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筋手疗法初探 最新

经筋手疗法初探 最新

举报
开通vip

经筋手疗法初探 最新经筋手疗法初探 最新 经筋手疗法初探 转贴 ============================= 发布时间:2009-06-27 15:07 广西中医药 1999年第22卷 作者:黄国松 单位:中国台湾台北 近年来,手法医学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经筋手疗法,便是手法医学中的一 种。经筋手疗法是以经筋学说为依据,从局部对机体作整体调整,从而恢复机体内外平衡的 一种疗法。 1 十二经筋 经筋一词见于《灵枢.经筋》篇,该篇对经筋的循行、起止和病因、病机有 详细描述。以后历代医家多有发挥,认为:人体有十二筋...

经筋手疗法初探 最新
经筋手疗法初探 最新 经筋手疗法初探 转贴 ============================= 发布时间:2009-06-27 15:07 广西中医药 1999年第22卷 作者:黄国松 单位:中国台湾台北 近年来,手法医学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经筋手疗法,便是手法医学中的一 种。经筋手疗法是以经筋学说为依据,从局部对机体作整体调整,从而恢复机体内外平衡的 一种疗法。 1 十二经筋 经筋一词见于《灵枢.经筋》篇,该篇对经筋的循行、起止和病因、病机有 详细描述。以后历代医家多有发挥,认为:人体有十二筋经遍布全身,如遇急性创伤意外, 或慢性劳损,或风、寒、湿等内外因,影响气血运行,导致气滞血瘀、经络阻塞、关节错移 等,造成有关的经筋受阻,会出现肿胀、麻木、 痛和功能障碍等系列病症。清.吴谦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指出“十二筋经之罗列序属,又各不同,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 位,一但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正是“经筋手疗法”的滥觞。 十二经筋依经络学说立名,是连属十二经脉的外周筋肉系统。十二经筋连 缀全身的骨骼,维系联络周身,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于筋肉关节的运动体系,各有定位。由 于筋属木,其华在爪,故十二经筋皆起于四肢指爪之间,而后盛于辅骨,结于肘腕,系于膝 关,联于肌肉,上于头项,而终于头面,此人身经筋之大略也。不能简单看成是由足、小腿、 膝关节、头部和头面的筋肉总合而形成各条经筋。十二经筋与十二经脉的走向有异同之处, 如经筋与经脉起始之处相同,而终结之处则异。 2 经筋手疗法的诊断方法 ?首先根据病人主诉,如疼痛或不适的部位;性质和程度;肢体功能受限 或丧失(如俯仰、屈伸、旋转、举抬、内收、外展等功能)等,初步判定哪条经筋有病,受阻 不通。?令病人仰卧或俯卧,用手法来检查有关的经筋通道上,有无条索、结节、 、痛、麻、胀等敏感点或敏感区,如有,则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明该经筋有病变。注意经筋的检查,需以同经左、右进行 比较。?检查时先用按法来检查表浅的病位,用压法来检查较深的病位,以按中带推或压中 带推的手法来检查病位周围(上下左右)的变化。 3 经筋手疗法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3.1 治疗原则 阳经有病,需先松阴再解阳;阴经有病,则先松阳再解阴。 可以单手按压一条经筋的筋结点,或两手同时按压表里经的小阴阳、大阴 阳两点(单腿或单手为人体的小阴阳;两腿或两手则是人体的大阴阳)。手法治疗的顺序是由下往上,即由足往头部方向治疗。 3.2 治疗方法 3.2.1 足底 以足底前后中线为界限,分内1/2和外1/2,内1/2的施力方向,由中心线往内推;外1/2的,施力方向由中心线往外推。可用指腹压带推,或肘尖压 带推。 3.2.2 足背 以手指的指腹按压并牵引,内1/2往外牵引,外1/2往内牵引。 3.2.3 小腿 前外侧:顺着腓骨或胫骨平行方向,以指腹或肘前方压。前 内侧:与胫骨平行方向,用指腹或肘前方压。后侧:与小腿平行方向分内1/2和外1/2两部分,内1/2施力方向由中心线往内推;外1/2线施力方向由中心往外推,以指腹或肘前方压。 3.2.4 大腿 外侧:以指腹或肘前方推压均可,以髂胫束为中心线分前 1/2与后1/2两部份,前1/2由中心线往前推压,后1/2由后往中心线推压。内侧:手法同 上,以股薄肌为中心线分前1/2与后1/2两部分,前1/2由中心线往前推压,后1/2由后往 中心线推压。后侧:手法同上,与骰骨平行,分内1/2与外1/2两部分,推压方法亦同。 3.2.5 臀部 包括骶骨在内,以肘前方推压为施力要点,注意髂骨上沿、 骶骨两侧与坐骨下外方。 3.2.6 腰部 以拇指指腹推压或肘尖推压。 3.2.7 背部 以拇指指腹或肘前方推压。 3.2.8 腹部 以指腹或掌根推压。 3.2.9 胸部 以指腹或掌心推压。 3.2.10 颈椎与头颅 以掌根(即大或小鱼际肌)或拇指、食指指腹行按或推压方法。 4 具体的治疗手法 中国的传统治疗手法颇多,《易筋经》中的八法为提、举、推、拿、揪、按、 抓、拧。而清.吴谦编著的《医宗金鉴》中的八法为摸、接、端、提、按、摩、推、拿。至于 其他医者的手法种类就更多了。 经筋的治疗手法是笔者在医疗实践中摸索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出来的几种手法,常用手法 亦分为八种,即按、压、推、扣、拨、扭、捻和擦等八法,其中按、压、推三法还可用作诊 断手法。 一般在手法治疗前,有一个准备手法,即用两个手掌轻轻地在病人的表浅 皮肤上作上下按压,一方面让病人有一个适应过程,另一方面医者顺便在作准备手法时,检 查有无肌肉紧张、局部过敏区域。治疗手法进行完毕后还有一个整理手法,即用双手掌在刚 才作过治疗手法的区域周围作上下左右按压或拍打,以缓解治疗时引起的 痛麻胀等不适感。 4.1 按 用双手拇指或中、食指的第一指节指腹为接触面,垂直施压于接 触点是为按。也可以用掌心或掌根部(大小鱼际肌)来按压经筋通道或有关的病位,逐渐用力,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有 、或麻、或痛、或胀的感觉,才能见效。按法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很多的描述:“按 字从手从安,以手探穴而安与其上也”,“按,谓抑按皮肉”、“膘悍者按而收之”、“按之则气 血散,故按之痛止”、“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其作用有通经活络、开通闭塞、行气 活血、散瘀止痛,故有按而散之的说法。 全身检查以按兼压为主,局部性治疗,在肌肉较薄的地区,手法也用按兼 压;如肋骨表层、头颅骨、手背、足背等处。 4.2 压 有指腹压、掌心压、掌根压、肘前方压和肘尖压,也可以说是在 按的基础上加重力量和加深深度,将身体的重量,由腰带动转移到接触点上是为压。 全身肌肉厚实区或,以肘前方压带推为主;其余视肌肉厚薄,可采用指腹 压或掌心压;肘间压适宜足底与第五腰椎横突处。 4.3 推 将压点往一侧移动是为推,根据需要,可向任何方向推。推可在 按的基础上,也可在压的基础上进行,即按中带推,或压中带推。推时移动宜缓,以病人能 自然承受为限。筋结点深、区域大或痛感敏锐的位置可用按带推或压带推。推法有舒通经筋、 理筋活血、散瘀消结作用,在经筋手法中较为常用。 4.4 扣 用指腹,往肌纤维或肌腱深层滑进,再往外压是为扣。肌腱或肌 束纤维化,形成条索状,易滑动,按压困难时,则用扣法。扣法适用于肩关节前后侧,肘窝 或膝窝上下,可用扣带拨以疏通经筋、通利血脉、行气止痛。 4.5 拨 将纤维化或钙化的肌腱、神经等,由一侧滑向他侧是为拨。本手 法适用于头部、手背、腿部。可以舒经活血、打通经筋阻塞的病位。也可松解粘连。 4.6 转 活动关节,以动转移痛,协助压、推、扣、拨的变化动作。本手 法适用于头部、手臂、腿部。可以打通经筋阻塞的通道,消瘀、散结、止痛。 4.7 捻 压带转则成捻。压痛感因转而减轻。手掌或足掌软组织结构僵硬 可用捻转手法使之软化。捻法可以滑利关节、消肿止痛。 4.8 擦 用双手指或掌部的大、小鱼际肌,贴于身体某部位,沿直 线做上下或来回擦动,速度宜快。“擦而温之”,故擦法可温筋散寒、行气活血、祛风除湿止 痛。 相关文章: 中国古代治脊疗法初探 点穴通气自然整骨复位术[转帖] 2008-08-05 00:45 一:放松舒筋术 1 先将两手从患者前额发际处,拇指放在头后顶骨处.用暗劲往回抓至拇指处, 然后拇指向后向下退至刚好一伸掌指长为止,然后由其余四指再抓至拇指处,再退再抓直至长强穴处,连续来回7--9次. 2 再按揉颈部两侧经肩井肩直至肘部,连续来回7--9次. 3 从臀部揉按至脚跟处,后面侧面都应放松7--9次. 二:点穴复位术 确定错位的椎体后,即自上而下放松患部肌肉1-3分钟,然后找出压痛点, 用指压2-3分钟,再按通气穴2-3分钟。 颈椎主穴:按外关穴2-3分钟,阴谷穴2-3分钟. 第一颈椎错位加:按合谷穴2-3分钟. 第二三四颈椎错位加:按列缺穴2-3分钟. 第五六七颈椎错位加:按曲池穴2-3分钟. 按压完让患者做摇转颈动作2-5分钟,即从下向左向上向右再向下做环摇转动作,然后再从右边反过来做,左一次右一次. 胸椎主穴:痛穴(曲池下2寸,手三里旁半寸)可找到最痛点,用拇指按压, 患者即刻感到全身冒冷汗四肢百骸自动伸直,叫患者活动即感觉轻松往往此时错位的椎体已 经复位,按3-5分钟.按此穴患者痛不可忍,在扭动身体的过程中能听到清脆的骨响声.此穴治 疗胸椎三十多例,从未失败. 1 第1-5胸椎错位加:阳陵泉 2 第6-8胸椎错位加:三阴交 3 第9-12胸椎错位加:阳陵泉及承山 按压完后让患者做扩胸运动 旋转俯仰2-5分钟. 腰椎主穴:绝骨穴,太冲穴 第1腰椎错位加:足三里穴 第2-5腰椎错位加:委中穴 如是急性损伤错位患者即刻感到活动轻松疼痛减轻或消失.临床中棘突偏歪多和腿臂疼痛方向一致,但有21%的恰好相反,同侧方向痛大都为压迫神经根所致,方向相 反者大都为牵拉神经根所致. 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改变 2008-08-03 15:06 软组织包括有筋膜、肌肉、肌腱、腱鞘、韧带、关节囊、滑膜、椎间盘 纤维环,关节软骨盘等。可因直接外伤,间接外伤和长期劳损,而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 其损伤则有局部挫伤、肌网牵拉、纤维破裂、肌腱撕脱、肌腱滑脱、韧带破裂、关节囊撕破、 骨缝开错(半脱位)、关节脱位(严重性软组织损伤)、软骨破裂以及关节或软组织劳损等。 这些软组织损伤应在早期施以有次的治疗,防止急性变为慢性。 慢性软组织损伤主要是指慢性劳损或由急性软组织损伤迁延而来。它的 主要病理变化是局部组织充血、渗出、肥厚、粘连,继而引起代谢障碍、细胞变性、钙化、 挛缩等变化。 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可以是慢性劳损,风,寒,湿邪侵犯或骨,关节衰老蜕变等.其病理改变的发生机理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因素. (一)因力性损伤 譬如某肌,肌腱的持续反复集中活动;持久保持某种姿势,或寒冷刺激,肌肉保护性痉挛.以上因素均使肌,肌腱,筋膜,韧带承受过大应力,部分结构微细断裂.年龄增长,骨,关节相关的软组织蜕变,即使一般应力也可变为伤力,使骨,关节和软组织损伤. 1.积累性损伤:指人体受到的一种较轻微的持续性的反复的牵拉、挤压 而造成的损伤,这种损伤通过长时间的积累,超过人体的自我恢复代偿能力,就成为一种积 累性损伤疾病。 2.隐蔽性损伤:这种损伤大部分不为患者所察觉,比如在一些娱乐性活 动中或偶然的较轻微的跌、打、碰、撞,所造成的损伤,当时有疼痛感受,但并没在意,过 了一段时间后发觉疼痛,患者往往忽略损伤史,而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3.疲劳性损伤:指人体的四肢、躯干长时间超负荷工作所造成的损伤。 如长时间激烈的体育活动,四肢、躯干超负荷工作所造成的损伤、勉强搬抬重物所造成的损 伤等等,皆属于疲劳性损伤。 (二)营养障碍性损伤 风,寒,湿邪反复侵犯人体,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局部供血不足,肌,肌腱,筋膜,滑膜,韧带等软组织产生变性损伤. 上述原因均可引起受损部位的无菌性炎症病理改变: 1.由于肌,肌腱,筋膜,韧带部分微细断裂,或风,寒,湿邪侵犯引起的局部毛细血管收缩,局部微循环障碍,都可引起组织胺,5-羟色胺,前列腺素E,花生四烯酸等炎性介质产生过多并在局部积聚. 2.继之出现血管扩张,渗出增多,胶原纤维增生,粘连和疤痕形成的炎症及修复过程.慢性损伤持续反复,通过无菌性炎症病理改变,胶原纤维增生导致如下结果: 在组织结构间相互愈着,形成粘连. 使局部组织结构增厚,变硬,形成硬结,条索或疤痕. 在骨筋膜管处增厚,变硬,和相互愈着,使管道狭窄,管道内结构粘连,造成血管神经卡压. 增生,粘连和疤痕修复使肌,肌腱,筋膜,滑膜,关节,韧带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受限,血管神经受到压迫牵拉,继之产生疼痛,出现临床的症状和体征. 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变化,既有粘连、疤痕和挛缩(有这些病理变化 的软组织可以不产生临床症状)也有无菌性炎症(有疼痛的部位就应该有炎症存在),又有骨 关节的错位。无论是骨关节错位,还是无菌性炎症、粘连、疤痕、挛缩,都首先表现为局部 缺血,由血供障碍而引出了各种病理变化。 常见病理反应点的寻找方法与意义 2008-07-31 13:41 中医基本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经络,穴位,脏腑乃至四肢百骸均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不少的疾病在体表特定部位或穴位必然有所反应,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是也.这些反应点大部分表现为疼痛不适,有的表现为系统内能的失常,生物信息的改变或 解剖位置的错位逆乱等等,以上这些就是我们所要努力寻找的病理反应点.一般认为,这些病理反应点既是致病之所,又是机体接受外界能量,信息等的特殊敏感部位.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压痛点所在的部位往往就是病变部位所在.故临床上这些病理反应点既可作为诊断辨证的依 据,又可作为治疗施术的最佳位置.找准这些部位并以适当的手法刺激这些反应点,是治愈相应疾病的重要途径. 一.常见病理反应点的意义 上面提到,病理反应点既是诊断的依据,又是施治之所,其临床意义自然非常重要.除此之外,寻找病理反应点还有如下三点意义: 1.确定病因 机体内出现了寒,热,虚,实,痰,瘀等病变,体表必然有相应表现.如寒为阴邪,主收引凝滞,病理反应点多呈紧缩感;热为阳邪,其性炎上,驰张,病理反应点多呈绷胀感;虚证肌肤松软,指下有空豁感;实证肌肤肿硬;痰证皮下感觉如棉花状结块;瘀证的指下感觉是肌肤滞涩等等.这些细心体验,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其病因病机,有相当的临床诊断价值. 2.确定病位 通过推拿的触诊,再结合望,闻,问,切四诊收集的资料,再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综合,不难判断患者属经絡病还是脏腑病.《灵枢?九针十二原》曰:“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表 明古人已经认识到,脏腑有疾可在体表一定的部位出现病理反应点,许多临床观察结果也进 一步证明了这一事实。穴位病理反应可表现为痛觉过敏、皮下结节或条索状阳性反应物以及 局部血管扩张等。不同脏腑疾病常在不同穴位出现病理反应,有比较明显的部位特征。例如, 胃部疾患主要在足三里、中脘、阳陵泉等穴处出现压痛点和条索状物,而肝病则在足三里、 肝俞、曲泉、太冲等穴处出现上述阳性反应。经络有病,多表现为经脉本身及与之相关的皮肤,肌腠等软组织的板结,肿块,酸软及疼痛感觉等.脏腑病除各脏各腑见证之外,其所在部位及与之相关的穴位或特殊反应点上多表现异常.如足三里穴和中脘穴触之肿硬,加压按之患者压痛愈明显,再结合患者经常胃脘疼痛,胀闷不舒,纳差,大便秘结或稀溏,可确知病在脾胃.更准确点说,如胃脘痛是主诉则多为"胃痛",如便次增多且稀溏为主诉则为"泄泻",责之于脾胃与大肠;如大便数日一行且艰涩难解为主证则多为"便秘",亦要责之于脾胃与大肠.上述病位,不难确定一在胃脘,一在大肠(便秘和泄泻),但可以脾胃统之,故属脏腑之病. 通过对病理反应点的分析,除可区分经絡病与脏腑病以及属于何经何 络,何脏何腑之外,还可确定病理反应点在人体浅表,抑或深入体内.轻触即痛,显然是浅压痛,病变多在棘上,棘间韧带等浅层组织,重压或叩击始痛,甚至要按压至推筋着骨者为深压痛,表示深部如椎体,小关节和椎间盘等组织的病变. 脏腑有病时,除在 相应解剖区域能触及异常外,在特定的俞、原穴也 可出现压痛、结节或条索状的组织变化。 如肺病者常可在肺俞摸到结节或中府穴有压痛;胆 病者除在肝胆区有压痛外,还可胆俞或胆 囊穴有压痛。《灵枢?背俞》云:"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减,乃其俞也。"当 熟悉各脏器的生理解剖并对经络穴位有了全面了解后, 我们常可通过按胸腹及穴位来诊断一 些内脏疾病。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指出:"凡左右损伤处,只相度缝,仔细捻捺忖 度,便见大概。"患 者病变若在颈椎,一般由下向上触按,病变若在胸腰椎,患者可取坐位(也可根据病情取俯 卧位),塌腰低头,使脊柱后突,以拇指面沿棘突两侧自上而下逐节触摸, 注意有无阳性体 征:棘突有否压痛、凹凸畸形;棘上韧带有否剥离;项韧带拿捏时有无响声; 棘间隙是否等 宽;关节突关节、脊肋角、横突上、腰骶关节等有无压痛;棘旁肌张力如何等 等。比如腰椎 小 关节滑膜嵌顿症与急性腰扭伤两者都有骶棘肌痉挛,但前者压痛点局限于 棘突或棘旁,且是 深压痛,腰前屈尚可,而后者压痛点相对较广泛且表浅,腰活动各方均受 限,其疼痛程度较 轻。 通过触诊,我们可以进行多种疾病的诊断及鉴别。只要我们对正常生理解 剖及经络穴位有了 相当的了解,经过长期实践便能达到"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症, 机触于外,巧生于 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境界。 3.指导治疗 前已多次述及,查到病理反应点之后,又确知其病位病性之后,这些病理反应点所在部位,往往就是施治的重点部位,而且在指导治疗方面有了依据.例如,病位浅者则用力较轻,病位深者则用力较重;虚证用轻手法而施治时间宜久,以活跃,兴奋脏腑的生理功能而谓之"补法",实证用重手法而施治时间宜短,以抑制脏腑的生理功能而谓之"泻法".同时,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还可确定用力的方向:如寒证用温里散寒,着力多向内;热证宜宣散郁热,用力多向外等等. 二.常见病理反应点的寻找方法 临床上常见病理反应点的寻找方法非常多,根据我们所掌握的资料,介绍以下数种: 1.寻找原发性压痛点 一般而言,最早出现压痛的部位即称为原发性压痛点,它往往是病变所在部位,故而也是手法施治的关键所在.寻找原发性压痛点极为重要,但有时寻找起来特别困难.因为最早出现疼痛的部位往往不明显,患者不重视而容易忽视,等病情严重了,原发性压痛点广泛扩散而难于寻找,医者极易被牵涉痛,传导痛,继发性压痛点或弥散痛点所迷惑.所以推拿医师必须具备诸如解剖,生理,经络,腧穴,临床检查,诊断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病变中找准关键所在.例如痢疾或肠炎患者, 其内踝上8寸左右, 胫骨内侧而后缘处往往表现出压痛, 刺激这个压痛点(反应点) , 可以明显改善和治疗这些病变。 比如,临床不乏见到一侧腰痛日久不愈而引起对侧腰痛,腰痛日久又引起背痛,臀痛的病例.医生应当抓住病人的主诉找出原发性压痛点作为重点施治部位,旁及背,臀部,主次分明,临床疗效自然就好. 又如,在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有明显压痛,右侧阑尾穴(足三里直下2寸)处有明显压痛或强烈酸胀感,此必是阑尾炎无疑.如果早发现这一病理反应点,且早治疗,就可省却后期广泛性既发压痛点出现而寻找原发性压痛点的麻烦,完全可以推拿手法治愈而不会发展至坏死性炎症而非动手术不可. 还有,脏腑病变中如墨菲氏点实际上是刺激与寻找肿大的胆囊;麦氏点实际上是刺激与压迫有炎症的阑尾;小腹压痛点若非膀胱炎症即为妇科疾患;其它如输尿管,双肾,肝,胰,脾等的病变均可在相应脏器体表投影表现出疼痛.经络的病变在相应穴位也会有 异常反应点. 寻找压痛点一般以触按手法为主,急性 损伤如急性腰扭伤时,压痛范 围较局限,触按时痛点明确,压痛敏感,常为剧痛或撕裂样疼 痛;慢性损伤如慢性腰肌劳损 时,压痛范围较广泛,常需反复触按才能找出其压痛点或压痛 区域,且程度较轻,多为酸痛、 钝痛。压痛的深浅,常能反映病灶的深浅,所以触按时 用力要适度,先轻后重,避免突施暴 力。而压痛部位的不同,也常提示损伤的组织不同,如 同样是网球肘,肱骨外上髁上方压痛, 提示桡侧腕长伸肌起点损伤;外上髁压痛,提示腕短 伸肌起点损伤;若桡骨小头附近压痛, 可能为环状韧带损伤;若桡侧伸腕上部广泛而明显的 压痛,则可能有血管、神经束的受压。 在神经损伤时,还常会出现放射痛,如腰椎间盘突出 压迫神经根时,除病变腰椎棘旁、环跳、 委中、承山等部位有压痛外,且多伴有下肢的放射 痛。因此,寻找压痛点要认真仔细,力求 定位准确,不要被大范围的扩散感和传导感所迷惑 。 压痛点包括病人主观感觉到的,医生通过检查发现的和客观实际上存 在而医患均未察觉到的压痛点.要使三者趋于一致,医生起主导作用,他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 和高度的责任心,耐心倾听患者叙述,认真细致地查体,再综合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作出全面准确的诊断. 2.寻找软组织损伤压痛点 《医宗金鉴》云:"以手摸之,自悉其情。"触摸肌肤可分以下几点:?触摸肤温、搏动 。我们经常用手背测试患肢或损伤局部皮肤的冷热以此辨别热证还是寒证, 并通过触摸动脉 搏动来了解患肢血运状况。肤温较高一般提示新伤或局部瘀热感染,肤温较 低则提示寒性疾 患,伤肢远端冰凉、麻木、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则大多说明血运障碍、血 管受压迫。以前 斜角肌综合征为例,由于臂丛神经及血管受到前斜角肌的压迫,常出现患肢 放射痛和麻木触 电感等神经症状,或出现患肢冰凉、苍白,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血运障 碍的症状,且症 状常会伴随按压前斜角肌而加剧。?触摸肌肉肌腱。正常的肌肉触摸时有一 定的柔韧 ,但 病态的肌肉却可表现为紧张、痉挛、弛缓、萎缩、震颤、条索状硬结等。紧 张、痉挛多是 急性肌肉损伤或上神经元病变的表现,如急性腰扭伤;弛缓、萎缩则是下神经 元病变或肢体 长期废用的表现,如周围性瘫痪;条索状硬结则多因外力损害或损伤性炎症而 发生变性、增 生肥厚或纤维化;肌纤维震颤则多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震颤麻痹等病。触 摸肌腱时,可 令患肌作主动运动,同时用手指触摸相应肌腱滑动是否正常,若在肌腱处有疼 痛、且能触及 条索状隆起则多为肌腱滑脱,而当手足部的一些长肌腱劳损、炎症时,则触摸 该肌腱腱鞘时 常有触痛、增厚、结节或波动感等等。?触摸肿胀。在推拿临床中,常可见外 伤性血肿、 关节积液、囊肿等肿胀。外伤性血肿,触摸时要注意其范围、肤温、张力大小、 是否随心跳 而搏动,以估计有无较大动脉出血及出血量。浅表较大关节的积液,可触得囊性 感、波动感 、或浮动感,如膝关节积液达10ml时,触摸髌骨常有浮动感。浅表较小关节的 积液时,亦能 触得一种弹性感。在慢性滑膜炎时,可触摸到由炎症浸润而产生的关节囊增厚。 囊肿可分滑 膜囊肿和腱鞘囊肿两种。正常的滑膜囊一般不易触及,但滑膜囊炎症时,能触得 滑膜囊的增 厚、积液及触痛,如尺骨鹰嘴滑囊炎,尺骨鹰嘴部常呈椭圆形肿胀,可移动、质 软,有轻度 波动感;腱鞘囊肿一般表面光滑皮色不变,与皮肤不相连,囊肿基底固定或推之 可动,触之 橡皮样硬或有囊性感,无压痛或轻微压痛,多发于腕背、手指背面掌面、足背部 等处。推拿 治疗囊肿,一般将之压破,用绷带加压包,再用按摩手法散肿活血即可。 在其损伤部位,医者通过触诊,拈捺忖度,从摸得的不同组织形态,不同位置变化来帮助了解损伤的性质. 比如,肌腱滑脱者,在痛处可以触及条索样隆起,并且关节的活动功能严重障碍. 又如,急性腰扭伤患者,其腰骶部,骶髂部和两侧骶棘肌处出现病理反 应点,肌肉或韧带出现紧张,痉挛和疼痛,表现为该部位肌肉短缩,隆起,硬度增大;韧带变得较正常短而粗大. 再如,沿脊柱的棘突,棘间,椎旁的顺序寻找压痛点.假设在棘上有压痛感,多为棘上韧带劳损;如在腰三横突顶端有压痛和肥厚感或有腰肌痉挛,或有串珠样结节,多是腰筋膜劳损;如果腰背肌肉劳损,在该部肌肉广泛的附着区有压痛,但痛势不剧,却长期反复疼痛. 触诊时,腹壁强硬如板状,且腹壁肌肉紧张,有压痛及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必是胃肠穿孔造成急性腹膜炎无疑. 3."以痛为腧",寻找病理反应点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是中医关于疼痛产生机理的高度概括.当然,导致疼痛的病理变化是非常复杂的,祖国医学认为:由于损伤后血离经脉,经络受阻,气血循环不畅导致疼痛发生.临床常见凡因损伤所致的疼痛部位,该处必有肌肉痉挛;而凡有肌肉痉挛处则必有疼痛发生.现代医学认为:肌痉挛本是人体一种保护性反应,但同时也是一种机械性 刺激.由于肌痉挛而压迫神经,血管,使组织缺血,缺氧,进一步引起疼痛而形成恶性循环.久而久之,损伤所致的炎症又可使组织发生粘连,纤维化,疤痕化等病理改变.明于此,寻找病理反应点时特别要注意肌肉紧张,痉挛处,组织粘连处,纤维化,疤痕化部位,因为这些地方往往就是潜在的病理反应点. 临床上,较敏感的压痛点往往都在筋膜,关节囊及肌肉的起止点(着力部位)或两肌交界处.因为筋膜的神经末梢分布较密,感觉较敏锐;关节囊和两肌交界处活动频 繁,所受应力较大,长期磨擦故受损机会大大增加. 另外,背俞穴是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一些特定穴位,腹募穴是脏腑之气聚集于腹部的特定穴位.脏腑之病往往在相应穴位附近出现明显的压痛点,有目的有意识地在此附近寻找就会省力省事,少走弯路而尽早找到关键部位.如心脏疾患可在右侧心俞处 有压痛,肝,胆疾患可在右侧肝俞,胆俞附近有压痛. >中谈到:"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张介宾>注说:"凡病邪久留不移者,必于四肢八溪之间有所结聚,故当于节之会处索而刺之".这说明穴位在病理状态下具有反应病候的作用.例如胃肠疾患的人常在足三里,地机等穴有压痛反应,有时并可在第5至第8胸椎附近触到软性异物或 硬结节;患有肺脏疾患的人常可在肺俞,中府等穴处有压痛,过敏疹点及皮下结节. 因此,临床上常用指压背俞穴,募穴,郄穴,原穴的方法,察其腧穴的压痛,过敏,肿胀,硬结,凉热,以及局部肌肉的软硬坚实程度,并审其皮肤的色泽,斑点,丘疹,脱屑,肌肉的隆起或凹陷等来协助诊断.这就是>中:"察其所痛,左右上下,知其寒温,何经所在",以及>中:"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虚实,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而下之"的具体运用. 临床上还有的压痛点不在任何经络上,也非腧穴位置,但只要有压痛,就是病理反应点,因而就是施治部位.祖国医学称之为"阿是穴","天应穴".我们将其称为"以痛为腧"的"病理反应点"似乎意义更明确,范围亦更广阔. 阿是穴是机体患病时,与病灶有关的体表部位显示的痛觉过敏现象.一般而论,阿是穴没有一定的部位,没有恒定性(不是长期持续存在),所以又称不定穴.阿是穴的出现有一定的规律性,尤其是对同一种疾病阿是穴出现部位,消长过程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在病灶局部或附近出现的压痛点往往与脏腑俞穴,募穴一致.远离病灶部位出现的压痛点往往 与经络循行或神经分部密切相关,其中一些压痛点与现代医学的牵涉痛,触发点密切相关,因此压痛点具有诊断意义. 相关文章: 【视频?文稿】健康之路【解码月... "肺纤维化"的病理简介及资料方法 禽病病理剖检方法 乳癌及子宫癌症病理及预防方法
本文档为【经筋手疗法初探 最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2497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9KB
软件:Word
页数:19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30
浏览量: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