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染系统重点2013

传染系统重点2013

举报
开通vip

传染系统重点2013病毒性肝炎: 一、定义:简称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性疾病。 二、类型:甲乙丙丁戊型(HA V HBV HCV HDV HEV) 三、病原学: (1)肝炎病毒分型: 甲型肝炎病毒(HA V):RNA病毒引起 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病毒引起 丙型肝炎病毒(HCV):RNA病毒,输血或静脉药瘾传播 丁型肝炎病毒(HDV):缺陷病毒 戊型肝炎病毒(HEV):RNA病毒 抵抗力:HA V体外抵抗力较强,低温下可长期存活 HA V传染性高于HEV,发病有家庭聚集现象...

传染系统重点2013
病毒性肝炎: 一、定义:简称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性疾病。 二、类型:甲乙丙丁戊型(HA V HBV HCV HDV HEV) 三、病原学: (1)肝炎病毒分型: 甲型肝炎病毒(HA V):RNA病毒引起 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病毒引起 丙型肝炎病毒(HCV):RNA病毒,输血或静脉药瘾传播 丁型肝炎病毒(HDV):缺陷病毒 戊型肝炎病毒(HEV):RNA病毒 抵抗力:HA V体外抵抗力较强,低温下可长期存活 HA V传染性高于HEV,发病有家庭聚集现象 100度加热5分钟可使病毒灭活 病毒分型和抗原抗体系统 HA V仅有一个血清型和一个抗原抗体系统 抗HA V—IgM:是诊断HA V急性感染的指标 抗HA V—IgG:是保护性抗体,是产生免疫力的标志HBeAg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标志 乙型肝炎病毒的三对抗原抗体系统 1、乙型肝炎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面抗原抗体HBsAg、抗—HBs(抗HBcAb) 2、乙型肝炎e抗原抗体HBeAg、抗—HBe 3、乙型肝炎核心抗原抗体HBcAg、抗—HBc HBV血清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1)HBsAg 出现时间:HBV感染后1~12周 持续时间:急性自限性肝炎:6个月内可消失 慢性肝炎或慢性HBsAg携带者:可持续阳性 HBsAg有抗原性而无传染性 (2)抗—HBs 出现时间:急性感染后期或HBsAg消失后(空白期或窗口期) 抗—HBs为保护性抗体(中和抗体) 其出现标志者HBV感染进入恢复期对相同HBsAg进入恢复期 抗—HBs对相同HBsAg亚型的HBV再感染有免疫力,但对不同亚型的HBV保护力不完全 (3)HBeAg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标志,是HBcAg的降解产物 (4)抗—HBe 出现时间:随着HBsAg的消失而出现 抗—HBe的出现标志者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在抗—HBe阳性中,有部分HBV DNA 仍阳性,可能与前C基因变异有关) (5)HBcAg主要存在于HBV感染的肝细胞内或Dane颗粒核心中,到血液中即被降解为HBeAg(一般血清学方法检测不到HBeAg,而只能检测到抗—HBc)——只能检查到两对半的原因 (6)抗—HBc 抗HA V—IgM:是HBV近期感染或慢性感染者病毒活动的标志 抗HA V—IgC:凡“有过”HBV感染者均可阳性(可终身阳性,HBcAg的免疫原性最强)三个概念: 1、两对半 2、血清抗原—抗体转换率:HBeAg——抗—HBe 3、转阴:常用指标: 四、流行病学: 1、传染源:患者、病毒携带者 (1)甲型和戊型肝炎:传染源为急性肝炎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2)乙丙丁型肝炎:急、慢性病人和病毒携带者 2、传播途径: (1)甲型和戊型肝炎——粪—口传播 (2)乙、丁型肝炎——母婴传播、血液体液传播 (3)丙型肝炎——输血及血制品传播、社区获得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乙肝传播途径: A水平传播: 最主要途径是注射或黏膜接触含HBV的血液及分泌物 性传播:不多见 密切接触:有可能 饮食传播:可能性较小 B垂直传播:(我国HBV感染的主要模式) 主要途径:围产期(新生儿皮肤、黏膜有破损而接触母血)和产后密切接触 经胎盘及生殖细胞传播:有可能 医源性传播:输血或注射器、血透机、内窥镜等消毒不严格 慢性HBsAg携带者:无临床症状, 亦可阳性。大部分肝组织有病理变化 预后: 婴幼儿期感染:近90%转为慢性 成年人感染:85%以上可痊愈,10%左右转为慢性 3、易感性和免疫力 (1)乙型肝炎:新生儿普遍易感 (2)丙丁戊型肝炎:普遍易感 有免疫力标志:甲肝:抗—HA VIgG 乙肝:抗—HBs 丙肝:抗—HEVIgG 4、流行特征: (1)散发性: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 (2)流行爆发:主要是甲肝和戊肝 (3)季节性:主要是甲肝和戊肝 (4)地理分布: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 五、发病机制 1、甲肝:非病毒直接损害,主要通过免疫导致损害 2、乙肝:肝细胞病变主要取决于机体的免疫应答,慢性化的主要原因:免疫耐受 3、丙肝:HCV有直接杀伤作用 4、丁肝、戊肝:不清 六、病理生理: (1)黄疸:以肝细胞黄疸为主 (2)肝性脑病:多见于重症肝炎和晚期肝硬化(诱发因素:大量利尿、消化道大出血、感染、高蛋白饮食、镇静剂、大量放腹水 (3)出血:原因:凝血因子合成减少、DIC导致凝血因子减少和血小板消耗 (4)腹水:见于重症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 (5)急性肾功能不全多见于重症肝炎和晚期肝硬化 七、临床表现: 一、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 (一)病原体:HA V和HEV多见(发热、黄疸亦多见) HBV、HCV较少见 急性病毒性肝炎多为自限性,自然病程2—3个月 1、急性黄疸性肝炎: 特征:发热、乏力、纳差、厌油、黄疸及肝功能异常 临床分三期: (1)黄疸前期:发热及上感样症状:热程多大于1周 平均一周乏力:全身疲乏、四肢无力 消化道症状:纳差、厌油、恶心、呕吐、 少数可有关节痛、皮疹等血清病样表现 体征多不明显 后期ALT开始升高 (2)黄疸期:发热好转,出现黄疸:尿黄、眼黄(巩膜黄)、皮肤黄染 2-3周黄疸加深:消化道症状减轻 平均3周肝脏炎性表现达顶峰:ALT升高,黄疸,部分有肝脾肿大、肝区叩痛(3)恢复期:平均一个月 2、慢性肝炎:(甲型、戊型无慢性) 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轻度) 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肝炎中、重度 A慢性(活动性)肝炎中、重度 临床特点: (1)病程大于6个月 (2)肝炎症状明显如乏力、纳差、厌油、肝痛 (3)慢性体征 (4)肝功能损害明显 (5)肝外损害 (6)自身抗体 (7)易发展成肝硬化 B慢性(迁延性)肝炎(轻度) 3重型肝炎: (1)诱因:感染、休息不好、服用肝损害药物、妊娠、合并感染、营养不良 (2)重症肝炎的6个诊断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 黄疸迅速加深 精神神经症状(最重要) 消化道症状重/中毒性鼓肠腹水 肝脏缩小,肝臭 出血倾向 (3)分型:急性重型、亚急性重型、慢性重型肝炎 (4)三种重型肝炎的特征 5淤胆型肝炎:病初似急性黄疸性肝炎,应注意: 1、黄疸梗阻型:持续大于3周,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 2、黄疸深度与症状不平行:消化道症状不明显 3、黄疸深度与肝损害不平行:ALT升高不明显,PTA下降不明显 4、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肝内外梗阻性黄疸 八、乙肝临床特点: 临床类型: 九、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 二、肝功能检查: 1、血清酶测定 (1)、丙氨酸转氨酶(ALT/GPT) 血清ALT升高程度与肝损害程度不平行 (2)、门冬氨酸转氨酶(AST/GOT) AST明显升高者提示肝细胞损伤较严重 2、胆红素测定 (1)血清胆红素 血清总胆红素升高水平可反应肝细胞损伤程度 结合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比例对判断黄疸性质有一定帮助 (2)尿二胆: 尿胆红素:均为结合胆红素 尿胆红素原:急性黄疸性肝炎高峰期或淤胆性肝炎及胆道梗阻时,尿胆原可阴性3、白蛋白、球蛋白 白蛋白下降,球蛋白升高 4、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PT和PTA可以敏感地反应肝脏损害的严重程度 三、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检测及意义 ELISA法检测法抗HA V—IgM是目前诊断急性甲肝最可靠、最敏感、应用最广的方法 抗HA V—IgG检测:主要用于人群感染率的调查 (二)乙肝 1、两对半的意义判定:——有无传染性? HBsAg:绝大部分HBV现症感染为阳性,但阳性并不能肯定有传染性 HBeAg:病毒复制指标,阳性者肯定有传染性,但阴性者不能否定有病毒复制抗—HBe:单看其阳性与否意义不大,应结合HBVDNA检测 抗HBc—IgM(+):提示近期有急性HBV感染或慢性感染者病毒复制活跃 抗HBc—IgG(+):凡有过HBV感染者均可阳性,单凭此不能判断目前HBV的感染状态2、HBV DNA (+)——是病毒感染的直接证据 (—)——提示病毒复制水平低或已清除 诊断格式举例: 病毒性肝炎,甲型(或甲型和乙型同时感染),急性无黄疸型(或急性黄疸型) 病毒性肝炎,乙型(或乙型和丁型重叠感染),慢性(中度)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考试重点 1、传染性疾病与感染性疾病的区别 后者无传染性 2、感染过程的5种表现(带有最字的)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最常见的表现形式 C显性感染:感染过程中最容易被识别 D病源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 3、甲乙丙丁戊的肝炎((区分急慢性表现) 4、机体具有防乙肝(HBV)的血清标志(免疫学标志)是:表面抗体阳性 5、乙肝的e抗原阳性代表:感染性强 6、艾滋病预防的最重要预防:切断传播途径 7、普通型菌痢(急性菌痢的一种)的临床表现: (1)起病急,毒血症状明显:高热、寒战 (2)典型的肠道症状: 腹痛:右下腹明显 腹泻:初为稀烂便,后转为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 8、流脑炎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普通型及其临床表现 (1)(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期:低热、咽痛、咳嗽及鼻炎等 (2)败血症期:突发高热寒战、头痛呕吐、瘀点瘀斑、唇疱疹 (3)脑膜炎期: 败血症期表现:仍在,高热不退 颅内高压症状: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烦躁不安 脑膜刺激征:克氏征布氏征阳性 其他 (4)恢复期:体温正常,瘀点瘀斑消失 9、乙肝慢性病原携带者是指带病源的时间:超过6个月 10、在感染过程中哪种感染过程最容易被识别:显性感染 11、意外被乙肝病人的针头扎伤自己应接种(乙肝被动免疫制剂):高效价的免疫球蛋白 12、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的最重要的护理诊断:体液过多 13、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传染性最强的期:黄疸期 14、流脑最重要的临床分型(暴发型)及其临床表现 (1)休克型: A严重中毒症状:突发寒战、高热,严重者体温不升,伴呕吐、头痛及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B休克:循环衰竭为本病突出特征,如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口周发绀、皮肤呈花斑状、尿量减少、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DIC 注意:中枢性神经症状多缺如 (2)脑膜脑炎型: A败血症表现:高热、全身毒血症状 B脑实质损害表现 C脑膜刺激征: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反复或持续晕厥,迅速进入昏迷 D颅内高压:本型突出症状 E血压升高、锥体束征阳性、脑疝、呼吸衰竭 (3)混合型:上述两型兼有,最严重 15、急性细菌性痢疾最重要治疗:抗菌治疗 16、伤寒临床表现(四期)极期的临床表现(病程2—3周) (1)高热:持续高热,稽留热,持续10—14天 (2)消化系统:舌苔厚腻、纳差、腹胀、便秘(或腹泻),右下腹压痛 (3)神经系统:表情淡漠、反应迟钝、中毒性脑病等表现 (4)循环系统:相对缓脉或重脉 (5)肝脾肿大:可若病人出现黄疸或肝功能异常,提示发生中毒性肝炎 (6)皮疹(玫瑰疹):7—14天在胸、腹、肩等部位出现淡红色小斑丘疹,多在10个以下 (7)注:并发症多在此期出现(肠道并发症多发生于此期) 17、霍乱:泻吐期的特点及治疗关键:补液 18、病例分析:病毒性肝炎
本文档为【传染系统重点2013】,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7773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0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小学体育
上传时间:2019-08-20
浏览量: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