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指导高中学生朗读,探究现代诗歌教学

指导高中学生朗读,探究现代诗歌教学

举报
开通vip

指导高中学生朗读,探究现代诗歌教学指导高中学生朗读,探究现代诗歌教学 黎 翠 在学校教育当中,解读诗歌中的“思想性”已经成了诗歌教学的唯一任务,甚至完全抛弃了“诗无达诂”这一诗歌主题解读原则,只为寻求诗歌中的清晰确切的思想,使这一思想成为唯一的标准答案。而诗歌教学就是围绕这个思想,不断的带领学生做“几何证明题”,诗意荡然无存。诗歌是一种用语言声调来构建意象,表现情感、意境、哲理的特殊艺术[1]。《诗?大序》曾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暖叹之;暖叹之不足,故咏歌之。”从《诗经》说起,至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一直到明清的时调小曲都是...

指导高中学生朗读,探究现代诗歌教学
指导高中学生朗读,探究现代诗歌教学 黎 翠 在学校教育当中,解读诗歌中的“思想性”已经成了诗歌教学的唯一任务,甚至完全抛弃了“诗无达诂”这一诗歌主题解读原则,只为寻求诗歌中的清晰确切的思想,使这一思想成为唯一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而诗歌教学就是围绕这个思想,不断的带领学生做“几何证明题”,诗意荡然无存。诗歌是一种用语言声调来构建意象,表现情感、意境、哲理的特殊艺术[1]。《诗?大序》曾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暖叹之;暖叹之不足,故咏歌之。”从《诗经》说起,至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一直到明清的时调小曲都是入乐的,即使某一种诗体渐渐脱离了音乐而成为独立的文学样式存在,也仍然保持了语言上的节奏性[2]。 既然诗歌语言具有如此的节奏性和音乐美,相比于散文、小说,以及任何其他文体,都更加适合朗读。刘勰《文心雕龙?声律》云:“是以声画妍蚩,寄在吟咏,吟咏滋味流于字句,气力穷于和韵。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韵气一定,故余声易遣;和体抑扬,故遗响难契。”可见,唯有吟咏才能体会到诗歌的内在意蕴。所以,要在诗歌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美感体验,就要从指导朗读入手,引导学生不断地体会诗歌,渐入诗人给读者营造的美妙境界。 一、朗读的意义 (一)帮助理解,体会诗歌 对学生理解程度的考察,朗读是最简洁的一种手段。学生对诗歌语言、结构、情感的理解,都可以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教师则可以凭借此来确定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达到怎样的一个层次。而且,朗读对于说话的培养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般那些能朗读得正确、流畅的同学,说话也一般比较流利,且善于表达;能读出诗中感情和韵味,说话也常常比较有感染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诵读可以养成习惯,使语言不凄而然,近于完美。”这样,教师还可以有针对性的对部分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朗读不是简单地将文字念出来,它能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好的朗读就像是一场美妙的听觉盛筵,像一场艺术表演,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学生得到视觉、听觉的享受,从而引起学习诗歌的兴趣,引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对于深入理解诗歌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声情并茂,激发情感 情感教育,是语文课堂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朗读可以达到进一步增强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效果的目的。现代诗歌的情感丰富多彩,是情感教育不可多得的好素材。例如《雨巷》中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的依依不舍的离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赤子之情。声情并茂的朗读这些诗篇,能够引发学生感动、深思、向往,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活跃语文课堂的气氛。 二、指导高中现代诗歌朗读方法 (一)感知诗歌内容,把握感情基调 在开始讲解一首新诗之前,很多教师都习惯采用这样一种方法,就是向学生稍微介绍一下课文内容,然后让全体同学齐读课文。这种朗读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只停留在文本的文字上,以求与其他同学保持朗读进程的一致,而很难做到真正文本感知。 对于诗歌的初次感知,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完成两个任务:一是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感情的大致倾向有一定的把握,二是对诗歌的抒情线索以及情感表达方法有一定的了解。要达成这两个目标,齐读并不是最好的方法,这时可以让学生自由朗读,慢慢品味诗歌,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学生的初次朗读才是有效的。如何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达成目 标,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资料。了解作者和诗歌的创作背景,是读懂诗歌思想内容必不少的。例如戴望舒的《雨巷》,读来有一种孤独、抑郁、消沉之感。所谓“诗言志,歌咏言”,诗人为何要表达这样一种心绪,那是因为此诗约作于1927年夏天,当时的社会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极其苦闷,使得他的诗作也带上了孤独、苦闷的色彩。此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诗人信息和创作背景介绍,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把握诗的基本基调,保证感情抒发的大致方向。除此之外,还可以教学生从诗歌文本本身寻找到有效的信息。比如《雨巷》中的“彷徨、寂寥、凄清、惆怅……”这样一些词,也很容易抓准诗的基调。 (二)品味语言与意象,体悟诗歌情感,融情于朗读情感是诗歌的基石,情感是诗人创作的出发点,情感是沟通诗作、诗人、读者、听者的纽带,如果抽掉了情感要素,朗读将变得索然无味,听众的“赏听”期待将成为负值,朗读也就没有一点感染力了[3]。但要感悟诗歌的情感,还是要借助于对语言的品味和意象的解读,进入到诗境。对于以少胜多、语近情遥的诗歌来说,它比其他文学样式更加追求意境,在诗歌创作中,它是精巧构思的结晶,是诗人所描写的客观事物与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的总和[4]。所以诗歌语言、意象、情感,都是构成一首好诗必不可少的条件,要准确解读出一首诗歌的情感,还需建立在品味语言,解读意象的基础之上。接下来以《再别康桥》为例,具体谈语言、意象、情感的关系。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按正常语序,应该是先说“我来”,然后才能发生“我走”;作者为什么却先说“走”,后才说“来”,首先,作品题目是“再别”,抒情的立足点是放在“别”上的,所以把“走”句放在了首位,这样就起到了强调和引领的作用;其次,作者“走”时的感情,经过了重返母校的回味和酝酿,比“来”时更深沉、更复杂、更醇厚,所以更强调走[5]。“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诗人将第一诗节和最后一个诗节“轻轻地”和“悄悄地”等词语重复运用,更加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在离别康桥时,不忍打扰母校,却又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通过这样一番讲解,相信学生对诗人那种离别愁绪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了,他们的心绪也会随作者的伤感而伤感,欢喜而欢喜。 但是,对诗歌光有体会是不够的。诗歌朗读教学,不仅要引领学生体会诗歌情感,还要指导学生将心领神会的诗歌情感投入到朗读的过程中,通过声音表达出来。情感投入的朗读有三重境界:一是单纯的喜欢诗歌这一文学艺术,能够沉下心来,体会诗歌的节奏美感;二是因为喜欢某位作者,想通过他的作品更好地理解他,了解他的思想;三是因为读过作品后,被诗歌意境所吸引,被诗人情感所打动,反复朗读,反复体会。每一首诗歌都具有内蕴丰厚、情味悠长的特点,只有全心投入才能传达其丰富性、深刻性。常言道,教师是学生最好的学习榜样。此时,如有教师感情到位的示范朗读,读出诗作的激情、深情、悲情、忧情、愤情,必能营造出情致高昂,引人视听、夺人心魄的氛围,产生强烈的动情效果。 当然,要想让学生不断地提升朗读境界,还需要通过教师对诗歌内容的深入讲解,不断挖掘诗歌情感,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当中。这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就会充分地被激发、被唤醒,就会有张口表达的欲望。 (三)指导朗读技巧,读出诗歌的抑扬顿挫 大部分教师指导朗读技巧,都习惯于在最开始讲诗歌的时候就传授给学生。根据心理学理论:“认知因素是产生需要的重要条件,认知活动对个体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是个体确立活动目标的基础,产生需要的前提条件。”所以,何不将诗歌朗读技巧的指导置于思想内容、情感解读之后。这时学生在学习了诗歌之后,满腔情感在内心翻涌,不吐不快,但苦于不懂得朗读技巧,导致朗读效果不尽如人意。那这时朗读技巧的传授,不异于雪中送炭,让学生更容易吸收。掌握诗歌朗读技巧,主要目的是表现出诗歌的节奏美,从而将抑扬顿挫的情感充分准确地表达出来。读出抑扬顿挫,主要是读出语音的高低和节奏的快慢。首先,在朗读技巧的指导上,教师应该先教会学生划分节奏,注意停顿。现代诗歌的节奏停顿虽不如古诗那么一目了然,但是只要明确现代诗歌并不是字与字连缀而成,而是词 组与词组的构成这一点,那么节奏停顿的划分也不是无章可循的。例如: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从这样的节奏划分中,很明显可以看出,现代诗歌的断句停顿就是将词组与词组划分开来。其次是要让学生准确把握好语音高低强弱。朗读是朗读者用自己的声音语言将作品的情感表达出来,往往诗歌情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地起伏变化的,那么朗读者的声音也要能够表现出这种变化,这要依赖于语音轻重高低的变化。如《再别康桥》中,中间四节作者情感兴奋而热烈,那么就要读得轻快一点,声音要略强,表现出一种欢欣、享受之感;开头和结尾却凄婉而哀伤,就要读得轻、读得慢、读得悠长。 摒弃长期以来对诗歌解剖式的解读和单纯追求对诗歌思想性解读的诗歌教学方式,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品味语言,解读意象,体悟情感,联想意境的方法,更容易让学生爱上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回到“诗性”上来。直面诗歌,在不断的朗读中,去感受诗歌带来的最原始的情感体验,唤醒沉睡的情感,让心灵接受诗歌的洗礼,让诗意栖居语文课堂上~ 注释: [1][5]周唯高.诗歌朗读教学的技巧[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0,20,(2). [2]顾立闻.高中仍要重视诗歌的朗读教学[J].铁道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33. [3]刘贞福.探析现代诗歌朗读策略[J].语文建设,2009. [4]古远清.留得枯荷听雨声[M].上海:生活?读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新知三联书店,1997. (黎 翠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1116000)
本文档为【指导高中学生朗读,探究现代诗歌教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4115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8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11
浏览量: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