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东省肇庆市2015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广东省肇庆市2015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举报
开通vip

广东省肇庆市2015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广东省肇庆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宋诗中的理趣 客观而论,宋诗胜于唐诗之处在于诗歌创作技巧的进步,意境的深刻,取材的扩大。大量“有理趣”的哲理诗是宋诗的一大成就。宋王安石、苏轼时代,诗含哲理渐成风气,诗歌“尚理”成为宋代的审美风尚。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言:“天下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唐诗多以风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苏轼可谓是宋代“理趣”诗的集大成者,其中最成功之作莫过于《题西林壁》: 横看...

广东省肇庆市2015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广东省肇庆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试题 中考模拟试题doc幼小衔接 数学试题 下载云南高中历年会考数学试题下载N4真题下载党史题库下载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宋诗中的理趣 客观而论,宋诗胜于唐诗之处在于诗歌创作技巧的进步,意境的深刻,取材的扩大。大量“有理趣”的哲理诗是宋诗的一大成就。宋王安石、苏轼时代,诗含哲理渐成风气,诗歌“尚理”成为宋代的审美风尚。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言:“天下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唐诗多以风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苏轼可谓是宋代“理趣”诗的集大成者,其中最成功之作莫过于《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陈衍说:“此诗有新思想,似未经人道过。”《题西林壁》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面上是写庐山,实际上是从哲理的高度提出一个认识事物的原则:要了解掌握事物的本质、真相,必须摆脱限于一时一地的片面性和自以为是的主观性,必须对事物客观地不带成见地作全方位的历史的反复观察,深入研究。这也是诗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基本思想。这两句诗是近乎明白说理的议论,但说理而不枯燥,议论而不质直,因为它没有脱离游庐山的内容,而与前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状庐山之态融为一体。所以它具有情韵,能够使读者在从思想上受到启迪的同时,仍然感到它那丰饶的诗意是多么的耐人咀嚼、品味。应当说,这是宋人诗中理趣所达到的最高境界了。  宋代“理趣”诗更多的是哲理、意象、情感、议论这四个要素的结合体。宋人遨游于精神领域,习惯于把包括自己在内的人类主体置于广袤的宇宙空间,寻找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他们对于现实乃至日常生活的关注,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都以意象与议论结合的方式表达于深含情感的哲理诗中。至此,文言理,诗言情这种机械性的划分被打破了,唐诗言情,宋诗言理这种抑此扬彼的绝对批评也不攻自破。宋诗以发人深省的哲理与耐人寻味的诗意相融合,就构成了所谓的“理趣”,这个“理”绝非抽象的“玄理”,也不同于封建礼教的“理”,而是从一般的社会生活中概括出的具有普遍规律的生活真理。 认识宋诗的“理趣”,决不能忽视当时的社会现实、政治生活环境以及当时的思想文化氛围给予诗歌创造的影响。宋代社会矛盾一直未能得到较长时期、较大程度的缓和,朝廷内部也存在着交相起伏的派别之争。宋太祖即位后,“杯酒释兵权”,采取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文臣由科举考试而进入仕途,他们对社会现实颇为重视,对国计民生颇为关切,社会责任感和参政热情空前高涨。宋代文学家普遍关注国家和社会,其文学创作也往往具有浓烈的政治色彩,可以说,宋代是一个言论自由的时代,文人们通过各种题材、各种手段大发宏论,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 宋代文人在积极参政的同时,也保持了比较平静的心态。前代文人的人生态度大致可以分为仕、隐两种,仕是为了兼济天下,隐是为了独善其身,两者是不可兼容的。而宋代文人却做到了仕与隐的矛盾统一。一方面,他们关心政事,希望建功立业;另一方面,他们保留了心性的自由,“与宋代建构起究天人之际,探索宇宙本体,从而建构人生终极依据的文化精神内核相对照,唐代文化则缺少这一鲜明的精神内核,体现为驳杂而非宋代的融会贯通,精纯。”宋代文人学识都比较渊博,有深厚的文化素养,高深的学术见解,对事物的认识独到而深刻。他们将关注的角度更多地转向了日常生活中,一物、一景、一人、一事,均可以成为其审美的对象,正如苏轼所说“凡物皆有可观”,正是处于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对象中,诗人却匠心独运地提炼出许多人们有所感悟却未曾言道的人生哲理。如“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如“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可以说,与唐人相比,宋代文人的生命范式更加冷静、理性和脚踏实地,超越了青春的躁动,而臻于成熟之境。 1.下列诗句不含“理趣”的一项是 A.“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B.“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C.“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D.“栽培剪伐须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苏舜钦《题花山寺壁》)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诗意境深刻,取材扩大, 创作技巧有了进步,在艺术上超过了唐诗。 B.《题西林壁》说理而不枯燥,议论而不质直,因为它将说理和状庐山之态融为一体。 C.把发人深省的哲理与耐人寻味的诗意结合在一起,是理趣诗的重要特征。 D.宋代哲理诗的兴起与宋太祖采取的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和宋人比较平静的心态密切相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唐诗擅长言情,宋诗擅长说理,所以宋代很少言情诗。 B.唐代缺少有理趣的诗,是因为唐人的学识、文化素养、学术见解比不上宋人。 C.仕和隐本是两种不相容的人生态度,但宋代文人将二者统一了起来,既关心政事,希望建功立业,又保留了心性的自由。 D.宋人将关注的角度更多地转向了日常生活中,从看似平淡无奇的对象中,提炼出许多人生哲理,足见平凡的生活才是哲理诗创作的源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4.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籍独不愧于心乎 独:独自 B.期山东为三处 期:期待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受 D.何兴之暴也 暴:残暴 5.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B.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 而死 C.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 而死 D.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 而死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项羽估计无法脱身,就想在部下面前打一场速战速决的仗,显示自己今天的结局是上天的安排,不是作战的过错。 B.项羽不愿东渡乌江,因为他觉得既然上天要灭自己,渡江也没有什么意义,况且自己也无脸见江东父老。 C.项羽对他的旧相识吕马童说:“我听说汉王拿千两黄金、万户封邑悬赏征求我的头,我送给你个人情吧。”就引颈自杀了。 D.项羽原本没有一尺一寸土地,趁势在乡间起义,三年后,就率领五路诸侯消灭了秦王朝,把天下分封给各路王侯。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2)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登鹳雀楼 畅诸 城楼多峻极,列酌恣登攀。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人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今年菊花事,并是送君还。 8. 该诗颈联的“围”字和“断”字用得妙,请作简要分析。(5分 ) 9. 请结合全诗,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鹿门月照开烟树,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2)谢公宿处今尚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戎马关山北, 。(杜甫《登岳阳楼》) (4) ,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5)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6)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鲁迅 前一些时,上海的官绅为太炎①先生开追悼会,赴会者不满百人,遂在寂寞中闭幕,于是有人慨叹,以为青年们对于本国的学者,竟不如对于外国的高尔基的热诚。这慨叹其实是不得当的。官绅集会,一向为小民所不敢到;况且高尔基是战斗的作家,太炎先生虽先前也以革命家现身,后来却退居于宁静的学者,用自己所手造的和别人所帮造的墙,和时代隔绝了。纪念者自然有人,但也许将为大多数所忘却。 我以为先生的业绩,留在革命史上的,实在比在学术史上还要大。回忆三十余年之前,木板的《訄书》已经出版了,我读不断,当然也看不懂,恐怕那时的青年,这样的多得很。我的知道中国有太炎先生,并非因为他的经学和小学②,是为了他驳斥康有为和作邹容的《革命军》序,竟被监禁于上海的西牢。那时留学日本的浙籍学生,正办杂志《浙江潮》,其中即载有先生狱中所作诗,却并不难懂。这使我感动,也至今并没有忘记,现在抄两首在下面—— 狱中赠邹容 邹容吾小弟,被发下瀛洲③。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糇。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临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 狱中闻沈禹希见杀 不见沈生久,江湖知隐沦,萧萧悲壮士,今在易京门。螭鬽羞争焰,文章总断魂。中阴当待我,南北几新坟。 一九○六年六月出狱,即日东渡,到了东京 ,不久就主持《民报》。我爱看这《民报》,但并非为了先生的文笔古奥,索解为难,或说佛法,谈“俱分进化”,是为了他和主张保皇的梁启超斗争,和“××”的×××斗争,和“以《红楼梦》为成佛之要道”的×××斗争,真是所向披靡,令人神旺。前去听讲也在这时候,但又并非因为他是学者,却为了他是有学问的革命家,所以直到现在,先生的音容笑貌,还在目前,而所讲的《说文解字》,却一句也不记得了。 民国元年革命后,先生的所志已达,该可以大有作为了,然而还是不得志。这也是和高尔基的生受崇敬,死备哀荣,截然两样的。我以为两人遭遇的所以不同,其原因乃在高尔基先前的理想,后来都成为事实,他的一身,就是大众的一体,喜怒哀乐,无不相通;而先生 则排满之志虽伸,但视为最紧要的“第一是用宗教发起信心,增进国民的道德;第二是用国粹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的热肠”(见《民报》第六本),却仅止于高妙的幻想;不久而袁世凯 又攘夺国柄,以遂私图,就更使先生失却实地,仅垂空文,至于今,惟我们的“中华民国”之称,尚系发源于先生的《中华民国解》(最先亦见《民报》),为巨大的记念而已,然而知道这一重公案者,恐怕也已经不多了。既离民众,渐入颓唐,后来的参与投壶④,接收馈赠,遂每为论者所不满,但这也不过白圭之玷,并非晚节不终。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的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近有文侩,勾结小报,竟也作文奚落先生以自鸣得意,真可谓“小人不欲成人之美”,而且“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了! 但革命之后,先生亦渐为昭示后世计,自藏其锋芒。浙江所刻的《章氏丛书》,是出于手定的,大约以为驳难攻讦,至于忿詈,有违古之儒风,足以贻讥多士的罢,先前的见于期刊的斗争的文章,竟多被刊落,上文所引的诗两首,亦不见于《诗录》中。一九三三年刻《章氏丛书续编》于北平,所收不多,而更纯谨,且不取旧作,当然也无斗争之作,先生遂身衣学术的华衮,粹然成为儒宗,执贽⑤愿为弟子者綦(qí)⑥众,至于仓皇制《同门录》成册。近阅日报,有保护版权的广告,有三续丛书的记事,可见又将有遗著出版了,但补入先前战斗的文章与否,却无从知道。战斗的文章,乃是先生一生中最大,最久的业绩,假使未备,我以为是应该一一辑录,校印,使先生和后生相印,活在战斗者的心中的。然而此时此际,恐怕也未必能如所望罢,呜呼! 【注】①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又名绛,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清末革命家、学者。光复会的发起人之一,后参加同盟会,主编《民报》。辛亥革命以后,逐渐脱离现实,钻入故纸堆中。1936年章太炎逝世后,一些人或作文诽谤奚落,或极力夸大他的学术成就,鲁迅因此做此文,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②汉代对文字学的通称。 ③传说中的仙山,这里指日本。④一九二六年八月间,章太炎在南京任孙传芳设立的婚丧祭礼制会会长,孙传芳曾邀他参加投壶仪式,但章未去。⑤古时初次求见人时所送的礼物。⑥极,很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参加太炎先生追悼会的人不到一百,原因是官绅组织,小民不敢参加。 B.三十余年之前,太炎先生木板的《訄书》我读不断,也看不懂,可见他的学术水平不算高。 C.在日本,我前去听先生的讲学,直到现在,他的音容笑貌,还在目前,而所讲的《说文解字》,却一句也不记得了,那是因为比之于学问,先生的革命精神更令我敬佩。 D.辛亥革命之后,先生逐渐藏起锋芒,退居于宁静的学者,成为一位纯粹的儒宗。 E.太炎先生对革命怀着满腔的热情,甘于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但遗憾的是他的志向都没有得到实现。 (2)“我以为先生的业绩,留在革命史上的,实在比在学术史上还要大。”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作答。(6分) (3)请根据文章内容分析章太炎先生的性格特点。(6分) (4)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突出特点?请结合相关部分作简要分析。(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北大经管学院院长孙祁祥在为栏目所作的序言中表示,中国改革再出发,要有历史的视角与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既要有 的勇气,也要有超越意识形态的包容。 ②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能促进食客 地慷慨解囊,有助于增加酒店的收入。 ③高一新生在军训中生活条件较为艰苦,但他们对这些却 ,仍然坚持努力学习,刻苦训练,磨练了自己的意志。 A. 破釜沉舟 不由自主 不以为然 B. 孤注一掷 情不自禁 不以为然 C. 破釜沉舟 情不自禁 不以为意 D. 孤注一掷 不由自主 不以为意 1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推进网上信访,既是大数据时代公民诉求剧增的需要,也是促进民意表达渠道的创新举措。 B. 红珊瑚,是由一群能够建造或堆积碳酸钙骨骼的珊瑚虫堆积而成的物种,由于色泽光亮、质地莹润,且是天然形成、不可再生,深受收藏爱好者的喜爱。 C. 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已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 D. 这份工作报告,不仅全面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县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改革和发展,而且指明了构建我县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方向。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对周边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是其它文字的母字。 。 , 。 , 。 。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具有独特的魅力。 ①所以,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 ②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 ③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 ④但总的体系仍属表意文字 ⑤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 ⑥它是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事件的书写符号 A.⑥②⑤③④① B.②⑤⑥④③① C.⑥④③②⑤① D. ②⑥④③①⑤ 1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沙漠不见了,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不是该长长地松口气了?没那么简单,新的问题会出现。树木虽然优点很多,比如能涵养水源,能调节气候,还可以降低噪音,① 。 它们在捕获和吸收阳光的同时,还会将热量传输到空气中,以便自身降温,但这样会使得地面温度升高。树木本身虽然可以通过吸收二氧化碳而抵消掉向空气中散发的热量,可是整个过程极为缓慢,要花数十年的时间。由于有了沙漠,② ,因为它反射阳光的能力较强,有助于散热,③ 。 16. 下面是我国的“人民调解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5分) 六、写作(60分) 17.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位郑州考生在高考前一天的晚上还在玩游戏,他的母亲忍不住骂了他几句,没想到惹恼了儿子。第二天一早,母亲发现准考证在家放着,儿子却不见了踪影,便急忙赶到考场。然而一直等到开考铃响,也没有见到儿子的身影,儿子手机也一直处在关机状态。这位无助的母亲忍不住在考场外大哭,自责不已。 这件事引起了网友的关注和议论。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肇庆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统一检测题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B        2.A(创作技巧的进步,意境的深刻,取材的扩大是宋诗胜于唐诗之处,不能说明宋诗超过唐诗。)      3.C        4.C (独,难道;期,约定;暴,快)  5.C      6.A(快战,是痛快地打一仗) 7. (1)秦王朝政治失策,陈胜首先起义(发难), 一时间英雄豪杰纷纷起来,互相争夺天下的人数也数不完。(5分。其中“失其政”、“首难”、“胜”各1分,大意2分) (2)(他)夸耀自己的功勋,逞个人的才智,却不效法古人, 认为霸王的功业,要用武力征服治理天下。(5分。其中“矜”、“师”、“力征”各1分,大意2分) 8. 天然形势似乎要以连绵的群山围住平原田野,“围”字,形象地写出了山峦起伏,连绵不断的地理形貌(2分);而奔腾浩荡的黄河却把横亘在前的山脉拦腰斩断,奔流而去,“断”字传神地表现出黄河一泻千里,任何崇山峻岭,都无可阻挡的巨大力量。(3分) 9. 第一、二联写和朋友畅饮登楼,诗人站在鹳雀楼上,望远空飞鸟仿佛低在楼下,觉得自己高瞻远瞩,眼界超出了人世尘俗,流露出诗人畅快心情和清高、俊逸的情怀(2分);第三联写四围景象,天然形势似乎要以连绵山峦围住平原田野,但奔腾咆哮的黄河却使山脉中开,流入断山,浩荡奔去,可见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奔放的激情(2分);尾联点名明此番登临也在于送别朋友归去,流露出殷殷惜别之情(2分)。(6分。一个要点2分,其中情感1分,分析1分) 10.(1)忽到庞公栖隐处 (2)渌水荡漾清猿啼 (3)凭轩涕泗流 (4)昆山玉碎凤凰叫 (5)三顾频烦天下计 (6)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11(1) C D (5分) (2)①章太炎先生为大家所知的不是他的学问,而是因为他驳斥康有为和作邹容的《革命军》序,竟被监禁于上海的西牢。 ②章太炎在狱中所作的两首诗深深地感动着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③章太炎东渡日本后不久就主持《民报》,和各种保守思想展开激烈斗争,斗争所向披靡,令人神旺; ④我去听先生讲学,并非因为他是学者,却为了他是有学问的革命家。 ⑤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的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 ⑥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无第二人。 (6分。答对一个点得2分) (3)①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爱国)。早年热心于反清革命,为了革命七被追捕,三入牢狱; ②意志坚定,不屈不挠。七被追捕,三入牢狱,也不放弃斗争; ③刚正不阿。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的包藏祸心者; ④视死如归。他在狱中所作的两首诗表达了他为革命不畏牺牲的豪情。 (6分。答对一个点得2分) (4)①叙议结合。全文紧扣“先生的业绩,留在革命史上的,实在比在学术史上还要大”这一中心边叙述边议论,叙议结合,恰到好处; ②对比写法。文中拿章太炎和高尔基做对比,认为章太炎晚年虽然成了权威人物,但因为已经离群众太远,所以死后的追悼会很冷清,而高尔基一生都和下层人保持密切联系,所以死后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民众深切怀念。(或“将章太炎的革命精神和学问对我的影响进行对比,说明章太炎令我敬佩的主要是他的斗争精神,而不是学问, 证明 住所证明下载场所使用证明下载诊断证明下载住所证明下载爱问住所证明下载爱问 自己的观点) ③语言形象生动、简练而富有诗意。 (8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给满分;“特点”2分,举例分析2分。) 12. C 13. B(A项,“促进”与“渠道”搭配不当;C项,“予以否认”表达不明,是典型的两面对一面错误,是否收门票不能被“否认”;D项,成份残缺, “总结了……改革和发展”缺少宾语中心语。) 14. A
本文档为【广东省肇庆市2015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4115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9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9-09-09
浏览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