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教育学试题

小学教育学试题

举报
开通vip

小学教育学试题小学教育学试题 小学教育学试卷1(标准卷) 班级 姓名 座号 得分 一、 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应算中国的《学记》,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当推古罗马的 《论演说术原理》 ,但它们尚不具备比较完整的教育学体系。 2、以美国教育家 杜 威 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流派,强调“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做中学 等教育和教学原则,提出了 活动教学 ,形成了“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 3、教育的功能包括 社会化 功能和 个体化 功能两大方面。 4、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思想品德...

小学教育学试题
小学教育学试题 小学教育学试卷1(标准卷) 班级 姓名 座号 得分 一、 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应算中国的《学记》,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当推古罗马的 《论演说术原理》 ,但它们尚不具备比较完整的教育学体系。 2、以美国教育家 杜 威 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流派,强调“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做中学 等教育和教学原则,提出了 活动教学 ,形成了“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 3、教育的功能包括 社会化 功能和 个体化 功能两大方面。 4、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 5、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 _卢梭_,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 爱弥儿 》一书中。 6、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班级授课制。 7、《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 “_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_”的管理体制。 8、师生在人格上是 民主平等 的关系。 9、在教师的聘用上,我国目前实行的是 教师资格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 10、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 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二、 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年代是( A )。 A(1904年 B(1922年 C(1949年 D(1986年 2(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是( C )。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3、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 D )。 A(礼、乐、射、辞、书、数 B(文法、修辞、辩证法、礼乐、书数、射御 C(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D(礼、乐、射、御、书、数 4、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是( D )。 A(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B(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 C(美国教育家杜威 D(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5、“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 A )。 A(《学记》 B(《论语》 C(《尚书》 D(《孟子》 6、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 C )。 A(普及性、强制性、义务性 B(基础性、强制性、义务性 C(普及性、强制性、基础性 1 D(基础性、普及性、义务性 7、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B )。 A(《义务教育法》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 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8、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 B )。 A(专业教育 B(基础教育 C(中等教育 D(职业教育 9、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 A ) 。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点C(多因素论的观点 D(反映论的观点 10、“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B )。 A(霍尔 B(华生 C(高尔登 D(格塞尔 11、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 D )提出来的。 A(互补性 B(阶段性 C(?页序性 D(不平衡性 12、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 D )。 A(管理能力 B(组织能力 C(教育能力 D(教学效能感 1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C )。 A(合理化 B(示范化 C(多样化 D?个别化 14、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可接受性和( D )。 A(实践性 B(可行性 C(衔接性 D(发展性 15、根据课程的制定者,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D )。 A(省级课程 B(地级课程 C(县级课程 D(校本课程(或学校课程) 16、根据课外活动的机能可将课外活动分为接受性活动、创造性活动和( C )。 A(探究性活动活动 B(发现性活动来 C(训练性活动 D(社会性活动来 17、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C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B(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D(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18、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 D )统一过程。 A(个体与环境 B(个体与社会 C(个体与教育 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19、小学要坚持注重“双基”教学,即注重( B )的教学。 A.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B.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C.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 D.基本理论和基本能力 2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D ) A(直观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 2 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3、教学: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4、课 程: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之中。 5、教育目的: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答: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试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答:(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素质教育有别于应试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 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既充分重视学生共性的发展,又要求重视学 生个性的多样性,从而把学生的差别性显示出来并加以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人。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 种精神状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 在。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3、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1)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设置综合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整合,有利于课 3 程的综合化、多样化。 (2)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合作学习。强调小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发展中心,突出学校学习与学生经验的联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强化课程的弹性,给地方和学校一定的自主性。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给地方和学校一定的自由空间,依据本地区和本校实际情况决定校本课程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4、教学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答:(一)学习基础科学文化知识(知识目标) (二)培养各种基本能力(能力目标) 学习能力2、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约束性)3、人际交往能力4、思维能力 5、实践能力6、创造能力 (三)养成和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 5、简述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 答:(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课外活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 (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从内容和组织形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性( 三、 论述现代教师应具备的素质,(10分) 答: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是由教师的任务、角色和劳动特点所决定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政治素质,包括掌握思想政治理论和树立现代思想观念等两个方面。凡是培养现代人所要求的意识观念,要求存学生身上形成的时代发展需要的思想素质,教师都必须首先具备。 (2)职业道德素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首先要有良好的一般社会道德,而且,对学生进行的品德教育要求教师给学生做榜样的内容,也是社会道德的基本规范。 (3)科学文化素质。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递者,是学生掌握真理、认识世界和发展智能的引路人。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 (4)教育理论素质。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教育科学、心理科学、教育发展史、学科教学论等方面的知识,懂得教育教学活动规律,树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来指导自身的教育教学T作。 (5)教育能力素养。教育工作能力是在掌握教育理论、树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工作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6)身体心理素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现代教师必备的重要条件。其次,教师的心理素质应该达到较高的水平。这是南教师的任务和劳动特点决定的。总之,教师的各项基本素质彼此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在一名合格教师身上构成统一的整体,现代教师素质的提高也应是整体性的。 四、 阅读下面的材料,试说明这对我们的教学有什么样的启示(9分) 4 这番警世之言告诉了我们什么, 一位从纳粹集中营中逃脱的幸存者,战后做了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老师来到学校,他都会交给那位老师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纳粹集中营中的幸存者,我亲眼看到了人类不应当见到的情境: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到高中或大学教育的士兵枪杀。看到这一切,我疑惑了: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创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在使我们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 答:从教学的任务来谈,要重视养成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任务。 (一)学习基础科学文化知识(知识目标) (二)培养各种基本能力(能力目标) 1、 学习能力2、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约束性)3、人际交往能力4、思维能力 5、实践能力6、创造能力 (三)养成和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学教育学试卷2(标准卷) 班级 姓名 座号 得分 一、 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 教育规律 的科学。 2、以美国教育家 杜 威 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流派,强调“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做中学 等教育和教学原则,提出了 活动教学 ,形成了“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 3、小学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 和评价作用 。 4、教育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 __培养人__的社会活动。 5、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 _卢梭_,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 爱弥儿 》一书中。 6、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 孔子 。 7、《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 “_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_”的管理体制。 8、师生在人格上是 民主平等 的关系。 9、在教师的聘用上,我国目前实行的是 教师资格制度 。 10、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二、 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C )。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5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2(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是( C )。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3、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B )。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4、根据教学教育性规律提出来的,要处理好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关系的教学原则是( A )。 A.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B.教学的目的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巩固性原则 5、“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 A )。 A(《学记》 B(《论语》 C(《尚书》 D(《孟子》 6、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 C )。 A(普及性、强制性、义务性 B(基础性、强制性、义务性 C(普及性、强制性、基础性 D(基础性、普及性、义务性 7、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B )。 A(《义务教育法》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 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8、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 B )。 A(专业教育 B(基础教育 C(中等教育 D(职业教育 9、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 A ) 。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点C(多因素论的观点 D(反映论的观点 10、教学从本质上讲是( A ) A.一种认识活动 B. 智育活动 C.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活动 D. 教师的教学活动 11、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 D )提出来的。 A(互补性 B(阶段性 C(顺序性 D(不平衡性 12、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 D )。 A(管理能力 B(组织能力 C(教育能力 D(教学效能感 1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C )。 A(合理化 B(示范化 C(多样化 D?个别化 14、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可接受性和( D )。 A(实践性 B(可行性 C(衔接性 D(发展性 15、根据课程的制定者,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D )。 6 A(省级课程 B(地级课程 C(县级课程 D(校本课程(或学校课程) 16、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 B )。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来源: C(体育活动 D(社会活动 17、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C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B(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D(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18、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 D )统一过程。 A(个体与环境 B(个体与社会 C(个体与教育 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19、小学要坚持注重“双基”教学,即注重( B )的教学。 A.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B.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C.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 D.基本理论和基本能力 20、“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D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的原则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义务教育: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2、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3、班级授课制:是将一定数目的学生按年龄与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统一的内容和进度由教师向全班学生授课,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4、课 程: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之中。 5、智 育:是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智慧”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为什么说环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答: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其原因在于: 第一,人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这种能动性一方面表现在,人是通过实践活动接受环境的影响并获得发展的。人住实践过程中,既接受环境的影响,也改造看环境,并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改造着自已。另一方面表现在人是按照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在这些知识、经验基础上产生的需要和兴趣等接受环境影响 的,因此,同样的环境在不同人身上可以产生不同的作用。 第二,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广泛的、潜移默化的,也是自发的、零星的、无计划的、无目的的、不系统的,有时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环境影响的这种特点,往往使人的发展具有两极性:既可以使人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以使人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环境的作用是有限的。 2、简述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素养, 答:第一,了解学生及同学生交往的能力。师生交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的教育气氛,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7 第二,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教师传播知识与学生交流的主要手段,从事教育工作必须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教师要懂得先进技术手段的基本原理,掌握有关的知识,并有制作教学用软件的能力。 第四,组织管理能力。教师是学生的领导者、组织管理者,要负责教学过程中的组织管理和学生集体的组织管理。 第五,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教育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每位教师在完成教书育人的工作的同时,还要不断总结经验,参加教育科学研究 3、小学阶段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答:我国小学阶段的课程基本性质,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和可接受性。 (1)普及性。小学阶段教育是义务教育,是国家为每个适龄儿童提供的基础教育,应提供均等的就学机会,因此,小学课程应保障学生法定的受教育年限,教育质量要符合国家基本标准。 (2)基础性。小学教育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从事终身学习打基础的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课程内容和要求应该是基础的、有限的和具有发展性的。 (3)发展性。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要给学生全面、丰富的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应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的发展。 (4)可接受性。小学教育的课程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 4、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第一,以“班”为人员单位,把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即同一个班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程度大致相同。 第二,以“课”为单位,把教学内容以及传送这些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综合在课上,把教学活动划分为相对完整且互相衔接的各个教学单元,从而保证了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第三,以“课时”为单位,把每一节课规定在统一而固定的单位时间里进行,教师同时面对全班学生上课。 5、简述课外活动的作用。 答:课外活动有其自身特点,有着独特的教育作用:来源:www.examda.com (1)充实学生的生活,扩大学生活动领域,密切学牛与社会的联系。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使学生的课余牛活更充实、健康,对学生和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2)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多是学乍喜闻乐见、富有吸引力的,能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 (3)培养学牛的自主能力、探索意识和创造才能。课外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广阔人地,这一方面能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培养独立性和自主能力;另一方面,使其创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五、论述我国小学课程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理应坚持的原则, (1)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小学课程的设计以及教科书的编写,要在建立完备的传授文化知识的体系上,以通俗的、小学生能理解的形式,体现高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2)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为最终目的。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普及教育,在培养目标上,一方面要根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思想设置学科;另一方面,则要将知识、能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注重儿童学会学习、学会适应社会生 8 活的能力。 (3)要适合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课程应突出体现社会发展要求、儿童自身身心发展要求与儿童身心发展水平,以及符合教师的水平等客观条件。 (4)要注意课程的衔接性。小学课程设置要密切结合小学的地位和功能,保持同幼儿园和初中衔接的递进性、紧密性和科学性。 (5)要保持课程的适时性。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儿童本身的认知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即在不同阶段的同一年龄的儿童,其认知水平也大不相同。因此,课程设置要因地制宜,要有灵活性。 六、指出下例实例中教师的言行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 鲁迅先生领着同学们去采集标本,同学们看到路边一株小黄花,就问博物员这花的名称。回答说:“这叫‘一枝黄花’”。同学们认为他是信口开河,便哄然大笑。鲁迅先生却严肃地对同学们说:“我们做学问的,知就是知,不知就是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不论是学生还是先生,都是这样。这种植物是不是叫‘一枝黄花’,你们可以查看植物大辞典。这是菊科植物,是叫‘一枝黄花’。 答:是指在教学中,既要保持保证教给学生正确、准确和科学的知识,也要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方面的影响。 坚持正确的方向。 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实事求是。 讲求教学艺术,做到寓教于智 小学教育学试卷3(标准卷) 班级 姓名 座号 得分 一、 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 教育规律 的科学。 2、我国宪法及其他法律规定我国儿童少年享有生存 权利、受尊重 的权利、受教育 的权利、安全的权利等。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 主体 ,教师则起 主导 作用。 4、教育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 __培养人__的社会活动。 5、我国规定少年儿童合法权利的主要有关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6、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 孔子 。 7、《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 “_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_”的管理体制。 8、师生在人格上是 民主平等 的关系。 9、在教师的聘用上,我国目前实行的是 教师资格制度 。 10、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11、 根据评价的目的可将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二、 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古代希腊以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对话而著称的大教育家是( A ) 9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德谟克利特 D(柏拉图 2(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是( C )。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3、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B )。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4、根据教学教育性规律提出来的,要处理好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关系的教学原则是( A )。 A.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B.教学的目的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巩固性原则 5、“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 A )。 A(《学记》 B(《论语》 C(《尚书》 D(《孟子》 6、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 C )。 A(普及性、强制性、义务性 B(基础性、强制性、义务性 C(普及性、强制性、基础性 D(基础性、普及性、义务性 7、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B )。 A(《义务教育法》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 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8、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 B )。 A(专业教育 B(基础教育 C(中等教育 D(职业教育 9、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 A ) 。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点C(多因素论的观点 D(反映论的观点 10、教学从本质上讲是( A ) A.一种认识活动 B. 智育活动 C.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活动 D. 教师的教学活动 11、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 D )提出来的。 A(互补性 B(阶段性 C(顺序性 D(不平衡性 12、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 D )。 A(管理能力 B(组织能力 C(教育能力 D(教学效能感 1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C )。 A(合理化 B(示范化 C(多样化 D?个别化 14、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可接受性和( D )。 A(实践性 B(可行性 C(衔接性 D(发展性 15、根据课程的制定者,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D )。 A(省级课程 B(地级课程 10 C(县级课程 D(校本课程(或学校课程) 16、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 B )。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来源: C(体育活动 D(社会活动 17、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C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B(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D(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18、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 D )统一过程。 A(个体与环境 B(个体与社会 C(个体与教育 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课时,教师要按顺序写出( B )三种教学计划。 19、 A.课时计划、单元计划、学期计划 B.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C.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学期计划 D.学期计划、课时计划、单元计划 20、“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D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的原则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义务教育: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2、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3、班级授课制:是将一定数目的学生按年龄与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统一的内容和进度由教师向全班学生授课,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4、课 程: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之中。 5、智 育:是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智慧”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为什么说环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答: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其原因在于: 第一,人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这种能动性一方面表现在,人是通过实践活动接受环境的影响并获得发展的。人住实践过程中,既接受环境的影响,也改造看环境,并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改造着自已。另一方面表现在人是按照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在这些知识、经验基础上产生的需要和兴趣等接受环境影响 的,因此,同样的环境在不同人身上可以产生不同的作用。 第二,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广泛的、潜移默化的,也是自发的、零星的、无计划的、无目的的、不系统的,有时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环境影响的这种特点,往往使人的发展具有两极性:既可以使人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以使人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在人的身心 11 发展过程中,环境的作用是有限的。 2、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答:第一,复杂性。教师劳动属专业性T作,从事精神财富的生产,它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是很复杂的脑力劳动。 第二,创造性。这是由劳动对象的特点决定的。教师劳动既要讲科学,又要像艺术家那样进行创造性劳动。 第三,示范性。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 第四,长期性。教师劳动的根本意义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学生成才,达到这一目的必然是长期的。 3、小学阶段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答:我国小学阶段的课程基本性质,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和可接受性。 (1)普及性。小学阶段教育是义务教育,是国家为每个适龄儿童提供的基础教育,应 提供均等的就学机会,因此,小学课程应保障学生法定的受教育年限,教育质量要符合国家基本标准。 (2)基础性。小学教育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从事终身学习打基础的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课程内容和要求应该是基础的、有限的和具有发展性的。 (3)发展性。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要给学生全面、丰富的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应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的发展。 (4)可接受性。小学教育的课程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 4、联系实际,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式原则, 答:(1)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2)要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创造性学习。 (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4)采取灵活多样的启发方式进行教学。 (5)掌握好启发时机。 5、简述课外活动的作用。 答:课外活动有其自身特点,有着独特的教育作用:来源:www.examda.com (1)充实学生的生活,扩大学生活动领域,密切学牛与社会的联系。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使学生的课余牛活更充实、健康,对学生和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2)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多是学乍喜闻乐见、富有吸引力的,能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 (3)培养学牛的自主能力、探索意识和创造才能。课外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广阔人地,这一方面能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培养独立性和自主能力;另一方面,使其创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五、论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独特功能。(10分) 答: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引导和培养、塑造功能。社会对个体的要求或期望有体质、思想道德、知识能力等多方面,学校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促使学生达到规范的目标,学校教 12 育不仅影响着学生发展的内容,也影响着学生发展的方向。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功能。学校教育目标明确、有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能够有效地加速个体发展的进程。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学生个性的功能。学校教育能够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促进学生特殊才能和个性的发展。 六、请结合相关教学理论分析如下 案例 全员育人导师制案例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心得信息技术教学案例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我余额宝案例 : (9分) —位教师在讲授《植物的果实》一课时~课前曾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是果实的带到教室里来~学生带来的有梨、苹果、香蕉、花生、核桃、葵花籽、胡萝卜等~上课—开始~学生就对胡萝卜是不是果实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气氛异常活跃。教师因势利导地指出:“当你对一个事物拿不准的时候~你就拿一个和他相类似的东西和它比较~看它们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向?答案就很容易找出了。”他拿起一个苹果和—个梨~问道:“它们有哪些地方相同?为什么它们是果实呢?” “都能吃。”一个学生问答。 “能吃~对。但不一定所有的果实都能吃。”教师说。 “都是树上长的。”又有一个同学说。 “苹果和梨都是树上长的~但不是所有的果实部长在树上花草也有果实。”教师说。 “都是开完花结的果。”又有一个同学说。教师立即加以肯定。 “都有核儿。”一个学生猛然想起~脱口而出。 “是吗 ?那就要观察它们的构造了。”教师说:“好~切开来研究研究。” 切开后~教师问 “那核儿是什么?知道吗?”“是种子。”同学们回答。 教师说:“它的内部构造都有种子~种子是繁殖后代的~那么种子以外这一大部分叫什么呢?” “叫果实。”一个同学答。 这时~教师总结: “对~平常我们叫它果肉~最外面一层叫皮~但科学的叫法~把种子以外的都叫果皮。我们都知道开花结果~果实都有两部分~就是果皮和种子。是不是果实~主要看里面有没有种子。”又问:“胡萝卜里面有没有种子呀,” “没有种子~不是果实。”学生回答。 试阐述以上这个案例运用了中小学常用的哪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它对于教师有哪些基本的要求, 谈话法。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启发性问题,通过口头回答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 基本要求:精心设计问题,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总结。 小学教育学试卷4(标准卷) 13 班级 姓名 座号 得分 一、 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英国学者培根(1561—1626)于1623年发表了《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一文,在对科学的分类中,首次把教育学列为一门独立学科。 2、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1776—1841)又把伦理学和心理学引入教育学,于1806年发表了著名的《普通教育学》,该书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 3、小学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 和评价作用 。 4、教育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 __培养人__的社会活动。 5、在文艺复兴以前,欧洲的许多国家存在着一类学校,叫行会学校和基尔特学校,主要学习本族语的读写、计算和宗教,这是欧洲城市最早的初等学校。 6、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 孔子 。 7、《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 “_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_”的管理体制。 8、师生在人格上是 民主平等 的关系。 9、在教师的聘用上,我国目前实行的是 教师资格制度 。 10、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二、 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C )。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2(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是( C )。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3、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B )。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4、根据教学教育性规律提出来的,要处理好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关系的教学原则是( A )。 A.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B.教学的目的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巩固性原则 5、“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 A )。 A(《学记》 B(《论语》 C(《尚书》 D(《孟子》 6、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 C )。 A(普及性、强制性、义务性 B(基础性、强制性、义务性 C(普及性、强制性、基础性 D(基础性、普及性、义务性 14 7、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B )。 A(《义务教育法》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 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8、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 B )。 A(专业教育 B(基础教育 C(中等教育 D(职业教育 9、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 A ) 。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点C(多因素论的观点 D(反映论的观点 10、教学从本质上讲是( A ) A.一种认识活动 B. 智育活动 C.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活动 D. 教师的教学活动 11、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 D )提出来的。 A(互补性 B(阶段性 C(顺序性 D(不平衡性 12、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 D )。 A(管理能力 B(组织能力 C(教育能力 D(教学效能感 1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C )。 A(合理化 B(示范化 C(多样化 D?个别化 14、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可接受性和( D )。 A(实践性 B(可行性 C(衔接性 D(发展性 15、根据课程的制定者,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D )。 A(省级课程 B(地级课程 C(县级课程 D(校本课程(或学校课程) 16、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 B )。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来源: C(体育活动 D(社会活动 17、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C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B(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D(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18、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 D )统一过程。 A(个体与环境 B(个体与社会 C(个体与教育 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19、小学要坚持注重“双基”教学,即注重( B )的教学。 A.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B.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C.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 D.基本理论和基本能力 20、“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D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的原则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义务教育: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 予以保证的具有强制性质的国民基础教育。 2、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 15 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3、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 4、课 程: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之中。 5、教育目的: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为什么说环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答: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其原因在于: 第一,人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这种能动性一方面表现在,人是通过实践活动接受环境的影响并获得发展的。人住实践过程中,既接受环境的影响,也改造看环境,并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改造着自已。另一方面表现在人是按照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在这些知识、经验基础上产生的需要和兴趣等接受环境影响 的,因此,同样的环境在不同人身上可以产生不同的作用。 第二,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广泛的、潜移默化的,也是自发的、零星的、无计划的、无目的的、不系统的,有时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环境影响的这种特点,往往使人的发展具有两极性:既可以使人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以使人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环境的作用是有限的。 2、简述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答:教育目的的确定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主要是指受生产力与科技发展以及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制约,受历史发展进程的制约。 (1)、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状况是确定一定历史时期教育目的的物质基础。 (2)、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生产力对教育目的的影响还表现在对由生产力所决定的教育资源控制与分配方式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上。 (3)、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人的个性发展应当在与社会进步的统一中正确地理解。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都是对这一历史的辩证关系的割裂。 (4)、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活动是一种对象性的活动。教育目的既然是教育活动主体对培养对象质量和规格的设计,就不能不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第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教师要懂得先进技术手段的基本原理,掌握有关的知识,并有制作教学用软件的能力。 第四,组织管理能力。教师是学生的领导者、组织管理者,要负责教学过程中的组织管理和学生集体的组织管理。 第五,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教育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每位教师在完成教书育人的工作的同时,还要不断总结经验,参加教育科学研究 3、小学阶段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答:我国小学阶段的课程基本性质,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和可接受性。 (1)普及性。小学阶段教育是义务教育,是国家为每个适龄儿童提供的基础教育,应提供均等的就学机会,因此,小学课程应保障学生法定的受教育年限,教育质量要符合国家基本标准。 (2)基础性。小学教育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从事终身学习打基础的教育,是提 16 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课程内容和要求应该是基础的、有限的和具有发展性的。 (3)发展性。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要给学生全面、丰富的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应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的发展。 (4)可接受性。小学教育的课程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 4、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第一,以“班”为人员单位,把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即同一个班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程度大致相同。 第二,以“课”为单位,把教学内容以及传送这些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综合在课上,把教学活动划分为相对完整且互相衔接的各个教学单元,从而保证了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第三,以“课时”为单位,把每一节课规定在统一而固定的单位时间里进行,教师同时面对全班学生上课。 5、简述课外活动的作用。 答:课外活动有其自身特点,有着独特的教育作用:来源:www.examda.com (1)充实学生的生活,扩大学生活动领域,密切学牛与社会的联系。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使学生的课余牛活更充实、健康,对学生和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2)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多是学乍喜闻乐见、富有吸引力的,能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 (3)培养学牛的自主能力、探索意识和创造才能。课外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广阔人地,这一方面能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培养独立性和自主能力;另一方面,使其创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五、论述我国小学课程设计理应坚持的原则, (1)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小学课程的设计以及教科书的编写,要在建立完备的传授文化知识的体系上,以通俗的、小学生能理解的形式,体现高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2)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为最终目的。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普及教育,在培养目标上,一方面要根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思想设置学科;另一方面,则要将知识、能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注重儿童学会学习、学会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3)要适合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课程应突出体现社会发展要求、儿童自身身心发展要求与儿童身心发展水平,以及符合教师的水平等客观条件。 (4)要注意课程的衔接性。小学课程设置要密切结合小学的地位和功能,保持同幼儿园和初中衔接的递进性、紧密性和科学性。 (5)要保持课程的适时性。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儿童本身的认知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即在不同阶段的同一年龄的儿童,其认知水平也大不相同。因此,课程设置要因地制宜,要有灵活性。 六、指出下例实例中教师的言行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分析。 鲁迅先生领着同学们去采集标本,同学们看到路边一株小黄花,就问博物员这花的名称。回答说:“这叫‘一枝黄花’”。同学们认为他是信口开河,便哄然大笑。鲁迅先生却严肃地对同学们说:“我们做学问的,知就是知,不知就是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不论是学生还是先生,都是这样。这种植物是不是叫‘一枝黄花’,你们可以查看植物大 17 辞典。这是菊科植物,是叫‘一枝黄花’。 答:是指在教学中,既要保持保证教给学生正确、准确和科学的知识,也要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方面的影响。 坚持正确的方向。 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实事求是。 讲求教学艺术,做到寓教于智 小学教育学试卷5(标准卷) 班级 姓名 座号 得分 一、 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英国学者培根(1561—1626)于1623年发表了《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一文,在对科学的分类中,首次把教育学列为一门独立学科。 2、以美国教育家 杜 威 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流派,强调“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做中学 等教育和教学原则,提出了 活动教学 ,形成了“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 3、教育的功能包括 社会化 功能和 个体化 功能两大方面。 4、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 5、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 _卢梭_,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 爱弥儿 》一书中。 6、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班级授课制。 7、《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 “_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_”的管理体制。 8、师生在人格上是 民主平等 的关系。 9、在教师的聘用上,我国目前实行的是 教师资格制度 。 10、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 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二、 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年代是( A )。 A(1904年 B(1922年 C(1949年 D(1986年 2(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是( C )。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3、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 D )。 A(礼、乐、射、辞、书、数 B(文法、修辞、辩证法、礼乐、书数、射御 C(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D(礼、乐、射、御、书、数 4、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是( D )。 A(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B(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 18 C(美国教育家杜威 D(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5、“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 A )。 A(《学记》 B(《论语》 C(《尚书》 D(《孟子》 6、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 A ) A?关键期 B(机能期 C(发展期 D(差异期 7、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B )。 A(《义务教育法》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 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8、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 B )。 A(专业教育 B(基础教育 C(中等教育 D(职业教育 9、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 A ) 。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点C(多因素论的观点 D(反映论的观点 10、“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B )。 A(霍尔 B(华生 C(高尔登 D(格塞尔 11、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 D )提出来的。 A(互补性 B(阶段性 C(?页序性 D(不平衡性 12、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 D )。 A(管理能力 B(组织能力 C(教育能力 D(教学效能感 1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C )。 A(合理化 B(示范化 C(多样化 D?个别化 14、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可接受性和( D )。 A(实践性 B(可行性 C(衔接性 D(发展性 15、根据课程的制定者,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D )。 A(省级课程 B(地级课程 C(县级课程 D(校本课程(或学校课程) 16、根据课外活动的机能可将课外活动分为接受性活动、创造性活动和( C )。 A(探究性活动活动 B(发现性活动来 C(训练性活动 D(社会性活动来 17、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C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B(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D(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18、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 D )统一过程。 A(个体与环境 B(个体与社会 C(个体与教育 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19、小学要坚持注重“双基”教学,即注重( B )的教学。 A.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B.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C.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 D.基本理论和基本能力 2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D ) A(直观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19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义务教育: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具有强制性质的国民基础教育。 2、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3、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 4、课 程: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之中。 5、教育目的: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答: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简要评述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基本观点, 答:(1)、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 (2)、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者认为,衡量教育好坏的最高标准只能是看教育能否为社会稳定和发展服务,能否促进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开社会的教育目的是不可思议的,也是没有意义的。 (3)、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充分注意到了社会对个人、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但这一学派没有看到: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没有有活力的个体,社会存在就是病态的;同时离开个体的生活幸福等目的,社会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 (4)、社会是个体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但社会并不是个体存在的终极目的。因此,教育目的如果只看到教育对象存在的条件而对教育对象自身的需要不做足够的关照,就肯定是有失偏颇的。 3、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1)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设置综合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整合,有利于课程的综合化、多样化。 20 (2)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合作学习。强调小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发展中心,突出学校学习与学生经验的联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强化课程的弹性,给地方和学校一定的自主性。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给地方和学校一定的自由空间,依据本地区和本校实际情况决定校本课程方案。 4、教学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答:(一)学习基础科学文化知识(知识目标) (二)培养各种基本能力(能力目标) 学习能力2、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约束性)3、人际交往能力4、思维能力 5、实践能力6、创造能力 (三)养成和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 5、简述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 答:(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课外活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 (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从内容和组织形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性( 五、论述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 答:(1)、适应未来发展 确定新时期培养目标,体现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 (2)、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3)、课程结构:从整齐划--走向多样化,从分科走向综合,合理设置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体现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4)、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内容关注儿童生活经验,反映社会科技发展最新成果 (5)、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 (6)、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7)走课程综合化的道路,调整现行课程政策,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以适应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文化发展的需要 (8)、改变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 21 六、新学期开学的时候,经常听到送孩子的家长对老师说:“我的孩子交给你了,请你严加管教,孩子不听话,要打要骂随你的便。” 请用所学的教育学有关理论分析这一现象,看看它在哪些方面违背了现代教育思想。 (提示):从忽视学生主体,侵犯了学生权利,从教师观、学生观等方面展开论述。 小学教育学试卷6(标准卷) 班级 姓名 座号 得分 一、 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英国学者培根(1561—1626)于1623年发表了《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一文,在对科学的分类中,首次把教育学列为一门独立学科。 2、以美国教育家 杜 威 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流派,强调“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做中学 等教育和教学原则,提出了 活动教学 ,形成了“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 3、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 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 。 4、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 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5、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 _卢梭_,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 爱弥儿 》一书中。 6、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班级授课制。 7、《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 “_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_”的管理体制。 8、师生在人格上是 民主平等 的关系。 9、在教师的聘用上,我国目前实行的是 教师资格制度 。 二、 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年代是( A )。 A(1904年 B(1922年 C(1949年 D(1986年 2(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是( C )。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3、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 D )。 A(礼、乐、射、辞、书、数 B(文法、修辞、辩证法、礼乐、书数、射御 C(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D(礼、乐、射、御、书、数 4、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是( D )。 A(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B(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 C(美国教育家杜威 22 D(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5、“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 A )。 A(《学记》 B(《论语》 C(《尚书》 D(《孟子》 6、“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B )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7、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B )。 A(《义务教育法》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 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8、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 B )。 A(专业教育 B(基础教育 C(中等教育 D(职业教育 9、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 A ) 。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点C(多因素论的观点 D(反映论的观点 B )。 10、“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A(霍尔 B(华生 C(高尔登 D(格塞尔 11、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 D )提出来的。 A(互补性 B(阶段性 C(?页序性 D(不平衡性 12、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 D )。 A(管理能力 B(组织能力 C(教育能力 D(教学效能感 1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C )。 A(合理化 B(示范化 C(多样化 D?个别化 14、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可接受性和( D )。 A(实践性 B(可行性 C(衔接性 D(发展性 15、根据课程的制定者,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D )。 A(省级课程 B(地级课程 C(县级课程 D(校本课程(或学校课程) 16、根据课外活动的机能可将课外活动分为接受性活动、创造性活动和( C )。 A(探究性活动活动 B(发现性活动来 C(训练性活动 D(社会性活动来 17、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C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B(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D(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18、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 D )统一过程。 A(个体与环境 B(个体与社会 C(个体与教育 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19、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 B )。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 C(体育活动 D(社会活动 2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D ) 23 A(直观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义务教育: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具有强制性质的国民基础教育。 2、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3、教学: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4、课 程: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之中。 5、教育目的: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答: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简要评述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基本观点, 答:(1)、与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相反,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认为,个人价值远高于社会价值,因此应当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持个人本位目的论的教育学家为数甚多。代表人物有卢梭、福禄培尔、裴斯泰洛齐等人 (2)、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往往强调人的自然本性,相信人的天性是好的,希望教育按照人的本性而不是违背这一本性办事。 (3)、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强调人的本性需要、强调个人的自由发展对于反对宗教神学、反对封建专制及其影响下的旧式教育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4)、不过,正如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只执一端因而有失偏颇一样,如果不将个人的自由发展同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所谓合乎人性的自由发展就会变成空中楼阁。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最大缺陷即在于此。 3、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1)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设置综合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整合,有利于课 24 程的综合化、多样化。 (2)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合作学习。强调小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发展中心,突出学校学习与学生经验的联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强化课程的弹性,给地方和学校一定的自主性。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给地方和学校一定的自由空间,依据本地区和本校实际情况决定校本课程方案。 4、教学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答:(一)学习基础科学文化知识(知识目标) (二)培养各种基本能力(能力目标) 学习能力2、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约束性)3、人际交往能力4、思维能力 5、实践能力6、创造能力 (三)养成和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 5、简述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 答:(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课外活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 (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从内容和组织形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性( 五、试论述当前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如何改革,(10分) 答:(一)现存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重知识轻能力 (2)、片面追求分数 (3)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4) 制约教学改革 (二)发展和改革的策略 (1)注重评价的形成性功能; (2)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3)倡导自我评价; (4)尊重评价对象的感受。 总之,评价不仅是为了鉴定、分等,而更要考虑实际教育效果,使被评者在评价过程中得以提高。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学校和教师在评价学生时,测验观念、内容和测验方法都要有相应的变革。 25 六、阅读下面的材料,试说明这对我们的教学有什么样的启示(9分) 这番警世之言告诉了我们什么, 一位从纳粹集中营中逃脱的幸存者,战后做了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老师来到学校,他都会交给那位老师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纳粹集中营中的幸存者,我亲眼看到了人类不应当见到的情境: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到高中或大学教育的士兵枪杀。看到这一切,我疑惑了: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创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在使我们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 答:从教学的任务来谈,要重视养成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任务。 (一)学习基础科学文化知识(知识目标) (二)培养各种基本能力(能力目标) 1、 学习能力2、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约束性)3、人际交往能力4、思维能力 5、实践能力6、创造能力 (三)养成和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学教育学试卷7(标准卷) 班级 姓名 座号 得分 一、 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英国学者培根(1561—1626)于1623年发表了《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一文,在对科学的分类中,首次把教育学列为一门独立学科。 2、我国宪法及其他法律规定我国儿童少年享有生存的权利、受尊重 的权利、受教育 的权利、安全的权利等。 3、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 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 。 4、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 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5、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 _卢梭_,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 爱弥儿 》一书中。 6、教师的劳动特点由教师的 任务 和 职业角色的多重性 所决定。 7、《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 “_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_”的管理体制。 8、师生在人格上是 民主平等 的关系。 9、在教师的聘用上,我国目前实行的是 教师资格制度 。 二、 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年代是( A )。 A(1904年 B(1922年 C(1949年 D(1986年 2(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是( C )。 26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3、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 D )。 A(礼、乐、射、辞、书、数 B(文法、修辞、辩证法、礼乐、书数、射御 C(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D(礼、乐、射、御、书、数 4、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是( D )。 A(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B(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 C(美国教育家杜威 D(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5、“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 A )。 A(《学记》 B(《论语》 C(《尚书》 D(《孟子》 6、“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B )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7、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B )。 A(《义务教育法》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 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8、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 B )。 A(专业教育 B(基础教育 C(中等教育 D(职业教育 9、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 A ) 。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点C(多因素论的观点 D(反映论的观点 10、“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B )。 A(霍尔 B(华生 C(高尔登 D(格塞尔 11、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 D )提出来的。 A(互补性 B(阶段性 C(?页序性 D(不平衡性 12、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 D )。 A(管理能力 B(组织能力 C(教育能力 D(教学效能感 1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C )。 A(合理化 B(示范化 C(多样化 D?个别化 14、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可接受性和( D )。 A(实践性 B(可行性 C(衔接性 D(发展性 15、根据课程的制定者,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D )。 A(省级课程 B(地级课程 C(县级课程 D(校本课程(或学校课程) 16、根据课外活动的机能可将课外活动分为接受性活动、创造性活动和( C )。 27 A(探究性活动活动 B(发现性活动来 C(训练性活动 D(社会性活动来 17、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C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B(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D(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18、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 D )统一过程。 A(个体与环境 B(个体与社会 C(个体与教育 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19、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 B )。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 C(体育活动 D(社会活动 2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D ) A(直观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义务教育: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具有强制性质的国民基础教育。 2、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3、教学: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4、课 程: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之中。 5、教育目的: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答: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简要评述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基本观点, 答:(1)、与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相反,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认为,个人价值远高于社会价值,因此应当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持个人本位目的论的教育学家为数甚多。代表人物有卢梭、福禄培尔、裴斯泰洛齐等人 28 (2)、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往往强调人的自然本性,相信人的天性是好的,希望教育按照人的本性而不是违背这一本性办事。 (3)、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强调人的本性需要、强调个人的自由发展对于反对宗教神学、反对封建专制及其影响下的旧式教育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4)、不过,正如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只执一端因而有失偏颇一样,如果不将个人的自由发展同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所谓合乎人性的自由发展就会变成空中楼阁。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最大缺陷即在于此。 3、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1)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设置综合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整合,有利于课程的综合化、多样化。 (2)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合作学习。强调小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发展中心,突出学校学习与学生经验的联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强化课程的弹性,给地方和学校一定的自主性。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给地方和学校一定的自由空间,依据本地区和本校实际情况决定校本课程方案。 4、教学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答:(一)学习基础科学文化知识(知识目标) (二)培养各种基本能力(能力目标) 学习能力2、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约束性)3、人际交往能力4、思维能力 5、实践能力6、创造能力 (三)养成和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 5、简述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 答:(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课外活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 (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从内容和组织形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性( 五、试论述你是如何理解素质教育的,(10分) 答:(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 等方面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 29 环节中,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但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个别性,因此,教育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素质教育强调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既充分重视学生共性的发展,又要求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从而把学生的差别性显示出来并加以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人。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六、为了检查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情况,市教委检查组上午8时前来到了xx学校。检查组长向该校校长说明来意后,校长说:“我们学校对素质教育十分重视,课外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有科技小组、美术小组、音乐小组……,但现在学生们正在上课。下午课外活动时,请你们指导。” 你认为该校对素质教育理解正确吗,为什么, 答:1、素质教育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式,它是一种教育理想一种教育价值追求,实施 素质教育主要是在教育实践中要坚持素质教育的四个要求即: 1)、全体性2)、基础性3)、全面性4)、主体性(适当展开论述) 2、特长教育不等与素质教育,它只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实现形式(略) 3、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 4、如何在课堂中实施素质教育(展开论述) 小学教育学试卷8(标准卷) 班级 姓名 座号 得分 一、 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英国学者 培根 (1561—1626)于1623年发表了《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一文,在对科学的分类中,首次把教育学列为一门独立学科。 2、我国宪法及其他法律规定我国儿童少年享有生存的权利、受尊重 的权利、受教育 的权利、安全的权利等。 3、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 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 。 4、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 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5、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 _卢梭_,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 爱弥儿 》一书中。 6、教师的劳动特点由教师的 任务 和 职业角色的多重性 所决定。 7、《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 “_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_”的管理体制。 8、师生在人格上是 民主平等 的关系。 9、。 根据评价的目的可将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二、 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 D )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30 2(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是( C )。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3、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 D )。 A(礼、乐、射、辞、书、数 B(文法、修辞、辩证法、礼乐、书数、射御 C(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D(礼、乐、射、御、书、数 4、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是( D )。 A(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B(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 C(美国教育家杜威 D(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5、“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 A )。 A(《学记》 B(《论语》 C(《尚书》 D(《孟子》 6、“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B )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7、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B )。 A(《义务教育法》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 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8、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 B )。 A(专业教育 B(基础教育 C(中等教育 D(职业教育 9、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 A ) 。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点C(多因素论的观点 D(反映论的观点 10、“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B )。 A(霍尔 B(华生 C(高尔登 D(格塞尔 11、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 D )提出来的。 A(互补性 B(阶段性 C(?页序性 D(不平衡性 12、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 D )。 A(管理能力 B(组织能力 C(教育能力 D(教学效能感 1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C )。 A(合理化 B(示范化 C(多样化 D?个别化 14、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可接受性和( D )。 A(实践性 B(可行性 C(衔接性 D(发展性 15、根据课程的制定者,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D )。 A(省级课程 B(地级课程 C(县级课程 D(校本课程(或学校课程) 31 16、根据课外活动的机能可将课外活动分为接受性活动、创造性活动和( C )。 A(探究性活动活动 B(发现性活动来 C(训练性活动 D(社会性活动来 17、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C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B(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D(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18、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 D )统一过程。 A(个体与环境 B(个体与社会 C(个体与教育 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19、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 B )。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 C(体育活动 D(社会活动 2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D ) A(直观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义务教育: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具有强制性质的国民基础教育。 2、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3、教学: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4、课 程: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之中。 5、教育目的: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答: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简要评述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基本观点, 答:(1)、与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相反,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认为,个人价值远高于社会价值,因此应当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持个人本位目的论的 32 教育学家为数甚多。代表人物有卢梭、福禄培尔、裴斯泰洛齐等人 (2)、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往往强调人的自然本性,相信人的天性是好的,希望教育按照人的本性而不是违背这一本性办事。 (3)、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强调人的本性需要、强调个人的自由发展对于反对宗教神学、反对封建专制及其影响下的旧式教育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4)、不过,正如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只执一端因而有失偏颇一样,如果不将个人的自由发展同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所谓合乎人性的自由发展就会变成空中楼阁。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最大缺陷即在于此。 3、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1)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设置综合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整合,有利于课程的综合化、多样化。 (2)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合作学习。强调小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发展中心,突出学校学习与学生经验的联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强化课程的弹性,给地方和学校一定的自主性。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给地方和学校一定的自由空间,依据本地区和本校实际情况决定校本课程方案。 4、联系实际,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式原则, (1)、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2)、要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创造性学习。 (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4)、采取灵活多样的启发方式进行教学。 掌握好启发时机。 5、简述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 答:(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课外活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 (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从内容和组织形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性( 五、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素质教育本质特征的认识(10分) 答:(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 等方面 33 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但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个别性,因此,教育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素质教育强调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既充分重视学生共性的发展,又要求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从而把学生的差别性显示出来并加以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人。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六、为了检查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情况,市教委检查组上午8时前来到了xx学校。检查组长向该校校长说明来意后,校长说:“我们学校对素质教育十分重视,课外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有科技小组、美术小组、音乐小组……,但现在学生们正在上课。下午课外活动时,请你们指导。” 你认为该校对素质教育理解正确吗,为什么, 答:1、素质教育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式,它是一种教育理想一种教育价值追求,实施 素质教育主要是在教育实践中要坚持素质教育的四个要求即: 1)、全体性2)、基础性3)、全面性4)、主体性(适当展开论述) 2、特长教育不等与素质教育,它只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实现形式(略) 小学教育学试卷9(标准卷) 班级 姓名 座号 得分 一、 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英国学者培根(1561—1626)于1623年发表了《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一文,在对科学的分类中,首次把教育学列为一门独立学科。 2、我国宪法及其他法律规定我国儿童少年享有生存的权利、受尊重 的权利、受教育 的权利、安全的权利等。 3、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 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 。 4、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 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5、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应算中国的《学记》,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当推古罗马的 《论演说术原理》 ,但它们尚不具备比较完整的教育学体系。 6、教师的劳动特点由教师的 任务 和 职业角色的多重性 所决定。 7、《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 “_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_”的管理体制。 8、师生在人格上是 民主平等 的关系。 9、在教师的聘用上,我国目前实行的是 教师资格制度 。 二、 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年代是( A )。 34 A(1904年 B(1922年 C(1949年 D(1986年 2(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是( C )。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3、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 D )。 A(礼、乐、射、辞、书、数 B(文法、修辞、辩证法、礼乐、书数、射御 C(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D(礼、乐、射、御、书、数 4、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是( D )。 A(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B(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 C(美国教育家杜威 D(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5、“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 A )。 A(《学记》 B(《论语》 C(《尚书》 D(《孟子》 6、“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B )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7、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B )。 A(《义务教育法》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 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8、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 B )。 A(专业教育 B(基础教育 C(中等教育 D(职业教育 9、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 A ) 。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点C(多因素论的观点 D(反映论的观点 10、“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B )。 A(霍尔 B(华生 C(高尔登 D(格塞尔 11、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 D )提出来的。 A(互补性 B(阶段性 C(?页序性 D(不平衡性 12、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 D )。 A(管理能力 B(组织能力 C(教育能力 D(教学效能感 1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C )。 A(合理化 B(示范化 C(多样化 D?个别化 14、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可接受性和( D )。 A(实践性 B(可行性 C(衔接性 D(发展性 15、根据课程的制定者,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D )。 A(省级课程 B(地级课程 35 C(县级课程 D(校本课程(或学校课程) 16、根据课外活动的机能可将课外活动分为接受性活动、创造性活动和( C )。 A(探究性活动活动 B(发现性活动来 C(训练性活动 D(社会性活动来 17、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C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B(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D(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18、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 D )统一过程。 A(个体与环境 B(个体与社会 C(个体与教育 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19、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 B )。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 C(体育活动 D(社会活动 2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D ) A(直观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义务教育: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具有强制性质的国民基础教育。 2、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3、教学: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4、课 程: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之中。 5、教育目的: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答: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简要评述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基本观点, 答:(1)、与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相反,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认为,个人价值远高于社会价值,因此应当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持个人本位目的论的 36 教育学家为数甚多。代表人物有卢梭、福禄培尔、裴斯泰洛齐等人 (2)、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往往强调人的自然本性,相信人的天性是好的,希望教育按照人的本性而不是违背这一本性办事。 (3)、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强调人的本性需要、强调个人的自由发展对于反对宗教神学、反对封建专制及其影响下的旧式教育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4)、不过,正如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只执一端因而有失偏颇一样,如果不将个人的自由发展同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所谓合乎人性的自由发展就会变成空中楼阁。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最大缺陷即在于此。 3、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1)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设置综合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整合,有利于课程的综合化、多样化。 (2)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合作学习。强调小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发展中心,突出学校学习与学生经验的联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强化课程的弹性,给地方和学校一定的自主性。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给地方和学校一定的自由空间,依据本地区和本校实际情况决定校本课程方案。 4、教学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答:(一)学习基础科学文化知识(知识目标) (二)培养各种基本能力(能力目标) 学习能力2、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约束性)3、人际交往能力4、思维能力 5、实践能力6、创造能力 (三)养成和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 5、一名合格教师所应具备的良好的个性品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 (1)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兴趣广泛。教师应该情绪乐观、稳定、兴趣广泛,对他人富有同情心和责任心。 (2)有较强的自信心、坚定的意志和积极的进取精神。首先,教师应相信通过自己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提高教育质量,获得成功。其次,教师要有主动进取的精神,发挥自己的潜能。 (3)善于合作,兼容并包。教师工作是个体性和协作性的统一,教是要善于合作,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五、试论述你是如何理解素质教育的,(10分) 答:(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 37 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 等方面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但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个别性,因此,教育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素质教育强调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既充分重视学生共性的发展,又要求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从而把学生的差别性显示出来并加以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人。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六、案例分析(9分) 一小学某班,有一伙“小捣蛋”爱玩足球。为了玩球和看球赛,常影响学习,有时还迟到、旷课,甚至几次为了抢球和争夺场地,与别班同学发生冲突。针对这一问题,班主任组织这些“小捣蛋”成立了一个球队,选了队长,并制定了队规。此后,每天组织练球,在活动中练出了纪律、团结、意志和自我控制能力。请用德育原则分析这一案例 答:(1)该案例遵循了德育的疏导原则。 (2)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3)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对小学生进行德育,要注重摆事实,讲道理,做深人细致的思想工作,启发他们自觉认识问题,自觉履行道德规范;?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小学生活泼爱动,兴趣广泛,喜欢参加自己爱好的活动。德育要善于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志趣引导到正确方向上来;?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对他们表现出的积极性和微小进步,都要注意肯定,多加赞许、表扬和激励,引导他们逐步向前,以培养他们的优良品质 小学教育学试卷10(标准卷) 班级 姓名 座号 得分 一、 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英国学者培根(1561—1626)于1623年发表了《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一文,在对科学的分类中,首次把教育学列为一门独立学科。 2、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应算中国的《学记》,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当推古罗马的 《论演说术原理》 ,但它们尚不具备比较完整的教育学体系。 3、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 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 。 4、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 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38 5、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 _卢梭_,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 爱弥儿 》一书中。 6、教师的劳动特点由教师的 任务 和 职业角色的多重性 所决定。 7、《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 “_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_” 的管理体制。 8、师生在人格上是 民主平等 的关系。 9、在教师的聘用上,我国目前实行的是 教师资格制度 。 二、 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年代是( A )。 A(1904年 B(1922年 C(1949年 D(1986年 2(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是( C )。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3、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 D )。 A(礼、乐、射、辞、书、数 B(文法、修辞、辩证法、礼乐、书数、射御 C(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D(礼、乐、射、御、书、数 4、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是( D )。 A(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B(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 C(美国教育家杜威 D(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5、“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 A )。 A(《学记》 B(《论语》 C(《尚书》 D(《孟子》 6、“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B )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7、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B )。 A(《义务教育法》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 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8、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 B )。 A(专业教育 B(基础教育 C(中等教育 D(职业教育 9、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 A ) 。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点C(多因素论的观点 D(反映论的观点 10、“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B )。 A(霍尔 B(华生 C(高尔登 D(格塞尔 11、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 D )提出来的。 39 A(互补性 B(阶段性 C(?页序性 D(不平衡性 12、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 D )。 A(管理能力 B(组织能力 C(教育能力 D(教学效能感 1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C )。 A(合理化 B(示范化 C(多样化 D?个别化 14、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可接受性和( D )。 A(实践性 B(可行性 C(衔接性 D(发展性 15、根据课程的制定者,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D )。 A(省级课程 B(地级课程 C(县级课程 D(校本课程(或学校课程) 16、根据课外活动的机能可将课外活动分为接受性活动、创造性活动和( C )。 A(探究性活动活动 B(发现性活动来 C(训练性活动 D(社会性活动来 17、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C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B(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D(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18、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 D )统一过程。 A(个体与环境 B(个体与社会 C(个体与教育 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19、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 B )。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 C(体育活动 D(社会活动 2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D ) A(直观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义务教育: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具有强制性质的国民基础教育。 2、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3、教学: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4、课 程: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之中。 5、教育目的: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 40 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普及性。小学教育的普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依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凡适龄儿童和少年都能受完九年义务教育;二是要求教育工作者对所有的入学儿童负责,爱护、关心、教育每一个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2)基础性。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国家实施义务教育,不仅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是现代社会对每个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而非专业教育,其内容应包括国家每一个社会成员必须具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相应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其在完成这一教育任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强制性。为了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必须依靠国家法律的强制力量,这就是义务教育的强制性,义务教育的实施,使小学教育具有了强制性的特征。 2、简要评述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基本观点, 答:(1)、与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相反,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认为,个人价值远高于社会价值,因此应当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持个人本位目的论的教育学家为数甚多。代表人物有卢梭、福禄培尔、裴斯泰洛齐等人 (2)、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往往强调人的自然本性,相信人的天性是好的,希望教育按照人的本性而不是违背这一本性办事。 (3)、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强调人的本性需要、强调个人的自由发展对于反对宗教神学、反对封建专制及其影响下的旧式教育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4)、不过,正如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只执一端因而有失偏颇一样,如果不将个人的自由发展同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所谓合乎人性的自由发展就会变成空中楼阁。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最大缺陷即在于此。 3、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1)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设置综合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整合,有利于课程的综合化、多样化。 (2)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合作学习。强调小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发展中心,突出学校学习与学生经验的联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强化课程的弹性,给地方和学校一定的自主性。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给地方和学校一定的自由空间,依据本地区和本校实际情况决定校本课程方案。 4、教学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答:(一)学习基础科学文化知识(知识目标) 41 (二)培养各种基本能力(能力目标) 学习能力2、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约束性)3、人际交往能力4、思维能力 5、实践能力6、创造能力 (三)养成和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 5、简述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 答:(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课外活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 (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从内容和组织形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性( 五、试论述你是如何理解素质教育的,(10分) 答:(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 等方面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但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个别性,因此,教育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素质教育强调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既充分重视学生共性的发展,又要求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从而把学生的差别性显示出来并加以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人。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六、案例分析(9分) 一小学某班,有一伙“小捣蛋”爱玩足球。为了玩球和看球赛,常影响学习,有时还迟到、旷课,甚至几次为了抢球和争夺场地,与别班同学发生冲突。针对这一问题,班主任组织这些“小捣蛋”成立了一个球队,选了队长,并制定了队规。此后,每天组织练球,在活动中练出了纪律、团结、意志和自我控制能力。请用德育原则分析这一案例 答:(1)该案例遵循了德育的疏导原则。 (2)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3)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对小学生进行德育,要注重摆事实,讲道理,做深人细致的思想工作,启发他们自觉认识问题,自觉履行道德规范;?因 42 势利导,循循善诱。小学生活泼爱动,兴趣广泛,喜欢参加自己爱好的活动。德育要善于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志趣引导到正确方向上来;?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对他们表现出的积极性和微小进步,都要注意肯定,多加赞许、表扬和激励,引导他们逐步向前,以培养他们的优良品质 43
本文档为【小学教育学试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1487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28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27
浏览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