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朱光潜的中西比较诗学研究

[小学]朱光潜的中西比较诗学研究

举报
开通vip

[小学]朱光潜的中西比较诗学研究[小学]朱光潜的中西比较诗学研究 朱光潜的中西比较诗学研究 ———以《诗论》为例 何 敏 【摘 要】朱光潜是中国中西比较诗学的先驱人物之一,他以其对艺术的敏锐感受,对早期中国比较诗学做出贡献。其《诗论》即集中体现了朱先生的跨文化视野及实践:通过对中西诗共同原理的比较与阐发,强调了比较诗学研究的共通性与异质性。这种自觉性研究虽有不成熟的缺陷,但在中 西比较诗学史上已有重要的影响及贡献。【关键词】比较文学;比较诗学;异质性;《诗论》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076(2007...

[小学]朱光潜的中西比较诗学研究
[MATCH_ word word文档格式规范word作业纸小票打印word模板word简历模板免费word简历 _1714077293905_2]朱光潜的中西比较诗学研究 朱光潜的中西比较诗学研究 ———以《诗论》为例 何 敏 【摘 要】朱光潜是中国中西比较诗学的先驱人物之一,他以其对艺术的敏锐感受,对早期中国比较诗学做出贡献。其《诗论》即集中体现了朱先生的跨文化视野及实践:通过对中西诗共同原理的比较与阐发,强调了比较诗学研究的共通性与异质性。这种自觉性研究虽有不成熟的缺陷,但在中 西比较诗学史上已有重要的影响及贡献。【关键词】比较文学;比较诗学;异质性;《诗论》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076(2007)05-0030-04 作者简介:何敏(1975—)女,土家族,重庆酉阳人,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比较诗学。 一比较诗学是一门历史不算太长的学问。在当代法国学者艾田伯1963年所撰写《比较不是理由》一文中,作者认为:随着比较文学研究的拓展与深入,将不可避免地导向“比较诗学”。这里的比较诗学,原文为poetiquecompare,亦即英文的compa-rative literature。比较诗学作为一个专门术语,于此,第一次正式提出。中国大陆比较诗学术语正式提出则晚了近二十年。1981年张隆溪在《读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第10期发表的《钱钟书谈比较文学和“文学比较”》一文,即介绍了钱钟书对开展比较文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在某种意义上,这可是中国比较诗学研究趋于自觉的一个标志。然而,如果不拘泥于比较诗学这个名目,比较诗学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其历史可追溯至二十世界初,与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历史一样悠久。国学大师们王国维、宗白华、朱光潜等,皆在此领域做出了令人信服的研究。此种研究虽非冠之以“比较诗学”之名,然而,以中格西,以西释中的研究方法本身,即是自觉的比较诗学研究方法。其中,一代学术大师朱光潜(1897-1986),不仅在美学、文学、哲学、戏剧等领域取得极高的成就,对中国比较诗学发展亦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朱光潜的比较诗学研究主要体现在《诗论》一书的撰写之中。1942年《诗论》第一版“抗战版”正式版,其后, 1948年正中书局的“增订版”, 1984年的“三联版”及1987年的“全集版”,集中地收录了朱光潜对中西诗不同异趣的审美观照的沉思。他运用比较的方法,试图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论来印证西方诗论。他关注“因有的传统究竟有几分可以沿袭,外来的影响究竟有几分可以接收。”《诗论》是在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次以严密系统的专著形式,从诗歌美学角度深入探讨了诗的本质及其创作欣赏的规律,系统论述了诗歌形式的基本特征。二比较是一种方法,中西比较诗学即为通过对中西文30较和相互阐发,找出它们之间的异质性。《诗论》一书中,朱光潜聚焦中西共同诗原理,但侧重点更在中国诗学。据作者在先期完成的《文艺心理学中所说,《诗论》是应用文艺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去讨论诗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同时,对于中国诗作一种学理的研究。因为在他看来,中国传统的诗话虽有片言中肯,简练亲切的优点,但零乱琐碎,不成系统,缺乏科学的精神和方法故而有必要借助西方诗学的方法,来进行严谨的分析和逻辑的归纳。不过《诗,论》一书并非只是以西绳中,而是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判断,得出最后的结论。他的态度很明确:“一切价值都从比较得来,不比较无由见长短优劣。现在西方诗作品与诗理论开始流传到中国来,我们的比较材料比从前丰富得多,我们应该利用这个机会,研究我们以往在诗创作与理论两方面的长短究竟何在,西方人的成就究竟可否借鉴”。《诗论》无疑贯彻了这一意图,在给中国诗及其理论以科学的阐释的同时,作者也充分注意到其自身的特征与价值。《诗论》中对中外文论的相互阐释分为两种:以西释中、以中格西。以下浅举数例,分析朱光潜援引西方理论阐发中国诗学的可贵尝试。 1.以西释中及个案分析个案一:引西方的“游戏”说阐发中国诗的“谐”、“隐”“隐”是中国传统文论中一对特有的概念。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释“谐”曰:“谐之言皆也。辞浅会俗,皆悦笑也。”又释“隐”曰:“隐者,隐也;遁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也。”但刘勰主要是从传统诗教设喻的角度谈“谐”、“隐”。他认为“谐”必须“意在微讽”,“意归义正”;而“隐”则在“大者兴治济身,其次弼违晓惑”。对于纯粹笑话戏谑里的“谐”、“隐”,刘勰 是明确反对的。后来论者大都持此看法,即认为“谐”、“隐”是运用诙谐的笔调或讳饰的手法曲表其意,很少有人注意到它背后的游戏动机。在《诗论》的第二章中,朱光潜动用西方“游戏”说观点,对此进行了深入阐发,令人耳目一新。西方“游戏”说的代表人物有康德、席勒、斯宾塞等。其核心观点是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的动机,具有所为而为的非功利性。朱光潜将谐趣定义为:以游戏的态度,把人事和物态的丑拙鄙陋和乖讹当作一种有趣的意象去欣赏。他分析“谐”有三个特点:就谐笑者对于所嘲对象说,谐是恶意的,又不是恶意的;就谐趣情感本身说,它是美感的,而又有道德实用的动机;就谐笑者自己说,他所感觉到的是快感又不全是快感。因此,谐趣是模棱两可的,诗在有谐趣时,欢欣与哀怨并行不悖。诗人就是要能谐,能于丑中见出美,于失意中见出欢欣。“谐是人类拿来轻松紧张情境和解脱悲哀和困难的一种清泻剂。”这种解释,突出了被人们所普遍忽视的“谐”中的游戏成分。而这种非功利性的游戏成分,正是刘勰所不屑的。在这里,朱光潜用游戏说就成功地阐发了“谐”、“隐”中的游戏成分,对于人们摆脱长期以来的“文以载道”观念的影响,理解文学中的非功利性,很有意义。特别是借用“隐”来谈诗的起源和本质,这是朱光潜自己的发现,也是他通过游戏来说明诗的独特视角的体现。个案二:以西方音律学方法分析中国诗的节奏和声韵五四以来,新诗表现出过于散文化的倾向,对诗本身的形式重视不够。当时还欣起一股强烈地废除格律的浪潮。朱自清认为这主要是受“外国”的影响。朱光潜也不赞成这个观点,认为这既是对西方诗的误解,没看清中国诗的特质。在1948年《诗论》的“增订版”所补的第十一、十二章部分,他列了专章,专门讨论中国古体诗向近体诗的演变。即“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的问题。这部分成果,是朱光潜学术研究著述中比较精彩的篇章之一。朱光潜本人也比较看重。他在后来谈到《诗论》时,还特别点明:“《诗论》对中国诗的音律,为什么中国诗后来走向律诗的道路,作了一些科学的分析”。他探讨“中 ?的路”这问题时,把中国律诗与古体诗、律诗与西方诗歌做比较。律诗和古国诗何以走上„律 体诗的最大不同,是在音和义两方面都讲究对仗排偶,但是,西方人也有注意艺术中对称的倾向,为什么他们的诗没有走排偶的路呢?朱光潜讨论中国律诗发生、发展的过程和原因时,还在中西语言特点的比较中,考察了律诗在中国产生的语言基础,同时对中西诗歌在排偶对仗上的差异做了自己的分析。这是最早从中西语言比较的角度,具体探讨双方诗歌表达特点的文字,可谓是六十年代后西方中国诗学比较研究的代表人物刘若愚、叶维廉的先驱。朱光潜指出:中文与西文的差别是: (1) 中文字尽单音,词句易于整齐划一。“我去君来”“桃红柳绿”,稍有比较,即成排偶。西文单音字与复音字相错杂,意象尽管对称,而词句却参差不齐,不易对称。如雪莱的: Music, hen soft voices die, Vibrates in thememory; Odours, when sweet violets sicken, Livewithin the sense they quicken, 这在英诗里,已经是非常工整的排偶,但仍无法与中国律诗相比,就因为意象虽成双成对,而声音却不能两两对称。比如“光”和“瀑”两字在中文里音和义都相对称,而在英文里light和cataract意虽相对,而音则多寡不同,难以成对。 (2) 西文的文法严密,不如中文字句构造可自由伸缩巅倒,使两句对得很工整。比如“红豆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两句诗,若依原文构造直译为英文或法文,即毫无意义,而在中文却不失为精炼。就因为中文文法构造比较有弹性。再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诗没有一个虚字,每个字都实指一种景象,若译为西文,就要加上许多虚字,如冠词、前置词之类。所以,“单就文法论,中文比西文较宜于诗,因为它比较容易做得工整简炼。”朱光潜的这种见解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即使几十年后,刘若愚在《中国诗学》里也提到汉字音韵与英文字的不同,关键在于“两者语言本身的重要差异”,所以中国诗产生了律诗形式,而英文诗没有。刘氏的这种观点与《诗论》相比,无出其右。在《诗论》中,以西阐中的杰出例子尚有很多。同样的比较亦呈现于用克罗齐的“直觉说”详细阐说创作欣赏心理对“境界”的影响,维柯的“诗性智慧”到《诗论》中提出“意象与情趣的契合”。这种具有比较意识的以西释中个案比比皆是,处处闪亮于《诗论》之中。 2 .以中格西在《诗论》中,突出体现朱光潜以中格西的比较文学批评的是朱光潜对莱辛的诗画异质说的阐发和订正。朱光潜在肯定莱辛学说对艺术理论的贡献之后,指 出相对于中国的诗与画来说,莱辛的见解未必十分正确。关于诗与画关系的看法,中国古代多有论述,如苏轼称赞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希腊诗人西蒙尼德斯《Simonides》亦主张:“诗是有声画,画为无声诗”,大都从诗画相通处着眼。莱辛在《拉奥地孔》中则从诗画异质的角度分析了“画如此,诗亦然”(贺拉斯)的论断并不精确,从而为艺术理论做出贡献。朱光潜充分肯定了莱辛的学说,也指出了其局限。他认为:“一种学说是否精确,要看它能否到处得到事实的印证。”由此,朱光潜结合中国传统诗画论和古典诗画,对诗画异质说进行了补充,阐发和订正。一是反证其学说的有限性。莱辛认为画模仿自然,而中国人则认为“古画画意不画物”,“论画也形似,见与儿童邻”莱辛认为画表现时间上的片刻,势力静止,而中国画家则讲究“气韵生动”;莱辛反对在诗中历数事物形象的写法,而中国诗中却往往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是对诗画异质说进行阐发。莱辛认为诗只宜于叙述动作,写法上或者要通过描写美所生的影响来暗示物体美,或者要化美为媚。朱光潜认为中国诗中的“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亦有同效。朱光潜的这种补充和订正,一方面说明了任何理论的有效性都只能是相对的,有限的,必须顾及艺术的特殊规律;另一方面,在这种中西诗艺的互较中,朱光潜实际上对诗与画关系进行了全面的综括,使人能够清楚地见出诗画同质说和诗画异质说各自的优长与不足,这对于人们认为文艺内部规律是有帮助的。三在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由于西方众多文学思潮的涌入,加之比较文学理论的引进,中国学者也开始自觉地进行中西诗学的比较研究。在当时内忧外患的社会条件下,中国学者考虑从中西文学理论的比较入手,寻找东方与西方的对话。“别求新声于异邦”,自王国维、陈钟凡、方孝岳、罗根泽、钱钟书、朱光潜、粱宗岱和宗白华等著名学者都意识到了不同文化体系中,两种文化本质性的差异。一旦进行学理研究,势必要思考这种差异本源,并进而追溯到文学观念和理论的层面。这不可避免地引起比较。正因为“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到,不比较无由见长短优劣。”比较诗学的发展和早期学者的自觉比较东西异质文学、文论和文化的差异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在这种中西比较诗学研究的初始阶段,由于中国传统逻辑的相对不同,以及对新兴文体的无能为力,“研究者很自然地运用了拿来主义的眼光,将国外的文学理论引入进来,以便更加条理化地阐释中国的文学现象”。朱光潜在《诗论》中不仅运用阐发法,通过严谨的分析和逻辑的归纳,以西方观念描述、评析中国理论,同时运用中国理论对西方理论进行互证,这本身就具有比较诗学的性质。《诗论》体系严密完整,在它之前,中国还没有这样一部具有严谨系统的诗学专著,从这个角度而言,《诗论》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他的《诗论》及一系列著作中关于中西双向阐发的批评运用,使中国的比较诗学批评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朱光潜《诗论》、《文艺心理学》中还有许多中西双向阐发的范例,它们如碎玉般散落于各个章节之中。朱光潜自觉运用“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印证西方著名诗论”的方法,在比较文学方面开创了中西诗学相互阐释的先河。它第一次以严密系统专著的形式,从美学的层面深入探讨了诗的本质及其创作欣赏的规律,并且在中西诗学比较的前提下,运用西方现代美学原理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古代的诗歌,诗论印证、纠正西方诗论,中西比较、相互融和的力作。这是对中西比较诗学研究方法的一个巨大进步。陈寅恪在给冯友兰写的《中国哲学史》所做的审查报告中曾做过如下总结:“窃疑中国自今日以后,即使能忠实输入北美或东欧之思想,其结局当已等于玄奘唯识之学,在吾国思想史上既不能居最高之地位,且亦终归于歇绝者。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二千年吾民族与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朱光潜象许多国学大师一样,不把学习西方作为最终目的,而是把它用来推进本民族的理论发展。《诗论》正是这样一部从西学评介转向中国诗学理论建设的代表著作。《诗论》成书之前,中国传统诗学习惯于偶感随笔形态,不具备现代系统理论。在这个意义上,《诗论》无可置疑堪称“中国现代诗学的第一块里程碑”。在构建本国现代形态的文论体系的过程中,朱光潜大量接鉴并运用了西方文论的最新成果:康德、黑格尔、克罗齐、尼采等等。光潜正是借 助这些理论给中国的现代文论体系搭出了一个框架,同时把中国古典文论中那些闪光的零件熔铸其中。四不可否认的是,朱光潜的比较诗学研究仍然存在着一些局限和不足。从《诗论》出发,可从内部缺陷与整体不足两方面加以分析,第七章《诗与画———评莱辛的诗画异质说》以对西方文论的评述替代了意象理论的建设,是明显的薄弱章节。该章共四节,除第一节“诗画同质说与诗乐同质说”之外,其写法基本上还是以前那种评介西方学说的路子。第二节是“莱辛的诗画异质说”,第三节“画如何叙述,诗如何描写”是接着介绍莱辛的学说,第四节“莱辛学说的批评”是对莱辛诗画异质说的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从这些节目就可以看出本章与其说谈的是诗与画的关系,不如说是评介莱辛的诗与画理论。朱光潜这种以对西学的评介代替中国现代诗学建设的做法是他那一套旧的写作模式的习惯性遗留。从这一章可以明显看出朱光潜从评介西方学说《文艺心理学》到建设中国现代诗学建设的《诗论》之间的不成熟过渡。
本文档为【[小学]朱光潜的中西比较诗学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38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1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7-10-08
浏览量: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