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国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探索 ——北京大学学生医疗保险现状调查报告

我国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探索 ——北京大学学生医疗保险现状调查报告

举报
开通vip

我国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探索 ——北京大学学生医疗保险现状调查报告我国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探索 ——北京大学学生医疗保险现状调查报告 我国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探索 ——北京大学学生医疗保险现状调查报告 江 南 (北京大学 法学院,北京 100871) 摘要:由于原有的公费医疗体制暴露出种种弊端,我国从,,世纪,,年代起开始了对医疗保险体制的改革,然而这一改革却一直没有涉及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这一特殊的领域。一方面,,(,,的北京大学学生表达出对现行的医疗保险体制不满意或很不满意,另一方面对于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研究却几乎是一项空白。在这种情况下,本文试图通过对北京大...

我国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探索 ——北京大学学生医疗保险现状调查报告
我国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探索 ——北京大学学生医疗保险现状调查报告 我国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探索 ——北京大学学生医疗保险现状调查报告 江 南 (北京大学 法学院,北京 100871) 摘要:由于原有的公费医疗体制暴露出种种弊端,我国从,,世纪,,年代起开始了对医疗保险体制的改革,然而这一改革却一直没有涉及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这一特殊的领域。一方面,,(,,的北京大学学生表达出对现行的医疗保险体制不满意或很不满意,另一方面对于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研究却几乎是一项空白。在这种情况下,本文试图通过对北京大学学生医疗保险制度进行实践调查,总结出目前大学生医保制度中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并运用法学和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对改革的方向提供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医疗保险;医疗保险改革;社会保险 一、前言 目前对于医疗保险制度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和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却鲜见对大学生医保制度的研究。即使是一些专门研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书籍,也几乎完全没有提及大学生的医保制度。为了填补这一空白,笔者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北大学生医保的真实情况以及北大学生对医保制度改革的看法,并试图运用保险法及其他相关理论对大学生医保制度的改革进行初步分析,为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走向提供有益的参考。 调查问卷的设计分为四部分,基本信息、就医情况、对校医院公费医疗的看法、对大学生商业医疗保险的看法。共发放问卷,,,份,其中有效问卷,,,份,有效回收率为,,(,,。在有效回收的问卷中,男生,,,人,占,,(,,,女生,,人,占,,(,,;独生子女共,,,人,占,,(,,,非独生子女共,,人,占,,(,,;来自城市的,,,人,占,,(,,,来自农村的,,人,占,,(,,;来自东部地区的,,人,占,,(,,,来自中部地区的,,人,占,,(,,,来自西部地区的,,人,占,,(,,;家庭月收入,,,,元以下的,,人,占,,(,,,家庭月收入,,,,元至,,,,元的,,,人,占,,(,,,家庭月收入,,,,元至,万元的,,人,占,,(,,,家庭收入,万元以上的,,人,占,(,,。从上述填写问卷者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出,被调查者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家庭背景等方面分部比较广泛,比较符合大学生人群的真实比例,故可以认为本次调查的结果是比较可信的。 二、调查背景——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变迁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变迁 我国通过,,,,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1〕和,,,,年颁布的《关于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在上世纪,,年代初,初步建立起以机关事业单位公费医疗、城镇国有集体企业劳保医疗和农村合作医疗为核心的医疗保险体系,几乎使全体城乡居民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疾病医疗保障。随着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的改革,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医疗保险体系暴露出许多弊病:由于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和接受者双方都不承担经济责任,缺乏有效的费用约束机制,刺激了不合理的医疗消费,造成费用过快增长和浪费;〔,〕公费医疗覆盖面过广,绝大部分费用由国家和企业负担,超出了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管理和服务社会化程度低, 不利于劳动力合理流动;基本医疗需求不能满足和医疗资源浪费现象并存„„〔,〕 为此,我国于,,世纪,,年代开始了对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这一改革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单位自发改革探索阶段(,,世纪,,年代初期)。在自负盈亏的要求下,企业开始控制医疗成本,进行了医疗费用定额包干、企业医院经费承包等改革探索;地方政府改革探索阶段(,,世纪,,年代中后期)。看到企业医保制度改革初具成效,各地方政府纷纷开始了对医保制度改革的尝试,分别实行了实报实销、医疗费用与个人利益挂钩、由医疗单位管理经费等管理方式;中央政府主导改革阶段(,,世纪,,年代后期以来)。,,,,年,卫生部、财政部联合下发《进一步加强公费医疗管理的通知》,提出点面结合的稳步推进公费医疗制度改革,,,,,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对医保制度进行制度创新,并在镇江市和九江市进行“两江”试点,直至,,,,年下发《国务院关于建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我国新型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建立。 ,(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变迁 从,,,,年我国开始建立和推广公费医疗制度开始,大学生一直享受国家的公费医疗待遇。 由于大学生公费医疗制度也逐渐暴露出上述的种种弊端,各高校开始对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进行尝试。北京大学从,,,,年起与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合作开设了“北京大学学生人寿医疗保险”,学校与学生各负担保费,,元,学生自愿投保;浙江工业大学采用向保险公司公开招标方式给新生代办保险,学生根据自愿原则申请办理保险;上海某大学规定全校各级各类学生必须参加大学生系列保险,保险费由学生本人承担;武汉科技大学则采用集资返还的形式建立医疗基金。 三、北京大学学生医疗保险现状调查 北京大学目前的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由公费医疗制度和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北京大学学生医疗人寿保险”两部分组成。前者对学生的医疗费用提供,,,,,,,的公费报销,后者则针对公费医疗范围外的那,,,,,,的医疗费用提供赔付,并在重大疾病时提供一定数额的补偿。 ,(北京大学公费医疗制度现状调查 北京大学计划内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享受公费医疗待遇。北京大学学生公费医疗的负担比例为:〔,〕 (,)校医院门诊。年度内医疗费用支出在,,,,元(含)以下的部分,个人负担,,,;,,,,元以上的部分,个人负担,,。经校医院按规定手续转往合同医院的医疗费用,个人负担,,,;转往非合同医院的医疗费用,个人负担,,,。 (,)校外就医。学生寒、暑、节假期内自行在校外医院看病,需持公立医院急诊病历或急诊诊断证明等,按每月,,(,元报销。学生在外实习或社会实践期间患病治疗,需持医院急诊病历或急诊诊断证明等,按每人,(,元,月报销,超过部分自理。 (,)住院。在校医院住院或经校医院按规定手续转往合同医院住院,医疗费年度内支出在,万元(含)以下的部分,个人负担,,;,万元以上的部分,个人负担,,。 可以看出,上课期间,在校医院门诊可以享受,,,,,,,的公费医疗,个人只需承担,,,,,,的治疗费用,而直接去校外医院就诊则完全要自掏腰包,在校医院就诊的好处是十分明显的。然而在问卷调查中,只有,,(,,的学生选择“只在校医院就诊”,相反,,,(,,的学生选择“主要在校医院就诊”,,,(,,的学生选择“主要在其他医院就诊”,更有,(,,的学生选择“只在其他医院就诊”。特别是月生活费支出在,,,元以下的学生只有,,(,,选择“主要在其他医院就诊”或者“只在其他医院就诊”,而月生活费支出在,,,元以上的学生则有高达,,(,,选择“主要在其他医院就诊”或者“只 在其他医院就诊”。这明显体现出了学生对校外医院的偏爱。特别是在是否选择校医院就诊的问题上,学生因为经济水平的差异而做出了差异巨大的不同选择,生活越富裕的学生越明显地倾向于选择去校外医院就诊。这分明体现出那些选择在校医院就诊的学生主要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而希望在校医院享受公费医疗,而非主要出于对校医院服务的满意。同时,在在校期间曾患重病的学生中,只有,(,,的学生选择在校医院就诊,这也明显体现出了学生对校医院的不信任。 学生为什么会选择去校外医院就诊呢,在问卷的开放题中,同学列举了很多原因,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如校外医院专家多、校医院医疗条件和水平低、大病让校医院治疗不放心、对校医院水平没信心、校医院服务态度差、校医院曾延缓同学病情、校外医院医疗体系健全医疗条件好、校医院开放时间有限、校医院只开低档药品,不能对症下药、校医院名声不好,校医院治疗效果不佳、校医院需要排队、校医院设备落后等,表达出了对校医院的全面不满。而在“为什么会选择去校医院就诊”的问题上,同学们的回答却空前一致地集中在“便宜”和“近”两点原因上。这也表现出同学们对校医院的普遍不满。在同学的心目中校医院除了“便宜”和“近”外,几乎各方面都不如校外医院。 另一组数据也支持这一结论。在问卷调查中,,,(,,的学生表示对校医院“有点不满意”或者“很不满意”,而只有一位学生表示对校医院“非常满意”,并且,,(,,的学生表示“自己或同学曾被校医院误诊或不当诊治过”。另外,在“您认为校医院需要改进的地方有,,,”的多项选择题中,,,(,,的同学选择了“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的同学选择了“医生业务水平”,,,(,,的同学选择了“药品种类、质量”,,,(,,的同学选择了“医院就诊时间”,,,(,,的同学选择了“医院环境”、,,(,,的同学选择了“看病的人太多”。可见,上述同学选择校外医院的种种原因并不是个别问题,而是有相当数量的同学认为校医院各方面存有不足。 据笔者了解,北大校医院的全部医师都是本科以上学历,技术水平应当能够保证;北大校医院的药品则是由北京市统一采购,药品质量当然也没有问题;北大校医院还经常请北京大学各附属医院的专家来校医院问诊、会诊,并将超出自己治疗能力的病人转往其他大医院。可以说,校医院的医疗水平应该是可以保证的。那么为什么同学们对校医院表达了如此不满呢,由于公费医疗经费的不足,校医院可能在个别情况下为了省钱而没有开出学生最需要的药品,耽误了学生的病情。同时,校医院门诊时间过短更是不争的事实。公费医疗所覆盖的仅仅是《公费医疗药品 目录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目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作业种类与目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目录1类医疗器械目录高值医用耗材参考目录 》上列出的药品,对于那些昂贵的非公费药,学生仍需自己负担费用。特别是对那些需要大量非公费药品的患重症学生,医疗费用将给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这正暴露出公费医疗制度只管小病不管大病,只管小钱不管大钱,只管小灾小难不管雪中送炭的弊端。在这种情况下,校园中经常出现的为病重同学献爱心的捐款活动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外,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在家乡就诊,学校只对急诊提供每月不超过,,(,元的报销,而这对于日益高昂的医疗费用来说几乎是杯水车薪。这样,放假期间的医疗费用也成为学生的一大负担。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情况下,公费医疗制度的种种弊端在大学生医疗体制重暴露无疑,大学生公费医疗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北京大学学生人寿医疗保险现状调查 “北京大学学生人寿医疗保险”是北京大学和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合作开设的一个商业医疗保险项目。其赔付内容包括:〔,〕 (,)学生一年定期寿险。学生因意外伤害或疾病身故,保险公司赔付,,万元。(,)学生住院医疗保险。学生因意外伤害或疾病在约定的或者保险公司认可的医院住院,保险公司对公费医疗可报销的部分以外应由个人支付的部分进行全额赔付,最高不超过,,万元。 (,)学生重大疾病保险。学生初次罹患合同列举的,,种重大疾病之一,保险公司赔付,万元。 这一险种的保费为每年,,,元,由学生和学校各负担,,元,学校每年秋季学期开学直接从学生交学费的银行卡中划取保险费,划卡成功的同学视为自愿投保,但同学在一定的期限内可以退保。 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的同学参加了“北京大学学生人寿医疗保险”,仅仅,(,,的同学表示自己了解“北京大学学生人寿医疗保险”的内容,而有,,(,,的同学甚至表示自己根本没有听说过“北京大学学生人寿医疗保险”。这说明这一险种在北京大学学生中的推广和宣传还远远不够。 对于“您为什么没参加北京大学学生人寿医疗保险”的问题,未参保的同学中,,(,,的同学表示“已经有公费医疗了,没必要”,只有,(,,的同学表示“太贵”,,(,,的同学表示“保险范围太窄”,,,(,,的同学表示“不会生重病,没必要”,高达,,(,,的同学表示“没听说过,不知道怎么参加”。应该说,“已经有公费医疗了,没必要”和“不会生重病,没必要”属于同学们认识的误区,在重病时,需要许多昂贵的非公费药,仅仅有公费医疗显然无法实现减轻学生负担的作用。同时据调查,目前大学生患重病的人数正在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比如其中仅乙肝病毒携带者就已经达到了,,,,,,,如果他们发展到了需要治疗的程度,那么,按普通疗法治疗乙肝,通常一年就需要,万元;又比如仅,,,,,,,,,学年一年间,武汉地区就有,,,名大学生因患肺结核病住院。〔,〕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家庭月收入,,,,元以下的同学中,只有,,(,,参加了“北京大学学生人寿医疗保险”,而他们恰恰是自身风险抵御能力最差的人群,也是最需要重病保险的人群,同学重病给这些家庭造成的负担将远远大于那些高收入的家庭。 除投保率低外,这一险种自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该险种赔付的最高额有限。其住院最高赔付额为,,万元,而重大疾病赔付额更是仅有,万元,这对重大疾病来说,往往只是杯水车薪。其次,其重大疾病险的涵盖范围仅仅是合同中约定的,,种重大疾病,〔,〕而未包括其他有可能引起巨额支出的尿毒症等其他重大疾病。再次,该险种仍然要求学生在指定的医院就诊,而依然没有解决学生假期在家乡患病的医疗费用问题。最后,该险种的范围只包括计划内的全日制学生,而那些计划外的学生的医疗保障问题仍然是一片空白。 四、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刍议 ,(驳“大学生医疗保险社会化”论 现在社会上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学习所谓的“德国模式”,即对大学生的医疗保险制度社会化,取消公费医疗而建立类似目前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面广”“赔偿比例高”的大学生强制医疗保险制度,作为一项社会保险制度加以管理。 应该说,这种理论的初衷是好的,可以借助目前已经建立的社保基金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对基金进行管理,可以对计划内计划外的全部学生提供医疗保障,可以对由轻到重各类疾病的医疗费用覆盖进行一定比例的报销,同时可以在大病时扩大报销比例,减轻重病学生的经济负担。然而,这一制度忽略了大学生群体没有收入这一特征。职工医保基金之所以有足够的资金支付轻重各类疾病的大量医疗费用,是因为城镇职工从工资中划缴的大量保费。而对于自身并没有收入的大学生群体来说,国家不可能强迫他们缴纳过多的保费,同时学校和政府能够向大学生提供的补贴又相当有限——目前每月每人,(,元的补贴显然与建立类似职工医疗体制所需资金相差甚远——我们根本找不到足够的资金提供类似职工医保那样的全面保障。因此,所谓建立“覆盖面广”“赔偿比例高”的社会化学生医保体系成为了没有资金支持的空中楼阁。另外,这种制度没有注意到德国国家对各医疗机构的收费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都做了统一规定。〔,〕 ,(驳“大学生医疗保险商业化”论 另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学习“美国模式”,对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进行商业化,取消公 费医疗而完全交由保险公司运作,建立起涵盖由重到轻各类疾病的保险体系,由政府和学校直接对保费进行一定比例的补贴,个人也承担一定比例的保费,学生可在数个保险项目中做出选择,但至少要投保一种学校再准予入学。根据这种论点,似乎只要把一切责任都推给保险公司就万事大吉了。实践中,也已经有一些学校开始尝试这种学生医疗保障商业保险化的尝试。 保险公司所赔付的总金额加上盈利再加上运营支出才等于政府、学校、学生所交纳的保费,其赔付的范围大了,赔付的金额高了,相应的必然引起保费的升高。这无疑将进一步加重学校和学生的负担。在美国的一些学校,一个学生一学期缴纳的保费甚至在一千美元以上。这种制度显然不合中国国情。 ,(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之我见 (,)资金来源。无论制度如何变化,大学生可以获得的医保补贴总数额是不变的。其余的保险基金实际上只是大学生群体之间的一种“互助共济”。所以笔者认为,对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研究不应直接讨论究竟建立何种制度,而应首先讨论这有限的补贴究竟应如何分配。 (,)改革目标。我们希望这有限的政府和学校的补贴分配给谁,一种观点是平均地让每一个学生都享有这种福利,现行的公费医疗制度实际上即是如此,更有甚者,一些学校直接把国家的补贴按每人每月,(,元下发。另一种观点则是只让那些最需要的学生享受到这一补贴。显然,我们应采纳后一种观点。 (,)制度构建。有了前两点的分析,关于大学生医疗保险的制度构建也就不言自明了。 笔者认为,可以根据学生的家庭收入,建立分层次的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以类似社保基金的管理办法直接用国家和学校补贴的资金建立基金,对于超出学生家庭收入一定比例的医疗费用给予报销,如对月医疗费用超过学生家庭月收入,,,的部分予以报销,这一比例应根据学生收入水平,学校补贴能力等逐年计算,其余费用则自行负担。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有限的政府和学校补贴用于解决大病、大钱的问题,而不像目前的公费医疗制度主要解决小病、小钱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这笔医保基金应由地方政府采用类似社保基金的管理办法统一予以管理,而与医院系统脱钩。这是因为目前的制度下,国家和学校按月将数额固定的补贴划拨给校医院,这就造成给病人多开药成为对校医院“不利”的选择——校医院能得到的补贴是一定的,其开药越多,则相当于其对学生的补助越多,其自身的收益越少。只有让学生医保基金的管理与校医院脱钩,才能有效地激励校医院正常地为病人开药,同时这一类似社保基金的较为成熟的管理办法也有助于学生医保基金的安全和稳定。 在构建上述制度的同时,笔者认为,国家应在未来的社会保险法中明确规定上述内容,以理清学生、学校和政府在学生医疗保险问题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为学生维护自身的权益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 总之,我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把有限的资金花费在最需要的地方,保证不会有学生因为负担不起沉重的医疗费用而耽误学业。上述制度既可以摆脱公费医疗制度小病管不好,大病管不了,只管小灾小难,不管雪中送炭的困境,把国家和学校的资金集中用于解决大病问题;又可以避免公费医疗制度造成的“没病也医”的资源浪费和校医院尽量少开贵药的误区;这种制度还可以把国家和学校提供的补贴纳入社保基金的管理体制,使保险资金得到充分有效的监督;同时,这种制度还兼顾了部分家庭困难的学生的日常医疗费用。因此笔者认为,应尽快对上述制度进行试点并最终推向全国。 五、现行“公费医疗”制度下校医院管理制度的改革建议 上文论证的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虽然具有上述的种种优点,然而由于其实现需要一个地区内的高校统一进行改革,同时需要完善全国的税收制度并建立起学校与各地区税务机关的 联动机制,因此,其实现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其实现以前,笔者认为可以先对校医院进行下列几项改革,以缓解目前学生对校医院的严重不满和校医院进退两难的困境。 ,(提高医疗费用个人负担率 目前北大学生承担的医疗费率为在校医院就诊,,,,元以内的部分个人负担,,,,,,,,元以外的部分个人负担,,,,转诊到合同医院个人负担,,,,转诊到非合同医院个人负担,,,,住院费用,万元以内的部分个人负担,,,,万元以外的部分个人负担,,。如此低的个人负担率,造成学生购买医疗服务却几乎完全不用自己买单,这就使许多具有平时在家不会去看病的轻微症状的学生也选择去校医院就诊,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这正是校医院人满为患,药品浪费,费用紧张的罪魁祸首。提高医疗费用的个人负担率将可以有效地减少医疗服务的需求,从而减轻校医院在人员和资金上的压力。同时,一些国家采用的“起付线”的做法也值得我们借鉴——即最初几十元费用由学生全额支付,超过这一数额才予以按比例报销。这一做法可以有效地避免个人负担费用与药品价值不成比例所造成的道德风险。当然,对于,,,,元或,万元以上的部分,笔者认为仍然应该维持在较低的个人负担率水平,因为这时病人罹患重症,几乎不可能引起道德风险。同时,如前文所述,这种大额医疗费用下的较低的个人负担率对于实现公费医疗“减轻学生家庭负担”的目的有着极大的帮助。 ,(建立医生激励机制 对于大学生对校医院医生的普遍不满,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建立对医生的激励机制予以改善。这里的激励机制是指可以建立某种学生就诊后对医生进行打分的制度,并把这里的分数与医生的奖金挂钩,从而激励医务人员提高服务质量。在病人对其诊断结果或者处方不满意时,这一制度可以促使医务人员向病人耐心的解释其诊断过程和处方,促使医务人员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从而使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化于无形。 ,(提供相关医疗信息 在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加重了这一问题。由于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医疗卫生服务行业极弱的可替代性,就医者处于脆弱和依赖的特殊地位,且无法判断医疗服务的质量。〔1,〕这样,学生总是怀疑医务人员为了省钱故意没有使用好药。可以组织医务人员编写包含常见疾病的症状和药物选用的手册或,,,,文件供同学查阅,同时要求医务人员在诊断时对确诊的分析过程予以说明。 ,(适当延长门诊时间 鉴于多达,,(,,的同学认为“医院就诊时间过短”,,,(,,的同学认为“看病的人太多”,同时考虑到有些双学位的同学可能从早上,点到晚上,点都有课程,而北大的同学们通常都比较勤奋而不愿意缺课去看病。因此笔者认为,为了减少就医学生过长的等待时间和避免同学们因为看病而影响上课,可以把中午,,点至,,点半和下午,点,,分至,点,,分这两个大课间加入校医院的门诊时间,以方便学生就医。? 参考文献: ,,,,,,,年修订后重新颁布( ,,,许正中(社会医疗保险:制度选择与管理模式(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上注,,,,,,,及李薇辉(劳动经济问题研究——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北京大学校医院(北京大学学生就医指南( ,,,太平人寿保险公司(北京大学学生医疗人寿保险简介( ,,,陆文强(关注大学生医疗困境(北京:健康周刊,,,,,:,,( ,,,十八种重大疾病包括癌症、脑中风、急性心肌梗塞、冠状动脉绕道手术、慢性肾衰竭、重大器官移植手术、多发性硬化症、瘫痪、失明、心脏瓣膜手术、主动脉外科移植术、症、瘫痪、失明、心脏瓣膜手术、主动脉外科移植术、急性脊髓灰质炎、阿尔兹海默氏症、严重烧伤、帕金森氏症、严重头部创伤、慢性肝病、暴发性肝炎( ,,,高雷(德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对我国的启示(北京:保险研究,,,,,:,,( ,,,,沈健(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管理思考(杭州:信息化建设,,,,,(,)( 责任编辑:邱 枫 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理性思考 赵东霞1 张军涛2 柳中权1 (1(大连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4) (2(东北财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社区建设中理论和实践领域之间的分歧及问题集中表现,理性地思考“何为社区”与“社区何为”,以及我国城市社区未来发展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城市社区建设;问题;理性思考 一、引言 中国自,,,,年以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流动,从根本上改变着社会的结构与面貌。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家庭结构、人口结构、就业结构、生活方式的变化,引发了家庭保障功能和邻里互助作用的不断削弱,造成了老年人问题、残疾人问题、妇女儿童问题、青少年问题以及精神健康问题、犯罪预防问题、紧急救助问题、下岗失业问题等。同时,我国正面临世界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各类社会生活问题和社会需求与国家承受能力相矛盾的局面。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一方面迫使政府转变职能,在不同层次的结构上进行合理分工,把管理社会工作的职能下放。另一方面迫使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剥离企业的社会管理责任,矫正“单位办社会”的不合理行为,将管理社会工作的职能转移。这样,来自基层的问题与来自宏观的变革交汇,迫切需要某一结构载体承接并消融不稳定因素。因此,,,,,年,国家民政部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在城市基层展开以民政对象为服务主体的“社区服务”,首次将“社区”引入城市建设;,,,,年,国家民政部又提出“社区建设”这一概念,并在全国各个城市中广泛地开展社区建设活动;,,,,年,民政部在全国选择了,,个城市的,,个城区作为实验区;,,,,年,,月,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正式转发了《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此后,社区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结构转型的历史性产物,作为现代城市管理创新和微观运行机制再造的必然产物,在我国蓬勃发展,出现了一个研究和探索社区建设的热潮。 但是社区建设与发展至今,在我国社区建设实践领域和理论领域内部以及在实践和理论领域之间对于社区的根本性质、社区与国家的关系、社区建设的路径等诸多问题仍然存在着分歧。概括来讲,主要体现在“何为社区”与“社区何为”这两个方面。对于“何为社区”,理论界偏重于社区的共同体性质,而实践部门则偏重于社区的地理区域性,就是学者称之为的“行政社区”。不过,“社区是一个地域性社会实体单元”双方都共同接受。对于“社区何为”,理论界与实践部门却达成一致,都认为“社区是全能的,至少也是应对当代城市社会变迁造成的各种社会问题的有效手段”。但前者主要从人性发展的高度赋予社区以全能的理想,他们认为由于我国的社会立法和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造成了在经济功能急剧膨胀的同时而社会功能却严重空缺的不对称,产生了“相对剥夺、大众不满、人情冷漠、社会犯罪、官员腐败、精神匮乏和道德衰微”等社会问题,推动的社区建设以及由此所带动的社区理念和人文精神的复兴,不仅是弥补当前社会功能制度空缺的重要措施,也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福利制度产生的摇篮。可是,后者却把社区看成是解决政府职能转变与“单位办社会”模式解体所造成的各种社会问题和主要矛盾的惟一载体,社区 建设演变成为政府服务,替政府办事的局面。 二、当前中国城市社区建设中的问题表现 理论与实践领域的这些分歧,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学术界探讨的社区共同体在实践中却是政府治理,而相应地研究成果也难以付诸实施,理论指导不了实践,实践又反映不了理论,这成为目前社区建设与发展的瓶颈所在。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集中问题表现出四个矛盾: ,(社区本义与实际工作中操作性定义之间的矛盾。有关社区的本义,中外学者已达成共识,即社区包含五个基本要素:人群、地域、设施、机构及文化。其中,人群是社区的主体;地域和服务设施是社区的物质基础;制度和管理机构是协调社区生活各种关系的调节器;社区特有的文化、生活方式和社区成员对社区的认同感,既是社区成员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共同经营社会生活所形成的结果,又是将社区成员凝为一体的粘合剂和纽带,可见“以人为本”是贯穿社区建设的核心力。而我国社区在实践中则强调地域性和区位结构,是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做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也就是“行政化社区”,结果造成社区不是为“人”服务,而是为行政组织(政府)服务的局面。 ,(以行政为主导的社区建设模式与现代社区发展之间的矛盾。因各地社区建设的实践情况不同,所面对社会问题的突出程度不同,居民群体构成及需求不同,建设主体工作倾向性不同等因素,当前中国城市社区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各具代表性社区建设模式,并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广。如影响较大的有上海模式、沈阳模式和武汉江汉模式。上海模式是一种准政府模式,比较注重政府在社区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沈阳模式注重从基层政权建设入手开展城市社区组织建设,构造议行分离、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江汉模式着眼于培育社区管理的自主性,探索政府与社区之间的权力与事务的分工。这些模式虽然都在积极探索社区建设的合理性,也有法律规定社区的自治性,但在具体的工作上社区仍疲于应对行政部门指派的各项任务;对工作绩效的考核和评价主要来自行政部门而非社区居民,也使社区工作者缺乏服务的意识和动力;在社区工作的方法和理念上,仍采用“自上而下”推行政策的方式,而不是从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许多服务设施建成后没有相应的专业管理和配套的服务项目,使其闲置、租赁或改为他用,浪费了资源。 ,(社区分化、居民需求多元化与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的矛盾。改革开放纵深发展的今天,出现了无法规避的一大趋势就是城市化、住房商品化、阶层化以及贫富差距化等带来的社会分化、社区分化,其中外来人口涌入、房地产开发热潮和市政建设的快速发展更是加剧了分化的速度和程度,呈现出大量的高档商品房住宅小区、大学和事业单位等仍基本保持“单位社区”的特征、国有企业社区衰落,成为城市新贫民居住的经济适用房社区、外来务工人员多聚居的“城中村”、城市扩张形成的“村改居”社区、以及老城区旧居住社区、混合社区等多元社区,而且不同类型社区管理和提供服务的重点也不同(笔者曾对大连市甘井子区,,个社区发放,,,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份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高档商品房住宅为主社区占,,,,最需社区提供前两项服务是家政服务与社区安全;普通商品房住宅为主社区占,,,,最需社区提供前两项服务是再就业服务与环境卫生;经济适用房住宅为主社区占,,,,最需社区提供前两项服务是优抚帮困服务和再就业服务;老城区旧居住社区占,,,,最需社区提供前两项服务是生活保障服务和再就业服务;村改居社区占,,,最需社区提供的是环境治安和外来人口管理)。另外,在同一社区中不同社会阶层对社区的需求层次也不同,如老年人关注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家庭关系等;中年人关注社区安全、家政服务、保障服务、环境卫生等;青少年关注社区教育、文体活动、公共设施等。而据实地考察,大多数社区建设者缺乏对社区分化和社区居民需求分化的充分了解,缺少能够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估社区服务项目的专业人才,在管理和服务上更愿意模仿、借鉴、跟随,甚至是照搬。 ,(不同利益群体的权利意识的增长与意见表达机制之间的矛盾。市场化催生了以职业分化为特点的新型阶层。同时,新兴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正逐渐形成阶层意识和群体意识。因此,不同社区阶层和利益群体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在商品房社区,业主与开发商、物业公司的摩擦时有发生,业主维权事件屡见不鲜;在老工业社区,下岗职工的就业安置和基本生活保障是突出问题;在“城中村”和“村改居”社区,外来人口管理和教育是首要问题;在城市边缘地带,因拆迁、征地引发的激烈冲突也已成为严重的城市问题。由于传统意见表达途径基本建立在体制内,只有体制内的正式职工才有机会进行利益表达,而发生在生活中社区内的问题,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诉求机制,民间社会包括社区组织都缺乏对矛盾和冲突进行疏导的制度安排。因此,居民在利益表达上更倾向于采用激烈的情感与情绪的宣泄等非理性方式,甚至利用媒体或武力来保障自身的权利。 综上所述,理性地思考我国社会发展到今天何为社区,社区何为,影响和制约社区建设的因素有哪些,问题的交点是什么,采取哪些对策能发挥社区的作用并保障其未来良好的发展,本文对此进行了梳理。首先,为什么会产生社区,主要原因在于:,(转型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化。,(城市化导致“城市病”的爆发。,(政府职能改革。,(企业改革。,(“弱势群体”的出现需要救助等。提取影响和制约社区建设的主要因素有:,(“社区”的本义没有充分理解。,(“行政化”社区建设的倾向性。,(社区分化效应没有足够重视。,(居民需求很难得到满足。,(没有合理有效的社区评价和权利表达机制。其次,探究了问题的核心,即“以人为本”,并以此为标准提出了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路径选择。 三、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路径选择 “以人为本”将是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最佳的路径抉择。具体体现在: ,(构建以居民自治为宗旨的社区组织体系。首先,明确社区定位。以充分体现社区“人”的核心属性,将社区定位在小于街道办事处、大于原来居委会,规模在,,,,,,,,,户之间。理由是:以地缘属性建立的原有居委会规模过小,区域界限不明显,居民的依附性较差,不利于社区功能的发挥;而街道办事处是政府的派出机关,是政权组织,其规模又偏大,无法实现社区的自治性质。因此,这种定位较为合理,沈阳模式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证。其次,合理划分社区。在充分认识社区分化及其特征的基础上,依据不同类型居民需求和问题的倾向性,将社区分为:(,)以封闭型的居民小区为单位的“小区型社区”。(,)以单位居民聚居区为主的“单位型社区”。(,)按自然地域划分的原居民和单位居住的“老城区旧居住社区”。(,)根据区的不同功能特点,如金融商贸开放区、商业区等划分的“功能型社区”。(,)因城市化扩充、人口流动等造成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为特征的“村改居社区”。这种社区划分是根据中国现有的社情民意决定的。再次,建立新型的社区组织体系。这个组织体系由决策层、执行层、议事层组成。决策层是社区董事会,在社区管理委员会主持下由社区中的居民代表和单位代表联合组成的定期开会决定社区重大事项的组织,属于自治的权力机构。执行层是社区管理委员会,由居委会成员、物业管理公司负责人、居民代表等构成并对社区董事会负责,执行服务、管理和监督等社区事务;议事层是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由社区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知名人士、居民代表、单位代表等人员组成,在董事会闭会期间行使对社区事务的协商,并有权对执行层提出建议和监督。这种体制完全体现了“社区自治、议行分离”的原则。 ,(创设以服务和救助为主的社区保障体系。从社区类型的层面上构建满足居民主要需求的服务机制。首先,确定社区的类型,了解本社区居民的构成情况。其次,实际走访或发送问卷的方式了解本社区居民的问题和主要需求,在社区董事会中商讨解决对策,或在闭会期间由议事会向社区管理委员会提出,并监督其执行情况。再次,充分利用社区的公共服务热线电话和公共服务设施,为居民提供便民利民服务,据笔者了解,热线电话之所以“不热”,成为摆设,是因为它并未广而告之,而且服务效率低、服务质量差。从社区层面上创建对弱 势群体的救助机制。首先,提供教育、培训等基本的智力性保障机制。这种机制要发挥社区教育功能,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为弱势群体提供教育保障和就业培训保障。教育保障是指根据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对其及其子女享受教育时给予减免学费、提供助学贷款、奖学金和资助、赞助等多种形式的特别保障;就业培训保障是指根据实际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免费为弱势群体中有就业能力的人提供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至少学会一种生存技能。其次,提供生活最低保障等各方面的社会福利性保障机制。这种机制主要指:社会保险、住房保障、医疗保障、生活保障等,使弱势群体能维持基本的生产生活。提供就业和再就业的生产性保障机制。这种机制有两种形式:一是帮助他们就业、再就业,为他们送岗位、送政策。二是帮助他们自己创业。 ,(营造以文化为主的社区和谐体系。从社会学的视角看,社区有三个分析尺度:第一是物质尺度,社区是有一个明确边界的地理区域。第二是社会尺度,在该地区内生活的居民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沟通和互动。第三是心理尺度,社区居民有共存感、从属感和认同感。因此,社区议事层和执行层应该考虑创建多层次的文化体系:首先是物质文化层面,包括社区文化设施、文化活动场所、社区文化发展规划、有关的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文化产业和文化网络等。近几年政府加大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但据了解,文体设施的利用率却很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社区执行组织没有充分了解居民对文体活动需求,也造成居民认同感和参与性低的局面。对此,社区文化发展规划合理性、活动场所和设施的投入与使用是社区管理主体首要考虑的问题。其次是行为文化层面,包括参与社区的事务、和睦的邻里关系、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等。上海市南京东路街道对居民双休日文化生活现状和需求作了一个意向问卷调查,调查表明,该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现状是:时间偏少,双休日用以安排文化生活的时间在半天以下的达,,(,,,一天的占,,(,,;活动范围狭小,,,(,,的居民文化生活局限于市内;项目单一,,,,的居民以影视娱乐为主;另外,,,(,,的居民希望社区有非盈利性的文化活动场所,提供运动器材,但不希望自己办文化活动;,,(,,的居民希望提供专业辅导;,,(,,的居民希望有服务性的咨询项目;在兴趣爱好方面,依次是子女教育、音乐欣赏、烹调等。(资料来源:叶南客《,,世纪中国社区文化发展的方向与方略》)之所以引入这组数据,是说明居民的文化需求并没有合适的文化供给,也是造成文化活动参与不足与文体资源闲置的矛盾。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社区管理主体“以人为本”,在充分了解居民文化需求的前提下给予相应的文体服务。再次是精神意识层面,包括文化目标、价值观念、社区精神等,这也是最高层次的文化层面。通过加强前两个层面的工作,提升社区居民的素质和文明程度,最终形成崇尚先进、团结互助、扶正祛邪、积极向上的社区道德风尚,营造体现自身特色的和谐社区。 ,(建立居民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完善权利表达机制。国内目前对社区评价做量化处理的尚不多见,已有的一些相关研究成果,如“社区规划指标体系”、“文明社区创建指标体系”等,基本受政府意图和考评者主观倾向性的影响,是自上而下的行为,难以反映民意,而且也影响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因此,建议将有关企业顾客满意度评价理论应用到城市社区建设满意度评价中,通过实证研究构建城市社区建设中居民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由于多元社会的利益诉求机制缺位,目前中国社会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利益协调危机,社会中许多群体没有自己的代言组织,特别是一些弱势群体,没有自己的意愿表达渠道。如下岗职工、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因各级政府征地而失地的农民等等。对此,在社区中创建新的社区群体代言机制,可以适应不同的层次和阶层适度表达和维护自己本阶层的合法权益,引导居民通过社区组织正常的渠道反映意愿表达,减少动乱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周业勤等(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命题及其反思,,,(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 ,,,卢汉龙等(社区建设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学习与实践,,,,,(,,):,,,,,( ,,,夏学銮(中国社区建设的理论架构探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费孝通(社会调查自白,,,(北京三联书店,,,,,:,,(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和公共政策研究所,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 ,,,叶南客著(都市社会的微观再造——中外城市社区比较新论,,,(东南大学出版社,,,,,:,,,,( ,,,于显洋编(社区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李会欣,刘庆龙编著(中国城市社区,,,(河南人民出版社,,,,,:,,,,,,,( ,,,钟莹(城市和谐社区建设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回应,,,(科技进步与对策,,,,,(,):,,( ,,,,王莹(城市社区建设中需要解决的几个理论问题,,,(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作者简介,赵东霞(,,,,,),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城市社会工程与管理、公共管理、社区治理;张军涛(,,,,,),男,河北石家庄人,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经济、公共管理;柳中权(,,,,,),男,辽宁义县人,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辽宁省社会学学会顾问,长期从事城市社会学、城市社会工程与管理教学与研究等。 责任编辑:邱 枫 恩格斯与妇女解放 ——解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魏宏霞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阜新 123000) 摘要: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经典著作。在提出妇女解放的论断,论述妇女解放的条件,指出妇女在经济上解放的途径,证明妇女地位低下不是固有的而是生成的,必然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以及从爱情婚姻解放的角度论述妇女解放会带来全人类的解放等方面都具有巨大的先进性。但其妇女压迫私有制起源论等受到西方女权主义者的质疑,西方女权主义者对妇女压迫起源等的新解中存在着性别急进等问题。恩格斯在消灭私有制、解放全人类的理论体系中对妇女解放的论述,既展示了其理论的巨大魅力,又形成了其理论中作为生命体的男性女性缺席,因而在论述细节上有欠具体。 关键词:恩格斯;妇女解放;私有制起源;女权主义;生命体缺席 恩格斯说:“如果说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么也只有继续保持爱情的婚姻才合乎道德”。〔1〕这句名言长盛不衰,被青年们当作追求理想爱情婚姻的宣言,被具有了男女平等意识的女性们当作争取离婚自由的理直气壮的根据,甚至被搞婚外恋、第三者插足的人们当作响亮的口号。其实把这段话还原到上下文的具体环境中去,我们会发现这一论断本身确有其先进性,科学性,但也有其矛盾性。而且我们在运用这一理论时有一种普遍的一相情愿地择其所需、断章取义的现象。这段话的上下文环境是这样的: “一夫一妻制却会非常肯定地失掉它因起源于财产而被烙上的特征,这些特征就是:第一,男子的统治,第二,婚姻的不可离异性。 如果说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道德的,那么也只有继续保持爱情的婚姻才合乎道德。不过,个人性爱的持久性在各个不同的个人中间,尤其在男子中间,是很不相同的。如果感情确实已经消失或者已经被新的热烈的爱情所排挤,那就会使离婚无论对于双方或对于社会都成为幸事。”〔,〕 从中可以看出,恩格斯预见到家庭婚姻中男子统治的、男子可以抛弃女子而女子不可提出离异〔,〕的男女不平等现象必将消失,表现出其观念的先进性,但在这一段的后半部分,对个人性爱持久性的分析中,他说:“个人性爱的持久性在各个不同的个人中间,尤其在男子中间,是很不相同的。如果感情确实已经消失或者已经被新的热烈的爱情所排挤,那就会使离婚无论对于双方或对于社会都成为幸事。”婚姻中如果有一方是倾向于持久的,而另一方不容易持久,按照恩格斯的婚姻道德主张,持久的一方对不持久的一方该放手时就应放手,那被放手的去另结新缘了,那放手的将如何自处呢,对那被放手的是合乎道德了,但对那本性是持久却要违背本性放手的一方是否也是合乎道德的呢,而前述引文的潜台词是女性的性爱可能是持久的,男性中有很多人是容易“感情消失”或“被新的热烈爱情所排挤”的,在此情况下,这段话在表达效果上就有劝导女性该放手就放手之嫌。这可以说在无意中露出作者身上受男权文化影响的些许痕迹。 造成这种矛盾的原因简单说是恩格斯对女性生命体的不了解。无数事实说明在性爱的持久性上女性和男性一样,都有个体差异,男性并非“尤其”。女性在恩格斯的时代之所以大多数显得更容易在性爱上持久,是千百年来性别文化在女性身上植入、积淀的结果。这是波伏娃等女性主义者的理论揭示出来的。也就是说女性在性爱上可能更持久这只是一种文化造成的现象,而不是女性有别于男性的类特性。但如果承认了男女在性爱持久性上具有共同性这一前提,那我们就不能不面对这样的疑问,即以爱情为基础的一夫一妻制的婚姻是否会因为“爱情确已消失或被新的更热烈的爱情所排挤”的频繁发生而退回到“对偶婚”去呢,那么恩格斯所预见的消灭了私有制之后的婚姻家庭将会是以爱情为基础的一夫一妻制的理想婚姻这究竟是一个科学的预见还是一个迷人的神话呢, 恩格斯对女性生命体不了解这一点往深挖掘可以说是他不想或无暇了解,他不是一个女性主义者,而是致力于通过无产阶级革命解放全人类的社会革命的思想领袖,妇女问题的论述只是他社会革命理论体系中的一部分,他对此无暇精雕细琢,而且尽管他热烈地支持妇女解放事业,千百年来的男权文化传统也不可能在他身上没有丝毫沉积。这就形成了他在论述妇女问题时既有先进性又有矛盾性。 但有一点必须说明,无论他的妇女问题理论有怎样的矛盾性,但世界上广大地区的妇女正是依靠他和马克思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作为无产阶级解放的一部分而获得了解放。无论这种解放与真正完全的妇女解放还有多大差别,它都大大缩短了达到真正完全解放的距离和时间,这是我们不能忽视和必须永远铭记的。 我们所要做的正是挖掘其先进性,揭示其矛盾性,丰富和发展其妇女解放的理论,这同时也是丰富和发展全人类解放的理论。 这方面的工作当然早有人做,在,,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女权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一些研究方法正被西方女权主义者所吸收。例如关于阶级分析法、经济分析法等,正被女权主义者用于广泛领域的妇女研究。西方女权主义妇女理论在当代的研究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如关于家务劳动社会化理论、劳动力再生产理论等。”〔,〕当然不只是方法上的借鉴,在观点上,“大多数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者都承认恩格斯《起源》(即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论述家庭和财产关系的贡献,但是他们也指出其有不充分之处”,诸如“《起源》没有从人类自身的再生产的角度去分析妇女解放”及“从未讨论过性别分工上的起源问题”。〔,〕即如舒拉米斯?费尔斯通(,,,,,,,,, ,,,,,,,,,)在,,,,出版的《性辩证法》中曾说:“父权制根植于人类的生育关系(主要存在于家庭)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济分析方法不能解释一切”。〔,〕美国后现代女权主义代表麦金农(,,,,,,,,, ,(,,;,,,,,,)在其,,,,年发表的《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女权主义批评》(《, ,,,,,,,, ,,,,,?,, ,, ,,,, ,,, ,,,,,,》)一文中着重对恩格斯在《起源》中“实证主义方法、私有制性别压迫起源论、把性别压迫归结为阶级压迫等问题进行了批评。”〔,〕但他们的理论存在着在批评中走过了头或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使恩格斯理论先进性与矛盾性无法显露全貌等问题。如舒拉米斯?费尔斯通在其《性辩证法》一书中这样论述到:“因为有一种不直接起源于经济的现实存在,如性阶级(,,, ;,,,,)直接起源于一种女性养育子女的‘生理现实’。女性受压迫的原因不是阶级原因,而是因为她们要生育和抚养孩子,由此导致她们为了生存对男性的经济依赖。女性正是由于共同的生物特性形成一个阶级。现行的社会体制是性阶级体制。”〔,〕这实际上是把一个性别与另一个性别的对立看成是阶级的对立,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把性别问题归结为阶级问题,成为一种急进的女性主义。当然,其对性别压迫的分析是对恩格斯性别压迫的“私有制起源论”的发展和补充。 而在我国学者的研究中,新时期思想解放以前的不用说,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一直是指 导我们妇女解放事业的经典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上,东方女性学者基本上已达成一致的共认。如对关于妇女受歧视、受压迫的根源、妇女解放的条件、途径、目标等问题的认识上,在社会主义革命实践中自然而然地已被社会主义国家女性学者所接受,成为解决社会主义国家妇女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这可以大体概括目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研究的情况。但是近年来也有了另一种声音,就是一些学者通过介绍西方女权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关系的方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也是需要和正在被发展完善的。本文仅从《起源》文本本身做些粗浅的分析。 从总体上说,《起源》在“家庭”部分对妇女问题做了全面分析论述。它通过论述妇女在人类社会早期曾经倍受尊敬,拥有统治权,而由于私有制的出现导致了母权制的失落。由此,逻辑地推导出消灭了私有制,就能具备妇女解放的三个先决条件,就能实现妇女解放。 恩格斯妇女理论的先进性首先在于他提出了妇女应该解放而且能够解放的论断,这一直被认为是妇女解放理论的经典,也确实对很多国家妇女解放事业起到了指导作用。恩格斯指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1,〕以使妇女经济上不再依赖于男子;第二个先决条件是必须“依靠现代大工业”,只有在高度发达的工业化社会里,才可以想象妇女能够真正得到解放;〔1,〕第三个先决条件是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即“把私人的家务劳动溶化在公共的事业中。”〔1,〕由此可见,经济基础是妇女解放的必要前提,恩格斯的这一论述解决了妇女解放的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提出了妇女解放的经济前提。 先进性还同时表现在他通过对古代社会生活资料的分析,证明了妇女地位低下不是固有的而是生成的,是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结果,因此,也必然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妇女受压迫的地位不会永远继续下去。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科学性、进步性在妇女问题论述上的典型体现。虽然对此有学者说最新考古资料对远古时期母权制的存在提出了质疑。但一方面考古发掘不会停止,我们相信新的考古发掘总会带给人新的惊喜。另一方面现存的人类远古文化遗产中的例证对这种质疑也构成质疑,即便单凭这些例证不能支持恩格斯的论述的话。此外,还有世界各地残存着远古生活遗迹的一些部落今天的生活为例,诸如我国云南一些少数民族中的“走婚”制等。 古希腊神话中老辈神的故事中讲到,地母该亚生出了天神乌拉诺斯,乌拉诺斯以母为妻生出十二提坦神,他们被乌拉诺斯吃掉,地母该亚藏起了最小的孩子并帮助他们推翻了乌拉诺斯的统治。以这则神话解释人类起源,有三点可以确定,一是首先有了地母,二是在远古时代存在过杂婚制,三是在远古时代的政治斗争中母亲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古代有关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也投射出远古时代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遗迹,而女娲补天的故事则告诉我们女性在远古时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经过了千百年男权文化的淘洗、浸染,还是留下了这些抹不掉的蛛丝马迹,一点新的考古资料与这些文化历史遗存根本构不成对等的否定力量。 此外,先进性还体现在他提出了妇女的解放不仅止于经济上的解放,更体现在爱情婚姻上的解放。恩格斯预见到,随着私有制的消灭,“一夫一妻制却会非常肯定地失掉它因起源于财产关系而被烙上的特征,这些特征就是:第一,男子的统治,第二,婚姻的不可离异性”。同样,随着私有制的消灭,“结婚的充分自由„„才能普遍实现。到那时候,除了相互的爱慕以外,就再也不会有别的动机了。”〔1,〕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恩格斯在对婚姻理想及爱情婚姻中的道德理想的论述中表现出的观点,即妇女解放带来爱情婚姻的解放,因此,也带来男女人性的解放,它使女子不再有为经济目的而结婚或卖淫的堕落,也使男子免去无论是以婚姻的形式还是以非婚的形式的买淫而导致的道德堕落,从而使男人女人都恢复美好的人性。这说明他认为妇女解放的意义远远超出妇女自身的意义,会改变包括男性和女性在内的整个人类生活。在这一点上说明恩格斯对 妇女家庭问题论述的起点和终点都是整个人类的共同解放。 但是恩格斯妇女问题的理论也有需要丰富和发展的地方。 在这一点上最受人们关注的是妇女压迫的私有制起源论。因为这是恩格斯妇女解放理论的前提。恩格斯说:“一夫一妻制„„是建立在丈夫的统治之上的,其明显的目的就是生育确凿无疑的出自一定父亲的子女;而确定出生自一定父亲的必要,是因为子女将来要以亲生的继承人的资格继承他们父亲的财产。”〔1,〕“历史上出现的最初的阶级对立,是同个体婚制下的夫妻间的对抗的发展同时发生的,而最初的经济压迫是同男性对女性的奴役同时发生的。”〔1,〕在恩格斯的论述中,这一切的根源就是随着生产的发展,财富有所剩余,而男子拥有剩余财产,逐渐形成私有制。对此,麦金农等女权主义者提出尖锐的疑问:为什么财产的剩余一定是由男子个人所有,而不归氏族集体所有或当时占有较高地位的女子所有,而舒拉米斯?费尔斯通则直接从恩格斯提出但没有加以论述的两种生产之一的人类自身的生产——在马克思主义那里被表述为“劳动力的生产”,在女权主义那里被表述为“生育关系”——的角度分析了性别压迫的起源。 正如舒拉米斯?费尔斯通说的“经济分析方法不能解释一切”,但“女性受压迫的原因不是阶级原因,而是因为她们要生育和抚养孩子,由此导致她们为了生存对男性的经济依赖”。笔者认为也不能解释一切,因为女性最初曾经由于能够生育而有过备受尊敬的时期。 笔者认为,女性最初受压迫的产生与人类自身生命体发展的阶段及其与自然的关系有关。在最初的简单劳动中男女劳动力的差别不大,如恩格斯论述的“蒙昧时代是以采集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的时期;人类的制造品主要是用作这种采集的辅助工具。”〔1,〕但随着人类和生产的发展,进入了野蛮时代,而“野蛮时代是学会经营畜牧业和农业的时期,是学会靠人类的活动来增加天然产物的方法的时期。”〔1,〕这一时期的农耕活动中,男性体力上对女性的优势就明显了,野蛮时代还有一种常见的财富增加方式,就是战争,在战争中男性体力上对女性的优势就更明显,加之女性生育之累(这是个相当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女性对男性处于劣势的唯一因素),女性为氏族增加财富的贡献就比男性小了。而随着“学会靠人类的活动来增加天然产物的方法”的进行,人类大脑也逐渐发达,人的意识也逐渐发展,一些男性最初的为集体增加财富的简单的荣耀感逐渐演变成“这是我带来的”“这是我的”的观念,自我意识产生了。随着财富的增加和自我意识的发展,“我带来的自然是我的”的私有观念逐渐形成,男性带来的多,自然由男性所有的多,女性的地位就逐渐沦落,而她们不甘于沦落的抗争使男性的压迫变本加厉地发展,妇女的地位便每况愈下,直至今天。所以对妇女压迫的产生和私有制的产生都是男女之间体力差别和人的自我意识产生而在当时特定的阶段内对抗自然、获得财富的主要依靠是体力这样一种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的结果。因此,它们也必定会随着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人类获得财富能力的变化而变化。当然,后一变化肯定要滞后于前一变化,而且会是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这一从人类自身生命体的研究出发的理解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与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现在可以回到本文最初的问题,即以爱情为基础的一夫一妻制的婚姻是否会因为“爱情确已消失或被新的更热烈的爱情所排挤”的频繁发生而退回到“对偶婚”去呢,恩格斯所预见的消灭了私有制之后的婚姻家庭将会是以爱情为基础的一夫一妻制的理想婚姻这究竟是一个科学的预见还是一个迷人的神话呢,恩格斯给出了明确而肯定的答案:一夫一妻制不会随着私有制的消失而消失,反而会实现真正的以性爱为基础的一夫一妻制,因为性爱在本性上是排他的。我们相信恩格斯的这一预见,但不能满足恩格斯的论述的简单。在恩格斯的论述中出现了性爱的排他性与变化性的矛盾,而以他的妇女压迫的私有制起源论无法解决这一矛盾。这里,我们又要回到对人的生命体的认识上来。 在性爱的持久性、变化性、排他性上没有性别的共同性只有生命个体的差异性。消除了 性别的歧视与压迫之后,也就是说妇女获得了真正完全的解放以后,男女都可以自由地纯粹因为爱而结婚,也会因为“爱的消失或被新的更热烈的爱所排挤”而离异,但并不会退回到“对偶婚”的状态,因为这时人的意识也有了更大的发展,男女之间的爱再不会象“对偶婚”时代的性欲那样简单地在随便的两个异性之间发生,而会是生命体的智力结构、心理结构、审美趣味等多种因素的美妙契合,这样的契合发生的频率肯定与“对偶婚”时的性欲发生的频率无法相比,从这一意义上说我们相信恩格斯的科学预见。 细读文本,我们会发现,恩格斯的妇女理论之所以在总体上有这样巨大的魅力但在细节上有欠具体,是因为他固着于消灭私有制、解放全人类的伟大理想和理论,因此,在论述妇女问题时无暇顾及男性、女性作为生命体的存在和发展变化的细节造成的,在这个意义上说,恩格斯的妇女解放理论是生命体不在场的妇女解放理论。? 参考文献: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卷)(人民出版社,,,,,:,,、,,、,,、,,、,,,、,,,、,,、,,、,,( ,,,,,,王春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的异同(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戴雪红(重读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研究述评(浙江学刊,,,,,(,)( ,,,,,,转引自戴雪红(性别与阶级——当代西方女权主义诠释女性解放的两种角度(学术论坛,,,,,(,)( ,,,刘莉,王宏维(重释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回应麦金侬“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女权主义批评”(妇女研究论丛,,,,,(,)( ,作者简介,魏宏霞(,,,,,),女,辽宁朝阳人,阜新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哲学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与美育。 责任编辑:邱 枫
本文档为【我国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探索 ——北京大学学生医疗保险现状调查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490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9KB
软件:Word
页数:31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29
浏览量: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