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2福建高考文综复习知识点!31

2012福建高考文综复习知识点!31

举报
开通vip

2012福建高考文综复习知识点!312012福建高考文综复习知识点!31 2010年高考地理常见题答题模式 第一部分 气候 气候分析:大气环流、地形和盛行风、洋流、海陆位置 ? 拉丁美洲气候湿热的原因:位于赤道两侧赤道低压带控制,周围海洋广阔。(大气环流和海陆位置) ? 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景观差异原因: 受安第斯山影响,山地东、西两侧降水差异较大。(地形) ? 同在北回归线附近,却出现了非洲的热带沙漠气候、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我国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等气候原因是:北非受副热带高压及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影响,全年炎热干燥,南亚受热带季风影响...

2012福建高考文综复习知识点!31
2012福建高考文综复习知识点!31 2010年高考地理常见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答题模式 第一部分 气候 气候分析:大气环流、地形和盛行风、洋流、海陆位置 ? 拉丁美洲气候湿热的原因:位于赤道两侧赤道低压带控制,周围海洋广阔。(大气环流和海陆位置) ? 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景观差异原因: 受安第斯山影响,山地东、西两侧降水差异较大。(地形) ? 同在北回归线附近,却出现了非洲的热带沙漠气候、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我国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等气候原因是:北非受副热带高压及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影响,全年炎热干燥,南亚受热带季风影响,我国东南部受亚热带季风影响。(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岸的气候差异及成因:----海陆位置与大气环流形势不同) ? 巴西东南沿海、澳大利亚东北、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位于来自于海洋的在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其次沿岸有暖流经过;地形抬升,加强了地形雨。(地形和盛行风、洋流) ? 亚马孙雨林分布广泛的原因:亚马孙平原位于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压带的控制(大气环流);亚马孙平原南、西、北三面为高原、山地,海上水汽随信风从东部进入,受地形抬升,终年降水丰富(地形和盛行风);赤道暖流增温增湿(洋流);亚马孙平原面积广大,地势低平,为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海陆位置)。 ? 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广泛分布的成因:大部分地区处在温带地区,深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大气环流);中部为平原,山脉走向有利于海洋暖湿气流深入(地形);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作用显著(洋流);西临大西洋,大陆轮廓破碎,距海较近,受海洋影响面积大(海陆位置)。 气温分析:纬度(太阳辐射)、洋流、地形、海陆位置、大气环流 ? 为什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它地区相比,向北推进了5----6个纬度??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有大山阻挡,谷口向南,形成巨大的暖湿气流通道(地形);? 夏半年,强大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暖湿气流,深入大峡谷内部,使峡谷底部等温线与同纬度相比明显向北推进(大气环流)。 ? 我国夏季普遍高温的原因有: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方虽比南方正午太阳高度小一些,但白昼时间却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多少(太阳辐射)。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有:我国纬度跨度大,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我国越往南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昼越长,因此越往南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多(太阳辐射),加之冬季风的频频南下,对我国北方的影响大(大气环流)。 ? 我国冬季比同纬度其它地区温度低的原因是:受强大的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或受冬季风的影响)。 ? 印度比同纬度我国气温高的原因是:高山屏障(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冷气流)。 ? 气温的年较差:高纬大于低纬,原因是: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陆地大于海洋,原因是: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 青藏高原比我国同纬平原、盆地比较: 气温年较差小 ,原因: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较凉;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第 1 页 共 30 页 日较差大 ,原因:海拔高大气密度小,大气的保温作用及削弱作用低,因此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 ? 同一纬度等温线发生弯曲的原因:?地形(山地、高原低于平地、盆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海洋高陆地低,夏季海洋低陆地高)?大气环流(看是否有来自于高低纬度的寒、暖气团)?寒暖流因素(寒流减温,暖流增温) 降水分析:大气环流、地形和盛行风、洋流、海陆位置 ? 热带沙漠-----撒哈拉沙漠形成的原因: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终年炎热干燥(大气环流)。 变式: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西南季风不易到达,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 ? 温带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形成的原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地形);周围高原山地环绕,阻碍水汽进入(地形)。 变式: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地处温带,盛行西风,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背风坡,降水稀少。 ? 智利沙漠南北狭长的原因:? 安第斯山直逼西海岸,使热带沙漠气候难以向东扩展;(地形)? 受秘鲁寒流影响,使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洋流) 第二部分 地形、地质 等高线地形图的常见题型分析 ? 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或口袋型洼地的出口,原因:?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工程量小;?有盆地地形,集水面积广,蓄水量大。 ? 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与等高线平行建设的理由: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有利于车辆安全通行。 ? 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河流由四周向中心汇聚,呈向心状水系特征。 ? 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引水路线较短,投资少;避开山脊、鞍部等地形障碍。 ? 选择某地为梯田的理由: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 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 种植防护林应选择在:山坡上平行于等高线的方向种植,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 气象站应建在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 ? 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向阳、空气清新的地方。 ? 港口或码头应建在海水较深且避风的港湾,要避开含沙量的河流避免泥沙淤塞航道。 常见地质作用类型与地貌 ? 南极发现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说明: 南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 ? 刚果盆地的形成原因: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 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内力作用----断裂陷落 ? 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地形、湖泊)成因: 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 庐山(华山、泰山)的形成:断块山地 第三部分 水文 河流水文特征分析:流量、汛期(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含沙量、汛期、水能资源、航运条件等。 第 2 页 共 30 页 ? 内流河:流量小,汛期多在夏季,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含沙量较大 ? 外流河:流量的大小取决于该流域气候的降水量多少,汛期取决于大气降水的季节变化含沙量取决于植被覆盖率,有无冰期取决于温度冬季是否低于0? ? 河流航运价值大的原因:河流水量充沛,水位稳定,含沙量小,无结冰期,途径地区经济发达,航运价值大。 例1:西欧河流航运价值大的原因: 河流水量充沛,水位稳定,含沙量小,无冰期,经济发达,航运价值大. 例2:俄罗斯的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航运价值不大的原因:纬度较高,封冻期长,有凌汛现象. ? 河流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河流径流量大;落差大。 例1: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 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 地处一、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例2:三峡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 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 地处二、三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 凌汛生成条件:?有冰期?低纬流向高纬。在我国凌汛最严重的是黄河,主要发生在上游河套河段和下游山东河段。 河流水系特征分析:河流发源地、流向、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及分布、河流的形状(树枝状、扇形、平行、弧形)、河流宽窄曲直、河床比降。 ? 河流的治理措施: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蓄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 亚马孙河流量大的原因:? 地处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影响,多上升气流,降水丰沛? 平原地形及三面高、向东敞开的地形地势,利于大西洋水汽进入? 水汽进入内陆后,受高原、山地的抬升,多地形雨? 流域面积广,地表水从三面向亚马孙河汇集. ? 从流域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比较我国长江流域的开发治理与田纳西河的相似之处:?都通过兴修水利设施,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旅游、水产养殖)?大力开发流域内的水能资源?立足本地的资源优势发展工业?大力发展内河航运和旅游业 ? 大型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 积极意义:环境效益:防洪、防止血吸虫病、减轻中下游湖泊淤积,增加枯水期流量、改善水质、调节局部气候、减轻环境污染;社会经济意义:发挥六大基本功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减轻铁路压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地区脱贫致富。 消极影响:对库区不利:淹没土地和耕地,加剧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诱发地质灾害(地震、滑坡),加重泥沙淤积,影响物种生存;对河口三角洲的影响,河口水量减少,海岸侵蚀,海水倒灌,河口生态环境改变,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 海洋渔业资源分析:大陆架、寒暖流交汇、冷海水上泛、河流入海口附近 ? 北半球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 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 ,原因:? 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盛;? 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 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易形成大渔场. ? 海底矿产资源分布规律:? 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大陆架浅海海底: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 海盆:深海锰结核 (主要集中于北太平洋) 海水盐度分析:降水量和蒸发量、洋流、淡水河流注入、海区是否封闭 第 3 页 共 30 页 ? 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 盐度最高的是红海,原因:? 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海区较封闭,与周围大洋的物质交换少。 ? 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 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 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 ? 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 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 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 巴尔喀什湖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 盐场区位:?有大面积的滩涂?有利于海盐晾晒的条件(晴朗少雨多风) 第四部分 主要自然灾害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1)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2)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 长江洪涝灾害的原因: 自然原因:1.水系特征:(1)流域广,支流多,支流来水量大(2)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排水不畅2.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干流汛期长,水量大。3.气候特征:季风气候不稳定,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人为原因:1.过度砍伐植被,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的能力下降;泥沙入江,河道淤积,泄洪能力减弱。2.围湖造田,湖泊萎缩,调节径流、削峰补枯的能力下降。 ? 孟加拉国涝灾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 ? 西南季风强盛,多暴雨,降水丰沛;?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此交汇且同时进入汛期; 人为原因:人口密度大,上游植被破坏较多,水土流失严重。 ? 喇叭口海湾多潮灾的原因:?海湾形状为喇叭口,而且地形平坦或者低洼,浪高涌入海水,易淹没低地 ?天文原因;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前后,引潮力大?盛行风(或季风、气旋)推动海水,加剧潮势?湾口地带,人口稠密,单位经济密度大,损失严重 ? 南亚地区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西南季风强盛,或来得早,退得晚,易造成涝灾;反之会造成旱灾。 ? 洪涝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受厄尔尼若现象影响等。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干旱成因分析:自然原因(降水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不均、地表径流量小)、人为原因(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水污染、利用率低等) 干旱对策: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节约用水、治理水污染、扩大淡水来源如海水淡化 ? 华北地区缺水问题: 产生原因:? 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 第 4 页 共 30 页 发旺盛。? 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 南水北调;? 修建水库;?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 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 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提高利用率;? 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 海水淡化等。 ? 华北春旱原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稀少。 ? 东北无春旱的原因: 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春季有积雪融水。 ? 死(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 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自然原因)? 工农业引用约旦河水(棉田面积扩大,引阿姆河、锡尔河灌溉),使汇入死(咸)海的河流径流量减少.(社会经济原因) ? 南水北调工程 调水路线 东线 中线 西线 可调水量 大 较大 较小 源地水质 较差 较好 最好 地形较复杂,但水基地形复杂,工程艰巨 (扬州江都)黄河以地形、地势对调水线本自流到华北(三(过巴颜克拉山、通南需要提水,过黄河路的影响 峡、郑州、石家庄、天河、雅垄江、大渡顺水而下 北京等) 河到西北) 京杭大运河及其沿现有可利用的配套线湖泊(跨长江、淮三峡、丹江口水库 无 设施 河、黄河、海河) 工程原则:“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南水北调过程中注意防止水体污染,节约用水,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调水的原因:一方面:南方降水丰富,水资源充足;另一方面,北方缺水(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震级烈度影响因素:震级大小、震源深浅、震中距、建筑物抗震程度、地质构造 ? 地震 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形成原因: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或者地质构造的断裂带上)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害等,建筑物抗震能力差。 减轻灾害的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 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 林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 ?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 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 人为原因:? 对植被的破坏 治理措施:恢复植被、工程措施 第五部分 农业 第 5 页 共 30 页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气候(光照、降水、热量、昼夜温差),土地(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工业基础,生产历史 ? 茶叶生长的有利条件:? 气候湿润多雨;? 排水良好的坡地;?酸性土壤(红壤) ? 青藏高原生产青稞的自然条件:地势高,气温低,温差大,降水少,光照充足. ? 尼罗河三角洲(南疆)盛产长绒棉的原因: 夏季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土壤肥沃,有便利的灌溉条件. ? 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 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域,草原优良;? 自流井多,可供牲畜饮水;? 无大型野生肉食动物. ? 西欧(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 纬度高,气温低,云量大,雨天多,光照弱,土壤贫瘠,不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 草场面积广阔;地形平坦,平原面积广(新西兰除外)(自然条件)? 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饲料供应充足(社会经济条件) ? 季风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利: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弊:旱涝灾害频繁。 变式:温带季风气候(黄淮海平原)发展棉花种植的有利条件: ?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 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 ? 中亚地区农业以荒漠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原因:? 中亚深居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适宜发展荒漠畜牧业;? 境内有额尔齐斯河、阿姆河、锡尔河等河流,宜发展灌溉农业. ? 城市郊区农业问题:上海市郊区农业(蔬菜、肉、蛋、奶及园艺业)分析区位: 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消费量大;? 交通方便;? 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价值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 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发展方向: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 世界和我国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区位分析 ? 热带种植园农业——经营方式: 企业化种植园 .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主要分布:南亚、东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所在国经济结构特点:以热带企业化种植园为主的单一经济所在国如何发展经济: ? 继续发挥优势,抓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 狠抓粮食生产,努力增产粮食; ? 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加强“南南合作”; ? 加强“南北对话”,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 商品谷物农业:东北地区 、 美国 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农产品商品率高; 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地形平坦开阔;? 耕地面积广大;? 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 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交通便利;? 市场广阔;? 工业比较发达;? 国家政策扶持。 存在不足:? 热量不足;? 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 土壤肥力下降; ? 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异同:相同点;? 农业地域类型相同;? 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交通便利;? 市场广阔;? 工业比较发达;? 农 第 6 页 共 30 页 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 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位主;? 科技水平存在差异;? 专业化水平不同;? 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 ? 大牧场放牧业: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场面积大; 社会经济因素:?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距离海港近;交通条件改善,冷藏技术的进步。 ? 灌溉农业或绿洲农业的区位分析 典型地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 有利自然区位因素:光照、热量充足,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丰富 不利自然区位因素:水资源短缺;冬季受寒潮和暴风雪影响;土壤的盐碱化等 ? 亚洲和我国水稻种植业 典型地区: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 区位因素:?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科技发达;国家政策扶持。 不利区位因素:人多地少;受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影响;酸雨危害 ? 我国的畜牧业 典型地区:内蒙古草原(四大草场: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 区位因素:?自然因素:草场面积广阔;没有大型食肉动物;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多些,有利于牧草生长(降水从东向西递减)。 ?社会经济因素:牧业生产经验丰富;市场潜力广阔;国家政策扶持等 不利区位因素:气候干旱,降水少;草场退化;荒漠化加剧;冬季暴风雪、寒潮影响;鼠灾、蝗灾严重。 ? 混合农业(见必修下册书16) ? 山区农业的开发:?走立体化农业之路,坡度大的发展用才林、果林。坡度缓的地带可发展种植业,积水洼地发展水产业?加快优势农产品的深加工?防止水土流失(如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常见农业问题 ? 粮食短缺一般分析: 自然原因:气候条件差,耕地少,肥力地,水源缺乏,自然灾害频繁; 社会经济原因:人口多增长快,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生态环境破坏。 ? 非洲粮食问题突出的原因:? 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自然条件恶劣;? 乱垦滥伐,过度放牧,加剧了干旱和土地沙漠化; ? 新加坡缺水、缺粮的原因:? 国土面积狭小,虽地处热带雨林区,但无大河,径流量小; ? 国土面积狭小,耕地面积小,粮食产量低. ? 复种指数问题: 俄罗斯复种指数和产量低的原因:纬度较高,农业生产热量不足 ? 澳大利亚复种指数问题: 纬度较低,但复种指数较低的原因是:与农业经济结构有关,其混合农业区是小麦和牧羊交替进行,小麦复种指数低,且有大量的休耕地 复种指数低对土地的有利影响是: 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 ? 中国复种指数高的原因: 纬度低,人均耕地少 第 7 页 共 30 页 ? 美国、印度的国土面积小于中国,但耕地面积远远大于中国,其原因是:(从气候和地形两方面分析)? 美国、印度平原占国土面积大,干旱区面积相对较小;? 中国平原占国土面积小,干旱区所占面积大。 第六部分 工业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位置、土地、水源; 经济因素: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农业基础; 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 环境因素:盛行风下风向、河流下游、远离居住区和农田等(用于微观布局) ? 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原因:?本土矿产资源匮乏,工业原料需大量进口;?国内市场狭小,工业产品要大量出口;?沿海为平原,利于建厂;?岛国,多优良港口,利于原料与产品的进出口;工业基础好;劳动力素质高。 促进发展的原因:深刻的历史原因;重视科技;发展教育。 ? 工业集聚: ? 传统工业区: 集聚原因:由于现代工业生产专业化程度高,企业之间的协作和竞争性很强,工业集中布置可产生集聚效应。 集聚意义: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不利:工业集聚导致企业间争地、争水、争动力、争公共设施;加剧地区的环境污染。 ? 新兴工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在地区分布上常具有较为显著的地区集群特点的好处是: 共用基础设施;加强信息联系和协作。 ? 工业集聚和分散 集聚有利意义: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扩大总 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不利意义: 工业集聚导致企业之间争地、争水、争公共设施;加剧地区的环境污染。 分散区位因素:产品“轻、薄、短、小”,便于航空运输;接近市场;接近劳动力丰富地区;接近原料地; 接近土地租金较低的地区;减少环境污染。 (美国工业向西部和南部迁移原因:西部和南部新兴工业发展快,就业机会多;环境优美,污染少。) ? 城市工业布局 区位因素:主导风向---盛行风的下风地带、与季风区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城市热力 环流之外; 水源---产生污水工业布局在河流的下游或远离水源; 距离城市的远近---规模小无污染的 工业布局在城区、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远离城区; 地形---山谷、盆地地形易形成逆温,废气不宜 扩散,不能布局冶金、化工等工业; 设置防护带---工业区与居民区之间设置防护带减少对居民区的直接 污染,美化环境; 土地租金---布局在城市的外围,土地租金低;交通-沿交通线分布; 环 第 8 页 共 30 页 境---高科技工 业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地区; 资源---城市外围尽可能靠近资源分布区(例如:钢铁靠近铁矿、发电厂靠近 煤炭基地); 工业联系---有投入-产出联系等。 ? 城市中工业区区位特点及原因: ? 不断向市区外缘迁移 原因:城市土地日益紧张,工业企业污染环境的问题突出。 ? 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原因:工业生产活动的大量运输需求。 世界主要工业地域类型区位分析 ? 意大利新兴工业基地和我国乡镇企业(浙江温州) 区位分析:? 大批廉价劳动力;? 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张价;? 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 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 政府的大力支持。 特点:?以中小企业为主;?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分散;? 资本集中程度低;?分布在小城镇或农村。 不同点?企业之间相互恶性竞争;?没有形成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 调整措施:? 重视专业分工,形成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 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实施产业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及时把握国际市场产品的需求信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形成规模生产;? 树立品牌意识;? 加大培训,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 与国外大企业进行合作,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 ? “硅谷”:美国硅谷、德国慕尼黑、日本的九州岛、英国的苏格兰中部地区、印度的班加罗尔。 区位分析: 自然因素: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 社会经济因素:? 科技发达(有高等院校);? 便捷的交通(高速公路、航空港);? 军事定货(美国硅谷)。 特点:科技人才比例高;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究开发费用比例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发展变化原因:利用这些地区劳动力、土地、住房都便宜的优势条件。 我国主要工业基地的区位分析 ?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区位分析:(1)地理位置:濒临渤海、黄海;靠近俄罗斯、朝鲜、韩国;地理位置优越。(2)社会经济因素: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农业资源支持;国家政策支持;国防安全,土地租金不高等。 不利区位因素:许多矿产资源濒临枯竭,资源相对不足;水资源不足;科技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相对 单一;市场经济不发达,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经济影响大;区内环境污染大。 调整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 科技,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积极引进外资;治理环境污染。 ? 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区位分析:(1)地理位置:位于温带季风区,濒临渤海,区内有全国的政治中心和重要的经济中心,地 理位置优越。(2)社会经济因素:资源丰富(华北油田、开滦煤田、长芦盐场、棉花等); 第 9 页 共 30 页 交通便利(海 运、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管道类型齐全);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能源充足(靠近山西 能源基地);工农业基础好。 不利区位因素:水源、能源不足;污染严重 发展方向:资源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 沪宁杭工业基地(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最高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区位分析:(1)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长江、东海,地理位置优越。(2)社会经济因素: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力量强;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素质高;市场广阔;经济腹地宽广;工业联系好;政策扶持;浦东开发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丰富的农副产品等。 不利区位因素:能源、资源缺乏;人多地少,土地紧张;污染严重。 发展方向:高、精、尖方向发展;结构轻型化。 ? 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轻工业为主) 区位分析:(1)地理位置: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南海,靠近港澳地区。(2)社会经济因素:海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靠近港澳地区便于引进外资和技术管理;地处侨乡,借助华侨和华人引进外资和技术;市场经济发达。 不利区位因素:能源、资源不足 ? 沿江大开发 区位因素:工业制造业基础雄厚;科技力量强;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素质高;市场广阔;经济腹 地宽广;工业联系好;政策扶持;浦东开发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丰富的农副产品;靠近我国最大的工业中 心上海可获得资金、技术、人才的优势等。 意义:为提升安徽制造业水平提供新的发展平台;带动两岸经济尤其是皖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全省经 济的协调发展;促进整个长江三角洲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开发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进一步促进安徽旅游业的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 中部崛起的途径:?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加快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加快城市化进程,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加快公路航空和乡村道路的建设力度?发展循环经济?开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人力资源开发 第七部分 城市 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地形(平原最有利,热带为高原),气候(中低纬度),河流(供水和交通) 社会经济因素:资源开发,交通,政治,军事,宗教,旅游,科技等 ? 分析我国武汉市的城市区位因素: 地理位置:位于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中国大陆的中部 自然因素:?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 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 长江、汉江汇合处,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转。 社会经济因素:? 附近铁矿、棉花资源;? 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京广铁路穿过,交通便利;? 科技发达;? 劳动力丰富,素质高;? 湖北省省会城市,华中地区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 现代工业、新兴高科技产业(光谷)。(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棉纺织、光谷 第 10 页 共 30 页 等)。 ? 上海市的发展: 优越的区位因素:? 便捷的交通;? 广阔的消费市场;? 高素质的劳动力;? 宽广的经济腹地;? 充足的商品供应;? 丰富的农副产品;? 雄厚的技术力量。 城市化问题:产生原因:城市人口膨胀;用地规模扩大; 表现:? 道路狭窄,交通堵塞;? 居住拥挤;? 绿地面积小,环境质量差;? 用地紧张。 浦东新区的规模和发展:作 用:解决城市化问题;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有利条件:位置:接近上海繁华市区; 面积:相当于建城的2倍;地形:平坦、开发空间大; 水源:河网密集,水源充足;产业:农业为主,开发成本低 城市规划:? 分为城市化地区和非城市化地区两部分;? 采取轴向发展与综合组团相结合的布局形态;? 纵横交错的快速干道和河流;? 各种类型的绿地组成绿化体系。 建设成就:浦东新区已建成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 ? 逆城市化问题: 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发展:英国---美国、西欧、日本---北欧(联系经济发展水平记忆) 表现:? 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 大城市中心区萎缩;? 中小城镇发展迅速;? 乡村人口数量增多。 第八部分 人口 常见人口问题:增长过快和老年化 ? 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不利影响及对策: 问题: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自然增长率形成人口压力,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持久压力,造成人均资源减少、就业困难、生活水平下降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控制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的不同侧重点: ? 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影响社会劳动力生产率提高,制约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国防兵力不足。措施:鼓励生育 ,接纳移民;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 问题:人口老龄化,青壮年负担过重以及赡养众多孤寡病残老人。 措施:关心照顾老人,建立社会保障、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 巴西(澳大利亚)人口集中于 东南 部,原因:? 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利于耕作;? 交通便利,多优良港湾,工业发达;? 欧洲殖民者最早到达这里,开发历史较早;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水资源,矿产资源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最主要),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 政治因素:政策、政治变革,战争 其它:个人动机和需求,生态环境恶化 ? 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地区的生存环境有很大差异。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城乡收入差距大;国家政策允许人口流动;我国人口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 人口迁移的主要、经常起作用的原因:经济原因 第 11 页 共 30 页 ? 美国老年人口向阳光地带迁移原因:?自然原因:纬度高,气候寒冷;?社会原因: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 ? 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 开发资源和发展边境贸易。 ? 上海成为人口迁入地原因:经济发达,收入高,就业机会多 人口迁移的影响:从迁出地和迁出地两方面分析 ?人口迁移影响一般分析: 对人口迁出地的积极影响:缓解了本地区人地矛盾;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增加了收入,促进了经济发展。消极影响:人才外流,劳动力缺少等 对人口迁入地的积极影响:获取足够的劳动力;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消极影响:给当地环境造成影响(城市环境容易脏、乱、差),管理难度加大,增大就业压力等。 ? 流动人口增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利:积极推动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增加社会活力; 弊:对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影响城市交通以及社会经济秩序。 ? 人口迁往边疆和工矿区的影响:利: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工业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综合环境。弊:加剧生态环境问题。 ? 我国人口流动的影响:(1)有利影响—人口流动给城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 了条件;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城市的收入;改变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经济结构体制改革深化 发展作出贡献;促进城市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周围地区的农、牧、渔、副业的发展;促进城市与农村 的思想、文化交流,推动城市文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2)不利影响—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增加城市 的住房、交通等压力;加剧城市的环境污染;给城市的社会治安管理带来问题;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第九部分 交通 交通建设的区位因素 经济因素:带动交通沿线经济发展 社会因素:合理布局交通网 政治因素:促进落后地区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战略因素:巩固国防 科技因素:交通建设的必要条件 交通选线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避开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少占耕地,远离自然保护区或留下生物通道 社会因素:尽量连接居民点或资源地,路线短。 ? 南昆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 1、合理布局交通网 2、经济意义 ?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西南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少数民族集中。南昆铁路的修建解决了云南磷矿和贵州煤炭的外运,促进了红水河水能和广西平果铝矿的开发。 ?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铁路的辐射作用可加快对外开放,使西南区形成“沿海、沿江、沿边”的形势,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开辟旅游热线,使西南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到开发 第 12 页 共 30 页 (喀斯特地形,少数民族风情、世界文化遗产等),并能带动该地区相关产业乃至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 3、政治意义 ? 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西南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中总数的一半以上,仅云南省就有20多个少数民族。南昆铁路所经之处分布着10多个少数民族,铁路的通车为他们带来了致富之路。 ? 有利于加快西南区脱贫速度:西南区是我国贫困人口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南昆铁路通车前,全国贫困人口中的1/3分布在本区,1997年南昆铁路建成通车后,贫困人口数大幅度下降。 ? 有利于社会稳定 ; 4、战略意义 ? 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南昆线的建设使西南区具有“三沿”的区位优势,南连北海、湛江、钦州和防城港等港口,东西有国际铁路、公路通往滇桂两省众多的过境口岸,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和边境贸易,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促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 ? 有利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南昆铁路穿越在西南边疆,在战时对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的作用不可忽视。 ?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快的原因: 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我国各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公路运输的需求增加;国民经济的发展,地方财政的宽裕,高速公路以较快的速度发展,高速通畅的道路为公路运输带来活力 公路布局原则: 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节约运营时间。 省道: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和居民生活需要。 公路大桥的区位因素: 典型地区:长江大桥;杭州湾大桥;渤海湾大桥等。 区位因素:合理布局公路网;减轻铁路运输压力;加强一体化;缓解过江(海)的运输压力;有利于两地人员、经济、贸易物资的交流;有利于缩短两地交通路线的长度,节约运输时间;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优化投资环境;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 我省高速公路网建设 问题和困难:我省人多地少,占用大量良田,拆迁 量大,易引发大量社会矛盾;河流众多,修桥量大。沿线地区噪音污染,影响村民出行。 有利条件:地形平坦,工程量小;经济发达,建设资金充裕;沿线人口众多,城镇密集,经济效益高 意义:接应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呼应浦东开发,进一步对外开放,加快长三角城市带的形成,加强城际联系和协调发展, 促进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加强南北的联系和协调发展,加快皖中、南产业结构升级和皖北工业化进程,缩小北南差距。 ?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区位因素:?地形有适当的坡度,以保证排水。?地面平坦开阔,以利于跑道建设及飞机起降。?良好的地质条件,以保证地基稳定。?与城市有一定的距离,并有快速交通干道相连接。?跑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以利于飞机逆风起飞和降落。?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的地区等?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量大。 港口区位分析 第 13 页 共 30 页 自然因素:(水域条件)港阔水深,避风港湾,有无结冰期;(陆域条件)沿岸地形平坦,地质稳定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腹地,城市依托,交通通达度 ? 荷兰的鹿特丹的区位因素: 自然区位: ?位于莱茵河口,河海联运便利;? 港阔水深,不淤不冻;?地形平坦,有利于建港口。 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腹地广阔;?位于第二条欧亚大陆桥的终点,连接欧亚大陆两岸;?以鹿特丹为依托。 ? 上海港的区位因素不利方面:三角洲地形坡度缓,水流慢,泥沙容易淤积,影响通航 第十部分 商业 ? 商业中心形成的条件:? 周围有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和销售区;? 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集散。 ? 上海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的原因: ? 上海本身拥有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和商品经济发达的腹地 ? 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 ? 商业中心的布局原则和区位:市场最优原则-----------城市的几何中心;交通最优原则----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第十一部分 能源 ? 我国主要的核电站:广东-大亚湾、岭澳;浙江-秦山;江苏-田湾等。 建设原因:常规能源分布少;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大。 ? 目前能源利用紧张原因:?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 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 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 国际石油价格上涨;? 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调整措施:? 采取多元化战略,进口石油;? 建立石油储备体系;? 加大能源勘探、采取,增加能源产量;? 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 稳妥发展核电;? 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 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 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 利用乙醇汽油。 ? 中哈输油管道的建设是两国双赢的结果原因: ? 哈萨克斯坦可以将石油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哈萨克斯坦沿线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中国可以减少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增加石油进口的多元化;中国将获得一个长期稳定的陆路石油来源;管道处于亚洲内陆,输油线路安全;就近可以节省运输费用。 ? (近年)我国西南部能源输出省却出现能源紧张原因:? 降水减少,河流径流量变小,水力发电受到限制;? 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增加。 ? 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影响: ? 对西部的意义:a. 改变西部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b.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c. 增加就业机会;d. 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 对东部地区: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环境。 ? 对区域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 ? 西电东送 南线;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广西、云南、贵州三省交界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开发调往广东,以水电为主,火电为辅; 第 14 页 共 30 页 中线:将三峡、金沙江干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以水电为主; 北线:黄河上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坑口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以火电为主,水电为辅。 对西部的意义:改变西部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对东部地区的意义;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环境。 第十二部分 生态问题 ? 赤潮问题: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春夏温暖季节,风和日丽;洋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湾。(赤潮发生外因) 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排放的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 易发生赤潮的区域: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 易发生赤潮的时间: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10月。 带来危害:? 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 危害人体健康, ? 影响海洋旅游业。 ? 全球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 引起海平面上升,对沿海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直接威胁; ? 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 影响水循环,旱涝灾害频率次数增加 ? 酸雨带来的影响: ? 酸雨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 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 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危及人体健康。 ? 减少酸雨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 水土流失问题: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 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 地表植被稀少;? 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开矿。 治理措施:? 压缩农业用地,建设稳产高产农田;? 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提高牲畜质量;? 开矿时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并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小流域综合治理。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 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 荒漠化问题: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 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 鼠害,蝗害。 人为原因:?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采取措施: ? 半干旱农牧过渡和旱农区: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采取防风沙措施相结合 ? 干旱地带沙漠边缘的绿洲: 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 第 15 页 共 30 页 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 土壤次生盐碱化: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 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 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 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 ? 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产生的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 控制抽取地下水; ? 实行雨季回灌 ? 沙尘暴现象 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大风日数多;地表植被稀少等;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工程建设和开矿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 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第十三部分 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 ? 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 黄土高原的南界;? 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 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 ?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 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 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 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思路:地形界线、气候(气温、降水、风)界线、植被界线、农业界线) 规范的不仅是答案------更重要的是思路、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 规范不是机械、呆板------更重要的是活学活用。 高考地理答题模式 (一) 一、自然地理成因分析 (一)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 1(昼长;2(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3(天气状况。 (二)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1(太阳高度(即纬度);2(天气状况;3(地势:4(空气密度。 例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 ?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晴天多;?地势高;?空气稀薄、洁净。 (三)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纬度;2(地形、地势;3(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4(天气状况。 第 16 页 共 30 页 (四)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1(纬度:低纬小,高纬大: 2(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 3(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五)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一是流速大(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 二是径流量大(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六)凌汛形成条件 有凌汛的河段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河流有结冰期;二是河流低纬流向高纬,且纬度差较大。在我国凌汛最严重的是黄河,主要发生在上游河段和下游河段,入冬结冰初期和初春融冰期。 (七)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往、气候特征); 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 , 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人为原因 1(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人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八)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措施是修建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措施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九)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 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人手:保护有限的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开发水资源,提高供水能力;加强用水管理,增强节水意识,提高用水效率,控制需水量的增长;控制人口增长。 (十)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存在冰雪下线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O?等温线的海拔;二是降水量的大小(影响降水量的因素是坡向,即迎风坡降水量大),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注:可根据该特点来判断迎风坡或背风坡。 (十一)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 一是山地所处的纬度(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二是山地的海拔(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 另外,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主要取决于热量(即阳坡和阴坡)。 (十二)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于纬度和地势,地形平坦 第 17 页 共 30 页 开阔); 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十三)开凿隧道问题 开凿隧道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渗漏问题:二是塌方问题。因此,开凿隧道要选择在背斜处,因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问题;并且,背斜为穹形构造,不易塌方。 (十四)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 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1(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2(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3(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 (十五)等降水量线 (1)我国由南向北递减。原因是越向北雨季越短,降水量越少。(等降水量线东西分布) (2)我国由东向西递减。原因是离海洋越远,水汽越难以到达。(等降水量线南北分布) (3)城市由中心向四周递减。原因是城市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城市中心区尘埃多,凝结核多, 降水多(“雨岛效应”)。 (十六)等盐度线 从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向低纬度和高纬度两侧递减。原因是副热带海区气温高,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低纬度和高纬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沿岸有暖流经过 (十七)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十八)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十九)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 (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 第 18 页 共 30 页 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二十)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渍化 我国典型地区: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产生的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 高考地理答题模式 (二) 一、自然灾害(既有天灾,又有人祸) 1、洪涝灾害 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若现象等。 (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2、沙尘暴现象 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大风日数多;地表植被稀少等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3、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 ; 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 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 (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 治理措施:恢复植被 二、工业区位分析 1、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区位分析 (1)地理位置:濒临渤海、黄海;靠近俄罗斯、朝鲜、韩国;地理位置优越。 (2)自然因素: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以辽河为水源。 (3)社会经济因素: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农业资源支持;国家政策支持;国防安全,土地租金不高等。 不足:许多矿产资源濒临枯竭,资源相对不足;水资源不足;科技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市场经济不发达,计划经济影响大;区内环境污染大。 第 19 页 共 30 页 调整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积极引进外资;治理环境污染。 2、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区位分析: (1)地理位置:位于温带季风区,濒临渤海,区内有全国的政治中心和重要的经济中心,地理位置重要。 (2)自然因素:温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地形平坦。 (3)社会经济因素:资源丰富(华北油田、开滦煤田、长芦盐场、棉花等);交通便利(海运、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管道类型齐全);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能源充足(靠近山西能源基地)。 不足:水源、能源不足;污染严重 发展方向:资源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3、沪宁杭工业基地(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最高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区位分析:(1)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长江、东海,地理位置优越。 (2)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3)社会经济因素: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力量强;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素质高;市场广阔;经济腹地宽广;工业联系好;政策扶持;浦东开发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丰富的农副产品等。 不足:能源、资源缺乏;人多地少,土地紧张;污染严重。 发展:高、精、尖方向发展;结构轻型化。 4、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轻工业为主) 区位分析:(1)地理位置: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南海,靠近港澳地区。 (2)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3)社会经济因素:海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靠近港澳地区便于引进外资和技术管理;地处侨乡,借助华侨和华人引进外资和技术;市场经济发达。 不足:能源、资源不足 5、东部沿海工业地带 范围:5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14个沿海开放城市(江苏:连云港、南通)、四个工业基地 优势条件:有众多优良港口和通达国内外许多地区和国家的海运航线;便于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企业,开展对外贸易;经济发达、技术雄厚、基础好。 发展:大秦铁路、神黄铁路;秦皇岛港煤炭输出港;秦山、大亚湾、田湾、岭澳核电站;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工程 第 20 页 共 30 页 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及考试技巧汇编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4 ?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答题思路*** 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 基本方法: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 第 21 页 共 30 页 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 基本方法: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 基本方法: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4内隐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5比较项的确定方法 基本方法: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属于历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经过改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属于历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知识结构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 6分析、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的解题思路 基本方法: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生产力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天文历法的进步,劳动力的投入等;二是生产关系因素,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土地政策的调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三是上层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的保护与鼓励,宗教、文化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四是看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五是看社会环境因素,国家是否统一与安定;六是地理条件的因素等。 7分析经济特征型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基本方法:分析经济特征要注意三点:其一,从复杂的经济现象中去揭示基本特征;其二,分析其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影响;其三,揭示特征语言要精辟,高度概括,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8历史问答题表述中的归纳概括方法 基本方法:归纳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是两种不同的历史思维能力。归纳指将众多或零散的或反复出现的历史史实,按其同类梳理,使之由繁杂到简约、由纷乱到条理、有个性到共性的认识;概括是把具有相同属性的历史事物联合起来,形成带有规律性的、普遍性的道理。归纳是概括的前提。 9开放性问答题的答题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开放性问答题必须明确:重要的不是持何种观点,而是能有理有据的论证自己的观点,即论证是否符合逻辑,是否严密,材料与观点是否统一,理由是否充足。因此,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确定观点。 其次,要通过对史实的概括提炼,来充分支持观点,尽量少漏观点支持点。第三,要做到史论结合,有论有据。第四,论述要全面,如该题在肯定积极作用的同时,要指出消极作用, 第 22 页 共 30 页 切忌绝对化。 10如何解答主观题中“说明了什么”类型的问题 基本方法:回答说明了什么,实际上是考查把握历史本质,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回答是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1)这种斗争的目的是什么?有何进步或倒退的作用?(2)这种斗争的失败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一种偶然?(3)如果是偶然,说明斗争的曲折复杂,而且要进一步创造条件;如果是必然则说明这种斗争的根本无法实现,是空想。 11分析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背景 基本方法:历史背景是影响、预示事物发展趋向的客观条件,是对导致历史事件发生的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概括总结,这些因素可能是显现的,隐现的。 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历史因素方面:是否是历史发展的需要。现实因素:是否符合现实情况的需要。主观因素方面:是否是当事人主观愿望能够的需要。 12论述题的解答和史论结合的方法: 基本方法:回答论述题一般有三个步骤。第一、判断是非,表明自己的饿观点。第二,列举史实,说明自己的观点。在这一步当中有注意将母观点(即总的观点)分解成若干个子观点,用所掌握的史实进行论证。观点的展开要有层次性,做到由表及里,有浅入深,环环相扣,逻辑严密。而每个观点都要有史实的支撑,做到史论严密结合。第三,要适当小结,升华观点。解题中的史论结合,主要是指要有适当的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要有鲜明的观点作为立论的导向;坚持“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的原则。“从历史在中来”,就是从史实中提炼观点,“到历史中去”就是由观点驾驭史实,做到观点与史实的统一。 13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基本方法:评价历史人物,实际上就是要评价其一生的功过是非。要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首先,必须全面把握其历史活动;其次,要按一定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和原则把这些活动分为积极(或进步、功绩)和消极(或反动、过错)两方面,对于有些历史人物,其活动呈现明显阶段性,所以还要分阶段评价;第三,评价的标准和原则有:(1)生产力标准(2)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的唯物主义原则,不要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3)阶级的观点(4)时代的观点,即要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则肯定,反之则否定,同时注意不要用现代人的标准评价古人;(5)不要以偏概全(6)客观公正,不要带感情色彩(7)注意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学会分析历史事件*** 1、如何分析历史事件呢? 分析历史事件应掌握4要素:原因、经过、结果、影响。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演变过程。 例如“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高一《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第一目“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和第二目“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讲的是鸦片战争的原因;第一节第三目“鸦片战争的经过”讲的是鸦片战争的经过;第二节第一目“中英《南京条约》”和第二目“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讲的是鸦片战争的结果;第二节第三目“鸦片战争的影响”和第七节第一目“新思想萌发的原因”及第二目“新思想的萌发”讲的是鸦片战争的影响。 2、 如何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呢? 事事不无原因。 中国古代史上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应分析7要素:历史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民族关系因素、对外关系因素、思想文化因素、个人主观因素。 如秦朝的统一: 第 23 页 共 30 页 历史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国家数目减少即局部统一。 政治因素——长期战乱,人民困苦,渴望统一。 经济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秦国商鞅变法后逐步强盛起来,国富兵强。 民族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民族联系民族融合加强。 对外关系因素——远交近攻的战略策略。 思想文化因素——韩非子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思想。 个人主观因素——秦王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 3、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过程呢? 关于历史事件过程的分析,一般可以有三种方法 (1)、以时间系事法,以时间为轴心按照历史事件发生发展高潮结束的逻辑顺序进行归纳。 如鸦片战争经过4点:1840年6月,英舰封锁珠江口,战争爆发——接着,沿海北上到达天津白河口——1841年初,英军扩大战争,一年内占香港和东南沿海一些城市——1842年8月,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求和,战争结束。 (2)、以空间系事法,以地点为纽带进行归纳。 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点:廊坊、杨村——大沽——天津——北京 (3)、以人物系事法,按照历史人物的活动来归纳。 如太平天国的防御战,就可以按陈玉成、李秀成以及他们两人共同的行动来掌握。 如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就可以按照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四个人的活动来归纳。 4、 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结果呢? 历史事件的结果一般不外乎四种: ?成功。如:新航路开辟成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等。 ?失败。鸦片战争中国失败、洋务运动破产、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失败、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等。 ?既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如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等。 ?胜而不胜,不败而败。中法战争,中国是胜而不胜,不败而败,法国是不胜而胜,败而不败。 关于历史事件的结果,一般应该从3个方面考虑:一个“是什么”、两个“为什么”,即结果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是这样的结果、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 5、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呢? (1)、分项分析: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分析影响。 如鸦片战争:经济影响——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在经济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政治影响——社会性质的变化、社会矛盾的变化、革命任务和性质的变化。 思想影响——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外交影响——由闭关锁国到门户洞开,独立自主的中国开始沦落为一个主权残缺的半殖民地国家,资本主义列强和中国之间的关系不复是主权国家间的平等关系,而是侵略与被侵略、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 清政府站在中国人民头上发号施令,外国资产阶级却站在它的头上发号施令,这就是那许多条约特权的实质。” 第 24 页 共 30 页 (2)、全面分析:一分为二,既要看到积极影响,也要看到消极影响或局限性,还要分清主次。 如鸦片战争的积极影响:经济上——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对后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就有积极影响;思想上——新思想的萌发。 如甲午中日战争的积极影响:政治上——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所以出现了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经济上——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思想上——出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和农民阶级朴素的反帝(“扶清灭洋”)思想。 (3)、国际化分析:中国对外国的影响,外国对中国的影响,中外结合思考。 如鸦片战争对英国和世界的影响:对英国,英国战胜,凭借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倾销商品,从中国掠夺原料,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世界,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的重要一环。如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政治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经济上,近代工业产生[或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或中国资本主义产生];思想上,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4)、转化分析:就是要学会迁移和推广,会转化思维。有两种情况: 一是特殊性影响转化为普遍性影响,如由鸦片战争的影响思考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侵华对中国有什么影响,由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影响思考中国古代统一的影响。 二是普遍性影响转化为特殊性影响,如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课本上讲了对亚非拉的影响(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政治上——欧洲殖民者开始对亚非拉进行政治的控制和渗透;经济上——经济的剥削和掠夺;思想文化上——文化和生活方式也逐渐发生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呢?政治上——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从海路相继来到中国边疆进行侵略活动,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同时使明清统治者走向闭关锁国。第二,明朝中后期,美洲高产农作物通过菲律宾传入中国,为清朝人口快速增长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三,天主教从海路传入中国,明清之际出现“西学东渐”局面。 (5)、学科交叉分析:学科之间的交叉影响,即历史事件对政治的影响,对地理的影响。如中国古代的垦荒,政治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政局,地理上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如英国工业革命,政治上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地理上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带来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 ***历史复习要注意5个隐形知识点*** 隐形知识,是指潜藏于历史课本中不易为人注意而高考中又常考到的知识。我们在进行历史学科的复习中,要注意十个隐形知识点的挖掘和掌握。 一、目录标题中的隐形知识 这类知识、隐形于中学历史各册教材的目录或章节标题之中。如奴隶社会编中“第一章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夏商”,就要求学生明白夏朝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商朝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与此相类似的知识点有: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秦汉是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三大”即1919年至1923年是中共创立时期;国民党“一大”至汪精卫叛变即1924年至1927年7月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此可见,教材的目录标题隐含着丰富的知识,学习时要善于挖掘和思考。 二、跨章节中的隐形知识 这类知识,因教材的编写体例,或隐形于背景,或隐形于因果,或隐形于时限,或隐形于补述,或隐形于删简。如战国时的长平之战隐形于秦统一的背景;曹操及官渡之战、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等东汉史实隐藏于三国鼎立一节;司马睿给祖逖刺史空衔的西晋史实隐形于东晋教材;916年阿保机建国契丹隐形于五代时限之内;北宋末年钟相提出“等贵贱、均贫富”口号隐 第 25 页 共 30 页 形于南宋农民战争;蒙古政权的耶律楚材劝止窝阔台汗破坏农业隐藏于元世祖劝课农桑;春秋的皮囊鼓风冶铁、突厥、契丹兴起于北魏等知识隐形于后面章节的补述。东周的后期是战国,但东周的后期即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56年,并不等于全是战国,因战国止于公元前221年,比东周时间要长35年,这段史实被隐没于教材的删简之列了。于是,学生在学习时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 三、插图中的隐形知识 通过图案插于课本,形象生动地强调该史实的重要,减少了课本的冗长文字表述,因而也造成了学生所忽视的隐形知识。如隐形于扉页彩图中的《自由引导人民》,就反映了法国七月革命;隐形于书中的人物插图《达?芬奇自画像》,就使人不易觉察到课本举出了达?芬奇的代表作品有3个;隐形于书刊手迹之类的插图,更暗示了许多知识,“大总统誓词”中的民国元年,就是指1912年,“严夏和他的主要译著”图中除《天演论》之外,还有与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书名相异的《法意》等等。学习时,对插图的隐含的知识不可忽视。 四、地图中的隐形知识 这类知识,隐形于课本的历史地图之中。如“元朝疆域图”和“漕运图”上,都明白告诉人们由于水患,黄河改道入淮的史实。中国历史课本中历史地图下面附的古今地名注释,更是潜藏着许多重要知识点,如今天的开封,战国时称大梁,北宋叫东京;宋代名港明洲,在明代却叫宁波,北京的叫法仅在两宋时就有幽州、南京、中都等几种。世界历史课本的地图上隐形的重要知识点更多得惊人:如“美国独立形势图”上表明1783年英国在承认美国独立的条约中,把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大片土地划归了美国。在“19世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图上,明白告诉学生,在拉丁美洲,除了西班牙、葡萄牙两个殖民国家外,还有荷兰、英国和法国。所以,学生在对教材的学习中,应该结合地图加以分析和消化。 五、注释中的隐形知识 注释是对教材部分内容的补充说明,按说没有多少必记知识。可是高考不排除在这出题,一些出人意料的题往往就出在注释上。如1993年试题的“榷场”,一般答法都是“宋代的边境市场”。可这不行,非得答成注释的“收税贸易市场”不可。因此注释成为不可忽视的知识点:铜器在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就开始制造;哈雷是英国近代天文学家;禁军,在南北朝是指皇帝亲兵,在北宋是指国家正规军;调,指户税,实质上是人头税;《周髀算经》,可不能据“算经”二字或载有勾股定理”就确认为数学专著,因《中国古代史》选修本就明白注释为天文学著作;阿蒙神庙,就是卡尔纳克神庙,等等。这些知识都是通过注释表述出来的,所以在学习时不能忽视。 ***高考历史学习5种记忆法 *** 一、归类记忆法 整理、归类历史知识,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例如,中国古代史讲完之后,可把教材内容按中央集权制度、社会经济发展、赋税制度的演变、土地制度的发展 、科技文化的发展、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等进行归类。 再如,中国古代文化史内容,又可按天文学、医药学、农学、科技著作、绘画作品等线索归类。通过归类,对学生巩固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即把一些繁杂的内容进行概括、浓缩,提炼成几个要点,使学生能提纲挈领地掌握其重点。而如果将要点扩展,又能呈现出历史内容的原貌。 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可“浓缩”成如下要点; 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在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中所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加剧战争危机 第 26 页 共 30 页 时间:1914,1918年。 经过:(1)三条战线。即:东线、西线、南线。(2)五大战役。即:马恩河战役、马祖尔湖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性质和后果:是帝国主义间掠夺性的、非正义的战争。它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例二,美国独立战争的发展线索,主要抓住六点:(1)爆发:来克星顿枪声。(2)建军:第二届“大 陆会议”决定成立大陆军。(3)建国:《独立宣言》发表。(4)转折:萨拉托加大捷。(5)胜利:约克 镇英军投降。(6)和约:英美签订和约。 三、串线记忆法 通过串线,使同一类型的历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按历史发展的线索,呈现于学生面前, 便于学生理解和巩固。例如,中国古代史中赋税制度的演变可整理为: (1)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 (2)西汉的“编户制度”。 (3)北魏的租调和徭役制。 (4)隋唐的租庸调制。 (5)唐后期的两税法。 (6)明后期的一条鞭法。 (7)清朝实行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 再如初中《中国历史》教材中有关李大钊的主要革命活动的内容散见于第二册和第三册部分章节中。教学时,我按时间的先后把它整理为:(1)领导新文化运动;(2)领导“五四”运动;(3)创办《每周评论 》。 宣传马克思主义;(4)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5)参与组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6)1927年在北京英勇就义。 四、歌诀记忆法 历史年代、历史朝代、政权名称或某一朝代的封建帝皇等,用一般方法学生也难记住。有的则可编制成歌 诀的形式。如记战国七雄各国的方位可编为: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再如唐之后的五代十国名称则可编为: 五代:梁、唐、晋、汉、周,前面加上后。 十国:南、北、汉、闽、楚、吴, 南唐南平前后蜀, 还有吴越毋疏忽。 五、趣味记忆法 有趣味的知识学生印象就深刻,记得也牢。因此,可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学时联系教材内容,采用讲述历史故事,引用诗、词、对联,编造谜语或用谐音等方法,使学生有一种新奇的感觉,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提高记忆效果。例如我讲巨鹿之战时,就简略补充“破釜沉舟”成语典故。讲楚汉战争时补充“背水一战” 、“四面楚歌”等典故。在讲赤壁之战时朗诵苏轼的《赤壁怀古》等诗篇。讲商鞅变法告诉学生用“欠三壶酒 ”的谐音来记前359年这一时间,都能起到较好的效果。有人讲,历史就是现实。也就是说历史上发生过的事,现在还在继续发生,只不过形式发生了变化,而现实中的很多事都有历史的影子。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我们现在的改革,历史上多次发生过,现在世界各国的争端和战争,回顾历史,和中国的战国时代、三国时代、欧洲和西亚的帝国时代,多么相似,历史上的悲欢离合的悲剧、喜剧,我们的现实不也在一幕幕重复上演吗。 所以要学好历史,就不要把历史与现实割裂开,要以现 第 27 页 共 30 页 实去理解历史,以历史来关照现实,那你就会学出乐趣了,那么对历史就会有深入的体会,对 现实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仿佛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第 28 页 共 30 页 第 29 页 共 30 页 第 30 页 共 30 页
本文档为【2012福建高考文综复习知识点!3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8258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9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18
浏览量: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