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word格式]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皖籍新闻纪录电影人

[word格式]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皖籍新闻纪录电影人

举报
开通vip

[word格式]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皖籍新闻纪录电影人[word格式]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皖籍新闻纪录电影人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皖籍新闻纪录电影人 马 起 来 2008年春节前,合肥下了一场 大雪.远在北京中央新闻纪录电影 制片厂(简称新影)的一位安徽籍 老乡打来电话.关心我身体健康, 还带来了另一位老乡,新影着名编 导王映东去世的消息,令人悲切, 引发此文. 江淮儿女在新影的摄影师,编 导曾有一批人,有抗战时期延安电 影团的,解放战争时期东北电影制 片厂的,新中国成立前后北京电影 制片厂和1953年新影成立后进厂的. 他们为新中国新闻电...

[word格式]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皖籍新闻纪录电影人
[word格式]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皖籍新闻纪录电影人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皖籍新闻纪录电影人 马 起 来 2008年春节前,合肥下了一场 大雪.远在北京中央新闻纪录电影 制片厂(简称新影)的一位安徽籍 老乡打来电话.关心我身体健康, 还带来了另一位老乡,新影着名编 导王映东去世的消息,令人悲切, 引发此文. 江淮儿女在新影的摄影师,编 导曾有一批人,有抗战时期延安电 影团的,解放战争时期东北电影制 片厂的,新中国成立前后北京电影 制片厂和1953年新影成立后进厂的. 他们为新中国新闻电影事业的创建 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出 了历史性的贡献.下面简单记述其 中几位的经历与业绩. 电影事业家钱筱璋 钱筱璋,芜湖市人,1918年生. 历任新影副厂长,厂长兼党委书记 和文化部电影局副局长. 钱筱璋家境贫寒,自幼远离家 乡到上海当学徒.1933年进入明星 影片公司,在堂兄阿英(钱杏邮) 的亲切关怀下,阅读进步书籍并投 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电影运动. 1933年担任沈西苓编导的影片《船 皖籍新闻纪录电影人 1946年4月钱筱璋(左 二)化装准备进入长春 接收满州映画协会 家女》的剪辑工作.此后相继剪辑了《生死同心》,《清明时 节》,《马路天使》,《十字街头》等多部故事片. 抗战爆发后,钱筱璋在武汉进入中国电影制片厂,投入抗战 电影的摄制工作,先后剪辑了《抗战特辑》,《电影新闻》,《抗 战号外》等新闻片.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后, 钱筱璋来到重庆,和周恩来在同一个党小组参加组织生活,后由 周恩来安排去了延安,在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即延安电影 团)任秘书兼剪辑编辑工作.在无电,缺水,少材料的条件下, 克服困难,坚持在窑洞洗印,编辑了《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 (即《南泥湾》)等纪录片. 抗战胜利后,钱筱璋奉命率领一部分人奔赴长春接收满州映 画协会(简称满映),这是一座很大的电影制片机构.寒冬腊月, 他们爬山涉水,冲破封锁,行军三个星期后抵达长春外围,经过 化装潜入市内,在地下党组织帮助下,很快将满映电影器材装满 11节火车箱运往黑龙江.并于1946年1O月1日在兴山(今黑龙江 省鹤岗市)建立东北电影制片厂(简称东影),钱筱璋任新闻组 组长.在东影,他一边从事影片编导,一边培养干部,一边安排 123 组织摄制工作.主持拍摄并编辑了影片《民主东北》,还编辑了 《民主联军中的一天》,《活捉谢文东》,《夏季攻势简报》,《伟 大的贡献》,《东北三年解放战争》等许多新闻片与纪录片. 1948年他又派出一批摄影队进关,摄制了《淮海战役》,《平津 战役》,《百万雄师下江南》等大型纪录片.解放战争中的一系 列影片,可以说都是他总策划,总导演的. 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l949年初,钱筱璋率东影新闻片 的编辑,摄影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任新闻处处长,又编辑了纪 录片《打击侵略者》.1953年新影建立,钱筱璋历任副厂长,厂 长兼党委书记.1975年曾任文化部电影局副局长.钱筱璋同志是 新中国新闻纪录电影的创始人和最早的领导人之一,为新中国新 闻电影事业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豢从延安窑洞到天安门城楼的吴本立 吴本立.新影着名摄影师,编导.作为一名新闻电影记者, 他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身背枪弹,手捧摄影机,跟随部 队,冲锋在前,在华北战场,东北战场,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以及和平建设时期,摄制了大量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纪录片.经验 丰富,技术精湛,德高望重,令人敬仰. 吴本立是怀宁县人,生于1919年,比钱筱璋小一岁,早于钱 筱璋3年进入延安电影团,人称”窑洞电影制片厂”的主要成员. 他出生在一个小集镇,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毕业后曾在汉口,南京当学徒和工 人.1935年进南京中央电影摄影场作练习生,后任摄影助理. 1938年奔赴延安,先后在抗日军政大学,晋察冀华北联合大学学 习.1939年调入延安电影团摄影队,拍摄过许多延安照片资料, 都是在窑洞里冲洗制作的.延安电影团在困难的条件下,利用仅 有的一点胶片纪录下一些难得的中国共产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 1949年10月1日,吴 本立等在天安门城楼 拍摄《开国大典》 家和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形象,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这其中, 吴本立功不可没.1941年吴本立加人中国共产党.1944年至 1946年间,延安电影团曾举办过两期电影技术 培训 焊锡培训资料ppt免费下载焊接培训教程 ppt 下载特设培训下载班长管理培训下载培训时间表下载 班,吴本立 担任摄影课教师并带领学生出外实习,拍摄电影素材,手把手 地培养了一批电影人才. 日本投降的第二年,吴本立进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摄影师, 参加解放战争的摄影工作.先后参与拍摄了《民主东北》,《东 北民主联军军营中的一天》,《建设简报》,《富饶的东北》, 《解放东北最后战役》等影片.在解放战争时期,”打倒蒋介 石.建立新中国”是主要任务,因此新闻纪录电影当时以随军 拍摄方式进行军事报道.吴本立是1948年东影第一批奉派进关 的摄影师之一.在淮海战场上,他跟随战士们一起,冒着敌人 的炮火.不顾危险和疲劳进行拍摄,最后将国民党将领杜聿明, 黄维的形象以及许多战利品的影像.都留在了胶片上.可以说 《淮海战役》每一寸胶片无不渗透着他辛苦的汗水.接着,吴本 立作为摄影总领队拍摄了《百万雄师下江南》.1949年l0月1日, 他又登上天安门拍摄《开国大典》. 吴本立的作品,从不同侧面纪录了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历 史.其中多部影片荣获国家和国际奖项.《百万雄师下江南》 1950年获第五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荣誉奖和文化部优秀影片 奖,并获个人一等奖;1949年参加拍摄的彩色纪录片《中国人民 的胜利》,获斯大林奖金;1950年执导拍摄的长纪录片《中国民 族大团结》,获第六届卡罗维利发国际电影节报道奖.在和平建设 时期,吴本立又拍摄了30多部纪录片.”文革”后,调到北京科学教 育电影制片厂任副厂长. ,It战扬上的坶影师大学里的教授鲁明 延安电影团培养出的一批新闻电影摄影师,是战场上一支勇 敢不怕牺牲的队伍.他们一手握枪,一手提摄影机,与人民解放 军一同行军,打仗,战场上抢拍镜头,经历着生与死的考验,鲁 明就是其中的一员. 鲁明,新影摄影师.安庆市人,1926年生.1938年在陕甘宁 边区安吴堡青训班学习,后人延安青年艺术剧院工作.1945年进 延安电影团学习摄影,得到摄影家吴印咸的传授和吴本立带同实 1957年.鲁明 在北京电影学 院任教时,率 学生到京郊实 习,是电影团培训的第二期学员.日本投降后.中共中央号召全 党向新的革命里程进军,电影团大部分人开始向东北进发,鲁明 到了东北电影制片厂担任新闻摄影,之后参加拍摄了许多反映东 北战场,农村土改的纪录片.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新闻摄影师的任务仍是 跟随人民解放军进行拍摄工作,纪录解放全中国的宏伟业绩.鲁 明随第一野战军去西北战场,在前线拍摄了人民战争胜利的许多 珍贵镜头.《红旗漫卷西风》大型长纪录片是他的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作. 《红旗漫卷西风》影片纪录的是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在西 北战场与进攻解放区的国民党部队作战,解放大西北的战斗历 程.鲁明出发前,北影新闻处处长钱筱璋找他谈话,交代任务 说.这次去西北希望素材拍得多一些,好一些,一些重要战役尽 量不要漏掉.还叮嘱:”既要勇敢不怕牺牲,又要注意安全.一 定努力完成任务.”鲁明由北平出发11天后到达延安,心情激动: “三年前我们告别延安去了东北.三年后又回来了!” 很快,宣传部领导接见了鲁明,并向他介绍情况,眼下任务 是赶往黄河渡口,拍摄大军过河场面.然后赶赴已经解放的西 安,拍摄一野总部.一天,司令员兼政委的彭德怀,站在挂满军 事地图的墙壁前,向一野所属各兵团的首长下达作战命令时,看 到鲁明正在拍他,他摘下花镜,向前走了两步,严肃而又诚恳地 说:”上级派你们来拍电影,我们欢迎.但是,一定要到基层去,到战 斗的第一线去,多拍战士,他们是真正的英雄.少拍我们.” 1953年鲁明由北影调入新影,参加拍摄《一九五三年国庆》 与《第一届全军八一运动会》,并担任总摄影.1954年调到北京 电影学院当老师,党委副书记.20年里他培养了大批电影人才. 1974年鲁明任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厂长,拍摄编导了介绍中 国古代文化的科教片20余部. 127 零激流勇进的范厚勤 范厚勤,新影摄影师,编导.1921年生,合肥市人.早年曾 在南京金陵大学仪器厂当学徒,后在中央电影摄影场学摄影,任 摄影助理.抗战结束后进入上海中电二场,一场任摄影师,参与 拍摄多部故事片和一些有关社会,农村的新闻片.1948年l1月徐 蚌会战(淮海战役),国民党的宣传部派范厚勤作为随军记者拍 摄国民党部队战场情况的纪录片.范厚勤高兴地接受任务,因为 他早有心投奔共产党.这是个机会.终于12月15日他在宿县双堆 集当了”俘虏”,随即把他早有准备的一份厚礼——拍摄国民党 残兵败将的影像素材,献给了人民解放军.在这里正好遇到我方 拍摄师吴本立,他俩既为同行又是老乡,二人寒喧两句后,吴本 立激动地拍着范厚勤肩膀,”掉转镜头一块干吧”.从此范厚勤 进入北影.1953年转入新影任摄影,编导,直到离休. 1962年,范厚勤在福建林区深山拍摄一部伐木工人伐木,放 128l;二;蕴灰殳l?鞯 范厚勤一左二一?0岁生日时,新影厂领导 及工会为他祝寿 排的纪录片.他在木筏上与工人同吃同住l0天,航行145公里, 闯过100多个险滩,穿越过500多米的隧洞.由于水位落差较大, 他几次摔倒都不顾伤痛,跪在漂流的筏上坚持拍摄,衣服被巨浪 扑打湿透.拍摄完毕他高烧40多度,住进了医院.这部整整拍摄 1O天而放映仅lO分钟的影片《在激流中》,由于它真实感人,主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鲜明,1963年荣获第二届电影百花奖短纪录片奖. 在新影的数十年,范厚勤拍摄了《今日中国》,《新农村》 等杂志片和《劳动万岁》,《草原钢城》,《黄河巨变》,《苗岭 欢歌》等纪录片.此外,还编导《警钟》,《烟草诈骗案》等关 注社会问题的影片.范厚懿拍片的特点,一是险,二是美,《在 激流中》和《自古华山一条路》就是典型代表. 《自古华山一条路》是范厚勤自编,自导,并参与拍摄的一 部彩色风光长纪录片.作者在影片的选景与艺术表现上有独特发 现和巧妙构思.利用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不同角度,或风和日 丽或乌云密布,或晨曦或黄昏,让大山的自然景物有层次,有韵 律地表现出所要创造的意境和气氛——神奇与美丽.充满了诗 意,将创作的激情和自然风光融于美的欣赏之中.该片曾荣获 1981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1982年南斯拉夫第九届国际体育旅游 电影节奖以及1983年意大利第八届高山探险电影节特别奖. 鬻解说词就是一首长诗的何钟辛 何钟辛,新影编导,高级记者.参加过百余部纪录片的创 作,是系列片《近代春秋》的总导演.他编导的影片政治思想内 容与蒙太奇技法浑然融合,形象生动,有声有色,具有强烈的感 染力.还曾为数十部影片写解说词,语句优美,富有激情. 何钟辛,定远县人,1924年生.抗日战争期间在重庆念中学 时.即对诗歌产生兴趣并开始写诗.后出版过诗集,表达他对当 佳纪录片奖.右二 为何钟辛 时社会的不满,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对新生活的向往.曾在四川 任国民党军事教育处文书,后在空军总部图书馆任职并兼《诗生 活》杂志编辑.1949年经香港到北京,入华北大学学习后分配到 北京电影制片厂,1953年转入中央新闻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电影制片厂,直到离 休. 何钟辛编导的影片思想性,艺术性都较好.如《百万农奴站 起来》,《诗人杜甫》,《革命老人何香凝》,《一代影星阮玲玉》 等.其中影片《不要忘记这个地方》,通过拍摄重庆中美合作所 的渣滓洞,白公馆等特务机关的旧址,揭露美蒋合作囚禁与杀害 我爱国志士的残暴行径,在观众中产生了很大反响. 记得法国一位着名的导演说过:纪录片的导演是电影人中的 诗人.何钟辛正是以他诗人的气质和情怀,把纪录片解说词写得 富有诗意,充满激情,为影片平添了几分色彩.影片《蓝天抒 情》解说词就被誉为一首长诗.《蓝天抒情》全是空中摄影,俯 瞰中华大地,介绍壮丽河山,名胜古迹.一幅幅祖国大地富饶美 丽的画面,引发了解说词作者何钟辛的诗情.当出现黄河奔流不 息的画面时,他赞颂道”……你涤荡着贫瘠的荒原,使它变成沃 130{王;7ij:吏j日目鞲 土良田;你用严酷的爱,锻炼我们民族;你以永不停息的奔流, 同我们一起从历史走向未来.”当出现南京长江大桥彩虹般的夜 景时,解说词写道:”长江的怒涛连钟山风雨,这横跨长江的长 虹啊,它是雨花台的斑斑血迹化成,还是当年渡江炮火的曳光依 然在江上留存?”影片的诗情画意尽在这如诗般的解说词中. 何钟辛有多部作品曾获金鸡奖,星花奖等,个人荣获文化部 先进工作者称号.他还是《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影卷的撰稿人, 北京电影学院兼职教授.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IB摄制编导300多本胶片的王映东 300本片子是什么概念?有些人并不清楚.正常情况一本片 子是300米长,即1000尺,能放映10分钟.300本影片要放映50个 小时,相当于64集之多的电视剧.一部新闻纪录电影的完成,工 序繁多,时间紧迫,是很累人的.深入现场采访,编写分镜头提 纲,带领摄影录音人员下去,然后在光线暗淡的放映室对素材进 行剪辑编导,最后经过审查批准.领导赞扬他热爱新闻电影事 业,是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多产作家,公而忘私的好党员.他就是 王映东. 王映东,怀远县人,生于1928年.新影编导,高级记者,中 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记协会员.1949年华北大学毕业后分配 到新成立的北京电影制片厂,后转入新影厂.40多年里摄制编导 长短纪录片和新闻杂志片300多本,其中30多部有较大反响.诸 如,《鞍岗在建设中》,《第一辆汽车》,《荆江分洪》,《攀枝 花在建设中》,《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在和平建设岗 位上》,《梅兰芳》,《中东友谊花盛开》,《成昆铁路》,《来自 农村的报告》,《中国影星大聚会》,《匈牙利纪行》等等.可以 看出,他涉猎的题材非常广泛.他摄制的影片条理清楚,节奏明 I976年1月8日周总理逝世,新影厂拍摄《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 纪录片时,王映东等摄制人员在总理遗体前致哀 快,通顺流畅,主题鲜明,多部片子在国内,国际获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和《来自 农村的报告》两部影片的拍摄.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总理逝 世,震撼了全中国人民的心,也震撼了新影厂全体员工的心.厂 长钱筱璋召开全体会议,决定全厂停产,全力以赴,保证拍好总 理悼念影片,并指定王映东担任总编导,指示他在必要时可以不 请示而直接选派摄影师工作.派到街道,工厂,学校,部队和郊 区农村的摄影师们含着眼泪,抢拍各界群众的自发悼念活动,感 人至深的情景到处都有.然而”四人帮”干涉搞破坏,扼杀影 片,甚至加害王映东为”三反分子”.幸亏厂工会把他送进小汤 山疗养院治头痛才免遭一劫.1977年1月8日,周总理逝世一周年 这天,人们盼望久已的《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大型彩色 纪录片,终于和观众见面了.40多岁以上的人还记得,当时电影 院24sb时昼夜不停地连续放映.该片荣获第三届百花奖最佳长纪 录片奖. 1984年反映安徽农村实行大包干历史性变化的纪录片《来自 农村的报告》,是王映东编导的另一部力作.影片纪录了淮河两 岸农村的历史变革.报道凤阳小岗生产队农民冒着极大风险实行 大包干致富情景.为了拍好这部影片,王映东一个人在淮河两 岸走访了十多个县,花了两个多月时间,采访当事人,了解他们 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今后劳动致富的打算.亲不亲故乡人,这部 放映70分钟的片子拍摄得很成功.它真实地纪录了共和国发展过 程中一段重要史实.而且时间越久越能显出它的重大历史意义. 该片荣获星花奖编导奖,令人高兴的是这部影片的摄影师张家渊 也是安徽人,后面有介绍. 囊工作起来不顾_切的李垄 李垄,巢县人,1929年出生.新影厂编辑,编导,有名的 “拼命三郎”.他1949年参军,被分配在西南人民艺术学院学习导 演,1952年转业到北影,第二年转入新影厂任编导. 新闻纪录电影反映的生活内容丰富多彩,题材广泛.国家的 重大事件,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这些永远 是新闻纪录电影拍摄的重要对象.李垄是能充分认识这个时代, 利用手中镜头反映时代建设的人.他编导,摄制的大量新闻纪录 片都是思想性,艺术性较好的影片.他编辑的数十本.《新闻简 报》,《今日中国》,《祖国新貌》等纪录片的事件,人物,当时 是新闻,事后就是历史. 热爱新闻电影事业,吃苦在先的李垫,编导拍摄了很多部优 秀的新闻纪录影片,如《千里迢迢探亲人》,《征服旱海》,《夺 红旗进北京》,《歼灭美国雇佣军》,《民主柬埔寨在前进》等. 其代表作品主要有《今日西藏》,《塞古?杜尔总统访问中国》, 《刘少奇同志永垂不朽》等.《今日西藏》是一部思想性,艺术 133 李垄 性俱佳的影片,纪录了西藏在 社会主义新中国向前迈进,发 展的时代步伐,宣传了党的政 策.影片受到周恩来总理的赞 扬.有一首由着名歌手才旦卓 玛经常演唱的歌曲,叫《翻身 农奴把歌唱》,”太阳啊霞光万 丈.雄鹰啊展翅飞翔,高原春 光无限好.叫我怎能不歌唱 …… “这首至今仍被人们传唱 的歌曲的词作者就是李堑. 1980年获文化部优秀新闻纪录 片奖的《刘少奇同志永垂不 朽》,在1981年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又获最佳纪录片奖. 李垄是一个工作起来就不顾一切的人,常常公而忘私. 1956年3月,儿子出生才几个小时,他还未来得及看一眼,就奉 命去西藏拍片,匆忙乘飞机走了.一去就是4个多月,直到长纪 录片《今El西藏》拍摄完毕才返回北京.1976年7月28日凌晨, 唐山大地震,波及北京.在睡梦中被震醒的李垄,还未来得及 安排一下家里的事,又奉命奔赴唐山拍片,到火车上才想起给 妻子写封信,嘱咐她在两个孩子的衣袋里放些钱和粮票,万一 发生什么意外时可以应急.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1980年可以说是李垫工作上丰收的一年.上半年,他完成 了11本影片.8月份,他去大连拍摄《玻璃艺术》和《足球 城——大连》两部短片.为了节省时间早出片,他两部片子同 时拍.白天拍阳光的,晚上拍灯光的,工作很紧张,常常从早晨五 六点钟一直干到晚上11点多.由于劳累过度,9月25日他突发心脏 病,倒在拍摄现场,却来不及抢救,猝然去世,年仅51岁. 寮对珍宝岛刻骨铭心的张家渊 珍宝岛,在黑龙江省虎林县境,鸟苏里江主航道我国一侧, 面积约0.7平方公里.自古为我国领土,属我国管辖.1969年, 苏联多次发动武装侵占我珍宝岛.一天新影摄影师张家渊以一 棵大树作掩护,用望远镜头抢拍苏军暴行.不料,对方一颗流 弹飞来,截断树干,砸在摄影机上,9斤多重的机器又砸在他的 左脚背,造成粉碎性骨折,住进了沈阳医院,军首长李德生还 看望了张家渊.正是由于这次特殊经历.让张家渊一直对珍宝 岛刻骨铭心. 张家渊,合肥市人,1940年1月生.1958年成立安徽电影制 片厂时,他是第一批学员(笔者也是第一批学员).第二年秋 季,张家渊等4人(包括笔者)调入北京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 厂工作.张家渊历任摄影助理,摄影师兼编导.在新影从事新 闻纪录电影工作的40年里,他一半时间是在多个省的新影记者 站工作,曾驻过河北,黑龙江,四川,贵州,湖北,安徽等记 者站.曾拍摄《新闻简报》,《今日中国》,《体育简报》,《祖 国新貌》等杂志片300多部,参加拍摄长短纪录片28部,其中长 1968年张家渊 (前排左三)在 黑龙江省珍宝 岛战备值班. 同边防战士和 女民兵在一起 135 纪录片主要有:《新沙皇反华暴行》,《亚洲乒乓球锦标赛》, 《齐奥赛斯库访华》,《西哈努克访问天津》,《决定命运的时 刻》等. 张家渊拍片采访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通过各 种看似平凡的现象,表达深刻的思想内涵,有鲜明的时代感. 《决定命运的时刻》,反映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把全党工作重 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一战略转移的历史意义, 影片给人以鼓舞,启迪.值得一提的是张家渊在家乡拍摄的两 部长纪录片,一部是《来自农村的报告》,另一部是《春风从这 里吹起》.这两部影片可说是1980年代中国整个农村改革的一个 缩影,在当时是具有创新意识的作品.《春风从这里吹起》,通 过安徽一个农村集市和几家专业户生产的发展,表现农民价值 观的变化,反映农村繁荣的新气象.美不美家乡水.由于摄影 师张家渊充满激情地表现这一切,使影片非常感人,1983年获 文化部优秀新闻纪录片奖. 张家渊主要获奖影片有:《中国造船》获得27届世界海洋 纪录片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山城即景》,《杜甫草堂》, 《都江堰》,《新城攀枝花》,《九寨沟风光》,《范曾画展》 (1980年在安徽省博物馆展出拍摄)等均获1980年文化部优秀影 片奖.1986年拍摄的彩色立体宽银幕影片《清江行》荣获星花 奖最佳摄影奖. 以上记述的这8位安徽籍新闻电影工作者,通过胶片积累下 千千万万宝贵的新闻电影资料,成为历史的见证,在中国电影 史上写下了安徽人光辉的一页.借此.向他们表示深切的怀念 和崇高的敬意. [作者系安徽省博物馆馆员,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安徽省摄影 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报》特约通讯员] 136;灰吏【%自横&麟
本文档为【[word格式]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皖籍新闻纪录电影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9539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9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2-09
浏览量: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