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载笔沿儒习持弓缵祖风--漳州千年衣冠望族陈元光家族

载笔沿儒习持弓缵祖风--漳州千年衣冠望族陈元光家族

举报
开通vip

载笔沿儒习持弓缵祖风--漳州千年衣冠望族陈元光家族载笔沿儒习持弓缵祖风--漳州千年衣冠望族陈元光家族 载笔沿儒习持弓缵祖风漳州千年衣冠望族陈 元光家族 在福建、广东及至台湾一带~被民间尊称为“开漳圣王”的陈元光及其家族~从唐代起以军功起家~祖孙四代连续担任漳州刺史~历时百余年之久~为漳州及福建地区的开发与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立下不世功业。其子孙在漳州、在故乡光州亦多有惠政~深受人民爱戴。后人为陈元光立碑建庙~把他敬为一方神祉。顶礼膜拜~香火至今不绝。陈元光家族称得上是漳州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衣冠望族。 自唐以降~漳州陈氏子孙或以政绩~或由功名~或因忠义~相继显...

载笔沿儒习持弓缵祖风--漳州千年衣冠望族陈元光家族
载笔沿儒习持弓缵祖风--漳州千年衣冠望族陈元光家族 载笔沿儒习持弓缵祖风漳州千年衣冠望族陈 元光家族 在福建、广东及至台湾一带~被民间尊称为“开漳圣王”的陈元光及其家族~从唐代起以军功起家~祖孙四代连续担任漳州刺史~历时百余年之久~为漳州及福建地区的开发与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立下不世功业。其子孙在漳州、在故乡光州亦多有惠政~深受人民爱戴。后人为陈元光立碑建庙~把他敬为一方神祉。顶礼膜拜~香火至今不绝。陈元光家族称得上是漳州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衣冠望族。 自唐以降~漳州陈氏子孙或以政绩~或由功名~或因忠义~相继显名于世。其中南宋时期陈氏裔孙陈淳在文化上的建树~更使漳州陈氏由一个钟鸣鼎食的官宦世家~升华为一个诗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衣冠之族~一个超越科举入仕~有着厚重积淀的文化大族。漳州陈氏正以忠孝立身和诗书传家的家风~良好的人文操守和政治良知~使其家族人才济济~相望不断~从唐代一直延续至明代~兴盛了近千年。 (一)入闽开漳家族始盛 漳卅~古属七闽之地。《周礼〃夏官职方氏》有云:“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郑玄为之注曰:“闽~蛮之别也。四、八、七、九、五、六~周之所服国数也。”七闽之地~即泛指现在的福建地区~还在周王朝之时已列入中原统一王朝的版图。 而在秦王朝建立之前~在我国南方和东南部边远地区是古老的越族人民居住的地区。古代的越族当时被通称为“百越”~广泛分布在今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南部及两广地区~各自独立~互不相属。秦始皇灭楚之后~很快降服了居住在浙江一带的越族~设臵会稽郡。接着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31)~分别征服了居住在今温州一带的东瓯和福建境内的闽越~设臵闽中郡。这样~福建地区便由王朝中央政府统一派官治理。经过秦汉、三国、魏晋和南朝历时数百年对岭南地区的开发经营~越、汉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到西晋末年~中原地区遭受着“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的蹂躏~大批世家豪族、官僚士大夫家族和普通老百姓之家~皆纷纷南渡长江以避战乱~因此便有许多人户迁到七闽之地~进一步加强了越、汉各族人民的融合~促进了对闽越地区的开发。但一直到隋唐时期~闽越之地与先进的中原地区比较起来~却仍然被称之为蛮荒之区~人烟稀少~河泽阻隔~草茂林密~交通阻塞~到处荆莽丛生~象虎四处奔突袭击~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到处还是一幅荒凉景象。另在绵亘数十里的九侯山上~则是“群盗啸聚”~彼此争斗不休。 尤其是自六朝以来~中原王朝所派戍闽者屯兵于龙溪~阻江为界~插柳为营~两岸尽属“蛮獠”(是古代文献中对当时山越族人的称呼)。此外畲民大批迁徙入闽~与当地土著融合一起~使九龙江流域的“蛮獠”声势更为浩 大~大规模地与唐皇朝对抗。唐高宗总章二年(669)~闽南地区又发生“蛮獠”啸乱~声势夺人。居民苦之~企盼朝廷派军队平定叛乱。为了靖边统一~开发闽西南~故此唐王朝诏令当时尚在广州的玉钤卫翊府左郎将、归德将军陈政出任岭南行军总管~率府兵三千六百名~自副将许天正以下一百二十三员将领~前往平定叛乱。 陈政~原籍光州固始(今属河南)人~出身于将门之家。他的父亲陈克耕~唐初曾跟随唐太宗攻克临汾等郡~立有战功。陈政也以从征功拜玉钤卫翊府左郎将、归德将军~深得朝廷重用。对于此次平叛~唐高宗专门颁发《诏陈政镇故绥安县地》诏。“绥安”之为县~著于晋~废于隋~故地遂为后来漳州治所。诏书中写道:“陈政刚果有为~谋猷克壮。今进尔朝议大夫~统岭南行军总管事。率府兵三千六百名~将士自许天正以下一百二十三员~从其号令~前往七闽百粤交界绥安县地方......开屯建堡。靖寇患于灾荒~奠皇恩于绝域。”诏书中还说:“莫辞病~病则朕医,莫辞死~死则朕埋。”从这道诏书中不难看到:一方面~唐朝政府对此次平叛非常重视~并不因为闽粤为蛮荒之地而有所轻视~这也是大唐统治者的政治远见~更是唐帝国国力强盛的重要表现,另一方面~从诏书中自然会了解到陈政此人的才干及其深受朝廷的器重。若其没有卓越杰出的才能~唐高宗自然不会在诏书中写下“莫辞病~病则朕医,莫辞死~死则朕埋"这样的话。这也反映了唐高宗的言辞恳切及其求将若渴的心情。 身负朝廷的重托~陈政率领兵将并携其子陈元光南下。到达闽粤之地后~随即率军队展开平叛。陈政刚入闽时~“蛮獠”出没无常~戍卒阻九龙江之险~与之相持。后来陈政采用属官丁儒“遣人沿溪而北~就上流缓处结筏连渡~从间道袭击之”的建议~遂建寨柳营江(即九龙江)之西~以为进取。唐官军刚开始沿九龙江垦屯经营~蛮军便集结攻打。初战~陈政疲师劳军~寡不敌众~先胜后败~支持不住~便退守到九龙岭~奏请朝廷增派援兵。唐朝廷遂又命陈政之兄中郎将陈敏、右郎将陈敷率领固始五十八姓军校~从中州固始前往增援~陈政的母亲魏氏(史载为唐初宰相魏征之胞妹)以七十五岁高龄亦助子随军前往。行至浙闽交界的途中~陈敏、陈敷却先后得瘟疫身亡~葬于江山县~落得出师未捷身先死。陈政的孙子陈元敬入闽北浦城后也病死。幸亏魏夫人足智多谋~率众继续南下~人闽后与陈政会合~屯兵福建云霄镇~作宅于火田村。在经过漳江时~魏夫人赞叹这里的山清水秀~她对随行的家乡父老说:“此水如上党之清漳。”所以后世漳州、漳浦之名~皆本于此。 经过八九年的多次征战~陈政率领兵将击败了潮寇和蛮军的联合进攻~并打通潮泉通道~平定了包括龙岩在内的闽西南的“蛮獠”啸乱~还军屯垦于云霄一带。高宗仪年(677)~陈政因长期积劳成疾而病卒。其子陈元光当时才二十岁~他在祖母的辅佐下~慨然代父领兵~继续平叛~从九龙山一直打到潮州。 陈元光字延炬~生于高宗显庆二年(657)二月十六曰。自幼长得丰姿卓异~又博览经书~兼通儒术~尤好兵法~“习韬钤(即古代兵书《六韬》及《玉钤》)~所著兵法~射决与黄石公素书及太公韬略”。年十三领光州乡荐第一~是个文武全才~更是有胆有识的将门虎子。 陈元光代父领兵之时~正好广寇陈谦连结诸蛮苗自成、雷万兴等人再发动叛乱~进攻潮阳。潮阳守帅不能自救~陈元光遂派出轻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平定盗寇~充分展示了他的军事指挥才能。此后经过数百次战斗~其他地方的叛乱也相继被平息了。 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又有强盗起而进攻南海边郡~循州司马高琏受命专征~并命陈元光提兵入潮增援。陈元光伐山开道~潜袭贼寇堡垒~俘获“盗贼”以万计~岭表得以安宁。事后还军于漳州~有关官员将此事奏闻朝廷~陈元光以平乱功晋正议大夫~正式被任命为岭南行军总管。 经过几年的经营~漳州地区逐渐安宁。武则天垂拱二年(686)陈元光上疏奏请:《周官》所云之“七闽”~宜增为八~请建于泉、潮间~命刺史领其事。于是当时朝中重臣裴炎、娄师德、狄仁杰等人联名上书认为:福建处于蛮荒、偏远之地~万一派去的官员不熟悉当地的民风民情~当地居民不仅无法安居乐业~还会反受其害。陈元光随其父陈政人闽已久~熟悉当地情况。又多次平息叛乱~当地居民对其感恩戴德。而且陈元光为人诚信可 靠~其忠诚足以信赖~不如让他兼领州刺史。 于是经过认真商讨~唐朝廷遂下诏批准在福建西南境建立漳州郡~并臵漳浦县以属之~命陈元光任漳州刺史。朝廷还特别允许陈元光:州自别驾、县自主簿及尉以下属官~“听自注用”(即由其自己选人命官)。于是自部曲子弟马仁等:颇具才干谋略之士~皆被陈元光提名所请~由朝廷授以司马等职。 也的确没有辜负朝廷的重望~陈元光带领手下属官~在漳州开始了有计划的社会经济文化建设。陈元光坚持劝农重本~主张“善政在于养民~养民在于宽赋”~ “辟地臵屯~招徕流亡。营农积粟~通商惠工”。提倡“明王慎德~以徕四夷”的德治思想~推行民族融合政策。又礼士用贤~厉行法治~“奏立行台于四境~以时巡察”。据光绪《漳州府志〃兵纪》记载~陈元光所建四处行台:一在泉州之仙游松州堡~上游直抵苦草镇,一在漳州之安仁乡南诏堡~下游直抵潮州之揭阳县,一在长乐里佛潭镇~直抵沙澳里太母山而止,一在新安里太峰山卢溪堡~上游直抵太平镇而止。与此同时陈元光还在闽西南建有三十六堡所~并驻兵把守。陈元光所建四个行台之一在龙岩~自己也就经常进入闽西开边巡守。龙岩是漳、汀之间交通孔道~是陈元光戍守的重点~也是开发的重要村镇。陈元光注重兴学校~开风化~兴修水利~发展农桑。尤其对山越人以招抚为主~和亲通婚~德威并重。把愿意归附的“蛮獠”集中择居~凡归顺者~划给他们一定的土地~ 教其先进的农耕技术~让其自己耕种~自己管理~史称“唐化里”~也称“九龙里”。并努力“化蛮獠之俗为冠带之伦”~鼓励部下与畲族妇女通婚。正是这些开明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的实施~使荒蛮落后的闽粤地区的经济文化得以迅速发展。使得漳州属境宴然~“无桴鼓之声~号称治平”。这一地区“北距泉(州)兴(化)~南逾潮(州)惠(州)~西抵汀(州)赣(州)~东接诸岛屿~方数千里无烽火之举~号称乐土。”而陈元光家族及其所带来的固始五十八姓也在漳闽之间落地生根。 纵览陈姓历史~自舜帝以来~陈姓子孙先后在中国版图上建立过春秋之时的陈国~战国之时的齐国~秦末的张楚~南北朝时的陈朝等等~帝王之气十足。唐朝的极盛时期是一个开疆拓土的时代~闽南之地远离中央~陈元光凭其杰出的军事、政治才干开拓经营着这片土地~却毫无非分之想~忠心耿耿地做一员封疆大吏。父亲去世后~他把父亲葬于云霄山~结果有望气者指着陈政的墓曰:“此地有王者之气。”陈元光说:“岂敢当此。”马上把父亲的坟墓迁到大溪峰~后来又葬祖父母于半径山~结庐守制三年~州事全部托付于下属别驾许天正。时人称陈元光为“半径将军”~可知他当时已有舍政归隐之意。究其缘由~是因为怕朝廷忌他功高~疑他谋反~故而远避朝廷~还是功成身退~淡泊名利~已很难说清楚。若以他在漳州的地位~在漳州人民心目中的分量~他确实是有这个机会和实力的。但是陈元光不谋私 利~而是以社会安危为重~系漳州安危于一身。 唐中宗景龙二年(708)~“潮寇”和“蛮寇”雷万兴、苗自成之子为首~复起兵于潮州~从潮州北上进攻云霄梁山一带~占据岳山。陈元光闻报后~“复率轻骑讨之”~打败敌寇~收复岳山。 唐睿宗景云二年(711)~雷万兴部将蓝奉高等又纠集一伙人偷袭岳山~陈元光再率轻骑御敌。由于唐朝官兵仓促应战~步兵跟不上陈元光座骑~致使陈元光单骑独前~悲剧也因此而发生。陈元光遭敌围攻~在与敌搏斗中~不幸腰部遭受重创~救治不及而卒。 漳州百姓闻知陈元光牺牲的消息后~哀悼不已~服制送丧~葬陈元光于绥安溪之大峙原。朝廷闻讯~赐谥“忠毅文惠”~赠其“豹韬卫大将军”的称号。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复赐谥“忠义”并为之立庙。开元四年(716)~再追赠颍川侯~赐彤弓二以彰有功。德宗贞元二年(786)~漳州府迁往龙溪~陈元光也被改葬于州北高陂山~春秋饷祀。 不仅唐朝政府对陈元光极为尊崇~后世历代王朝政府也加赐他很高的荣誉~对其多有封赠。如宋代历封陈元光为“灵著顺应昭烈广济王”。明朝正祀典时改封他为“咀烈侯”~春秋饷祀不绝。 陈元光在漳州苦心经营达三十年~使蛮荒的东南地区出现了一派繁荣景象。陈元光父子及其所率领的固始五十八姓在开发漳州史上~产生着极大的影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纪念他的不世功业~当地人民在今 天的龙溪、云霄、漳浦、诏安、安溪、长泰、平和等地~相继建有陈元光庙。闽、粤及台湾都在民间尊奉陈元光为“开漳圣王”~并在他的生曰那天为之上香祭祀~成为风俗。迄今~陈圣王庙、陈将军庙在福建地区有一百多座~台湾地区有五十多座~南洋诸岛也有二十余座。闽南几座最大的开漳圣王庙如燕翼宫、威惠庙等~长年香火之盛~不亚于国内几座大型的佛、道寺观。作为开发漳州的第一批先行者~陈元光的足迹遍布郡境~留下了众多古迹为后人所凭吊。如他设立的巡逻台~他的故宅燕翼宫~他的祖母魏太母墓~陈将军庐以及陈将军墓等~被后代子孙瞻仰供奉。并且还有许多传说流传于民间。 据陈元光的裔孙、明初的陈汝辉记载: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漳州人陈桂龙起义时~其侄陈吊眼攻打漳州~曾致祷于祭祀陈元光的灵著王庙~其辞曰:“吊眼~王同姓也。得入漳~祀王以极礼。”玟卜(为一种占卜方式~即用蚌壳或形似蚌壳的竹、木两片掷于地~观其俯仰以占吉凶)。陈吊眼占三次~皆“不兆”。继“而庙后有声如柱折石坠之状”。陈吊眼竦立怒视曰:“王其格诚从卜~否则吾将焚祠而毁像。”又卜仍“不兆”。陈吊眼此时已顾不得对神的尊敬~愤然纵火焚庙。结果却是“庙烬而像如生”~庙宇已化为灰烬而神像却栩栩如生。陈吊眼更加惊恐~急忙令人取来妇人衣物压在神像上。孰料一时间“四火交发。城中居民远远望去~但见油薪鸣鸣~红光有声~直射 霄汉。”漳民莫不泣拜~皆曰“神去矣”。此则记载见于《漳浦县志〃灵异篇》~其中无疑有着神话附会的成分~但这正印证了漳州人民的确把陈元光敬为一方神祉~几百年后仍充满着敬仰和缅怀之情。 陈元光不仅仅是一员开疆拓土、安邦定国的大将~还是一位颇有文学修养的诗人。他著有《玉钤集》~有多首诗流传下来~如《漳州新城秋宴》、《晚发佛潭桥》、《半径寻真》、《示垧》等。其中《半径寻真》中有“祷鼎龙归洞~惊旗虎负丘。飘然歌一曲~缥渺在瀛州”的诗句~诗中充满一种超然脱俗、不恋名利、功成身退的意味。在《示垧》(即陈垧~陈元光之子)诗中写道“载笔沿儒习~持弓缵祖风”~表达了陈元光对其子陈垧继承家族文武兼通家风的期望。诗的最后两句写道“愿言加壮努~勿坐鬓霜逢”~这是告诫后人不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应趁年轻时努力为国立功~为家族增光~不要空坐到老~一事无成。从漳州陈氏后辈子孙的传记中可以看到~陈元光的期待并没有落空~他的后代虽然没有他如此幸运~有大展宏图、创下流芳百世功业的机会~但也大多是文武全才的佼佼者~都为光耀门庭做出了努力。 在追随陈元光人闽的将士中~前锋将许天正亦“博学能文”~以儒饰(整治)吏~以勇练士。因此~陈元光便让儿子陈垧拜他为师~“从许天正受学”。 陈垧~字朝佩~“自幼不群”(意为孤高卓异)。陈元光经 营漳州~“通商贾~积财谷”~陈垧“悉无所与”。即凡是关于金钱之事~陈响都不参与。陈元光曾因此感叹说:“此儿学院秀儒也~非戈戟士。”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陈垧举明经及第~授翰林承旨直学士。后陈晌上疏乞求归养~使主漳州文学。龙溪尹席宏聘陈晌主持乡校~在松洲成立了福建地区最早的书院“松洲书院”~推行教育~与士民论说典礼。不久~陈垧丁父忧~朝命以岭南多故~令陈响夺情视州事。古时官员遭父母丧~须去职在家守制三年~但朝廷对大臣、要员~可命其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或守制尚未满期~而应朝廷之召出而任职。由此可见朝廷对陈垧的重用。但陈氏家训以孝为本~所以陈垧非常恳切地上书辞谢~为父守丧三年~期满后才出任漳州刺史。唐玄宗开元三年(715)~陈垧率领精锐军卒~衔枚攀险~夜袭蛮洞~擒获蓝奉高而斩之~并全俘其余党~漳州地区因此再得安宁。陈垧在漳州任上二十多年~剪除顽梗~训诲士民~泽洽化行。开元十九年(731)~陈响登王维榜进士。和他的父亲一样~陈晌也并不贪恋名利~曾上表要求辞去封爵~朝廷不允。开元二十五年(737)~陈垧再上表乞求退休~获朝廷准许后~便又回到松洲~聚徒教授学问。陈垧自景云二年(711)至开元二十五年(737)~任漳州刺史二十七年~在任期间~继续保境安民~发展生产~深受漳州人民好评。他虽然成功地做了一任好官~但最终弃官从文~大概骨子里仍然是“秀儒”成分多一点~对于文化和文化传播的兴趣更浓厚 一些的缘故。在履行了作为一个将门子弟、一个官宦名门成员应该做的之后~陈垧更愿意去过自己想往的生活了。玄宗天宝元年(742)陈垧病卒~赐谥文英。 开元、天宝年间~唐朝的社会经济发展到了高峰~呈现一派繁荣景象。但与此同时~社会上一些腐朽的东西也在迅速地膨胀。曾经进行过一些改革的唐玄宗到统治后期不愿过问政事~只贪图安逸享乐。而相继掌握实权的李林甫和杨国忠都是奸邪小人。 李林甫妒贤嫉能~口蜜腹剑。他与人相处~表面上装作十分亲密~暗中却在阴谋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陷害~十分阴险狡诈。凡是有才能的官员~他都要设计除去。为了闭塞唐玄宗的视听~自专大权~李林甫曾召集谏官训话说:“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勿用多言。诸君不见立仗马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悔之何及。”补阙杜琏上书言事~第二天便被黜为下邦令。从此谁也不敢再进谏~李林甫便得以欺瞒皇上~一手遮天。 杨国忠是杨贵妃的本家哥哥~胆子比李林甫还大。他本身没有任何才能~却能在宰相任外~另兼领四十余职~整天随意发号施令~胡乱处理政事~搅得唐朝政治更加昏暗。上梁不正下梁歪~由此全国各地的地方官员也跟着上行下效起来。 自开元二十五年(737)~陈晌辞去漳州刺史一职~归养之后~漳州刺史便由殳伯梁担任。当时朝政混乱~殳伯梁与偏将许平国都是贪暴小人~他们当政后~搞 得漳州民不聊生~民怨沸腾。人民实在无法忍受~便公推耆老牛兴家、余拱展等数百人一起去拜诣福建观察使~请求朝廷调走殳伯梁~恢复陈氏家族的统治~上表请愿说:“漳本荒徼~始得陈政屯戍~继得元光辑绥~男响代事~兵民胥庆。复举明经~谢官归休。朝廷遂以殳伯梁、许平国管斯土~盗贼迭起于涧壑~老赢逃窜于山林~酷害斯深~涂炭已极。今有新举秀才~授辰州宁远令陈酆~乃元光之孙~垧之子~通达历练~如蒙使居祖职~必能恢拓先业~克绍前修~慰边土来苏之望。”心意殷殷~表露了对陈元光父子三代在漳州的作为和政绩的怀念之情。 上表中提到的陈元光之孙、陈垧之子陈酆~字有芑~玄宗天宝六年(747)举秀才~初授辰州宁远令。“德性温恭~幼耽经史”。他在长安时看到李林甫、杨国忠当政~把持国柄~便无意仕途。回到祖籍旧第~见此地川原壮丽~心中非常喜爱~便“再新而居之”。 陈响卒后的天宝十年(751)~朝廷任命陈酆为朝散大夫、中郎将、漳州刺史~以拯救生民。陈酆到任后~漳州的父老乡亲都欢天喜地~说:“陈将军的孙子来了。”表露出极大的欣喜之情~这是对一个名门家族的信任~更是漳州陈氏家族的荣耀。 而陈酆也未给家族抹黑。他在漳州任上建学校~聘老师~注重教化,锄强暴~拯灾患~保境安民~历时二十九年~政绩显著~一州人民安居乐业。据《漳浦县志》记载~陈酆“偶疾作~兵民吁天愿代”。如果说陈酆在刚上任时~ 漳民喜呼“陈将军孙来也”~还算沾了祖宗、沾了陈氏血脉之光的话~那么这“吁天愿代”的民心~就全靠陈酆广施德政、造福于民换取的~由此才深得民心~受人民爱戴~不再仅仅是因为他姓陈~是“陈将军孙”了。 陈酆有三子:陈泳、陈讦、陈谟。大历十四年(779)~陈酆病卒~朝命陈谟以平广寇功授中郎将兼漳州刺史。陈泳后来任光州司马~陈讦为四门博士。 陈谟~字以忠~建中二年(781)~代父领州事。据《龙溪县志》记载:陈谟“行事刚率~不协与情”。大意是指陈谟性情刚直~脾气较暴躁~做事不讲究方法~处事生硬~上下关系不太融洽~与民情不大和谐~武将作风较重~不够平和等等~使得事情做得不够好。耆民曾拱壁、赖习英等百余人共同拜诣上级长官~同他谈了此事。建中三年(782)~朝廷便派柳少安来任州事~并命陈谟任中郎将~简较本州别驾。柳少安精通天文地理~对陈谟讲“龙溪可建州治”。兴元元年(784)请于朝~未获允准。贞元二年(786)~陈谟复白于观察使卢湛~卢湛同意了~陈谟便很果断地把州治所移到龙溪。后来~陈谟又因平寇功被授中郎将兼漳州刺史。因此一个人的出身、家世虽然很重要~但更关键的还是看他自己的所作所为~自己本身的能力。陈谟以前也许是由于年轻~又出身世家~初生牛犊~有着世家子弟的豪放与张扬~却缺乏作为一州之长的全面协调、顾全大局的能力和平和的气度。在经过多年的历炼之后~他成熟了许多~稳健了许多~自然而 然也就胜任了这一职务。于是陈谟继曾祖陈元光首任此职百年之后~从建中二年(781年)代父任漳州刺史~其间除短暂离任外~一直到元和十四年(819年)去世为止~在漳州刺史任上成功地干了数十年。 这样漳州陈氏祖孙四代~一直担任漳州的最高行政长官~治漳州历时一百五十多年。经过他们几代人的苦心经营~使荒蛮僻远、瘴气弥漫的漳州大地出现一片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使闽西南从蛮荒啸乱之地一变而为“富庶之区”~堪称功勋卓著~对整个福建地区的开发和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同时~由于他们仁政爱民~多有惠政~所以深受漳州人民的敬仰与爱戴。而对于漳州陈氏整个家族来讲~正是由于家族成员一代代的自身奋斗和不懈努力~才使得家族获得成为漳州第一世家的资本。如果漳州陈氏没有以孝悌为本为先的家训~没有文武兼通、弓马诗书并重的家风~没有家族成员凭借自身能力和努力谋求发展的家族传统~或者漳州陈氏后继乏人~那么在唐朝那样一个开放性竞争的帝国里~固始之陈迁到漳州后。恐怕也只能是亮光一闪之后~便随之默默无声~甚至灰飞烟灭了。幸而事实并非如此。并且陈元光的子孙中又有陈泳、陈泳之子陈章甫及明代的陈华打回了老家~在那里为民造福~再为家族扬名。 陈泳~字正雅~陈元光曾孙~陈酆之子。陈泳幼年便很有见识。唐代宗大历年间~采访使把他推荐给朝廷~ 刺史郑昌仕也上表称赞他“其器可比仇香”~请求任命他为京岁邕驾。仇香~一名览~字季智~后汉考城人~汉桓帝延熹中为蒲亭长~务德化~寻入太学。同郡符融、郭林宗谒之~因留宿~林宗嗟叹~下床为拜。学毕归乡里~妻子有过~辄免冠自责~妻子庭谢~候览冠(等候仇香戴上帽子)~乃敢升堂。家人莫见喜怒声色之异。后征方正~遇疾卒。郑昌仕把陈泳比作仇香~是赞叹陈泳有遇事不乱、宠辱不惊的气度。京兆尹常衮也为陈泳“力请”求职。朝命遂外补陈泳~授汝南录事转恩州参军。大历十二年(777)~京兆尹黎干请于朝曰:“陈泳酬醉~如钟含音~大小随叩~如水待汲~方圆随器。乞留府摄治中事。”也是夸赞陈泳待人接物~应对自如~稳健静默~能随机应变~审时度势~想把他留在府中帮助处理事务~朝廷答应了。大历十四年(779)~陈泳丁父忧~守制三年。期满后起用~复补光州司马~寻加本州团练使~回到老家去做父母官。由于他本人才华出众~又公平正直~带头遵纪守法~所以做到了令行禁止~“光人德之”。陈泳有五个儿子~长子陈章甫~次子陈吉甫~三子陈山甫~四子陈嘉甫~五陈秀甫。 陈章甫~字尚冠。唐德宗建中初年举明经~贞元四年(788)除庐州司理~寻迁西南督府参军。贞元十九年(803)转光州司马~代父为本州团练使。宪宗元和三年(808)再转京兆司田兼领度支郎中。以父病乞归~官至光州左拾遗。翰林承旨裴珀曾夸赞他说:“自古忠孝难全。今章 甫在光州~一方无盗~是忠于国,亲养随之~又得晨夕致孝。臣子报君惟此两事。”陈章甫可以做到为国尽忠~为父母尽孝~两全其美~实属难得。元和十二年(817)~陈泳去世~陈章甫扶柩归葬于漳州。敬宗初年~陈章甫复补光州司马加团练使、辅国左将军~“士民爱之如慈母”。由此语可知陈章甫为官能体贴下情~体恤民力~否则~何出此言? 除陈章甫受父命~回居光州固始~恢兴家业~并在那里做官外~陈吉甫袭父职~镇守龙岩~并移居龙岩。陈山甫亦移居龙岩~做了一名医生。陈嘉甫承先祖陈垧之诲~在龙岩儒学中任教授。陈秀甫则任漳州司仓。陈氏家族以国家利益为重~牺牲几代人的生命~历时上百年的治理和经略~使中原文化得以传播到东南边荒地区。由于陈政、陈元光家族及其所率部众均为光州固始原籍~他们从军由中原到闽粤~后几乎全部在此安家落户~所以闽粤地区很多固始五十八姓军校后裔~他们在书自己的祖籍时~多年之后仍写固始。后来明朝郑成功经略台湾~所带部众也多为闽粤之固始籍人~皆因此在台湾成为大姓大族。他们对传播中原文明开发祖国边疆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文化大族忠烈之门 经过上百年生息繁衍的历史~陈姓家族在不间断的析居、迁移过程中~成为漳州声名显赫的名门大族。历史也在不断的分分合合中前进发展。 继唐五代十国之后~宋朝政权建立~逐步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崛起不久的女真族金政权在灭掉辽朝之后~便大举南下攻宋。因北宋政权长期积贫积弱~兵储荒废~空虚无备~很快金兵便攻下开封。金兵占领开封四个多月~大肆勒索搜刮之后~撤兵北归~带走包括徽、钦二帝在内的全部俘虏和财物~开封及其附近州县惨遭浩劫~历史上称之为“靖康之难”。 此时~赵宋宗室康王赵构在南京商丘即皇帝位~是为高宗~改年号建炎~建南宋政权。这时~金政权释放已降金的北宋旧臣、御史中丞秦桧南归~企图从南宋朝廷内部来破坏抗战力量。秦桧是在“靖康之难”中~同徽、钦二帝一起被金人掳走的~后来降金~投靠在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从弟、大贵族挞懒手下。秦桧初见宋高宗时就提出“如欲天下无事~须是南自南~北自北”的谬论~并请宋高宗致书挞懒求和。宋高宗对诸大臣说:“秦桧朴忠过人~朕得之喜而不寐。”可见秦桧的来意和高宗的投降方针~早就十分合拍。因此~秦桧被任为礼部尚书~不久又升为宰相~把持南宋朝廷权柄~迫害抗战派~进行卖国投降活动。 在这段纷乱的历史中~沉默了许久的漳州陈元光家族的裔孙们~复又活跃在历史舞台上。首先要提及的是陈景肃。 陈景肃~字和仲~陈元光裔孙~落籍诏安(今属福建)。 自少师事学者高登~有学行。尝同秦梓(秦桧兄~秦梓恶其弟所为~迁家外居)出使燕越。秦梓还朝后~以其学行卓异~奏请任陈景肃为祈请使~陈景肃则辞而不受。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陈景肃登进士~授仙游令。 陈景肃到任后~首先剿杀宿盗蓝飞仙~为民除害。又表彰孝义~教化民风~“多有美政”。后提举湖南知南恩州。有诏让他入朝任知制诰。陈景肃“以秦桧(当权)故不拜”。家族家风对他潜移默化地影响~不仅使他具备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才能~也使他在内心深处明白无法与不忠不义的卖国奸贼同朝共政~同殿为臣。因此在出知台州、湖州等州时~陈景肃写下了很多诗~多是讽刺秦桧的。致使秦桧一党非常厌恶他。后来陈景肃便辞职归乡~与门人杨士训、吴大成等人在渐山讲学~悠然自得。直到秦桧死后~陈景肃才又出山~入朝担任知制诰一职。致仕时年已八十岁有余。后来南恩州叛服无常~朝廷要派宣慰使前往安抚~朝议认为非陈景肃去不可。面对朝命~陈景肃义无反顾~不顾年事已高~衔命而往~持节赴岭南任。他以德服人~造福生灵~叛乱很快被平息。陈景肃死后谥“廉献”~由此足以说明陈景肃为官一身清廉~洁身自好。后宋朝廷赠其光禄大夫、资政殿大学士的荣誉称号。 以陈景肃为开端~陈氏子孙又或以科举~或以荐辟~或以特奏名、或以(封赠、或以荫补而走上宦途~漳州陈氏再显高门宦族之辉煌。如陈文晦于乾道五年(1169)以 子陈景肃贵赠朝奉大夫、湖南提举、知制诰。陈肇~陈景肃长子~为绍熙元年(1190)特奏名~后官至参知政事兼太尉同平章事~封兴国公。陈宰~景肃次子~以父荫补朝议大夫。陈植~景肃孙~登淳,占四年(1244)茳士。陈格~景肃孙~景定二年(1261)特奏名。陈概~景肃孙~景炎元年(1276)荐辟~官至户部员外郎。 尤其突出的是与陈景肃同为陈酆第十五代孙的陈怀忠之子陈淳~超 越了纯粹以科举人仕为目的的读书~追随朱熹~凭借其丰厚的文化积淀成为一代理学名士。理学是以阐释义理及兼谈性命为主、在两宋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思想~亦称之为“道学”。理学是佛家和道家思想渗透到儒家哲学以后出现的新儒家学说。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是继孔子之后在我国封建社会里影响最大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北宋程颐、程颢的思想并利用了北宋唯物主义思想家张载关于“气”的学说~建立了一个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陈淳(1159,1223)~字安卿~注籍福建龙溪~朱熹晚年的弟子。因住在邑之北溪~时人称之为“北溪先生”。少年时学习举子业~林宗臣见到后很惊奇地说:“此非圣贤事业也”。送给他一本由朱熹和吕祖谦合撰、摘录北宋周敦颐、程颐、程颢和张载言论的书一《近思录》。陈淳读了《近思录》后~“尽弃其学”。这是由于理学是儒家学说的一大转变。孔子的学说~“知人而不知天”。孟子继起~于 性善性恶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争论了一场~使儒学有了哲学思辨的意味。汉代儒学独占~一班经师都只知墨守成说~不事创造。到了后汉~训诂学异常发达~“幼童而守一义~白首而不能通”。魏晋之时~老庄之说盛行。后来佛教空无本体论被援引入儒学~这些作为前期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虽曾分别起过一定的作用~但儒学重于伦理实践而疏于哲学论证~佛、玄精于哲学思辨而流于寂灭空虚。农民革命思潮的猛烈冲击和唯物主义思想的理论批判~迫使统治阶级重新营造适合于新形势需要的哲学体系。通过儒、释、道三教互黜~较量其得失~在新的理论基础上加以熔铸改造~达到三教合流~这就是吸取佛、老思想营养而建立起来的以儒家的纲常伦理为核心内容~以精巧的哲学思辨为理论基础的唯心主义道学。道学家们通过对三教思想的扬弃~把不可思议、不可名状的“空无”之道~变为统摄人伦物理的“实有”之道~把“经虚涉旷”的名理清谈变成为“格物穷理”的理性求知~把“止观”、 “定慧”的宗教修持变成为“主敬”、 “立诚”的伦理实践。一句话~把出世的神学变成为人世的哲学。 这种能给人以安身立命、终极关怀的哲学~对知识分子的吸引力是无可比拟的。陈淳也深深地被吸引住了。他喜欢看理学家的著作~也曾想自带粮食追随朱熹~但未能实现。直到绍兴年间~朱熹来漳州任职~陈淳才得以谒见。他用自己写的自警诗作为见面礼。朱 熹一见之下~大有相见恨晚之意。诗的具体内容现在虽无从得知~但主旨应是深深符合理学要意的。否则难以得到朱熹的赏识。 于是~朱熹对陈淳说:“某到此~未曾将这般道理说与人~今向君都说了~朱熹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说:“凡看道理~须各究个根源来处。”这“根源”二字~便是关键。两人言语投机~于是造了郡斋讲论终曰~有时彻夜不眠。陈淳天资既高~又得名师指点~进步很快。朱熹离任后~屡次与人谈及“南来为吾道得一安卿”。可见朱熹对陈淳非常赏识~评价很高。后来过了十多年~陈淳一天深夜前去拜访朱熹。朱熹本来已经睡下~听说他来了~“疾(急)延至卧内”~非常急切地把他请入卧房~扣问他这十余年来的心得。谓曰:“如今学问已见本源~所缺者下学之功也。”陈淳又留在朱熹身边数月~所得“皆切要语”。可见朱熹对于栽培陈淳是很用心的。朱熹于庆元六年(1200)去世后~陈淳追思师训~强忍悲痛~“于书无所不读~于物无所不格。曰积月累~义理贯通~洞见头绪”~著有《北溪文集》。他以“理~“太极”为宇宙的本体~认定“太极”即派生天地万物之理的总称~认为这与“圣人”之心相合。指出“道”与“理”的区别:“万古通行者~道也,万古不易者~理也。”在理气关系上~承认理、气相依~但主张理为主宰。“盖二气流行~万古生生不息~不成只是空个气~必有主宰者~曰理是也。”(《北溪语录》)在知行问题上~强调“知行不是两截事”~看到了知与行的联系。他对 性、命、诚、欲等重要的理学范畴~用朱熹、周敦颐、二程、张载等人的思想进行疏解~世人对此评价很高。嘉定元年(1206)~陈淳在中都待 试时~四方名士以及之前未曾谋面的同门都来拜访他~朝中士大夫也争着与他结交。途经严陵时~太守郑之悌把他请人郡庠讲学~前来听讲的多达数百人。 陈淳身虽不用~而忧时论事~深中利病。他曾帮助地方政府出谋划策~“惠流数世”。并留有 名言 关于文明礼仪的名言关于文明的名言关于礼貌的名言名言下载创新有关的古诗文名言 “何必任是邦而后为政耶。”士大夫应有的人文操守和政治良知溢于言表。嘉定十六年(1223)~陈淳以特奏名恩授安溪主簿~未及到任便去世了~时年六十五岁。全国各地的学者听到这个消息后都非常痛心~或不远千里~亲自奔丧~或就在家中摆设灵位奠祭。可知陈淳的影响力已超越地域界限~更越过了官场~扩大到民间。他在文化上的贡献~使漳州陈氏家族由一个钟鸣鼎食的食宦世家~升华为诗书衣冠之族~使得陈氏家风在淡泊名利之外~又增添了一种蕴藉飘逸的“名士”风范。 十三世纪初年~生活在漠北高原的蒙古部落在铁木真的率领下逐步强大起来。蒙古人依靠强大的铁骑建立其军事封建政权~不断向四邻攻掠~进军的主要对象首先是金、西夏和南宋。蒙古政权与南宋在端平元年(1234)联合灭金后~双方开始处于正面冲突状态。南宋的统治区域虽然只有北宋的三分之二~但统治阶级的挥霍并未减少~加上巨额军费及输纳给金朝的大量 岁币~财政支出反比北宋增加~因而对农民的剥削也更为厉害~这样阶级矛盾曰益激化。而政治上皇帝软弱~主张议和~投降派当权~欺下瞒上~醉生梦死~如宋朝林升有一首诗《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纸醉金迷的腐靡生活~使得南宋的统治者臵大片的中原失土于不顾~也不知灭国的危险正在悄悄*近。南宋咸淳七年(1271)~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把政治重心移到中原。南宋咸淳九年(1273)元军攻下襄樊~南宋门户洞开。景炎元年(1276)元军攻占临安~俘虏南宋恭帝赵显及谢、全两太后并宋宗室官吏北去。 国家危急存亡之秋~忠孝持家的陈氏子孙~自然无法臵身事外。陈景肃之孙陈植、陈格便为救亡图存尽出其力~甚至以身殉国。 陈植~字寝立~以字行。“幼学于世父安卿”~即陈淳。十八岁时~陈植以祖泽补太学生~调龙溪令转漳州司理。淳占四年(1244)登进士。在太学时~宋太祖次子燕懿王赵德昭之七世孙、安定郡王赵伯泽看中了陈植的才能~把女儿嫁与他为妻~并赐食邑。陈植后任提督岭南海路兵马。 元军攻下临安后~地处南方的宋朝将领和百姓为保卫家园~不畏强暴~浴血奋战。1276年~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等人在福建拥立益王赵罡为帝~是为端宗~组织力量抗元。但由于众寡悬殊~端宗被迫逃往海中~景炎三年(1278)死于碉州(今广东新会南海中)。陆秀夫、张世杰等宋 臣又拥立卫王赵呙为帝~流亡迁徙于南海的崖山一带(今广东新会南海中)。陈植见事情危急~砍断缆绳提舟出港~把六条船泊在梅岭。他收留逃亡的百姓~召集各蛮族起兵勤王~以求东山再起。但南宋的流亡政权在元将张弘范的追袭下走投无路。南宋祥兴二年(1279)~陆秀夫负帝呙投海死~张世杰率部突围时坠海死~在崖山的宋军全部壮烈牺牲。南宋亡国~元人追索宋朝余臣甚急~陈植只得隐姓埋名隐藏于九侯山(今诏安地)。陈格当时任宋朝海舟监簿。帝禺死后~陈格也“从容就死”。陈植为他“敛袍笏”~葬于渐山书院~而陈植临终时让子孙把他葬于海滨~南望崖山~以示不向元
本文档为【载笔沿儒习持弓缵祖风--漳州千年衣冠望族陈元光家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3165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9KB
软件:Word
页数:18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2-26
浏览量: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