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针灸镇痛在临床上应用

针灸镇痛在临床上应用

举报
开通vip

针灸镇痛在临床上应用针灸镇痛在临床上的应用 张学丽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100700)人体生病,病有百种,症状各异,但疼痛一症是最常见,而且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它可见于多种疾病之中,可存在于人体的各个部位,如头痛、颈肩痛、身痛、胃痛、腹痛、牙痛等。虽疼痛发生的部位不同,特点各异,但中医理论认为“不通则痛”是痛产生的根本所在。这里的“不通”可以是气机阻滞,血运不畅,脉络瘀阻;也可以是血脉虚涩,脏腑经络失于濡养。引起“不通”的病因不外乎外因、内因及不内外因。现就从这三方面简单谈谈笔者如何运用针灸治疗临床上常见的几种痛症。 ...

针灸镇痛在临床上应用
针灸镇痛在临床上的应用 张学丽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100700)人体生病,病有百种,症状各异,但疼痛一症是最常见,而且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它可见于多种疾病之中,可存在于人体的各个部位,如头痛、颈肩痛、身痛、胃痛、腹痛、牙痛等。虽疼痛发生的部位不同,特点各异,但中医理论认为“不通则痛”是痛产生的根本所在。这里的“不通”可以是气机阻滞,血运不畅,脉络瘀阻;也可以是血脉虚涩,脏腑经络失于濡养。引起“不通”的病因不外乎外因、内因及不内外因。现就从这三方面简单谈谈笔者如何运用针灸治疗临床上常见的几种痛症。 外感 1.风寒外袭 病因病机寒为阴邪,其性凝滞,收引主痛,常与风夹杂侵犯人体,致经脉收缩,经气不利,不通则痛。 主症恶风寒,头痛,或颈肩疼痛,或周身酸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疼痛特点疼痛,胀痛,得热则缓,遇风寒则剧,疼处固定。 治则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处方主穴取风门、肺俞。头痛加合谷、风池、外关;颈项痛加天柱、承浆、昆仑。肩背痛加天宗、肩髃、后溪。周身疼痛加大包、 合谷、太冲。主穴毫针刺泻法,然后以针为中心拔火罐,留罐10分钟。其他配穴均以毫针刺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验案举例 50岁女病人,1994年5月7日初诊。主诉右颈部疼痛2天。患者2天前开窗睡觉,晨起后右颈部疼痛拘紧,并牵及右肩部,颈部活动严重受限,不能自己洗漱,吃饭亦不便。自服西药及温水热敷,均未奏效。检查见右颈肩部压痛广泛,颈功能活动严重受限,前屈10°,左旋5°,右旋5°。诊断为落枕,风寒阻络。取风门、天柱、承浆、先以0.35mm×25mm毫针直刺承浆穴,得气后行提插捻转泻法,患者自觉疼痛有所减轻,此时令病人尽量活动颈部。再重复上述手法之后,依次泻天柱、承浆、风门,风门穴加拔火罐,留针20分钟,留罐10分钟。出针后患者能前屈20°左右,左右旋也可达20°左右。次日患者来诊,讲颈痛大减,已可自己洗漱,吃饭已无不便了,但仍觉颈部拘紧,第2次治疗后颈肩痛消失,为巩固疗效,又针1次。 2.热邪袭络 病因病机感受风热之邪,与肝经郁火或脾经湿热相合,浸淫肌肤,阻滞脉络而发疱疹,疼痛难耐。 主症胸胁、面部或腰背部出现呈簇状水疱,初起痒痛,继之痛剧难忍,口干苦,尿黄,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浮数或滑数。 疼痛特点皮肤灼热干痛,喜冷恶热。 治则清热祛风,通络止痛 处方主穴取大椎、曲池、三阴交、阿是穴、胁痛加阳陵泉、期门、行间;面痛加合谷。二间。内庭;腰痛加带脉、大肠俞、侠溪。苔黄腻,湿热者加丰隆、阴陵泉。 验案举例 67岁男性患者,初诊日期1994年9月20日。主诉右胁疼痛4天。曾服汤药及外用药治疗未效,随来针灸科治疗。患者述右胁肋疼痛,皮肤干灼,尿黄,便干。舌红苔黄,脉弦。右胁部簇生疱疹,疱疹边界色暗红。诊断为带状疱疹,属肝胆郁热,复感外邪所致。治以疏风泄热,通络止痛。取阿是穴、大椎、三阴交、阳陵泉、行间、支沟,均为右侧。以0.35mm×25mm针围刺疱疹,平刺进针,捻转泻法,每隔10分钟行手法1次;余穴均以毫针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星期后痊愈。 内伤 1.虚寒 病因病机禀赋不足,素体阳虚,或触及寒邪,损及阳气,寒自内生,气血为寒邪所凝滞,运行不畅,脏腑经络失去温养,则疼痛因虚寒而生。 主症心痛,胃脘痛,腹痛等,喜暖恶寒,肢冷,纳呆,脘腹胀满,便溏,舌质淡胖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缓或沉细。 疼痛特点疼痛隐隐,或刺痛阵作,喜温恶凉,按之痛减。 治则温阳散寒止痛 处方主穴取关元、气海、命门。心痛加巨阙、阴郗、内关。胃痛加中脘、足三里;腹痛加天枢、上巨虚;小腹痛加归来、三阴交。毫针刺补法,如阳虚重者关元、气海、中脘、足三里穴可加灸法。 验案举例 70岁老翁,1988年7月6日来诊。自述胃脘痛半月,饭后胀痛剧,食冷亦然。喜温喜按,曾服用药物治疗,疗效不佳,来针灸治疗。舌质胖大,色淡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濡缓。证属虚寒性胃痛,治以温中散寒止痛。取中脘、足三里(双)、关元。毫针刺补法,留针20分钟,温针灸中脘及关元穴,每次2-3壮。第1次治疗后病人讲有一股热到胃中,疼痛大减,疼痛由持续性改为阵发性。又经4次治疗而愈。 2.瘀血 病因病机气行则血行,气虚或气滞则血凝,血瘀滞脉中,则经气不利,脉络不通则痛。 主症头痛,腰腿酸痛,舌质暗或淡暗,或见瘀点,苔薄白,脉涩或弦细。 疼痛特点病程较长,刺痛,痛处固定,拒按。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处方主穴取血海、膈俞、气海、膻中、关元。头痛加风池、百会、率谷、头维、合谷;腰痛加肾俞、大肠俞、委中、腰夹脊;大腿后侧疼痛加秩边、承扶、承山、委中、昆仑;大腿外侧痛加环跳、风市、阳陵泉、绝骨、足临泣。如为气虚血瘀者当泻主穴。配穴以毫针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5日为1疗程。间隔2日。 验案举例 62岁女病人,1994年10月9日来诊。患者因左侧腰椎间盘脱出住按摩科保守治疗,腰痛难耐,坐卧不宁。治疗1月余,症状无缓解。腰及双下肢疼痛如针刺,拒按,不能行走及直立,亦不可久坐或腹卧,病人由人抬至病床。语言低怯,面色?白。舌质淡暗,苔薄白,脉细无力。证属气虚血瘀所致。取气海、膈俞(双)、肾俞(双)、委中(双),左侧风市、阳陵泉、绝骨、昆仑。毫针补气海、肾俞,泻余穴,每日1次,治疗10次后症状稍减,可久坐些。又继续治疗1个多月,病人腰腿疼痛均减,可行走到诊室,但需人搀扶,亦可腹卧于床。下肢穴改用双侧,并加L3-L5夹脊穴,隔日1次,治疗1月后患者生活自理,腰痛缓解。 不内外因 1.扭伤 病因病机持重不当,或活动失度,扭伤筋脉肌肉,致使经气运行受阻,气血壅滞。 主症腰痛,肩痛,肘臂痛,腕、踝痛。或见皮肤有红、青、紫变化。 疼痛特点痛处固定,疼痛剧烈,活动受限,有扭伤史。 治则行气化瘀止痛。取扭伤部的局部穴,并循经取其远端穴。如腰痛取肾俞、后溪或人中穴;肩痛取肩髃、臂臑及合谷。治法以阻力针法针局部穴,取毫针刺局部穴,得气后提针至皮下,令患者活动疼痛部位,但不宜过度,可反复2-3次上述手法,远端穴用泻法,留针15分钟,可酌情加拔火罐。 从上面赘述可以看出,针灸镇痛不是依靠某个或某些腧穴的特性来完成的,而是依靠辨证论治,辩证取穴才能奏效。总而言之,针灸镇痛要以辩证为指导原则。
本文档为【针灸镇痛在临床上应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4850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6KB
软件:Word
页数:5
分类:医药卫生
上传时间:2019-01-22
浏览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