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3.2.3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3.2.3

举报
开通vip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3.2.3巴林左旗蒙医中医医院 中医肛肠科 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 目录 一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管理制度………………………………………3 二 肛肠科常见中医特色的技术操作规范 1、大肠水疗…………………………………………………4 2、肛瘘挂线疗法………………………………………… 7 3、中药熏洗坐浴疗法……………………………………… 12 4、中药保留灌肠法………………………………………………15 5、注射疗法………………………………………………………… 19 6、结扎法…………………………………………………………24 7...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3.2.3
巴林左旗蒙医中医医院 中医肛肠科 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 目录 一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3 二 肛肠科常见中医特色的技术操作规范 1、大肠水疗…………………………………………………4 2、肛瘘挂线疗法………………………………………… 7 3、中药熏洗坐浴疗法……………………………………… 12 4、中药保留灌肠法………………………………………………15 5、注射疗法………………………………………………………… 19 6、结扎法…………………………………………………………24 7、切开疗法……………………………………………………………27 8、敷药法……………………………………………………………31 9、塞药法……………………………………………………………35 10、穴位注射………………………………………………………38 11、毫针刺法…………………………………………………………43 12、贴敷疗法………………………………………………………48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管理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1、全部中医技术工作人员必须取得国家执业(助理)资格后方可进行医疗执业。 2、执业技术人员服从医院的统一工作安排,不得私自变更执业岗位。 3、在医疗活动中必须遵守各项医疗法律法规及医疗操作程序,组方用药合理。 4、积极参加各种中医培训,提高业务理论知识,改善中医医疗质量,严防各类医疗事故的发生。 5、中医技术人员外出进修必须按照医院有关制度进行,否则取消进修资格。 6、对全科事中医药技术人员培训学习,督导中医特色项目服务项目。 7、对各类传染病有及时上报的义务,不得瞒报或者不报,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8、有弘扬中医文化的权利,对撰写论文发表的,视其情况给予奖励。 9、对不遵守有关规定的中医工作技术人员要视其情节严重程度给予批评或者严肃处理。 肛肠科常见中医特色的技术操作规程 一 大肠水疗 (一)简介: 大肠水疗是一种当今国际流行的排毒、改善便秘、纠正腹泻、调节肠道菌群失调、预防结肠癌,并具有美容、美肤、减肥作用的治疗方法。通过洗肠机用水彻底清洗全部结肠(一般灌肠法只清洗结肠末端),排出毒素,恢复大肠粘液分泌功能,促进大肠蠕动,能重建结肠平滑肌功能,并且它是用水而不是化学制剂或药剂来清洗结肠,因此不会产生依赖性。 (二)操作规范: 只需仰躺,由专业水疗师将引流管置入肛门内,输入温度及压力都控制好的纯水,当有便意便将排泄物排出。如此反覆操作,连续冲洗大约45分钟,整个过程安全又有效。若每—个人每年定期做“大肠水疗减肥”的完整医疗程序,清除粪便囤积之细菌、病毒、寄生虫、毒素所致的慢性病,除了可养颜美容,改善体质,使身心舒畅外,更因安排粪便潜血反应与肿瘤标志血清测试与大肠镜检查,即时发现大肠病变接受适当治疗因而痊愈,完全达到预防大肠病变的目的。 (三)大肠水疗适应症: 1、 不明原因的酸痛、乏困、脾气暴躁、精神紧张。 2、 脸色暗淡无光泽、面容憔悴、痤疮、色斑、新陈代谢异常(太胖或太瘦)。 3、 全身出现皮肤病,如干燥、灰黄、红肿、癣、过敏等。 4、 便秘、腹泻、痔疮、消化不良、结肠炎。 5、 诸多杂症如头晕、口臭、狐臭、体臭等均是体内毒素所造 成。 6、 脸上青春痘不断滋生,即体内毒素不断产生。 (四) 肠道水疗禁忌症包括: 妊娠期妇女、高血压(超过高于14~90)、低血压(低于90~60)、心脏病、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贫血、较重痔疮在发作期间水肿状态、肝病、肿瘤、肛瘘管、疝气、肾功能不足、憩室症、巨肠症、血糖异常、肛门疾患、溃疡性结肠炎、肝硬化、动脉瘤、贫血、肠癌、腹腔和肠道手术未超过六个月者、(女性生理期、16岁以下儿童、长期慢性疾病慎用)等。 有以上症状者禁止做肠道水疗或遵医嘱。 大肠水疗仪操作流程 评估患者症状、相关因素、既往史及心理状态等。 评 估 二 肛瘘挂线疗法 (一)、历史渊源 此法早在明代就已采用。《古今医统》中说:“药线日下,肠肌随长,僻处即补,水逐线流,未穿疮孔,鹅管内消。”简要叙述了本疗法简便、经济,不影响肛门功能,具有瘢痕小,引流通畅等优点。 (二)、机理 其机理在于利用结扎线的机械作用,以其紧缚所产生的压力或收缩力,缓慢勒开管道,给断端以生长和周围组织产生炎症粘连的机会,从而防止了肛管直肠环突然断裂回缩而引起的肛门失禁。 目前多以橡皮筋代替丝线,可缩短疗程,减轻术后疼痛。 (三)、适应症 1.肛漏病(肛瘘):合理选用切割挂线和引流挂线。对于肛瘘多内口者,最多可挂1~3条线。 ①一期切割挂线:适用于高位肛瘘涉及到大部分肛门外括约肌浅部以上者。 ②二期切割挂线:适用于部分高位肛瘘合并有难以处理的残腔,或需二次手术及术后引流。 ③长期引流挂线:适用于高位经括约肌克罗恩病肛瘘患者,以预防复发性脓肿的形成和保持肛门功能。 ④短期引流挂线:尽管目前临床报导短期挂线引流治疗肛瘘有效,完全保留了括约肌,不会导致肛门失禁,但因其复发率高,临床应用需慎重。 ⑤亦作为复杂性肛漏切开疗法或切除疗法的辅助方法。 2.肛痈(肛周脓肿) 高位脓肿,如由肛隐窝感染而致坐骨直肠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及马蹄形脓肿等。 (四)、禁忌症 肛门周围有皮肤病患者;漏管仍有酿脓现象存在者;有严重的肺结核病、梅毒等,或极度虚弱者;有癌变者。 (五)、操作方法 1.麻醉:以腰麻或局部浸润性麻醉,取截石位。 2.常规消毒。 3.具体流程 ⑴ 肛痈(肛周脓肿) ① 于脓肿波动明显处,或穿刺抽脓,指示部位,作放射状或弧形切口,充分排脓后,以食指分离脓腔间隔,然后用双氧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脓腔,修剪切口扩大成梭形(可切取脓腔壁送病理检查)。 ② 同肛漏。见下。 ⑵ 肛漏病(肛瘘) ① 用球头探针,将探针从漏管外口(脓肿切口)轻轻的向内探入,另一食指伸入肛内引导协助探针,沿瘘管(脓腔)底部轻柔地探查,在肛管齿线附近找到内口,探通内口后,将球头探针拉出,以橡皮筋结扎于球头部,通过瘘管(脓腔)拉出外口(切口),将橡皮筋两端收拢,提起橡皮筋,切开漏管内、外口之间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拉紧橡皮筋,紧贴皮下切口用止血钳夹住,在止血钳下方用粗丝线收紧橡皮筋,并双重结扎之。 ② 然后在结扎线外1.5cm处剪去多余的橡皮筋。 ③ 松开止血钳,用红油膏纱布条填塞伤口压迫止血,外垫纱布,宽胶布固定。 ④ 若以药线挂线,将药线收紧,打一、二扣活结,以备以后紧线;也可将药线的一端穿入另一段药线内,由肛门牵出,使线漏管周围成为双股线,然后收紧,打一活结,每隔1~2天紧线1次,直至挂线脱落。 (六)、术中的注意事项 1.肛痈 ⑴ 定位要准确:一般在脓肿切开引流前应先穿刺,待抽出脓液后,再行切开引流。 ⑵ 切口:浅部脓肿可行放射状切口,深部脓肿应行弧形切口,避免损伤括约肌。 ⑶ 引流要彻底:切开脓肿后要用手指去探查脓腔,分开脓腔内的纤维间隔以利引流。 ⑷ 预防肛漏形成:术中应切开原发性肛隐窝炎(即内口),可防止肛漏形成。 2.肛漏病 ⑴ 探针由外口探入时,不能用力,以免造成假道。 ⑵ 如瘘管在肛管直肠环下方通过,可以一次全部切开漏管。如漏管通过肛管直肠环的上方,必须加用挂线疗法,即先切开外括约肌皮下部浅部及其下方的瘘管,然后用橡皮筋由剩余的管道口通入,由内口引出,缚在肛管直肠环上,这样可避免由一次切断肛管直肠环,而造成失禁。如肛管直肠环已纤维化者,也可一次全部切开无须挂线。 ⑶ 漏管若在外括约肌深、浅两层之间通过者,该处肌肉未形成纤维化时,不能同时切断两处外括约肌,在切断外括约肌时,要与肌纤维成直角,不能斜角切断。 ⑷ 高位肛漏通过肛尾韧带,可以作纵行切开,不能横行切断肛尾韧带,以免造成肛门向前移位。 (七)、术后处理 1.常规抗炎:酌情应用清热解毒、托里排脓的中药或抗生素。 2.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可给予润下剂以及缓泻剂。如:麻仁丸等。 3.注意肛门清洁:术后每次便后用痔洗剂(自制,协定处方)熏洗坐浴,换药。 4.术后疼痛者可给予止痛剂或采用针灸。 5.一般挂线后,橡皮筋在5天左右可以脱落,可酌情紧线或剪除,此时创面已修复浅平,再经换药后,可迅速愈合,无肛门失禁等后遗症。若10天以后不脱落,可以剪开,若结扎橡皮筋较松,需要再紧线1次。 6.伤口必须从基底部开始生长防止表面过早粘连封口,形成假愈合。 7.管道切开或挂开后,改用生肌散纱条或生肌玉红膏纱条换药至收口。 8.肛漏在切开或挂开后,可有少量脓水流出,四周肿胀逐渐消散,如仍有较多脓水,应检查有无支管或残留的管道。 9.如有局部感染,以及有无高热、寒战等,如有则应及时予以治疗。 (八)、预防与调护 1.经常保持肛门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发现肛痈,宜早期治疗,一次手术治疗可以防止后遗肛漏。 3.肛漏患者应及早治疗,避免外口堵塞而引起脓液积聚,排泄不畅,引发新的支管。 (九)、挂线疗法为什么不易引起肛门失禁呢? 从临床上看有以下几点原因:(1)药线或橡皮筋由肛瘘外口至内口拴挂后,由于本身是一种放在人体内的异物,可以刺激周围组织产生异物刺激性炎症,使括约肌与周围组织粘连在一起,并形成纤维化的瘢痕而固定。当肌肉被逐渐分离后,两断端已有了固定支持点,就不会像用刀一次切断那样,因括约肌回缩分离,形成大的缺口,使肛门松弛,变形而闭合不全;(2)挂线是慢性切割,当经过2~3周通过线的慢性压迫,使肌肉发生缺血性坏死分离时,由于分离过程长,组织可一边分离,一边生长,使分离与修复愈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时进行,这样分离后缺口距离小,不引起肛门失禁。此外,线还有良好的引流作用和标志作用,有利于肛瘘治疗。 三  中药熏洗坐浴疗法                    【目的】 1、通过水温及药液的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      减轻肛门处炎症与疼痛,使创面清洁,利于组织修复,治疗痔、裂、瘘、肛窦炎等疾病。 2、松弛膀胱括约肌,刺激尿潴留病人排尿。 3、松驰骨盆区肌肉,减轻局部充血、痉挛与疼痛,用于会阴、肛门、外生殖器疾患及盆腔充血水肿。 4、用于肛肠科手术后的创面恢复。 【评估】 1、全身情况:病人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病情、治疗情况、实施熏洗、坐浴的原因。 2、局部情况:皮肤是否红肿、疼痛、化脓、肿胀及感觉障碍。 3、心理状态:病人是否接受熏洗、坐浴,自理能力及合作程度。 4、健康知识:病人对熏洗、坐浴知识的了解及掌握程度。 5、环境评估:环境是否安静,舒适,隐蔽。 【操作程序】 1、着装整洁(仪表、洗手、戴口罩)查对,向病人解释熏洗、坐浴的目的和方法。 2、用物:坐浴椅、消毒用的坐浴盆、开水(根据医嘱加药)、纱布或干净的小毛巾。 3、病人:嘱病人先排尿、排便,利于熏洗、坐浴效果。 操作:备齐用物至熏洗间,配置熏洗、坐浴药液,倒入坐浴盆中2000ml开水,放入50g痔洗剂,将坐浴盆放在坐浴椅上,协助病人脱裤至膝,首先进行熏浴,10分钟左右,先试水温,以病人舒适为宜,一般为38-40度,坐浴适宜后嘱病人将肛门部浸在药液中10min(女性病人应注意以洗为主),擦干,坐浴后卫生纸擦干肛门处,坐浴部伤口按规定准备换药。 整理用物:协助病人整理衣物,洗手,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坐浴时间。 【注意事项】 1、坐浴溶液的温度不可过高,防止烫伤皮肤,水温下降后应及时调节。 2、坐浴水量不宜过多,一般以坐浴盆1/2满为宜,以免坐浴时外溢。 3、女性病人在经期、妊娠期、产后2周内,阴道出血和盆腔急性炎症期不宜坐浴。 4. 坐浴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面色和脉搏,如病人法力,眩晕应停止坐浴。 5.冬天应注意室温及保暖。 【具体药物】协定处方 痔洗剂(硼砂、朴硝等) 熏蒸、坐浴,清热利湿,消肿止痛 用于混合痔出血、水肿、疼痛。 上药50g沸水融开,于排便后坐浴熏蒸、坐浴。 临床疗效:有效率在90%以上。 熏洗坐浴法操作流程图 四  中药保留灌肠法 一、适用范围 ① 慢性结肠炎,便秘,慢性痢疾,高热等。 ② 妇科疾病。 二、物品准备 ① 直肠注入法的用物 治疗盘:50ml注射器1支、弯盘内放一次性肛管(14~16号)、温开水、水温计、石蜡油、橡胶单、治疗巾、棉签、卫生纸、便盆、 等 ② 按医嘱准备中药汤剂。 三、操作方法 直肠注入法 ◆ 备齐用物携至床前,解释目的、方法。嘱病人排空大便。 ◆ 测量药液温度,39℃~41℃,用注射器抽取药液备用。 ◆ 左侧卧位,臀下垫胶单和治疗巾,并用小枕抬高臀部10cm左 右,暴露肛门,注意保暖。 ◆ 润滑肛管前端,与注射器连接,排气,轻轻插入肛门约10~ 15cm,缓缓推注药液,轻轻拔出肛管,放于弯盘中。 l 用卫生纸轻轻揉擦肛门,嘱病人尽量保留药液,协助取左 侧卧位5分钟后,取右侧卧位10分钟,再仰卧位,臀部垫起,以利药液更好接触肠壁。 ◆ 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四、注意事项 ①中药保留灌肠前应先了解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时的卧位和肛管插入的深度,直肠乙状结肠采取以上变更体位,直肠采取左侧 卧位,灌肠前让病人排空大便,必要时可先行清洁灌肠。 ② 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9℃~41℃,过低可使肠蠕动加强,腹痛加剧,过高则引起肠粘膜烫伤或肠管扩张,产生强烈便意,致使药液 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吸收少、效果差。 ③ 为使药液能在肠道内尽量多保留一段时间,对所使用药物刺激性强的病人可选用较粗的导尿管,并且药液一次不应超过200ml, 一般50ml患者感觉比较舒服,可在晚间睡前灌肠,灌肠后不再下床活动,以提高疗效。 五、药物 目前诊断结肠炎最可靠的方法是结肠镜,X线检查(钡灌肠)也是诊断该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可做3次以上大便常规和便培养检查,以除外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等感染性肠炎。 肠炎的治疗包括口服中西药,中西药交替灌肠,大肠水疗等。 1、中西药灌肠 1)、甲硝唑+环丙沙星+色甘酸钠+糜蛋白酶+锡类散+云南白药 2)、可加丁卡因注射液、SASP片 3)、康复新液 2、中草药灌肠 黄柏、黄连、白头翁、紫草根各15g茜草根、仙鹤草各10g柯子6g罂粟壳3g 加水500ml小火熬成100ml,温后加白芨粉、青黛粉各15g搅拌均匀,疼痛可加丁卡因 有杀菌、消炎、去腐、生新、止血、解痉等药理作用。用之灌肠,药物直接作用于肠壁,能更好地发挥中药优势,疗效肯定。 中药保留灌肠操作流程图 五    注射疗法 一、内痔分为4期: 1期内痔: 排便带血,为鲜血,无内痔痔核脱出。 深圳市福田人民医院肛肠科刘付英聪 2期内痔: 排便带血、滴血或射血,伴有内痔痔核脱出肛门外,便后可自行回纳。 3期内痔: 内痔痔核脱出肛门外,并且不能自行回复,需手法或休息后回纳。 4期内痔 :内痔痔核脱出肛门外,不能回复肛门,并且伴有疼痛,出血等不适。 二、治疗原则: 1期内痔以局部药物保守治疗为主;2期内痔以硬化剂注射为主;内痔三期以上或内痔反复大量出血考虑手术治疗。 三、操作方法: 消痔灵注射液及其四步注射疗法是已故的我国著名肛肠病学家史兆岐教授的一项发明,是对一百年来注射治疗痔疮的一次改革和革命。1980~1990年多次获得国内外科研、发明和技术成果等奖项。该疗法简、便、验,适合在基层推广应用。 消痔灵四步注射法:也是硬化萎缩注射法的一种,原理与硬化萎缩注射法同。 1 适应证:各期内痔、出血、Ⅲ期内痔进一步进展而产生的静脉曲张性内外痔。 2 禁忌证:内痔嵌顿产生炎症;伴有急性肠炎、痢疾;皮赘外痔。 3 操纵方法:取侧卧位或截石位,用0..5%e洗必泰棉球局部消毒,充足暴露病变部位,用l%普鲁卡因10-15毫升作肛门局部麻醉,再用0.5%o洗必泰棉球消毒肛内痔。用手扩张肛门,在嗽叭形肛门镜下仔细查清内痔部位、数目及大小,再用食指触摸痔有无动脉搏动,确认注射部位。然后用5号针头,5毫升注射器,吸取消痔灵液,在肛门镜下分四步,进行低浓度、大剂量注射。下边解析各项详细操纵。 直肠上动脉注射:为防预药液集中导致组织坏死出血,用l%普鲁卡因将消痔灵液按l:1的比例稀释的药液进行注射,每点注射2~3毫升。 痔粘膜下层注射:为防预组织坏死,用1%普鲁卡因将消痔灵按2:1稀释的药液从痔核中部进针至肌层。当发生肌性抵抗感后边退针边注射,再呈扇形注射,使药液均匀充盈到粘膜下层组织中。注入的药量可视痔核呈弥漫性肿胀为宜,每核注药量为4—6毫升。 痔粘膜固有层注射:当第二步注射完毕,再缓慢退针,发生落空感时,即进入到痔粘膜固有层,缓慢注药,每核注药2—3毫升。注药后可见痔核粘膜呈水泡状,并能见到粘膜的微细血管。 洞状静脉注射:最后在齿线稍上方的内痔最低部位,即洞状静脉起始部进行注射。为防预药液扩散到齿线以下导致疼痛,将药液稀释为l:l浓度。在肛门镜下或用手指暴露内痔下部,在齿线上O.1厘米处进针,针尖穿入内痔的斜上方作扇形注射,每核注药1-3毫升。 四、并发症: 消痔灵作为一种硬化剂,已应用于临床多年,它作为一种非手术疗法已显示了其科学性和安全性。但临床中如果注射方法不当,操作不熟或适应症选择错误可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1 直肠环形狭窄 表现为病人注射消痔灵后排便困难,便条形状改变、变细、欲便不能。指诊或肛门镜检查可见直肠部有半环形和环形疤痕,位于齿线上2. 5 cm处,疤痕组织在粘膜和粘膜下层,有一定的移动性,严重者食指不能通过狭窄处。原因:由注射后继发感染、坏死,形成纤维化瘢痕引起。防治: (1)注射时应无菌操作,彻底消毒,避免针刺引发感染而形成疤痕。(2)如果痔核本身已感染,应先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注射。(3)注射液浓度不易过高,一般配成1∶1为好。药量不宜集中注射。剂量不宜过大,注射时避免在一个平面,注射点不宜过多,以免硬化、坏死。(4)一旦形成应行挂线切断术,挂线时须同时切断两处狭窄环才会缓解,术后配手指扩肛,从而使狭窄环消失。 2 台阶现象 表现为病人注射消痔灵20天后,出现排便困难,指诊在直肠后位反折处形成一硬硬的小台阶,病人常感蹲着排便不出,须在站立再蹲下才能排出。原因:注射时前边注射太少,后边注射过多形成。防治:注射前边时须避免注入前列腺或阴道,后边注射勿过多。 3 硬结 表现为病人注射后常感肛门部位不适、胀感,指诊时有明显的凹陷创面。原因:注射过浅,大量药物注射到粘膜固有层以致不能完全吸收而成硬结。出现持续肛门坠胀,排便次数增多、发热,指诊肌层有凹陷创面及表现。防治: (1)掌握深度。注射时勿注入肌层,当进针至粘膜下层有肌性抵抗感后,稍回撤再注药。(2)控制药量。在粘膜固有层注药可见明显的表面粘膜充盈,毛细血管清晰,粘膜下层一般痔核表面粘膜不会明显改变。粘膜固有层有药量为粘膜下层的1/3。(3)注射后应反复揉压,使药液充分扩散。(4)术后应及时抗炎,坐浴治疗,以免感染后瘢痕化形成硬结。(5)一经形成硬结,应抗炎、中药坐浴,并结合理疗等软坚化结。 4 疼痛 表现为注射时病人感觉肛门疼痛或注射后感到疼痛放射道大腿。原因: (1)注射部位过低,在齿线下。注入齿线下方的肛管皮下或注入外痔,引起肛门疼痛或肛缘水肿。(2)注射过深至肌层,疼痛向病人同侧大腿放射。防治: (1)选择齿线上方注射。避免注入肛管皮下或外痔中。(2)掌握浓度。避免注入肌层。当穿过肌板出现落空感时就稍退针,抬起针尖后注药。(3)一经形成疼痛、水肿,应用清热解毒中药坐浴消肿,配合按摩、理疗等。 5 出血坏死 表现为注射一段时间后痔核坏死脱落,表面出血,轻则渗血,重则大出血,愈后易形成疤痕性狭窄。原因: (1)无菌观念差,消毒不严。注射前不仔细消毒痔区。肛门镜反复进出,注射针头反复抽吸药液均可造成注射部位发生感染,而出现坏死出血。(2)药物浓度过高,或局部注射量过大,致坏死出血。防治: (1)注射严格掌握无菌操作。注射前注意消毒肛管、直肠下段。操作宜连续,减少肛门镜进出次数。(2)掌握药液浓度和药量。(3)形成大出血应及时止血,并抗感染。 6 急性前列腺炎 表现为注射后病人感到排尿困难,前列腺部疼痛,偶伴发热、尿血。指诊前列腺部肿胀,触痛明显,伴有阴部红肿。原因:男病人因前边紧靠前列腺,在注射过程中,因操作不当,误注入前列腺而发生的急性炎症。防治: (1)男性患者,特别是老年人或伴有前列腺肿大者,注射前应指诊了解前列腺情况,确定位置再注射。同时勿过深穿过肌层,注射过程中若病人突然疼痛或有小便痛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注射。(2)注药不宜过多,以免注入前列腺旁,刺激前列腺,致使其水肿,压迫尿道出现小便困难。上述症状一旦形成,应抗菌消炎,严重者留置导尿。 从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注射后内痔产生无菌性炎症到纤维化完成需要两周的时间。但从临床观察发现,注射后三天,大便时就不再有内痔脱出。明显萎缩,一周内之基本消失。 六    结扎法 ●结扎法又名缠扎法,是将线缠扎于病变部位与正常皮肉分界处,通过结扎,促使病变部位经络阻塞、气血不通,结扎远端的病变组织失去营养而致逐渐坏死脱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对较大脉络断裂而引起活动性出血,亦可利用本法结扎血管,制止山血。 ●适应症:适用于痔、瘤、赘疣、脱疽等病,以及脉络断裂引起的出血之症。 ●内痔分为4期: 1期内痔: 排便带血,为鲜血,无内痔痔核脱出。 深圳市福田人民医院肛肠科刘付英聪 2期内痔: 排便带血、滴血或射血,伴有内痔痔核脱出肛门外,便后可自行回纳。 3期内痔: 内痔痔核脱出肛门外,并且不能自行回复,需手法或休息后回纳。 4期内痔 :内痔痔核脱出肛门外,不能回复肛门,并且伴有疼痛,出血等不适。 ●治疗原则: 1期内痔以局部药物保守治疗为主;2期内痔以硬化剂注射为主;内痔三期以上或内痔反复大量出血考虑手术治疗。 ●内痔结扎术的步骤: 1、按肛门部开放手术术前预备,取截石位或左侧卧位,局麻生效后,暴露痔核,查清数目,选择位置在下的先做。 2、内痔结扎术的过程是很复杂的。以鼠齿钳或中弯钳,自齿线上约0.2厘米处夹持痔核上提,以10号丝线自钳下打结结扎。注:边结扎边放松痔钳,以使扎紧扎牢,必要时再反复结扎一遍,剪除多余丝线,留线头3厘米左右。 3、依次结扎其余痔核如上法(一般伴随可扎3—5个痔核),各结扎点间至少要留有1厘米以上的正常粘膜。 4、术毕诊断线紧,无出血、指诊肛管无狭窄,然后肛内填入痔疮栓或油纱条,肛外以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手术结束,术后按肛门部开放伤口看护换药。 ●注意事项: 如内痔用缝针穿线,不可穿过患处的肌层,以免化脓;扎线应扎紧,否则不能达到完全脱落的目的;扎线未脱,应俟其自然脱落,不要硬拉,以防出血 内痔病人手术后注意事项: 1、换药:痔术后可将甲硝唑等药物塞入肛门内,将凡士林油纱条等填塞肛内,包扎,并用其保护创面,以利于创面引流。 2、术后活动:一般讲手术创面较大而伤口尚未完全愈合期间,应尽量少走路。这样可避免伤口边缘因用力摩擦,而形成水肿,延长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后3个月左右不要长时间骑自行车以防愈合的创面因摩擦过多而引起出血。 3、保持大便通畅:内痔术后一般要在24小时以后方可第一次排便。在禁止排便的这段时间里应多饮水和食用有润肠作用的饮料,如蜂蜜果汁和青菜汁等,这样可以促进排尿和避免大便秘结。由于手术损伤肛管皮肤,引起括约肌痉挛,所以第一次排便前应口服润肠药物。若大便秘结,严重可用灌肠。便前温水坐浴,使肛门括约肌松弛,可使排便所引起的肛门疼痛有所减轻。一般讲第一次排便常伴有少量鲜血,系粪便摩擦创面所致属正常现象,不必惊慌。以后应养成每日晨起排便的习惯,便后坐浴换药。为防止大便干燥,应多吃含纤维素高的饮食和高脂肪油类,不应每日依靠泻药排便。 4、便后坐浴:坐浴是清洁肛门促进创面愈合和消炎的简便有效的方法。每次便后都必须坐浴。坐浴时先用热气熏,待水温适中时,再将肛门会阴部放入盆内洗涤,坐浴每次20分钟左右。坐浴可用痔洗剂等。 七    切开疗法 一、肛周脓肿: 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称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其特点是自行破溃,或在手术切开引流后常形成肛瘘。是常见的肛管直肠疾病。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绿脓杆菌,偶有厌氧性细菌和结核杆菌,常是多种病菌混合感染。肛门周围皮下脓肿引最常见,多由肛腺感染经外括约肌皮下部向外或直接向外扩散而成。 二、病因 引起肛周脓肿的病因较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感染性因素 现代医学认为,感染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 2.医源性因素 临床上属医源性引起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也不少见。如因操作不当或药剂不洁感染形成黏膜下脓肿;直肠周围注射化学药物刺激,引起组织坏死,造成直肠周围脓肿;乙状结肠镜检查,造成腹膜穿孔感染,引起直肠后间隙脓肿等。 3.手术后因素 临床上亦可见到肛门直肠手术引起感染,而形成的直肠周围脓肿,以及尿道术后感染、会阴部术后感染、产后会阴破裂缝合后感染、尾骶骨骨髓炎术后感染等引起的脓肿。 4.其他 直肠内异物损伤后感染,放线菌病,直肠憩室炎感染,肛管直肠癌破溃或波及深部的感染,及身体虚弱,抵抗力低下,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或营养不良,都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发病原因。 三、脓肿分类: 1、非瘘管性脓肿,主要包括皮内脓肿、皮下脓肿、直肠粘膜下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 2、瘘管性脓肿,包括皮下脓肿、直肠壁内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肛管后深间隙脓肿。 3、特殊类型脓肿,如结核性、糖尿病性。 四、治疗 (一)切开引流法,各类脓肿,充分放脓,手指分离脓腔间隔 1、皮下脓肿:波动明显处切开,放射状,不易弧形切口 2、坐骨直肠窝脓肿:距肛缘2.5cm,弧形切口,手指脓腔分离,不宜强行撕裂,脓腔不宜搔刮,坏死组织不宜切除,脓腔壁有阻止炎症扩散作用 3、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弧形切口,手指分离脓腔间隔,通畅引流,如不损伤括约肌可放置硅胶管引流 4、直肠后间隙脓肿:骶尾骨间沟纵形切口,较深放置硅胶管引流 5、直肠粘膜下脓肿:最下方纵行 (二)一次切开法,低位,寻找内口,累及括约肌较少,1期切开, 不影响肛门功能。 (三)切开挂线法,高位脓肿,寻及内口如未探通,可于最薄处 通入,切开挂线。 (四) 放射状多切口主灶切开,对口引流,单双侧坐骨直肠窝脓 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合并直肠后间隙脓肿或肛管后深间隙脓肿。 五、术后护理 此病治愈重在术后换药,切口常规换药,甲硝唑抗感染,使用紫草纱条覆盖创面,加用庆大盐水冲洗脓腔,并以浸有康复新液的纱条覆盖创面。脓肿术后采用康复新液配合常规药物换药,可在创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不仅使创面保持湿润,而且还能促进切口肉芽组织生长,加快切口愈合。 六、治疗禁忌 由于多数肛周脓肿是需要手术切开引流的,要注意一些肛周脓肿的治疗禁忌。非复杂性肛周脓肿常规切开和引流后应用抗生素是不必要的。 肛周脓肿的治疗时,皮肤脓肿常规切开和引流后增加抗生素不会改善愈合时间,也不能减少复发,因而通常不应用。但高危病人,如免疫抑制、糖尿病、弥漫性蜂窝组织炎或有假体植入,应考虑使用抗生素。 另外,美国心脏协会建议对人工心脏瓣膜、细菌性心内膜炎、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畸形、获得性心瓣膜病变(如风湿性心脏病)、肥厚性心肌病以及左房室瓣脱垂伴瓣膜性回流和/或瓣膜尖肥厚的脓肿病人在切开和引流术前应使用抗生素。 肛周脓肿不能自愈,如果脓肿的位置较深,则可能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肛周部的疼痛红肿往往不太明显。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一般不能自行痊愈,如任其发展,最终脓肿将向肛周皮肤或肛管直肠腔内破溃形成肛瘘,如果脓液得到引流,症状可暂时缓解,随后破溃口可愈合,脓液又不断积聚,感染向周围继续扩散,再次出现症状,并可能出现新的脓肿,并形成多个破溃口,如此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所以,一旦出现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应及时治疗,少数肛周表浅的脓肿可采用抗生素治疗、热水坐浴、局部理疗等方法消散,但多数患者需要手术切开脓肿,充分引流脓液,防止其不断扩散,以减轻疼痛等症状。 伴有肛瘘的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要根治必须先处理肛瘘,局部可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使会阴保持清洁。 同时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待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3个月左右,肛瘘周围炎症即会消退,纤维管道形成,再手术治疗肛瘘。 八    敷药法 一、混合痔 痔疮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粘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通常当排便时持续用力,造成此处静脉内压力反复升高,静脉就会肿大.痔疮发病原因颇多,久坐,久站,劳累等使人体长时间处于一种固定体位,从而影响血液循环,使盆腔内血流缓慢和腹内脏器充血,引起痔静脉过度充盈,曲张,隆起,静脉壁张力下降而引起痔疮是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局部刺激和饮食不节:肛门部受冷,受热,便秘,腹泻,过量饮酒和多吃辛辣食物,都可刺激肛门和直肠,使痔静脉丛充血 血栓性外痔是一种临床多发病,常因过食辛辣刺激食物,大便临厕努挣,肛周皮下静脉破裂,血液淤积皮下而成。临床常以病人自觉肛门肿胀、疼痛有异物感为主症,检查可见肛周或肛管皮下有葡萄状暗紫色肿物,有时伴表面轻度糜烂出血。 (一)、外痔的非手术治疗: 1、敷药法治疗,急性炎症期给予外敷治疗。 2、熏洗法治疗,先熏后洗治疗。 3、中药针灸治疗。 (二)、外痔的手术治疗: 1、血栓外痔剥离术治疗,适用于初发血栓外痔。 2、血栓外痔切除术治疗,适用于反复发作性血栓外痔。 3、静脉丛剥离切除术治疗,适用于静脉曲张性外痔。 4、结缔组织外痔切除术,比较适合因患有结缔组织外痔而反复发炎的患者。 二、适应症: 血栓性外痔的特点主要有:起病突然,局部肿胀、疼痛剧烈。初起局部较硬触之甚痛,数日后疼痛可减轻局部肿块变软吸,收最后留有皮赘,成为结缔组织性外痔。 三、治疗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利用活血止痛散+蜂蜜外敷治疗血栓性外痔效果良好,疗程在7天左右。将制成糊状物均匀外敷于痔核表面,每日两次。 活血止痛散主要成分:当归、三七、乳香(制)、冰片、土鳖虫、自然铜(煅)。 功效: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四、注意事项: 1、 敷药摊制厚薄要均匀,太薄药力不够,太厚则浪费药物,一般以0.2-0.5cm为宜,受热后易溢出,污染衣物。 2、 注意湿度适中,敷药范围必须超出肿块1-2cm。 3、 敷药后,如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应暂停使用。 五、保健措施:  1.多进食富含可溶性纤维的食物,如燕麦、全谷食物及糙米、蔬菜及水果。纤维性食物能令加强肠道活动,令粪便变软,不会积存压住静脉血管。须注意的是,壮阳火的水果(例如芒果、榴莲、荔枝、龙眼)不宜多吃。  2少吃煎炸辣味、味浓及香料多的食物:容易令肠道不适,同时令肝脏充血、下腹腔压力无端加大,可令痔患恶化。  3.注意治疗期间休息。  敷药法操作规程 一、 评估 1.核对并了解患者体质,药物过敏史、心理状态 2.患者病情,病变部位、范围。局部皮肤情况 二、准备 1. 护士:戴好口罩,洗静双手 2. 用物: 治疗盘、调制好的药物、生理盐水棉球、无菌棉垫或纱布、绵纸、胶布或绷带。必要时备屏风 3. 环境:整洁安静、温度适宜 三、操作方法 1. 备齐用物至患者床边,再次核对向解释 2.取适当体位,暴露患处,注意保暖,必要时用屏风遮挡 3. 取下原敷料,一盐水棉球擦洗皮肤上的药迹,观察创面情况及敷药效果 4.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适中的绵纸或薄胶纸,将所需药物均匀地平摊于绵纸上,厚薄适中 5.将摊好的绵纸四周向内反折后敷于患处,以免药物受热后溢出污染衣被,加敷料或棉垫,以胶布或绷带固定,松紧适中 6.协助患者穿着衣裤,整理床单元 7.处理用物,洗手,记录 四、评价 1.患者和家属理解敷药的目的、意义并主动配合 2.所摊药物大小合适,薄厚均匀,包扎松紧适度,无药物溢出。敷药后肢体处于功能位 九  塞药法 内痔是位于肛门齿线以上,截石位于3、7、11点处,无肛管皮肤所覆盖由粘膜下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所形成柔软的静脉团。对于每一个内痔患者来说,内痔是很尴尬的一件事,尤其是到内痔后期,这麻烦可就大了。因此专家建议内痔患者朋友,治疗内痔应早发现早治疗,切勿拖到后期再治疗麻烦事儿多。 内痔药物治疗 常用3疗法 1、枯痔法治疗内痔:将具有强烈腐蚀性的药物塞入痔静脉丛导致局部增生坏死,痔核萎缩消失。 2、外敷法治疗内痔:可使用五倍子散、消痔散敷于患处。 3、塞药法治疗内痔:将药物制成完、栓、膏剂,直接塞入肛门直肠治疗,如痔疮栓、九华膏等。 内痔初期的治疗方法 内痔的初期是很容易治疗的,患者不用担心。只要在初期的时候及时的到医院进行正规的治疗了,是很快就能痊愈的。 塞药法治疗,将药物制成栓、膏剂,直接塞入肛门直肠治疗,如消痔栓、熊胆痔灵膏、马应龙痔疮膏等。 内痔早期,只出现便血,便血量较少,发作次数不多,肛门瘙痒,或外痔红肿、疼痛,都可使用药物治疗,局部症状应首选外用膏剂、栓剂及中草药外洗都可减缓解除症状。 常用栓剂 ①非麻醉品止痛栓:痔疮止痛栓、复方颐茄栓。 ②收敛止血药栓:痔疮止血栓、化痔栓、熊胆痔疮栓 ②抗感染药拴:洗必泰痔疮栓、痔疮宁栓。 功用:清热消肿,止痛止血,收敛固脱。 适应证:对内痔有止血、止痛、收敛、消炎等作用,对全身症状和直肠炎也有治疗作用。 用法:于每日便后清洗肛门,用栓剂1枚纳入肛内,注意药栓应在齿线以上位置,如偏下或在齿线区则有不适感或欲排便感。 重点药品简介: 消痔栓:龙骨(煅)89g,轻粉40g,冰片83g,珍珠(制)41g 功效:收敛,消肿,止痛,止血 熊胆痔灵膏:熊胆 冰片 炉甘石(煅) 珍珠母 胆糖膏 蛋黄油 凡士林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麝香,牛黄,珍珠,琥珀,硼砂,冰片,炉甘石。 功能主治:内外痔,混合痔,肛裂,肛周湿疹等症。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敛疮生肌,止痒,止血。 用法:膏剂涂于患部或肛门处,一日1次。 栓剂塞入肛门内,一日1次。 禁忌症:忌烟酒及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称得上是肛肠科治疗的一个特色。用时把药物制成栓剂,塞入肛内,药栓溶化后,药物就可以作用于局部病灶起到治疗的作用了,此种方法比口服药物疗效更好。由于直扬局部给药直接作用于局部,发挥作用快,同时药物经直肠吸收后,可直接进人大循环而不经过肝脏解毒,这样一来,既可以减少了肝脏对药物的破坏,又避免了药物对肝脏的刺激,可谓一举两得了。 同时直肠直接给药又能避免胃酸和消化道酶对药物的破坏,也避免了药物对胃鼓膜的刺激,可见使用栓剂优点颇多,的确是一种较为简便、易行、可靠的疗法,也越来越得到了病人的认同,所以栓剂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十  穴位注射疗法 【概念】穴位注射法是用注射器的针头代为针具刺人穴位,在得气后注入药液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适应症】穴位注射法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凡是针灸的适应症大部分都可用本法治疗,如痹证、中风、痿证、扭挫伤、面瘫、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头痛、失眠等。 【禁忌症】 局部有溃疡或者损伤者不宜使用本法, 对注射药物过敏的患者 【目的】  把针刺与药理及药水等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结合在一起发挥综合效能,对某些疾病能提高疗效 【评估】 1、了解患者病情、体质、既往史,排除禁忌症,评估患者针刺部位皮肤有无感染、损伤、溃疡。 2、评估患者自理能力,安抚患者,取得患者合作。 【告知】 1、告知患者治疗的目的。 2、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会有不适,如疼痛、出血,但这些不适是可以忍受的。 【常规用物准备】 皮肤消毒液、镊子、棉签、吸入药液的注射器置于治疗盘内。使用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根据药物的剂量大小和针刺的深度选用不同的注射器和针头。常用的注射器规格为1毫升、2毫升、5毫升、10毫升、20毫升;常用的针头为5-7号普通注射针头,封闭用的长针头。常用药物 (1)中草药制剂:复方当归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生脉注射液、人参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银黄注射液、柴胡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威灵仙注射液等;(2)维生素类制剂:维生素Bl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3)其他常用药:5%-10%葡萄糖注射液、0.9%生理盐水、注射用水、三磷酸腺苷、辅酶A、神经生长因子、硫酸阿托品、山莨菪碱、加兰他敏、强地松龙、盐酸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等) 【常规操作程序】 推治疗车至病人床前→核对病人姓名、床号→做好解释工作→按穴位取舒适体位→暴露部位(注意保暖)→正确取穴→常规消毒皮肤(碘伏消二次)→再次核对药物→排气→取棉签夹住→一手拇指食指固定和绷紧穴位周围皮肤→另一手持注射器对准穴位快速刺入皮下并固定针栓→上、下提插针头回抽→无回血即将药液缓慢注入(观察及询问患者的感觉)→注射药毕→快速拔针→用干棉签轻压针眼片刻→再次核对药物→观察注射后反应→分离注射器与针头置于治疗车下层弯盘内→协助患者整理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注意事项】 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或刺激性强药物不宜采用。凡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必须先做皮试,结果为阴性者方可使用。②要熟练掌握穴位的部位,注入的深度,每穴注射的药量,一般为1~2ml,胸背部可注射0.5~1ml,腰臀部通常注射2.5ml,肌肉丰厚处甚至可达10~20 ml。③药物不可注入血管内,注射时如回抽有血,必须避开血管后在注射。患者有触电感时针体往外退出少许后再进行注射。④操作前应检查各无菌物品有无过期,注射器包装有无漏气等情况,用后物品处理符合消毒隔离规范。 术后尿储留穴位注射 【肛肠科专科应用】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左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主治: 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羸瘦。此穴主治甚广,为全身强壮要穴之一,能调节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防病保健作用。 方法: 取新斯的明1 m g,在双侧足三里穴位常规消毒后,选用7号穿刺针,直刺入穴位(深约1.0-2.0寸),等针感强烈后抽回血,若无回血时即将药液快速注入,每次0.5 m g 作用时间稳定,不易受个体差异因素影响,且足三里注射方法简单、安全、疗效好,可避免行导尿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及尿道感染的机会。 穴位注射操作流程图 十一  毫针刺法 【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 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75%酒精、棉签、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前应用皂液流动水冲洗双手,连续操作时,每操作一个病人后都应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或快速手消毒液搓擦2min操作后应进行手的卫生消毒。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 3、选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有无感觉。 4、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取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或带钩,术者消毒手指。 5、根据针刺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进针。当刺入一定深度时,患者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或向远处传导。即为“得气”。得气后调节针感,一般留针10~20分钟。 6、在针刺及留针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晕针、滯针等情况。如出现意外,紧急处理。 7、起针,用左手拇、食、指端按压在针孔周围皮肤处右手持针柄慢慢捻动将针尖退至皮下,迅速拔出,随即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最后检查针数,以防遗漏。 8、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铺。 9、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1、患者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并应尽量选用卧位。 2、妇女怀孕3月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腧穴。若怀孕3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腧穴也不宜针刺。 3、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 4、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5、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6、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肝、脾肿大、肺气肿患者更应注意。 7、针刺眼区和项部的风府、哑门等穴以及脊椎部的腧穴 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更不宜大幅度的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的留针,以免伤及重要组织器官,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8、对尿潴留等患者在针刺小腹部腧穴时,也应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免误伤膀胱等器官出现意外的事故。 【肛肠科应用及目的】 取穴人体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采用针刺承山治疗肛肠病术后疼痛。                                                                    取穴 :承山穴。 方法 :局部消毒后,用28号2寸毫针直刺,施以提插捻转泻法,每5-10min运针1次。运针时要求针感传到肛门周围。 毫针法操作流程图 十二  贴敷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是指应用穴位敷贴原理,对于疾病的治疗,一般情况下是采用冬病夏治的治疗原理进行。属于灸法治疗的延伸,根据人体穴位,运用透皮吸收原理,缓解病痛。 一、基本操作方法 (一)辨证选穴用药 1.腧穴选择及配伍: (1)选择离病变局部器官,最近、最直接的相应穴位敷贴。局部选穴如,肾衰外敷方,取肾俞、关元穴。 (2)选择阿是穴贴药  阿是穴是指病变的局部或内脏病理现象在体表的反映,也称病理反应穴。 (3)选择针灸学中的传统有效经穴  这些传统的有效经穴,是前人在实践中发现并验证有效的穴位。如肺俞、风门、膈俞等穴治疗咳嗽、哮喘;神阙、足三里治肠炎、痢疾、腹胀、腹痛等。 (4)取穴施治  药物外敷取穴,与针灸取穴法相同,需辨证选用,灵活掌握,因其施药范围略大,所选取之穴是一个片而不是点,即使选穴不十分准确,也同样有利于药物吸收。 (5)远端取穴  根据上下相引的原则,上病下取,下病取上,如鼻衄、口疮取涌泉,脱肛取百会穴等。 2.敷贴法选药规律(药物组方): (1)气味俱厚的选药特点   多选气味俱厚之品,一则易透入皮肤起到由外达内之效;二则气味俱厚之品经皮透入,对穴位局部起到针灸样刺激作用;其三是所含芳香性物质,能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也即起到皮肤渗透促进剂的作用。有人作过研究,用离体皮实验表明,芳香性药物敷于局部,可使皮质类固醇透皮能力提高8-10倍。《理瀹骈文》中的膏药处方,几乎每方都用姜、葱、韭、蒜、槐枝、柳枝、桑枝、桃枝、风仙、菖蒲、木鳖、山甲、蓖麻、皂角等气味俱厚之品,含上述药物的处方约占97%以上。 (2)多效联合的组方特点——广略以取胜 敷贴药常以药不止走一经治一症,用多味药物汇而集之,以一膏统治多种病,疾病虽有多种,而其病机则不外气滞血凝及阴有寒湿,阳有燥热而已,关键在于把握其要害,而把握要害的方法,可用一个“通”字概括,“理通则治自通”。 (3)辨证加药的穴位配药特点 外治穴位贴敷疗法是以单验方外治形式而问世的,但后来辨证施治治疗原则逐渐渗透于这一治法中,经这一治法赋以辨证施治的选药思想,使其疗效更加肯定。在临床应用时,常需辨证论治、三因制宜,而在临症灵活加入糁药,一般要求加药与膏药相应,膏统治而加药专治,重症还可加入劫药如巴豆等,所加糁药物原则上选用治疗这一病症的主要药或选效验方和单方为主以提高疗效。如治热秘除用膏敷贴外,常在膏上糁以芒硝、大黄等,再贴于脐腹部。 (二)贴敷方法 1.贴法:将已制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然后外裹胶布粘贴;或先将药物置于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腧穴进行粘贴。巴布剂、硬膏剂可直接将巴布剂或是硬膏中心对准穴位贴牢即可。适用于膏药、巴布剂、丸剂、饼剂、磁片的腧穴贴敷。 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敷在穴位上,外复塑料薄膜,并以纱布,医用胶布固定即可。适用于散剂、糊剂、泥剂、浸膏剂的腧穴贴敷。 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带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三)贴敷时间 根据疾病种类、药物特性以及身体状况而确定贴敷时间。一般情况下老年、儿童、病轻、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宜短,出现皮肤过敏如瘙痒、疼痛者应即刻取下。 1.刺激小的药物每次贴敷4-8小时,可每隔1-3天贴治一次。 2.刺激性大的药物,如蒜泥、白芥子等,应视患者的反应和发泡程度确定贴敷时间,约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多在1-3小时);如需再贴敷,应待局部皮肤基本恢复正常后再敷药,或改用其他有效腧穴交替贴敷。 3.敷脐疗法  每次贴敷的时间可以在3-24小时,隔日1次,所选药物不应为刺激性大及发泡之品。 4.冬病夏治腧穴贴敷从每年夏日的初伏到末伏,一般每7-10天贴1次,每次贴3-6小时,连续三年为一疗程。 二、肛肠科专科应用 肚脐贴药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现代医学认为,肚脐的皮肤较人体其他部位薄,脐下有丰富的血管网,透皮药物在该部位容易被吸收。治疗痔疮 ,肚脐贴药具有抗炎、止血、镇痛等作用。 适应证:内痔、外痔、混合痔等肛门疾病的辅助治疗。年老体弱病人不能手术者可以减轻痔的症状。 九华敷脐散:龙骨120g硼砂90g滑石60g川贝、冰片各18g朱砂10g制乳香、制没药、血竭各45g去杂质,研细末,装瓶密封备用 30g装布袋,横缝6-8行,紧贴皮肤,药芯对准神阙穴,两周更换药芯一次 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用于混合痔
本文档为【中医特色服务项目3.2.3】,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7161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22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医药卫生
上传时间:2019-04-23
浏览量: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