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职高专:(江苏)【南通职业大学】-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

高职高专:(江苏)【南通职业大学】-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

举报
开通vip

高职高专:(江苏)【南通职业大学】-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高职高专:(江苏)【南通职业大学】-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 建 设 方 案 项目负责人:李业农 项目组成员: 本校教师:周小青、周开俊、马敏莉、陈旭东、王 磊、 陈振玉、陈广健、彭淑华、曹 健、张丽萍、 郝 静、张佳兴、张 凯 外聘教师:沈 锋 南通科技投资集团 总师、高工 杨 琪 南通科技投资集团 高工 张芳言 南通科技投资集团 高工 刘玉峰 南通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 总师、高工 王建章 南通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 高工 南通职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2011.10....

高职高专:(江苏)【南通职业大学】-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
高职高专:(江苏)【南通职业大学】-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 建 设 方 案 项目负责人:李业农 项目组成员: 本校教师:周小青、周开俊、马敏莉、陈旭东、王 磊、 陈振玉、陈广健、彭淑华、曹 健、张丽萍、 郝 静、张佳兴、张 凯 外聘教师:沈 锋 南通科技投资集团 总师、高工 杨 琪 南通科技投资集团 高工 张芳言 南通科技投资集团 高工 刘玉峰 南通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 总师、高工 王建章 南通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 高工 南通职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2011.10.7 1 目 录 1、专业建设基础?????????????????????????????????????????????????????????????????????????????????????????????????????????? 3 1.1 专业建设背景??????????????????????????????????????????????????????????????????????????????????????????????? 3 1.2 专业建设基础??????????????????????????????????????????????????????????????????????????????????????????????? 3 2、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4 2.1 专业发展目标??????????????????????????????????????????????????????????????????????????????????????????????? 4 2.2 人才培养目标??????????????????????????????????????????????????????????????????????????????????????????????? 4 3、专业建设内容?????????????????????????????????????????????????????????????????????????????????????????????????????????? 5 3.1 校企共建“机械学院”运行的新机制 ????????????????????????????????????????????????????????? 5 3.2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5 3.3 专业课程体系??????????????????????????????????????????????????????????????????????????????????????????????? 5 3.4 教学团队的建设??????????????????????????????????????????????????????????????????????????????????????????? 9 3.5 实训基地的建设????????????????????????????????????????????????????????????????????????????????????????? 10 3.6 专业群建设????????????????????????????????????????????????????????????????????????????????????????????????? 11 4、改革举措???????????????????????????????????????????????????????????????????????????????????????????????????????????????? 12 4.1紧扣地区装备制造企业岗位核心能力,改革课程结构???????????????????????????? 12 4.2 联合地区核心企业,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14 4.3 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14 4.4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教学组织,改革教学方法及手段???????????????????????????? 15 4.5 利用各种竞赛推进职业核心能力??????????????????????????????????????????????????????????????? 16 4.6推进中高职衔接,探索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制度???????????????????????????????? 16 4.7 围绕地区装备制造业需求,积极开展社会服务??????????????????????????????????????? 16 5、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 16 5.1 完善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 16 5.2 建立以人才培养质量考核为中心的评价体系 ???????????????????????????????????????? 17 5.3 建立教学管理组织机构??????????????????????????????????????????????????????????????????????????????? 18 6、绩效考核指标???????????????????????????????????????????????????????????????????????????????????????????????????????? 19 7、专业建设预算???????????????????????????????????????????????????????????????????????????????????????????????????????? 22 1、专业建设基础 1.1 专业建设背景 装备制造业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行业,在近二十年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已发展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世界制造业转移,中国正在逐步成为世界工厂。在未来10年中,中国企业规模、产品技术、质量等都将得到大幅提升,国产机械产品国际竞争力将增强,逐步替代进口,并加速出口,应该说未来10年将是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最佳时期。 南通地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装备制造业是南通地区工业经济的主体,是财政收入和就业的主要渠道。《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十二五”期间南通工业全面转型升级、向工业化后期发展迈进,围绕建设长三角北翼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重点发展精密高速数控机床、多轴联动加工中心等通用设备、港口机械、船舶制造以及其他专用设备,到2015年,船舶及机械制造产值达到4000亿元,这将进一步带动金属加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南通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提供的数据表明:2010年,装备制造业在南通工业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超过90%以上,装备制造业是全市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吸纳劳动力最多的行业。与此同时,装备制造业也是我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在本专业历年3000多名的毕业生中,80.32%的学生分布在江苏省制造业大中小型企业中,南通地区尤多,占63.42%。 随着南通地区先进制造业和重型装备制造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一些重点工程项目的开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一种“旺盛”的态势,不管是南通科技、林洋新能源、九鼎集团、神马科技、万达锅炉等一批装备制造大中型国企,还是三资、民营企业等中小型企业,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类人才都表现出强大的需求态势,具备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凸显紧缺。因此,服务地方经济,根据我国及本地区产业结构不断加大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调整力度,培养相关制造企业生产一线高级技能型、操作型的人才不仅势在必行,而且非常迫切。 在同类高职院中,本专业办学历史相对较长,有较好的专业发展基础。任务导向、项目化教学落在实处,培养的毕业生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高。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专业对口率达80%以上。很多毕业生已成为所在企业的技术和管理骨干,例如在南通科技投资集团、南通柴油股份公司,本专业的毕业生占技术和管理骨干达70%,在南通地区广大的中小企业中,本专业毕业生起着人才支撑作用。 1.2 专业建设基础 1)专业办学历史长,综合实力在省内高职院校中居先 本专业创办于1983年,2005年成为首批江苏省特色专业,2008年成为江苏省示范建 3 设重点专业,2011年本专业带头人李业农教授被评为江苏省高校教学名师,教学团队于2009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专业核心课程《数控机床运行与编程加工》和《机械制造工艺编制及实施》先后于2008年和2010年被评为江苏省精品课程,出版了10本专业课程教材,其中有3本教材被评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本专业现有工程力学、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基础、公差与技术测量、液压与气动、机电传动控制、数控机床、数控编程等多个实验室;金工实训中心有100多台普通机床;数控实训中心现有数控机床50台多台,并拥有一批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2)人才培养特色明显,学生就业率高 本专业把“学做合一”的办学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近三年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的通过率均在90%以上,在省厅组织的数控编程操作、数学建模、力学等竞赛中,多次荣获一二三等奖。毕业设计质量高,多次获得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一、二、三等奖。近五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8%,学校连续6年被评为江苏省就业先进集体。 3)产学研工作成效显著,社会服务能力突出 本专业于2006年建立南通市数控技术公共服务平台、2009年建立南通市数控机床重点 与多个企业合作建立了实验室,2010年与南通科技投资集团合作建立数控机床研究所,并 产学研合作基地,参与合作企业的数控机床设计与改造,如承担东豪数控机床有限公司的数控龙门铣床的设计,参与南通科技投资集团XH714加工中心、数控立式升降台铣床等产品的研制开发,获得江苏省和南通市科技进步奖四项,同时也为企业人员进行各种技术培训3000多人次。 2、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2.1 专业发展目标 与南通科技集团共建“机械学院”,创新专业运行机制。面向南通地区装备制造业,校企合作建立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吸纳企业专家、聘请企业兼职教师等途径,建立企业积极参与教学的机制。依托本专业的南通市数控平台、数控重点实验室、数控机床研究所密切联系企业,将企业生产环境引入实训车间、企业真实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实现工学结合、学做合一、课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与职业标准的统一、课堂与车间的衔接。切实有效地提高毕业生的职业技能,为地区装配制造业提供人才支撑,在同类高职院校中起引领和示范作用。 2.2 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适应装备制造行业发展需要、掌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理论和应用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能从事机械类产品的工艺工装设计、数控编程加工、产品测绘、生产设备的维护等方面的工作,能够适应生 4 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3、专业建设内容 3.1 校企共建“机械学院”运行的新机制 以南通职业大学与南通科技投资集团合作共建“机械学院”为牵引,联合中职校,学校和企业人员分别担任学院的正副院长,共同管理学院,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教育,共建实训基地,共建数控机床研发和检测研究所。南通科技投资集团选派有丰富实践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教师,为企业后备人才的输入奠定扎实的基础。 通过校企共建,实现校内外教学环境的对接。校企共同解决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教学要求和企业用人要求的适应问题;共同解决与中职校课程内容的衔接问题;共同解决双师队伍的来源、数量、质量的制度保障问题;共同解决学生能力培养与企业技术水平同步提升问题;开创专业运行新机制。 3.2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根据南通地区装备制造企业岗位群所需的能力要求,按照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提炼行动领域,构建学习领域课程,形成“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根据工作过程序化教学内容,将集中实训、综合能力训练等环节与国家职业技能的培训和鉴定接轨。注重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3.3 专业课程体系 1)职业核心能力的确定 通过对南通科技投资集团、江苏润邦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南通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南通通能精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安金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海门油压减振器厂等地区装备制造业重点和知名企业的重点调查,本专业历年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为:机械制造工艺编制岗位(约占30%)、数控编程及操作岗位(约占25%)、机械设备维护岗位(约占22%),还有部分毕业生从事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产品研发等方面工作。 结合装备制造业相关行业协会、企业和院校专家的咨询 意见 文理分科指导河道管理范围浙江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教材专家评审意见党员教师互相批评意见 ,本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及对应的专业核心课程如图1所示。 5 图1 职业核心能力和对应的专业核心课程 2)人才培养规格 依据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可概括为三个要求: 素质培养要求: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集体主义、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具有努力进取的创新精神。 知识掌握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机械产品CAD\CAM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等专业核心知识,掌握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工程材料等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外语、企业管理知识和专业新知识新技术等专业发展知识。 能力分解要求:培养学生的机械产品测绘的能力,一般机械产品设计能力、公差与技术测量能力、金属切削加工机床的基本操作和选用能力、机械加工工艺编制能力、工装夹具设计能力、机械产品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能力、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能力等,帮助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和技能证书。 3)课程体系 根据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提炼行动领域,构建学习领域课程,形成“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和能力进阶分为四个阶段(见图2),各阶段均在校内或校外实训基地安排相应课程和教学内容,进行工学交替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培养。第一阶段重点是专业基础能力与职业素质培养,主要在校内进行,该阶段学时数不超过总课时数的四分之一。第二、三阶段主要是职业技能、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引入企业的生产项目,实施项目化教学,实现课堂与车间合一,融“教、学、做”一体化。让学生分别在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交替完成机械制造工艺编制、数控编程及加工、设备的维修维护等课程的学习项目;两阶段的总课时数约占总课时的二分之一;每门课程既配备校内专职教师、又有企业兼职教师。第四阶段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通过生产性“任务”实训,实现职业能力提升。 6 能力进阶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核心职业 技术基础能力培养 核心能力培养 拓展能力培养 综合能力培养 能力分解 机械创新设计、机高等数学、机械制机械制造基础、公制图测绘、机械产品测绘、一般机械CAD/CAM应用、图、工程力学、计算差与技术测量、机设计课程设计、电产品设计能力 Solidworks软件应公岗机绘图 械设计基础 岗位实习 用 共位 机械制造工艺与基适 机械制造工艺编 机械制造基础、公差 夹具设计、金属切 特种加工、精密检 机制工艺课程设 础应制与实施能力、机与技术测量、机械设削加工方法与设测、先进制造技术计、专业岗位实课训床夹具设计能力 计基础、金工实习 备、机制工艺生产概论、质量检验 习、毕业设计 程练实习 微型计算机应用基数控机床运行与机械CAD/CAM应机械制造综合技数控编程加工及础、机械制造工艺编编程加工、自动编用、Solidworks软能实训、岗位实操作能力 制与实施 程软件 件、UG软件 习、毕业设计 电工电子学、液压传设备故障诊断与机电控制综合技机电设备维护与车间管理、机械工动与气动、金属切削维修、机械电气控能实训、岗位实保养能力 程测试技术 加工方法与设备、 制技术 习、毕业设计 图2 职业能力进阶和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设置充分体现装备制造业和职业教育的特色,坚持基础知识与提高素质,强化理论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原则,突出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4)专业核心课程 以岗位能力为依据,职业核心技能为标准,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设置教学任务模块。教学任务模块与专业课程的匹配如表1所示。本专业毕业生大多数在中小型企业工作,中小企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需要一人多岗,因此岗位环境要求他们具备多面手的能力,课程建设也应围绕培养学生综合职业核心能力的目标展开。机械制造工艺编制与实施、金属切削加工方法与设备、数控机床运行与编程加工、机械电气控制技术等课程涉及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专业课程的重中之重。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如表2所示。 表1 教学任务模块与专业课程的匹配表 教学任务模块分解 核心职业能力分解 支撑课程 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基础,1、机械产品工熟识产品装配图和零件图;零件的结构工公差与技术测量,机械设计基艺规程编制 艺性分析;确定零件的毛坯;合理选择机床、础,金工实习,机械制造工艺2、机床夹具设及加工方法;合理选择刀具、量具;编制机械编制与夹具设计,金属切削加计 加工工艺过程卡;查阅相关资料,设计机床夹工方法与设备,机制工艺生产3、加工质量分具、获取新工艺、新方法能力;质量意识;成实训,质量检验,顶岗位实习析 本意识。 等 7 1、数控编程 微型计算机应用基础,机 2、数控机床加熟识数控设备与数控加工技术;产品工艺械制造工艺编制、机床夹具设工操作 分析;数控加工规划能力;数控加工程序编制;计,数控机床运行与编程加工, 3、加工质量分程序分析校验的能力;质量意识;成本意识。 自动编程软件;数控加工技能析 实训,专业岗位实习等 1、机械加工设电工电子学,液压传动与机械加工设备的重要部件与正常状态的认备故障实施诊断与气动技术,金属切削加工方法知;典型的液压系统、气动系统、电气系统;维修 与设备,数控设备故障诊断与加工设备故障诊断;设备保养;设备的基本操2、定期维护与维修,机械电气控制技术等 作;机电联调;与客户的沟通、协调。 保养 表2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计划 序号 课程名称 负责人 合作企业 建设目标 完成时间 备注 数控机床运行与编南通科技投资集1 李业农 优化课程内容 2012 省精品课程 程加工 团 机械制造工艺编制马敏莉 南通海狮船舶有2 优化课程内容 2012 省精品课程 及实施 陈旭东 限公司 南通正鑫机床有3 机械电气控制技术 周开俊 校精品课程 2012 限公司 金属切削加工方法南通东豪数控机4 陈广健 校精品课程 2012 与设备 床有限公司 南通柴油机股份5 机床夹具设计 陈旭东 校精品课程 2013 有限公司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南通科技投资集6 曹健 校精品课程 2012 与维修 团 南通柴油股份有7 机械制图 邹建荣 校精品课程 2012 限公司 李业农 南通柴油股份有8 机械设计基础 校精品课程 2012 顾蓉蓉 限公司 南通柴油股份有9 公差与技术测量 张凯 校精品课程 2012 限公司 南通科技投资集10 精密检测 周小青 校精品课程 2013 团 5)教材的建设 按照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相一致、教学情境与工作过程相一致的原则,联合企业兼职教师开发如表3所示的专业课程教材。除教师自己编写教材以外,还将积极采用国内外同类院校的优秀教材,以汲取他们先进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 8 表3 教材建设计划 序号 教材名称 负责人 合作企业 建设目标 完成时间 数控机床的运行与编1 李业农 南通科技投资集团 规划教材 2011 程 机械制造工艺编制与南通柴油机有限公司 2 马敏莉、陈旭东 出版教材 2011 实施 南通海狮船舶有限公司 3 机床夹具设计 马敏莉、陈旭东 同上 出版教材 2011 金属切削加工方法与南通东豪数控机床有限4 陈广健 出版教材 2012 设备 公司 5 机械电气控制技术 周开俊 南通正鑫机床有限公司 出版教材 2012 6 数控机床调试和维修 曹健 南通科技投资集团 出版教材 2012 7 精密检测 周小青、周开俊 南通科技投资集团 校本教材 2013 8 机械设计基础 顾蓉蓉 南通柴油机有限公司 出版教材 2013 9 机械制图 邹建荣 南通柴油机有限公司 出版教材 2013 6)教学资源建设 通过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带动专业整体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整合专业建设文件、电子教案、实验实训指导书、多媒体课件等专业资源,建成能为机械制造专业人才提供职前和职后自主学习培训的平台。包括: (1)专业教学标准子库:内含应用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能力模块、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实训项目、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要素。 (2)专业教学素材子库:包括专业主干课程资料、多媒体课件、录像、专业教学案例及专业资料网站等。 3)自主学习型课程子库:建成包括机械制造工艺编制及夹具设计、数控机床运行与( 编程加工、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金属切削加工方法与设备、机械电气控制技术等课程的网络学习课程。每门网络课程包含: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实训范例、试题库、以及在线答疑、网络测试、在线论坛等。 利用学校已建的图书馆、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等硬件设备,应用模拟考试系统、在线练习、在线答疑等多种教学手段,方便学生课后复习、自学、在线答疑或查阅资料。 3.4 教学团队的建设 1)专业带头人培养 建立专业带头人选拔培养机制,确定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派遣培养对象到职教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先进的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模式,提高高职教育研究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 2)骨干教师培养 9 确定骨干教师引进、选拔培养和管理标准,采用外引与内培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建设骨干教师队伍。 3)“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确定双师型教师培养、管理和认证标准,鼓励和要求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学习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同时对企业的技术难点进行攻关,解决企业的疑难杂症。以达到服务地方经济,提高专职教师双师型素质的目的。 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兼职教师评聘和管理标准,确定兼职教师的规模为20人左右,明确兼职教师的任职要求、任务方向,努力吸纳地区装备制造业企业的骨干技术和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 3.5 实训基地的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与南通科技投资集团的专家一道,系统设计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将校内实训基地建成“校中厂”。引入南通科技投资集团、南通柴油机股份公司等企业的生产设备、技术和师资,联合组织实训,为校内实训基地创建真实的工作岗位、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与企业兼职教师合作设计并实施实践教学方案,将课堂建在生产一线。依托企业的产品订单,按企业方式实施生产,建立工学交替的顶岗实训体系。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编制实训标准和实训指导手册,实现技能实训与岗位要求的对接。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计划如表4所示,形成一个具有科研开发、产品设计、加工、检测、技术服务、技能培训于一体的具有职业氛围的校内实训基地。 表4 校内主要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计划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功能 主要设备 完成时间 负责人 工艺工装设计与展示、各类夹具模型 机械制造综1 具角度测量、机加工质质量分析软件 2011.12.31 马敏莉 合实验室 量检测 刀具测量装置 数控系统硬件与电气数控车床综合实验台 数控综合实2 连接、数控故障诊断实数控铣床综合实验台 2011.12.31 周开俊 验室 训 数控加工中心实验台 零件形位与尺寸公差 测量、螺距与反向间隙三坐标测量机 数控机床加补偿、伺服轴联动精度激光干涉仪 工精度研究3 分析、平面水平度测球杆仪 2012.12.31 周开俊 重点实验室 量、多轴联动数控机床电子水平仪 (市级) 精度模型分析与识差五轴联动数控机床 补偿等 数控车床 数控铣床 数控实训中数控车、铣、加工中心4 加工中心 2013.12.31 陈广健 心 操作 数控电火花 数控线切割 多轴数控仿真加工、故计算机 CAD/CAM实5 障诊断、电气联接仿仿真软件 2013.12.31 姜 宁 验室 真、CAD/CAM CAD/CAM软件 10 车床 铣床 车工基本操作技能,钳金工实训中磨床 6 工基本操作技能,铣床2012(12 陈旭东 刨床 心 基本操作技能 钻床 多媒体设备 游标卡尺 千分尺 内径量表 计量器具的使用,形位齿轮径向跳动检查仪 公差、表面粗糙度的测自准直仪 7 公差实验室 2013.12 张凯 量技能,轴承、键、齿水平仪 轮参数的测量技能 工具显微镜 齿轮检查仪 轮廓仪 测长仪 2)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在巩固已有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遵循互利互惠的原则,建设如表5所示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完成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和顶岗实习。 表5 校外主要实习实训基地和顶岗实习功能 序号 实训基地名称 主要功能 负责人 数控实训、生产实习、机制工艺编1 南通科技投资集团 李业农、陈广健 制实训、顶岗实训 机制工艺编制实训、生产实习、顶2 南通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 马敏莉 岗实训 南通东豪数控机床有限公3 生产实习、数控实训、顶岗实训 陈广健、周开俊 司 生产实习、机制工艺编制实训、数4 南通凯特机床有限公司 陈广健 控实训、顶岗实训 生产实习、机制工艺编制实训、顶5 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陈旭东 岗实训 南通盛祥流体机械有限公生产实习、机制工艺编制实训、顶6 周小青、陈旭东 司 岗实训 3.6 专业群建设 根据本地区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专业与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形成专业群。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已拥有完善的实验、实训设备和一流的教学团队,以“龙头”之势带动的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建设。通过专业群的建设优化教学资源,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拓宽学生就业面。专业群构建过程中实现以下三个目标:在课程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师资建设上共享,实现资源的最大效益化;在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上既保留了自己的专业特色又相互渗透,相互支撑。 1) 专业群的课程建设 尽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群中各专业因培养目标的不同,课程体系有所差别,但各专业课程体系基本平台课程是相同或相近的,为此选定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公差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基础、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等课程作为专业群平 11 台课程,共享教学资源,统一规划集中建设。 2 ) 专业群实验实训基地的共享 群内共享型校内实验室:力学实验室、机械设计实验室、公差实验室、工程材料实验室、液压实验室、CAD/CAM实验室、机械制造综合实验室、数控综合实验室等。群内共享型专业技能实训基地:数控加工实训中心、金工实训中心、机电控制实训中心、模具实训中心等。群内共享校外实训基地:南通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南通柴油机有限公司、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通过专业群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共同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3) 专业群教学团队的建设 在重点建设本专业的教师队伍基础上,带动并全面提升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同时培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师。聘请企业兼职教师,从多方面加强专业群教学团队的建设。 4、改革举措 4.1紧扣地区装备制造企业岗位核心能力,改革课程结构 基于南通地区装备制造业对本专业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动态确定专业培养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在构建课程体系时,重点突出图1所示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以实现专业与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将课堂建到生产一线。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按照“根据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提炼行动领域,构建学习领域课程。根据工作过程序化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情境与工作过程一致”的原则,综合考虑中职教育对课程衔接的要求,设置机械制图、数控机床运行与编程加工、机械制造工艺编制与夹具设计、金属切削加工方法与设备、机械电气控制技术等课程。课程建设内容结如表6所示。 专业核心课程施行与生产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项目,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与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表6 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内容 课程名称 教学情境/单元 教学方法 实训场所 套类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编制及机械制造综合实验 实施; 项目驱动法、室、公差与配合实验室、 轴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编制及实任务引导法、数控实训中心、数控机床机械制造工艺施; 示范法、案例精度检测重点实验室等编制与实施 箱体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编制及法、四步教学校内实验室,南通柴油机 实施; 法 股份有限公司、南通科技 齿轮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编制及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2 实施; 校外实训基地 产品装配工艺编制及实施。 数控系统硬件连接与参数设置; Fanuc和Siemens系数控系统的数据处理; 示例教学法,统仿真实训机房;数控综数控机床典型机械结构拆装; 引导文法,头合实验室;数控实训中数控机床的运数控车床的编程加工; 行与编程加工 脑风暴法,项心;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研数控铣床的编程与操作; 目教学法 究重点实验室;南通科技加工中心的编程与操作。 投资集团校外实训基地 凸模零件的自动编程与加工。 机械制造综合实验机床型号编制与运动分析; 项目驱动法、室、数控实训中心、数控金属切削加工车床的结构与使用; 任务引导法、方法与设备的机床精度检测重点实验磨床的结构与使用; 示范法、案例选用 室;南通柴油机股份有限其他类型机床的结构与使用。 法 公司校外实训基地 设备故障的振动诊断技术; 设备故障的油样及声光诊断技术; 数控综合实验室、数机械设备的拆卸清洗与检查; 任务引导法、控实训中心、机电实训中机修中的零件测绘; 示范法、案例设备故障诊断心;南通第二机床厂、南与维修 机械零件的修复技术、装配及检法、项目教学通东豪数控有限公司校查; 法 外实训基地 数控系统故障诊断与数控系统维 修技术。 普通三相电机拖动控制电路分析; 机电实训中心、数控案例法、四步认识S7-200 PLC; 综合实验室;南通东豪数教学法、仿真机械电气控制模拟钻加工生产线控制单元分析; 控有限公司,南通至正机技术 法、任务引导典型工业控制系统分析; 械有限公司校外实训基法 PLC通讯设计与连接。 地 互换性与标准化的运用; 极限与配合的应用; 公差实验室、机械制常用量具的使用; 案例法、项目造综合实验室、数控实训公差与技术测形位公差的测量; 驱动法、任务中心;南通科技投资集量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引导法 团、南通柴油机股份有限滚动轴承、键、齿轮参数的测量; 公司校外实训基地 尺寸链计算。 CAD/CAM实验室、数任务引导法、零件图的绘制; 控实训中心、机械设计实示范法、案例机械制图 标准件和常用零件的绘制; 验室;南通科技投资集法、项目教学装配图的绘制。 团、南通至正机械有限公法 司校外实训基地 自由度的分析和计算; 四步教学法、机械设计实验室、连杆、凸轮、齿轮、轮系、间歇运任务引导法、CAD/CAM实验室、数控实 机械设计基础 动机构的分析和计算; 示范法、案例训中心;南通东豪数控有机械运转速度波动的调节; 法、项目教学限公司、南通科技投资集回转件的平衡; 法 团、南通柴油机股份有限 13 常见联接零件的选用和校核; 公司校外实训基地 齿轮传动设计; 蜗杆传动的设计; 带和链传动设计; 滑动和滚动轴承的设计; 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的选用或 设计; 弹簧设计。 4.2 联合地区核心企业,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根据南通地区装备制造业的情况,与南通科技投资集团的企业专家一道,系统设计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将校内实训基地建成“校中厂”。引入南通科技投资集团、南通柴油机股份公司等企业的生产设备、技术和师资,联合组织实训,为校内实训基地创建真实的工作岗位、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与企业专家合作设计并实施实践教学方案,围绕此目标扩建数控实训中心、金工实训中心,机械制造综合实验室等,将课堂建在生产一线。并依托本专业的南通数控机床重点实验室、数控技术服务平台、数控机床研究所,形成一个具有产品研发、加工及检测、技术服务、技能培训于一体的实训基地。 根据南通科技集团、南通柴油机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的生产任务,机械制造综合实验室增购各类工夹具、质量分析软件、刀具测量装置等实验设备,完成工艺工装设计、刀具角度测量、机加工质量检测等实训项目。数控实训中心和金工实训中心通过提高实训设备的先进性,引入企业运行机制,依托企业的产品订单,按企业方式实施生产,建立工学交替的顶岗实训体系。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编制实训标准和实训指导手册,实现技能实训与岗位要求对接。 为充分运用合作企业的教学资源,将部分课程的教学项目安排在企业实施,将教室建在工厂,实现“厂中校”。例如将柴油机中的连杆、曲拐零件的工艺编制安排在南通柴油机股份公司进行,帮助学生掌握在企业实际生产条件下编制工艺规程的技能。将较复杂的数控编程项目放在南通科技投资集团实施,增加学生的企业工作经历。 依托南通市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研究重点实验室、南通市数控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南通科技集团/南通职业大学数控机床研究所,开展复杂机械零部件加工精度检测、数控机床综合误差分析与调整、复杂产品反求与快速成型、数控机床的设计等服务,密切教师与企业的联系,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让学生在上述的一室、一台、一所中有效提高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4.3 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1)完善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的评聘制度 专业带头人一般应具有正高职称,并具备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工作经验,来自企业的专业带头人必须为企业领军型人才;专业带头人培养期、任期为3年;专业带头人培养期、任期 14 到达后,应根据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状况、工作业绩来决定是否继续聘用。骨干教师一般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并具有企业工作经历;骨干教师培养期、任期为3年;骨干教师培养期、任期到达后,应根据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状况、工作业绩来决定是否提拔或继续聘用。 2)基于认证制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确定3家左右的南通地区知名装备制造类企业作为下厂实习基地,制订校内专职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的规定。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和开发为切入点,利用寒暑假组织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类高级职业技能的培训与考核,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骨干教师必须获得钳工、数控操作、技能考评员等方面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教学和科研,并把此类工作作为教学工作量要求。 3)基于企业骨干人才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针对专业核心课程,着重从装备制造业企业中聘请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立一个稳定的兼职教师库。逐步使得兼职教师在教师总数中占到40%左右,保证生产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能及时反映在专业教学中。建立兼职教师评聘标准,明确兼职教师的任职要求、任务方向,并给予相应的待遇。加强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安排兼职教师定期参与教研教改活动,提高课程教学能力。建立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定期对其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动态优化兼职教师库。 4.4 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教学组织,改革教学方法及手段 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体差异,认真把握学生接受知识的脉搏,适时调整施教策略和教学方法。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由单一技能到综合技能,重构课程结构和知识序列,以完成工作任务实施教学。例如数控机床课程,第一阶段为基础知识与数控机床基本操作技能的工学交替,让学生了解数控加工;第二阶段为数控机床的编程与加工技能的工学交替,培养学生编程加工能力;第三阶段为以就业单位为主的顶岗数控操作,培养学生的综合数控加工技能。通过工学交替,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各种技能要素。 按目标、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估“四步法”实施教学。例如:在《机械制造工艺的编制与实施》课程中,通过连杆零件的工艺编制、阀盖零件的编程加工等学习型工作任务,让学生按照给定目标去实施一个“完整的行动”,使学生在给定目标下,采取个人或小组工作的方式制定计划,通过被加工零件的工艺分析,确定加工方法,选择切削用量、走刀路线等,最后完成工作任务。整个过程学生需不断检查自己的活动,评价行动过程及其结果。教师可向学生提供具体的知识、信息,提供指导、建议和评价,使学生获得必备的知识、技能和应有的工作态度。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将环境教学、体验教学、合作学习模式、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使教学手段更加现代化,教学效果更加生动化、逼真化、形象化,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专业必修课程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率达100%。 15 利用网络资源和校内机房,与南通科技投资集团、南通东豪数控机床有限公司,合作开发虚拟数控机床工艺编制、虚拟数控程序编程、虚拟机床生产、虚拟数控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系统,为学生提供与真实的岗位技能训练。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在的智能,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或产品模型等具有仿真职业环境的教学情景;建立专业核心课程的学生手册,利用学习手册评估学生的表现,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结、领悟所学内容。 4.5 利用各种竞赛推进职业核心能力 积极组织本专业学生定期参加钳工、车工、数控操作等方面的技能竞赛,将各类技能竞赛活动的标准纳入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中,将各类技能竞赛的内容引入到专业核心课程中。紧跟各类竞赛活动的内容和标准,调整课程教学内容,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在校内组织类似的比赛,突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自主创新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4.6 推进中高职衔接,探索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制度 我校拥有中职教育,这给实施中高职教育衔接创造了有利条件。本专业拟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实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延续与衔接。系统设计和统筹规划课程开发,明确各自教学重点,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 4.7 围绕地区装备制造业需求,积极开展社会服务 依托南通市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研究重点实验室、南通市数控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南通科技集团/南通职业大学数控机床研究所,开展复杂机械零部件加工精度检测、数控机床综合误差分与调整、复杂产品反求与快速成型、数控机床设计等方面的技术服务,培训企业员工和社会人才,力争三年内服务地区中小企业30家以上,每位教师至少服务两家以上中小企业,有效增强学校在本地区的影响力,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同时为本专业毕业生在地区中小企业中顶岗实习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辐射和带动本地区及周边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及中等职业教育、技工学校整体质量的发展,将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办学成果以及本区域的先进技术成果推广到周边地区。建立一个对本地区及周边地区职业学校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先进制造技术实训基地的培训功能,定期承办招收面向社会的农村劳动力和社会无技能劳动力的中短期培训班,使常规的短期培训达到500人次/年的规模,从而为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为国家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做出贡献。 5、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 5.1 完善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管理制度 建立教学管理组织,理清校、学院、教研室、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的职责、权限及相 16 互接口关系。建立完善工作程序、教学管理制度和相关的作业标准,如建立教学计划的管理系统、社会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评价系统,实现教学质量的监控。 建立内部审核机制,定期、系统检查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实施的有效性,使建立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由校内外专家通过管理评审等方式定期评价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由人才培养专业委员会定期对教学任务模块、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资源、考核方法做出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反映到课程体系中。 改变过去以考试为主要手段的教学评价方法,依据课程实际情况,鼓励采用论文、作品、产品等作为教学成果的形式。积极引入企业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借鉴兄弟院校及社会企业的成功经验,建立以用人单位满意为主线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确保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总体满意率达90%以上。 5.2 建立以人才培养质量考核为中心的评价体系 1)与第三方调查机构合作,建立基于数据库的评价指标体系 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一个专业生命力的根本性指标。选择2家权威调查或咨询机构,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统计过程控制技术等对本专业教学质量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分析与决策,形成积极的、制度化的和全程实时控制的教学质量管理监控运行机制。建立两个基础数据库:一是建立针对南通地区机械制造类企业、行业协会、研究机构情况的数据库,及时研究和预测区域机械制造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产业结构变迁与调整趋势;二是建立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数据库。 在两个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以学年为单位,就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和创业成效等四个指标向这两个数据库中的对象展开调查。这四个指标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就业率:毕业当年总就业率,从事本专业就业率,生产、管理和服务行业就业率,各专业方向就业率等。 (2)就业质量:就业单位的性质,就业的岗位类型,薪酬水平,就业持续时间等。 (3)企业满意度:思想品德(包括敬业精神、诚信、职业道德、遵纪守法、进取精神等),知识(包括专业知识、知识面、知识水平等),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业绩(包括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工作成绩等)。 (4)创业成效:创业学生占该届毕业生比率,创业类型,创业所属行业,创业持续时间,经济效益,失败率,创业带来的就业机会等等。 2)以评价指标调查结果为基础,分析和改进专业建设 从毕业当年后五年以上,除上述四个指标外,由调查机构持续对学生的以下情况进行调查:第一次就业单位的类型、专业、岗位、薪水和持续时间,更换新就业单位数量、时间、专业、岗位、薪水和持续时间,更换就业单位的原因,失业时间的长短等等。 上述每次调查和跟踪得到的数据,运用专业软件进行分析,采取措施对专业设置、人才 17 培养方案做出调整,以达到全面控制教学质量的目的,实现教学质量的动态监控。 5.3 建立教学管理组织机构 一个完善的专业建设方案必须通过教学活动才能付诸实施,这不但需要组织保障、而且需要一定的管理制度保障。为此成立以分管校长牵头的专业建设项目领导小组(见表7)。加强领导,建立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每个项目都有责任人。学校邀请南通装备制造业知名专家,成立专业建设小组和机制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名单见表8),组织专业全体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表7 专业建设领导小组成员 职务 姓名 年龄 职称/职务 单位 组织分工 研究员/副组 长 陈家颐 55 南通职业大学 总体项目的策划、协调 校长 师资队伍建设及人才方案的制订、课程体副组长 李业农 52 教授/院长 南通职业大学 系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 高工/副总南通科技投资人才方案的制订、负责部分课程教学内容副组长 沈 锋 50 经理 集团 改革、实验、实训基地的开发与建立 副教授/教培养方案制定,部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组 员 马敏莉 43 南通职业大学 研室主任 革与实施、主持相关省级教改课题研究 讲师/教研人才方案的制订、部分课程教学内容改组 员 周小青 37 南通职业大学 室主任 革、实验、实训基地的开发与建立 副教授/教人才方案的制订、部分课程教学内容改组 员 周开俊 37 南通职业大学 务处副长 革、实验、实训基地的开发与建立 高工/总质南通科技投资人才方案的制订、部分课程教学内容改组 员 杨 琪 55 量师 集团 革、实验、实训基地的开发与建立 表8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职务 姓名 工作单位 职务与职称 专业特长 主任 李业农 南通职业大学 学院院长、教授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副主任 周小青 南通职业大学 教研室主任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副主任 沈锋 南通科技投资集团 副总经理、高工 数控机床研发、管理 周开俊 南通职业大学 副教授、教务处副长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王磊 南通职业大学 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陈旭东 南通职业大学 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马敏莉 南通职业大学 教研室主任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张芳言 南通科技投资集团 副总工程师、高工 机电控制 18 沈卫坚 南通市科学技术局 副局长、高工 机械产品研发、项目管理 6、绩效考核指标 完成专业建设总结,推广专业教学改革成果,在高职院校起着示范和引领作用,带动相关专业的发展。与南通科技投资集团合作共建“机械学院”,探索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的新机制。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本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各项指标有较大提升,社会满意度达95%,毕业生就业率98%以上,对口就业率80%以上,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有较大影响力。2012年2013年具体绩效指标如表9所示: 表9 2012年2013年绩效指标 建设年度 2011、2012年 2013年 绩效指标 1、建立地区核心企业、学校、政府三方参与 的校企合作架构; 1、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架构; 2、建立“厂中校、校中厂”校企合作运行和校企合作制度2、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与管理运行机设; 管理的机制; 制建设 3、进一步构建与企业工作环境相一致的教学环3、通过吸纳企业专家、聘请企业兼职教师等 境和企业积极参与教学的机制。 途径,建立企业积极参与教学的机制,构建与 企业工作环境相一致的教学环境。 1、动态跟踪行业发展动向,及时完善专业人才1、通过机械制造行业的人才需求及岗位调查,培养模式。 确定岗位群所需单项能力培养的要求。 2、完善机械制造行业常规岗位的工作任务,通2、通过人才需求及岗位调查、毕业生跟踪调过任务驱动、项目引导,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1.人才查、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等方式,完善专课程综合化改革,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培养模业人才培养模式。 体化的教学模式。 式与课3、完成本专业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调研,人才3、完善教室与实训室、课堂、实习地点一体化程体系 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的教学方式。 培养4、探索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新模式,形成模式4、完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学校和企业共同组织实习,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与 5、参照企业考核标准,建立以能力考核为核心,业兼职教师共同指导实习的机制。 以过程考核为重点的学习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课程 体系1、总结过去课程模块化建设的经验,通过任1、丰富核心课程建设内容,继续完成课程模块,改革 务领域的分析,以任务驱动、项目引导的方式,形成优质教学资源。扩大优质核心课程的影响 构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 力,推动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 2.专业2、建立核心课程群中各门课程质量标准,为2、将《金属切削加工方法与设备》、《数控机优质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课程教学质量监控和评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机械制图》《机械心课程 价建立必要的教学基本规范。 CAD/CAM应用》、《机械设计基础》等建成校精 3、优化《数控机床运行与编程加工》《机械制品课程。 造工艺编制与实施》等课程的教学内容。 3、争取建成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19 1、完成《金属切削加工方法与设备》、《数控1、完成按职业岗位典型技术任务的工作过程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等特色教材的出版工作。 为主线规划教材建设方案。 3.特色2、对《数控机床及编程加工》、《机械设计基础》、2、完成《机械制造工艺编制及实施》《机床夹教材 《机械制图》等教材进行改编。 具设计》《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等教材3、努力建成二本江苏省精品教材,三本学校精的出版工作。 品教材。 1、完善《数控机床运行与编程加工》《机械制 造工艺编制与实施》等专业核心课程资源网站,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为抓手,建立专业教学4.教学内含专业课程资料、多媒体课件、录像、专业标准库,内含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能力模块、资源库教学案例及专业资料网站等。 课程体系、实训项目、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 建设 2、建立专业核心课程的自主学习型课程子库, 内含电子教案、实训范例、试题库、以及在线 答疑、网络测试、在线论坛等。 培养2-3名专业带头人。通过国内外进修、参1.专业培养2-3名专业带头人。通过国内外进修、参与企业的科研工作等途径提高专业带头人的业带头人与企业的科研工作等途径提高专业带头人的务水平。使专业带头人在行业、企业有一定知培养 业务水平。 名度和影响力。 1、选拔确定12名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明确骨 2.骨干干教师标准,确定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培养计1、选派骨干教师出国进行短期培训。 教师、划,通过培养,提高其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2、选派骨干教师青年和青年教师参与纵向课题青年教计和实施能力。 或横向课题研究。 师培养 2、选派骨干教师出国进行短期培训。 3、选派青年教师到国内高校进修。 师资3、选派青年教师到国内高校进修。 队伍1、选派教师下厂锻炼,参加企业生产实践和项建设 3.双师目开发,学习实践操作技能。 选派教师下厂锻炼,参加企业生产实践和项目型教师2、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来校培训教师操作技开发,学习实践操作技能,丰富工程实践经验。 培养 能。 3、引进企业的技术人员。 1、聘请企业技术与管理骨干、能工巧匠为兼1、通过兼职教师的新老交替,稳定20人左右4.兼职职教师,建成20人左右的兼职教师资源库。 的兼职教师队伍。 教师库2、对兼职教师进行职业教育学、教育方法和2、对兼职教师进行职业教育学、教育方法和师建设 师德师风培养,并依据相关制度加强管理,提德师风培养,并依据相关制度加强管理,以确 高兼职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 保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 1、完成机械制造综合实训室20万元的工装夹1、继续完成机械制造综合实训室20万元的工1.专业具采购,并安装到位。 装夹具采购,并安装到位。 实验室 2、完成新增的实训项目规程和考核标准。 2、开发完成相应的实训项目。 实验1、继续完成65万元设备采购,新增加工中心实训1、完成85万元设备采购,新增数控铣床2台、2台。 条件2.数控数控车床2台。 2、依托企业的产品订单,按企业方式运行。将建设 实训基2、依托企业的产品订单,按企业方式运行。数控实训中心成为“校中厂”。 地 将数控实训中心建成 “校中厂”。 3、承担数控实训、顶岗实训。 4、为社会及企业培养数控加工高技能人员。 20 校外实训基地得到拓展和巩固,新增加两个校建立4个校外实训基地。签订实质性的校企合3.校外外实习基地,与“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议。聘请高级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实训基“南通凯特机床有限公司”签定实质性的合作生实习;将南通科技投资集团、南通柴油机股地 协议。拓宽实践教学领域,力争至少有1家企份公司建成“厂中校”。 业把技术服务中心建在学校。 4.实验按照系统及过程管理方法,对现有的管理制度通过各项规章制度的初步运行、检查制度整合实训基进行整合,建立和健全实验实训管理的各项规的适宜性、充分性,并适时进行修订。通过制地制度章制度,并组织实施。 度的有效运行,使实验实训基地规范化运行。 建设 1、完善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基础、1、确定并完成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机械设计基础、公差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公差与技术测量、基础等课程内容。 1.专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建设方案。 5、完成《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业群2、按职业岗位典型技术任务的工作过程为械制图》等教材改编及出版工作。 课程主线规划教材建设方案。 3、完成专业群共享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建建设 3、建设适应专业群共享的教学资源库,包立专业群共享的自主学习型课程子库,内含括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能力模块、课程体电子教案、实训范例、试题库、以及在线答专业系、共享型实训项目、学习评价等。 群建疑、网络测试、在线论坛等。 设 1、完成并实施专业群共享工程力学、机械1、将CAD/CAM实验室、机械制造综合实验室、设计基础、公差及技术测量、工程材料、液2(实数控综合实验室建设为专业群共享的实验压传动等实验室的建设方案。 验实室。 2、将数控实训中心、金工实训中心等校内训条2、将机电控制实训中心、模具实训中心等校实训基地建设为专业群共享的实训基地。 件建内实训基地建设为专业群共享的实训基地。 3、完成并实施将南通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设 3、将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建设为专业群司、南通柴油机有限公司等建成专业群共享共享的校外实训基地。 的校外实训基地的方案。 现代1、进一步完善数控实训中心构建网络现场教1、在数控实训中心构建网络现场教学环境; 现化信息学环境; 2、在相关专业核心课程中实施网络现场教信息技术2、在2门以上相关专业核心课程中实施网络技术学手段。 应用 现场教学手段。 应用 与数数字进一步完善基于广域网的专业课程共享平字校搭建基于广域网的专业课程共享平台,实现园 校园台,实现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入网率达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网络共享。 建设 100%。 面向社会的教育、培训功能得到全面发挥, 形成全日制在校学生450人的规模和500人社会技术服务水平和科技开发能力明显增强,完其它 次/年的培训能力。完成中小企业技技术人才服务 成企业技术服务项目5项。 培训300人次,为南通地区装备制造业提供 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1 7、专业建设预算 二年建设中,本专业项目建设总投入资金为500万元:各级财政投入400万元、学校自筹50万元、企业投入50万元。资金总预算见表10,预算资金详细分配见表11。 表10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预算总表(单位:万元) 建设经费来源及预算 地方财政 行业企业 其他 建设内容 申请中央财合计 (来源:南通(来源:南通(来源:南通政 (万元) 市政府) 科技集团) 职业大学 )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12 4 4 0 4 建设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 28 16 8 0 4 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110 36 52 0 22 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 75 44 31 0 0 实习条件改善建设 225 80 75 50 20 实训实习材料及补贴 16 6 10 0 0 实习意外伤害保险 10 4 6 0 0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 24 10 14 0 0 建设 合 计 500 200 200 50 50 22 表11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资金预算分配一览表(单位:万元) 举办方投入 行业投入 其他投入: 中央财政投入 (来源:南通市人民政府) (来源:南通科技集团) (来源:南通职业大学) 建设内容 合计 2012 2013 2012 2013 2012 2013 2012 2013 小计 小计 小计 小计 年度 年度 年度 年度 年度 年度 年度 年度 组织机构建设 1 1 2 1 1 2 0 0 0 1 1 2 6 校企合作制度与管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1 1 2 1 1 2 0 0 0 1 1 2 6 理运行机制建设 小计 2 2 4 2 2 4 0 0 0 2 2 4 1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 3 6 2 2 4 0 0 0 1 1 2 12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开发 5 5 10 2 2 4 0 0 0 1 1 2 16 与实施 小计 8 8 16 4 4 8 0 0 0 2 2 4 28 核心课程建设 5 5 10 5 10 15 0 0 0 0 0 0 25 特色教材建设 5 5 10 4 4 8 0 0 0 0 0 0 18 课程与教学资源建教学资源库建设 5 5 10 12 7 19 0 0 0 6 6 12 41 设 专业技能竞赛 3 3 6 5 5 10 0 0 0 5 5 10 26 小计 18 18 36 26 26 52 0 0 0 11 11 22 110 专业带头人培养 5 5 10 5 5 10 0 0 0 0 0 0 20 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 10 10 20 5 5 10 0 0 0 0 0 0 30 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兼职教师培训 2 2 4 2 2 4 0 0 0 0 0 0 8 力 社会服务与技能培训 5 5 10 4 3 7 0 0 0 0 0 0 17 小计 22 22 44 16 15 31 0 0 0 0 0 0 75 数控综合实训中心(2+2+2)建设 40 20 60 20 20 40 20 25 45 5 0 5 150 机械制造综合实训室 0 15 15 5 5 10 5 0 5 10 0 10 40 实习条件改善建设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0 5 5 13 12 25 0 0 0 5 0 5 35 小计 40 40 80 38 37 75 25 25 50 20 0 20 225 实训实习材料及补贴 3 3 6 5 5 10 0 0 0 0 0 0 16 实习意外伤害保险 2 2 4 3 3 6 0 0 0 0 0 0 10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 4 4 8 4 5 9 0 0 0 0 0 0 17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数字校园建设 1 1 2 2 3 5 0 0 0 0 0 0 7 与数字校园建设 小计 5 5 10 6 8 14 0 0 0 0 0 0 24 合 计 100 100 200 100 100 200 25 25 50 35 15 50 500 ××工程职业学院 二〇一一年五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1 一、特色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 .................. 1 二、特色专业建设原则 .............................. 1 三、特色专业建设目标 .............................. 2 四、特色专业建设保障措施 .......................... 3 第二部分 院级特色专业建设 ..............................5 一、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年) ..........5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 年)........ 13 三、工程造价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 年).... ......... 23 四、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 年)............32 五、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 年).........45 ××工程职业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第一部分 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教高〔2009〕3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优势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加快形成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骨干专业,推动学院整体专业建设和办学水平的提升,特制定本规划。 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计算机职业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将特色专业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根据学院《教学改革实施意见》,制定了“自 2011年起,逐步确立特色专业,至 2015 年建立 8个左右特色专业”的专业建设目标。 一、特色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按照“教高〔2006〕16 号文件”的要求,从“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社会急需”出发, 立足河北经济发展需要,发挥学院“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建筑工程、财务及艺术设计”等专业的资源优势,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宗旨,以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走“质量立校”之路,强化特色意识,带动我院专业建设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特色专业建设原则 (一)优先发展原则 坚持把特色专业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到学院发展规划优先安排特色专业建设,资金投入优先保障特色专业建设,教学资源投入优先满足特色专业建设需要,通过优先发展特色专业引领学院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发展。 (二)社会需求原则 专业发展要根据河北经济发展需求,紧密关注人才市场的需求及专业的发展动态,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适应行业、企业和地方经济建设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三)校企合作原则 鼓励并支持特色专业与企业对接及合作,形成以校企密切合作为基础、以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机构相沟通的特色专业建设体系,不断深化专业的内涵建设,推动学院专业建设与发展。 (四)创新发展原则 要贯彻“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新”的专业建设发展思路,坚持走“内涵式、精品化”的发展道路。 三、特色专业建设目标 按照理念先进、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师资优化、设备先进、教学优秀的要求,用五年的时间,加强5个特色专业建设,突出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网络技术、工程造价、会计电算化和室内设计技术等5个特色专业。到 2015 年底,完成下列具体目标: ——结合河北省特色专业建设工作,建成 6—8个院级特色专业。 ——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 80%以上。专兼教师比例达到1:1,每个专业引进和培养专业带头人1—2人,培养骨干教师 3—4人,聘请企业行业技术专家 4—6人,打造院级优秀教学团队 6—10个。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出融“教、学、做”为一体、适合实践教学的环境。建设中的特色专 业的核心课程必须成为与企业共同开发的课程。建成院级精品课程 20门左右。 ——每个特色专业建立适合本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投入,每个特色专业建成 1—2 个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并配备功能完善、先进的实训设备及软件。 ——加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每个特色专业必须有 3—5部与企业共同开发建设的教材,有专业图书资料1—2万册,专业教学资源丰富,能充分满足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需要。 通过五年的努力,建设一批社会需求高、优势突出、条件优越、服务能力强、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评价好的特色专业,并以特色专业建设带动相关专业建设,促进学院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 四、特色专业建设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特色专业的指导和领导保障 院长、分管教学领导要进一步加强对全院专业建设工作的领导,学院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特色专业的业务指导,为专业带头人、系主任提供充分的学习、培训机会,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建设能力。各教学系要把特色专业建设列为本系的“一把手”工程。 (二)加大特色专业建设的经费投入 根据各特色专业建设的规划,加快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添置、更新教学设备,保证教学设备经费投入。逐年扩大实习专项经费,设立教学改革与研究专项经费,提高教学资料的经费投入,逐年扩大图书购置费,加快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三)加强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从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技能结构、双师结构等角度入手,结合专业建设需要,适时、适度地招聘、引进优秀人才,加快专业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 结合课程建设、实践实训需要,多渠道、多形式聘任校外行业专家、高校知名学者。努力形成一支专兼结合、校企合一、团结合作、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的特色专业教学团队。 (四)建立特色专业建设评估制度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完善特色专业负责人目标责任制,实行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管理,确保特色专业建设总目标的实现。 第二部分 院级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年) 根据河北经济发展形势及学院的专业建设规划精神,在充分研究,深入论证的基础上,特制定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一)专业建设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自动化、计算机和信息管理等相关技术向传统机械行业的不断渗透,给机电类专业 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同时,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改制及技术改造正向纵深推进,中国有望成 为世界新的制造中心和加工中心,制造业将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制造业信息化”和“机床数控化” 作为现代加工业制造业的高科技标志和发展趋势,为高等工程教育创造了广阔的人才市场空间。 河北省在机械制造、机电设备研发、汽车工业等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 省企业以“制造业信息化”和“机床数控化”为核心加快了现代化制造业改造的步伐,制造业将成为我省支柱产业 和主导产业,社会迫切需要一批掌握数控技术、电器控制、CAD/CAM技术的高素质人才。 (二)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本着“立足地方经济,依托行业发展,主动为企业服务”的办学思路,坚持“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机械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为龙头,以数控技术为主线,强化实践”的改革思路,建立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把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成为本地区一流专业,为河北省的装备制造业输送高层次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目标 (一)专业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的确立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高校的传统专业,我们必须努力寻求行业、企业的支持,主动为行业、企业培养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打特色牌,走特色路,找准专业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特色。 1(加强与其他高职示范性院校的学术交流,掌握专业发展和教学改革情况,了解其办学特点和人才特色。 2(深入企业生产一线,积极与用人单位共同探讨本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取得企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明确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定位在什么技术层次上,从事什么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是什么,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方向。 3(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教学体系建设和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形成我院的专业特色和人才优势。 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创新精神,掌握机械加工(含数控加工)技术、电工技术、液(气)压一体化技术及电气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维护和维修等实践能力的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进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优化的原则是加强基础、拓宽专业、体现素质、能力和知识的培养,注重学科交叉,以机械为主,机电综合。教学内容要注重基础,着眼未来,跟随学科最新发展,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并逐步修订专业教材,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目标,精选教学内容,渗透工程问题,对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多方位的改革及实践,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课程设置坚持5个不断线的原则,即外语学习与应用不断线,计算机应用不断线;工程设计意识训练不断线;实践训练不断线;技能培养不断线。其中,以工程设计意识训练为主线。 (1)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成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根据夯实专业基础、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知识结构;整合、改造机械类专业课程的设置,明确主干学科,要组织和建设专业核心课程,重视工程创新设计为中心的专业实践教学,努力建设“大工程”观念下的课程体系。 (2)大力推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立体构架课程体系,更新内容,突出整合,推动整体优化。突出课内、课外结合,将课外教育环节全面纳入培养计划。打破传统的课程之间条块分割,进行内容整合,推行课程的模块化、结构优化。 (3)采取减少、限制课内学时,扩大选修课种类与数量,积极为学生提供跨学科选修、主辅修、课外学术活动等多种教育形式与机会,为学生发现、发展各自的兴趣和特长创造条件。 (4)加强与突出工程设计和创新能力培养。在所有的教学、科研、实践和社会活动中,强调工程的应用性、实践性、综合性、协调性、创新性等工程思想、观念和方法的教育。加强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集体性自主实践教育活动,如自主实验、自主设计、自主实习等,多组织贴近工程实践的实验、制作、设计、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设置合理,突出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工程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这条主线,通过三段式工程训练模式(第一阶段:基础理论与训练,规范,解构,实践,侧重学生认知感悟能力的培养;第二个阶段:基本技能与强化,反思,重构,实践,侧重学生主观表现能力的培养;第三阶段:技能应用与扩展,探索,创新,实践,侧重学生个性化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较系统的数控技术、机电控制技术、CAD/CAM技术的知识和能力。 2(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构建以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为主,既有基本技能训练,又有开发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打破各专业课程间的壁垒,加强课程间的交叉、渗透,建立系列课程或课群起点上的具有一定柔性、实验实习一体性的独立的实训环节,建成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能力训练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向深层次发展,以满足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需要。 (1)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层次化实验教学平台 各实践教学环节围绕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工作能力、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三个层次进行组织,一是基本技能模块(3个):分别为工程制图模块、计算机应用模块、外语应用模块;二是专业工作能力模块(3个):分别为机械设计模块、电气基本技能模块、机电设备控制模块;三是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模块(7个):分别为数控技术模块、CAD/CAM模块、先进制造技术模块、计算机控制技术模块、自动控制技术模块、测试技术模块、机电产品创新模块。 (2)实验教学方法上采用全开放实验教学模式 将设计性、综合性、应用性及部分基础性实验采用全开放方式教学,以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3(实训室及实习基地建设 培养有特色的应用型高职专业人才,建设具有良好条件、能够再现工程环境的工程训练中心显得尤为重 要。在工程训练基地的建设上以先进性、实效性和前瞻性为原则,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为主 旨,实现各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逐步建成在机电产品设计、数控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CAD/CAM等方 面具有行业科技先进水平,管理完善、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机电类学生工程实训环境,满足教学、科研、技 术服务的实际需要,形成在制造技术领域和工业控制领域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 (1)在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上,一方面在原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验室的基础上,按照高职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重新进行资源配置,并鼓励教师进行科研立项,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改造和自主开发实验仪器设备,以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深入调查论证,新建具有技术先进性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初步建成能够再现工程环境的工程训练基地,使学生通过在工程环境中的实践训练,把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实践的观察和判断、建模和设计、仿真和制造的整个过程中。 (2)探索工程实训的新模式,逐步由单一实训型向生产实训型过渡,建设成为既面向学生又面向社会的教学、科研、生产、培训相结合的多功能、开放型训练中心,力争实现从校内实训基地到对外承揽业务的转变,从而实现和市场接轨,以产业带动专业。同时根据技术教育的特点和社会要求,争取成为我省的数控技术培训中心和技术等级证书考核中心。 (3)在建设校内工程训练中心的同时,我们进一步寻求企业支持,挖掘社会资源,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能够深入生产第一线,参观和参与生产过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工程实践环境,拟定进程如下: 年份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基地 进一步开发试实训室 调研 确定建设规划与建设方案 完成5个实训室及其配套的软件建设 完成3个实验室及其配套的软件建设 验项目 拓展业务范校内 改善基础实习设施,增加实习内 调研 建成数控加工中心和机加工实习基地 实现机加工中心的产学结合 围,产学结合 容 基地 进一步深化 校外 完成3-5个基 完成3-5个基地建设,扩大订单培养规 调研 完成1,2个基地建设 完成2,3个基地建设,实现订单培养 地建设,扩大基地 模 订单培养规模 (三)师资队伍的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要以“德才兼备、培养骨干、优化结构、提高素质”为指导思想。积极作好专业学术带头人及专业学术骨干的选拔与培养工作,在满足专业教学的基础上,使教师由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转变,由知识传授型向技术开发型转变,鼓励教师进修学习,改善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大力增强科研立项数量和水平,立足纵向课题,加强横向联系,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及参与意识;使教师既注重学历水平提高,又注重实践技能培养;既立足于课堂教学需要,又着眼于科技开发需求,同时在数控技术、自动控制等领域培养一批有一定影响的专家。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采取以下措施: 1(在现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继续引进人才,特别是生产一线中具有高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有较高学识 和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才。 2(加强学术梯队建设,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培养一批学术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课程带头人。 3(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组织教师大力开展应用技术研究、科技开发和科技服务为重点的科技工作。 4(通过各种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硕士研究生,给新分配来校教师制 定专业发展方向和五年的培养目标,指定导师,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科研活动、编写专业教材,承担科研工作,并安排到实验室、企业等单位和技术短期培训班进行实践锻炼,拟定进程如下: 年份 项目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高职比例 1% 3% 5, 10, 研究生比例 20% 30% 60% 70, 80, 研究生引进数量 1人 4人 3人 2人 3人 技术培训 2人次 3人次 3人次 3人次 (四)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按照“紧跟现代工程科技,加快教材内容更新,重点编写特色教材,反映工程特点,形成系列应用型教材”的原则,严把教材选用关,确保教材建设适应专业教学的需要,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教材全部采用选择21世纪规划教材和行业推荐教材,针对专业性较强的课程,组织教师编写一套能够反映应用型特色和课程整合的特色教材,把行业发展的新动向、新技术及时纳入教材内容,拟定进程如下: 教材类型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公开出版教材 1 2 2 2 校内自编教材 3 5 5 5 (五)精品课建设 按照企业岗位要求,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标准,结合任务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中心,改革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制定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为突破口,构建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平台,建设教学资源库。五年内完成开发4-6个包含课程核心内容的实践学习项目,与企业经理、专业核心课程骨干教师合作开发配套教学课件和助学软件。院级精品课达到3-5门,力争完成2-3门省级精品课建设任务,并逐渐辐射到其他专业。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年) 一、专业建设背景和基础 (一)社会和行业背景 随着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普及应用,社会各行业对网络技术人员的需求持续增加,如网络规划、网络实施及维护、网站建设、网站管理与运营、网络编程、网络硬件维修及软件维护、网站后台数据库设计与维护等人才,成为社会招聘的热点。几乎每个行业、每个企业均离不开网络,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十二五”期间,我国新兴信息产业“物联网”、“三网合一”等将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网络人才将供不应求。 据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企业对高技能水平的网络工程师、网站管理工程师、网络设备工程师及网络安全系统工程师的需求量平均每年增长高达71.2%。据信息产业部统计,全国党政机关、企业集团、金融机构等局域网整体应用系统建设将进入高增长期,年均增长将超过34%,而目前我国90%的企业网络工程师不具备系统的专业技能,存在信息安全隐患。传统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由于技能单一、专业知识更新速度滞后,已经面临被淘汰的危险。据国家信息产业部预测,今后5年,我国从事网络建设、网站应用及网络服务的新型网络人才需求将达到60-100万人,而现有符合新型网络人才要求的人还不足20万,新型网络人才需求量正在逐年增长。 (二)专业建设基础 1(师资力量 本专业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以教授、副教授为主要学科带头人,以青年硕士、讲师为新生力量的结构合理、能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团队。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5名,兼职教师3名,专职教师中教授1名,副教授3名,高级工程师1名,讲师5名。高级职称的比例为33%,双师型教师共10人,占专职教师的67%,具有硕士学位的7人,占专职教 师总数的47%。 2(教学条件 本专业拥有多媒体教室4个,用于理论和实践课程的课堂教学,2 个先进的校内实训基地,弱电工程实训室和网络互连实训室。其中弱电工程实训室主要功能包括:双绞线的认识,做水晶头、打模块、绑定配线架及网络测试;综合布线的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干线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布线标准及管线搭配;光纤的认识及光缆的测试;光纤的敷设、融接及对光纤连通性和衰减/损耗等的测试。网络互连实训室内有交换机、路由器,锐捷网络设备交换机柜和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能模拟企业建立园区网,可以进行系统集成、网络安全实验,能够满足目前的专业班级规模(50人),分组进行实验;各组内能独立并行开展实验,以使所有上课学生能够充分地动手操作,各组可以协同实验组设备进行实验,每台设备支持多人访问,实现“一人操作,多人观摩”的功能。 此外,本专业已与神州数码网络(北京)有限公司、河北网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等14家IT企业签订协议,实行了人才、技术及校外实训基地等多方面的合作。在学院领导重视和系部努力下,成立了青为网络公司,该公司负责校内各部门办公电脑的维护,各IT实训室电脑故障的处理、网络维护、网络安全处理等业务。校外实训基地和经济实体的建立为本专业的校外顶岗实习和就业创造了良好条件。这些实践教学条件为专业开展教学和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拥有本专业相关图书 2万余册,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提供学习和训练平台。 二、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 (一)人才培养目标 1.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熟悉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售前与售后技术支持、网络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网络及 安全管理 企业安全管理考核细则加油站安全管理机构环境和安全管理程序安全管理考核细则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管理 与维护、网络应用开发等技能,在企事业单位IT领域中从事网络组建、网络安全与管理、网络服务应用开发等方面工作,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面向网络构建工程师、网络管理工程师、网站设计管理工程师和网络技术支持工程师岗位。 2.人才培养素质要求 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标准可分为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素质结构三方面内容。 (1)知识结构要求 掌握计算机网络、网络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各种常见服务器的配置方法;熟练掌握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网络数据库的操作及网络编程语言的应用;掌握网页设计、美化及布局的技术;系统了解网络工程设计及实施的基本规范;掌握计算机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相关知识。 (2)能力结构要求 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及维护的能力;企业网站的设计、开发及制作能力;网络工程的设计及实施能力;网络系统集成的能力;计算机网络建设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3)素质结构要求 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集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会公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行为符合规范要求;具有良好的创新与竞争素质,善于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组织、团队协作素质;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人 文科学素养,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国家对各专业建设的要求,对本专业学生做出具体分析,在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职业岗位和人才需求,制订培养目标。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修订专业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实践环节等方面采取措施,体现先进性、科学性,与第二课堂、导师制、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管理制度等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 三、专业建设与专业改革目标 (一)形成一套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本专业建设主要核心内容,就必须在贯彻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制定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过去五年的建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已建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基本素质好、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有一定教研能力的双师队伍和一支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热爱教育事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比例为67%,今后,在学院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制度保障下,进一步建立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岗位人员定期交流制度,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顶岗实践、学习技术、积累经验,并建立健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兼职教师引进机制。在规划期内,努力实现中高级职称比例67%,双师型教师比例为100%,打造成一支结构优化、特色鲜明、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加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推进立体化教材的开发 按照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系统改革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专业课程体系,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重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建设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与实施平台,引入企业教学资源,完善课程实施保障条件。 教材建设将依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一套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立体化教材,并采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学习为本,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加强教学实验室和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创造条件使更多学生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建立产学研在教学上的合作机制,探讨如何推进科学研究和教学实验的结合。提高实训室开放率以及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比例,制定提高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水平的措施。 (五)完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1(教学督导检查考核制度 加大教学督导工作委员会的教学检查工作,开展教学工作评价检查。同时对人才培养要加强分类指导,重点加强对特殊专业人才的切实指导,规范管理,促进专业建设发展,提高人才质量。 2(设立专业设置论证制度 组织校外实训基地的专家进行现场考察,细致考核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教学计划及专业办学条件等方面是否满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是否开设相关专业。 3(建立校际对照评测制度 建立校际之间的成果对照测评,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向。使校际对照成为一种制度,建立起系统完善、体系完整、运行良好的人才培养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重视并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学评估工作。 (六)加强教学教改研究 1(进一步探索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模式,把“工”和“学”实际的联系起来。 2(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社会发展需要调整培养目标。 3(以基本素质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根据专业人才职业岗位( 群)所需知识能力结构,确定教学内容,规范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4(基础理论以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5(实践教学强调职业岗位实际工作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职业岗位操作技能的严格训练。 6(在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室建设、教材开发、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办学,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不同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课堂教学和真实职场环境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使毕业生岗位适应期缩短。 7(联系社会资源,以承接工程或工程外包的形式把实际项目带入教学课堂,把课堂教学搬到实际项目中去。 8(成立实体服务单位,由专业组长牵头,带领学生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计算机网络技术报务。 四、专业建设和专业改革具体目标与措施 (一)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改革 计划引进和培养相结合,每年引进 2-3名高水平(高级工程师或高级知名企业认证资格)人才,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与培训青年教师,每年送出不少于30%的教师参加企业实际岗位培训;邀请校外专业专家和兄弟院校专家共同探讨,研究和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开发教学资源,召开教学研讨会等。 (二)课程建设与改革 组成专业课程建设团队,建立与高水平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至少申请包括《网络设备》在内的两门院级精品课;所有专业核心课程建立与社会需求统一的技能考核体系;所有的专业核心课程建立健全题库建设和多媒 体资源库建设,包含图片、PPT、视频等。 (三)教材建设与改革 选择国家级重点教材及优秀获奖教材;编写并出版《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网络设备》、《服务器架设与管理》、《建站实务》四门专业核心教材。每门专业课程配备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包括整理的网络资源、视频资源、图片资源、技能库、试题库、优秀教材与参考书等。 (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建设移动通信实训室、软件项目开发实训室和电子商务实务实训室。与大唐电信、中兴、华为等通信设备制造商达成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把实训项目与企业实际结合,让实训条件更贴近社会需求。与河北网讯等企业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合作,更进一步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做到每个班级学生百分之百参加校外实训。 (五)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设与改革 学生必须满足所有课程合格、英语达标、计算机等级达标并获得一个以上专业要求的IT职业资格证书等4项硬指标,才能按期毕业。 (六)教学管理的建设与改革 专业教师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文件齐备,期末将教学文件按时归档。课堂教学严格按课程大纲、授课计划执行,课前认真备课,把握重点、难点、课堂概念讲授准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富有启发性,课后加强辅导和作业批改。 进一步加强督导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作用,对任课教师进行跟踪听课与督导,并结合院系、教务处提供的评价结果,对每位教师每学年的教学工作做出评价。 五、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以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依托,加强系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建设的支持,制定专业建设方案,研究专业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信息工程系主任担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计算机网络教研室专业课教师、合作企业高级工程师,企业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高级管理人员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 (二)经费保障 学院制定《精品专业建设专项管理制度》保障精品专业建设的资金需要。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多方筹措特色专业建设所需资金,包括合作企业捐赠等,确保各建设内容需要的资金能及时到位,保证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如期完成。 六、专业特色建设说明 (一)开设时间长,办学质量高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自2001年开始招生,已经招生12年,是我院历史比较悠久的专业。 (二)师资力量雄厚,教研能力强 锻炼了一支实践能力强、教学效果好、年轻的师资队伍,在学院组织的教案评比活动、课件评比活动、优秀课堂评比、说课活动中,李喆时老师获得说课评比一等奖,尚文卿老师获得二等奖,还有许多教师取得比较优秀的成绩,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强化实践教学与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构建了以能力为本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课堂实训、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和毕业实习等环节组成,形成使学生完成从模仿到应用到创新递进式培养模式。 (四)学生参加的职业资格认证社会认可度高,通过率高 IT行业市场认证种类繁多,选择了社会认可较好的华为网络助理工程师,CIW认证,网络设备调试员,神州数码网络工程师。 (五)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状况良好 本专业2009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6.7%,2010届毕业生就业率达89.6%,就业率逐年提高;根据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绝大多数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 (六)社会声誉好 本专业2010级学生在河北珠峰通信工程有限公司实习后,该企业的负责人说“你们随时来,我们随时要”。本专业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的综合实训受到了公司及客户的好评,反映该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职业素质较高。 工程造价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年) 一、专业建设背景和基础 (一)社会和行业背景 工程造价专业是为国家建筑行业培养工程管理人才的专业,其人才需求状况取决于建筑业发展的水平和趋势。近几年为了加快城镇化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我国基本建设投入不断增加,促进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 据河北省建筑业协会对全省108家会员建筑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统计,2009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总体增长,新签合同额966.44亿元,同比增长37.37%;建筑业完成总产值787.75亿元,同比增长30.59%;企业收入729.4亿元,同比增长30.27%;企业利润25.64亿元,同比增长37.70%;固定职工从业人数26.16万人,同比增加25.20%,其中技术人员4.92万人,同比增加15.76%。从建筑业整体运行情况来看,河北省建筑业企业生产和效益呈现同步增长态势。 (二)人才需求分析 1(在我国目前经济转型和快速发展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把加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工作,作为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先后颁布《人才规划纲要》和《教育规划纲要》,两个纲要都非常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并做出了重要部署。住房建设部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十大目标之一,把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着力加强。河北省委、省政府更是从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建设制造业强省的高度,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到战略层面,实施了“金蓝领”培训工程。党和各级政府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视,为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建筑业技能人才队伍的现状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我国建筑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历层次低、年龄偏大。二是特有工种技能人才总量偏少、分布不均、工种不全。新设备、新工艺还没有人能够操作。三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 3(河北省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全省建筑业市场的需求。据河北省统计局调查,2010年,全省资质以内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289个,从业人员128(6万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231.5亿元,比上年增长28%。从构成看,建筑工程产值2717亿元,增长27.2%;安装工程产值333.5亿元,增长26.6%,建筑工程产值占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4.1%。按照河北省建筑业目前的发展状况,人才需求将逐年增长。 二、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 (一)专业定位 1(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具有建筑工程概预算能力,具备较快适应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2)专业就业岗位 毕业生可在工程造价公司、咨询公司、建筑企业、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审计事务所以及政府部门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造价招标代理、建设项目投资和投资控制、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投标报价决策、合同管理、工程预决算、工程成本分析、工程咨询、工程监理等工作。 三、专业建设与专业改革目标 (一)专业建设基础 工程造价专业是学院重点专业,从2009开始招生,生源数量逐年增加。在社会各界的关怀和各级领导的支持 下,专业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和优势。 (1)校企合作基础良好 目前工程造价专业与5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安排学生实习实训、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聘请企业工程管理和技术人员担任顾问和兼职教师等方面,不断加深合作。通过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提升了专业的整体水平。 (2)具备“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目前,我院工程造价专业已建成一支结构合理、基本素质好、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有一定教研能力的双师队伍,一支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热爱教育事业的兼职教师队伍。未来将逐步建立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岗位人员定期交流制度,并建立健全工程造价专业兼职教师引进机制。 (二)加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推进立体化教材的开发 按照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系统改革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专业课程体系,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重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 教材建设将依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一套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立体化教材,并采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三)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目前本专业建有建筑工程试验室、工程测量实训室、公共机房等实训室,为工程造价专业校内的实践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另外本专业还与河北省地矿局、河北顺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数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可满足学生的专业生产实习。 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情况详见下表。 校内实验实习基地 实训室名称 主要设备 设备数量 负责人 建筑工程试验室(一) 万能试验机、压力试验机 6 马晓鹏 混凝土冻融试验机、混凝土磨 建筑工程试验室(二) 平机、汽油机混凝土钻孔取芯48 马晓鹏 机、水泥胶砂振实台等。 工程测量实训室 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 64 谢健 校外实验实习基地 专业 合作企业 备注 河北省地矿局 顶岗实习 河北顺安房地产有限公司 参观实习 工程造价 ××市双友土石方工程有限公司 参观实习 献县中昌公路仪器销售部 顶岗实习 ××长安区中昌试验仪器经销处 顶岗实习 (四)完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1(教学方面 加强和规范教学秩序,按照学院关于教学管理和学生日常管理的各项规定,强抓落实,保障教学工作有序进行。充分发挥院系两级教学督导组职能,加大考核和鉴定成绩管理力度,进一步完善教师业务考核、挂钩和配套制度与措施。落实教学资料的检查、听课制度。不定期进行教学资料检查,并加大期中检查力度。系主任每周增加听课次数,专业带头人每学期听遍每位教师的课,各位任课教师每学期相互听课不少于八次。引入社会评价机制,重视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等对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价。 2(学生方面 建立就业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对毕业生毕业后至少三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 在建设过程中注重改革创新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价体系,创新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与质量检查方案等,形成与建筑行业生产过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模式。建立注重过程管理、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实行师生“互控”,并完善教学信息反馈体系,不断完善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用人单位评价、行业评价等第三方评价制度。与毕业生用人单位积极合作,建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调查、监控制度,对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到3年内的就业状况、就业流向、能力与知识、课程有效性、满意度等指标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形成年度分析报告,以确保人才培养评价和监控的质量。 四、专业建设和专业改革具体目标与措施 (一)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改革 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师德教育,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将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教学团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实现“老、中、青”相结合、“传、帮、带”一体化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在原有教师团队的基础 上再培养专业带头人3名,骨干教师5名,以专业梯队建设为重点,构建数量充足、梯队合理、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课程建设与改革 以工程项目造价的确定过程为导向开发任务体系课程。组建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构成的课程体系开发团队?开展职业岗位(群)的职责、任务、工作过程调研和分析?确定职业岗位群专业方向?归纳专业技能教学模块?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情境(案例)。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确定过程如下: (1)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2)工程造价专业岗位需求(3)以岗位需求为基础,确定工作任务;(4)通过工作任务,开展案例教学。 从业资格证 企业岗位需求 收集、提炼 专业岗位方向 学期综合任务 确定二级工作任务 案例教学 图1: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以职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建构工程造价专业的学习领域,创造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学习情景;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开展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并将岗位技能课程内容与执业资格标准,以及施工员、预算员等岗位职责融入课程,保证学生在知识水平、专业技能、职业素质等方面达到岗位要求。 建设达到省级精品标准的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4门,特色实训课程2门,并建立完善专业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源。 (三)教材建设与改革 继续同企业开发校企合作教材。开发适合工学结合课程的教案、课件、题库等教学资源。根据专业培养和课程改革的需要,计划编写6-8部校企合作特色教材。专业课程和校企合作教材争取列入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和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 (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新建和扩建相结合,满足专项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模拟仿真训练等多层次需要的校内实训室建设。包括建筑工程试验室的扩建,工程测量实训室的扩建等。新建满足工程造价专业必须的工程算量实训室,配备行业企业广为应用的配套软件,用于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工程计量的能力。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在合作对象的选择上是依托已有的5个校外实训基地,拓展6个校外实训基地。 (1)与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引入行业标准,共同构建专业技能学习模块及课程标准。 (2)调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技术人员的层次、结构、岗位分布情况,企业对岗位能力要求的内容、深 度和广度,作为人才培养模式、学习领域设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依据。 (3)建立企业专业委员会,定期到学院进行专项讲座、讨论等,加深教师与企业工作人员的联系,搭建沟通渠道,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奠定基础。 (4)充分利用合作企业在建工程项目,使教学进程伴随施工过程开展,使施工现场成为第二课堂,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5)制定有效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包括制定校内指导教师顶岗实习工作条例及管理办法,与企业共同制定顶岗实习学生管理细则、企业指导教师管理办法,编制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技术指导书等。 (五)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设与改革 根据工程造价专业现有明确的职业岗位指向和职业能力要求,结合我院办学定位和学生实际,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每年修订一次;课程教学计划齐全,每门课程都有完整教学计划;教学手段先进,90%以上教师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教学方法合理,85%教师可应用项目载体、任务驱动方法教学;教学监控与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在建设过程中注重改革创新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价体系,创新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与质量检查方案等,形成与建筑行业生产过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模式。建立注重过程管理、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 (六)教学管理的建设与改革 教学管理的建设主要配合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企业的校企合作部分的管理应特别加强。应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建立校外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制度与实时监控系统,构建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新型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模式。建立由学校、企业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制订教学质量评价制度、顶岗实习成果评 价制度等。 重视顶岗实习前的教育和学习。结合实习生的工作岗位特点,顶岗实习前对学生进行目的,责任、义务和权利,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帮助学生完成由单一学生角色向学生加员工双重身份的转变,提高学生对企业和岗位的认识和适应能力。强调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必须接受企业与学校的双重管理,要求学生学习相关企业管理制度及劳动法有关知识等。 建立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制定兼职教师聘请与管理办法,明确承担各类教学任务的薪酬标准,为校企合作提供制度保证。 构建教学平台及资源库的使用制度、维护制度等,以保证其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公平性、共享性;制定定期更新资源、补充资源的规定,保障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的可持续使用性等。 五、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由院长亲自带队,教务处牵头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专业规划和建设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力、决策力、执行力、创造力,促使专业教师同心同德,积极投身到专业建设中来。专业建设方案由各系主任、专业带头人及工程造价团队教师和企业合作人员共同策划和实施,提供专业能力组织保障。 (二)经费保障 学院董事会对学院的建设发展全力支持,按专业建设发展规划进行费用的审批,保证特色专业建设能够顺利发展。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年) 一、专业建设背景和基础 (一)社会和行业背景 1(行业发展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财会工作已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府扶持推动多种形式的经济实体不断涌现,对不同层次的会计从业人员的需求日益增长。《河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在加强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任务中,也对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优秀高层次会计人才提出了明确要求。据统计我国目前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不太高,而会计人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还应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所以会计教育任重而道远。 2(职业岗位人才需求分析 京津冀地区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通过对企业的调研,我们了解到不同规模的企业对招聘会计人员的要求各不相同,大中型企业对学历的要求多为专、本科以上,而小型民营、外资、农村企业急需专科、中等会计人才。 (1)人才去向 学生毕业后可去政府部门、金融部门、工业企业、会计公司、非盈利性组织、医院、社团、保险业、私人企业、各类学校、学院自营企业等处,特别是城镇非国有企业、乡镇企业及村办企业、私营及个体企业从事会计、审计、财务管理、计算机操作等工作。 (2)专业面向的岗位 会计核算岗位、出纳员岗位、财务经理助理岗位、统计岗位、企业纳税员以及会计代理和税务代理人员岗位、收银员岗位、采购核算岗位、销售核算岗位、财产物资核算和往来核算等岗位。 (二)专业建设基础 1(师资力量 学院在会计电算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发展、实训室建设等方面始终给予政策和资金上扶持。会计电算化专业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现以教授、副教授为主要学科带头人,以青年硕士、讲师为新生力量的优质教师队伍。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5名,兼职教师2名。专职教师中教授 2名,高级职称的比例为 13%,双师型教师共12人,占专职教师的80%,具有硕士学位的为4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27%。总体而言,本专业的师资力量雄厚,师资队伍机构较为合理,绝大部分教师都有企业培训和实践经历,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及提高实践能力提供有力的保障。教学团队中10余人被评为校级优秀(模范)教师,5人在教学质量年活动中荣获奖项,“基础会计团队”和“工业企业业务实战团队”获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2(教学条件 本专业拥有先进的会计电算化(用友软件操作平台)、会计手工综合实训室、ERP沙盘实训室等5 个实训操作平台,用于《小规模纳税人业务实战》、《基础会计及实训》、《一般纳税人业务实战》等课程的学习。同时,本专业全部采用现代化授课方式,课程均安排在多媒体教室完成理论和实践课程的课堂教学。此外,为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院又在2008年成立“××浚达财务咨询有限公司”,使更多的师生有机会参与企业业务实践和社会真实项目,提高了师生的实践能力,积累了管理的经验。会计电算化专业以浚达财务公司为窗口,加强与外界单位的联系。在原有校外实训基地××中瑞司法会计鉴定中心、天勤会计师事务所、××有源会计师事务所、河北福隆进出口有限公司等近20家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新建立河北海德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河北顺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众旺彩印有限公司、××市安源物流有限公司等近12家校外实训基地,实现了与会计工作的零距离对接。 丰富教学资源支撑着专业建设。学院拥有会计电算化专业图书 12000 余册,本专业自建图书资料2000余册。此外,还成立了读书兴趣小组、会计专业兴趣小组等多个学生课外活动社团,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提供学习和训练平台。 二、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 (一)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会计岗位能力要求及学院发展定位,学院把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既掌握会计理论和实际技能,又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具备较强会计核算、财务分析和会计软件运用能力及企业审计能力;面向会计岗位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认真剖析会计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以会计电算化专业领域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技能标准为依据,确定学习领域的学习任务,依据学习任务和会计工作岗位群的特点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并融合职业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证)进行教学,实现岗证一体,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专业建设与专业改革目标 (一)形成一套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巩固和完善特色鲜明的“岗位主导、任务贯穿”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在掌握必要的会计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前提下,突出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实现专业培养方案先进,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合理,教学理念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为目标的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会计电算化专业将贯彻创特色、创品牌的战略思想,遵循“壮大队伍、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强化实践、注重师德、提升水平”的原则,通过培养、引进、外聘高层次人才等途径,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科、专业团队建设为核心,力争在未来5年内“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5%以上,教授、副教授的比重占到40%以上,硕士学位以上比例达到80%,真正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三)加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推进立体化教材的开发 按照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系统改革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专业课程体系,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重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建设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与实施平台,引入企业教学资源,完善课程实施保障条件。 本专业目前与××浚达财务咨询公司合作开发了多套实训教材,自编教材使用覆盖率达到了85%以上,下一步教材建设将依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6套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立体化教材,并采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四)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改善学院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按照“高起点规划,分时期建设”的工作思路,多渠道、多形式筹措建设资金,积极探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并多与企业单位合作,计划新建税务处理中心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两大校内实训室;不断优化校外实训基地,保证实训基地的数量,到2015年建成45家校外实训基础,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 最大限度满足实践教学需要,把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功能齐全、设施完善、设备先进,管理规范,融实践教学、社会培训、技能鉴定于一身的,具有省内同类院校会计专业示范意义的实训基地。 (五)完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教学的全过程为对象,以教育产出质量为标准。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是根据社会需要、教师教学工作特点、人才培养标准和特定教学对象等因素来进行的。要不断结合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际,更全面、更准确、更合理地评价教师教学的各项工作。 (六)加强教学教改研究和为社会、行业服务 不断深化教科研工作,借助产学研平台,通过学院专题立项,社会调研,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断完善,在教改的基础上推动专业教学特色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根据教改研究不断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广泛推广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依托本专业师资和实验实训条件资源,面向社会企事业单位,开发相关的培训项目,开展教师之间、教师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活动。积极面向社会、企业的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等服务项目,努力将本专业打造成为社会服务能力强的特色专业。 四、专业建设和专业改革具体目标与措施 (一)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改革 1(师资队伍建设与改革目标 “有重点培养、高规格引进、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从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入手;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使之成为具有高素质、高标准、高要求的专业教学团队。 2(师资队伍建设与改革具体措施 (1)专业带头人 通过参加职业教育理论培训及教学实践,到知名高校访学、进修,到企业挂职锻炼等途径,培养2-3名专业理 论功底深、实践操作水平高、知识更新速度快、组织协调能力强,把握会计发展的前沿,能够负责研究会计专业建设方向,确定专业特色,制订专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专业建设方案,提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意见,具备较高的专业教学改革能力的专业带头人。 (2)骨干教师 通过到高校进修、到企业或业务对口的工作岗位锻炼、参加“双师”培训等培养途径,每年培养具有会计专业扎实的理论基础,把握专业某一核心课程的发展动态和前沿理论,并具有该学科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该学科的实践教学,具有乐于教学、甘于奉献的精神,能协助专业带头人做好会计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组织相关项目培训的会计专业骨干教师。 (3)双师素质教师 通过学院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现有专业课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职业资格培训,社会资格考试,到企业顶岗挂职锻炼。两年内再培养2-5名双师型教师,使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5%以上。 (4)兼职教师 积极开拓多种渠道,有目的地从财政、审计、税务、金融和高等院校等部门或单位再聘请6名在本地区有一定知名度、且具备一定专业理论基础、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审计师、企业总会计师等作为学院兼职教师。主要承担实践教学指导,参与教学改革、课程研发、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研究等工作。 (二)课程建设与改革 1(课程建设与改革目标 按照“就业导向、能力本位、需求目标”构建一套完备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素质教育课 程体系,兼顾专科学历教育知识与职业资格能力,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全面落实实践教学课程化,考证课程计划,考核方式多样化。开发以任务为中心的项目课程体系,五年内完成2-3门优质核心精品课程建设;建成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层次岗位人才培养教学资源库。 2(课程建设与改革具体措施 (1)按照会计职业岗位要求,构建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会计行动领域,归纳总结学习领域,确立核心课程教学标准,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2)坚持理论够用,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大幅度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实践教学的比例不低于专业总课时的40%。 (3)联合企业加强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建设。专业课程体系还需不断调整和完善,特别是一些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切实要适应高职高专的特色。为了促进专业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以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的建设作为突破口,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再建2-3门精品课程,将会计电算化专业建成特色鲜明的院级精品专业。 会计电算化专业精品课程建设规划表 序号 课程名称 建设时间 1 《财务会计二》 2013年 2 《小规模纳税人业务实战》 2014年 3 《行业会计比较》 2014年 (4)打破专业壁垒,设置柔性课程学分,让学生有更大的空间,根据自我发展的需要,跨专业选修课程,拓展视野。做到每门学科在章节完后有分项实训内容,在整个学科授完后又有综合实训。 (三)教材建设与改革 1(教材建设目标 组织教师修订编写目前已有的6-7本教材,以新会计准则为依据,以“任务化、项目化”为体现形式,能够体现本专业改革成果的主干科目校本教材,形成理论教材与实践教材相配套的、载体多元、内容充实、与时俱进的教材体系。并完成6-7门项目任务化课程配套建设,完善题库及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 2(教材建设措施 利用较短的时间依据“任务化、项目化”模式,修订完成理论类教材《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经济法》、《统计学》、《财务管理》等课程的项目型教材。理论课程教材的编写,要综合考虑学生学情、教学现状、任务设置,适应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需求。 在加强教材建设的同时,组织骨干教师选购专业工具书、专业理论图书、文献、核心期刊与专业特色期刊、精选优秀会计论文集、专业相关报纸、国家、地区及行业法律法规、科技发展动态和政策管理信息、标准文摘或全文等专业图书及电子数据资料,使会计专业拥有齐全先进、国内一流的专业参考资料。 (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1(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目标 进一步完善校内会计手工综合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ERP沙盘实训室的建设,完善实训室的数量及功能,新建税务处理中心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不断优化校外实训基地,保证实训基地的数量,到2015年建成45家校外实训基础,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践需要。 同时,专业负责人主要在专业实训项目的科学设计、实训指导教师的配备、实训室全面开放、实训指导书(4门课程)编写、学生探究创新、技能竞赛等方面下功夫。 实训指导书编写计划 序号 课程名称 编写时间 1 《小规模纳税人业务实战》 2013年 2 《一般纳税人业务实战》 2013年 3 《出纳岗位实训》 2014年 4 《工业企业综合演练》 2014年 2(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具体措施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2012—2013年完善已有的校内实训室,新建模拟纳税大厅、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完善升级财务软件。 2014—2015年加强实训基地硬件更新建设,强化实践育人,通过同步实训、仿真综合实训、职场环境实操、顶岗实习四个过程层层递进,建设“四位一体化”的实训基地,使理论学习与工作能力培养融会贯通,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之间的“四合作”,即“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创新产学结合育人模式。在巩固现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采取措施进一步扩大合作企业的数量,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及实习组织管理工作,在2013年建立30家校外实习基地,2015年达到45家。同时,结合实际探讨新的实践教学途径,以满足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需要。 (3)组织专业人员,负责完善细化专业实训项目的科学设计、实训指导书和实训教材的编写,并积极组织学生探究创新、技能竞赛,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 (五)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设与改革 1(人才培养质量目标 会计电算化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人文、科学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专业学科基础扎实,具有自我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流人才。校企共同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过程,建立教学标准,组建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构成的过程管理、考核评价机构,共同负责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建立包括项目实训卡、岗位工作记录、自我鉴定、过程控制记录等内容组成的管理档案。通过以上管理机制,规范管理,保障工作与学习的有机结合。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体措施 (1)探索评教主体多元化,以学生为主,同行为辅,兼顾领导和企业专家,以培养发展教师业务素质为目标的教学评价模式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式,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对毕业生毕业后三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 (2)改革学习考核模式,探索以考核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水平为主,兼顾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平时的形成性考核与期末的总结性、鉴定性考试并重的,考核方式多样、考核主体多元的课程教学评价模式。 (六)教学管理的建设与改革 1(教学管理目标 通过相关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建设,全面构建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终身发展的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 2(加强教学管理具体措施 (1)创新专业管理制度 一是按照学院统筹、系部建设、项目负责的建设思路,完善专业管理办法;二是建立健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利用网络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全面推行信息化管理;三是建立课程的准入和退出管理办法,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2)优化专业动态管理运行机制 一是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建立学院与企业、专职与兼职教师共同参与的顶岗实习跟踪监控机制。 二是关注毕业生群体与个体职业发展状况,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学机制,提高毕业质量。 三是采取有力的教学监控措施,促进教学问题的解决,建立以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社会、家庭全员参与的监控制度。 五、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学院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项目实施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成立由主管教学副院长、行业企业专家、教务处处长及相关部门成员组成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实施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学副院长为组长,教务处处长、教务、财务及系主任为主要成员,统筹规划和组织专业项目建设。 (二)经费保障 学院将会计电算化专业列为重点建设专业,按时拨付专业建设经费。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严格实施专款专用制度,加强对专业建设各项教学资源的成本核算,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的严肃性和合理性,使资金的使用发挥最大效益。 六、专业特色建设说明 (一)专业开设时间长,积淀深厚 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自2001年统招至今,积累了丰富的专业教学经验,培养了大量的会计人才,绝大部分毕业生已成为河北各行各业财务工作的中坚力量,为河北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近几年来,该专业在招生人数和新生报到率等方面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 (二)具有“双师”优势的专业教学团队 “双师型”教师达到专业课教师总数的50%以上,该专业基本形成一支师德优良,专业知识深厚,有一定行业背景,实践工作经验较丰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构建具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 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和“立足行业、服务企业”的办学定位,不断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努力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体现职业岗位要求与专业培养方案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式,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主线,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努力构建能体现岗位技能要求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工学结合密切,并把各行业会计融入课程体系,开拓学生的就业之路。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现已形成 “课岗证融合、教学做合一,技能逐级提高”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较高 根据本专业近三届毕业生参加全区或全国统考科目考试通过率和用人单位反馈的意见以及学院对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的情况看,用人单位对本专业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是认可和肯定的。 1(本专业近三届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为93%,工作一年后专业对口率达到60,以上。 2(根据用人单位信息反馈以及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情况,学生的职业道德及综合能力普遍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年) 一、专业建设背景和基础 (一)社会和行业背景 近年来,室内设计行业发展迅速,室内设计师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职业,被媒体誉为“金色灰领职业”之一。随着房地产经济的持续走旺和装饰行业的快速发展,室内设计人才需求旺盛,室内设计师就业前景看好。国家对装饰行业的管理规范化,对接受过专业训练的装修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相当大的社会需求量。从全国来看,装饰行业群体数量庞大,但总体素质还需不断提高,受过系统专业训练的室内设计人才正好能适应装修从业人员专业化的行业发展要求。我院室内设计专业培养具有行业社会背景的设计人才,符合社会大环境对装修人才需求的现实。 (二)专业建设基础 1(师资力量 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建于2006年,并于当年开始招收三年制高职学生。创办5年来,累计招生近千人,目前在校生人数为三百多人。该专业拥有专业基础深厚的教师队伍,许多教师在设计理论及设计教学方面都有较深入的研究,并在全国多家专业刊物上发表过文章。多年来,建立了适应室内设计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教师实践经验丰富,许多教师都主持或参与过较大型的室内装饰与装修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如:××赵陵铺警务系统项目——楼体建模工作、××北国超市快餐厅设计与施工、××元氏县××学院分院校园规划图设计、××浪漫情缘婚纱影楼设计与施工、××江南春城别墅设计、佳泽物业有限公司多功能厅设计与施工、闻喜小区居室设计等。 2(教学条件 专业有多媒体教室 12个,用于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教学。校内实训基地一个,能完成学期综合任务的所有二级工 作任务,可以导入真实的工作项目、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和职业素养。校外实训基地有四个,均为××地区中小型装饰公司,可以满足每次50人的顶岗实习,这些实践教学条件为专业开展教学和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室内设计原理运用、施工图的设计与制作、室内装饰设计方案、效果图设计制作、装饰工程报价、装饰材料配置及实施管理等方面能力,能够较快适应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以任务带动教学,用实际的工作项目作为教学任务,结合任务所支撑课程进行教学,学生独立或成组进行训练,通过二级工作任务对应的课程单元学习完成基本的单元任务,再在单元任务的学习上完成综合任务的设计和制作,从而提高职业能力。体现实践教学内容和学生能力培养的“双基地”条件建设与实践教学体系,即以专业为平台,通过校企合作,按工学结合的要求,建立起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相适应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有紧密型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三、专业建设与专业改革目标 (一)形成一套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本专业建设主要核心内容,要制定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就必须贯彻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立足于××市,服务河北,力争将本专业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在国内领先的专业。 (二)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过去五年的建设,学院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已建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基本素质好、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有一定教研能力的双师队伍和一支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热爱教育事业的兼职教师队伍。 1(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 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水平,适应“工作室化”教学模式要求的教学团队。采取自我培养和社会聘用相结合,为本专业配备2名专业带头人,培养和选拔若干优秀拔尖人才组成骨干教师3名,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100%;大力提高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能力,加强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力度。 2(“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职教师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每年不少于1个月,进一步完善双师结构。 提高专业整体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包括安排教师参与技术性培训,鼓励教师参与市场实践,鼓励教师进行科研活动,鼓励教师完成更高层次的专业学历教育。在全面提高教师综合专业素质的同时,通过完善教学团队建设,使教师较长期地负责某些课程,形成专业侧重点。 (三)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加强学院与校外实训基地合作,走出去、请进来,建立产教结合的室内设计与装饰工作室。把高职课程体系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结合,推行“双证书”制度。与时俱进、不断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模式改革,保障人才培养有效运行。 1(建立室内设计技术工作室,把行业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行业专家、专业教育专家引入校园,并建立工作室。 2(企业公司进入工作室,鼓励专业教师自主办设计公司、或选择行业的优秀企业公司进入校园。 3(学生到企业公司给设计师(企业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做助理,与建筑装饰装修企业合作,从学校中选拔优秀学生到公司顶岗,给设计师或企业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当助手。 4(在推进校企对接过程中,学校共享了公司的设备、人才、管理和文化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训场所和高水平的实习指导“师傅”。在整个学习实践过程中,能“以终为始”,缺什么,学什么。形成“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岗位标准与综合职业能力标准并举的质量目标结构体系,把高职课程体系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四)完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要进一步扩大与行业企业合作的力度,与企业共同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探索“校企共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教学评价要重视过程监控、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与行业企业共同探索人才培养的过程管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与企业共同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工作 每个单元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结束后,请行业、企业专家来点评,有些实际工程项目可以由客户评价,以此促进校企双方共同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目标及评价体系。 2(做好毕业生的跟踪调研 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与合作企业共同建立室内设计专业群的毕业生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实施毕业生质量调查制度。 3(创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每门课程的评分是固定的,但有很多课程不是单独完成作业的,而是叠加于设计课作业之中完成的。由于将课程打包,很多课程都是捆绑于主干课程之上的,它们被叠加在一起总体打分,然后再归入相对应的各门课程。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考核之中,完善双证书认证体系。 四、专业建设和专业改革具体目标与措施 (一)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改革 为了强化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建立重在职业教育理论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师资培训系统,通过岗前培训、资格证书培训、下企业学习等制度进行培训,本专业具备从事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能力和企业实践经验两方面素质的教师数超过60%。 (二)课程建设与改革 1(课程建设与改革目标 课程综合细分,进行更有目标性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把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进行分析,并按专业特点进行整合。 从学生毕业出口反推学生所需的课程,根据社会上行业公司的设计师与相关职业岗位的综合要求来安排课程,注意以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使之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并注重人文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建立以职业或技术岗位群所需要理论知识和技能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突出技术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 2(课程建设与改革具体措施 本专业在课程结构方面,设计了三大教学模块和五个学期任务,这三大教学模块分别是: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设计课。课程结构合理、科学。这五个学期任务是:第一学期的室内设计方向美术基础训练、第二学期居室设计、第三学期别墅设计、第四学期酒店设计、第五学期项目综合训练。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设 本专业自开办以来,一直在努力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目前,正在积极实施“任务教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学生参与过的项目 序号 项目作品名称 参与者 负责人 ××赵陵铺警务系统项目 09环艺2班 1 *** ——楼体建模工作 09环艺4班 2 ××北国超市快餐厅设计与施工 08环艺1班 *** ××元氏县××学院分院 3 08环艺2班 *** 校园规划图设计 4 ××浪漫情缘婚纱影楼设计与施工 09环艺1班 *** 5 ××江南春城别墅设计 08环艺1班 *** 09环艺1、 6 佳泽物业有限公司多功能厅设计与施工 ***、** 2、3、4班 “项目带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可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运用实际案例辅助理论教学;第二种方式是 运用案例组织理论教学;现场教学、模拟操作和部分课程以“任务驱动”为教学改革主线;实行启发式教学,课程教学中能够体现学生为主体,采用情境化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让学生积极思考,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主体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中心;积极推广多媒体教学。 (四)建设教学团队 1(组建教学团队 组建一支适应每个学期综合任务教学、生产、技术服务需要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式教学团队(行业专家、企业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本院专业教师),构建结构梯次合理的教师团队。 2(建立符合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 室内设计属艺术设计的教学体系范畴,需充分认识到艺术设计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教”,重点是启发、引导学生的“学”,尝试着建立一种符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工作室制教学”新模式。 在加强与企业联合办学的基础上,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体制,将实际项目带入工作室,力争实现项目制教学模式。 (1)专业基础课教学(教室、画室) 艺术学教育注重训练学生的再现塑造能力,而设计教育更加倾向于学生思维模式的训练,两者要求学生对形象刻画到什么深度、对物体的认知达到什么程度有着很大的差别。 (2)专业课教学(实训室) 专业设计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重视设计过程,引导学习任务能力训练。通过学期综合任务,分解成若干个二级工作任务,形成若干个工作能力。把真实项目导入到这些任务中,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从而培养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 (五)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建设一个较为完善的共享型室内装饰设计专业设计图库(100套)。其中包括室内居住环境、办公环境、商业 环境的经典设计案例,家具、陈设艺术品等图例以及装饰材料等500G以上的电子图库。
本文档为【高职高专:(江苏)【南通职业大学】-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1573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6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01
浏览量: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