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孙氏太极拳与杨氏太极拳合论暨武当一脉太极解密(13)云手

孙氏太极拳与杨氏太极拳合论暨武当一脉太极解密(13)云手

举报
开通vip

孙氏太极拳与杨氏太极拳合论暨武当一脉太极解密(13)云手孙氏太极拳与杨氏太极拳合论暨武当一脉太极解密(13) ——云手 孙氏太极拳三通背末式接懒扎衣,而后是开合手,接单鞭,而后便是云手。杨氏太极拳扇通背后接撇身捶,进步搬拦捶、进步揽雀尾,单鞭,而后才是云手。孙氏太极拳中没有撇身捶这个招式,从三通背的转身是通过左右三通背转换来进行的。也就是说,杨氏太极拳是扇通背通过撇身捶转身,而孙氏是通过左右三通背转身。杨氏撇身捶转身后接搬拦捶,而后进步揽雀尾。孙氏则是转身后接大捋,双钻,然后懒扎衣。最后都是接云手。从拳法衍变来看,孙武吴杨从大体脉络上都相差不多,不同的只是局部的招...

孙氏太极拳与杨氏太极拳合论暨武当一脉太极解密(13)云手
孙氏太极拳与杨氏太极拳合论暨武当一脉太极解密(13) ——云手 孙氏太极拳三通背末式接懒扎衣,而后是开合手,接单鞭,而后便是云手。杨氏太极拳扇通背后接撇身捶,进步搬拦捶、进步揽雀尾,单鞭,而后才是云手。孙氏太极拳中没有撇身捶这个招式,从三通背的转身是通过左右三通背转换来进行的。也就是说,杨氏太极拳是扇通背通过撇身捶转身,而孙氏是通过左右三通背转身。杨氏撇身捶转身后接搬拦捶,而后进步揽雀尾。孙氏则是转身后接大捋,双钻,然后懒扎衣。最后都是接云手。从拳法衍变来看,孙武吴杨从大体脉络上都相差不多,不同的只是局部的招式和拳架的转换,所以不管如何衍变,还是能看出是一个源头来的,也就是杨露禅所说,太极拳起自宋末张三峰。在这里要澄清一点,历史上有两个张三峰(丰),一个是创立内家拳的张三峰,是宋 末元初人。一个是元末明初的张三丰,是个修道的高士,也就是朱棣一直在找寻而未得的得道之士。张三峰与张三丰是否为一人?目前尚无法考证,因为跨越年代已经超过人类可认知的寿命。道家修炼得道之士的留形驻世不是我们讨论的范围,所以存而不论。但太极拳起自张三峰是确凿无疑的。杨氏源于武当,以神意运行为主,肢体动作为辅,以返先天接续为本,自然运化后天气血,所以能快速治疗疾病,于强 身健体大有益处。但为何如今练杨氏的十个倒有九个伤了膝盖,更不要谈强身健体了,便是这根骨处丢了。杨澄浦反复强调要松,这个松倒可以从姚宗勋先生讲的松紧转化去体会。这个松不可造作,是返先天之后如婴儿般的专气致柔,哪里还能找出一个松来?你真的松了,好处才会来。一辈子造作个松,实际处处都是紧。另一个要求是整,孙氏讲太极拳是空心皮球,要处处球意,所谓无有凹凸、断续,与人接手都是滚出滚入,如360度立体圆球,只在切线处以运动化人力气,这便是杨氏的高妙处。而这球意之整,又全在裆劲支撑,所谓裆劲,即是我常讲的胯劲,也即腰胯催动的周身整体之力。所以杨氏打人,一是整体对局部,二是发撞结合,三是化打结合,在此基础上还有出手见红之一捶。 练时慢,用是快。练时大松大软,用时如钢似铁。此非武当宗旨而何?与陈氏之炮锤迥异也!杨氏太极拳乃至武当一脉,练拳到底用力还是不用力?当然是不用力的,不用力的这个力是后天拙力。张三峰所谓不用后天之力,借用后天之形,不是说得很清楚嘛。其实这个事,倒是可以从王芗斋的一句话里借鉴,便是:“意即力也!”内家拳真实功夫,其劲非从 肌肉骨骼运动而来,而是来自于先天精神的激变。所以真功夫到了高处都是相通的,哪一门练通了其它门派看得也很清楚,因为传武毕竟都是一个源头。这里不是说陈氏的拳不好,陈氏自有陈氏的道理。陈家从山西洪洞迁来,最早练的是通 背,如今洪洞通背拳的拳谱犹存,108式长拳的拳谱两边都是一样的。传到陈长兴其用武当太极拳对之进行了改造,才有如今之所谓的陈氏太极拳,但毕竟与武当太极一脉毕竟差别巨大。但凡从武当一脉太极拳中练出来的,大约都是这样的看法。 杨氏撇身捶由扇通背,设敌人自身后脊背,或肋间用手打来,我即将左足向右偏移转坐实,右足变虚,腰遂转向正面,右手同时握拳,暂于左肋腋间一驻。左手心朝上合护左额角,即时右拳由上圆转撇去,交敌之手由右肋间用沉劲叠住,同时左手由左侧,急向敌人面部击去,则敌必眼花失措矣。撇身捶的用法,在于知道后方敌人来袭,一定要先把重心从右腿移到左腿,这样稍避对方锋芒,同时左右手护住头,保护好自己。因为重心的转化,对方的袭击就差了一个身位,原来的距离感出现了变化,这时我急转身用右拳反背连打带胡噜,压制住对方的进攻手,同时用左立掌击打对方面部。对方这时如果撤步存身,则我顺势上步,左手正好截击对方前臂肘部,右手顺势使出搬拦捶。这一式的关键是转换重心让对手打空,而后我的右手撇身捶、左掌打击面部、右手搬拦捶连续进攻,不让对手有任何喘息之机。用现代拳击的说法就是组合进攻。其实最后的搬拦捶可以化成左右崩拳连续出击,粘上对手就勇往直前,扑到对方怀里去进攻,所谓打人如亲嘴,不把对手打躺下绝不停手。搬拦捶后接右 前方的揽雀尾,而后一个单鞭转身,即接云手。 杨氏云手由单鞭,设敌人自前右侧用右手击我胸部或肋部,我即将右手落下,手心向里,即以我之腕上侧,与敌之腕下侧相接,由左而上,往右旋转,复翻下向左行,划一大圆圈,如云行空绵绵不绝。左手同随落下,手心向下,随往下向上翻出,与右手用意同。身亦随右手拗转,眼神亦随手腕看去,旋转照应。右足从右侧往左移动半步坐实,左足亦即向左踏出一步,成一骑马式,此时两手上下行至胸脐相对,则右脚又变虚,向左移入半步,则续行第二式。惟变化虚实交互旋转时,万不可有凹凸断续之意。此式之妙用,全在转腰胯,然后可以牵动敌之根力,应手翻出,学者其细悟之。 杨澄浦先生这部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只讲用法,不讲练法,因为一门拳术最核心的就是练法,向来秘不示人。杨氏太极拳的练法,从郑曼青的著作中尚能窥探一二。孙公禄堂的《太极拳学》,则全盘托出练法,甚至以拳入道之要义,但唯独不谈用法,这是两位大师各自着眼处不同。我之所以将杨氏与孙氏并列探讨,就是互补欠缺,有所对照之意。云手是太极拳最典型的拳式,如果用孙公禄堂的话来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就是“圜研相合”。圜者,有形之虚圈;研者,无形之实圈也。比如云手这里,周身旋转形成的360度球体,便是圜;内中有一虚立的中轴,便是研。杨澄浦教育郑曼青体会这一点时,用磨转心不转来作比 喻,是相当准确的。磨除了当中的心是空的不转,其它部位都在旋转,便是圜研相合了。 其实杨氏、孙氏的云手大同小异,只是孙氏的云手加了八卦拳转掌的内容。云手的使用,如果只是用胳臂去接对方,那是肯定要吃大亏的。杨澄浦在这里重点强调,全在转腰胯,牵动对方之根力,则可应手翻出。而腰胯之力便是裆劲,指挥着全身的整力,是以整个身体的纵向旋转、好像一个高速旋转着的圆柱体,沿着圆柱体的切线方向,连滚带化,这边是前面我说的以整体对局部,以旋转对长直,而胳臂在这里只是接对方的一个工具,发力做功的事整个身体的旋转,也即是圜研相合的作用。 对圜研相合的理解,好比一个飞速转动的齿轮,你扔一个硬币在里头,瞬间就会被齿轮打飞出去。云手的对敌也不是慢慢腾腾的,而是瞬间高速启动,后发先至,挨上对手就已经把对方直劲圆化,使之沿着切线方向失去重心,也即翻出了。这里杨澄浦先生提到了根劲,根劲其实就是重心。因为传统武术讲究架子不倒,架子倒了、重心失去、命就没了。把重心比喻为最根本的劲,所以叫根劲。如今有很多人把根劲误以为是内劲,内劲是虚无一气,是一种先天精神的激变,和根劲是两个概念。那么总结起来,云手的运用一个是快,由对方的攻击而本能反应,后发先至。另一个是纵向的圆柱形滚动,用周身整力去瞬间化解对方直力进攻,其实和八卦掌 的横走竖撞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孙公禄堂在孙氏太极拳的云手里就加上了八卦转掌的技术。 孙氏云手由单鞭,先将左手从左边,胳臂靠着身子,往右边划一下弧线,至右胳臂里根处,似停而未停。左足于左手化弧线时,同时微往右边迈去落地,足尖仍往左边斜着点。再将右手从右边,胳臂靠着身子,往左边划一下弧线,至左胳臂里根处,似停而未停。左手再从右胳臂里根处,于右手往下落时,同时往左边划一上弧线,从眼前边,划至左手原起处,似停而未停。右足于右手划时,同时足尖仍往左边,微斜着点迈去,两足相离二三寸许落下。两足之形式,足尖仍向左边斜着点。再右手往右边划时仍如前,左足再往左边迈去之形式亦如前。惟左足落地之远近,随人之高矮,仍以不能移动重心为至要。两手两足循环之式仍如前,两手之形式如两个套环圈相似,循环不已。数之多寡自便。但云手时,腰要极力塌住,身子微有向下坐之形式。左手往右,随着往右,右手往左,随着往左,要与两胳臂一气随着摇动。外形虽然摇动,而腹内之松空,及神气注于丹田,与动作之虚灵,以仍然如前。首先要交代几个要点,一是身体中正,重心不可有丝毫移动,也就是说,在做云手身体往左迈步时,所迈步子大小不能牵动重心,这个与孙氏形意拳要求相同。二是胳臂要贴着身子,这也是形意拳肘不离肋手不离心以及八卦拳贴身转磨的要求。设想如果胳臂过于伸展,很容易被 对方擒拿,同时因为距离身体过远,则无法充分体现周身整体的滚转之力。三是腹内松空,四肢用劲方式要逆转缩回,将精神贯注于丹田,则周身自能虚灵。其实这个就是形意拳的内三合,切记不可造作刻意,也不能设想有股内气贯注丹田,只是精神上事,如果想就错了。四是双手立掌,手指都要撑住劲,四梢在这里的要求与形意拳相同。五是塌腰坐胯,与形意拳要求相同,其实也就是杨澄浦说要用腰胯之力的意思,但怎么用他没讲,这里孙公说得很明白,腰塌住,身体坐住,才能使得出来。六是随着左右手轮转画圈,身体要追随着双手一起摆动,是为了体现周身一体的意思。这里的一气,说得是内劲激发,周身鼓荡。至于说用法,与杨氏并无不同,都是用周身滚转化打对方直力进攻。而孙氏里头有形意和八卦的技术,比如可以将云手瞬间转化为单换掌,也可以将双手轮转转化为虎扑或者劈拳,总之变化之妙存乎一心,都在随机应变。
本文档为【孙氏太极拳与杨氏太极拳合论暨武当一脉太极解密(13)云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6606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7KB
软件:Word
页数:5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9-06-03
浏览量: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