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说的融合与再造——以鲁西南地区的黄河大王与秃尾巴老李传说为例

传说的融合与再造——以鲁西南地区的黄河大王与秃尾巴老李传说为例

举报
开通vip

传说的融合与再造——以鲁西南地区的黄河大王与秃尾巴老李传说为例传说的融合与再造——以鲁西南地区的黄河大王与秃尾巴老李传说为例 传说的融合与再造——以鲁西南地区的黄 河大王与秃尾巴老李传说为例 传说的融合与再造 —_以鲁西南地区的黄河大王与秃尾巴老李传说为例 李然 秃尾巴老李传说在山东各地流传甚广,它们与地方风物及历史相联系,数量繁 多.其情节主干基本相似,枝节各有不同.民众口中的秃尾巴老李传说在流传过程 中不断地发展演变,具有代表性的主流传说与各地文化交汇融合,形成新的传说模 式并广为人知.流变性是秃尾巴老李传说具有无限生命力的真正所在.笔者在鲁西 南地区的调查中发现...

传说的融合与再造——以鲁西南地区的黄河大王与秃尾巴老李传说为例
传说的融合与再造——以鲁西南地区的黄河大王与秃尾巴老李传说为例 传说的融合与再造——以鲁西南地区的黄 河大王与秃尾巴老李传说为例 传说的融合与再造 —_以鲁西南地区的黄河大王与秃尾巴老李传说为例 李然 秃尾巴老李传说在山东各地流传甚广,它们与地方风物及历史相联系,数量繁 多.其情节主干基本相似,枝节各有不同.民众口中的秃尾巴老李传说在流传过程 中不断地发展演变,具有代表性的主流传说与各地文化交汇融合,形成新的传说模 式并广为人知.流变性是秃尾巴老李传说具有无限生命力的真正所在.笔者在鲁西 南地区的调查中发现,该地区秃尾巴老李传说中有着与其他地区截然不同的情节类 型.这种差异的造成与鲁西南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当地的信仰习俗有着莫大 ,为我们了解传说的流传演变及其再造的规律提供了可靠的支撑.本文将以 老李传说在鲁西南地区的变异为例,探讨传说流变过程中的再造问题. 济宁地区梁山境内,流传着一则秃尾巴老李((扔印堵口封龙王》的传说.据 巴老李本是汶上县草桥人.四十岁时任黄河巡察,为官很好.当时黄河常常 性,他带领大家修堤打坝.一年夏天,黄河里的黄龙奉了玉帝的旨意要决黄 堤淹山东.李巡察亲自跳到水里挖泥堵口.因为他是朝廷命官,黄龙不敢淹死他, 却淹死了众多堵口的民工.为了堵住奔腾的黄河水,保护两岸的百姓,李巡察不顾 性命,与黄龙打赌.他脱掉朝靴,黄水退一尺,脱掉蟒袍,黄水再退一尺,最后他 扔掉了官印,摘掉了头上乌纱,黄水退了,自己也被淹死了.后来玉皇大帝感其忠 贞,封为老龙王的领水大王,代管黄河,此后好多年黄河下游没有水灾. 菏泽市牡丹区王浩屯镇还流传着一则《秃尾巴老李助张曜平西夏》的传说:元 帅张曜老实厚道,为奸臣陷害,带着老弱残兵去平西夏,打一仗败一仗.龙王化成 了一个道士,见到张曜,告诉他要想打胜仗,就给兵士们一人做上一身棉衣,到某 100 传说的融合与再造 日某刻穿上.结果约定的时间一到,突然下起了冰雹.西夏兵穿的跟光脊背似的, 都被冻死了;而张曜的兵穿着棉衣,一点事没有.后来论功行赏,秃尾巴老李被皇 帝封为九江八海督龙王. 一 般来说,秃尾巴老李的传说主要包括:异生(生而为龙,蛇,蛋或人身龙 尾),断尾(被父,舅视为异类而砍断了尾巴),离家(断尾后一痛而成龙飞走),孝 母(为母旋坟,母亲的忌日,生日或清明回家上坟),战白龙(与黑龙江中的孽龙大 战,靠山东乡亲的帮助战胜白龙,成为黑龙江的龙王)这些典型情节类型.另有关 键一点,就是无论各地传说中这条龙具体姓什么,民众总会想方设法让其与"老李" 连上关系,使其统属于秃尾巴老李传说类型之中.鲁西南的秃尾龙传说自不例外, 但是,在当地传说中几个特殊的地方化情节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一,官身成龙;二, 治(黄)河献身;三,助战扬威. 在《扔印堵口封龙王》传说中,"老李"的身份被设定为人,一个忠贞爱民的 官员,功绩卓越感动上天,死后被封成龙王,与"异生"的主流情节形成 差别.第二,这位官员的身份是黄河巡察,其所治理的是黄河,而不是黑 三就是"老李"最后成为了黄河的龙王而非黑龙江的龙王.这些都明显地 流情节.故事中那个"怀揣御印,足蹬朝靴,身着蟒袍,头戴乌纱"的官 山东其他地区流传的秃尾龙形象截然不同,分明就是一个心系百姓的治(黄) 在《秃尾巴老李助张曜平西夏》中所出现的助战扬名的故事类型也是 少见流传的,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其中涉及的主人公张曜,是清朝末年 抚,就病死在治理黄河的工地上. 根据笔者的调查,以上三种情节目前只在鲁西南地区有所发现.那么是什么原 因生成了这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变异情节呢?鲁西南的秃尾巴老李为什么会与黄河这 样难分难舍?被封为黄河龙王的老李与盛行于鲁西南的黄河大王又有着怎样的关联呢? 所谓大王,就是掌管黄河的水神.黄河自鲁西南入境,经东明县,鄄城县,郓 城县,梁山县后蜿蜒北上.这条河深深影响着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在当地人眼中, 1O1 民俗研究2008.3 黄河既是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河,又是一条灾难之河.不可预知的河水泛滥常常让鲁 西南的百姓们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因而生活在黄河边上的人们对于黄河和掌控黄 河的神灵们自然就格外敬畏,对"大王"的崇拜也深入人心. 鲁西南地区多处建有大王庙:((济宁县志》记载当地有河神总祠,金龙四大王 庙.菏泽市鄄城县境内有旧城,董口,苏泗庄等大王庙.其中旧城镇的大王庙规模 最大,每年二月二,三月三,五月十八,十一月十八四次举行盛大香火会,每次会 期三天.搭台唱戏,祭祀大王,代代相传,经久不衰.久旱不雨时,靠近黄河的人 就把一个盘子置于河边,跪下祈祷,便有一条小蛇爬入盘中,这就是大王的化身. 人们把它请到神棚下,烧香磕头祈求大王显灵.祈雨成功或酬谢大王保佑免于水灾, 鄄城沿黄各乡盛行为黄河大王写戏.第一场必须请大王爷点戏.由会首将大王从黄 河边请到神棚下,盘于瓷盘中.报单人手指戏单报剧目,如果报某剧目时大王点了 头,就是点某出戏,遂告知掌班,化妆开演. 开船之前,摆供,烧香,烧纸,放鞭炮.跪拜大王,俗称"发马子". 与之相应,各地还形成了不同的辨别大王的习俗.山东东平县一带的艄公,见 有蛇上船,必赤膊,持蛇使绕于颈项上,俗信只有盘在颈项上不走的,才是真的金 龙四大王.山东阳谷县张秋镇传说,朱大王有后人在镇上,接大王(化身)时,要 请朱家人对之问候:"老人家回来啦!"小蛇能点头的,才是神的化身.鄄城人辨认 大王时,看见腰上有瘤子的就认为是张大王(史书记载张曜是"疽发于背"而亡). . 在济宁微山湖,当出现神的化身时,迎接的行动称为"接神",在船上虽然很认 真,只是限于条件,仪式比较简单,用冰盘(大的瓷盘)铺黄裱纸,半跪,请神的 102 传说的融合与再造 化身爬进盘去(不敢爬进盘的,便被认为不是真神),捧进神舱,用九个鸡蛋,打在 三只碗内设供敬奉,待它不知何时走了算完,俗谓"见来不见去".一般认为大王, 将军上船是很吉利的事情. 这种对于大王的虔诚信仰一直延续到解放之后.黄河岸边的村庄依然流传着众 多关于黄河大王的灵异传说.人们深信,黄河大王威力无比,不可亵渎. 黄河流域的大王信仰中神灵众多,不仅有大王,还有许多将军.据清代(傲封 大王将军纪毋一书记载,黄河的"大王"有6位,"将军"有65位.这些大王在 民间又有"黄河大王","河大王","大王爷"等称呼.各地流传着诸多有关大王, 将军的传说.细致追究起来,这些传说多兴起于明清之际,其中大王往往是由治河 的官员或者水利学家转化而来.最早的金龙四大王崇拜中金龙四大王的原型是南宋 时人谢绪.南宋末年,金兵南侵,朝纲混乱,谢绪愤而隐居于金龙山巅,筑望云亭 读书其中,后元灭宋掳太后北去,谢绪痛国家之亡,赴水自沉.((古今图书集成》 载明太祖起兵反元,大战于吕,梁"见金甲神人空中越马横槊擒贼, 知为绪,遂"建祠洪上",尊为"金龙四大王".明清两代,统治 庙宇,敕封致祭隆重非常. 其他如朱大王,栗大王,白大王,张大王,黄大王等,在历史 是有名有姓的真实存在.随着他们的治河故事而英名流传. "宋大王"——宋礼,河南永宁人,官至工部尚书."白大王" 东汶上人,是经验丰富的老河工.明朝永乐年问,宋礼采用白英的 河,引汶河水,在山东境内"刷黄济运",使汶河水"七分朝天子 南北大运河畅通无阻.他们去世后,百姓沿河修庙祭祀,奉为神灵.清光绪年间, 二人双双被敕封为大王. "朱大王"——朱之锡(1622--1666年),字孟九,浙江义乌人.清顺治三年 (1646年)进士,顺治十一年以兵部尚书衔出任河道总督.驰驱大河上下近十年,不 辞劳瘁,积劳成疾,死在河督的职位上,时年44岁.为沿河民众所称颂,其死后传 其在天为神.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被追封为助顺永宁侯. "栗大王",——栗毓美(1778一l840年),字含辉,又字友梅,山西浑源县人, 道光十五年(1835年)任山东河南河道总督,主持豫鲁两省河务.革新黄河上的御 103 民俗研究2008.3 水工程,着有(傈勤公砖坝成案》.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病死在河道总督的任 上,被民众供为河神. "张大王"——张曜(1832--1891),字亮臣,祖籍浙江上虞,光绪十二年(1886 年)调补山东巡抚.其任职期间,正逢山东各地遭受严重的水旱灾害,百姓灾难深 重.张曜捐俸救灾,深受百姓爱戴.光绪十七年,在黄河上监工时,忽然"疽发于 背",不治身亡,被民间奉为黄河大王. 明清之际,黄河多次改道,经常性的泛滥,使得国家不得不拿出大量的人力, 物力治理疏通河道,这之中当然也出现了诸多治河的专家和能臣.清代治河名臣于 成龙被黄河两岸民众立祠供奉,一度替代了当地的龙王.民众对于这些治河能臣的 景仰加上朝廷的刻意提倡,不断加封赐号,大王崇拜终于在黄河两岸日渐流行,其 有关的故事传说更是日益泛滥.在这些传说中,治河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典型情 节.而在治河过程中舍身取义的精神,恰是他们被封河神的最佳理由. 与秃 有些大王或将军生时本就是武官(朱之锡曾任兵部尚书),或曾领兵出征(张 曜,史上载其在平叛捻军中立有战功),所以成神后也常常会在征战中助人一臂之 力,获得威名,这就形成了黄河大王传说中的第二个典型情节:助战扬威.金龙四 大王的传说可以说是此类情节的滥觞之地,其后的诸多黄河大王也往往具有此种功 绩.薛福成在庵笔记》中讲过众大王,将军助阵却敌的旧事: 104 同治七年,捻贼张总愚窜入直隶山东交界,今伯相合肥李公扼守黄运两 传说的融合与再造 河,设大围以困之.当是时,各营兵勇不满十万,而汛地绵广数千里,人数 不敷甚钜;贼以全力饼冲一处,一处失防,则全局皆废,固非确有把握也. 然竟以灭贼者,是时大雨时行,河水泛溢,平地积潦,往往盈丈;贼四面奔 突,皆为水所阻,官军因得以合力痛勒,盖若有神助焉.……及李公总督直 隶,岁辛未,畿辅大水.……而大王,将军,陆续踵至,津民连日焚香演剧 以侑之,已逾两月.李公谓属吏日:'今值饥馑之年,物力艰贵;与其耗之 演剧,不如赈济饥民;欲将大王将军送之河干.'正在商议,外间尚未知也. 一 优人忽自庙中戏台跳至台下,大言日:'我党得住也,李少荃与我有旧, 本是一会之人,戊辰之役,我为出力不少.灭贼成功,得有今日,乃既不为 我请封,今者演剧为乐,复欲驱我,何太无情谊也!'言毕,优人偃卧于地, 良久乃醒,问以前事,茫然不知.于是属吏力请李公听其演剧,凡三阅月而 大王将军乃渐去.津民复相与醵钱,重修大王庙,焕然一新. 通观黄河大王传说中的主流情节,一治河,二由百 征战中助人立功以扬其名,恰好与前文提到的秃尾巴老 谋而合.事实说明,秃尾巴老李传说在鲁西南地区的流 的影响,在与之的交汇融合中,形成了当地特有的情节 模式.在粱山地区流传的一则秃尾巴老李传说中即显现 在这则传说中,秃尾巴老李名叫李道衍,是辽宁总兵,管理东三省.黑龙江 (当时叫白龙江)里有条性情贪暴的白龙,经常兴水为灾祸害百姓.李道衍面对水 害,组织百姓士卒防治洪水,但效果不佳.后来李道衍想起了家乡山东治理黄河的 办法一一修堤防水.洪水被治却惹恼了白龙,一时间洪水肆虐.李道衍舍生取义, 跳到滚滚洪水里,化成黑龙与白龙交战,一连四天四夜,没分胜负.一天晚上,李 道衍来到白龙江边一个打鱼的山东老汉家里,自叙自己为根除水患,拯救东北黎民, 四天前堵口压梢身亡,被玉帝封为龙王,请渔翁帮助战胜白龙.于是渔翁带着馒头 和石灰来到江边山坡上.江里冒白花时就倒石灰;冒黑花时,就扔馒头.最终帮助 民俗研究2008.3 李龙战败了白龙.从此"老李"就占据了这条江,人们遂将之称为黑龙江. 这则地方性传说在情节上已经具备了秃尾巴老李传说的常见因素,属于比较典 型的秃尾巴老李传说,但其内在神韵上又多处体现了黄河大王的某些神性和神格, 成为表现两种传说交汇融合的最佳范式. 承载着两种类型传说的新模式之所以产生,外部环境是必要的影响因素,共同 的文化机理则是其交融整合的合理内核. 从外部环境来看,鲁西南地区的水资源状况是影响人们生活及信仰的主要因素. 鲁西南地区深泽广布,河流众多,既是古菏泽,雷夏泽,大野泽(后来的梁山泊) 的所在,又是黄河,济水,汶水,泗水交汇纵横之处.丰富的水资源和便利的交通, 使其成为古兖州的中心,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远古时代,先民们就在这块 古老的土地上居住,繁衍.但另一方面,难以掌控的洪水,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灾难 和祸患.因此人们崇奉着各种各样的水神,以期他们给自己带来福佑和恩泽.据传, 106 曾经是古老的冯夷国所在,冯夷是上古时期着名的河伯,因而此地的水神 非常盛行.从县志记载中约略可知: 兖州府大济神庙,在东关金口坝上,府正官以春秋祭享.隆庆三年以 奏闻朝廷,遣官祭告.其在各州县者建置不一,例不通记,惟敕建及 之地乃书.-0 泗水泗水神庙,在县东五十里泉林陪尾山上,前代封仁济侯,本朝改 称.嘉靖二十一年知县蒋某重修,常以二月二日县官致祭;滕县三河 口龙祠,嘉靖间尚书朱衡开创新河所建,工部主事致祭.邑境又有龙王庙 二.一在南梁上源,一在沧浪渊,有司以二月二日致祭;峄县沧浪神祠, 许池龙神庙;单县龙祠,旧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古浮图下,祈灵有应.宋崇 宁中赐额丰泽庙,绍兴十年封神号善济侯,至元间单州守杨文卿重修,每 岁二月二日县官致祭.". 曹州济渎庙,在州西关北,称清源善济王,故宋时封号也.州境济 水所分,旧号济阴,故有庙祠.金大定间,州迁今治,建庙郭西.元至元 七年重修,商琥有记. 传说的融合与再造 唐代以后,龙王的形象逐渐兴起.鲁西南地区流传着众多的有关龙迹的传说, 人们虔诚信奉着这些能带来风调雨顺的神灵.梁山"县南六十里高峰山下,井边有 石如龙头.堰水常流,遇旱祈雨最灵,修有龙王庙"."县东三十里许,自人内,洞 口谝长而曲,神异非常,内洞有石蟠龙卧于水中,鳞架如生.岁旱祈雨灵应.""前 代的济神庙等祭祀水神之所往往也被当地百姓称为龙王庙.一时间,龙王庙龙神祠 遍布鲁西南各地,成为人们祈晴祷雨的重要所在. 就内在文化机理而言,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传说在其传播过程中,本身就存在 着发生融合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一 方面,传说所具有的不确定性使得主流传说发生改变成为可能.所谓不确定 性指的是任何传说都可以在流传过程中都可以与合适的人,物,风貌,习俗相结合, 形成当地的可信的故事.传说是一种可塑性很强的民俗事象.尽管传说也有一定的 结构方式和叙述模式,但与民问故事永恒不变的情节发展进行模式相比,传说的叙 述模式可以随时改变,以适应内容的变化和人们的不同要求.为了提高某个 可信性和影响力,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面对不同的听众,传说可以 改变其叙述的内容和方式,赋予自己绵长的生命力.传说的不确定性,正是 得以借鉴,融合其他故事的重要原因.从另一方面,以文化符号出现的传说 往肩负着融通主流文化与地方传统的责任.因此,地方新兴传说的形成,既 传说地方化的过程,又是地方传说主流化的过程.在这个双向的互动过程中 既要不断地与地方风物结合,形成地方情节;又要努力回归主流传说,以达 传统的融合,确定自己的地位. 与这个过程相适应,我们可以看到传说模式构造的两种方式.其一是所谓的叠 加,即指人们把一些极具地方影响力的故事集中叠加在主流传说的人物身上,构成 当地特有的情节类型.唐朝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曾提到:"今人每睹栋宇巧丽, 必强谓鲁班奇工也.至于两都寺中,亦往往托为鲁班所造,其不稽古如此."在鲁西 南地区的秃尾巴老李传说中这种叠加的现象就非常明显.((扔印堵口封龙王》, 尾巴老李助张曜平西夏》表现的正是这种叠加的模式.秃尾巴老李作为一条龙,治 水是其最具威力的所在;在鲁西南地区,影响人们生活的不是黑龙江而是黄河,于 是像治理黄河,鞠躬尽瘁,加封为神等这些原属于黄河大王传说的典型情节便被直 107 民俗研究2008.3 接叠加在秃尾巴老李的传说之中,创造了一个爱民如子的治黄清官形象,使得该地 的秃尾巴老李具有与黄河大王极为相似的神格,而与秃尾巴老李主流传说迥乎不同. 以叠加的方式创造出来的新传说尚不足以确立自己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假设 鲁西南地区的传说仅仅是将黄河大王的情节机械地叠加进秃尾龙传说中,那只能算 是换了个名字的黄河大王,尚不足以使秃尾龙的传说深入人心.要让人们确切知道 这条龙就是秃尾巴老李而非黄河大王,就必须使带有地方化情结的秃尾巴老李传 说 回归主流,从而达到两者在情结上的水乳交融.这样,秃尾龙传说在内涵上极力吸 收黄河大王的神韵,但在形式上则尽量脱离后者,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从而完成 融合与再造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称之为糅合.梁山地区的《秃尾巴老李战白龙》 的故事即明显地使用了糅合这种方式.与黑龙江里的白龙作战,请山东老乡帮忙, 向水里扔馒头或石灰等,这些都属于秃尾龙故事的主流情节.但其中有关秃尾龙身 份的界定,及其治理黑龙江水患的行为,都依稀保留着黄河大王的影子.两个龙王 的鲁 至于 秃尾 值取 变, ,曾 游到 了陶地(今菏泽定陶县),认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便在 此定居,通过经商,成为百万富翁.宋代以后,频仍的河患使鲁西南地区繁荣不再. 黄河常于曹,濮一带溃决,雷夏泽为黄河泥沙所淤涸,八百里水泊也荡然无存.金, 元以后,黄河泛滥日益频繁,菏泽地区大多数地方泥沙淤积,成为黄泛平原.积沙 往往在5一l0米,个别地方在10米以上,给鲁西南地区的经济造成巨大的破坏. 在鲁西南地区尤其是沿河两岸人们心目中黄河既是生命的保障,又是灾难的象征, 其地位越来越重要.民众很自然地将对黄河的敬畏延伸到黄河的统治者——大王身 108 传说的融合与再造 上,希望大王能使自己免于灾祸,同时又希望大王保佑自己福佑安康.加上官方造 神行为的不断激励,使得黄河大王在水神中有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正是基于这 种态势,黄河水神崇拜于明清之际盛行一时,黄河大王在当地成为最具力量的水神. 此时此地,统领黄河的大王们实际上充当的是一方水土的家园保护者,有着极其浓 厚的地方保护神色彩. 同样以龙的形象出现的秃尾巴老李传说就其产生和发展演变来讲,也具有极为强 烈的保护神的色彩.山曼先生在《山东人的保护神——秃尾巴老李》中认为,秃尾巴 老李是与山东人闯关东的历史密切相连的一个传说形象.清兵入关之后,山东人流徙 东北者,H渐增多.但满清统治者为了保障龙兴之地的风水,于康熙年间发布条令, 严禁关内人等出关垦荒.但积聚的人口压力和连年的水旱灾祸迫使一代又一代的山东 人闯关移民.据推算,有清一代山东往东北的移民大约在700—800万人之问.鲁西 南地区历来是移民东北的一个重要集结地.该地土地贫瘠,水患连年,尤其是黄河一 发大水,人们就只 以鄄城钟楼村为例 东北谋生.这些移 上还是现实中都需 民东北是使得秃尾 酵母.人们带着自 后义将其带同老家 在民众心中, 庇佑一方平安,他就是神,就可以欣享虔诚的祭祀,获得民众的礼遇和膜拜.纵观 整个中国民间信仰发展的历史,在肆虐的自然面前寻求神的保护是一个亘古不变的 原则,也是所有信仰共同的价值取向.这种隐含的价值取向,深刻影响着民众的信 仰内容,潜移默化中塑造着民众口传文化.正如程蔷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所说, 民众对于传说的加丁,表面看来似乎是一种集体的不自觉选择,事实上这种选择是 有着一定潜在的尺度的,所有选择都是以这种潜在的尺度为依归而展开的.具体来 说,民众会选择那些最能体现当地地域要求,传达当地居民心声,并具有一定典型 意义的事件来作为传说再加工的对象.这其中,居民的理想,愿望正是传说选择过 109 民俗研究2008.3 程中的主要尺度.正是这种潜在尺度的规定作用,地方传说才得以呈现出自身鲜明的 色彩.如果说黄河大王与秃尾巴老李在形象上的类似和神性上的相仿是两者整合的外 在原因,那么,作为两者交融必要内核的则是融会在生活,信仰中代代相传的共同价 值取向. 1本文所涉及的鲁西南地区主要包括济宁和菏泽地区. 2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东分会主编《秃尾巴老李传说故事集》(内部资料),第185页. 3菏泽市王浩屯镇龙王冯村冯元坤讲述. 4民国十五年续修《济宁县志》卷二. 5菏泽市鄄城县郑营乡钟楼村刘芳祥讲述了一则关于大王的灵异故事:"1957年,在黄河上防汛,打 堤.那护水堤都落下去了,我那会都十八,九了,那老堤只剩下一点点了,俺庄上的刘忠诚,他在堤上见 了个小长虫,他就提溜起来扔到水里去了.就看着它在黄河里朝着正西爬了,一浪一浪的打,也没事,到 一 洗,本来水不多,他一下去就呼呼 l3清光绪二十年续修僳山县卷二《舆地》. l4根据笔者在鄄城郑营乡钟楼村的调查,其村庄中的真武大帝庙中有龙王的小像,管理庙宇的刘传禹 告诉笔者,"龙王就是大王,大王姓李,就是秃尾巴老李." 15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257页. 16路遇:稻膏代和民国山东移民东北史略》,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李然: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山东经济学院社会发 展学院讲师) l1O
本文档为【传说的融合与再造——以鲁西南地区的黄河大王与秃尾巴老李传说为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8314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0KB
软件:Word
页数:13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1-18
浏览量: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