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探幽览胜,以小博大

探幽览胜,以小博大

举报
开通vip

探幽览胜,以小博大探幽览胜,以小博大 近二十年来,随着学术史观的调整,被政治逻辑笼罩的“文学”史线索越来越明晰,文学经典的再确认也让一批曾被意识形态烟尘湮没的作家重新浮出历史的地表,这无疑是令人振奋的。但是具体到作家作品的分析中,一种笼统的、大而化之的陈旧理路在种种新鲜出炉的西式理论的掩护下依旧大行其道,轻视文本的治学态度居然渐成风气:在很多人看来,对作品细致的解析是缺乏技术含量的活计,而貌似体大思精、实则不过是干瘪理论图解的研究却备受推崇。陈思和先生有一个精彩的比喻,文学作品和文学史的关系,类似星星和天空的关系,“星月的闪亮反衬...

探幽览胜,以小博大
探幽览胜,以小博大 近二十年来,随着学术史观的调整,被政治逻辑笼罩的“文学”史线索越来越明晰,文学经典的再确认也让一批曾被意识形态烟尘湮没的作家重新浮出历史的地表,这无疑是令人振奋的。但是具体到作家作品的分析中,一种笼统的、大而化之的陈旧理路在种种新鲜出炉的西式理论的掩护下依旧大行其道,轻视文本的治学态度居然渐成风气:在很多人看来,对作品细致的解析是缺乏技术含量的活计,而貌似体大思精、实则不过是干瘪理论图解的研究却备受推崇。陈思和先生有一个精彩的比喻,文学作品和文学史的关系,类似星星和天空的关系,“星月的闪亮反衬出天空夜幕的深邃神秘,我们要观赏夜空准确地说就是观赏星月,没有星月的灿烂我们很难设想天空会是什么样子的,它的魅力又何在呢?”马知遥的新作《中国小说艺术探幽》(以下简称《探幽》)所做的正是引领读者去赏鉴星月的工作,他用扎实的文本细读擦亮了蒙尘已久的夜空,让粒粒星辰闪耀着魅奇瑰丽的光芒。 这部著作引人入胜处有三:其一,作者借鉴欧美新批评的阅读方法,但又将其置于文学史的脉络和语境中,如作者所言:“我始终以为要考察一个作家的小说观念,首先要明白此作家人生的经历和阅读的历史。”这样辩证的态度很好地规避了新批评把文本完全封闭起来而忽视作者的刻板。对于余华系列作品的解析是全书的重点,约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在逐篇的细读之外,作者另有一篇综论,即《奇异多彩的可能:余华小说先锋性探源》,这篇文章对于余华先锋文学观的形成、表现与超越做了细腻会心的阐释。余华本人有多篇谈论自己小说的文字,述其“转益多师”的经历。作者即以此为线,不但把卡夫卡、海明威、川端康成、博尔赫斯、福克纳、罗布?格里耶、布尔加科大、三岛由纪夫、蒙田等大师之于余华的教益在作品中到底如何呈现一一道来,且出人意料地将“最终让余华完成他目前的小说观念和小说状态的”大师指定为墨西哥作家胡安?鲁尔夫,是鲁尔夫让余华从早年错综变幻、张扬暴力的“急先锋”状态里走出,而换用简单的方式“将他的叙述带向永远”。这一发现无疑是有极大的启发性的, 但几乎都是探讨鲁氏在拉美文学中巨大的影响力而并没有像谈因为余华虽多次提到鲁尔夫, 论卡夫卡等那样,直诉其受惠的心得。学界也惯性地认为,余华的极简主义、对心理描写的排斥等是受到海明威、格里耶和福克纳的启示。但马知遥用他“内层精读”与“外层重构”的辩证思路,证明了鲁尔夫之于余华创作的不可或缺性。 其二,《探幽》的辩证思路也贯穿于对具体文本的论析,对于小说的“形式”和“内容”,他没有把之作二元的区分,而是强调两者的互渗和转换。也许因为作者本人也是一名小说家的缘故,他非常重视小说的叙述方式,在讨论《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红X》、《玉米》、《封锁》等名篇时,他特别分析了叙述视点、叙述视角、叙述时序、叙述语态等形式要素对小说内容表述的意义,正如唐小兵先生所言:“任何文本的解读,不仅要探求文本内容所表现的形式,即了解意义形成的条件,研究内容本身在一定环境里继承的连续性和带来促发的断裂、非连续性;同时也要追寻文本形式中的内容,即揭示隐含在形式之中的历史过程、政治寓言及文化生产方式。”比如,作者用“村人侃”和“少年侃”这两个略显“隔”的词来定义《兄弟》和《红X》特别的叙述角度:“村人侃”带来的是狂欢化的叙述,而这种狂欢叙述及其必然导致的怪诞美学正贴合李光头居住的“刘镇”风格,形式在这里强化了内容的表述。《红X》用的“少年侃”也有类似的作用,它并非简单的少年叙事,而是真诚未泯的浪子口吻,在这种口吻的叙述下,少年乖张的暴力既在扬恶,又时时激发怜悯。 其三,细处分析的精妙。我们一再强调,《探幽》是一本“细读”的书,作者是真下了一番“细”功夫的,这在书中历历可见。比如他统计出《活着》12万字的篇幅用了54处比喻,并分类讨论;他讨论《许三观卖血记》的音乐结构,将之分为6个乐章,逐一按页码篇幅分析;他梳理出《半生缘》里的29处内心描写,让读者一窥张爱玲写人物心灵下笔如刀的笔力……在今天,这样的耐心理应让人充满敬意。古人把文字训诂之学称为“小学”,小者,却是一切学问的起 点和根本。同理,认认真真的文本细读也应是一切文学批评的起点和根本。 细读文本的任务自然是揭示隐含在作品里的动机,但有时作家的动机并不纯粹,这就不免造成文本中充满各种“缝隙”,对这些缝隙的找寻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那些被蔽抑、被粉饰和被遗忘的异质元素如何潜在地参与或制约文本的意义。从这点来讲,《探幽》稍嫌欠缺。高辛勇先生在其《修辞学与文学阅读》中提到一种“解构”阅读的思路:“所谓‘解构’阅读就是要透过分析而显露在‘文本’里隐藏着的价值观与其建构的动机,指出其建构时所隐藏的内在矛盾,看出它扶持提倡哪些价值而压倒了对立的价值或假设。”《探幽》倘能在“解构”意识上深入一下,那么其“探幽”的路子也许将更会带我们进入作品魅性的深处。 本栏责任编辑:孔燕
本文档为【探幽览胜,以小博大】,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537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3KB
软件:Word
页数:3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4-04
浏览量:30