之形成与治国理念之嬗递——以宋孝宗、韩侂胄为例 南宋中期政治特性之形成与治国理念之嬗 递——以宋孝宗、韩侂胄为例 2005年第2期 中国矿业大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ChinaUniversityofMining&Technology(SocialSciences)2005年6月 南宋中期政治特性之形成与治国理念之嬗递 以宋孝宗,韩f危胄为例 朱丹琼,范立舟 (1.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9; 2.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32) 摘要:南宋政权面对外部压力,保证边疆安全和政权稳定是统治者具体而又实在的统治目的.在追求这 种政治目的过程中,南宋政权显现出一种与前代不同的基本性格.这种基本性格既制约了宋孝宗"内修政理"的 努力,也妨碍了韩f虎胄"恢复故疆"的进取意图的实现. 关键词:南宋;政治思想;治国理念 中图分类号:K245.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05X(2005)02—0096—06 陈登原在《中国文化史》中指出,南宋士大夫多 有"恢复"情结.然终不能"恢复"者,一困于岁币之 输,竭其财赋,重敛于民;二蹙于豪族恣横,与国争 税;三穷于纸币泛滥,通货膨胀,民穷用绌?.所以, 尽管刘子健判定"中国近八百年来的文化,是以南 宋为领导的模式,以江浙一带为重心"l1],然而,南 宋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并无助于消解其当时所 面临的政治危机与军事压力.从政治上来看,南宋 政权是在强烈的外在军事冲击的背景下而形成的 偏安东南一隅的特殊形态,其社会特性在错综复杂 的军事压力与内部困境中亦必然地带有某种特殊 的品格.面对外患的压力,保证边疆安全和政权稳 定是统治者具体而又实在的统治目的,"建立和维 持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权以及统治者的最高主权, 在这些社会的特定历史阶段,这种政权的建立本身 就可能成为主要目标,在另一些时期,这种政权的 维持成为一个重要目标"_2_("". 在军事背景下的政权,显然要把军事当作政治 目标的重要部分甚至是核心.军事问题的妥善解决 将直接影响到南宋政权的稳定和发展方向.而军事 问题的解决又依赖于种种切实可行的政治改革思 想的贯彻,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改善军事处境,减缓 外界的军事压力.在这些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面 前,提倡事功的功利主义思想显然是当时局势最为 需要的思想体系,而那些哲理和道德的概念显然会 在这些实际的政治问题面前显得幼稚和不切实 用.在军事压力下建立的南宋政权必然会具有这 样的特征:(1)集团化的性格.由于面对着军事压 ?参见陈登原《中国文化史》,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 523—528页.又,程兆奇《略论宋代的"恢复"情结》(载《史林》,2001 年第3期)也指出"宋代是帝制时代中国民族意识最昂扬的时代", 其原因无非是宋代始终没有摆脱边患的困扰,由此亦导致士人自 觉精神的高涨.无论是北宋君臣的盲目联金灭辽,抑或是南宋君臣 执意联蒙灭金,其心理原因均在于"恢复"和"复仇"情结.而全汉舁 经典性的研究《宋末的通货膨胀及其对物价的影响》(载《中央研究 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十本,1948),则对于南宋中后期的楮 价损折,民生憔悴作了全面而详尽的论述,是研究南宋政治与经济 史的必不可缺的知识背景. ?当然,南宋理学在追求体认"天理"的过程中,建构起道德自 觉的理想人格,体现出不为外在压力所动的坚韧的精神和注重社 会道德责任感的文化性格,这对于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强大,剔除 社会弊病的南宋社会来说,也正好是内在的安慰和对外来压力的 缓冲.有见于是,我们方可明晓南宋乾道,淳熙年间理学的迅速扩 展和理,度两朝理学在经典学术与意识形态两方面主导地位的确 立.参见关长龙《两宋道学命运的历史考察》,学林出版社,2000年; 范立舟《理学的产生及其历史命运》,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田 浩(HoytCleverlandTillman)《朱熹的思维世界》,陕西师范大学出 . 版社,2002年 收稿日期:2005—03—11 作者简介:1.朱丹琼(1976),女,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2002级博士研究生; 2.范立舟(1962),男,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副教授,历史学博士后. 2005年第2期朱丹琼,范立舟:南宋中期政治特性之形成与治国理念之嬗递97 力,军事问题即外患问题的解决成为贯穿南宋政府 政治的主线.无论谁当权,都要直接面对和要妥善 解决这一政治问题,甚至这一问题的能否妥善解决 直接决定了当权者政治地位和政治权力的得失.南 宋政权由于没有绝对的军事优势来直接消除外患, 就必然会衍生出主战派和主和派(主守派的情况稍 嫌复杂一些,必须具体情形具体对待)两个政治派 别.主战派自然是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改革,激活南宋社会内部的 资源和能量来抵御外来的侵犯,解除外患,收复失 地.而主和派则过于强调南宋的弱势,弱化反击成 功的可能性,极力逃避由于战争所能带来的风险, 从而保证政权的相对稳定.由于对政治与军事问题 而形成了两个不同政见(政治思想与主张)的政治 派别,而两个政治派别为更好地贯彻并实现自己的 政治思想与主张,就必然要夺取绝对的权力和地位 来保证自己理念的绝对优先权,这就催生了集政治 理念与政治利益于一体的政治集团的形成.主战派 和主和派两个政治集团之间不断地斗争着,消耗 着,在损耗对方政治资源与能量的同时,也损耗着 南宋政权与社会内部的各种资源与能量?.(2)文 官政治的必然抉择.文官政治,是理解两宋政治文 化的人手处,"文"与"官"的结盟,潜移默化地影响 着宋代政治文化的基本面貌,浸润着宋代政治文化 的方方面面.文人人仕,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有文化 的官僚阶层,模铸了一代价值观念和政治思想.文 官治国是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一项战略 性国策,即"祖宗家法".南宋初年略有改变,立即遭 遇文官集团的强烈反弹,于是便有了第二次削兵权 的动议."祖宗家法"给予了文官优越的地位与心 理优势,赋予文官猜忌武将的权力,武将若构成对 "祖宗家法"的挑战,文官们就会当仁不让地站出 来,以"祖宗家法"扞卫者的身份削夺武将的权力. 这种政治权力分配原则决定了南宋王朝只能采取 守势.守成,是宋朝帝王的心态,惟南宋孝宗登基后 思有所作为,但年老后亦颇为不振.这种强化内部 控制的用人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又必然会产生完善的选拔人才机 制的要求.故而科举制度较北宋以来更为精致. (3)科举制度在南宋的政治功能.由于面对困难重 重的政治与军事环境,南宋政府需要依靠科举的方 式从社会各阶层中选拔和吸收有用之才,为政治统 治筑起更为宽厚的基础,提供更多和更为全面的统 治思想.同时,由于军事压力造成的南宋社会一直 处于不安定的状态,它的阶级差别和社会层次的壁 垒也不是很稳定.门第族望的观念更为消解,下层 知识分子利用科举这一途径跻身上层的可能性空 前增大,这就极大地激发了下层人士读书做官的热 情.据统计,到南宋中期,如果把全国准备应举的读 书人都统计在内,人数可能接近百万,至于受科举 之风影响而读过书的人就更多了【3].科举的繁盛又 造就了南宋社会的第四种特性.(4)下层士人政治 意识和参与热情的高涨.影响南宋中后期政治走向 的三学参政与"济王之变",均可从这一方面获得合 理的解释.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官僚士大夫不断 谋求拯救危机的各种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而在如何扶危拯弱的各 种改革方案的选择上又形成不同的政治思想和政 治派别.士大夫中普遍存在着忧患意识,以屈辱的 和议为代价换来的和平与稳定是如此的脆弱,使士 大夫中存在着强烈的压抑感.这种忧患意识和压抑 感,就是激发当时各阶层人士深入思考政治,社会, 经济诸层面问题的最为直接的动力,亦未尝不是南 宋理学试图从心性和伦理层面一揽子解决各种问 题的动力.各种解决社会危机的方案,设想,策略, 观点,建议,意见纠缠在一起,发生着接触,论争,撞 击,吸收,融合,使得南宋的思想学术空前活跃,同 时也推进了政治思想的活跃. 孝宗名舂,太祖季子德芳之六世孙.高宗无嗣, 绍兴二年(1l32),选立为嗣君.至绍兴三十二年 ?李家骥《南宋和战与党争商榷》(载《华东师范大学》, 1981年第1期)对主战派与主和派的划分标准问题提出了自己的 看法.沈松勤《论南宋相党》(载《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夏之卷)则 对南宋以宰相为核心的党争问题作了全面的梳理. ?据虞云国《论宋代第二次削兵权》(载《上海师范大学学 报》,1986年第3期)归纳,南宋初文官提出的削夺武将兵权的方 案,大致有:1.廖刚,胡寅主张的"集天下劲兵以强御营之势",参见 《斐然集》卷十六《上皇帝万言书》,《高峰文集》卷一《除吏部郎官上 殿札子》.2.赵鼎等建议恢复三衙旧制,参见《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甲集卷十八《三衙废复》,《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七.3.陈公辅强烈 要求钳制武将势力,参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零八,绍兴七 年正月癸卯条.4.李弥逊,刘长源坚持的以文制武旧法,参见《筠溪 集》卷一《东南募兵画状》,《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十五,绍兴五 年十一月辛未条.5.韩肖胄,周南仲拟议设置总帅的方案,参见《建 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七,绍兴五年三月癸卯条,卷一百二十六, 绍兴九年二月.6.汪藻,陈规,张守,王庶,张戒先后提出并得到高 宗认同的抚循偏裨,削弱方面将领的设想,参见《浮溪集》卷一《行 在越州条具时政》,《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十三,《毗陵集》卷一《应 诏论事札子》,《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一十八,绍兴八年三月 甲辰条,卷一百二十,绍兴八年六月乙亥条. 98中国矿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6月 (1162),立为皇太子,不久即受禅而登基?.《宋史 ? 孝宗本纪》赞日:"聪明英毅,卓然为南渡诸帝之 称首."可以说,这是没有异议的.孝宗高于南宋诸 帝的首要之处,就在于他有非常强烈的"恢复"意 识,这种"恢复"意识,既来自传统文化题有之义的 华夷之辨的正统观念,也来自孝宗与生俱来的复君 父之仇的血性.他每次随侍高宗,"必力陈恢复大 计",尽管得到的是"俟老者百岁后,尔却议 之"[43的无礼答复,但并未因此降低恢复的热 情.即位之初锐意用兵,终因准备不足,用非其人而 导致符离之败,"国家平日所积兵财,扫地无 余"j(卷.不得已而言和,但仍耻于言和.隆兴和 议后,孝宗攻取中原之志亦未尝熄灭,"朕常恨功业 不如唐太宗,富庶不及汉文景"|6卷叶.孝宗的战 备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乾道,淳熙(1165—1189),曾 五次教阅军队,"戈甲耀日,旌旗蔽野,师众欢呼,坐 作击刺,无不中节"[]集卷.至于恭俭节用,四方 无横赋,乾淳之际的物阜民丰,国泰民安,较之文景 之治,殆庶几哉.至于声名文物之盛,岂汉文景时代 所能比拟,其终未能恢复者,殆天意哉. "的过 欲图恢复,必先有"内修政理,外观时变 程.而"内修政理"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正如张木式 所论:"欲复中原之土,必先收中原百姓之心,当先 有以得吾境内百姓之心,求所得吾境内百姓之心无 他,不尽其力,不伤其财而已."(《晦庵先生朱文公 文集》卷八十《张木式神道碑》,四部丛刊本)而要做 好此项工作,最为紧要的事莫过于铨选人才,选贤 任能."凡侥幸冒滥者,务必革去."孝宗之论人才, 原则有二:其一是"有才而不刻,慈善而不 谬"[6?(卷六?.有才能的人判断力,洞察力均精于常 人,若过于苛求细节,就会使属下动辄得咎,手足无 措.而仁慈的人却因对人对事过分地怀有恻隐之 心,其结果往往给人善恶不分的感觉.这两种极端, 孝宗认为都必须避免.其二是"为官择人,不为人择 官"[6jf卷五.设官分职是制度的需要,知人善任则 是一门"艺术",在起用人才时,既不能因人设官而 破坏原有的制度架构,同时也要让新人才在制度框 架内有所作为,有所成就.这种思想,实际上已初具 近代以来的"法洽"理念的萌芽.法治的一项主要内 容就是国家政治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它把理性 的规则奉为治国的最高权威,通过严格的程序使法 律与制度保持其稳定性与合理性.就这点而言,孝 宗"为官择人,不为人择官"的思想是有相当理性成 分的.在铨选人才的工作中,孝宗特别注重地方官 的任用.因为"郡守得人则千里蒙福,监司得人则一 路蒙福"E83'卷三."天下全赖好监司,若得一好监 司,则守令皆好"(《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卷二十 七,淳熙四年八月壬子条).诸路监司,州县守令,均 为临民,亲民之长,他们的道德素质与行政能力直 接关系到朝廷政令的贯彻与否,他们的意向与行 为,所给予百姓的感触特深特重.所以孝宗对此一 再关注,要求宰相对他们进行认真的选拔,考察与 监督.戢奸贪,黜浮靡,躬节俭,奖廉洁,他对地方官 员重要性的认识,已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朕履四海之籍,托王公之上,深惟民之未瞻,恻 怛在心,躬节俭之化,薄征赋之科,冀与宇内共臻富 庶之域.惟吏或不良,无以宣德明恩.若乃贪饕无 厌,与货为市,渔夺百姓,侵牟下民,有一于斯,足秕 邦政.天下之大,郡邑之众,假势放利,实繁有徒.若 此,朕虽有爱民勤政之诚,焦劳于上,仁恩利泽何由 而下究哉![.]'职官七九之 为更准确和更有效率地遴选与考核地方官员, 孝宗提出了一整套综核名实,崇法务实的政治思 路.盖监司郡守都是亲民之官,其臧否关系民生至 巨,不可不严加督察,慎加选任.所以他倡导循名责 实,严明法纪.北宋立国以来,一向以儒术治天下, 为政尚宽厚,孝宗思想与行政作风却与此大相径 庭.既然是综核名实,故而一方面"于官职未尝妄 授","朝廷与人官爵,尽归至公,人谁敢怨?若徇私 轻与,得者固喜,而怨者必至.惟至公可以无 怨"[6](卷五恤.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做到赏罚分 明,这也是综核名实的一个自然结果.孝宗感慨地 说: 用人之弊,人君患在乏知人之哲,寡于学而昧 于道,况有择相不审,至于怀奸私,坏纪纲,乱法度, 及败而逐之,不治之事,已不可胜言矣.宰相不能择 人,每差一官,则日此人中高第,真好士人也,终不 考其才行如何.国朝以来,过于忠厚,宰相而误国 者,大将而败军师者,皆未尝诛戮之.要在人君必审 择相,相必为官择人,懋赏立乎前,严诛设乎后,人 ?高宗之选立孝宗,乃南宋政治史的大事件.就血缘而言, 实际上高宗与孝宗之关系早已超出五服.只不过赵氏宗室均为女 真所俘,而民间当时又多有选立太祖后人的呼声,而高宗之所以顺 应此种呼声,除客观原因外,实有其高深莫测之意图.盖太宗一系 既已无人可选,不如选太祖一系之后嗣,示天下以大公至正,收揽 人心,以增进政权之合法性效应.孝宗由宗系人继大统之经过,可 参见王德毅《宋孝宗及其时代》,载《国立编译馆馆刊》,第2卷第1 期,1973年.高宗与孝宗之关系的探讨,可参见柳立言《南宋政治初 探:高宗阴影下的孝宗》,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 57本,l986年 2005年第2期朱丹琼,范立舟:南宋中期政治特性之形成与治国理念之嬗递99 才不出,吾不信也.[]集卷 这种政治思想显然是对宋朝立国精神与政治 传统的一种颠覆.但从本质上讲,亦是督促士大夫 更为清醒地意识到自身的荣誉与责任.为政过于仁 慈,使共治天下的士大夫过多地享受着荣誉与权利 而不自觉地遗失了自己的责任.相反,综核名实,赏 罚严明却提醒大家既然共治天下,故凡关系国家安 危,社会理乱,均系乎士大夫之责任与义务.孝宗接 下来又提出要有务实的精神,革除一切崇尚虚名而 不务实际的积弊,在他看来,清谈及沉湎于抽象思 辨与概念解析而不务实业的风尚均应破除: 近世士大夫多耻言农事,农事乃立国之根本. 士大夫好为高论,而不务实,却耻言之.……今士大 夫微有西晋风,作王衍阿堵等语,岂知《周礼》言理 财,《易》言理财,周公孔子未尝不以理财为 . 务]'卷五 孝宗锐意恢复,注重实效,实言,实学,对务虚 过甚的风气是再三戒备的,屡屡下诏并发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意见要 戒虚言虚行,"朝廷所行事,或是或非,自有公议,近 来士大夫又好唱为清议之说,……以趋事赴功者为 猥俗,以矫激沽誉者为清高,骏骏不已,如东汉激成 党锢之风,殆皆由此,深害治体,岂可不痛为之 戒"[6](卷五十.他的想法是:最重要的工作莫过于农 桑与理财,这两项做好了,就可以藏富于国,国富方 可以谈强兵,兵强然后才可以谈恢复.恢复是一个 终极目标,但也需要从农桑与理财这两项基本工作 做起.于是,内修政理,起用人才,奖能罚劣,便是其 始终如一的关注重点,也是其政治思想的要领. 乾道,淳熙年间,蔚然酿成崇实务本的政风,士 大夫以不能自见于世为羞,俨然有庆历之风,"乾道 淳熙间,朝士抱才气者,皆以得见上为 .士大夫受到激励,重新鼓舞起犹如庆 喜"[7]'集卷 历之际那样的奋发向上的勇气,使他们深深地认识 到对国家与社会所负责任的重大,忠言谠论盈于朝 野,气象为之一新."乾道,淳熙之盛,俊义错出,祖 宗德泽之感,前哲风流之被,固非一日,亦惟我孝宗 皇帝封培而兴作之"(《鹤山集》卷二十九《王自中墓 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所以孝宗时代,有"小 元事占"之称口o](序.然而,恢复大业终究未能完成,外 部原因是金世宗有"小尧舜"之称,大定之际,政清 人和,南宋实无隙可乘.内部原因是,孝宗的"内修 政理"实乃一政治革新工程,而当时的中国社会由 于传统因循的势力过于强大,社会惰性根深蒂固, 在一个保守意识挤压着社会与政治改革绝大部分 空间的社会里推行改革,其结局可想而知.体制内 缺乏应变的弹性空间和应变能力,整个社会由于受 到严密的专制权力的控制而变得刚性和惰性并存, 保守势力与社会惰性的阻力,使得改革力量变得势 单力孤,官僚的顽固与民众的麻木使得再高明的政 治革新设计者都一筹莫展,改革因保守势力的抵制 而窒息.所以,尽管孝宗不遗余力地铨选人才,但这 些人才一旦成为官僚,未必会自觉地,坚定地执行 孝宗本人的政治设想."高宗之朝,有恢复之臣,无 恢复之君;孝宗之朝,有恢复之君,无恢复之 臣"『?](卷,殆非妄论. 刘子健认为:北宋政治的特点一是君权提高, 二是中央集权.但到仁宗以后,士大夫对政治颇有 发言权,文臣党争激烈,君权独高,仿佛是一位裁 判.徽宗沉浸在他的艺术世界和宗教世界中,于是 有蔡京的大权独揽.南宋情形不同,按说高宗苦心 孤诣,不会有权相.但历史的演进结果却正好相反. 他需要有一个人,帮他决策,负责执行并抵挡舆论 的批评.于是,南宋政治不经意间居然形成了权相 政治的格局l1引.后虽有孝宗以秦桧为鉴,不久用 相,但光,宁以降,权相政治再起.韩惟胄便是这样 一 位生前声誉显赫,身后毁誉参半的人物. 韩f庄胄(1l52—1207),字节夫,相州安阳(今 属河南)人,北宋政治家韩琦曾孙,其母为高宗吴皇 后之妹,其妻为吴皇后侄女,光宗之子嘉王赵扩之 妻则是他的侄女,因此他与光宗后宫的关系最为密 切.绍熙五年(1l94),韩f庄胄与宗室大臣,知枢密 院事赵汝愚因不满光宗长期受皇后李氏摆布,拒不 出宫主持孝宗丧礼,因而造成朝廷混乱,经秘密策 划,决定实行"内禅",将皇位交付嘉王(宁宗).这实 际上是在一种合法外衣掩护下的宫廷政变,但毕竟 使南宋政权从内部渡过了一个困难时期.然而不久 韩f庄胄又与赵汝愚展开了一场权力之争.因赵汝 愚崇尚理学,将朱熹为首的一批理学名士网罗在自 己的麾下,而韩f庄胄则利用其特殊的地位和承担 传达诏旨的权力,控制了相当的政治资源.他首先 以"内批"(皇帝直接批示)的方式安排亲信出任要 职,主导台谏,再将朱熹等理学名臣及其信徒逐出 朝廷,在孤立赵汝愚之后,又唆使已控制言路的亲 信弹劾之,进而一举罢免之.赵汝愚垮台后,韩f危 胄用取得的政治权力为消弭理学在朝野的政治地 位和社会影响,积极支持自己的亲信及对理学做派 不满的臣僚对理学家大加政治报复,从而酿成自北 宋元事占党禁后的第二次政治与文化大清剿.在一个 1O0中国矿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6月 缺乏政治制衡机制与学术自由的传统社会氛围里, 这样的结果是符合逻辑的. "f麾胄用事十四年,威行官省,权震宇 内"[.]'卷日百七十.累封平原郡王,加太师,拜平章军 国事,宰相不过备位而已.权位既高,思欲"立盖世 功名以自固",于是恢复之议又兴.公平地说,韩f麾 胄"恢复"之议并非一时的感情冲动,而是深受南宋 立国以来主流政治理念的影响,试问,哪一位有见 地,有胆识的士大夫不是主张恢复之说的呢?又有 哪一位政治家(正面意义的)不是围绕恢复之说来 展开其政治设想与战略构思的呢?所以,韩f庄胄的 恢复之议尽管不排除有巩固权力的成分,但也不能 因为有此种成分而否定其积极的意义.韩氏的悲剧 在于他"殊不知时移事久,人情习故,一旦骚动,怨 嗟并起"](卷.偏安既久,进取精神灭裂无余,沉 醉于湖上风情,忘却了靖康之耻. 面对民族矛盾占主要地位的南宋,外患的威胁 是南宋的主要政治难题,欲消解此政治难题,莫若 一 劳永逸地除去外敌.韩惦胄意识到,解决外患的 问题首先要从解决内部问题开始.面对现实,下决 心革除积弊,宽裕民力,增强国力.韩f麾胄当政时, 首先免除了在两浙路征收很重的身丁钱绢,从庆元 五年(1l99)到嘉泰二年(1202),针对大面积的自然 灾害,进行了大规模的救济工作l(卷三u.这种宽 裕民力而后议进取的思想,不能说不是民本主义思 想的一种体现.还有:仁宗时,为保障川蜀官庄对佃 客的控制,曾颁布"皇桔法",禁止夔州路施(湖北恩 施),黔(重庆彭水)两州佃客迁移.孝宗时,又颁"淳 熙法",承认了已迁移佃客的部分权利.开禧元年 (1205),在韩怩胄主持下,重定"开禧法",佃客获 得了完整的自由迁徙的权利,免除了人身依附关 系.]货六九之六六?.这是民本思想的又一体现,民 本思想乃中国政治思想主流形态,"为后世立国根 本.只有专制之君,暴虐之主,刚愎自用之大臣,间 亦违反此信条,而自恣其私意.然大多数之人,诵习 典,谟,认为立国惟一要义,反复引申,以制暴君污 吏之毒焰.于是柄政者,贤固益以自勉,不肖亦有所 惩"?".基于这种传统的约束,韩惦胄虽然是 一 位权势遮天的权相,但亦不可能改变或过多地偏 离这种传统政治理念的轨道. 韩惦胄还较为重视法律与制度方面的建设. 当政期间,先后颁布了《役法撮要》,《治县十事》, 《庆元条法事类》,《试刑法避免格》,《开禧刑名断 例》等,续修了《吏部七司法》,对科举制度从考试内 容,录取方式和防弊措施等方面都作了新的设计和 改革.他试图以法制这种外在的规范性的力量来维 护社会与政治的秩序,保证它们在正常的平稳的轨 道上运行.但是,本着儒家有治人无治法的传统思 路,他又不主张法家那种根本否认仁义道德价值的 理念,认为道德教化还是有功效的,法之功用原为 惩恶,不为劝善.儒家将理想政治秩序的确立归本 于在位者一二人的潜移默化之功,让在位者的人格 形成一种绝大的感召力.韩f庄胄就曾试图模仿这 种政治模式,庆元党禁解除后,在一种"弛刑为贵" 的声音里,俨然一宽容为上的姿态,试图以这种政 治姿态来确立自己的政治魅力,殊不知贪官污吏利 用这种姿态,逃过了原本应有的惩处,造成更为严 重的司法腐败与政治不公,韩f庄胄本来出于"和为 贵"而凝聚人心的努力得到的却是社会政治秩序的 失范的结果. 庆元党禁与开禧北伐是韩f麾胄经历的两个大 事件,其在这两大事件中某些举措也反映了他的思 想倾向与政治理念.韩氏以政治手段压制理学学 术,深层的原因就在于:以韩氏为代表的南宋权力 集团认为,为维护专制统治,巩固自身的政权,仅有 孔孟之道就足够了,没有必要再去构建什么新的思 想体系,他们对思想领域中的新东西,总是有一种 不信任感甚至是恐惧感.惟恐新的思想体系的出现 会导致整个统治阶层思想的混乱,进而引起全社会 的?昆乱,从而动摇政权本身,所以当理学作为一种 新思想得到广泛传播时,这种恐惧感就越来越强 烈.再加上以争权夺利为实质内涵的人事纠纷(不 可否认的事实是,理学在南宋的兴起,直接关系到 当时士大夫阶层的权力再分配,信理学者与反理学 者都对把持政治资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就直接 导致两派之间的相互对立和排斥打压.但问题在 于,这种政治打压由于全然缺乏学理上的探研和论 析,根本没有一种理论上的说服力,不能为理学信 徒和士大夫阶层心悦诚服,所以,风暴过后,反而有 助于理学的强势反弹.而正是由于"庆元党禁"未能 达到压服舆论和政敌的作用,韩f麾胄在并未充分 完成战争准备的情况下,高举起"恢复故疆"的大 旗_1.开禧北伐的失败,验证的并非韩惦胄内修政 理,宽裕民力,增强国力思想的不合理性,而是验证 了这样一个事实:失败主义的阴影与享乐主义的情 绪笼罩着南宋朝野上下,一个缺乏明确奋进目标和 政治凝聚力的政权要克胜强敌,光复故疆是不可能 的.而且,这个政权也缺乏调集与合理地利用各项 经济资源的能力,这也是韩氏之后理,度二朝所陷 入政治困境的原因.所以寺地遵所揭示的南宋政权 2005年第2期朱丹琼,范立舟:南宋中期政治特性之形成与治国理念之嬗递101 的基本性格一是放弃了"防卫民族整体的自我角色 定位",二是"彻底的集权主义,而此两 种性格,均严重地妨碍了南宋最高战略目的的实 现. 参考文献 刘子健.略论南宋的重要性[A].两宋史研究汇编 Ec].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7. s?N?艾森斯塔得.帝国的政治体系[M].阎步克.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何忠礼.科举制度与宋代文化[J].历史研究,1990, (5). [南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IN].北京:中华书局, 1989. [南宋]周密.齐东野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3. [南宋]留正.皇宋中兴两朝圣政IN].台北:文海出版 社,1967. [7][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IN].北京:中华 书局,2000. E8][元]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9][清]徐松.宋会要辑稿[M].北京:中华书局,1957. [1O][南宋]周密.武林旧事[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2. [11][元]刘一清.钱塘逸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123刘子健.包容政治的特点[A].两宋史研究汇编[c]. 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7. [13]柳诒徵.中国文化史[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 社,1987. [14]郦家驹.试论韩胄评价的若干问题[J].中国史研 究,1981,(2). [15][日]寺地遵.南宋初期政治史研究[M].刘静贞,李今 芸.台北:稻乡出版社,1995. Formation0fPoliticalCharacteristicsandthe ReplacementofPoliticalIdeasDuringMetaphase oftheSouthSongDynasty ZHUDan—qiong.FANLi—zhou. (1.InstituteofChineseIdeologyandCulture,NorthwestUniversity,Xi'an710069,China; 2.InstituteofChineseHistoryandCulture,JiNanUniversity,Guangzhou510632,China) Abstract:Inthefaceofexteriorpressure,toguaranteethesafetyofborderareasandthestabilizationofthe regimebecameaconcretereigningaimofthegovernorsoftheSouthSongregime.Inthecourseofpursuing thispoliticalorder,theSouthSongregimeassumedanessentialcharacterdissimilartothatofthepreceding times.ThischaracternotonlyrestrictedSongXiaozong'sstrugglefor"consummatingthepoliticalidea within",butalsoobstructedtherealizationofHanTuozhou'saggressiveintensionof"resumingthenative land". KeyWords:TheSouthSongDynasty;politicalthought;conceptofgoverningcountry ]]]]]] 口
本文档为【【doc】南宋中期政治特性之形成与治国理念之嬗递——以宋孝宗、韩侂胄为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6848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7KB
软件:Word
页数:16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1-23
浏览量: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