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五章中国农村发展中的能源、环境及适应气候变化政策

第五章中国农村发展中的能源、环境及适应气候变化政策

举报
开通vip

第五章中国农村发展中的能源、环境及适应气候变化政策第五章中国农村发展中的能源、环境及适应气候变化政策 能源、环境与发展 122 第五章 中国农村发展中的能源、环境及 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中国是农业大国, “三农”问题一直是关系到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持续安全的能源供给是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基本保证,是实 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有效手段。因此,发展 农村能源以促进农民增收、生活质量提高和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一直是国家解决“三农” 问题的重要载体和切入点。在全球应对金融危机、国内大力推动社会主义...

第五章中国农村发展中的能源、环境及适应气候变化政策
第五章中国农村发展中的能源、环境及适应气候变化政策 能源、环境与发展 122 第五章 中国农村发展中的能源、环境及 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中国是农业大国, “三农”问题一直是关系到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持续安全的能源供给是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基本保证,是实 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有效手段。因此,发展 农村能源以促进农民增收、生活质量提高和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一直是国家解决“三农” 问题的重要载体和切入点。在全球应对金融危机、国内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历史时期,中国农村能源、环境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相关研究具有 十分深远的意义。 一、中国农村能源、环境和适应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背景 ( 一) 研究范畴 农村能源是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基本资源,其开发和利用与农村环境保护、减 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关系密切,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基础。 1.中国农村能源的基本概念和界定 农村能源是国家能源系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其定义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 的农村能源即农村地区的能源,包括商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广义的农村能源则是针 对第三世界国家农村地区因经济不发达和商品能源供应欠缺而不得不依靠当地可再生 能源的现象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其实质是指农村地区的能源问题。本报告讨论的农村 能源问题,涵盖了农村地区的能源供需和管理以及当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所说的农村 能源供给,包括了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以及新能源在内的所有商品能源和非商 品能源。所说的农村能源消费需求,包括了农村范围内居民生活和生产消费两个领域 的所有用能:其中的居民生活用能指农民生活中炊事、取暖、制冷、热水、照明及家 用电器等用能,农村生产用能包括农、林、牧、渔诸业的作业、运输、初始加工以及 在乡村举办的乡镇企业用能。 第五章 中国农村发展中的能源、环境及适应气候变化政策 123 2.中国农村能源问题的环境影响 中国农村的能源问题与环境问题息息相关。一方面,农村能源的结构和利用方式 不当、能源需求的快速增加,给农村生态环境造成压力。另一方面,农村新能源和可 再生能源建设,可促进畜禽粪便、秸秆等农业和农村废弃物的有效利用,从而有效改 善农村环境和促进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3.中国农村能源问题与气候变化 长期以来,中国农民生产生活用能十分低效,不仅消耗了大量生物质能和原煤, 也造成了农村地区的能源短缺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随着农村社会结构转型和农民生 活水平提高,中国农村能源消费增长将十分迅速,从而加剧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开发农村新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则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途径之一。相关研究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明,1990?2000 年中国推广沼气、风能等 10 余项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已经减排二氧 化碳(CO )15 872 万 t,减排甲烷(CH )23.1万 t。 2 4 ( 二) 政策背景 1.应对全球金融危机 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农村地区和农民带来了直接影响。由于出口锐减,国内一些 行业产能过剩,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导致了农民工返乡潮。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 各级财政收入增幅放缓,对涉农财政支出产生较大影响,直接影响到农村基础设施建 设和公共物品供给。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自然灾害的双重压力下,2008 年中国政府 采取了积极的应对策略,加大了“三农”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投资。这些重大政策和 措施,对改善农村能源利用结构、节能减排、改善农村环境和增强农村地区适应气候 变化能力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发展农村能源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对于促进农民生活方式转变、 农村卫生条件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加快城乡一体化和提高农村文明具有重要意 义。 3.生态文明建设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 2020 年实现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 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生态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综合解决中国农村的能源问题和加强环境及气候变化适应 能力建设提供了重要契机。 4.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强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积极推动的“无悔行 动”,这为中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农村能源开发利用和农村环 境保护提供了机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发展低碳经济和强化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能源、环境与发展 124 成为中国农村能源开发利用的必然要求。同时,气候变化增加了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 给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构成新的威胁和挑战。因此,增强中国农业和农村应对气 候变化的适应能力,确保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中国农村能源的现状、趋势和问题 ( 一) 中国农村 能源的 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发展的方针,通过先后实施“光明工程”、 “农网改造”、“水电农村电气化”和“送电下乡”,积极发展农村沼气、秸秆发电、小 水电、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改造农村电网,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用能 条件,解决了 3 000 多万农村无电人口及偏远地区的用电问题。然而,作为一个拥有近 8 亿农村人口的农业大国,中国农村能源系统还存在投入和统筹规划滞后、能源基础设 施薄弱和农村用能方式粗放等一系列问题。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农村能源需求增 长将快于城市能源需求增长,因此,依靠传统可再生能源很难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的需求,农村能源紧缺的矛盾将逐步显现。 中国农村能源的现状 2007 年,中国农村能源消费总量达到 7.27亿 t标准煤,其中 58.7%(4.27亿 t)来 自国家商品能源供应,其余 41.3%(3 亿 t)来自非商品能源开发。 (1)农村生活用能。2007 年全国农村生活终端能源消费量约 3.5 亿 t 标准煤(按 电热当量法计算,下同) ,其中商品性能源仅占 23.2%,非商品性能源占 76.8%。秸秆 和薪柴是昀主要的非商品能源,对非商品性能源贡献率分别为 60%和 35%。煤炭和电 力则是昀主要商品能源,对商品能源贡献率分别为 62.6%和 22.4%(见表 5-1) 。 表5-1 2007 年中国农村生活终端能源消费情况 品种 实物量 标准量(标煤)/万 t 人均用能 贡献率/% 商品能源小计 ? 8 015.10 110 kg标煤 23.2 煤炭 7 172.72万 t 5 013.86 69 kg 14.5 电力 1 459.42亿 kW?h 1 792.68 201 kW?h 5.2 成品油 363.12万t 532.79 5.0 kg 1.5 LPG 378.71万t 649.22 5.2 kg 1.9 3 3 天然气 1.61亿 m 21.57 0.2 m 0.1 3 3 煤气 1.73亿 m 4.98 0.2 m 0.0 非商品能源小计 ? 26 560.65 365 kg标煤 76.8 秸秆 33 997.52万 t 15 978.83 467 kg 46.2 薪柴 18 216.89万 t 9 290.62 250 kg 26.9 3 3 沼气 1 023 962.60万 m 731.11 14.1 m 2.1 第五章 中国农村发展中的能源、环境及适应气候变化政策 125 3 3 太阳能 5 810.09万 m 560.08 0.08 m 1.6 合计 ? 34 575.74 475 kg标煤 100 来源:农业部科技教育司,2008 。 从人均消费看,2007 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能高达 475 kg 标煤/人,是城镇 人均生活用能量的 1.7 倍。但是,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商品能源仅为 110 kg 标煤/人, 不足城市居民商品能源消费水平的 40%;而农村居民人均非商品能源消费量高达 365 kg 标煤/人。农村居民对秸秆、薪柴等传统能源利用十分低效,而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 电量、人均天然气、人均煤气、人均液化石油气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 村居民对优质能源需求潜力十分巨大。 从不同地区的能源结构看,西部地区非商品能源的总量、人均量和比重也远远高 于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秸秆和薪柴对生活用能的贡献率高于中东部地区,但是电力、 成品油和液化石油气等优质能源的贡献率则大大低于中东部地区(如图 5-1) 。 100 600 90 80 70 60 50 500 40 30 20 10 0 400 全国 东部 西部 中部 薪柴 秸秆 沼气 煤炭 电力 太阳能 天然气 液化石油气 成品油 人均生活用能 煤气图5-1 2007 年分地区农村人均生活用能及品种构成 (2)农业生产用能。2007 年中国农村生产终端用能总计 3.8 亿 t 标准煤,主要来 源于商品能源,包括煤炭、焦炭、电力和油品,其贡献率分别为 62.4%、5.9%、5.4% 和 17.3%;非商品能源主要为薪柴,对生产终端用能贡献率仅 9.1%(见表 5-2)。从服 务对象看,乡镇企业是主要用能单位,其生产用能占 2007年总生产用能的 84.5%,农 林牧渔业用能仅占 15.5%。乡镇企业用能主要来自商品能源,包括煤炭(68.8%),油 品(11.0%);非商品能源全部为薪柴,占乡镇企业用能的 10.7%;农林牧渔业用能全 比重/% 标煤 kg/a?人能源、环境与发展 126 部来自商品能源,包括油品(51.1%)、煤炭(27.8%)和电力(19.8%)。表5-2 2007 年农村生产用能及品种构成 生产用能 结构 农林牧渔业用能 结构 乡镇企业用能 结构 标煤/万t % 标煤/万t % 标煤/万t % 煤炭 23 788.2 62.4 1 688.0 27.8 22 145.4 68.8 焦炭 2 229.9 5.9 79.4 1.3 2 152.6 6.7 油品 6 581.2 17.3 3 109.2 51.1 3 555.0 11.0 电力 2 047.3 5.4 1 203.1 19.8 876.3 2.7 薪柴 3 451.6 9.1 ? 0 3 451.6 10.7 合计 38 098.2 100 6 079.8 100 32 180.8 100 数据来源: 《2008 年全国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资料》 ; 《2008 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作者 推算。 由于统计口径问题,虽然乡镇企业属于农村经济范畴,但城市周边区县企业很大 比例的能源消费量没有统计进入农村生产用能,中国农村乡镇企业终端用能的数据可 能严重低估。现有统计数据表明,占国内生产总值近 30%的乡镇企业仅消耗了 12.7% 的全国消费能源总量,这与经验数据相左(如图 5-2) 。 40 000 35 000 30 000 薪柴 25 000 电力 20 000 油品 15 000 焦炭 10 000 煤炭 5 000 0 1995 2000 2005 2006 2007 年份图5-2 1995?2007年中国乡镇企业终端用能分品种及总量的变化趋势 (3)农村能源在国家能源体系中的地位。由于农村和农业能源保障的优先性严重 低于城市和工业,中国农村地区长期缺乏基本商品能源服务,农村地区主要依靠当地 可获取的生物质能满足日常生活用能需求。经过 30 多年建设和发展,农村生产和生活 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乡镇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商品能源需求,农民生活和农业生 能耗(标煤)/万 t第五章 中国农村发展中的能源、环境及适应气候变化政策 127 产的商品能源消费不断上升。从未来趋势看,农村商品能源消费比重还在稳步上升, 农村能源将日益成为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中国可再生能源为主 的农村能源体系将在保障能源持续发展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发挥举足 轻重的作 用。 (4)农村能源消费特点。中国农村地区受传统能源消费模式影响和经济发展水平 制约,秸秆、薪柴等传统能源是农村能源消费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自改革开放以 来,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产生活模式的转变,中国农村能源消费模式发生了明显 改变,目前呈现以下特点: 首先,能源消费总量稳步增加。农村能源消费总量由 1995 年的 5.6 亿 t 标准煤上 升到 2007 年的 7.3 亿 t 标准煤,年均增长 2.3%;第二,农村能源消费结构呈城镇化和 商品化倾向,商品能源消费比例增加,但生物质能源仍占据农村能源的主导地位,尤 其在生活用能方面;第三,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前主要集中在生活用能,且以 传统利用方式为主。 (5)农村能源消费存在的问题。农村能源消费总量快速增加和能源结构日益变化, 也导致了农村能源消费的各类问题愈发突出。 首先,农村生物质能利用方式落后,能效低下,导致了严重的能源浪费问题。 其 次,农村能源近年来偏重以家庭沼气为主的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推广,相对忽视了太 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微水电等其他能源的发展,偏离了“因地制宜,多元互补” 的农村能源发展方针。第三,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尚存缺失。例如,由于缺乏相 应的税收、财政、融资等政策,大多数可再生能源技术成本较高,还不具备与常规能 源产品竞争的能力。 ( 二) 中国农村 能源发 展的 趋势和 需求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1.过去 12年来的发展变化 1995?2007年,中国农村生活用能总量呈现波动性增长,昀近两三年趋于稳定, 但没有充分证据表明中国农村生活终端用能已经跨过峰值开始下降(如图 5-3)。 能源、环境与发展 128 40 000 煤气 35 000 天然气 30 000 液化石油气 25 000 成品油 20 000 电力 煤炭 15 000 太阳能 10 000 沼气 5000 薪柴 0 秸秆 1995 2000 2005 2006 2007 年份图5-3 1995?2007年中国农村生活用能分品种及总量的变化趋势 中国农村人均生活用能的增长趋势与生活用能总量变化相似,1995?2007 年, 中 国农村人均生活用能年均增长 2.1%,且商品能源快于非商品能源的增长,二 者增长率 分别为 3.4%和 1.8%(如图 5-4) 。 600 煤气 500 天然气 液化石油气 400 成品油 300 电力 煤炭 200 太阳能 沼气 100 薪柴 0 秸秆 1995 2000 2005 2006 2007 年份图5-4 1995?2007年全国农村人均生活用能分品种变化趋势 从结构变化看,1995?2007 年,中国农村生活用能煤炭和薪柴的使用量分别 下降 了 10.7%和 7.2%,而秸秆、沼气、太阳能、电力、成品油、液化石油气的使 用量分别 增长了 5.9%、575%、865%、241%、343%、1 246%(如图 5-3和图 5-4)。但是,由于 基数小,沼气、太阳能、成品油和液化石油气等优质能源对农村生活用能的贡献度仍 非常有限。天然气近三年在农村从无到有发展迅速,目前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等大 城市的郊区乡村。 从农村生活用能的地区时间变化看,过去 12 年来,东部地区农村人均生活商品能 源增长突出,达到 5.5%左右,但人均生活用能的增长仅为 0.9%(如图 5-5)。西部地区 人均生活用能量(标煤)/万 t / t 生活用能量(标煤) 万第五章 中国农村发展中的能源、环境及适应气候变化政策 129 农村生活用能的非商品能源增长迅速,高达 5.1%,而其人均生活用商品能源年均增长 率仅为 0.9%(如图 5-6)。中部地区人均农村生活用能变化相对平稳(年均变化 0.6%) , 增量几乎全部来自商品能源,人均生活商品能源年均增长率为 2.6%(如图 5-7) 。昀近 三年,东中西部地区人均生活用能变化波动主要来源于传统生物质能源消费 量的波动, 优质能源如沼气、太阳能、电力、液化石油气(LPG)的人均消费量持续稳步增加。 1995?2007年,中国农林牧渔业终端用能总量稳步增长,年均增长 4.1%,其中以 油品和电力的增长为主,两者均保持 5%以上的增长率(如图 5-8)。由于中国农业生产 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林牧渔业每百万元增加值(以 2000 年不变价计)的终端能源 消费强度从 1995 年的 29.8 t 标煤增加到 2006 年的 32.8 t 标煤,年均增长 0.9%(如图 5-9)。 600 煤气 500 天然气 液化石油气 400 成品油 300 电力 煤炭 200 太阳能 沼气 100 薪柴 0 秸秆 1995 2000 2005 2006 2007 年份图5-5 1995?2007年东部地区农村人均生活用能分品种变化趋势 700 煤气 600 天然气 500 液化石油气 成品油 400 电力 300 煤炭 200 太阳能 沼气 100 薪柴 0 秸秆 1995 2000 2005 2006 2007 年份图5-6 1995?2007年西部地区农村人均生活用能分品种变化趋势 人均生活用能量(标煤)/万 t 人均生活用能量(标煤 /万 t )能源、环境与发展 130 600 煤气 500 天然气 液化石油气 400 成品油 300 电力 煤炭 200 太阳能 沼气 100 薪柴 0 秸秆 1995 2000 2005 2006 2007 年份图5-7 1995?2007年中部地区农村人均生活用能分品种变化趋势 7 000 6 000 5 000 电力 4 000 油品 3 000 焦炭 2 000 煤炭 1 000 0 1995 2000 2005 2006 2007 年份图5-8 1995?2007年中国农林牧渔业终端用能分品种及总量的变化趋 势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0 1995 2000 2005 2006 年份 乡镇企业 农林牧渔业图5-9 1995?2007年农林牧渔业和乡镇企业单位增 加值终端能源消费强度 能源消费强度(标煤)/万 t 人均生活用能量(标煤)/万 t 用能量(标煤)/万 t第五章 中国农村发展中的能源、环境及适应气候变化 政策 131 2.未来影响农村能源发展的相关因素变化分析 中国农村能源需求与农村人口增加、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以 及能 源利用效率变化息息相关。 (1)乡村人口。乡村人口主要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城镇化率影响。从发展趋势看,人 口城镇化速度高于人口自然增长速度,中国乡村人口数将稳步下降。预计到 2010 年全国 乡村人口约 7.0亿,占全国总人口的 51%左右;到 2020年全国乡村人口 6.1亿,占全国总 人口的 42%左右;到 2030年全国乡村人口约 5.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 36%左右。 (2)收入和生活水平。能源消费模式受到收入水平的直接影响,收入增加和生活 水平提高,将提高农村居民对电器、机动车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并促使他们以高效 率农用机械替代部分劳动,从而极大刺激对商品能源和优质能源的需求。根据中国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未来 20 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仍将保持 5%~6%的增长率, 实现从基本小康向宽裕型小康生活的跨越。 (3)乡村经济发展。1995 年中国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 12 513 亿元,到 2006 年增 加到 19 028亿元(2000年不变价),年均增长 3.8%。 农林牧渔业终端用能年均增长 4.1%, 快于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增长,其中油品和电力的增长率大于 5%。由于中国农业生产 机械化水平将不断提升,中国农林牧渔业仍将保持 4%的增长,但终端能源需求速度将 逐步降低并稳定在 2%~3%。预计未来 20 年,中国的乡镇企业将继续大规模城镇化和 工业化发展,其能源消费不再属于农村能源范畴。 (4)城市化。城市化将带来居住、就业、生活和消费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化,关 系到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从而给能源消费带来显著影响。亚洲开发银行预计到 2010 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将新增 3 亿人,总数达到 7 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城市化有 助于减少农村生物质能消费、提高能源效率。 (5)农村能源资源条件。中国农村可供利用的能源资源,包括各种常规能源、生 物质能、小水电、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 中国农村生物质能资源包括农作物秸秆、树木枝丫、畜禽粪便、能源作物(植物) 等。中国农作物秸秆的理论资源量达 6 亿 t,扣除收集损失以及直接还田、畜牧饲料、 造纸原料等方式利用,可能源化利用量为 3 亿 t左右,折合 1.5 亿 t 标 准煤。林木枝丫 和林业废弃物年可获得量约 9 亿 t,其中 3 亿 t 可作为能源利用,折合 2 亿 t 标准煤。 3 畜禽粪便理论上可年产沼气约 700亿 m 。甘蔗、甜高粱、木薯、甘薯、小桐籽、黄连 2 木、油桐等能源作物(植物)可种植面积达 2 000 多万 hm ,可满足年产量约 5 000 万 t 生物液体燃料的原料需求,相当于 0.7 亿 t 标准煤。因此,初步估算中国每年生物质 能资源相当于 4.7 亿 t 标准煤。 全国农村小水电资源(100 kW?单站装机容量<5万 kW)经济可开发量约为 1.28 亿 kW。中国风能资源比较丰富,东南沿海及岛屿、内蒙古、西北地区、东北部分地区 的农村具有较好的风能开发利用条件。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山西、河能源、环境与发展 132 北等地具有较好的太阳能利用条件。 (6)国家的农村能源政策。长期以来,中国的农村能源保障优先性严重低于工业 和城市,从而形成城乡分割的二元能源建设和发展模式。20 世纪末,中国通过农网改 造、农村电气化建设和农村能源综合建设逐步调整“城乡分割”的能源发展模式,促 进了农村能源的较快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财力增强,按 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农村能源建设和管理,实 施全国农村电网改造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加大对农户沼气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开 展以电代燃料试点工程建设,农村能源建设进展迅速。在当前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环境下,农村能源也将逐步融入国家能源体系。 3.中国未来农村能源需求 利用“长期能源替代规划(LEAP)”模型对中国农村未来 20年的能源需求及其碳 排放进行情景分析,可分析未来 20~30 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技术演变趋势,以及 不同驱动情景对农村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产生的影响 (见表 5-3) 。模型分析以 2005 年为基年,预测了 2010年、2020 年和 2030 年常规和强化可再生能源情景下的能源消 费和碳排放(见表 5-4) 。 表5-3 未来 20年乡村人口及其收入水平的预估单位 2005年 2010年 2020年 2030年 乡村人口 全国 万人 74 544 70 695 62 997 55 298东 万人 24 256 22 855 20 052 17 249西 万人 24 179 23 162 21 127 19 092中 万人 26 109 24 679 21 818 18 957年人均纯收入(2005年不变价) 全国 元 3 255 4 333 7 375 12 032 东 元 4 523 5 911 10 097 16 448西 元 2 389 3 197 5 725 9 780中 元 2 977 3 984 7 135 12 187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亿元 23 070 28 069 41 548 61 502 农林牧渔业增长率 % 4 4 4 4 粮食产量 万 t 48 402.2 50 871 56 193 62 073 粮食产量年均增长率 % 1 1 1 1 计算结果显示,常规情景下今后中国农林牧渔业终端生产能耗将随着生产方 式的 不断现代化和机械化而增加,到 2030 年达到 1.2 亿 t 标煤(不包括乡镇 企业用能,以 电热当量法核算,下同) (见表 5-4)。从能源结构看,农业生产各环节的能耗 都将增加, 主要表现为油品和电力快速增长,而煤炭比重下降到 10%左右。 第五章 中 国农村发展中的能源、环境及适应气候变化政策 133 在生活用能方面,随着新农村建设开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农民将逐步增加对取暖、 制冷、热水以及家用电器和交通等终端用能需求。同时,由于未来农村户均人口数下 降和居住面积增加,农村居民在炊事、照明等方面的人均能耗也将有所增长。因此, 在常规情景下今后 20 年中国农村生活中生物质能的绝对量和消费比重都将进一步下 降,小水电、小风电、沼气和太阳能等其他现代化可再生能源贡献率逐步扩大。部分 秸秆和薪柴资源利用将转向现代化利用方式,到 2030 年秸秆的传统能源利用方式和现 代化能源利用方式基本达到 1?1 的比例。农民的优质商品能源需求不断扩大,主要表 现为对电力、油品和 LPG的需求增加,天然气和煤气将逐步出现在发达农村,但对全 国农民用能的贡献仍然较小。 在强化可再生能源情境下,农村小水电、小风电、沼气和太阳能的发展快于常规 方案,农村对生物质能源的现代化利用方式得到飞跃发展,到 2030 年秸秆的传统能源 利用方式和现代化能源利用方式基本达到 1?2的比例(见表 5-4)。秸秆和 薪柴的现代 化能源开发不仅减少了传统生物质燃烧,还降低对煤炭的需求。 表5-4 农村生产生活能源需求预测 单位:万 t 标煤 2010 2020 2030 年份 2005 常规 强化 常规 强化 常规 强化 农林牧渔生产用能 煤炭 1 809.4 1 751 1 751 1 756 1 756 2 223 2 223 焦炭 59.2 109 109 174 174 247 247 成品油 3 024.9 3 543 3 543 5 306 5 306 6 792 6 792 电力 1 077 1 436 1 436 2 412 2 412 3 087 3 087 小计 5 970.5 6 839 6 839 9 648 9 648 12 349 12 349 农村生活 商品能源 7 629.3 8 916 8 608 10 683 8 965 12 036 10 090 煤炭 5 814.1 5 717 5 450 5 390 4 757 4 788 3 177 * 电力 912.5 1 629 1 577 2 867 2 653 3 994 3 583 成品油 377.6 673 673 1 048 1 048 1 319 1 319 LPG 490.5 820 820 1 205 1 205 1 554 1 554 天然气 3.2 27 27 47 47 66 66 煤气 3.4 5.2 5.2 8.7 8.7 12.3 12.3 传统生物质能 26 269.1 24 299 24 102 19 416 17 517 12 261 8 548 秸秆 15 959.6 15 407 15 341 11 923 10 763 6 875 4 813 薪柴 10 309.5 8 892 8 761 7 493 6 754 5 386 3 735 现代可再生能源 1 336.7 3 847 4 428 8 272 11 209 12 572 18 531 秸秆 0 1 020 1 361 3 422 5 147 6 009 9 645 能源、环境与发展 134 薪柴 0 695 772 1 577 2 020 2 148 3 114 * 小水电 428 565 606 840 1 025 1 114 1 449 * 小风电 28 45 56 117 146 303 379 沼气 492.7 881 980 1 330 1 812 1 781 2 643 太阳能 416 686 709 1 103 1 205 1 520 1 680 小计 35 235.1 37 062 37 138 8 371 38 591 36 869 37 169 农村能源总计 41 205.6 43 901 43 977 48 019 48 239 49 218 49 518 注:* 假设农村小水电、风电电力全部用于当地生活用电。农村生产生活能 源不包括乡镇企业用能。 综合两个方案结果,总体上今后 20年中国农民人均生活用能将进一步增加, 到 2030 年人均能耗可能达到 700 kg标煤。但是,由于农村人口持续下降,中国农村 生活用能总 量将先缓慢上升然后逐步下降,未来农村生活用能需求增量将主要依靠外部 商品能源满 足,但非商品能源仍然是农村生活用能的主要来源,2030年两者比例约为 1?2。 第五章 中国农村发展中的能源、环境及适应气候变化政策 135 三、农村能源消费的环境效应 ( 一) 农村能源 消费模 式与 环境问 题 化石燃料为主的商品能源的大量使用、农村居民能源消费分散和农村基础设施落 后,带来了严重的农村环境问题。农村居民生活燃煤各种污染物的排放也导致了农村 居民严重的室内环境污染。 1.商品能源消费的环境效应分析 煤炭成为农村能源消费的主要商品能源。煤炭燃烧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 硫(SO )、氮氧化物(NO )、总悬浮物(TSP)、粉尘和固体废渣。燃煤污染物的直接 2 x 排放给农村环境带来显著影响。 计算结果表明,中国农村煤炭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硫迅速增长。1980 年中国农村煤 炭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硫仅为 201 万 t,到 2004 年达到 1 091万 t,增长了 4 倍,年均增 长 7.3%。中国农村煤炭消费产生的 1 091 万 t 排放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排放总量昀 大的地区包括河北、山西、河南、贵州和四川,人均排放总量昀高的地区则 包括北京、 山西和贵州(如图 5-10) 。 . . .. 2004年各省农村人均生活煤 2004年各省农村生活消费煤 炭 SO 排放量/kg 炭 SO 排放量/(万 t) 2 2 无数据 无数据 <1 <1 1~4 1~5 4~7 5~9 7~10 9~12 >10 >12 (a)排放量 (b)人均排放量 图5-10 2004 年各省农村生活消费煤炭 SO 排放总量与人均排放量 2 中国农村煤炭消费产生的氮氧化物和总悬浮物也呈现迅速增长趋势,且生活过程 煤炭产生的氮氧化物和总悬浮物增长速度低于生产过程。 中国农村煤炭消费产生的固体废物排放量一直呈现增长趋势,农村居民生活消费 蜂窝煤使用等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远高于煤炭直接使用,从而导致煤炭使用固体废弃物能源、环境与发展 136 排放量的成倍增加。 另外,燃煤过程还会产生一氧化碳(CO)、苯并芘(BaP)等污染物和有毒物质, 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由于煤炭质量关系,中国很多地区,尤其是西南地区,存 在严重的燃煤型氟中毒。 2.传统非商品能源消费的环境效应分析 农村传统的非商品能源利用以秸秆和薪柴等生物质能直接燃烧为主,排放的主要 污染物包括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甲烷和氮氧化物等。研究结果则表明,中国生物 质燃烧导致的二氧化硫(SO )、氮氧化物(NO )、氨气(NH )、甲烷(CH )、元 素 2 x 2 4 碳(EC)、有机碳(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和一氧化碳(CO)排放量分别 为 17.5万 t、112.4 万 t、79.3 万 t、193.1万 t、31.6 万 t、130.9 万 t、734.0 万 t和 3 933.8 万 t。从不同生物质燃烧的贡献率来看,秸秆和薪柴对各类污染物排放的贡 献昀为主要, 约占总量的 98%,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所占的份额很小(见表 5-5) 。 表5-5 不同生物质对污染物排放的贡献率单位:% 污染物 秸秆 薪柴 森林火灾 草原火灾 SO 97.98 0.78 1.08 0.16 2 NO 75.29 23.65 0.86 0.19 x NH 75.20 24.08 0.61 0.11 3 CH 84.78 14.62 0.47 0.12 4 EC 83.21 15.00 1.53 0.25 OC 91.18 6.67 1.76 0.39 VOC 46.93 51.66 1.31 0.11 CO 76.08 23.10 0.65 0.17 来源:曹国良等,2005 。 3.农村可再生能源消费的环境效应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对改善能源结构和节约能源资源将起到重大作用,并带来 显著的环境效益。如果达到 2010 年发展目标,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相当于减少二氧化 硫年排放量约 400 万 t,减少氮氧化物年排放量约 150 万 t,减少烟尘年排放量约 200 3 万 t,减少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约 6 亿 t,年节约用水约 15 亿 m ,可以保护约 1.5 亿亩林 地免遭破坏。如果达到 2020 年的发展目标,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硫 年排放量约 800 万 t,减少氮氧化物年排放量约 300 万 t,减少烟尘年排放量约 400 万 3 t,减少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约 12 亿 t,年节约用水约 20 亿 m ,可以保护约 3 亿亩林地 免遭破坏。 第五章 中国农村发展中的能源、环境及适应气候变化政策 137 ( 二) 农村能源 消费与 气候 变化 农村能源消费结构正不断发生变化,农村能源开发和利用与温室气体减排和 应对 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也日益密切。 1.农村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 农村燃煤是目前中国农村能源昀主要的二氧化碳来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村 煤炭消费过程排放的二氧化碳一直呈现增长趋势,1980 年中国农村煤炭消费过程的二 氧化碳排放仅为 19 096万 t,到 2004 年为 103 872 万 t,增长了 4 倍,年均增长 7.3%。 而根据 LEAP 模型的估算结果,无论是在常规情景或者强化可再生能源情景下,未来 20 年中国农村生产生活用能终端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直接排放量都将持续增加 (见表 5-6)。另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也可能导致温室气体的排放。以沼气为例, 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温室效应为 21个二氧化碳当量,如不能正常利用,则会有少量排 放。 表5-6 不同情景下的农村生产生活用能终端所产生的直接碳排放 年份 单位 2005 2010 2020 2030 常规情景(碳量) 万 t 7 283 7 870 9 156 10 331其中生活用能(碳量) 万 t 4 289 4 572 4 777 4 722强化可再生能源情景(碳量) 万 t 7 283 7 695 8 739 9 272其中生活用能(碳量) 万 t 4 289 4 396 4 361 3 663 2.可再生能源与应对气候变化 从温室气体减排的角度看,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都是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它从三 个方面对气候变化产生积极意义:一是提高能源效率,控制能源消费的过快增长,降 低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二是替代常规能源,满足能源需求的增长;三是建立综合利用 的能源生态模式,在保证能源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农业甲烷和其他污染物排放。研 3 3 究表明,单位沼气产量的年平均碳净减排量为 1.88 kg/m ,变化范围为 1.76~2.11 kg/m 。 3.增强农村地区气候变化适应能力的意义 气候变化已经并将继续对中国农业产生不利影响,在过去 100 年间,中国全国平 均气温上升了 1.1?,近 50 年间增暖尤其明显。伴随着气温升高,降水的时空分布及 极端气候事件也发生着变化,严重影响着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熊伟等(2007) 指出,如果不考虑二氧化碳的肥效作用和适应措施,全国平均温度升高若不超过 2.5~ 3 ?,中国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的单产水平有增有减,未来粮食总产水 平可以通过种植结构的调整保持稳定,但是如果平均温度升高超过 2.5~3 ?,中国这 三种主要粮食的单产水平将会持续下降。因此,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未来的粮食安 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适应措施的有效性。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中国未来北方地区暖能源、环境与发展 138 干旱化趋势将更加明显,粮食产量对灌溉的依赖将进一步加大。而受温度升高的影响, 土壤有机质分解加快,化肥释放周期缩短,若要达到原有肥效,化肥每次使用量需要 进一步增加。因此,未来中国粮食安全的保障需要加大能耗和化肥使用,从而阻碍农 村节能减排。 为了缓解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世界各国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的呼声日益高涨。短 短几年之内,大量粮食、糖类和油料作物被转入能源产业,推动了粮食价格暴涨,能 源“与粮争地”的现象日益突出。中国人多地少,如果盲目加大生物质能的发展,将 给粮食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 尽管人们对未来粮食供求变化认识还存在差异,但是对研究农业适应措施的重要 作用均已达成共识,提高适应能力将帮助农业生产很好地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以粮 食产量为单一目标的农业开发政策与行动如果行为不当将带来潜在的或直接的气候风 险。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经济刺激计划能从不同程度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粮食产 量,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减缓气候变化给农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因此,增 强农村地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对于确保粮食安全、维护农村经济稳定、保证农民 增收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着非同寻常的积极意义。 四、农村能源、环境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国际经验 ( 一) 国外能源 研究的 经验 启示 大多数国家开始试图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农村地区发展现代能源,以提高生产力, 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和促进经济发展。世界各国关于现代能源供应与农村发展的经验, 能够帮助中国识别农村能源发展的障碍,其经验和教训也能够给予中国很好的借鉴。 1.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启示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为了吸引电力公司向农村地区供电,美国总统富兰克林 ?罗斯福 决定 郑伟家庭教育讲座全集个人独资股东决定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关于成立临时党支部关于注销分公司决定 向那些愿意给农村地区提供电力的电力公司提供低息贷款,但因为农场数 目太少,即使有低息贷款输变电及配电设施投资也不划算。因此,农场主成立了合作 社,大批量购电并承担本地电力分配的任务,农村电气化建设由此发展起来。2008 年, 美国农业法案出台了许多有关可再生能源的规定,为各类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资金支 持,以促进建立生物提炼厂、开发高级生物燃料、提高水利发电站的使用效率和激励 农村社区加强能源自给。 1946 年,爱尔兰启动了农村电气化项目。政府部门采取了为供电局提供资金补贴, 不提供从城市到农村的交叉补贴等措施。30 年后,电力覆盖爱尔兰所有的农村地区。 2.发展中国家的经验 在许多非洲和亚洲国家,由于国家项目经常遇到财政困难,电气化率比人口增长第五章 中国农村发展中的能源、环境及适应气候变化政策 139 率还要低。尽管如此,泰国已有超过 80%的农村人口能用电,哥斯达黎加给 95%的农 村人口供电,突尼西亚 75%的农村用户已经用上电。 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表明,要成功发展农村电气化项目,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建立有效的管理和体制结构,如管理局和合作社。 (2)避免过多的行政干预资金使用,保证所有决策的公平和透明。 (3)坚持农村电气化标准,只有当农民可支配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供电项目才会 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4)重视成本回收,成本回收可能是决定农村电气化项目长期经济效益的昀重要 的因素。在大多数成功项目中,相当大比例的资本通过优惠利率贷款或以拨款的形式 获得。 (5)合理收取电费,农村电气化只在对用电服务(诸如电灯、电视机、电冰箱和 动力应用)有需求的地方实施才有意义。应该根据当地农民的实际经济条件设定农村 电力价格。 (6)降低门槛,供应电力。对农村家庭来说,支付供电机构要求的首次入网费往 往比支付每月电费更困难,因此如果可以降低首次上网费的门槛,用户将急 剧增加。 (7)坚信农村电气化项目可从本地社区参与中受益。 (8)减少建筑与经营成本,优化系统设计方案可以减少多达 30%的建筑成本,从 而促进农村电气化项目的建设进度与规模。 (9)实行电网替代方案。在偏远地区或难以到达的地区通电是不切实际的,应该 考虑其他的替代方案,如光电系统等。 ( 二) 国外农村 适应气 候变 化的经 验启 示 美国农业温室气体减排试验 随着全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努力,农业经济和土地管理人员的机会出现了。现 有的土地管理和操作技术就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温室气体减排。在美国和其他一些有 强制性或自愿碳减排市场的国家,这些减排量能够被出售,为农民和土地管理者带来 额外收入。 在正常的经济运作模式下,美国到 2025 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预计能达到 87亿 t。美 国昀常用的减排目标是到 2025 年在目前的碳排放基础上减少 15%,这将会要求美国每 年减少约 26亿 t 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研究显示,在美国,土地利用管理 和技术减排 能占到每年减少这 26 亿 t 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的相当大一部分。碳指标的价格是左右 农户和土地管理者决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多少的关键因素。碳指标的价格越高,农 户和土地管理者参与到市场活动中的积极性也越大,温室气体减排量产生的也就越多。 如果碳指标的价格是每吨二氧化碳 15 美元,土地管理项目将在 2025 年产生约为每年 15亿 t 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即约为美国 15%减排目标的 60%。如果价格为每吨 50 美元,能源、环境与发展 140 土地管理每年将能产生约 20 亿 t 的减排量,基本上能够满足美国的减排目标。 目前的情况能够给潜在的温室气体市场提供一些 提示 春节期间物业温馨提示小区春节期间温馨提示物业小区春节温馨提示春节物业温馨提示物业春节期间温馨提示 ,使之能够产生足够高的价 格以刺激土地管理产生足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和碳汇。目前美国的温室气体市场主要 是基于自愿性质的,因此需求相对薄弱,碳指标的价格在每吨 1~10 美元的范围。根 据《京都议定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的要求,欧盟已经采用了强制性减排标准,近几年,二氧化碳的价 格已经飙升到每吨 35 美元。如果美国也采用像目前美国国内一些立法提案中所提及的 强制性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土地管理温室气体排放指标的价格将会提高,且土地管理 将会成为产生温室气体排放指标的主要领域。 五、农村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选择 ( 一) 中国农村 应对能 源、 环境和 气候 变化问 题的 政策和 实践 1.农村建筑节能政策和实践 中国自 2008年 10 月 1 日开始施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鼓励农村新建建筑和既 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并要求地方政府给予太阳能利用等措施资金扶持。为贯彻实施《民 用建筑节能条例》,中国政府又发布了《建筑节能专项规划》 。 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农村建筑节能课题组在北京房山地区完成了村级生态节 能型农宅集中示范工程,并联合北京市可持续发展促进会等单位,在平谷、石景山、怀 柔、密云等多个郊区县完成了 500多户农宅实际改造工程。如果在整个北方地区进行推 广,每年可以节约采暖煤耗约 0.5 亿 t 标准煤,折合 500 亿元人民币,经济效益显著。 与此同时,河北省秦皇岛市首个节能示范性新民居项目正在实施中,参与该 项目的农户 只需传统住宅 1/3的用煤就能使室温即便在昀寒冷的冬天也能保持在 10~15 ?。 2.中国农村可再生能源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
本文档为【第五章中国农村发展中的能源、环境及适应气候变化政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490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7KB
软件:Word
页数:4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0-13
浏览量: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