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doc】近三十年苦吟研究述论

【doc】近三十年苦吟研究述论

举报
开通vip

【doc】近三十年苦吟研究述论【doc】近三十年苦吟研究述论 近三十年苦吟研究述论 2009年12月 第6期 江两科技师范学院 JournalofJiangxiScience&TechnologyNormalUniversity Dec.,2009 No.6 近三十年苦吟研究述论 邹艳 (南昌大学中文系,江西南昌330031) 摘要:苦吟在唐代是一个突m的丰t会风气.作为一种表达行为却很早出现,并且贯穿了古典诗歌发展的整个过 程.对于如此独特持久的文学现象,学界并未充分重视和深入挖掘.迄今为止,苦吟研究的成果主要集...

【doc】近三十年苦吟研究述论
【doc】近三十年苦吟研究述论 近三十年苦吟研究述论 2009年12月 第6期 江两科技师范学院 JournalofJiangxiScience&TechnologyNormalUniversity Dec.,2009 No.6 近三十年苦吟研究述论 邹艳 (南昌大学中文系,江西南昌330031) 摘要:苦吟在唐代是一个突m的丰t会风气.作为一种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达行为却很早出现,并且贯穿了古典诗歌发展的整个过 程.对于如此独特持久的文学现象,学界并未充分重视和深入挖掘.迄今为止,苦吟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近三十 年.本文对近三十年来苦吟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勾勒,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看法,并展望了研究前景,以期为中国古典 诗歌研究寻求一条新脉络提供借鉴. 关键词:近三十年;苦吟 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0o7—3558(2009)06一O088—05 苦吟的提法出现较晚.但作为一种表达行为却 很早出现.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苦吟对古典诗歌 的韵律美,形式美,意境美产生了深远影响,对诗歌 呈现民族特色具有重大意义.苦吟对落魄文人具有 独特意义,是部分失意诗人的精神家同.对于中国 古典诗歌发展史上一个如此独特持久的文学现象, 直到20世纪后半期学界才开始重视.虽然自二十 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对苦吟研究取得很大成就.但 还存在很多亟待深挖的地方.本文将就近三十年苦 吟研究的概貌及不足述论之. 一 ,以创作主体为中心的"个案"研究 文学的创作主体是指诗人和流派.苦吟诗人为 中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李贺,孟郊,贾岛,姚合研 究.此类成果很丰硕}}{现了很多专业论文和着作. 对近三十年着名的苦吟诗人的研究,张剑先生《20 世纪李贺研究综述》(《文学遗产~2002年第六期), 张震英先生《二十年贾岛研究述评》(《广西师范学 院>>2005年),《20世纪姚合研究综述》(《广西 大学)2004年2月)以及沈文凡先生,周非非女 士的《唐代诗人姚合研究综述》(《东北师大》 2007年3期)进行了精彩总结和评述. 张剑先生文对20世纪李贺研究进行了整体回 顾.单就20世纪八九十年代来说,李贺研究专着共 出现七部:即刘瑞莲着《李贺》(中华书局1981年); 傅经顺着《李贺传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 刘衍着《李贺诗传》(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吴 企明着《李贺》(上海古籍m版社1985年),杨其群 着《李贺研究论集》(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年);王 祥着《李贺》(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 资料 新概念英语资料下载李居明饿命改运学pdf成本会计期末资料社会工作导论资料工程结算所需资料清单 汇编 及索引类成果则有吴企明的《李贺资料汇编》(中华 书局1994年)陈治国《李贺研究资料》(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1983年),唐文,尤振中等编《李贺诗索 引》(齐鲁书社1984年),栾贵明,田奕等编《全唐诗 索引?李贺卷》(中华书局1992年).吴着是研究李 贺的重要工具书,该书辑录了从中唐至"五四"一千 余年间的李贺评述,涉及诗文别集,总集,史书,类 书,诗话,词话,笔记,书录,序跋等三百多种,并对 资料的重出,异同,误失等也给予必要的辨正与说 明.陈着不仅辑录了古代资料,还辑录了二十世纪 文学史及学术论着的一些评论资料.唐文,尤振中 等编《索引》,栾贵明,田奕等编《索引》(中华书局 1992年),为李贺诗歌检索统计提供了极大便利.据 张剑先生统计,20世纪研究李贺的单篇论文达600 余篇.这些论文角度新颖,立意深远.主要包括三个 角度:李贺心理研究,李诗"鬼神"研究,李贺诗的章 法结构和色彩.张先生文已经详尽介绍之. 收稿日期:2oo9—1O一3O 作者简介:邹艳(1975一),女,江西萍乡人,南昌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讲师,华东师范 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 2O【)9年邹艳:近i十年苦吟研究述论89 张震英《二十年贾岛研究述评》,《20世纪姚合 研究综述》就贾岛和姚合近三十年的研究情况进行 了总结与展望.张先生指出近二十年来贾岛研究更 成为唐诗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无论在生平事迹的考 证,诗集的整理,作品真伪的考辨以及关于贾岛诗歌 的渊源影响成就地位的探讨,五言律诗的艺术特色, 苦吟的解析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八十年代 以,来苦吟也是人们研究贾岛时的一个重点.贾岛 是人们比较得最多的一位诗人,与同时代诗人的并 " 称与比较研究.贾岛通常被人们认为是"韩孟诗派的一员,所以在对韩孟诗派研究时往往会涉及到与 其他成员的共性和差别,在中唐诗坛上,贾岛又因"苦 吟"与孟郊齐名并称为"孟贾",因同擅长五律而与姚 合并称为"姚贾",同时贾岛又与后辈诗人喻凫同称 为"贾喻",所以此方面的论文数量有不少.生平事 迹考证和诗集整理版本研究和作品真伪考辨T作也 仍在继续.与贾岛研究的火热形势相比,张先生认 为学界对于姚合重视程度与其在唐代所具有的影响 力并不相符.经过了早期的无人问津,到8O年代生 平考证的大量涌现到90年代姚贾研究的逐渐升温, 再到2000年以后诗歌艺术的观照,学者们在生平思 想,诗歌艺术,作品考辨和版本研究,姚贾比较等方 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形成了初步的研究体系.据 张先生统计,在1979年到1989年这11年间,姚合有 关的论文约l7篇,主要是对其生平仕历进行了一些 资料整理和考索,对诗歌的研究较为零散,涉及姚诗 艺术特色的只有曹芳林的一篇《姚合诗初探》;在 1990年到1999年lO年期问,发表论文约l3篇,研 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姚贾"上,包括姚贾定交,诗风异 同以及在后世的流变影响等,对于姚合个体进行研 究的仅有4篇,且都是生平考据.直至2000年到 2006年这6年间研究论文数量达到l5篇,几乎与 以往l0年相比肩,内容上除了继续姚贾方面的研究 外,对姚合本身诗风的研究升温.在"武功体"研究, 《极玄集》选诗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姚诗审美追求等方面均有新见, 一 种新的研究理念逐渐成型对以往的研究误区提 出了一定意义上的反拨.因此姚合研究还有很大的 空间.沈文凡先生,周非非女士的《唐代诗人姚合研 究综述》(《东北师大))2007年3期)也认为学界 对于姚合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早期的文学史大多将 其忽略.至多认为是韩孟一派余续或贾岛诗派的一 员,没有抓住姚诗本质.真正对姚合进行具有一定 规模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然而.目前的研 究无论深度还是广度都还远远不够,这一领域仍然 有着广阔的前景,期待学者们去开拓与探索. 孟郊研究的综述迄今为止笔者尚未发现.据本 人不完全统计,20世纪后半期,孟郊研究的论文至 少有80多篇.这些成果从不同角度对盂郊其人其诗 进行了细致探讨.概言之主要有: 1.孟诗苦吟的研究 .这些文章从苦吟的角度 代表成果主要有7篇? l叶J发,对孟莆的艺术思想内容甚至美学特征进行分 析.其中日本学者冈田把孟郊和贾岛进行比较来分 析,二者虽同为苦吟代表诗人,同属于崇尚险怪.贫 穷但都对诗歌创作充满了热情.但二人的诗风还是 有很大的差异.孟莳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 2.孟郊诗歌审美特质的研究 代表成果有13篇?.这些论文或者论其审美内 质,审美心理,或者论其尚奇,冷峻,怪诞的诗风. 3.孟郊的诗歌创作心态和思想 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分析孟郊的创作特征及其 成因.这类角度的成果相对较少,主要有5篇?,还 有的学者重点观照佛学儒家诗教甚至道家对孟郊 的影响 4.孟郊诗歌的创新和影响的研究 代表成果有8篇?,有的着重论述孟郊对后世诗 歌发展的影响,有的从后人接受的角度切入.有的从 孟郊在诗学史上的地位进行论证. 5.从其他方面来研究孟郊诗歌 如孟莳的艺术特色,如考证孟祷中的某一首或 创作时间等.鉴于篇幅有限,不再细皋. 盂郊研究的专着主要有:《孟郊研究》(尤信雄着 文津版有限公司,1984年),《孟郊诗集笺注》(郝 世峰笺注,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韩愈和孟郊 的祷》(斯蒂芬?欧文着,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郝注 稿完成于1993年11月至1994年7月间:搁置数年 后,又于1999年3月至9月补写笺评若干.该书前 言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追踪孟郊的心灵历程,对孟 郊的思想,心态及文学观念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第 二部分探讨孟郊诗风.该书前沿对孟郊诗歌创作进 行精辟论述.作者认为"阴郁的心态.极端的想象.困 瘁冷峭的意象和奇崛狠僻,富有张力的语言.汇为孟 郊诗的阴郁冷峭的风格". 综上所述,近三十年来,具体苦吟诗人或诗群来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09正 讲,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唐代的苦吟现象主要贯穿 在具体诗人的个案分析中,如韩孟诗派,姚贾诗派等 苦吟诗群中.对于唐代中晚唐的苦吟对后世的影响 则主要集中在宋代几个诗歌群体上,晚唐体,永嘉四 灵诗派,江湖诗派?.但对中晚唐新开苦吟之风气的 探讨以及造成苦吟之风盛行原因的研究就显得很薄 弱了,还亟待加强.作为一种创作方式和心态,苦吟 的研究亦不成系统. 二,以风格为中心的"宏观"研究 把苦吟当成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从纵向的角 度进行研究近三十年已经逐渐多起来了.主要集中 在:中晚唐苦吟现象,晚唐五代苦吟现象,苦吟诗风 流变的研究上.但此类成果仍不多.对苦吟的研究 具有开拓和深化的价值成果,主要有吴在庆先生《略 论唐代的苦吟诗风》,李定广先生《论唐末五代的普 遍苦吟现象》,赵荣蔚先生《论晚唐"苦吟"的内蕴流 变》,马承五先生《中唐苦吟诗人综论》,王晋建先生 的《苦吟诗风之流变》《在诗歌的家园里栖息——晚 唐体苦吟的意义及影响》等论文. 首先.从整体上观照苦吟.把苦吟当成一个独立 的现象进行研究.吴在庆先生认为苦吟之风的出现 与讲究声律,唐人对诗格意境的日趋讲究,越来越浓 厚的推赏名句之风,以及尚奇好怪的社会风尚等影 响有关.无论是苦吟作者或其诗歌,均有其特点,如作者的社会地位的低下,家境的贫寒及其瘦弱早衰; 其诗歌的偏喜奇险怪僻,幽冷细微的景物,哀怨清苦 的情调等等.文章还论述了当时人对苦吟诗风的种 种不同态度和苦吟作者的遭遇.王晋建先生首次论 及了苦吟诗风的流变.文章指出:苦吟诗风源于中 晚唐的孟郊,贾岛,历唐末五代,两宋,至明季而至于 湮没.这是首次将苦吟置于唐代以外的尝试.可惜文 章未能就唐以外的苦吟研究进行充分.文章还指出 苦吟诗人们穷搜苦求,着意雕琢.形成幽僻孤峭,凄 怆寒苦的艺术风格,较之同时代诗歌创作的主流,其 成就要逊色得多.这两篇从具有较强的纵向把握和 宏观研究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开创性.李定广先生 文和赵荣蔚先生文以及马承五先生文均是就中唐, 晚唐,五代的苦吟进行整体观照.赵先生指出在中 晚唐诗歌史上,姚,贾虽以苦吟并称,但思想境界的不 同,时代士风的变迁,已使二人的诗歌精神产生巨大 差异.从孟郊,贾岛到姚合,随着苦吟的内蕴变化,诗 人的艺术追求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姚合上承王维及 大历诗人,融汇张籍,贾岛等诸家之长,成为苦吟诗人 的集大成者.他所追求和倡导的"清峭"诗风,代表了 晚唐苦吟诗人共同的审美趋向.这是他们在艺术旨 趣上最终选择姚合,远离贾岛,形成情感平和,风格雅 正创作格局的根源.李定广文则将重点放在晚唐,文 章认为唐末五代是唐代苦吟诗风的高潮期,普遍苦 吟现象.苦吟不仅是中晚唐诗人的一种艰苦创作的 自觉追求,而且是一种审美鉴赏的方式.孟郊和刘禹 锡.分别代表了中唐以后两种不同的苦吟观念.到了 唐末五代,两种苦吟观趋于合一,"苦吟"已成为绝大 部分诗人的一种精神寄托,或排遣孤独寂寞,或自我 陶醉于诗歌境界,其本身又成为诗歌的重要题材和 意象:苦吟者的诗绝大多数更加通俗易懂9?许多极端 苦吟的现象都成为时人称赏的佳话.文章还从七个 方面深人地探讨了普遍苦吟现象的文化根源,并论 述了普遍苦吟现象与"晚唐体"五律诗兴盛之间的相 互促进,互为因果的关系.周星林先生的《诗歌拯救 诗人——浅谈浅谈孟郊贾岛等苦吟派诗人诗歌创作 兼谈中晚唐诗风的转变》则从中晚唐诗风的转变谈 苦吟在诗史上的地位.文章认为"苦吟"不仅仅是一 个追求形式的问题.而是与中晚唐社会现实的变化. 诗人心境的变化密切相关的复杂问题,同时,它还直 接导致了中晚唐诗风的转变. 其次.部分成果研究某个群体的苦吟状态,或者 是苦吟对某个群体的影响.其中苦吟与僧诗的关系 较为突出.浙江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杨舁在《晚唐 诗僧的苦吟之风》一文指出晚唐时期大批诗僧作诗 时继承贾岛等人的"苦吟"传统.并使之进一步发展, 取得了较高的创作成就.而"苦吟"之所以成为诗僧 普遍采用的创作方式,并且形成唐代诗坛上一个特 殊的创作群体.既与当时的普遍风气和创作传统相 关,也有其不同于世俗诗人的特殊原因.复旦大学博 士生刘鹏在《中晚唐苦吟格局中的僧诗》中指出在中 晚唐诗人普遍苦吟的格局中.诗僧也是其中的一份 子.诗僧的苦吟与一般苦寒诗人的苦吟存在着差别. 这种差别在于生存危机的有无.在僧诗中它也产生 了一类特别的意象一苦吟意象.《晚唐五代苦吟诗人 群体交游关系》从晚唐苦吟诗人创作群体,渊源及交 游关系的角度,从群体间的相互影响这一层面对晚 唐五代苦吟诗风的成因作一探讨.文章指出晚唐苦 吟诗风是直接承继元和,长庆年间的苦吟风尚发展 而来.其源于贾岛以及孟郊,李贺,姚合诸人,而姚合 2oo9年邹艳:近三十年苦吟研究述论91 对贾,张的融汇贯通为晚唐苦吟诗人提供了一条学 贾而得其神髓的捷径,或者说提供了一条通过刻苦 磨炼,精心推敲来显示自己长处的出路.姚合仕途 比较通达,元和年间即以诗名,又很爱提携后进,因 此在长庆以后交往以姚合为中心.晚唐以至五代的 苦吟诗人交游比较亲密,他们或前后师承,或诗友酬 唱,生活道路,思想信仰,艺术趣尚上相近相似,影响 到诸人之间的创作.这是晚唐苦吟普遍的一个不可 忽视的因素. 另外,对苦吟这种创作方法对文学审美的效果, 也是宏观研究的一个方面.这方面的成果主要集中 在:研究苦吟对诗歌创作语言的影响.如徐东林先 生的《苦吟与语言美刍议》,徐先生认为苦吟锤炼出 诗文语言的形象美,色彩美,音节美和意境美. 专着类成果主要散见于各类文学史着作中晚唐 诗歌部分.陈伯海先生《宏观世界话玉溪——试 论李商隐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全国唐诗讨论 会论文选》,陕西人民山版社1984年版)将晚唐诗坛 分为六派,其中一派为"苦吟诗派".袁行霈先生主编 《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在介绍 晚唐诗歌时,将"苦吟诗人"列为四类中的一类.张兴 武先生《五代作家的人格与诗格》(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年版1根据方回的宋初"三体"说,倒推唐末五代 诗分为三条线索向宋诗过渡:通俗诗风,苦吟诗风, 学人之诗.在专门性的唐诗研究着作中也都会提及 到苦吟及苦吟诗群,如许总先生《唐诗史》,吴庚舜, 董乃斌先生主编《唐代文学史》以及刘宁先生《唐宋 之际诗歌演变研究》等等.在中晚唐文学研究的专 着中对苦吟也给予了较多的观照.如赵荣蔚先生的 《晚唐士风与诗风》,书中第二章"幽冷之境,凄苦之 声",对苦吟诗人群的形成和诗风及艺术追求进行了 深入分析.李定广先生的《唐末五代乱世文学研究》, 书中第四章对唐末五代的"普遍苦吟现象"及其文化 根源进行细致人微地分析,并对晚唐体的艺术风格 内涵,晚唐体的师法渊源进行探讨,作者指出对晚唐 体影响最大的还是贾岛. 本世纪初台湾学者李建昆先生的专着《中晚唐 苦吟诗人研究》(秀威出版,台湾,2003年),较为集 中的探讨了苦吟及苦吟诗人.该书分为七章,分就 孟郊,贾岛,姚合苦吟风格诗篇以及受到姚,贾影响 的"苦吟"诗人十余人作深入而系统地探讨.作者指 出许多晚唐而苦吟诗人均为长久受到忽视的"穷 士".该书为唐代诗学批评中所谓的"郊寒""岛瘦" "武功体"之意义,以及中晚唐苦吟诗人不懈追求诗 艺的真相提供了详实的史料.书中还专门用一章"释 苦吟".就苦吟的涵义,溯源及苦吟为葑的原因进行 了探讨,为我们进一步深人研究苦吟提供了不少参 考. 从以上成果看,对中晚唐苦吟诗风的研究相对 于具体的各别诗人研究而言已经具有纵向研究的意 义了.但是从时代上看,成果主要集中在中晚唐五 代.其他朝代的苦吟未做深入研究.较少成果把苦吟 置于整个诗歌发展史中考量. 三,苦吟研究的前瞻与展望 尽管近年来学者们对苦吟的研究越来越重视, 对苦吟的研究,微观的成果较多,宏观的把握却少, 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如下:第一,"苦 吟"的定位不明确.仅仅把苦吟定位为一种创作风 格,诗坛风气,诗歌流派,对苦吟的理解显狭隘,未揭 示苦吟的实质.第二,对苦吟的历史意义,如何影响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这一核心问题,未揭示与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第 三,"苦吟"的溯源缺乏研究,对苦吟诗风的分期关注 过少.对苦吟的发展脉络梳理不完整,现有成果还有 待商榷. 因此,明确苦吟的定义,厘清有关苦吟的一些 相关问题,为今后的苦吟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从苦 吟这一文学内部现象观照文学史的发展.探寻古典 诗歌研究的新方法.从格律诗的形成过程观照苦吟 诗风的形成.通过分析格律诗的形成得出"苦吟"诗 风的发展过程等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我们从宏观 的角度探析苦吟与古典诗歌发展的深层关系.拓展 和深化苦吟研究的同时,要拓展研究的思路,丰富 研究的手段.多维度,多层次展开研究.文学本位与 史学思维结合.采用文化学视角,结合文字学,哲 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知识,揭示各个阶段苦吟现象 的成因.辩证法而客观评价苦吟创作方式的优点与 不足. 对苦吟内涵外延的研究,分期的研究,苦吟的实 质的探讨.把苦吟置放在中国诗史流变的大背景中 予以观照.以凸现其在整个诗史流变过程中的作用, 不是仅仅就一个诗歌现象或一个诗史时段来展开研 究,而是从"作诗行为"出发,立足于诗歌本身,从文 学内部探讨文学发展史,为诗歌史乃至整个文学史 的研究寻找一条新的研究道路.对贯穿整个诗歌发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09往 展史的这一独特现象深人的研究可以使中国古典诗 歌史的发展规律挖掘得更细致.相信通过苦吟的深 人研究.必将为诗歌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一个崭新的 视角. 注释: ?文章分别是:沈家庄,蒋安全.诗人的悲剧和悲剧的 诗——论苦吟诗人孟郊和他的创作lJI.浙江大学(人文社 会科学版),1992,(3).冈田充博.关于贾岛和孟郊的"苦吟"[J]. 复旦(社会科学版),1989,(4).谢建忠,.试论孟郊诗歌的怪 诞关【JJ.贵州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1988,(4).王变琴,.论 孟郊苦吟的题材取向【J】.名作欣赏,2008,(15).代亮,.孟郊,梅 尧臣穷苦之吟异同论[J].广西社会科学,2008,(6)范新阳,.神 施鬼设间见层出——论孟郊"苦吟"的艺术构思『J1.古典文学 知识,2008,f1).谢建忠.论佛教"苦谛"与孟郊的诗歌风貌fJ]. 遵义师范学院,1999,f2). (文章分别是:舒红霞.论孟郊诗歌审美意境的内核结 构1.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傅绍良,. 论孟郊审美心理的基本特征fJ].唐都学刊,1989,(1).谢建忠,. 试论孟郊诗歌的怪诞关IJ1.贵州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 l988,f4).董弟林,.啼血画梦傲骨诗魂——文化传播视域中 孟郊诗歌审美意境的内核结构『J1.东南传播,2009,(1).刘贵 生,.孟郊诗歌的审美特征【J】.衡水学院,2005,(4).黄培. 孟郊诗歌的"险怪"倾向fJ].南京审计学院,2004,(2).张连 举.试论孟郊诗歌的尚奇特色『J1.渭南师范学院,2002, (4).封景彦.论孟郊诗歌的冷峻风格fJ].许昌师专,1998, (s1).杜道群.试论孟郊诗歌的怪诞美的成因『J1.吉安师专学 报,1998,(2).吴功正,.孟郊诗是一种独特的审美形态『J1.古典 文学知识,1998,(1).李芳民.略论孟郊的心态与山水诗创作的 审美追求fJ】.西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罗时 进.童岳敏.寒天中高耸瘦骨的孤鹤——论孟郊诗骨寒神清的 审美取向『J】.苏州铁道师范学院(社会科学版),2002,(1). 景遐东.辟出开道自成一家——论孟郊的诗歌风格fJ1.湖北 师范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 @)文章分别是:谢晓春.孟郊思想及创作初探【J】.西北师 大(社会科学版),1992,(5).任文京,.孟郊,贾岛经济状况 对其创作的影响『J].河北学刊,2008,(6).黄培.孟郊的"硬派诗 风"及其求新求异的创作心态fJ】.南京晓庄学院,2003,(3). 曹曼.爱伦坡与孟郊创作心理定势之比较fJ1.中南民族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5).郭顺玉.在怨愤与苦愁的心 狱中挣扎——浅析孟郊的创作心态I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 校,1998,(3). (文章分别是:谢建忠,.试论儒家诗教影响孟郊创作的 得失【J1.贵州文史丛刊,1988,(4).马奔腾.孟郊的诗歌创作与 道家精神【JJ_西南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 谢建忠.论佛教哲学与孟郊的诗歌[J】.重庆三峡学院, 2000,(3).天心.孟郊与佛理【JJ.西北师大(社会科学版), 1995,(2). (文章分别是:喻学才.孟郊与宋诗【J】.湖北大学 f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f6).傅绍良.论孟郊在文学吏上的地 位[J].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3).霍建波. 论孟郊诗歌的创新【J1.唐都学刊,2004,(3).吴惠娟.评苏轼论 孟郊诗【J1.文学遗产,2003,(6).赵晓岚.孟郊与贾岛:寒士诗人 两种迥然不同的范式——试论闻一多的中唐诗坛研究及其 学术意义『J】.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 乔琛..一个独辟蹊径的诗人——浅析孟郊在中唐后期诗坛上 的地位[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 周星林,.诗歌拯救诗人——浅谈孟郊贾岛等苦吟派诗人诗歌 创作兼谈中晚唐诗风的转变『J1.社会科学家,2007,(S2).贺同 赏,王明春..贞元诗歌的总体特征及诗史意义——以顾况,李 益,孟郊的诗歌创作为中心IJ1.德州学院,2007,(3). (《宋代晚唐体诗歌研究》(赵敏着),《永嘉四灵诗派研 究》(赵平着)《江湖诗派研究》(张宏生着) ADiscussionontheStudiesofKuyinforNearlyThreeDecades ZOUYan (NanehangUniversity,Jiangxi330031,P.R.China) Abstract:KuyinintheTangDynastywasaprominentsocialatmosphere.Asaformofexpressioniteme~edveryearly,andran throughthewholeprocessofthedevelopmentofclassicalpoetry.Forsuchauniqueandlastingphenomenaofliterature,scholars havenotgivenadequateattentionandin-depthdigging.Sofar,theresultsofKuyinstudyaretheresearchesinthepastthree decades.ThispaperdiscussesthecurrentstatusofKuyinstudyfornearlythreedecades,putsforwardaviewontheproblemsand prospectstheresearchprospectioninordertoprovideareferenceforthestudyofChineseclassicalpoetry. Keywords:nearlythreedecades;Kuyin
本文档为【【doc】近三十年苦吟研究述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6848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1-27
浏览量: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